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模式

發布時間:2021-01-07 11:03:29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包括哪幾個階段

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教學的縱向聯系與橫向聯系。

閱讀教學法為語文教學法的組成部分,研究閱讀教學的目的、任務、原理和方法。閱讀教學為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識字的重要途徑,作文的基礎,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的關系,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要統一在閱讀教學過程之中。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關系,知識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礎,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過程中,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學的縱向聯系與橫向聯系,如低年級、中年級與高年級之間的聯系,讀、聽、說、寫之間的聯系,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聯系。

(1)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模式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的相關要求規定:

1、使學生認識三千五百個常用漢字;學會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輔助工具;掌握常用的詞彙;流利地誦讀課文,並且能夠背誦教師指定的一部分課文。

2、為了適應閱讀和寫作的需要,三千五百個常用漢字,應該在一二年級教學生掌握半數左右,其餘半數的教學在以後四年中陸續完成。一二年級識字教學可以採用集中識字的方法,也可以採用隨課文分散識字的方法。

3、要教學生學寫記敘文,逐步學會把耳聞目見的事物記下來。有關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如觀察事物,確定中心,選取材料,組織材料等等,要通過課文的講讀和作文的指導講評,分別年級,陸續教給學生。

Ⅱ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重視單元導讀,培養單元整合意識
解讀教材發現,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專題把各項教材內容組合成一個整體的。每組教材的「導語」,通過簡單的幾句話,點出本組的專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簡短的導語點明了本組的主題--童年。後面的課文、語文園地等都圍繞這一專題來安排。這樣的編排體系,體現了《課程標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瑣,加強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首先關注導讀的導向,並根據導讀進行有意識、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進行訓練,而且在教學中讓學生養成閱讀導讀的習慣,在每單元學習前花上三、五分鍾讀、議導讀,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單元整合意識。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母。正如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毫無興趣,只是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願望」。小學語文閱讀,是學生個體的自主閱讀。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營造民主和諧的閱讀氛圍。教師應面帶笑容,和藹親切,愉快的和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學生,讓學生想讀、樂讀、真讀。如在教學李白詩歌《望廬山瀑布》之時,先放輕音樂,然後用幻燈或信息技術展示廬山瀑布的奇麗、雄偉、壯觀之景,師生在聲、像情之中進入詩的意境,心隨情動,情動與辭發。同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其啟蒙而引其趣」,引導學生閱讀興趣的堅持,讓學生保持一種新鮮感,興趣持久。
三、鼓勵探究,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
古人雲:「學貴多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心理學家認為,疑,是思維的火花,思維總是以發現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告終的。在新課程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去探究,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主動去思考,咀嚼文本、品味文本,讀懂文本,讀活文意。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我一般遵循如下的「三步曲」:先學會提出一般性問題,然後逐步過渡到會對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問題」,進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實際應用和創新能力。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十九課《最大的書》時,教師板書課題後問學生:「看了這個題目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就題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問題,如「最大的書是什麼樣子?」「為什麼稱為最大的書?」「最大的書在什麼地方?」……這些問題的提出為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教師再指導學生合作學習並稍加點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學生創新思維的活動的具體特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大膽放權: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大膽思考,大膽提問;二是創設民主、寬松的閱讀環境,拓展學生的閱讀時空;三是精心設計「問題」,教會學生質疑,深於文本探究。如教《山行》這首詩時,任讓學生閱讀,品味詩中作者的心情以及讓學生自己在回家路上時有什麼感受,談體會。
四、教會學法,提高學生閱讀思維能力
1、分布閱讀,培養良好讀書習慣。正確朗讀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習慣的培養,是小學語文課堂重要的教學任務,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我採用「讀書三步曲」,首先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第二步則是讀出情感;第三則要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讀書,實現了師生與文本、與作者心靈交流,這樣的讀才有實效。
2、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多元化解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永遠是以問題開始的,鼓勵學生對文本嘗試多角度質疑問難。比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思考點:(1)藺相如會不會與和氏璧一起撞柱子,為什麼?(2)澠池會上,秦國與趙國是打成平手還是分不出勝負?(3)廉頗負荊請罪,他到底有沒有罪?這一設計,學生閱讀後,會眾說紛紜,思維非常活躍。
3、發展求異思維,突出創新思維。如教學課文《落花生》時,雖文本朴實無華,但真情實感躍於紙上。讓學生反復閱讀,品味花生與做人有什麼聯系?平凡與偉大,怎樣理解?
4、拓展思維空間,激勵想像創新。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想像,培養學生的發展性創造思維。如一問多答,一詞多解。教學《跳水》一文時,讓學生閱讀,想像「當船長逼兒子跳水時」,會有哪些結果,你對此有什麼感受?從而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收獲。

