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數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哪些問題我們怎樣去解決呢
小學生數學素質多維評價指標,並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指標上的發展,促進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也促進其綜合應用數學能力的發展;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又直接影響著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水平及綜合應用數學進行思考、解決問題的達成。由此可見,小學生數學素質多維評價指標構建了一個良性循環體系,實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四個目標的整合,促進,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全面發展。
在新課程環境下,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在教學評價中也仍然是不容忽視的評價主體之一。在教師的評價上,我們著重關注的是如何讓教師既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又善於捕捉每個孩子的閃光點,評出每個學生的個性。基於此認識,我們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四個目標:要求教師用簡潔精煉、富於激勵的語言評出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獨特個性;從平時、期末、總評三個時段里評出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情況;在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景里評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水平。
學生的發展是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後歸宿,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無疑是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學生敢「創」,樂意去「創」,思維才會異常活躍,才會利用豐富的想像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而這思維活躍的產生,要教師給予他們良好、充足的活動空間,足以支持思維的活躍性和持續性。課程資源與課程密不可分,沒有課程資源就沒有課程,課程資源為課程提供源源不絕的素材,否則課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是要把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發掘出來,通過整理、加工,便之具有教育價值,並形成課程要素,進入課程,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拓展教育教學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融入教學過程,使教學充滿生命力;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知識建構者;它還可以開闊教師教育視野,激勵教師更新觀念,運用智慧創造性地教學。
但是,由於長期以來,受「教材=課程資源」錯誤思想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奉教材為「聖經」,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學禁錮於「教教材」的層面上,導致教學信息封閉,教學方法和手段滯後,從而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難以落實,教學效果較差。伴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課程資源的意義日益突顯,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就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作為課程重要建構者之一的一線教師,要提高課程意識,走出教材的狹隘視野,廣開思路,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讓有價值的課程資源走進課程、走進課堂,讓課堂重新煥發出它應有的生機與活力。
這兩年來,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使用方面進行了積極地探索,總結了一些經驗,供大家研討。
一、根據學生實際,深度開發教材
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它為我們的教學樹立了統一標桿和尺度。教材的編寫反映了國家意志,嚴格遵循課程標准,同時,又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並重的教育理念。從這一方面看,尊重教材,是不能偏廢的,是教師首先具備的課程資源意識。但是,教材往往只是一個範本,在關注「共性」的過程中,很難兼顧「個性」的需求。因此,我們尊重教材的同時,不能把教材「神化」,要從「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的層面上來。這樣,勢必要對教材進行深度開發。
1、開發教材的策略之一: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原則是「因地制宜」,具體說,要符合地方特點、校園文化、以及學生實際。
在六年級下冊「線段比例尺轉化為數值比例尺」這一教學環節中,教材呈現了我國東北地區的地圖,要求學生測量沈陽和長春兩點間的圖上距離,並根據線段比例尺,計算兩地的實際距離。對於海南學生而言,北方這兩座城市很陌生,計算出兩地實際距離後,學生沒有感性認識。教學時,我把東北地區交通圖換成了海南省交通圖,要求學生計算海口到三亞的實際距離。有一位學生由於把線段比例尺轉化為數值比例尺有的過程中出了差錯,結果計算出海口到三亞的實際距離僅有三十多公里,另一位學生馬上質疑:「海口到三亞只有三十多公里,這怎麼可能?爸爸經常開車帶我(從海口)去三亞玩,少說也有三、四個小時的車程,而且還是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呢。」 多數學生去過三亞,對海口和三亞兩地的實際距離有感性認識,在教學中很容易調動已有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建構數學模型。
