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新課程論文

小學語文新課程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11 09:40:28

『壹』 小學語文優秀論文題目

語文教育即我國的母語教育,語文教學一直是教育領域的重中之重,新課標實施以來,小學語文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以下是學術堂整理的20個「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題目」,為大家展現語文教育研究熱點。
1、淺論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2、探究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3、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對策分析
4、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
5、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6、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幾個誤區
7、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應用淺探
8、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9、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10、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成長式評價的研究
11、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12、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應注意小升初語文內容的銜接問題
13、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14、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想像能力
15、關於「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約學校教科研發展的因素
17、對合作學習熱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說真話訴真情的幾種方法
19、新課程理念下作業與課堂教學的和諧統一
20、談「對話式」課堂教學

『貳』 小學語文教育論文

相關資料,僅供參考

淺談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何進行語文情境的創設就是一個焦點問題。最初,很多語文教師將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局限在課堂導入的范圍之內,於是語文課出現了熱熱鬧鬧開場,匆匆忙忙結束的怪現象。幸好,現在這種錯誤傾向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扭轉,人們對於語文教學情境創設問題的理解和研究也有了可喜的進展。如,人們這樣給語文情境創設下定義: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情境的創設可以包括以下2個方面:1. 利用導入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程學習;2.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那麼到底怎樣才能達到我們的預期目的呢,我主要談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
語文情境教學的幾點認識
摘要 情境教學具有情感性互動性等特點,能較好地帶動學生投入課堂氣氛中來。本論文主要從情境教學的特點、方法出發,結合平時教學實踐及點滴感悟,融入自己的分析總結,切實地提出有關情境教學的認識。
淺談「情境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情境教學」是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認為,「情境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無意識的心理特徵,通過圖片、音樂、文學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再現教材情景、背景或環境,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以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要求,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即情景、背景或環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以現代教學手段為媒介,積極開展「情境教學」使學生自融其中,融情入境。「情境教學」具有以下的主要作用:
情境化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一、語言描繪,帶入情境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導語設計的好與不好,將直接影響整節課的課堂效果。可以說,好的導語是開啟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語設計,把學生的感情引入到課文情境中來,那將會為這堂課的成功奠定基礎。
語文情境教學初探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情境教學簡單地說就是創設一定的情境,激起學生的情,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的需要,創設一定的場景或氛圍或提供具體的活動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能夠主動學習,迅速而准確地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和諧、全面地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關於語文情境教學的幾點經驗
一、導入情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課伊始,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入設計,調動學生,創造出學習、競賽、思考、優美等等各種於課堂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情境,那就為一堂好課奠定堅實的基調。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常有這樣的體會,當一節課的開始學生們積極發言,那被調動不僅是學生,甚至還包括我們自己。可以說,好的導入,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可是萬事開頭難,以下是我參考眾多名師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後的一點感想。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設計
一、情境教學的界定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書先生灌輸式的教授方式在中國延續了千年之久,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可否認同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有很大的聯系。如今中國千百年來的封建制度的影響雖然已經減弱,但在教育領域內起的消極作用仍然不可忽視,現在的教育中還存在著「教師教是為了應考,學生學也是為了應考」的觀念。

『叄』 誰給除了有關小學語文的論文 結合新課程標準的

你好,相關資料,僅供參考

淺談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何進行語文情境的創設就是一個焦點問題。最初,很多語文教師將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局限在課堂導入的范圍之內,於是語文課出現了熱熱鬧鬧開場,匆匆忙忙結束的怪現象。幸好,現在這種錯誤傾向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扭轉,人們對於語文教學情境創設問題的理解和研究也有了可喜的進展。如,人們這樣給語文情境創設下定義: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情境的創設可以包括以下2個方面:1. 利用導入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程學習;2.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那麼到底怎樣才能達到我們的預期目的呢,我主要談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10617640.html

語文情境教學的幾點認識
摘要 情境教學具有情感性互動性等特點,能較好地帶動學生投入課堂氣氛中來。本論文主要從情境教學的特點、方法出發,結合平時教學實踐及點滴感悟,融入自己的分析總結,切實地提出有關情境教學的認識。
關鍵詞 課堂 情境 教學 氛圍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10518186.html