Ⅲ 小學語文怎樣進行閱讀教學

Ⅳ 探討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

一、閱讀興趣的培養
在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小學語文的時候,學生對於充滿了許多陌生漢字的語文課本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本身閱讀在最初就是一件單調比較無聊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學生在放學之後寧願做數學卷子也不願意寫語文作業的原因。雖然語文的讀讀背背相對來說更加輕松一些。許多學生大都是在課堂上才會認真的去閱讀老師所要求的閱讀任務。在隨著年級的升高之後,學生漸漸的開始了自主閱讀,但是激發起學生閱讀興趣的大多都是一些小說,對於學生真正應該吸收的知識內容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相關性。所以對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要具有針對性,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來為學生量身定製學生的專屬閱讀計劃。這便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愛好需求為學生選擇適合的書籍
閱讀,在這樣的良性引導下學生對於閱讀的興趣漸漸增大,之後便漸漸的會去閱讀各種不同類別的書籍,而這樣的良性引導對於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是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一個良好的閱讀教學會使得學生在一個高效的課堂教
學中輕松掌握閱讀技巧。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
著一定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在剛剛接觸閱讀的時候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給予學生適當的基礎教學這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這只能夠在課堂上才有機會得以實現。但是目前小學閱讀教學中目標的不明確性使得教學效率大打折扣。想要提高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效率,應當首先明確本節課教學的目的性,比如,在教學《閏土》的課程上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這樣在上課一開始讓學生翻到《閏土》,要求學生在5分鍾之內完成閱讀。在時間到了之後隨機提問學生,本文所講訴的大致內容,讓學生講訴在短短5分鍾內所看到的內容,剛剛開始的時候學生的效率並不能夠達到這么的高效。但是可以在五分鍾到的時候詢問學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大致內容,如若學生的反應並不是十分的強烈,則再給學生幾分鍾的時候再次閱讀。通過這樣反復的訓練逐漸達到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快速閱讀的技能。然而在這樣反復的訓練中學生自己會逐漸掌握屬於自己的閱讀技巧,同時再讓學生站起來對自己的閱讀方法進行總結,更能夠進一步的讓學生對自己的技巧領會得更加深刻。隨後對學生的技巧進行補充和總結,這樣在學生經過了深刻思考後的提點往往事半功倍。所以對於學生課堂上的閱讀教學要充滿目的性和針對性。這樣才能夠使得課堂的閱讀教學保持高效率,同時也讓

Ⅳ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這些教育理念,教師採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於現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後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麼;然後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節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最後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我們連續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 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鑽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後,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大灰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二、「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准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還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學的發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像出來了。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後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 再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之前,老師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四季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藉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的景物。所寫的有家鄉的小河、家鄉的柳樹、家鄉的果園等,他們不僅寫出了景物特點,而且寫作順序也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 這樣持之以恆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步上升。

Ⅵ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反之,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就會造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阻礙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這些教育理念,教師採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於現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後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麼;然後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節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最後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我們連續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
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鑽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後,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大灰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二、「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准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還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學的發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像出來了。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後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
再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之前,老師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四季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藉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的景物。所寫的有家鄉的小河、家鄉的柳樹、家鄉的果園等,他們不僅寫出了景物特點,而且寫作順序也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
這樣持之以恆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步上升。