②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南海學校 三區 符永堅 《數學課程標准》中多次提出把數學與生活緊密地連接起來,從日常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並用數學的思維去加以解決。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數學老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數學活動,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學資源,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1、把數學和生活中的「材料」溝通 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現實生活中的圖、表、形或實際情境、數量關系有時可作為數學課程資源直接加以利用。教「三角形的認識」,適當的時候,老師問:「同學們,你們見過還有哪些事物的形狀是三角形的?」讓學生們把自己頭腦中已存有的三角形物體的表象回憶、表達與交流。或者部分學生也可根據「三角形概念」的特點找到現實生活中的紅領巾、三角板、流動紅旗等。2、從報刊雜志上開采數學資源《課標》指出: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問題,廣大教師要充分從中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材料。我們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恰當地選取和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材料,有時,我們還要對這些材料進行篩選、重組,加以間接利用。教學完「分數的意義」後,老師在鞏固練習中安排了這樣的習題,請你說一說下列分數所表示的意義。(1)報載:小學生睡眠情況不容樂觀,睡眠不足的學生占學生總人數的4/5。(2)據報道:我國河流污染的數量佔全國河流總數的83/100。3、把實際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系 把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還表現在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當學生學習「三角形的認識」時,老師根據所出示的撐有斜木的電線桿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它為什麼要設計成三角形的呢?」然後通過拉三角形和長方形木架的操作實驗來突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特徵。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出為什麼木椅搖晃時釘斜木加以固定?為什麼草垛旁撐著木棍就可以防止倒塌等問題。4、捕捉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性資源 《課標》指出: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內容的開發者。教學不應是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執行的過程,而是持續生成教學內容的過程。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教師具有極大的潛能,教師的業務素質、情感道德、工作態度、日常習慣以及一些創造性的思維方法是學生的學習資源。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人,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等都是可以利用和整合的資源。總之,對數學課程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是新課程賦予我們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只要我們能提高課程資源的開發意識、加強對課程資源的深入認識、構建課程資源的內容體系,我們定會積累更多的經驗,取得更大的成績。
③ 數學網課誰的比較好啊,看網上推薦的很多,請有經驗的同學回答下,感謝感謝
中業教育的數抄學網課比較好,。中業教育的數學網課在業界內的口碑較為良好,其學員較多,在課件質量、教學質量、課程體系、學習進度等方面上均佔有優勢。具體介紹如下:
1、中業教育的數學網課課程內容較完整:
中業教育的數學網課課程內容由國內一流師資中業教育團隊全新研發。中業教育的數學網課有著不同於其他考試的鮮明特徵,中公教育對考試大綱及出題規律、命題特點進行了深度研究。
2、中業教育的數學網課課程安排較為合理:
中業教育的數學網課全部課程按考試內容分節,每節課可聽3次。關閉當前課程算一次。在不關閉當前課程,且進度條下載結束之後,可反復的暫停、前進、後退,重復聽課,幫學生透徹理解課程內容。
(3)小學數學網路課程開發擴展閱讀:
中業教育的數學網課相關介紹:
中業教育的數學網課按照一定的復習計劃安排授課的,還會布置相應的練習,可以使復習更有計劃。同時,一些輔導班的老師會根據考生的學習基礎,單獨制定學習計劃,可以使考生的復習計劃較合理。
採用「主講老師+輔導老師」的雙師直播教學模式,將自主研發的表情識別、語音識別、語音評測等AI技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實現隨堂測試、實時互動、語音測評、及時答疑等,有效提升在線學習的趣味性及互動性。
④ 小學數學如何搭建網路教學平台
在網路教學中,可建立大量的圖文並茂的多媒體練習題庫,根據練習的難易程度作如下設計:
屬於基本要求的為A級,要求每個學生都會做,如果遇到困難,可由計算機做出積極的指導詳盡解釋。
較高要求的為B級,要求每個學生會做大部分練習,在必要時可出示輔助幫助說明。
最高要求的為C級,可由成績優秀的學生去做,必要時可由計算機給予適當點撥。
數學習題庫要內容豐富,層次分明,而且形式多樣。答案的響應可以是鼓勵性的語言或音樂等,激發學生興趣。