淺談「情境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情境教學」是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認為,「情境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無意識的心理特徵,通過圖片、音樂、文學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再現教材情景、背景或環境,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以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要求,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即情景、背景或環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以現代教學手段為媒介,積極開展「情境教學」使學生自融其中,融情入境。「情境教學」具有以下的主要作用: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10420136.html

情境化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一、語言描繪,帶入情境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導語設計的好與不好,將直接影響整節課的課堂效果。可以說,好的導語是開啟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語設計,把學生的感情引入到課文情境中來,那將會為這堂課的成功奠定基礎。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10331923.html

語文情境教學初探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情境教學簡單地說就是創設一定的情境,激起學生的情,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的需要,創設一定的場景或氛圍或提供具體的活動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能夠主動學習,迅速而准確地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和諧、全面地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10255423.html

關於語文情境教學的幾點經驗
一、導入情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課伊始,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入設計,調動學生,創造出學習、競賽、思考、優美等等各種於課堂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情境,那就為一堂好課奠定堅實的基調。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常有這樣的體會,當一節課的開始學生們積極發言,那被調動不僅是學生,甚至還包括我們自己。可以說,好的導入,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可是萬事開頭難,以下是我參考眾多名師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後的一點感想。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10142870.html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設計
一、情境教學的界定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書先生灌輸式的教授方式在中國延續了千年之久,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可否認同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有很大的聯系。如今中國千百年來的封建制度的影響雖然已經減弱,但在教育領域內起的消極作用仍然不可忽視,現在的教育中還存在著「教師教是為了應考,學生學也是為了應考」的觀念。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05614865.html

