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課改問題

小學語文課改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09 07:17:42

①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改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筆者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為,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麼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像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面、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
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會寫,學會交際。即具有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
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當然這里的虛,不是無,也不是可有可無,這個虛必須務,而且必須務好!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務虛還要務實!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他們現在的發展,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因此,要萬變不離其宗:為學生的發展著想、著眼。

②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教學生的思維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級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創新思維具有思維形式的反常性,思維過程的綜合性,思維空間的開放性以及思維成果的獨創性等特點。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創新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區別僅在於通過訓練所取得實效程度的不同。小學生思維活躍,常有不囿於常理的思維光芒閃現,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敏於發現,著力發展學生的這種思維,努力營造一種飛揚激情,燃燒思想,充盈情思的課堂氛圍,讓創新思維的火花在語文課堂上綻放。一、啟迪思維,讓學生學會標新立異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許多課文所蘊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話、一個詞、一個標點之中。語文教師要善於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要引導學生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問題。從而達到啟迪思維,學會標新立異的目的。 1、創設佳境 「水本無華, 相盪乃成漣漪; 石本無火, 相激乃發靈光」。創新就如同是這相盪而起的漣漪,相擊而發的靈光,使平靜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腦啟蒙生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能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它需要一個能夠催生「火花」的課堂氛圍。[ 1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多肯定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揚民主教學思想,積極創設生動活潑、寬松自如、民主協商、主動探索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就能大膽發言,就能敢於說、敢於辯、敢於否定權威定論,提出新見解。[ 2 ] 一教師在教學《三亞落日》時,在充分引導學生品讀美文欣賞美景的基礎上讓學生設想:自己就置身在這柔軟細膩的沙灘上,迎著徐徐拂來的暖風,看著光焰柔和的落日如詩般地沒落,想說什麼? 學生有說想畫一幅畫的,還有的說想寫一首詞,唱一首歌,作一首詩,一首贊美三亞的美妙絕倫的詩,一首情趣盎然、情景交融的詩??這時,一個學生說這是一首環保的詩,引來了同學們的一陣哈哈大笑。教師充滿贊許且疑惑地問該生:能說說理由嗎? 該生回答:碧水、藍天、海鷗、落日、清風、沙灘,豈能融進一縷黑色的煙,一張白色的紙,一口厭人的痰,這不是一首環保的詩嗎? 師生熱烈鼓掌。在本案的教學片段中,教師為學生的「自由言說」營造了一個其樂融融、寬松和諧、你追我趕的課堂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學生可以民主討論、自由發言、各抒己見。「畫」也罷、「歌」也好、「詩」也行,無論你是怎樣的畫,怎樣的歌,怎樣的詩,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內心的言吐,老師都會小心翼翼地呵護。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創新的「催化劑」,創新思維也只有在一個適合它的空間土壤中才能孕育、誕生。因此,拆除教師和學生之間壁壘森嚴的藩籬,用民主、自由、寬容、激勵來取代強制專斷與師道尊嚴, 應該成為創新教學的必由之路。[3 ] 2、換種想法 「奇跡產生於換一種想法之中」。少年兒童好奇好問,一些問題在成人看來是不值一提,甚至是荒誕的,不易被人理解,但看似離譜的答案也許包含著獨辟蹊徑的思路,閃爍著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學中要多組織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善於引導其求變,變得得法鼓勵嘉獎,變得不妥引導啟發。要讓學生個個動腦筋,有收獲。在《小馬過河》的教學現場,當師生討論認同「小馬不動腦筋,別人怎麼說它就怎麼做」時,一個另類聲音出現了:「我認為小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麼小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難保了。換成是我,聽了松鼠的話也會收住腳步,這樣冒險的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顯然,這是一種引人思考,含著一種強烈批判意識的聲音,教師順勢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誰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那麼聽老牛說是淺,松鼠說是深,面對讓人如此為難的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來得知河水的深淺呢?」學生討論熱烈,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 ]像這樣有價值的生發點在我們的課堂中處處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像這位教師一樣善於引發學生思想共振而使其學有所得。對於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盡可能滿足,並能敏銳地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將交流討論引向深入。因為任何壓抑、干擾都將使創造的心靈受損。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別才別趣別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長,改變保守態度,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持異見,創設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環境,把他們的天真好奇誘導到科學的軌道上來。二、開拓思維,讓學生學會找岔子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這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1、向教材發問學生崇拜書本和老師,往往會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我們應鼓勵和培養學生具有敢於懷疑的思維品質。實際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會有對所學結果有疑問之處,我們鼓勵學生把疑問說出來,並可以通過相互討論和查閱資料去尋求正確的答案。這樣質疑有利於學生拓寬知識面、啟迪智慧,增進互學精神,營造善思、善問的氛圍,更有利於學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質。當《手棒空花盆的孩子》課堂上出現對誠實的雄日一片贊美聲時,一個學生認為雄日太孤單,不想學他。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討論,在不違背文本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為了突出個別善的和美的,不惜以大量的不善和不美來墊底,或者故意把本來並不存在善、惡、美、丑的事物也竭力地往不善不美的方向強拉,以形成反差。這是我們在閱讀時經常可以窺見的一種創作構思。它的特點是:抑九揚一。這是一種違背客觀事實的、主觀武斷的、極端化的、刻意的、缺乏說服力的思維方法。[ 5 ] 2、向權威發問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幫助兒童努力克服思維的惰性、刻板、僵化和呆滯。不盲從,敢於向權威挑戰。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描述伽利略進行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的情景。這個實驗非常簡單易行,不需要使用任何專門設備,也不需要掌握什麼精湛的操作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做這個實驗。可是在過去的兩千年中,七十三萬個日日夜夜,竟沒有一個人去做這個簡單的實驗。而伽利略卻用鐵的事實,在一瞬間就推翻了兩千年來幾乎具有絕對權威的亞里斯多德的結論。伽利略的偉大和可貴之處,不在於他做了這個實驗,而在於他絕不盲目崇拜權威。三、深化思維,讓學生學會突破障礙狹隘的觀念,沮喪的心情,壓抑的氛圍等都會使我們缺乏創造力,我們要能夠認識障礙,進而克服障礙,促使創造力的產生。要突破的障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思維定勢,不思變通;過於嚴謹,死摳字眼;崇尚權威,唯我唯上;從眾心理,跟隨大局;信息飽和,無法切入;膽怯自卑,缺乏自信;興趣狹窄,倦怠懶惰。教學中,尋求「標准答案」、「正確結果」似乎成了許多課堂一種定勢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序。語文課上,我們常看到,為了板書某個詞,抑或為了得到某個問題的答案,教師會不惜寶貴的課堂時間,窮盡「追問」之能事,直至擠出「正確結論」來。這樣的教學活動,完全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扼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獨辟蹊徑,盡量避開常規思維,立體地、多方位地審視問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得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如司馬光的「砸缸救人」是人人皆知的反向思考,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司馬光「反向思考」的過程:司馬光怎麼會想到「砸缸救人」這個辦法的? 還有其他辦法嗎? 將教師的創新意識轉化為學生的創新活動。[ 6 ]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具有創造意識。如果教師本身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就會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會設計出具有創造性的語言訓練項目,會提出啟發性的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如果教師具有創造意識和民主意識,就會去創造一種適合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境。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勵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提問、回答問題中的一些創造性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給以表達的機會,使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能做到以上兩點,學生學習的創造性自然會得到充分發展。

