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怎麼樣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挺好的,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有著32年的辦學歷史,厚重的民族文化,扎實的藝術造詣,嚴謹的教育氛圍深受學生家長的信任和社會用人單位的好評。
學校辦學指導思想明確、端正,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方針,始終把服務於社會對職業型人才的現實需求和學生就業作為最主要的辦學方向,把"培養適應現代化教育的幼兒教師和適應現代化藝術審美的舞蹈、聲器樂等演藝人才"作為辦學目標,形成"在競爭中求發展、以發展求生存"的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理念。
學校教學條件優越,師資力量雄厚,實習、實訓設備齊全、體育、衛生設施健全。學校新搬遷的新校區是內蒙古地區基礎條件一流的中職學校。
佔地面積186760平方米(280畝),建築面積91356平方米,現有教學樓五幢、圖書樓一幢、公寓樓五幢、餐飲樓一幢、幼兒教育培訓中心一幢、辦公樓一幢。擁有大小教室163間,琴房174間,樂器室66個,微機室8間 ,多媒體及語音室各3間,理化生實驗室各2間,標本陳列室1間,微格教室、心理咨詢室、模擬幼兒園教室各3間,其他各類教育及藝術實訓教室42間,公寓643間,可供4500名學生學習和生活。
所以說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挺好的,學習環境和教學質量都是有很大的保證的!
⑵ 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健康第一,出自《學校體育學》
⑶ 考研論述題,目前我國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主要有哪幾種,你如何認識學校體育各指導思想之間的關系
健康第一、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為指導思想,終身體育思想為大學體育指導思想。
⑷ 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本人認為,學校體育指導思想應該一分為三:
(1)體育教學——傳播體育文化,亦即本內人提出的體育容教學「橋梁論」。該理論認為:體育教學是聯通學生與體育的橋梁和通道,體育教學無法直接實現學生的健康,應該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接觸、認知、喜愛、接受體育,以求發揮體育的功能(包括其中之一的健康功能)來塑造和完善學生的身心。
(2)課外體育活動——健康。
(3)課外體育訓練——發現和培養後備人才。
現行的學校體育的只有一個總的指導思想——健康第一。本人認為太過籠統和武斷,學校體育三個方面的組織方式、時間安排、意義、功能等相差甚遠,以一個指導思想概而括之不太合適。
⑸ 學校體育指導思想是什麼
本人認為,學校體育指導思想應該一分為三:
(1)體育教學——傳播專體育文化,亦即本人提出的體屬育教學「橋梁論」。該理論認為:體育教學是聯通學生與體育的橋梁和通道,體育教學無法直接實現學生的健康,應該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接觸、認知、喜愛、接受體育,以求發揮體育的功能(包括其中之一的健康功能)來塑造和完善學生的身心。
(2)課外體育活動——健康。
(3)課外體育訓練——發現和培養後備人才。
現行的學校體育的只有一個總的指導思想——健康第一。本人認為太過籠統和武斷,學校體育三個方面的組織方式、時間安排、意義、功能等相差甚遠,以一個指導思想概而括之不太合適。
⑹ 如何理解"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健康的意識和體魄"的基本理念
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衛生工作,使學回生掌握基本的運動答技能,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我國第六次全教會上也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求學校各學科、各項工作都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
學校體育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構建21世紀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學校體育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明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如何貫徹執行此指導思想是擺在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6)小學學校體育指導思想擴展閱讀:
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都要以學生的健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其次,是指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都對學生的健康負有責任,當然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學責無旁貸地對健康承擔著自己應當承擔的、並且是能夠承擔的那一部分責任。
必須改變被動式教學觀,實現向主動式教學轉變,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去研究、解決問題,充分發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思維能力。
⑺ 20世紀以來,學校體育確立了什麼指導思想
「以素來質教育為基礎,在終身體自育指引下,以課程改革為主線,三類課程相結合,多種教學模式並存,取得精、氣、神的實效」的學校體育指導思想.