學習過程中學生可通過用統計圖表體現的結果,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時間、進度、成績與評價,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方法與進度。反
⑤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新課標提倡,通過學習方式的改變,實現與世界教育的對接,因此數學教學設計的優化勢在必行。網路環境的創建為數學結構優化、學科的整合,提供了充分條件和理論支撐。我們知道: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而小學數學具有高度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應用的廣泛性的特點,與他們思維從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過渡到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形成突出矛盾,因此現代數學教育呼喚著全新的教學形式——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整合。
網路環境下,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多樣性,超文本性、網路資源豐富性,能創設一種理想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目的。那麼,如何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必然成為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新課標重要課題。
一、合理利用網路,優化學科整合
21世紀高質量的人才必須具備極高的綜合素質。關於青年一代的21世紀能力素質國際上提出包括(1)基本學習技能;(2)信息素養;(3)創新思維;(4)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這種多維度的綜合呈現的能力素質,只有通過與學科整合來實現。
作為新一輪課改的基礎學科,小學數學本身與各學科、人文、社會聯系的緊密性及生活應用的廣泛性,要求我們在網路教育與學科整合設計上必須具有前瞻性和整體性,即注重學生數學知識技能培養同時,還要考慮實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力求突破學科中心、達到學科間有機滲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如在教學《三角形與圓》時,我在網路環境下,創新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定向體驗,明確目標。一開課我先用傳統的方式向每個學習小組提供充分的彩色積木,要求小朋友合作擺出好看的物體來(展開比賽),匯報擺的物件、擺的汽車、火車、樓房、動物、小朋友跳舞等,引導同學回答用了些什麼積木,正方形,三棱形、圓柱,然後提出老師有會跳舞的三稜柱,想看嗎?仔細觀察,三稜柱跳舞留下的足印有什麼特點。
第二環節網路創境,激發興趣。教室網路播放伴著樂曲節奏,屏幕上三稜柱做各種擬人舞蹈動作,每騰跳一下,底面新印下一個三角形,各種三稜柱的跳動出現大小各異的直角、銳角等腰、等邊、鈍角三角形,引導同學觀察圓柱跳舞的印跡,學習興趣盎然。三角形、圓的直觀感知,在愉悅的欣賞動畫舞蹈中,網路教育完成直觀實物到數學圖形首次抽象,樂的心向逐步形成。
第三環節網路學習,自主體驗,讓同學取出積木中喜愛的三稜柱或圓柱,看底邊特點,模底邊,猜一猜,把三稜柱或圓柱用刀橫作切開猜猜什麼結果?教室網路展播三稜柱一刀橫切開又會得到什麼圓形。圓柱形亦然,學生自己再選擇喜愛的三棱摸一摸,底面有什麼特點,把它畫下來觀察畫出圓形有特點?
第四環節網路交互,協作提升,請同學給你畫的三角形起名字,同桌討論,討論特點,(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不用三稜柱畫三角形(同學在視頻展示台上畫三角形),網路展播,同學點評,編兒歌幫助記憶,「三條邊是好朋友,緊緊拉著友誼手,我們向它來學習,團結穩定向前走」。完成三角形概念的二次抽象。
第五環節,網路練習,學科整合。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個三角形,把剛在紙上畫的圓剪下來,網路展示課堂練習,同學們在微機上完成。拓展延伸,從球里找出圓來,網路課件展播一個球體,另設一活動線段,同學可操作它水平,豎著,斜著,把球切開觀察到的圓形,點擊我們的「熱點資源庫」,發現生活中圓或三角形相關事物:高高的輸電塔、紅領巾、三角架、人字木房架、茶盅、汽車輪、水桶等。學科整合,網路展播動畫人物奧特曼和布滿大小三角形,圓形裝飾的戰斗服,以故事引入,要求同學們給他戰斗服上三角形圓形美麗的顏色,比一比誰填得最美,時間最短,奧特曼的禮物送給誰,於是在美妙音樂聲中,同學用網路提供小畫筆,填顏色,爭著把自己作品發給教師機,有興趣的同學還可在網路資源庫中找出可以拖移拼組的各種彩色三角形、圓、正方形等,自己為奧特曼設計戰斗服。同學們創新火花被激活,審美的靈感涌現出來,實作本領得到訓練,信息素養得到提高。老師在展播評比同學的美麗填圖,同時,不失時機要同學數一數美麗的戰斗服上有多少個三角形,多少個圓形,致此這種容數學、美術、勞動,信息技術於一體的學科整合優化教學設計,學生主動學習熱情的再次推向高潮。
又如《年、月、日的認識》利用網路練習這一環節里,首先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巧妙引入2008北京、奧運,讓同學自己設定奧運會在幾月舉辦?談談為什麼。有的喜歡6月,六一兒童節,更有紀念意義;有的喜歡3月,那時春暖花開,讓運動員精力充沛,賽出好成績;有的喜歡10月,讓世界運動員通過國慶盛典,了解中國強盛與繁榮。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起來,再讓同學製作一張2008北京奧賽月日歷卡,同學通過網路課件,提供的2008某月1號星期幾及一些小插圖,學生動手創作當月的天日填入卡內,形成各種新穎別致的日歷卡,這樣使 情感教育、語言表達、數學知識、美的情操、信息技能優化整合,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
二、合理利用網路,優化學習方式
