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的關系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1-01-10 14:21:56

⑴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的關系

檢索中國兒童文學史和中小學語文課程發展史,就會發現:在中國,兒童文學與中小學內語文課程,尤其是小學語容文課程有著特殊的淵源關系.五四時期啟蒙思想家「兒童觀」的形成,不僅促動了中國現代意義的兒童文學的出現,也直接影響了中小學語文課程的變革,而語文課程的迫切需要又極大地推動了兒童文學的創作.這段歷史時期語文課程的實踐,尤其是五四時期以周作人等人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對兒童、對兒童文學、對兒童教育的深刻認識,在今天看來,仍然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遺產.

⑵ 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與兒童文學的關系初探

談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關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林

⑶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的關系

檢索中國兒童文學史和中小學語文課程發展史,就會發現:在中國,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課程,尤其是小學語文課程有著特殊的淵源關系。五四時期啟蒙思想家「兒童觀」的形成,不僅促動了中國現代意義的兒童文學的出現,也直接影響了中小學語文課程的變革,而語文課程的迫切需要又極大地推動了兒童文學的創作。這段歷史時期語文課程的實踐,尤其是五四時期以周作人等人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對兒童、對兒童文學、對兒童教育的深刻認識,在今天看來,仍然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遺產。



(一)中國現代意義的兒童文學的出現是學校教育的需要。中國的現代兒童文學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這一特殊的社會背景下出現的。五四時期思想界、文化界的早期啟蒙者受德先生、賽先生的影響,批判中國文化中的長幼尊卑觀念,由此發展到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特別是婦女和兒童,也就是說,和西方「發現兒童」的過程有所區別,中國是在關注處於社會底層的婦女和兒童的命運的同時,開始了兒童觀的轉變,例如這一時期對傳統兒童觀的批判一個最典型的論述是周作人提出的:「以前的人對於兒童多不能正當理解,不是將他當作縮小的成人,拿『聖經賢傳』盡量的灌下去,便將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說小孩懂得甚麼,一筆抹殺,不去理他。

近來才知道兒童在生理心理上,雖然和大人有點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個人,有他自己的內外兩面的生活。兒童期的二十年的生活,一面固然是成人生活的預備,但一面也自有獨立的意義和價值……〔1〕」周作人此次在北京孔德學校的演講奠定了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登上歷史舞台的理論基石。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對兒童文學的關注緣於對舊倫理舊道德的批判,其根本目的還是「人的解放」,同時他們也認識到文化的革命與建設必須通過教育來實現,因此從一開始,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就和對學校教育問題的探討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周作人在《兒童的文學》的演講中就指出,所謂兒童的文學就是「小學校里的文學」,在周作人看來,兒童文學幾乎就是小學文學教育的同義語。也是在這篇演講中,周作人第一次比較系統全面地提出和論述了小學文學教育幾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一是兒童觀。周作人認為,兒童是獨立的個體,兒童期有其獨立的意義和價值。

二是兒童文學的價值。周作人認為,文學首先是滿足兒童的需要,而不是道德訓誡的手段。至於文學教育能夠產生道德教化、智力培養等作用,則是文學教育的副產品。「所以小學校里的文學的教材與教授,第一需注意於『兒童的』這一點,其次才是效果,如讀書的趣味,智情與想像的修養等。」

三是兒童需要文學的原因。周作人採用人類學理論,接受了「同構復演說」的觀點,認為人類個體的發展階段和人類群體的發展階段具有相似的結構,因而兒童的精神生活和原始人相似。原始人因為有文學的需要,所以產生了歌賦、戲曲和小說,兒童當然也有文學的需要。四是學校文學教育的作用。他引用麥克林托克的說法,提出文學教育的三種作用:「(1)順應滿足兒童之本能的興趣與趣味;(2)培養並指導那些趣味;(3)喚起以前沒有的新的興趣與趣味。」五是文學教育的內容。他採用年齡分期,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分配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例如幼兒前期(3-6歲)為詩歌、寓言、童話;幼兒後期(6-10歲)為詩歌、童話、天然故事(動物故事);少年期(10-15歲)為詩歌、傳說、寫實的故事、寓言、戲曲。六是文學教育內容的開發。周作人慨嘆「中國向來對於兒童,沒有正當的理解,又因為偏重文學,所以在文學中可以供兒童之用的,實在絕無僅有,但是民間口頭流傳的也不少,古書中也有可用的材料,不過沒有人採集或修訂了,拿來應用……」所以他希望能夠有一個開發小組,收集各地的民間文學資源,從古書中挑選可用的材料加以修訂,同時翻譯外國兒童文學作品,然後編輯成冊,供學校和家庭使用。從上可以看出,周作人幾乎是對兒童文學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一個全面的闡述,不僅說明了兒童文學對於學校教育的重要價值,也提出了小學語文教育中文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內容資源的開發,尤其是他對兒童文學的價值、以及以兒童為對象的文學教育的目標和一些基本性質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