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常用的幾種方法 詳細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常用的幾種方法 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切實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並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學中必須依據教材的具體內容、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水平,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程序,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狀況分析,常用的有以下六種方法。 一、單元整體教學法 單元整體教學法是以教材自身編排的單元內容為整體,通盤考慮這一組課文的教學。強調突出每種課型( 講讀課、閱讀課、獨立閱讀課和基礎訓練)的特點和作用,使學生把在講讀課中獲得的讀寫知識,運用到閱讀 課和獨立閱讀課中去,使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得以切實提高。運用這種教學方法,要著眼於以下四個方面: 1.視單元為整體進行備課。教學之前,應從全冊教學總目標出發,通覽全組教材,明確本單元的訓練重 點和它在本冊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單元訓練重點在各篇課文中的教學要求和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2.弄清各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各類課文的特點,設計好教學結構。如第十二冊第五組課文的訓練 重點是「觀察要細致」,這是側重於寫的訓練,它與第四組側重於讀的訓練「要注意文章的細節」緊密聯系。 此外,它與前幾冊內容(如第八冊中的「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和第十冊中的「靜態和動態」)也有內在聯系 。因此,教學時,既要注意全冊讀寫訓練項目之間的橫向聯系,也要注意與前幾冊讀寫重點訓練項目之間的縱 向聯系。做到前後的知識內容逐步深化,不斷提高。 3.總結學習方法,建立語文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一個單元各類課文的教學,如果在學完之後不從整體上 加以總結概括,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則是零散的。這不利於發揮單元整體教學的功能。因此,應在教完一個單元 的課文之後,以「讀寫例話」的內容為線索,復習該單元重點訓練項目,加深印象,提高運用的能力。 4.知識遷移,課外延伸,促進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課內抓好各單元的讀寫重點訓練外,還可開展豐富 的學科課外活動,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和寫作素材。 二、變序教學法 這種教法不是按教材內容結構的先後順序進行講解和分析,而是採用「切入式」、「逆推式」 (倒置法) 等變序形式教學。其特點是單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這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 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利於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中、高年級的教學,運用時,要從課文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的實際出發,抓好以下幾 點。 1.從文章的中心句入手,變序講讀,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戰友邱少雲》(第11冊) ,先讓學生找出最能表現他嚴守紀律的中心句:「邱少雲像千斤巨石一樣,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烈火在他 身上燒了半個多鍾頭才漸漸熄滅。這個偉大的戰士,直到最後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 然後,聯繫上下文進行分析:①邱少雲在什麼情況下「一動也不動」?②他為什麼要「一動也不動」?③這表 現了邱少雲的什麼品質? 2.從文章的總結句或篇末總結性詞語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冊) 的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教學時可緊扣詩句,逆向尋因,將各部分內容與結尾的詩句進行聯系,弄清作者布局謀篇的思路,體會其詩句「牽一發而動全篇」的妙用,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整體閱讀法 這種方法是從教材的整體出發,採用「從整體入手--分解導讀--再回歸整體」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課堂結構可分「整體感知--具體分析--總結深化」三個環節。第一步,要著眼於整體,開講後通過 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掌握梗概,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印象。在此基礎上,第二步應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懂得學習的基本方法。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講讀課文,剖析重點詞、句、段的內涵,使其為 突出文章中心這個「整體」服務。與此同時,又要從文章中心這個高度來探究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布局謀篇 的,從中領悟其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體進行強化訓練,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促成知 識向智能的轉化。 這種講讀方法,既體現了小學語文教材(一課一事)的特點,也符合兒童由「整體--部分--整體」的 認識規律。如《偉大的友誼》(第9冊)便可採用這種方法。首先,解題明確中心,初知這篇文章是贊揚馬克 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是偉大的。