『肆』 求一篇小學語文論文,急用!不要在網上或媒體發表過的。

用讀和寫來帶動語文學習

內容摘要:
《語文新課程標准》規定:中學語文教學必須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一言以蔽之,即聽說讀寫能力,即培養有語文素養的人。學語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四者之間,聽說讀是基礎,寫是關鍵,是核心。十多年的語文課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尤其是把讀和寫有機結合起來,能盡快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關鍵詞:聽說讀寫、語文 、朗讀、寫作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綜合運用能力。聽、說、讀、寫是人們通過語言進行交際的重要形式,是人類認識世界、獲得知識、智力、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學語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聽,即能迅速接收復雜的語言信息,有較強的語感能力;說,即通過大腦的思維整理,能有條有理地表達出來;讀,即有一定的閱讀、分析、理解能力;寫,即寫作能力。四者之間,聽說讀是基礎,寫是關鍵,是核心。十多年的語文課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尤其是把讀和寫有機結合起來,能盡快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叫「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可是我們有些語文老師並沒有完全在課堂上落實這句話。有的老師怕失去課堂霸主地位仍然搞一言堂,不給學生留下一點兒讀課文的時間,有的也只是讓學生默讀一遍後,就開始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即使七年級的重點篇章也是這樣,使學生一下子感到語文課的難度增加了許多,甚至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教學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獲得所依靠的就是學生在讀中的體驗和感知。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的「三本五重教學法」(以人為本、以讀為本、以創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就強調了學生「讀」的功效。他說「語文教學就是要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就是通過多種方式聯系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有的語文老師講,現在的學生雖說聰明了一點,但是玩心太重,不想學習,費了一天的時間,講的東西一點兒也記不住。為啥會這樣?原因在於老師,就是給學生的時間太少了,自由的時間太少了,自由讀課文的時間太少了。現在仍然有些老師認為,講得少了他記不住,只有反復強調,才是幫助學生記憶的好方法。這是對學生缺乏信任的一種表現,認為把時間交給學生更是一種完全浪費,因為他們不知道重視時間。這是又走到了另一極端的理解。把時間交給學生,並不是老師放任不管,躲到辦公室里喝茶去,而是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讀前要設計好明確而具體的問題和任務,讓他們通過讀自己解決,這樣給與充分的信任,使其有事可干,他們是不會浪費時間的。
有的老師也讓學生讀了,一般是默讀,再就是自由朗讀,當然這也是讀文章的方式,可是也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學情靈活處理。還可以老師范讀,學生領讀,師生齊讀(可以只讀某個段落或句子),分小組讀,分大組讀,還可以讓學生單個誦讀,還可以針對具體課文分角色朗讀,等等。
在語文教學中,聲情並茂的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進入藝術境界,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經常朗讀語言優美的文章,還可以豐富詞彙,增強語感,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那麼,語文教學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首先,在朗讀作品之前,必須整體感知作品,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認真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理解中心思想和藝術形象,理清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從而把握感情基調。如:《春》就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和難得的朗讀材料,學好這篇文章的關鍵是通過朗讀領會作者對春天的喜愛。朗讀這篇散文時,就應該始終把握一種充滿激情、昂揚向上的感情基調。而同樣是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卻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字里行間透著一種淡淡的哀愁。朗讀這篇文章,應該用低沉、緩慢的語調和真摯的感情來打動聽眾和自己,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要用完善的語言技巧准確地反映作品的思想內容,細膩地表現感情。在這方面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師的范讀要正確標准。范,就是標准模板,老師必須使用普通話,吐字清晰,讀音標准,朗讀准確無誤,語言流暢。否則會把學生的讀音引到邪路上去,使他們經常跑調,或者根本不沾邊調。用土話讀課文的味道,也確實不太好聞。有的老師很難改變方言土語,或者是羞於改變,可以在范讀時放錄音,或者下載現成的課件,或者請普通話好的老師和學生課前幫著錄好音。只要我們用心去想,肯定會有提高范讀的更好辦法。
(二)注意句子的重音和停頓。重音是朗讀過程中,為了表現意境和中心思想,對文中的某些詞或短語加以強調,重音的確定關鍵在於對所朗讀文章內容的理解。例如:「那本書是我的。」在這句話里,如果重音在「書」上,表示那裡除了書還有別的東西;如果重音在「我」上,表示書不是別人的。因此處理重音要結合上下文。而停頓是在朗讀過程中,為了把思想感情表達的鮮明,突出而調節氣息的一種方式。朗讀中的停頓,往往不受標點符號的限制,而以表情達意為主要依據,比如在抒發強烈的感情之後,可作適當的停頓。