(二)課程實踐的需要推動了兒童文學的創作。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倡導催生了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出現,而從課程實踐來看,20世紀初期人們對教育內容的普遍不滿確實給兒童文學的出現並且進入課程領域提供了一個充分的現實基礎。例如,早在1902年,《杭州白話報》(早期倡導白話文的報刊之一)上就有署名黃海鋒郎的文章《兒童教育》,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讀書貴有用,人生世上,普通智識,是少不了的。現在所讀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究有何用?」那麼,究竟應該給兒童讀些什麼呢?「兒童幼時智識,至老不忘,教師最好把些愛國的故事,為人的箴言,替兒童演說,才可以養成兒童愛國心,陶鑄兒童天良性。」〔2〕這里的「替兒童演說」提出了兒童文學的一個重要特徵,成人從兒童的角度創作適合兒童的讀物。本世紀初白話文進入課程則直接決定了兒童文學進入課程的必要性。隨著白話文運動的興起,在國語教學中語體文代替了文言文,在開始階段只是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形式變了內容卻沒有改變,「國語教學經過幾年的實踐,人們發現只是把文言翻譯成白話的課文內容,在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局限性。在文學運動的推動下,提倡富有文學情味的教學內容就成為了當時比較流行的觀點,有的書局甚至把國語教科書編成了文學讀本,但是此時,專門為兒童創作的作品還是空白,葉聖陶在《晨報》副刊發表的系列《文藝談》(1921)中就曾大聲疾呼「為最可寶愛的後來者著想,為將來的世界著想,趕緊創作適於兒童的文藝品,總該列為重要事件之一。」(《文藝談·七》)這一需求基於一個從事教育的教師面臨的窘境———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作品基本沒有。正是為了應對這樣的現實,葉聖陶開始自己動手為兒童創作文學作品、編輯適合兒童閱讀的國文課本;這也使他成為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奠基者,同時又是現代語文教育的先驅。

(三)兒童文學以課程標準的形式出現在國家課程綱要中。五四時期,知識界對兒童文學及其與學校教育關系的認識,對小學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設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結果之一就是兒童文學正式以課程標準的形式開始出現在國家的課程綱要中。1923年,在《新學制課程標准綱要小學國語課程綱要》〔3〕中第一次對課程內容中的兒童文學的教學做出了規定,並在各個學年段文體的安排上有非常詳細的說明,例如,第一學年「記載要項和字句多反復的童話故事,並兒歌,謎語等的誦習」;第二學年也是「字句多反復的童話故事,和兒歌,謎語的誦習」;第三學年為「童話,傳記,劇本,兒歌,謎語,故事,詩,雜歌等的誦習」;第四學年文體有一點變化,小說代替了童話,民歌代替了雜歌,變為「傳記,劇本,小說,兒歌,民歌,謎語,故事,詩等的誦習」,並提出「指導閱讀兒童報和參考圖書」;第五學年在第四學年的基礎上強調「注重傳記,小說」;第六學年「同第五學年,可酌加淺易文言的詩、文的誦習」。1929年的《小學課程暫行標准小學國語》是在1923年《小學國語課程綱要》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提出的五項目標之一就是「欣賞相當的兒童文學,以擴充想像,啟發思想,涵養感情,並增長閱讀兒童圖書的興趣」。

