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淺談如何利用繪本指導低年級
讓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充分感悟到繪本的魅力,愛上閱讀,則是每個教師需要思考的。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淺析一下對低年級繪本閱讀指導策略的思考。
一、轉變教師角色,尋找給孩子講故事的感覺
著名特級教師蔣軍晶在研究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多次感嘆現在的孩子大多在一個缺失講故事氛圍的環境中長大。他遺憾地指出:不僅孩子的父母不會講故事,就連老師也只會一味照本宣科,導致孩子從小缺失故事心,童話心。因此,低年級的繪本閱讀指導必須首先轉變教師角色,努力尋找一種爸爸媽媽坐在屋檐下講故事的感覺。如:在指導《猜猜我有多愛你》等情感類的繪本時,教師應該營造一種親密的情境,把自己當做故事的主人翁將故事娓娓道來;在指導《蚯蚓日記》等輕松詼諧的繪本時,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是小蚯蚓,給學生講述自己每一天遇到的有趣或不解的事,並用圖文的形式記錄了下來。講到動情懸疑的地方,教師還可放慢節奏,跟學生互動交流,增加他們繼續閱讀的興趣。
二、減少閱讀功利性,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低年級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所以,興趣就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一個人閱讀一本厚重又晦澀的書籍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久而久之便會養成怕讀書的心理。因此,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激發並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繪本本身的圖文並茂就足以吸引學生把它從頭到尾翻完,但如何指導學生精讀一本有價值的繪本,教師可以從以下兩點安排教學。
1.學會觀察發現,培養孩子發現美的眼睛
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發現美。」低年級的學生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也就擁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在繪本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圖畫中人物的表情,背景的色彩,周圍環境的變化等,然後去猜測他們的心情,揣摩作者的意圖。例如,教學《我媽媽》時,作者在「我媽媽是一個有魔法的園丁」中的配圖很有意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媽媽背後那些花盆裡都長出了什麼?為什麼作者要這么畫呢?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容易就一翻而過,忽略了作者為了想要表達「我媽媽真的、真的很棒」的主旨,畫了一幅很有創意很美麗的畫。在教師每一次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繪本的時候,學生會在慢慢觀察中培養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繼而,學生就會更加熱愛閱讀、熱愛生活。
2.引導猜測想像,培養孩子發散性的思維
故事的魅力就在於它引人入勝的曲折性和情節性。一本好的繪本也會有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情節。因此,在繪本閱讀指導中,巧妙地抓住繪本的轉折處,設置懸疑,讓學生去猜測,就更能增加繪本閱讀的趣味性。在教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時,可以讓學生根據上文來猜測接下來小兔子將要說的話,並讓學生模仿小兔子的口氣和動作說一說、演一演,不僅增加了課堂氣氛的活躍性,也激發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在教學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時,在鼠小弟碰到了海獅前可以讓學生猜猜它怎樣才能吃到蘋果呢?你覺得故事會怎麼發展?學生猜測完後,教師再繼續講述鼠小弟遇到了海獅,學生會讀得更有樂趣。在繪本《蚯蚓日記》教學結束後,可以讓學生續編故事或仿寫故事,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對這本繪本的認識,還開動了他們的小腦袋,進行了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張開了想像的翅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遨遊天空。
三、多元評價,指引孩子閱讀的方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因此,在繪本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充分利用評價的作用引導學生走上熱愛閱讀的道路。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接受新知感悟新知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學生復述故事,猜測情節時,教師應該以鼓勵評價為主,利用積極的評價語言讓孩子保持對閱讀的興趣,並根據教師的評價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在教學中,教師還可充分發揮同伴的力量,利用學生間的互評來引導學生正確感悟繪本的主旨大意。課後,教師可以利用親子閱讀中家長的評價,給學生閱讀充分的肯定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感悟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閱讀是一件可以受人賞識的事情。例如,在教學繪本《獾的禮物》時,教師可以利用有指導性的評價語引導學生對死亡的正確認識,盡管獾永遠離開了,但他所留下來的「禮物」卻像礦藏一樣,永遠都在幫助有需要的人。也可讓學生互相評價他們對獾的認識。最後,可以讓學生將《獾的禮物》講給爸爸媽媽聽,讓爸爸媽媽評價自己的這個故事講得是否感情投入、語氣得當。利用多元評價,鼓勵學生積極感悟讀物的同時,也可充分激發學生對文本多角度、有創意的理解,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