《九年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新型的學習方式正是數學課改的核心。這就必須大力推進網路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現代教育專家許漢教授指出:網路環境激發自主、探究興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目標;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習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己分析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討論,交流探究成果;拓展延伸學習內容,使探究性學習更具有自主性和創新精神,使信息技術成為開拓多元化渠道,提供廣闊空間自主學習工具,變「接受型」學習為「探究型」學習,達成學習方式的科學化。
(一)利用網路優化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習的主要內在品質,其重要特徵:自己提出有意義的學習目標,制定計劃,參與設計評價指標;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與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習中有情感投入,有內在動和的支持,獲得積極情感體驗;能在過程中自我調控。網路環境展現的特點和優勢尤其是友好的交互性,外部刺激的多樣性,資源的豐富性,有利於激發興趣,有利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把數學學習情感體驗推向高潮形成積極的樂於學習數學的心向。
如:在《圓的認識》一課,我充分運用網路創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我用網路課件動畫展示三個雜戲團的小朋友各騎著正方形、三角形、圓形輪子獨輪車前進,誰又快又穩?同學們回答是圓形獨輪車時,引導研究為什麼?目標鎖定圓的特點,然後教師使用傳統方法讓同學觀察活動的圓(手握一短繩,繩端連一白橡球,揮動旋轉,出現一個白色的圓,引導這個圓由什麼構成的?再用網路模擬白橡球圓周運動,每動一處,留下紅色的印跡,提供資料庫,「活動圓」的動畫片要求讓這些印跡動起來,指導同學們在第一頁距點厘米畫紅點,第2頁與定點O距R厘米,上方依次點B2,點,同樣形成B3、B4……點,仍後連續播放,我們就得到一個美麗的紅色從點到線運動的圓,這樣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互補,學生從中體驗圓是由無數個有規律點形成,感悟圓上所有點到圓心距離相等,大小與R尺寸有密切的關系。不但學生自主建構圓的初步認知,還激起學生要進一步探究半徑與面積的神密關系,濃厚興趣。
(二)利用網路優化合作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獲取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建構方式而獲得。其中情境、協作是學習環境兩個重要因素,合作學習成為現代教育極其有效方式。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以積極配合、積極負責,有效溝通,有效分工、有效評估為要素,網路環境的特徵與優勢,正為學生這種分工,配合,負責,溝通,評估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極大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達成科學性,有效性。
如教學《常用的計量單位》,我運用網路課件提供給學生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面積等各單位,混合在一起,毫米,千克,公傾,噸,10、100、1000還有長度,表面積塊、或重量的天秤,可移動的資料模塊,無規律呈現在多媒體計算機一個畫框里。請同學分組給整理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又快又好。小組內討論為達目標分工或自動組合。哪2個同學整理長度單位,哪2個整理重量單位,哪2個整理面積單位。為了達到好小組又合作了製成圖表:
單位進率
量物體
單位名稱及進率
長度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重量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還有小組製成這樣表
進率
量物體
10
100
1000
10000
長度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頃=10000 平方米
重量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建構知識意義,表現異常主動,積極,小組交流,共享資源,啟迪創新思維,
(三)利用網路優化探究學習。
數學科探究性學習,就是從數學科或社會生活中實際過程確定的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學術研究情境,通過學生自主地,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快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數學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及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過程。網路為探究性學習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特別是網路環境創設生動、鮮明、直觀形象展示數學問題。打破時空界限,揭示數學規律,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源,而呈現形式的交互性和超文本性,為學生探究學習創造廣闊的天地,
如《長方形面積》拓展延伸,創新思維這一環節中,我設計這樣一個實際數學問題,有一養魚專業戶有20米網箱柵欄,准備靠河岸一邊,圍成一個網箱,你設計一個最佳方案,養魚最多。學生用多媒體計算機,調出網路資料:屏幕上出現一條河流,碧綠的水波紋,一條直直的河堤,岸上兩棵樹之間掛著一段籃色立體形狀的網箱柵欄,共20米,一米一段,可點擊拖移到河堤邊拼接(也可一次移幾米柵欄)學生操作計算機移圖拼接發現了一個個奇特的長方形。
學生一個一個方案實驗,一個一個周長的計算,一個一個面積的求解,一個一個結果的比較,不但進行了這課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的訓練,還鞏固周長計算公式,熱情十分高漲,樂此不疲,完全打破了過去教師出示一個長方形要求學生算面積的沉悶模式。學生的銳敏的觀察、豐富的想像、積極異思維、個性化的學習策略都得到錘煉,更主要的學生表現出的探索精神,為達目標逐個求積的嚴密的際邏輯思維充分顯示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整合的科學性,強大的生命力。此外老師不失時機引導,如果這個柵欄長不是20米而是30米、40米,又將怎樣設計方案,也一個一個求證嗎?這奇妙的、實際的數學問題,有規律可尋嗎?其實就是以後我們要學習極大值問題。《學習的革命》中有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的火把」,這里正點燃了學生熱愛數學,渴望探究的心靈之火。