對於教材的選擇,《標准》除了規定選文的政治和道德傾向,例如體現民族、民權、民生觀念,積極樂觀,提倡合作互助、勇敢、勞動等,還對課程內容的美學傾向做了規定:「是有曲折有含蓄而且含有優美壯美滑稽美等的兒童文學,但不取可怕而無寓意的純粹神話」。此外,教材的選擇還應該是語體文(白話文),要符合兒童學習心理。1932年的《小學課程標准國語》是對1929年暫行標準的修訂,主體內容變化不大,但對課程內容如何適應兒童的接受心理,1932年的標准做出了具體的描述。到了三十年代新課程時期,兒童文學作為國語教學的組成部分,已經比較明確了。「從前國語是國語,故事是故事,不相關的。後來國語材料,純以兒童文學為本位,於是國語與故事才發生密切的關系。但講故事的作業,仍處於敷飾輔佐的地位,不應有單獨存在的價值。直到最近新課程頒行後,始定國語的入手辦法,就是講故事。」〔4〕從1923年到1932年近10年間出現的這3份課程綱要,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脈相承的,就是都把兒童文學作為課程標准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從教材的選文傾向上,也多以兒童為本位,而在綱要的具體內容上又有不斷的補充和發展,是對小學階段文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我個人認為這段時期也是近現代中國語文教育中,在學校教育的體系中對兒童文學的教育功能應用得比較主動、完整,也比較有收獲的一個階段,是前面所述的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們理論探討的一個重要成果。



通過以上簡要的回顧,至少可以得出兩個啟示:

(一)在中國,現代意義的兒童文學與兒童文學在現代學校教育體系中、在課程中的應用可以說是同一個思想背景的產物,也幾乎是在同時出現的。這是中國兒童文學發展史表現出的一種特殊性。

(二)對兒童觀、兒童教育、對課程的認識水平、對兒童文學在課程中的應用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只有從兒童的需要出發,重視兒童的自身需要,才能使兒童文學真正成為一個重要課程資源,並在課程中充分開發它的教育功能。在以周作人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們看來,兒童文學就是面向兒童的文學教育。這是思想啟蒙的需要、新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特殊歷史條件下,學校教育的直接需要。這就是他們對兒童文學與學校教育的基本關系的明確的認識,這種認識在一定的時期內對後來的語文教學實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直延續到我國50年代的小學語文課程中。對兒童文學教育功能的發現、為中小學尤其是小學語文教育開辟出一個新的資源是這些思想先行者的一大貢獻,那麼這種以兒童為對象的文學教育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根本目標又是什麼呢?他們同樣為我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思想遺產。這份珍貴的思想遺產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兒童的尊重,不僅尊重兒童的人格,也尊重他們的經驗世界。周作人的一段論述十分精闢地表達了這一思想:對兒童「那全面蔑視的不必說了,在詩歌里鼓吹合群,在故事裡提倡愛國,專為將來設想,不顧現在兒童生活的需要的辦法,也不免浪費了兒童的時間,缺損了兒童的生活。

我想兒童教育,是應當依了他內外兩面的生活的需要,適如其分的供給他,使他生活滿足豐富,至於因了這供給的材料與方法而發生的效果,那是當然有的副產物,不必是供給時的唯一目的物。……所以小學校里的文學的教材與教授,第一須注意於『兒童的』這一點,其次才是效果,如讀書的趣味,智情與想像的修養等等。」〔5〕周作人的這一思想與杜威的一段論述不謀而合。「我認為現在教育上許多方面的失敗,是由於它忽視了把學校作為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這個基本原則。現代教育把學校當作一個傳授某些知識,學習某些課業或養成某些習慣的場所。這些東西的價值被認為多半要取決於遙遠的將來;兒童所以必須做這些事情,是為了他將來要做某些別的事情;這些事情只是預備而已。結果是,它們並不成為兒童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因而並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6〕周作人等人倡導把兒童文學引入學校教育,重視的就是兒童文學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功能———「(1)順應滿足兒童之本能的興趣與趣味;(2)培養並指導那些趣味。(3)喚起以前沒有的新的興趣與趣味。」而並不是強調那些具有某種功利色彩的、往往是為成人所賦予卻脫離兒童現實經驗的教育價值———「在詩歌里鼓吹合群,在故事裡提倡愛國,專為將來設想,不顧現在兒童生活的需要的辦法」。這一認識是非常深刻和准確的,在那個傳統文化與新文化尚在交疊的時代,這一認識也是非常珍貴的。可惜的是,盡管正如周作人等一批知識分子所願,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兒童文學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成為了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資源,但周作人等人的這一思想精髓卻並沒有得到一貫的重視,兒童文學往往還要承擔起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甚至是政治教育的功能,兒童文學教育功能的開發也往往會發生一些變異。今天我們重新回顧歷史,審視前人的思想遺產,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兒童文學在語文課程中的價值,從而在教育實踐中走得更加穩健。