2. 小學語文論文: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凸顯語文味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大家普遍認識到,建構明確、合理的語文教學內容是當前深化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不過,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的確定性仍然是個問題——即使面對同一文本,在不同教師那裡,「教什麼」仍然存在很大差異。正如王崧舟所說,語文課的最大問題,不是怎麼教的問題,而是教什麼的問題。語文課的最大悲哀是語文本體的淡化和失落。那麼,什麼是「語文本體」?顯然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什麼」。而是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即「怎麼寫的」。換言之就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將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理解作為語文課的主要目標,更不應該圍繞課文思想內容理解來組織教學過程。閱讀教學的重心應該是課文中所包含的語文知識或語文方法,就是要有「語文味」,語文的本體論使人們關注到語言的學習是語文的根本屬性。語文教學應該回歸到它的工具性,從課文內容分析模式回歸到語言教學上來。而語言教學就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點批註、摘抄書作」的「寫味」上。
一、「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
葉聖陶先生說:「至於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的訓練。」呂淑湘先生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通過閱讀(包括有聲的閱讀)培養語感是可行的途徑之一。
語感培養的內容主要包括分寸感、暢達感、情味感、形象感。
1.比較品味,培養分寸感。
分寸感是對語言運用的准確性的感受和把握。語感是在長期的讀寫實踐中,在對語言不斷地進行比較、揣摩、欣賞中逐漸積累的。因此教學時,我們要從語言文字入手,緊緊抓住教材中的字、詞、句或看似平常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比較、揣摩,細細品味,掌握其內在含義,體會作者在用詞上的獨具匠心,以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分寸感。第一小學王語執教的三年級《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朗讀體會句子「春天到了,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時,教師是這樣啟發學生通過對比感受用詞的。師:句子中為什麼用「抽出」呢?用「長出」不行么?甲生:我覺得樹木發芽的速度特別、特別快。乙生:我覺得樹木是迫不及待得長出來了的。師:帶著這樣的感受讀一讀。生朗讀。師:還不夠快,能再快一點嗎? 讀出樹木發芽的迫不及待。在這里,教師在理解重點詞「抽出」後,通過朗讀指導學生感受「抽出」與「長出」的不同,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把握語言的表達效果,學生在「品味」活動中感受了語言運用的准確。再如趙英老師教授的四年級《自然之道》一課時出示句子:「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將「探出」與「伸出」進行的比較,都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比推敲,加深體驗,通過對比使學生對語言的敏感程度得到逐步提高。
2.正確流利,培養暢達感。
暢達感主要是對語流的感受。它包含對語句通順以至暢達的感受,句與句之間上下銜接、句式搭配、語氣呼應等方面的感受。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讀,做到口齒清楚,發音響亮,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能按標點符號讀出句間不同的停頓。這樣,可增強語言的正誤感。然後力求學生讀時達到通順流暢,能讀出各種語氣和語調,這樣,可增強語言的暢達感。在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讀准字音,讀通句子就是暢達感的培養。
3.入情入境,培養情味感。
情味感是指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的感受。要想用朗讀培養語感,就必須訓練學生達到有感情地朗讀,根據文句的思想內容讀出語句的感情。第一小學王語執教三年級《美麗的小興安嶺》指導句子「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的朗讀時,教師通過激發學生對小鹿的喜愛之情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進行感情朗讀指導。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愈發深刻。四十四小學甘樂樂執教三年級《秋天的雨》時,請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選出喜歡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並說說喜歡的理由,學生匯報後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尊重了學生的讀書體驗,再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一讀,學生興致盎然,教學效果好。
4.想像入境,培養形象感。
形象感不僅指對文學作品的語言所描繪的「形象」的感受。還主要指對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整體性感受。對語感較強的學生來說,他會把眼前的文字內化為鮮明的形象,並激發豐富的感情,從而更好的體會文章精妙的語言和深蘊的思想感情。如尚晨老師教授的《和時間賽跑》一課,首先要求學生畫出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後進行出示:「我無法排除自己的憂傷,每天在學校的操場上一圈一圈地跑著,跑得累倒在地上,撲在草坪上痛哭。」再用一個詞概括出作者的心情,學生找到「憂傷」,老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找一找,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憂傷,找到後讀一讀。通過學生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那個先是因為失去外祖母而憂傷的男孩形象,進而因為感慨時間里的事物失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而產生憂傷的那個男孩形象赫然出現在學生的腦海里。課文是用語言文字來塑造藝術形象的。它是要我們憑借語言文字的描寫,通過想像進入作品本身所形成的藝術氛圍,在腦海里浮現出課文中所描寫的藝術形象來。