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對學生在校全過程的體育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終身體育思想為大學體育指導思想,
健康第一」、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為指導思想,
高校體育經過改革和發展,確立了以「健康第一」、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為指導思想
⑻ 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必須把什麼作為指導思想
耐久跑無痛苦練習課堂中運用的初探
摘要 中學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是中學體育鍛煉中不可少的一個主要項目,耐久跑練習對增強學生體質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因為它是長時間單循環運動,比較枯燥乏味,大多學生都有畏懼的心理,缺少興趣。怎樣把枯燥的耐久跑教學成為沒有痛苦的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文就無痛苦練習法在課堂
教學中的運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 耐久跑,無痛苦練習體育課堂教學
1、前言
中長跑教學由於其本身的特點,在大多數人眼裡是既枯燥又無趣且痛苦,不如打球,跳操來得痛快。因此大多數的學生對耐久跑是望而生畏,產生懼怕心理。
在長跑教學中,傳統的觀點認為「極點」的出現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只有以頑強的意志品質克服「極點」的痛苦,才能達到耐力的提高。但是我們是否忽略了另外一些人的特質,他們對痛苦的忍受力的確底,心理上的疲勞來的更早一些。應該說具備這一特徵的學生在教學團體中不在少數,他們的精神狀態常常可以影響整個班級情緒。再加上現在大多數的學生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因此對大多數的學生來說長跑是一種痛苦。新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主張以全面育人為出發點和歸宿,面向終身教育,以情感教學入手,強調樂學、好學、育體與育心相結合,使學生能在一個師生間、學生間親密無間、和睦融洽的環境中,鍛煉身體、磨練意志、陶冶情操,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教學的觀念上,強調學校體育必須是全員的體育、成功的體育、終身的體育,體育課必須情感交融和身體發展並舉,體育教學結構應是融認知、情感和身體發展為一體的三維立體結構。「無痛苦練習法」的提出是希望在改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發展耐力的同時,又能保持愉快心境,減少學生的恐懼感,體會運動的快樂。
2、關於無痛苦練習法
從早上晨跑的中老年中發現,他們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著,除了他們的目的明確、意志堅強外,看上去也沒有痛苦,很多人還有一種運動後的快樂,比較放鬆。那麼,他們有什麼好的方法呢?經過觀察研究,可以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就是:1、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跑伴。2、速度自然放鬆。3、基本上沒有極點。而且效果顯著。
由此,我們可以把長跑無痛苦練習法概括為目標明確,有兩個或以上的跑伴,以放鬆自然的速度跑,從中找到舒適的感覺,從而克服或是避免極點帶給我們的痛苦的練習方法。
3、耐久跑教學中的三要素
(1)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考慮到耐久跑教學的實際情況,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點。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對耐久跑知識的傳授、灌輸講解上,而且還表現為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認識和挖掘調動上。本身學校體育「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思想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以達到全面健身目的。
其次,要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和個體差異, 耐久跑要運用多種方法、手段、精講多練,使學生能體會到其中的健與美。把耐久跑和游戲等相結合進行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以發揮學生的特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
(2)注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
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是否融洽,關繫到整個教學過程的成效。因此,教師在耐久跑教學過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則應是「引導、啟發、教育、鼓勵」,將「言、行、意、情」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平時多關心學生,洞察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心情不好時教師及時疏導其不穩定情緒。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以是一種教學反饋,可以及時的調整學生的學習效果。
(3)以健身為目的,課內外一體化
在耐久跑教學中讓學生明確耐久跑是一項極好的鍛煉身體項目,同時也是終身體育中簡單又實用的鍛煉手段。跑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健身,因此跑在學校教育中佔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學要運用各種群體活動相結合,達到教學的一體化。
4、 結合無痛苦練習法與耐久跑的三要素主要措施為:
( 1)、明確鍛煉的意義和作用,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長跑的意義與價值,讓學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點,增強學生自信心,特別是與其他相比較長跑的生理價值更具有獨特性。讓他們堅信只要通過不泄努力鍛煉,將會得到身體機能的提高,並從中感受快樂,在這里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運用一系列的具體事例或用錄象等直觀的方式來傳達快樂動機。
( 2)、從方法上幫助學生找准自己的節奏,減少身體上的痛苦。 在耐久跑教學中,有些學生由於耐力素質差,會出現一些生理不適現象,如「運動極點」現象。所以在練習之前,要安排一定時間的理論教學內容,使學生懂得「運動極點」是跑途中因內臟器官機能的惰性產生的一種暫時不適應現象,並向學生介紹防止,克服「運動極點」的方法。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對基本知識有了一定了解後,在實踐上加強指導,讓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節奏有所了解,掌握了解自己的節奏的方法,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准自己的運動的節奏,減少身體上的痛苦。
(3)加強指導,讓學生跑好第一次。
第一次練習是打好後面基礎的關鍵,減少學生的恐懼心理,讓學生體會初次成功的樂趣,從而樹立學生的練習信心。教師的指導主要是控制跑速、督促學生盡量放慢速度,而不是監督學生的速度。沒有練習經驗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怎樣的速度才能跑完全程。剛開始練習速度的把握是關鍵,過快則可能造成腹痛、胸悶,抽筋等不適症狀,有的人已成為條件反射,習慣性發作。所以第一次練習以舒適為標准。身體適應後速度自然會提高。
(4)選擇好自己的跑伴,自發組成學習小組。
雖然每個人的長跑節奏不同,但由於耐久跑本身的特點,路程長、時間長。一個人太孤獨,而人太多則又達不到效果。因此選擇同伴非常重要。讓學生自己選擇跑伴,自發組織成一個學習小組。可以是兩個,也可以是多個。但對同伴的要求是耐力水平、跑步節奏相近的,在跑步的過程中能夠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又不幹擾對方。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跑步水平,達到預期的目標,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5 具體做法是:
對初二的學生共117人,(男的50,女的67人),在每周體育課中分6次完成。自己選擇跑伴,盡可能以放鬆的速度跑,。第一周跑1000米,第二周增加300米,以後每周增加300米。
結果:
感覺輕松、舒暢
92%
出現極點的,程度較重的
2%
出現極點的,程度較輕的
3%
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認為自己的耐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對耐久跑不再有恐懼感,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耐久跑,體會到了以前長跑時從沒有過的樂趣。