⑷ 談談小學教師在兒童文學創作中的作用

兒童文學作為一種面向於少年兒童而創作的文學形式,它的種類很多,像我們常見的,也深受小學生喜愛的童話和神話故事,還有寓言和童謠等等。這些都能夠幫助小學生進行詞語和句子的積累,增強小學生的語感,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興趣,促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因此,小學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時可以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兒童文學的閱讀和學習。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應用兒童文學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的課本中出現了很多兒童文學作品,特別是低年級學段的兒童文學作品,以簡單易懂的故事情節、豐富的想像力、帶有童年趣味的特點深深地吸引著小學生去閱讀,這期間不但培養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具有以下意義。

1、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兒童文學可以說一直伴隨著小朋友的成長,他們是泡在兒童文學之中長大的。從家長的睡前故事,到電視里的影視故事,再到幼兒園的童謠等等,兒童文學和小朋友密不可分。小學生也與兒童文學的閱讀緊密相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正確引導小學生閱讀學習這些作品。

在課上,選擇適當的兒童文學進行閱讀,可以讓小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兒童詩《老樹的故事》時,小學生都特別喜歡,讀起來也是輕松愉快,朗朗上口。

另外,樹木也是小學生平時經常接觸到的,都很熟悉,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小學生模仿文章寫出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或者是動物,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小學生對語文課學習的興趣。

2、豐富小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審美樂趣

兒童文學的內容,在故事情節的設計上非常單純、有趣味,運用的語言都很簡潔,但是故事都能刻畫出生動的形象來,擁有鮮明的主題,接近小學生的生活,所以小學生都對兒童文學津津樂道。其中,豐富的想像力更是吸引著小學生,在兒童文學作品中,所有的事物都能夠張嘴說話,可見自然萬物和我們人類都是平等的,這樣的故事充滿著正能量,非常有教育意義。

通過類似文章的閱讀和學習,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想像力,對於小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情趣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比如在學習《夏天在哪裡》時,這是一首童謠,小學生都特別喜歡,讀起來也是輕松愉快的。

另外,夏天這樣的季節和小學生平時的生活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按照童謠的方式說話,例如「冬天在哪裡?秋天在哪裡?春天在哪裡?」然後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季節,把它畫出來。這樣不僅讓學生充分地展開了想像力,還增加了小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提高了小學生的審美樂趣。

3、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興趣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們尤其喜歡模仿自己喜歡的事物。例如,他們從電視上看的動畫片,從書上讀的童話故事等,對他們喜歡的角色語言就會不自覺地模仿,而且他們的模仿能力超乎想像,教師要把握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在課上指導學生閱讀兒童文學,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個童話故事之後,讓小學生繼續想像,烏鴉還能夠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喝水,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大家聽,然後再寫出來。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應用兒童文學的措施

首先,注重在課堂上的閱讀。在課堂上能夠保證學生各項能力的學習,因此,想要提高小學生的想像能力、閱讀和寫作能力等,教師就要抓住課上的有利時機,為小學生創造閱讀和學習兒童文學的環境和機會。

其次,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的閱讀。想要提高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僅依靠課上的學習時間是遠遠不夠的,何況課上學習的文章數量有限,所以,教師要增加學生的閱讀書目,要讓學生在課外的時間進行閱讀。但是,課外的時間一般都不好掌控,尤其小學生對自己的約束能力差,為了保證小學生有個正確的課外閱讀習慣,教師要對學生有科學的指導。

最後,把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和寫作向來是相互聯系的。小學生有了閱讀的基礎後,能促使其語言表達方法的形成,然後將積累的語言發揮到寫作之中,使閱讀和寫作互相結合。

總之,兒童文學的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單有趣,內容想像豐富,小學期間正是學生學習和閱讀兒童文學的最好時段。在這個時期中,小學生的讀書時間很充裕,他們又在兒童文學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因此,教師要將小學語文的課堂設為主要的學習陣地,充分利用課外的時間,科學地引導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讓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發揮出它的積極作用。

⑸ 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育

1、兒童文學更貼近與兒童,符合兒童心理,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2、兒童文學能夠在孩子的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提供一些文學素養。