③ 新課改後給小學語文課堂帶來了哪些變化

新課改實施後,我們的語文老師積極學習新課程標准,上網觀看專家、學者講課視頻,閱讀有關文章,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 師生成了朋友。

新課改前,填鴨式教學盛行;教師的師道尊嚴,學生不可侵犯。學生的主要學習活動就是耳朵聽。老師講什麼,學生就記什麼。老師的話就是權威,沒有學生敢挑戰。即使挑戰也會被扣上不聽話學生的帽子。被動式學習,抑制了學生活躍的思維。

新課改後,我們從內心認識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得不改了。課堂上,讓學生先讀課文,書上能找到答案的,就不再講,小組能討論解決的,老師也不再講。老師只講學生不會的,把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這樣講課效率反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高了,興趣也濃厚了。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學友。老師也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討論,師生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二、 老師備課也可以「偷懶」了。

以前老師備課唯教參書為聖旨,恐怕少講、漏講,講錯。課堂上抓不住重點,鬍子眉毛一把抓,沒有把課堂教學與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聯系起來。老師累,學生苦。老師把大多數時間用在抄教參上了,沒有思考和鑽研教材的時間。

新課改後,課程資源豐富多彩。老師之間,學校之間展開合作備課,實行教學資源共享,提高了備課的效率。老師有時間鑽研教材,修改自己的教案了,設計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課堂教學流程。語文老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口語表達訓練、寫作的實用性訓練、書寫的美觀、課外閱讀得到重視。