繼而,逐段分析課文內容,弄清作者「總--分--總」的寫作思路: ┌ 生活上全力幫助 ┐ 偉大的 好朋友 —│ (第二層) │— 友誼 (第一層) │ 事業上親密合作│ (第四層) └ (第三層) ┘ 最後,聯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這樣教學,能與該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領會什麼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學導式教學法 這種教法的特點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上,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 。其教學基本結構是「自學--解疑--精講--演練」。讓學生在讀讀、議議、講講、練練的學習實踐中學 懂課文內容,並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自學」包括課前預習和課內自學;「解疑」包括提出問題、互相探討、教師輔導;「精講」 包括對重點 教學內容的分析講解和示範;「演練」包括課堂復習、作業練習或實際操作訓練。以上四個環節之間緊密聯系 ,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結構。有人將它稱之為「四步閱讀指導法」,即「設疑初練--劃批細讀- -議思研讀--作練熟讀」;也有人稱之為 「四步自讀法」,即「初讀、細讀、精讀、評讀」。 例如,用此法教學《落花生》(第11冊)一課,第一步初讀課文,要求學生圍繞課後作業第一題默讀課 文,復述課文大意。第二步細讀課文,提出以下自學提綱思考討論:①這篇課文哪些地方寫得簡略?(種花生 、收花生)②哪些地方寫得詳細?文章的重點是什麼?(過收獲節、議花生)③父親的話中包含了哪兩層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點是最可貴的?⑤ 父親所說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種人?桃子、石榴、蘋果又像哪一種人?⑥ 父親是用什麼方法來說明做人的道理的?第三步圍繞重點精記,教師做提示點撥:①父親作了幾次議論?(第 一次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引申說明做人的道理。) ②作者借花生的特點象 征什麼?(象徵謙虛朴實、不計名利,不炫耀自己,樂於奉獻的人。) ③聯系實際舉例說說生活中「只講體面 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第四步練習鞏固:①完成課後作業;②選擇一篇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短文,要求 學生閱讀後說說它的主要內容。 五、情境教學法 它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 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其分類有: 1.實體情境--即教師充分利用實物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 其適用於中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常識性課文的教學,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鳥魚蟲等教學內容。如有條件 ,可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認識,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激發情趣。 2.模擬情境--教師根據講解的需要,可運用電教手段,如放幻燈和錄音帶,使學生獲得形、聲、色的 直觀感覺;或出示相關的攝影、圖畫,再現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據課文內容,師生分角色進行表演,使學生有 身臨其境之感。這樣,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寓教於趣,寓教於樂,提高教學效果。 3.語感情境--指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培養學生正確敏銳的語感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聯 想,體會其情境。這里所說的;「語感」,是指對語言的內容、感情和表現方法等的感悟。語感越強,對作品 的藝術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體味作者的情感。 4.想像情境--即運用擴散思維的方法,啟發學生合理想像,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關注人物的命運 ,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強化感受,由「動情」到「悟理」。如教學《小音樂家揚科》(第11冊)時, 篇末可設問:①為什麼揚科被活活打死後,還睜著眼睛?② 如果他還能說話,想說些什麼?③假如揚科活著, 生活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他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這樣誘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把感情體 驗上升到理性認識。 六、快樂教學法 這種方法是遵循人的認識心理特點,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使兒童在愉悅的情緒中獲取知識。它是根 據英國教育家斯賓塞1894年提出的「快樂教育」思想而創造的。 近些年來,我國許多語文教師積極實踐,他們針對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唱好跳的特點,注重挖掘教材自身 蘊含的快樂因素,把「快樂教育」引進課堂。教學中可借鑒如下的做法: 1.根據教學目標,結合課題或課文內容,通過音樂、圖畫、錄相、表演、游戲、實物道具以及繪聲繪色 的教學語言,創設氣氛,以趣激學,使學生感到「課伊始,趣即生」,增強求知慾,激發學習的興趣。 2.針對兒童注意力不穩定,易動好玩的年齡特點,可做做「猜字謎」、「找朋友」、「打撲克」、 「擊 鼓傳花」、「開火車」、「送信」、「添筆組字」等教學游戲。課堂中有動有靜,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情緒 。 3.結合學生好勝心強、勇於進取的特點,可開展「比一比」、「賽一賽」、「爭上游」、「插紅花」、 「奪紅旗」、「當醫生」、「看誰先到知識宮」等課堂學習競賽,誘發學生的情趣,讓他們感受攀登之樂、成 功之樂。 4.小學生大都善思好問,對周圍的新鮮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收 集標本、集郵、參觀訪問、科學小實驗、小製作、歌詠、舞蹈、器樂、繪畫、棋類、球類等課外活動,使學生 將課內學到的知識在課外得到補充和延伸,收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Ⅷ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營造氛圍,使學生「敢讀」