(三)讀中要體現感情。我們常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者的感情可以體現出對課文的理解程度。老師要指導好學生,用心去感知課文,體會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中滲透的作者情感因素,從而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深刻用意,這樣就實現了學生、老師、作者三者的心靈互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掌握得也會更加牢固。
(四)要及時糾正好學生在讀中出現的問題。「唱讀」還在各年級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七年級中非常突出,這使對文章的理解和體會作者的意圖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學生在單個讀時,老師要認真聽,對出現的錯誤 ,重點是讀音方面和詞語破讀現象,要及時糾正。
(五)要引導學生邊讀邊解決問題,讓他們感到讀是可以解決問題的,從而增強其閱讀的興趣。
讀,對說、寫、聽都會有促進作用。因為學生自己讀懂了的東西會真正變成他們自己的知識儲蓄,日積月累,到寫作的時候便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了,語文老師省的勁兒不就更多了嗎?在教學中,我不僅重視學生的讀,還重視自己和學生的寫。當老師十幾年了,我一直保持著一個習慣,那就是試著用筆跟學生交流。
記得當初懷著青春的夢想與憧憬初次走上講台的那一刻,面對著下面50多雙充滿稚氣的眼睛,我就在心底對自己說:「我不要做高高在上的『嚴師』,我要與學生平等的交流,我要成為他們的朋友。」可接下來的日子,我卻慢慢發現,跟學生交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有些學生總與老師保持著一段距離,很少有學生主動去找老師談心。於是我便利用課外的一切時間盡量去接近學生,同時我開始嘗試著用筆跟學生交流。
每一次班會,我都會讓學生給老師寫一封信。信的內容很隨意:可以反映上周班內存在的情況,可以給老師委婉地提意見,也可以向老師傾訴自己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學生們的每一封信我都會細細品讀。對於信中所反映的班內普遍存在的問題,我會在課堂上給予他們答復。對於那些有特殊情況的個別學生,我會很認真地給他們回信。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後,我嘗到了書面交流帶來的樂趣。多數學生慢慢消除了與我的隔閡,開始在信中敞開心扉跟老師訴說自己的心理話。甚至有些學生在平時遇到問題時,也開始主動給老師寫信傾訴。
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學期結束後,馬上要放寒假了,班內進行了「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等一系列的評選活動。評選結果揭曉後,班內有一名學習成績每次都遙遙領先的學生李琳卻未被評上「三好」學生。盡管「學習好」並不是評選「三好」學生的惟一標准,但這樣的結果還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等結果公布後,我發現李琳趴在桌子上,情緒有些低落——可能她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第二天早上,我一進辦公室,便發現一封信工工整整地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我急忙拆開一看,原來是李琳寫的。這是一封長信,足足寫了5張稿紙。一口氣讀完了這封信,我終於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原來,李琳出身於一個貧困的家庭,由於家庭的貧困,她從小就有一種自卑的心理,致使她總是獨來獨往,很少與同學們交流。這種自卑在學習上轉化為一種動力,使她產生了一種一定要超過別人的信念,這使她又非常要強,凡事爭先。可是優秀的成績並沒有使她從自卑的陰影中走出來,反而使她有些清高。於是多數同學對她都有偏見,很少有人跟她交朋友。
拿著這封信,我感到心裡沉甸甸的,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居然背著這么沉重的心理負擔。我想:作為她的老師,我有責任讓她從陰影中走出來。於是,在這封信的末尾,我給她回復了這樣一段話:家庭的貧困是不幸,同時也是一種財富,關鍵是看你怎樣去對待。很多的時候,我們總喜歡把自己關在一所封閉的房子里,固執地認為全世界都是黑暗的。其實,輕輕打開門,卻驀然發現,原來外面是陽光明媚、鳥語花香。親愛的同學,請試著打開心靈之門,與老師、同學交流吧。你將會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擁有朋友的日子很快樂。從封閉的房子里走出來吧,13歲的臉上寫滿的應是純真的微笑。新的一年就要開始了,讓自己用嶄新的面貌迎接它的到來吧!
春節返校後,我便有意觀察李琳的一舉一動。我欣喜地發現,她確實是在慢慢轉變。自習課上不再一個人悶著頭做題,而是開始主動幫助學習較差的同學;課後不再總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教室里看書,而開始跟同學們一塊活動。漸漸地,她的身邊多了幾個形影不離的夥伴,她的臉上終於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
初中畢業時,她給我寫了這樣一封簡訊:
老師:
就要離開您了,真有點捨不得。永遠忘不了,是您領我走出了那所封閉的小房子,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快樂。如果沒有您,我也許會永遠生活在孤獨的沙漠里。老師,真的謝謝您。
畢業以後,李琳經常給我來信,儼然把我當成了她的朋友。今年元旦前夕,我收到了她從高中寄來的賀卡,上面寫道:
老師,走過了人生的一段旅程後,驀然回首,竟發現在心靈的最深處,除了父母,您是最重要的人。雖然我們相距遙遠,但我相信思念可以穿越空間。祝您新年快樂,生活幸福!
簡短的語句,濃濃的情誼。在這寒冷的冬天裡,我分明感到心裡升騰起縷縷的溫暖。作為一名教師,還有比學生的理解與愛戴更令人感到欣慰的嗎?試著用筆跟學生交流吧,你將會發現其樂無窮。
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本技能,這四種技能是密不可分的,也應該是相互促進的。為此,把寫與讀結合起來,相互促進,形成一個和諧發展的能力系統,就是我的指導思想。不片面地割裂聽說讀寫,在寫的同時發展多種能力,讓一種語文訓練語文活動起到綜合發展的作用,使多種能力同時養成,提高效率,同時利用富於變化的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寫,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簡明中學語文學科教育學》(張楚延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
3、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
4、《現代語文教育漫談》雲南民族出版社
5、《現代教育理論》雲南教委委員會編
6、《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的作用》

