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些語文名詞解釋
1、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
2、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
3、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4、韓愈、柳宗元
5、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
6、中唐詩人元稹、白居易
7、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轍(1039~1112) 。
8、北宋的蘇軾與南宋辛棄疾
9、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和白樸
10、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初刻拍案驚奇 》、《 二刻拍案驚奇》。
11、文藝復興是指14世紀末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12、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歷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
13、中國古代繼宗法分封制度之後出現的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盛行於秦漢
14、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官吏選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分為九個等級,作為政府選用官吏的依據。
15、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16、.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
17、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為《禹貢》中冀州、兗(yan)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
18、四海是我國古時所指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內之地,也泛指全國各地。
19、「五丘」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
20、尺素是書信
21、禮、樂、射、御、書、數也。
22、指儒家經典和解釋經典的傳記.現在泛指比較重要的古書
23、弱冠:指男子20歲, 也稱加冠
24、孟春 春季的第一個月,就是農歷正月
25、諸侯名義上需服從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貢、述職、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貳』 小學名詞解釋
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現階段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少數地方仍是5年)。
『叄』 名詞解釋:語文課程資料
當代語文課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語文學習活動的總和,它既包括語文回學科內容(學科答課程),也包括學習者的經驗和體驗(活動課程);既包括顯性課程,也包括隱性課程;既包括語文課程目標和課程計劃,也包括學習過程本身的價值;既包括教材因素,也包括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重因素的整合。 (希望可以幫助你)
『肆』 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名詞解釋
課程:是為了實現學校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育內容的總和,既包括學科課程,又包括活動課程和環境課程;既包括顯性課程,又包括隱性課程。
2、語文:就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門學科。
3、語文學科課程:主要由語言學和文學的基礎知識按照教學理論的規范組成。它的研究對象既包括書面語言,也包括口頭語言;既涵蓋外部語言,又涵蓋內部語言;既有現代漢語,又有古代漢語;既包含語音、文字,又包含語用、文章;既有語體文,又有文言文;既涉及文學語體,又涉及實用語體。
4、《學記》:是我國最早的教育理論專著,全文 1229 字,但內容十分豐富。它對我國先秦時期的教育和教學,第一次從理論上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總結,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啟發誘導、教學相長、長善救失是教育思想方面
望採納謝謝
『伍』 《小學》的名詞解釋
小學釋義:
[primary school;elementary school] 對兒童、少年實行初等教育的學校。
小學,是人們接受最初階段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現階段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有些地區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
2015年,全國共有小學19.05萬所,在校生9692.18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到99.88%。
小學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徵:一是全民性;二是義務性;三是全面性。
初等教育機構最早產生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由城鎮主辦,教習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十七世紀初,這種學校逐漸增多,成為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歐洲各國和日本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後,也相繼成立。
教授學童識字的「小學」,古代也叫「蒙學」,包括教育階段及教育場所兩種含義。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為《蒙求》、《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四書》等。沒有固定年限。採用個別教學,注重背誦,練習。在學的學生也叫「蒙生」。
現代學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傳教士引入中國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入西學(美式教育),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庭的視野。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一面,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式學堂,宣統元年(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真正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小學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個階段:一年級、二年級叫低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叫中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叫高年級。1970年初,本著「教育要革命,學制要縮短」的理念,開始將小學六年制改為五年制。1979年,又將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陸』 《小學》名詞解釋
《小學來》由朱熹編纂,其核心內容源是教育兒童如何處事待人,如何孝順父母,如何尊敬長輩,如何灑掃應對進退,做人做事的根基就在這一本《小學》裡面。扎了這個根之後,再讀四書五經,子孩子就不會傲慢,孩子就知道聖賢學問最重要的一定要落實在生活當中。
『柒』 求小學語文五年級語文課文書中的名詞解釋
1大家一致地來對敵人抱著源無比的仇恨和憤怒
2遇到危險毫不畏懼
3勇敢地一直向前
4前邊的倒下了,後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怕犧牲,英勇奮戰
5比喻用力控制住兇猛的惡勢力,使局勢轉危為安
6形容人很堅強,不屈不撓,像砥柱在急流中屹立一樣
7堅持正義,不顧敵人威逼利誘,始終保持不可違反的態度
8指有遠大的情懷和志向
9形容在惡勢力和困難面前意志十分堅強
10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
11振作精神,努力奮斗,謀求強盛
12努力振奮精神,想辦法把國家治理好
13萬眾一心,像堅固的城堡一樣,不可摧毀
14為正義事業犧牲生命
15擔子很重,路途遙遠
16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你幾年級的,我是5年級的學生
參考資料: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教材全解〉〉
『捌』 小學語文中什麼是名詞
名詞(Noun,簡稱n.),是詞類的一種,屬於實詞,名詞表示人、事物、地點或抽象概念的名稱,名詞同時也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
普通名詞又可進一步分為五類:
(1)個體名詞(Indivial Nouns):表示單個的人和事物。如car(汽車)、room(房間)、 fan(風扇)、photo(照片)
(2)集體名詞(Collective Nouns):表示一群人或一些事物的名稱。如 people(人們)、family(家庭)、army(軍隊)、government(政府)、group(集團)
(3)復合名詞(Compound Nouns):兩個或兩個以上名詞連在一起構成的名詞。如passerby(過路人)、brother-in-law(內兄)
(4)物質名詞(Material Nouns):表示物質或不具備確定形狀和大小的個體的物質。如 fire(火)、steel(鋼)、air (空氣)、water(水)、milk(牛奶)
(5)抽象名詞(Abstract Nouns):表示動作,狀態,品質或其他抽象概念。如 labor( 勞動)、health(健康)、life (生活)、friendship(友情)、patience(耐力)
『玖』 名詞解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指小學語文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專及講授和實習屬、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