「強烈敏銳的語感,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核心。」我們應以這個核心來進行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即幫助學生變課文中的文字為鮮明、生動、具體的圖像,變活生生的精彩的生活圖景為文質兼佳的文字。重視語感的培養有利於實現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
3.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淺淡如何提高小學高段語文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言語文字,打好聽、說、版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權是聽、說、讀、寫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因此,如何上好閱讀教學課,提高閱讀教學水平,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4. 最新論文: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
教課文 明顯是局限於某一篇文章,著眼於一篇文章的話,可能忽視教育本身專。
教語文 思維范疇更屬大,廣度更高。選定的篇目本身就是一些優秀的文章,而由點及面,由一篇文章的教學引發學生對此類文章的思考,進而舉一反三,逐步形成自己處理文章的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初衷。
5. 怎樣寫好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關鍵詞:
如何教好中學語文,恐怕對於所有站在講台上的語文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容忽視但又不易回答的問題。在中學教育中,恐怕最難教的課程就是語文課了。因為語言教學是一門只重形式主義和知識教學的學科,往往忽視了學生最最基本的語言素質的培養。對於如今的中學學生來說,他們充其量覺得選擇題比較容易解答,對於一些文言文知識、分析題等等比較難的知識,不知道怎樣去解答。對於如何上好語文課,從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掌握程度幾個方面一一分析。
一、 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
對於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必須有過硬的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包括的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雜亂,所以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有清晰的思路去理清所有的語文知識。葉聖陶說過:「語文是交際和交流思路的工具;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以情動人的藝術」。所以,教師也應該把語文當作一門藝術來教,只有這樣才能是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對於語文教師過硬的專業知識,應該是不僅熟悉所有語文課本上的知識不管是文言文、散文還是議論文,都應該有能力教好學生。此外教師還應該有著豐富的課外知識。因為高中不同於初中小學,高中的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他們為了學好語文,不需做大量的語文練習題。如果教師僅僅懂課本上的知識,是沒有能力教好學生的,所以教師應該涉獵更多的課外知識,只有自身的知識豐富了,在教學上才能夠得心應手。
語文教師還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技巧。只有獨特的教學手段才能夠讓自己被學生喜歡和重視。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主動的和學生交流,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映。
二、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對於語文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氣氛良好,才能帶動學生學習的高潮。舉一個例子,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然後想方設法的把自己的知識推銷給學生,當教師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的時候,首先要以飽滿的姿和樂觀的自信去感染學生。當教師面對學生的時候,以一種心理上的攻勢暗示學生,讓學生相信你今天所講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相信了自己的觀點,那麼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勁頭,教師也會在語文課上滿懷激情的。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課堂氣氛。
三、 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
語文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互動。普遍來說,在語文課堂上,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比較傳統的且有些不適應新時代的課程要求的學習方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互換角色,由教師「教」變成學生「教」。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補充、互相啟發的學習。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學生也不再是僅僅一味的服從教師的教,教師如何教學生就如何學。所以,教師與學生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整體。