『伍』 對小學語文課改的幾點體會論文:我對小學語文課改的

如何看待小學語文課改
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課改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在此過程中存在了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將會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非常不利。
新課改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學習交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願意採取的方式去獲得所要掌握的知識。這肯定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有些教師擔心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會影響教學的進度,使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地完成。教師存在這種思想,必定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僅僅成為課堂的一種裝飾。還有些教師認為,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課堂徹底交給學生,教師的指導越少越好,於是,當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這些教師往往無所事事,甚至做於當堂課無關的事情。
在課改教學中,有些語文課堂上,學生就是按導學案的設計學習,學生把導學案看作是試卷對待,有些學生把課文泛泛地讀一遍,就做下面的環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學生合作討論,給人感覺學生很「忙」,課堂一場「活躍」。還有,小學課改慣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表揚式」,學生誰回答對了,教師就讓大家鼓掌邊叫:「好,好,你真棒!」以此來激勵學生,這對一、二年級學生很管用,但對五、六年級作用不是很大。
總之,在課改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任務,適時設計合作探究活動,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不要無所事事,要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小組中去指導,監控學生的合作。對於一些教學模式要根據自己的學生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管用一種模式。

『陸』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作參考文獻怎麼寫

教學論文的三種類型及其寫作方法
如果從內容的角度對目前常見的教學論文進行分類( 不包括課堂實錄、案例設計、敘事類手記、教育散文等) ,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方法型、觀點型、隨筆型。教研論文,顧名思義,是以論證和闡述為主的。上述三種類型的教學論文雖然都要求以論證和闡述為主,但在具體的寫作程式上,卻又有明顯的區別。准確把握這種區別,有助於我們更快地寫好論文,
也有助於讀者閱讀理解。那麼,這些教學論文各有什麼重點和要求呢? 下面逐一分析。
一、方法型教學論文
這是一種介紹具體教學方法和經驗的論文。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會摸索出一種新穎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應該說,任何一個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會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經驗。當這種方法和經驗相對成熟時,我們就可以通過總結和提煉把它寫成教學論文。這種論文的標題,通常是用《……的嘗試》(做法、應用、實踐、探索),或者是一個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勵學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嘗試》《「自學——質疑——釋疑」的閱讀教學的應用》《用經典範讀引領學生進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學論文的寫作程式一般為——
1.闡述運用方法的依據
為什麼要運用這種方法?依據是什麼?任何一種新穎方法的運用,不可能憑空捏造,總會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兩種:現實背景和理論背景。現實背景是指當前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和客觀存在;理論背景是指新的教學理論和思想。方法介紹之前,應該把它扼要地寫清楚。寫清楚背景,有助於增強論文的現實針對性,有助於增強方法的實用性。如果這種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較冷僻,還有必要對概念作些詮釋,
以便讓讀者一讀開頭就能明白。
2.介紹方法的實施過程