6、結論
從以上的結果我么們可以看出,無痛苦練習法對耐久跑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但是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對跑的速度的問題上,,分清「跑」「走」;在速度和距離的關系的處理上等都需進一步的調整提高。
體育教學應該重點提倡「有樂趣,充實的教學」,具體說就是體育教學要注意運動的樂趣,強調在技能和體力方面要有量和質的保障,為了符合這種要求,我們必須重新認識「站在學生立場上進行教學」的指導思想,必須研究學生對體育課有什麼希望,選用什麼樣的教材和怎樣進行教學。教師只有不斷的提升,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淺談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一年級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燕山小學 趙毅
摘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是體育課的升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和學習的需要,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一年級,只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幾年來在低年級的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對學生行為的規范、指導、激勵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一年級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教師只有抓住習慣養成的良好契機,施展教育教學的魅力,就一定會促使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 一年級小學生 習慣 養成
隨著社會對年輕一代的要求,國家制定了《小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所以一年級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可以看出我們全民素質的提高,下面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談談課程中的發現的一些行為習慣現象。
一、體育與健康課程課堂常規教學兒歌,規范行為
一年級小學生要養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課前、上課、放學、作息 ……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如此多的「該」與「不該」往往使剛入學的小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單憑老師的說教很難達到好的教育效果。由於一年級的小學生剛接觸課堂紀律,很容易形成條件反射,所以要根據學生的興奮點反復的練習。為此我就將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要求編成兒歌。如: 上課 鈴聲響後,學生會在小班長的帶動下邊拍邊唱:「上課鈴聲響,快快進課堂,上課守紀律,坐正看前方。」在兒歌的帶動下,學生會由喧鬧變為安靜。平時站隊時,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 說出"我是守紀小標兵,站起隊來「快」、「齊」、「靜」、……這樣把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要求編成兒歌,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而適時的讓學生誦讀,使其明白了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讀,在運動中鞏固,不知不覺中行為得到規范和強化。
二、言傳身教,指導行為。
對於學生而言,教師是具體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不管有無進行教育的自覺性,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標准。特別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注著周圍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老師。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於規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一)語言引導。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老師想像幾近神聖和完美,他們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依賴,往往是他們在觀察老師時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也就是說,老師一言一行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我們要規范學生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充分注意這種「放大」和「模仿」效應。在與學生、家長、他人的交往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要求教師無論在什麼場合下都要講普通話、用文明語,都要
注意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如:老師在使用「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文明用語時,要發之於內心,出之於真誠,避免流於形式或應付。家長、朋友來訪時,熱情的招呼,親切的問候,都有引導學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師注意了語言的引導作用,學生會在自覺不自覺中受到影響,模仿老師的語氣、表情與人交往,他們會在遷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二)行為示範。
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往往從模仿開始,人們常說,學生身上有著老師和家長的影子。因此老師舉手投足間都孕育著教育。當操場上有紙時,我總是趕緊撿起,當下樓梯時,我總是靠右邊走,隊伍很整齊,很安靜,……這一切,學生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慢慢地學生都會照著我的樣子去做。操場上有紙屑時時,總有學生去打掃干凈,而且他們還學會起立、坐下時輕輕的。知道了怎樣做才是不打擾別人 。
我在做這些事時,是發自內心,不是做給學生看,因為只有從最細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為指導學生,才能對學生良好習慣形成感染力和示範性,學生不僅在一時一事上養成好習慣,不少學生還能舉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揚鼓勵,激勵行為、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及時的鼓勵是非常有效的,這種鼓勵不只是來自老師的,也可以來自學生自己。平時班級里通過"學生行為自律"
活動,評選出"自律小標兵"大力進行表彰。另外我們開展的"為自己評獎"活動,深受同學和家長的歡迎。在這樣的活動中,每個同學都可以根據自己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給自己設置一個讓同學們認可的獎項。這種獎勵方法避免了表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對後進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全班同學都在努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努力評出一個真實的,讓大家認可的自我來。隨著同學們把自己的獎項報上來,我驚訝地感到學生們的好強與上進,"大膽發言獎"、"團結友愛獎"、"遵守紀律獎"、「最佳活力獎」、"不亂扔紙屑獎"、「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這一個個自評獎項無疑是學生努力的結果,可以說這也是表揚的威力,是激勵的結果。
四、不斷強化,養成行為。
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中,特別是在寬廣的操場上,學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而影響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這是正常現象,是由於兒童受年齡特點的制約而造成的。行為習慣的最終形成則需要老師的常抓不懈、規范不止。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則》的條款和口令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的將本周學生行為與規范要求相對照。並且每月根據學生實際更換新的奮斗目標,鼓勵學生對照目標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引導學生在評價自我,評價他人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自律,增強自信,達到自強。