3、小學語文應該回歸文本,而不是強調思想性。

⑹ 如何運用兒童文學進行小學語文的學習指導

檢索中國兒童文學史和中小學語文課程發展史,就會發現:在中國,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課程,尤其是小學語文課程有著特殊的淵源關系。五四時期啟蒙思想家「兒童觀」的形成,不僅促動了中國現代意義的兒童文學的出現,也直接影響了中小學語文課程的變革,而語文課程的迫切需要又極大地推動了兒童文學的創作。這段歷史時期語文課程的實踐,尤其是五四時期以周作人等人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對兒童、對兒童文學、對兒童教育的深刻認識,在今天看來,仍然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遺產。



(一)中國現代意義的兒童文學的出現是學校教育的需要。中國的現代兒童文學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這一特殊的社會背景下出現的。五四時期思想界、文化界的早期啟蒙者受德先生、賽先生的影響,批判中國文化中的長幼尊卑觀念,由此發展到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特別是婦女和兒童,也就是說,和西方「發現兒童」的過程有所區別,中國是在關注處於社會底層的婦女和兒童的命運的同時,開始了兒童觀的轉變,例如這一時期對傳統兒童觀的批判一個最典型的論述是周作人提出的:「以前的人對於兒童多不能正當理解,不是將他當作縮小的成人,拿『聖經賢傳』盡量的灌下去,便將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說小孩懂得甚麼,一筆抹殺,不去理他。

近來才知道兒童在生理心理上,雖然和大人有點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個人,有他自己的內外兩面的生活。兒童期的二十年的生活,一面固然是成人生活的預備,但一面也自有獨立的意義和價值……〔1〕」周作人此次在北京孔德學校的演講奠定了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登上歷史舞台的理論基石。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對兒童文學的關注緣於對舊倫理舊道德的批判,其根本目的還是「人的解放」,同時他們也認識到文化的革命與建設必須通過教育來實現,因此從一開始,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就和對學校教育問題的探討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周作人在《兒童的文學》的演講中就指出,所謂兒童的文學就是「小學校里的文學」,在周作人看來,兒童文學幾乎就是小學文學教育的同義語。也是在這篇演講中,周作人第一次比較系統全面地提出和論述了小學文學教育幾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一是兒童觀。周作人認為,兒童是獨立的個體,兒童期有其獨立的意義和價值。

二是兒童文學的價值。周作人認為,文學首先是滿足兒童的需要,而不是道德訓誡的手段。至於文學教育能夠產生道德教化、智力培養等作用,則是文學教育的副產品。「所以小學校里的文學的教材與教授,第一需注意於『兒童的』這一點,其次才是效果,如讀書的趣味,智情與想像的修養等。」

三是兒童需要文學的原因。周作人採用人類學理論,接受了「同構復演說」的觀點,認為人類個體的發展階段和人類群體的發展階段具有相似的結構,因而兒童的精神生活和原始人相似。原始人因為有文學的需要,所以產生了歌賦、戲曲和小說,兒童當然也有文學的需要。四是學校文學教育的作用。他引用麥克林托克的說法,提出文學教育的三種作用:「(1)順應滿足兒童之本能的興趣與趣味;(2)培養並指導那些趣味;(3)喚起以前沒有的新的興趣與趣味。」五是文學教育的內容。他採用年齡分期,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分配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例如幼兒前期(3-6歲)為詩歌、寓言、童話;幼兒後期(6-10歲)為詩歌、童話、天然故事(動物故事);少年期(10-15歲)為詩歌、傳說、寫實的故事、寓言、戲曲。六是文學教育內容的開發。周作人慨嘆「中國向來對於兒童,沒有正當的理解,又因為偏重文學,所以在文學中可以供兒童之用的,實在絕無僅有,但是民間口頭流傳的也不少,古書中也有可用的材料,不過沒有人採集或修訂了,拿來應用……」所以他希望能夠有一個開發小組,收集各地的民間文學資源,從古書中挑選可用的材料加以修訂,同時翻譯外國兒童文學作品,然後編輯成冊,供學校和家庭使用。從上可以看出,周作人幾乎是對兒童文學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一個全面的闡述,不僅說明了兒童文學對於學校教育的重要價值,也提出了小學語文教育中文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內容資源的開發,尤其是他對兒童文學的價值、以及以兒童為對象的文學教育的目標和一些基本性質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