這是教學論文的重點部分,必須對方法作詳細的敘述。介紹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方法是漸進式的,有邏輯順序,這就應該按邏輯順序一步一步地介紹;有的方法是並列式的,沒有嚴密的邏輯性,這就可以根據先主後次的順序來介紹。在介紹時,小標題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詞語,也不要用表示結果的話來代替操作,要盡量用操作性的語言,直接寫明怎麼做。比「如每學期向學生推薦三篇時文美文」,如果換成「用時文美文陶冶學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紹過程時,最好用小標題,分條列項。如果操作步驟較多,在小標題下還可以再分幾個方面來說。總之,方法的介紹要有層次性,力求讓讀者讀起來方便。
3.陳述方法實施的效果
一種科學而新穎的方法實施後,往往會取得理想的效果。作為方法型的教學論文,有必要把效果陳述出來,以引起讀者的關注。效果有顯性和隱性兩種,對顯性的效果,能夠用數據說明的,盡量用數據;對有些無法用數據說明的,可舉例說明,選擇一兩個典型事例。陳述效果時,最忌諱的是光說些大而空的話,比如「提高了積極性,激發了興趣」。用事實說話,讓人心服口服,是這一部分的關鍵。當然,陳述的效果必須與實施的方法相關,不要把與本方法毫不相乾的效果也統統扯上去。
4.陳述應注意的若幹事項
某種方法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碰到一些想像不到的問題,比如本來以為某個環節很簡單,實際上卻非常復雜,或者本來以為學生很感興趣,可實際上興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實施時,必須有充分的物質准備和心理准備。而這些,對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可能不會注意。總之,某種方法在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後要特別注意些什麼,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讀者走彎路。這部分可簡單些。
對於處於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最喜歡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師教學論文,因為它最實用,學了馬上可以在自己的實踐中運用;最容易寫的也是方法型教學論文,因為它來自自己的實踐,都是自己曾經做過的和想過的,寫起來比較順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學論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如何使介紹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導性,這是寫作方法型教學論文的關鍵所在。
二、觀點型教學論文
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往往會產生一些新的觀點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觀點和想法,又覺得它會對現實有一定的警示意義和指導意義,就總想把它表達出來,於是就有了觀點型教學論文。觀點型教學論文是直接闡明作者觀點的,常常用這樣的句子形式作為標題《要……》《……是……》《應該(必須)……》等。例如《低年級學生要特別注意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學設計應該簡單扼要》。觀點型教育教學論文的寫作程式一般為——
1.根據現狀提出觀點
觀點總是通過對現狀的分析提出來的,它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羅列一些現象,陳述一二個具體事實,然後從現象和事實中概括出自己的觀點來。這里的現象和事實必須具有典型性,不是個別的偶然的;觀點必須是旗幟鮮明的,不要含糊其辭,當然也不能絕對化或極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師最近通過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和將要使用的根據新課標編寫的人教版教材進行比較後,寫了篇教學論文,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正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這個觀點建立於兩種教材的比較,由於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的觀點吸引人,用聳人聽聞的語言形式來表達,這是不可取的。
2.擺出依據分析觀點
光有觀點是沒有說服力的,只有通過具體的論證,才會使觀點站立起來,才能為讀者接受。這一部分就是論證觀點。論證通常有理論依據或事實依據。理論依據就是用邏輯思維進行推理、演繹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觀點作為佐證;事實依據就是擺出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一般而言,依據越充分,就越有說服力。例如上文說的「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正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這個觀點,作者就是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論證的:
A.課內分量明顯增加;B.課外閱讀要求提高;C.課文理解難度加大;文本內涵豐富多元;E.知識分布鬆散無序。對這些依據,作者自然都作了詳細分析,或舉例說明,或用統計數字,或運用對比等。這一部分是此類文章的重點,它的篇幅應該佔全文的三分之二以上。
3.得出結論指出對策
經過詳盡論證後,往往要有一段結論性的論述。這段陳述,可以是觀點的重申,可以是主要觀點的概括,可以是觀點的延伸,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希望,還可以提出一些新的思考。這段文字不必多,但必須集中、有力。