同時,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我通過"電話熱線"、"家校聯系卡"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
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的督促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一年級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特別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很活躍,他關繫到學生今後的成長,關繫到學生在做人、求知的過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過渡,更關繫到我們今後為社會輸送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因此,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抓一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是奠基工程,我們要常抓不懈。
自己改下吧
⑼ 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應以什麼為指導思想
《綱要》自2002年新學年開始先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經驗。2003年新學年開始在全國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告我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已經施行《綱要》的學校即不再施行教體〔1992〕11號文件。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使當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批准發布實行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精神,在總結高等學校體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特製定本綱要。
本綱要是國家對大學生在體育課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制訂體育課程教學大綱,進行體育課程建設和評價的依據。
一、課程性質
第一條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
第二條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於身體活動並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課程目標
第三條基本目標
基本目標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基本要求而確定的,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並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夠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
運動技能目標:熟練掌握兩項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置方法。
身體健康目標:能測試和評價體質健康狀況,掌握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全面發展體能的知識與方法;能合理選擇人體需要的健康營養食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根據自己的能力設置體育學習目標;自覺通過體育活動改善心理狀態、克服心理障礙,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運用適宜的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運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感覺。
社會適應目標: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第四條發展目標
發展目標是針對部分學有所長和有餘力的學生確定的,也可作為大多數學生的努力目標,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能獨立制訂適用於自身需要的健身運動處方;具有較高的體育文化素養和觀賞水平。
運動技能目標:積極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發展自己的運動才能,在某個運動項目上達到或相當於國家等級運動員水平;能參加有挑戰性的野外活動和運動競賽。
身體健康目標:能選擇良好的運動環境,全面發展體能,提高自身科學鍛煉的能力,練就強健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在具有挑戰性的運動環境中表現出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社會適應目標: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關心、積極參加社區體育事務。
三、課程設置
第五條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程(四個學期共計144學時)。修滿規定學分、達到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六條普通高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
四、課程結構
第七條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應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要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社會、野外)活動、運動訓練等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課程結構。
第八條根據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別、班級建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並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第九條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探究式教學,努力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
第十條應把校運動隊及部分確有運動特長學生的專項運動訓練納入體育課程之中。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
⑽ 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必須把什麼作為指導思想
一、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必要性
1.對「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認識
「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和不慮弱,而且是在身體、心理和社會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狀態。」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提出的明確而全面的定義。1999年6月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這一決定明確提出了體育與健康教學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精神制訂的。《標准》的性質、基本理念、目標、內容標準的評價等,體現了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思路,以及對體育與健康教學方面的基本要求。體育教學只有更好地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才能真正地體現《標准》的性質,使學生在掌握體育與課程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同時,形成體育與健康的意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真正實現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整體健康目標。
2.健康生活新觀念
健康三維觀: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或健康五要素:身體健康、情緒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社交健康,都是我們所說的身心健康。人的身心是一個統一體,身體健康了,心理才會健康;反之,心理健康了,身體也才會健康。也就是說,人的身體影響著心理健康,人的心理也影響著身體健康。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並將日益成為人們的第一需要。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身心才能健康和諧的發展。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增進學生健康的重任,又是增進國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應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二、「健康第一」體育與健康教學基本理念