(二)課程實踐的需要推動了兒童文學的創作。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倡導催生了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出現,而從課程實踐來看,20世紀初期人們對教育內容的普遍不滿確實給兒童文學的出現並且進入課程領域提供了一個充分的現實基礎。例如,早在1902年,《杭州白話報》(早期倡導白話文的報刊之一)上就有署名黃海鋒郎的文章《兒童教育》,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讀書貴有用,人生世上,普通智識,是少不了的。現在所讀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究有何用?」那麼,究竟應該給兒童讀些什麼呢?「兒童幼時智識,至老不忘,教師最好把些愛國的故事,為人的箴言,替兒童演說,才可以養成兒童愛國心,陶鑄兒童天良性。」〔2〕這里的「替兒童演說」提出了兒童文學的一個重要特

⑺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的關系

兒童文學是文復學大系中的分支,小學語文教學是教育大系統中的內分支,兩者似乎分屬不容同的學科。但是,兩者卻又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因為他們有相同的服務制對象——學生百和兒童,相似的功能——語言學習和人文教育。課程改革以後,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課文大度量進入教材,如果教師還是用以前的教學方式去處理這樣的教材,難免會捉襟見肘、力不從心。事實上,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聯系還遠不問僅答止於教材。本文擬從三個方面簡單梳理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千絲萬縷的聯

⑻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否全為「兒童文學」

語文教材的設置是根據人對語言認知不斷加深來設定的,小學語文教材是從字開始擴展到句,進而形成篇章課文的閱讀。
我們不能說小學語文的課文就是專門針對兒童選擇的兒童文學,其中也有許多的優秀散文 報告文學 與傳記式的文章,兒童文學是一種文學題材,包括童話等。我們不能說給兒童來讀的文學都是兒童文學,這是混淆了概念,《小王子》是各個年齡段都可以讀的兒童文學呀!
不僅是小學語文教材,各種語文教材都是為了提高人對語言的認知與應用能力,所以其中的課文會包括各種文體與內容的全面,當然在不同的年齡段會有所側重,小學的課文相對簡單一些,沒有過於難的句法與涵義,其中有很多的文章是為了識字而對一些故事的改編,而且好多故事學齡前的兒童就有所了解,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不算是兒童文學,相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正規的兒童文學很少,這是語文教材的本身性質決定的,其對一個人的成長和人生觀的塑造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難免會有一些高大全的文章出現,所以將小學語文教材與兒童文學相對等是不全面的!
呵呵,如果在小學階段想將語文學好,光看兒童文學是遠遠不夠的,除此之外還要看三字經 成語故事 唐詩 名著 學寫各種文體 寫日記等,這樣才能提高語文的能力,這些都是基本功的,一本《兒童文學教程》是完全不對路的。

⑼ 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論文答辯

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我們還要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採取模擬、創設情境的法讓兒童識字。如舉「娃娃超市」、「漢字大王」、「摘果子」、「逛商店」等活動,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溝通,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像和思維的空間。讓教學走進生活,讓孩子養成主動識字的意識和習慣生活是學生最自然的課堂,不知不覺中,孩子們便掌握了漢字。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養成在生活中注意識字的意識和習慣,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復現頻率,從而鞏固生字,如找找廣告牌,包裝紙上有哪些剛學會的字?動畫片中經常出現人物對話與歌詞,哪些字是認識的?我還激勵學生去閱覽室,去圖書館,去書店,去上網……根據學生認知程度及課文特點,搜集一些貼近兒童生活的故事、童話、兒歌等組織學生閱讀。拓展閱讀既讓學生在讀中認識、鞏固生字,又擴大學生知識視野,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更堅實基礎。倡導合作學習,讓學生共同提高學生讀准漢字讀音後,重點在引導學生識記漢字字形。對於簡單的獨體字不用交流,對於結構復雜、字形相近而難以區分的漢字,就需要發揮集體的創造力。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是生本教育常規課堂教學方法。小