對於《詩經》我們都是耳熟能詳的。現在我們就以詩經的學習為例,分析一下,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這樣的教學模式。
1、課程:《詩經》
2、時間:一課時
3、學習內容:《詩經》簡介、內容、表現手法
一名學生站上講台,教師坐在其他同學旁邊。語文課開始。為了區分教師與學生的區別,上台講課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小教師。
小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詩經》,同學們你們對詩經有多少了解呢?有知道的同學可以發言。
學生甲: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作者是春秋時候的大文學家孔子。
學生乙:詩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是世界文藝殿堂中的瑰寶。
學生丙:詩經共收錄了詩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史實和風土人情。
小教師:有沒有同學知道詩經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學生丁:詩經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
小教師:不錯,詩經確實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化寶庫,它也是中國最早的教育範本教材。它成書於公元前6—5世紀,對於詩經的三部分組成,現在由我向同學們簡單介紹一下。風,是指國風,創作於東周時期,共收納了15個諸侯國的土樂,一共是160篇,這也是詩經的精髓部分。雅是「正樂」,「正聲」,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主要是頌揚贊美,小雅主要是諷刺嘲諷,共105篇。頌是朝廷祭鬼神的舞曲樂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這就是整部詩經的組成,同學們明白了嗎?
學生:明白
小教師:同學們,現在大家朗讀一下詩經的內容並思考一下裡麵包含的意思。
4、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向小教師提問。
學生1:老師,詩經最早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
小教師:詩經多為四言,最早運用賦、比、興三種藝術手法。詩經的成就非常大,深刻影響了兩千多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
學生2:詩經和什麼作品並稱「四書五經」?
小教師:這個學生提的問題非常好,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尚書、禮書、周易、春秋、詩經。
5、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詩經的知識。有詩經的組成、地位、形成等等。同學們課下好好復習一下,鞏固一下學到的知識。
這樣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因為是學生自己親身給其他同學講的,所以他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教師在講台下,也可以看到學生的表現,在課下及時糾正學生在課上所講的不正確或不充足的知識點。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
四、 定期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一段時期的語文課結束後,教師應該及時的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師應該及時主動的和學生進行交流,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映。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就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向學生提問,這樣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下面的教學中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同時,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學生的興致會很高,精神會達到高度集中,因為他們對以前的知識有了解,所以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會比較有自信。這樣課堂的氣氛就會很活躍,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 總結和歸納
每節課結束之前,教師應該為學生總結這堂課所學到的知識點,歸納出什麼知識點是本堂課最重要的,什麼知識點是僅僅需要理解的。只有學生知道了知識的主次才能更好開展學習,不至於做無用功。
對於語文課的教學來說,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充足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和學生有著良好的師生、朋友關系。和學生打成一片。只有這樣才能夠教好語文課,學生才能夠學好語文課。教師要多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只有了解了學生,才能夠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做准備。
6.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指導低年級寫話的幾點體會》
孩子們到了一年級, 常常為「看圖寫話」以及每周一 篇的「周記」緊鎖眉頭,不知從何下筆。在平時的 「寫話」中 常常出現語句不通,前後矛盾,用詞重復,方言頻繁等等毛病; 寫周記呢?則是無從下筆,有時擠出一兩句就沒了下文,更談不 上詳細、具體、生動了。為了啟發孩子們的思維,活躍孩子們的 語言,引導他們能獨立思考:該怎麼說,該怎麼寫,列舉幾條以 便家長指導孩子們「寫話」: 一、問題提示法 首先引導孩子根據圖畫或寫話題目,提出若干個相關的問題,解 決了這些問題,就等於找到了「寫話」的內容,然後將內容按一 定順序排列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寫作思路。為了讓孩子有 個樣板可模仿,可按人、事、景、物四類文章分別編寫了「問題 提綱」,供孩子參考,讓孩子在仿照中學會創新,能提出更多更 好的問題,使「寫話」的內容豐富起來。 例: 如:《我的媽媽》(1)她是誰?(2)她長得怎樣? (3) 她干什麼工作? (4)她最關心的是誰?(5)你喜歡她嗎?