1.健身性。健身性是學校體育的主要功能和本質特徵,也是學校體育教學主要目標之一。體育教學必須以使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為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運動是健身的一種手段,而且並非所有運動都能作為健身手段,那些競技運動多數不能作為健身手段,用作健身手段的是那些簡易的身體運動。運動健身的效果主要取決於生理負荷(強度、頻率、時間)。新課標下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目標、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根本目標不是把所有學生都培養成運動員,而是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健康人才。所以,淡化競技教學,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讓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運動基本技能技術,是學生以後健康生活的前提條件。
2.興趣性。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這一理念說明了無論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因為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從某種意義上講,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比關注學生的技能掌握更重要。
3.教育性。教育性是體育教學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各種手段,使自然的人變為社會的人,使個體社會化。人要自下而上要發展,一是要學習掌握生活技能;二要遵守社會群體的行為道德規范。這就需要各種方式來培養,而教育則是所有方式中最有效的方式。在教育過程中,體育教學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在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人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手段所無法替代的。體育教學對促使身體、身心的發展、個性的形成與發展,培養群體意識、教導社會規范、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4.主體性。學校是為學生開的,如果沒有了學生,教師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強調以學生為發展中心,更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情感和體驗。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才能得到發揮,學生體育學習能力才能提高。為此,我們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必須符合素質教育的需要,降低適應和服務於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重視學生體育興趣、愛好的培養。主動模仿、主動學習將成為學生未來體育學習的重要方式。
5.娛樂性。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的豐富,生活方式的改變,客觀上為人們休閑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和可能。娛樂性也是現代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特徵。有人說音樂的魅力在於它的旋律,舞蹈的魅力在於它的節奏,體育的魅力在於它的娛樂。我們的一些學生不太喜歡體育,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娛樂性。體育教學要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輕松愉快,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喜悅,就得增加體育教學的娛樂性活動。
6.人文性。學校教育的首要目標是教會學生做人,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是學校體育的根本目的。學校體育作為體育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養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在現代人文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新的體育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提高心理健康,增強社會適應能力,使學校體育從單純健身和單純的傳授技術中解放出來,極大地體現人文性。
三、「健康第一」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基本任務
新課程改革後,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任務在於注重體能的增強以及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時,更加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強調正確的體育態度和人生態度。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選取與體育有密切關系的生理、心理、衛生保健、環境、安全、營養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和技能,構建新的教學理念,體育教學目標才能落到實處。
1.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決定了體育教學是在學校教育中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主要途徑。增強體質,發展學生終身體育能力,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是《國務院關於基礎課程與發展的決定》的要求: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應聯結起來,教師在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觀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終身體育意識,包括體育健身、體育娛樂、體育健美、體育欣賞及體育評價等多種要素,發展體育能力,是現代人提高生活質量,追求健康,愉快生活的需要。因此體育與健康教學應充分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加強學生自我科學鍛煉,注重終身體育態度的形成與體育能力的培養,激發體育運動興趣和習慣,培養學生健康意識、鍛煉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養成,樹立終身體育觀。
2.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
我們的教育,包括體育教學,以往樹立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思想,很少考慮學生情感和體驗,過多的是教師的表演。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要求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以人為本,以學生為發展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創造是社會的動力,沒有創造,人類只能停止在一個水平。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地更新觀念,引入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設計教案時要從有得培養學生創造力的角度考慮,挖掘教材中創造因素,誘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在教學中提問和求新,激發學生向上進取的精神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