④ 新課改下如何評價小學語文課

評課是聽課後的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根指揮棒。評課的標准、要求及方法直接影響著教師如何開展教學,朝什麼方向組織教學,是尋找教學存在問題的途徑,也是發掘教師教學優勢的方法。因此,開展好評課活動,有利於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發揚教師的優點,找出存在的不足,促進教師盡快在教學中形成個性,盡早成熟,還能拋磚引玉,促進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那麼如何評價一節語文課?我認為不但要看教師是否講的精彩,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學得如何,既要看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看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學生是否主動學習、主動提問、主動回答問題,教師是否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師生合作是否和諧,配合是否默契;是否有探究新知識、發展新能力的氛圍。對小學語文課,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全面地、細致地評價。 一、目標設計 教師應吃透《語文課程標准》,深入鑽研教材,了解每篇課文在本冊書中所處的位置及所要求的重點訓練項目,確定準確、恰當的教學目標,才能有效地指導好教學過程。除要求繼續進行雙基教學之外,應重視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二、導入設計導入是教師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如同橋梁一樣聯系著新知和舊知,如同序幕預示著後面的高潮和結局,又同航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所以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導語,創設情景,千方百計地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三、過程設計 (一)教法與學法的體現 為適應新形式下教育的需要,教師應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的語文教學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構建嶄新的學習方式,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積極地,富有個性的學習。」以這一精神為指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三個重視: 1、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改變被動學習現狀。保證學生有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給予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教師要把握好講的度,避免繁鎖的分析講解以及機械的訓練,應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認真讀課文,自主學習來讀懂課文,學習有關的語文知識,通過自主學習,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2、重視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合作,即課堂上學生的多向交流——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是自主學習的更高層次。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互動,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學。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相互交流見解,展示個性思維的方法與過程,同時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實現「互補」,加強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和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豐富和完善學生的見解,合作學習可以以同桌、四人小組進行,但是教師應注意教給學生一些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做到四會:一會質疑,有問題的時候主動地問老師、問同學;二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能對別人的發言進行評價;三會陳述自己的觀點,善於接受別人的觀點;四會主持、組織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 3、重視探究實踐能力的培養,改變機械接受學習的現狀。探究是高層次的自主學習,是學生對某個問題的探索,是一種發現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時,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其次,要鼓勵學生勇於堅持自己的獨特見解,不要人雲亦雲,還要鼓勵學生樂於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並善於在交流中接納別人的意見。(二)基礎訓練字、詞、句訓練是貫穿於整個小學語文教學始終的一個教學重點,抓好這個重點,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思維想像、言語表達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字、詞、句的指導,要把字、詞、句融入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切勿孤立地進行字、詞、句教學。 (三)朗讀指導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見,「讀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小學生習慣於形象思維,這就要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描寫和說明,在頭腦中形成事物的形象,產生正確的理解,做到語言與形象的溝通,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能力的目的。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不可缺少的環節。一個高水平的朗讀,可以使人鬥志昂揚、熱血沸騰、激情滿懷;一個高水平的朗讀,可以使人思維萬千、熱淚盈眶,甚至黯然淚下……把自己融入到課文情景中。怎樣指導好朗讀?首先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要求使用普通話,口齒清楚,讀音準確,不添字漏字,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流暢地朗讀,對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佳詞美句、重點段落要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最後是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表情地朗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讀方式很多,有領讀、范讀、齊讀、自讀、對讀、抽讀、分角色朗讀等,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內容、體裁靈活運用。 四、作業設計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根據課文內容精心設計,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同時更要體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要注重作業的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反對死記硬背、機械重復的抄寫。現在上級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留課外作業,三、四年級在半小時以內,五、六年級在1小時以內。據了解,我們有的老師對課外作業的布置不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不考慮效果,大量的作業佔去了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把天真活潑的孩子變成了不快樂的書蟲。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們把板書視為洞察教材的「窗口」,開啟思路的「鑰匙」,排疑解難的「橋梁」,實施教學的「藍圖」,是非常恰當的。板書雖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卻展現了一節課的精華。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板書設計和運用的優劣往往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因此,我們必須精心設計板書,要求科學規范、整潔美觀、簡明扼要,突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記憶、再現。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板書如下:這幅板書充分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整體看是總分式,突出桂林山水景色之美;「山」和「水」的特點描寫又是總分式;而「山」、「水」各自的幾個特點又是並列關系;「水」與「山」之間含有一個「雙向式」,以突出桂林山水交融一體。 作為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把基礎知識、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等有機地結合起來,要不斷地總結,大膽嘗試、探索新的教法與學法,推動語文教學的改革。 總之,評課是教師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功,真正掌握這項基本功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評課要做到「三為主」:肯定成績、幫助提高、鼓勵改革。任何一節好課,都不能盡善盡美;任何一節失敗的課,也有可取的地方。因此要以友善、真誠的態度開展評說,既要指出不足,更要發現優點,這樣才能激勵教師勇於接受和改正錯誤,努力追求完美,也才能體現聽課評課的真正目的:即發現不足,發揚優點,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效益。 (宿松洲頭中心小學 陳代妹)