⑽ 結合小學教學實際談談為什麼要學習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有相同的服務對象——學生和兒童,相似的功能——語言學習和人文教育,因此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符合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素養和對兒童文學的鑒賞力、判斷力,具有兒童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才能帶領孩子閱讀、欣賞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是指根據兒童的需要,專為兒童創作或改編,適合他們閱讀的文學作品[1]。兒童對文學的需要是一種天性。兒童文學是發自兒童性靈的文學,藉由閱讀他們,教學他們,我們可以貼近孩子,走向兒童的心靈世界,兒童文學伴隨著很多孩子長大。從聽父母講故事開始,兒童會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主動的接近不同的文學作品。
▲ 兒童文學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教育作用:能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為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打下基礎,如孩子可以通過閱讀《綠野仙蹤》體會到要有智慧、勇氣、愛心,還要團結。
認識作用:可以擴大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如兒童可以通過閱讀唐魯峰的兒歌《誰的耳朵》獲得關於動物的有關知識,也可以通過閱讀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了解l9世紀中葉丹麥社會貧富懸殊的黑暗現實。
培養美感作用:作家用生動、形象、甚至誇張的語言,用詩歌、童話、故事、寓言、童謠等多種形式,使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美的認識和提高。如岡本良雄的《大海那邊》,把大自然的美與生命的美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奏響了美的旋律。
娛樂作用:通過具體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兒童得到愉悅和消遣,以及通過娛樂包藏較深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教育的內容,寓教於樂。如我國當代著名兒童詩人金波創作的《大老哥》等兒歌,讓孩子們在嘻笑的游戲中接受了做事要實事求是,不可吹噓說大話的思想品德教育。
兒童文學以其藝術感染力作用於兒童讀者的情感。既滿足少年兒童的審美需求,又能培養提高他們的審美感受力,藝術鑒賞力。兒童文學的品德教育和知識教育都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審美教育功能是兒童文學教育功能的終極目的。

▲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關系密切
《課程標准》對「語文」提出了新的界定:「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是語文的基本特點。」語文教育教學重視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統一,這就對我們正確處理小學語文教學與兒童文學之間的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2]。從小學語文教材課文的構成來看,我們也可以發現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進入了課本文學教育,同時對課外讀物也有一定的要求,相關的兒童文學包括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等,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當代文學作品、科普科幻讀物等。
1.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相當比例的兒童文學作品。兒童文學蘊含著豐富思想品德、道德意識的教育和人文素質的培育,這也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學生通過接觸大量的兒童文學語言材料,汲取兒童文學豐盈的語言養分,形成語感,掌握基本的文字和語法,形成語言能力,為一生的語言發展打下根基。兒童文學是充分考慮到兒童的理解能力和審美需要而創作的文學。從文字表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之間,存在目標、原則、理念、方法的全面契舍。
2.兒童文學符合小學語文學習心理。兒童文學適應兒童的年齡特點,適應他們的智力興趣愛好,兒童文學是能為兒童理解和樂於接受的文學作品,兒童閱讀兒童文學,有助於他們身心健康成長。兒童的語言發展、情感、想像、自我意識等,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出發點,也是目標,科學處理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的關系能夠讓我們進一步增加對兒童心理、情感的了解和尊重。