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激烈的競爭性是現代體育最顯著的特點。在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緊張的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的潛力。這將對學生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讓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思維形式,獲得不畏強手、敢於進取、敢於競爭、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在現代社會中,人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關注,因為適應能力高低對個人生活和工作的影響程度絲毫不亞於身體健康狀況和知識掌握狀況的影響。在傳統的體育課程模式下對學生的關注基本上都集中在學生運動能力上,很少有人注意到學生通過體育學習之後有沒有發生變化,也就是說,體育課程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在通常情況下是被漠視的。「健康第一」思想體系指導下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更能體現在社會適應學習領域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強化學生的規范意識,增強學生調控自我行為和態度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
4.尊重學生的情感和體驗,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我們的每一位學生也有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在體育教學中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通過體育培養人格。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種種差異,為學生規劃學習進程,以得於所有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情感和體驗,營造有效的學習環境,讓所有的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交際動機是個體社會化的需要,人際交往是一種能力,未來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協調配合。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社會互動的領域,可以促使人際交往,發展人際交往能力,促進人事關系的和諧。培養保持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形成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道德品質,具有關注個人、群體和社區健康意識與能力培養,也是我們體育教學主要任務之一。
5.運用體育與健康資源,培養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
體育與健康資源是指能夠用於個人、社區體育與健康服務的一切知識、信息和資源。前者主要以文字、音像或其他開花保存在書籍、報刊、廣播、電視和其他媒體上,同時也通過體育教師、體育與健康指導員予以保存和傳播;後者主要是指各種用於體育與健康活動的場地、設施和器材。在體育教學中我們應幫助學生學會獲取體育與健康資源的途徑和方法,加強體育保健,自我評價,醫務監督以及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相關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理論的熏陶,培養學生的體育文化素質,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四、「健康第一」對體育教師的基本要求
1.更新教學觀念。
千百年來,人們對教師的解釋:「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傳授知識的人,教育即教師活動的本質就是傳道授業、傳授知識。在新課改中這種教育觀念發生轉變,由於教育目標的變化,師生關系、評價體系等也必然發生變化: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從過去被動的執行者,變成主動參與課程設計的決策者。
——在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認識上,從惟一關注學生的運動能力表現,變成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
——在對自身角色的認識上,從等同於一個從事運動技術教學的教練員,轉變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意義上的教師。
——在教學方法上,從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強調「教」轉為強調「學」,「教」的目的是為了最終「不教」或少教,是為了學生能自主學習。
——在師生關繫上,從決定學生應該學什麼、怎樣學的方案,轉變為與學生合作學習的朋友。
——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從主要關注學習的差距和不足,轉變為努力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和結果等方面的成績和長處。
2.體育教學的轉變。
教育觀念的轉變必然帶來教學方式的變革。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體育教學方式的最大改變,將是更加註重情景創設和學生的自主學習。體育教學的重點將從過於強調學生的接受學習和機械訓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競技運動為中心」、「以發展身體素質為中心」教學方式,改變為引導學生體驗和探索。體育教師將更加重視學生的情感和體驗,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認知、行為的有機聯系,注重體育對人格培養的特殊價值,強調培養學生正確積極的態度、良好的情緒、自主學習和社會交往的能力。
3.體育教師角色的轉換。
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再是消極地扮演教學大綱和教材執行者的角色,而是一個專家、學者乃至於家長共同構建課程的設計者;也不再是一個只懂得教人如何運動的教練員,而是一個具備現代教育觀念和教育素質、知道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以及如何運用體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專業人員。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僅是體育知識的傳授者,體能、體育技能的訓練者,更是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引導者、執行者,也是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和創造者。
4.更新知識,提高體育與健康教學能力。
體育教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育倫理;建立在理論、經驗或規范基礎上的體育專業體系;體育教學實踐中的專業技能;教育的專業性評價;教育教學創新的能力。現代體育教師只有具備終身學習的自覺性,不斷地更新知識、總結經驗、探索創新,掌握現代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術,才能提高體育教學能力,才能促進體育教學的建設與發展。
5.多元化的文化素質。
體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與眾多學科交叉。作為現代體育教師除了掌握體育本身的基礎知識外,還應加強文學、藝術、歷史、科技、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學習,提高自身體育文化修養。以便在體育教學中能做到語言豐富,講解生動形象,富有幽默感和號召力,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6.加強教學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體育教學要求我們體育教師要積極地參與教學科研,較好地掌握科研的方法。在工作中積極探索創新,不斷進取,善於用科學的思維去總結經驗教訓,掌握現代體育教學理論。遵循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規律和教學原則,尊重學生的學習情感與體驗,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設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學習提供必要的時間、空間和資源。
五、結論與建議
更新教育知識,轉變教學觀念,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在體育教學中,應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強體育與健康相結合的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為發展中心,尊重學生情感和體驗,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求,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競爭意識、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和意志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這是現代學校體育教學和發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