⑤ 小學語文三年級應該怎麼進行課改

課改是基礎教育第二輪課程改革的簡稱。他把學生當成課程建設的主體,並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課改具體內容就是從應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發生的有目的、有標准、有成果的新嘗試,新變化。課改的性質是教育發展中的一個必然階段。課改的實質就是喚起老師的教學熱情,喚醒學生的內在潛力,喚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構人生發展體系,讓學生發展走向健康之路。

三年級語文課改工作計劃
指導思想
以第三次全教會《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探索出一條開放的,富有活力的語文教學新路徑;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工作思路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2.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 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感受課文給學生帶來的無窮魅力。
教材的文章的語言都非常的清新雋永,是學生親近母語的又一個橋梁,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平台。本學期,學生不但欣賞了祖國優美的河山,而且通過對課文文字的朗讀,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和陶冶,激發了學生深深的愛祖國的激情。像:千姿百態的廬山的雲霧、美麗迷人的南沙群島、令人心醉的槐鄉五月等等,都把學生引領進一片美的天地,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時候,被課文語言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著、陶醉著,感受著母語文化的恆久魅力,在語言中沉浮著、徜徉著,提升著自己的語文素養和能力。本學期,學生也認識了很多的人物,這些人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像堅忍不拔的桑蘭、才華橫溢的王勃、謙虛的蕭伯納、關心愛護藏胞的朱德、神勇無比的李廣等,都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孩子今後的成長留下了很珍貴的財富,有的是激勵,有的是榜樣,有的是感動,有的是敬佩,這些都將留在學生的記憶了,是陪伴他們一生的財富和資本。更有寓言故事,給學生一個道理,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會迷失,總之,課文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回味無窮,整個學期,學生都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著語文的魅力,感受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全新的思想武裝自己,打造自己,把自己推向更高的學習境界。
(四)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我發現,學生現在離生活是越來越遠,缺少一種對生活的真實體驗,所以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我盡量的引領學生去留心生活中的事情,這樣學生就多了一份生活的經驗,多了一種積累,在寫作時也為他們提供了一些素材。對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很好的促進。
(五)悄無聲息打基礎,讓學生在語文的世界中領略母語的文化。
學習語文最基礎的是要掌握一定的詞彙量,這是他們更好的親近母語的基礎。本學期學生的詞彙量又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們在閱讀課文時都能先自學生字新詞,這給進一步學習語文打下了基礎,也減少了不少的時間,只要把難記的詞強調一下,學生掌握生字就很容易了。只是個別的後進生,需要在課堂上多關注他們,把時間都給他們,幫助他們正確的識記,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也為學生以後向更高層次打下堅實的根基.
(五)在各種活動中提升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素養。
語文要多讀才行,多讀書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是一個很好的促進。我始終堅信這一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除了完成課內的閱讀外,還向課外這塊閱讀陣地進軍,利用平時中午時間,讓孩子多讀書,做筆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讓他們出小報,把自己積累的知識進行一次匯總,這樣學生無形中知識就在增加和提高。另外,我還在班級中啟動了說話的練習,每天的語文課上,我都拿出五分鍾的時間進行說話練習,學生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自己的膽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學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學習語文也有了興趣了,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做了鋪墊。
總之,本學期無論老師還是學生應該學和做的都很多,我們學習的路還很漫長,而等待學生們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願他們在新課程新教材的陽光下盛開更美更燦爛的笑臉。

⑥ 怎樣評小學語文先學後教的課改課

、 教師必須研讀教材、教參。不充分的備課,試圖完全靠學生自己學習,是無稽之版談。備課就權是去熟悉准備講的內容,但是只熟悉內容不夠,還必須明確這堂課的內容什麼是重點,什麼是難點,什麼是概念,什麼是必須掌握的,什麼是一般理解的……這一系列問題,在備課時就必須很清醒,並且要有意識地根據這些問題,引導激發學生去領會它。對於重點、難點或比較抽象的概念,備課時就要想辦法在課堂上如何用顯見、易懂的事例或簡明的語言,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重點和難點問題的重視呢?在備課時要提醒自己在講這些問題時,除了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外,還可利用板書引起學生對重點、難點的重視。如果在引出這些重點、難點問題時,能有意識地帶啟發性地引導學生思考,這樣更能促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去理解難點和重點了。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改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