首先,教師與學生應角色平等,變「一言堂」為「群英會」。教師應把機會讓給每一位學生,使他們通過朗讀來盡情地訴說自己的心聲,表達內心的情懷。教師要在課堂上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引導他們一起進入「角色」和「狀態」,讓學生在聲情並茂、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中去感受語言美。特別是對「雙差生」更應傾注以愛心和關注,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關系。這樣同學們才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積極地美化課堂。
其次,要允許學生閱讀「出錯」。 這是學生敢於閱讀的前提。學生閱讀出錯是很常見的現象,教師要採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錯誤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勵。一個人如果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樂趣,就會勇氣倍增,激起無數次的追求。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畏懼錯誤、不敢表現自己就是放棄進步,學生一旦具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消除自卑心理,毫無顧忌地勇於展示自己。
最後,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入手,精心設計閱讀導入環節。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故事、問題、一段談話、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畫、一段音樂、一段錄像、實物等導入,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
二、傳授方法,使學生「會讀」
1、 以讀為本。新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句、段—品讀課文,走出文本,擴展視野。從中可以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指的是學生情感體驗的個性化,更好地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意,讀中悟情。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可採取不同形式的讀。如: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對比讀、默讀、小聲讀、大聲讀、誦讀、分角色讀、有感情地讀、表演地讀等。
2、以讀精講。
3、情景激讀。首先問題是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導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機活力的語文課,關鍵在於教師能否用充滿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兒童化語言,創設出一定的語文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要讓學生產生讀的興趣,一個重點就是體現在教師是否具有引導的能力。引導得好與否,直接關繫到讀得是否成功,教學是否有達到預期目的。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各年級閱讀的重點。
4、以寫促讀。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特點。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讀與寫,讀與說。」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有機體。「讀寫結合遷移運用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和最後歸宿。」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體會一下,有什麼感想。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談談感想。或者寫出感想。比如:《有趣的漢字》一課,激趣: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漢字說有哪些無窮的魅力?學生通過閱讀,眾說紛紜。學生在語言文字中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而且感悟到學習上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明確目標,使學生「會練」
1、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重點進行基本功訓練。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訓練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為目標,進行默讀、瀏覽訓練給學生充分讀文的時間和自主讀文的空間,以學生自讀自悟,生生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反復的速讀,感悟訓練。教師在活動中要起到引導作用,使學生的閱讀活動緊貼主題。
3、在讀准、讀熟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陶醉式朗讀和欣賞活動。可以自由讀,同桌互讀,欣賞配樂朗讀。使閱讀水平升級,閱讀活動達到藝術升華。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另外,還可以結合教材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書目,使閱讀更具有實踐性。我推薦讀物,書、報、課文,激發課外閱讀興趣,交流展示讀書成果,穩定課外閱讀興趣,加強課外閱讀興趣,變「老師要我讀書」為「我要讀書」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自覺性。通過班級評比「背誦大王」、「故事大王」、「朗讀之星」,開展朗讀競賽活動。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只有抓住以讀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才能達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進入小學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真正興趣。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