再如: 《課間十分鍾》 (1)這是什麼時間? (2)在什麼地方? (3) 有些什麼人? (4) 他們在干什麼? (5) 他們的心情怎樣?還如:《春天的校園》(1)這是什麼時候地方? (2)這是什 么季節? (3)有哪些景物? (4)景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5) 你看到這景色有什麼感受? 又如:《愛吃的水果》(1)它是什麼樣的?(2)它的顏色是怎 樣的?(3)它的味道怎樣? (4)它對人們有什麼作用? (5) 你喜歡它嗎? 但這種方法有個弊端,孩子也許只會簡單地對答,形成一些散裝 的零件,寫出的話呆板、單一,缺乏連貫性和條理性。還可以采 取以下方法 二、詞語聯接法 為了讓孩子說起話來有條有理,寫起話來具有連貫性,我常根據 「寫話」內容適當提供一些聯接詞,如:「首先——接著——然 後——最後——」,「有的——有的——還有的——」,「有時 ——有時——」等等。孩子可選擇合適的聯接詞,將單個的「零 件」串起來,很自然地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的「話」說起 來才通順,讀起來才合理。 三、語句擴充法 只搭好骨架,而沒有豐富的語言材料作血肉,讀起來就會澀澀的 不生動。 如何引導孩子將「話」中的重點句子寫得更詳細更具體、更有文采呢?運用「語句擴充法」逐步讓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 把「話」寫得更豐滿些。 例如:孩子寫《小鬧鍾》有關作用只寫了一句話「它每天六點半 鍾叫我起床。」針對這句話,可以向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 (1)六點半是清早還是傍晚呢? (2)它用怎樣的聲音叫你呢? (3)它為什麼這么早就叫你起床? (4)把它當成會說話的小夥伴,它會怎樣說呢? 經過一番苦思冥想, 有的孩子終於能擴充寫成一段話: 每天清早, 一到六點半鍾,「鈴——」小鬧鍾就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好 像在說:「喂,快起來,快起來,早起身體好,上學不遲到。 四、積極鼓勵法 不管我們使用哪種方法來引導孩子學習「寫話」,但我認為 最好的方法還是「積極鼓勵法」。對於處在低年級的孩子來說, 「寫話」就如同幼兒「丫丫學語」一樣艱難。 要想做好孩子寫作 的啟蒙老師,就應像期待寶寶喊出第一聲「媽」、「爸」那樣耐 心而充滿希望。對孩子的要求不能過高,「話」中出現了一個好 詞,一個好句,有一點點進步就應及時鼓勵、表揚。
鼓勵的方法有多樣: 或用喜悅的神情大聲朗讀孩子們的「佳 作」;或讓孩子們邀請家裡的成員來聽一聽,評一評「自己的佳 作」; 或將孩子們的「佳作」列印下來, 展示在班級專設的 「美 文欄」里,並在好詞好句下面劃上醒目的紅色波浪線,表示這里 最精彩?? 只要讓孩子在精神上能夠獲得成功的愉悅,使他對於「寫 話」產生濃厚興趣,由愛說、愛寫到能想著說,能認真寫,這就 等於說孩子真的「入門」了。總之,指導低年級孩子「寫話」, 貴在堅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扶到放地逐步推進,相信孩子 們的「寫話」能力一定會有顯著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