總之,我認為利用網路優化數學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方式的建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對數學思維的快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大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素質教育深入推進,從而創新、優化數
⑥ 如何利用和開發小學數學課程資源
東鄉紅星小學 封素榮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運用教學資源是深化課程改革、實踐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手段。本人以為要最大最限度利用小學數學課程資源就是要擯棄過去那種「教室是唯一的學習場所,教師是唯一的知識傳承者,教材是唯一的學習資源」的舊有課程資源觀,使課程資源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封閉走向開放」。 成功運用和激活各種教學資源應從多方面入手,根據小學數學的特點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如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特向大家提出如下建議,與大家一起共勉. 一、教材資源是航標。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提出了「面向全體小學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和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標准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不僅在內容標准中單列「主題探究」,而且在其他主題中都給出多項活動建議和探究案例。這就要求教師應該主動的對教材進行開發,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由於思維定式、且許多小學教師都經歷由傳統教學模式向課標所要求的新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因而不少教師出現不適現象。我校的不少數學老師反映新課標教材沒有以前好上就是這種不適的表現。對於教材的使用,有人認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覺得這是打開固守教材這種教學資源的一個很好的鑰匙。 二、學生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應該擯棄過去那種教師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架勢,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以及釋放給學生敢於想像、大膽猜疑或否定的俗成概念空間。想像是創造力始發的翅膀。一讀小學的學生寫:「天空中兩只鳥兒飛過,遠處楊柳依依…」.其父認為「兩只」應改為「一對」。生問:「你怎麼知道一隻是公、一隻是母」?父親啞然。允許學生質疑及提出自己的看法(哪怕在教師眼裡認為是不可思議的)會讓我們的教學充滿活力且生成意想不到的新知識。 三、教師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對自己在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及作用必須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要徹底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積極探索適應學生自主、創造、探究性學習需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科素養的課堂教學結構,以切實提高教學效益。教師自身應不斷的進行業余學習、不能墨守成規。教師的文化底蘊、人文素養、人格魅力等對於學生來是一種天然示範(即活生生的教學資源),教師的出口成章、信手拈來、下筆如飛都會潛移默化到學生中,將成為學生前進的原動力。 四、實際上,本地的鄉土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資源、網路教學資源等等適時、充分滲透到實際課堂教學中對打破以往單一、封閉地使用教學資源的模式都起著不可低估的力量。 總之,對於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需要我們老師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開發和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這對提高我們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⑦ 小學數學網路教學形式如何作好復習備考
在網路教抄學中,可建立大量的圖文並茂的多媒體練習題庫,根據練習的難易程度作如下設計:
屬於基本要求的為A級,要求每個學生都會做,如果遇到困難,可由計算機做出積極的指導詳盡解釋。
較高要求的為B級,要求每個學生會做大部分練習,在必要時可出示輔助幫助說明。
最高要求的為C級,可由成績優秀的學生去做,必要時可由計算機給予適當點撥。
數學習題庫要內容豐富,層次分明,而且形式多樣。答案的響應可以是鼓勵性的語言或音樂等,激發學生興趣。
學習過程中學生可通過用統計圖表體現的結果,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時間、進度、成績與評價,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方法與進度。反
⑧ 小學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有哪些
開發自己的動手能力。我覺得現在的小孩動手能力太茶。。有許多事都是父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