觀點型教學論文是表達個人思想觀點,特別是全新的觀點,往往會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這並不重要,也不要考慮得太多,關鍵是要能自圓其說。此類論文的觀點必須鮮明,如果怕有不同意見而不敢直說觀點,故意表達得含含糊糊,那就寫不成任何文章了,這也是觀點型教學論文的大忌。
三、隨筆型教學論文
眼下,教育隨筆的寫作非常繁榮,應該說,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隨筆簡短、隨意、取材方便、形式活潑,寫起來又不必佔用大量的時間,十分適合處在第一線的教師寫作。隨筆的寫法靈活多樣,似乎很難用一個固定的程式來概括,但通過大量閱讀時下教育類報刊的隨筆,我們還是可以概括出一些基本思路。或者說,這種基本思路是符合一般的思維習慣的。隨筆類教育教學論文的一般的寫作程式為——
1.敘述事例引出想法
教育隨筆往往是由一個具體事例作為由頭。對這個事例的要求是:真實、生動、有新意。真實,就是事例必須是生活當中確實存在的,是自己所見所聞甚至是經歷過的,而不是隨意捏造的,或者道聽途說的;生動,是指事例有一定的故事性,而且比較有趣,或者有經典細節的,可讀性較強,不是那種平淡無奇的老生常談;有新意,指的是事例能折射出某種新的動向、新的意識,或者是一種新的現象的端倪。例如下面這個事例:
這是一次區級優秀小學語文教師語文教學課堂展示活動。第三位上場執教的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她執教的課文是《董存瑞捨身炸暗堡》。因為是借班上課,上課伊始,老師為了調動情緒,活躍氣氛,她問學生「:你們最崇拜的是誰?」學生紛紛舉起了手,有的說崇拜球星羅納爾多,有的說崇拜影星趙薇,有的說崇拜棋王聶衛平……待學生講了一些崇拜對象後,老師反問:「你們猜,我最崇拜誰?」話音剛落,學生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老師崇拜董存瑞。」一聽這么整齊的回答,坐有近百位聽課教師的多媒體教室里頓時爆發一陣鬨笑。老師們為什麼笑?笑學生回答得巧妙?笑學生回答得整齊?恐怕都不是。本來,老師也許是要說崇拜董存瑞的,可是,這一陣鬨笑,使老師尷尬了,語塞了,她承認不行,不承認也不行。
這個事例無疑是新穎而有新意的。事例的敘述應該簡潔而不粗略,具體而不煩瑣,不要用籠統的概括,也不要用細膩的描繪。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隨筆的價值。因此,精心選擇事例是寫好隨筆的第一步。引出事例後,可以說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旁徵博引深入分析
事例的內涵總是多元的,往往可以從多方面來思考,產生不同的想法,但在教學論文寫作時,
不能想到什麼寫什麼,不能方方面面都寫,而是要抓住感受最深的、有新意的、最有現實意義的一點來展開。在這一層寫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A.不要就事論事,只作簡單的判斷,說這個現象好或不好,簡單的判斷是容易的,但這是沒有說服力的。
B.要透過現象看實質,作深層次分析,挖掘出潛伏在現象背後的根源。例如有一篇《教學的尊嚴在於思想》的隨筆,在舉出事例後分析:「有些教師太聽話,他們規規矩矩照著課本教,他們不折不扣地按參考書上說的辦,他們把課本和教參作為絕對正確的聖旨,不敢越雷池一步。為什麼會這樣謹小慎微、唯唯諾諾呢?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他們以為這樣教就不會錯,保險,因為課本和教參就是這樣,如果說錯了,那也不是我的責任;二是他們以為這樣教,就能有效應對考試,考試的內容總是課內為主,課外是沒底的,課內是抓得牢的;三是這樣做省力,課本和教參里現成的,拿來就可用,不用動任何腦筋,而且誰也不會說」。這個分析,實事求是,很有說服力。
C.分析要旁徵博引,要打開思路,從多方面簡述,以增強文章的深度和廣度。還是《教學的尊嚴在於思想》一文,在分析原因後,有這樣一段引申和發揮
「四百年前法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帕斯卡爾曾經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棵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蘆葦。』因而他又說:『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帕斯卡爾一生體弱多病,只活了39歲,但在身後卻為自己留下了高聳的紀念碑。他的《思想錄》給無數人帶來心靈的慰藉。帕斯卡爾後面的這一句,粗粗一聽,似乎有點不可理解,細細一想,卻頗有道理:一個沒有思想的人,一個被別人的思想牢牢控制的人,一個有思想卻無法表達的人,還會有多少尊嚴?那還不是奴才!這里,我想冒昧地引申一下:教師教學的全部尊嚴也在於思想。一個教師想在教學上獲得尊重,就必須有自己的個性和思想。一個沒有自己教學思想的人,是不可能贏得學生尊重的,也是不可能贏得同行的贊賞的。」這段旁徵博引,不但突出了立意,而且使論述更富有力度, 同時,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
3.照應開頭表明態度
以事例為由頭的教育隨筆教學論文,結尾處一般有這樣三種寫法:一是照應開頭,對事例作結論性的判斷;二是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三是強調和重申自己的觀點。《教學的尊嚴在於思想》一文的結尾是這樣的:「思想是一種尊嚴。人最大的恥辱是不善於思考,最大的痛苦是思想被壓制,有話不能說;人最光榮的就是自己的思想得到別人擁護。作為當代教師,不能只是傳播思想,而是應該努力體現自己的思想,實踐自己的理想。」這個結尾無疑是對自己的觀點作了進一步的強調。
在各種教育教學論文文體中,隨筆型教學論文的寫作是最無定式的。但隨筆教學論文的幾個特點是最為重要的:立意的新穎性,材料的生動性,語言的活潑性。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新課程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