▲ 讓我們如何走進「童心」?
一、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素養
兒童文學素養對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意味著:她擁有了一條走進兒童心靈的小徑。她會帶領學生走進「電車學校」,在閃爍著人性永恆的美的世界裡和《窗邊的小豆豆》一同成長;她會讓孩子們走進《巨人的花園》,和那個孤獨的巨人握手,去感悟友愛,善良,助人為樂……一個具有兒童文學素養的老師,讀教材的眼光也必有獨到之處,對於教材中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從文體特點出發,順著作品的「肌理」讀。對於選入教材的兒童文學作品的縮略版或者節選版,因為具有背景知識的前提,哪怕是剩下幾縷枯乾的枝,教師也有辦法讓它長成枝葉婆娑、搖曳多姿的大樹。而沒有兒童文學素養的教師,解讀時容易瞎子摸象,犯以偏概全的毛病,甚至曲解作品的原意。所以,一個語文教師應該熱愛兒童文學的閱讀,在大量的兒童文學閱讀實踐中提高自己對兒童文學的鑒賞力、判斷力,提高自己對兒童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帶領孩子閱讀、欣賞兒童文學的能力和素養。
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兒童文學的教學策略
1、保持作品的新鮮感與完整性,保護學生的欣賞樂趣。
讀文章不像看畫,可以即時將作品的全局一覽無余,熟悉文章的內容,進入文章的情感、意蘊層面必須反復讀,必須要有一定的時間,這種時間的深度恰恰是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所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要嵌入過多的問題,不要穿插過多的訓練,在學生充分感受、把握了文學作品的全局之後再展開教學或許更合適。比如教學《丑小鴨》一課時,可以在一開始出現那隻美麗的白天鵝,欣賞完後,提出:「又大又丑的丑小鴨變成一隻美麗的天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丑小鴨到底遇到了什麼事呢?」由此問題出發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丑小鴨變天鵝的艱辛,一條主線,清晰明朗。不用刻意地設計「層層推進、步步為營、環環相扣、起承轉合、一唱三嘆」的過度推敲的課堂結構,越精緻的課堂問題轉換、環節切換越頻繁,導語牽引越多,學生的智慧與精力消耗就越大,實際自主閱讀、感受、思考的時間就越少。不同於教側重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文章,教兒童文學作品建議「不要節省時間,要浪費時間。」
2、作品欣賞有創意,注重挖掘文本獨特性。
面對兒童文學作品的文本時,我們的話題討論,不要老是問這樣的問題:文章寫了什麼?怎樣分層呢?哪裡是你最感動的句子?而要多方位、多角度進入文本的問題。比如說《雪孩子》一課,是一篇蘊涵思想性)、知識性的優秀童話,教師一般也是從這兩個方面設計教學。但如果從孩子的角度解讀,這篇課文可以有另一番趣味。比如這篇童話除了小白兔一家是明顯的擬人外,對本不能動彈的雪孩子也賦予了「動」的能力,雪孩子在篇末化成了白雲,孩子會被雪孩子舍己為人所感動,為明年還能看到雪孩子而高興。所以我們在設計討論問題時,應更多樣化,更貼進孩子一點,如可以讓學生在體會童話的幻想上下工夫,逆向提問讓學生思考:「課文中的雪孩子如果不會動會怎麼樣呢?」也可以讓學生回答:「你覺得課文有哪些奇妙之處?」或者「雪孩子都有哪些特點?」讓學生從大處著手,從雪孩子的身體、行動、心理等方面作略帶拓展的思考。另外,由於篇幅的限制,課文中刪掉了原來童話中的大量細節,如小白兔和雪孩子一起玩的細節,雪孩子變成雲飛到空中的細節,教師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通過想像先補充這兩個細節,再把原文讀給學生聽。這也是增加童話教學趣味性的一種方式。
三、尊重兒童的獨特理解,引導學生的語言生長。
兒童文學作品往往內涵非常豐富,以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樹》為例,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完整、多面地理解文章主旨:環保、守信、友誼、跨越生死的愛戀……,在教學時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說來聽聽」,尊重孩子富有童心童趣視角獨特的見解,自由討論後老師可以強調某一種價值判斷,但應避免主題先行、主題歸一。學生語言能力的成長依賴於學生情感的體驗。不少課堂上,教師往往滿足於展示個人對文本的理解,然後生拉硬拽著學生達到自己理解的深度。真正成功的課堂應該是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經歷酣暢的情感體驗和成長的同時,獲得語言發展。兒童文學作品為學生喜聞樂見,在閱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有比較活躍的思維和情感體驗,教師應該善於體察並尊重和引導,因為學生情感的共鳴點一般就是語言的生長點,所謂「情動於衷而發於外」。
四、用好語文教材,開發兒童文學資源。
教師還可以大膽把教材外的兒童文學作品引入課堂。比如在教學《媽媽的帳單》時,當彼得因為幫媽媽做了事後向媽媽索要報酬,而這時媽媽出示的這份帳單卻讓彼得看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母愛的無聲與偉大,我在教學時引入了繪本《愛心樹》,將母親化為一棵樹,通過小男孩對樹的無止盡的索求和樹對小男孩無私的奉獻,形成強烈地對比,也給孩子強有力的感情沖擊。當欣賞完繪本後,許多孩子流下了眼淚,相信不用教師多說,「母愛」兩個字已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心中,這種直觀的體會遠比教師在原地無休止地進行教材講析效果來的好。所以說教材教學多為學生提供語文學習方式方面的指導,建議 「去掉繁瑣的課文分析;去掉枯燥無益的語文作業;去掉實際作用不大的語文活動。」教材學習主要在於習得方法,感悟規律。因此能精講教材,課堂上抽出一些時間閱讀更多相關的兒童文學,通過對「語用」的把握,體悟作品的各種形象,獲得精神的力量。
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對親密的夥伴,其實他們的相遇是一種必然,它們攜手的意義其實比我們現在已經看到的要多得多。用兒童文學的視野來考察小學語文教學,將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很多新鮮的空氣,有助於我們解決一些以前一直沒有處理好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學中真正發現「兒童」,真正認識「文學」教育的意義,處理好文學教育和語言教學的關系,其實都要從認識他們的關系開始,我們還有很遠的道路要走。

閱讀全文

與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