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本質

小學數學本質

發布時間:2020-11-24 19:37:05

❶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握數學的本質

新課程標准實施以後,給數學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使原來「枯燥」的課堂變得更熱鬧,可以說是引力十足。但是我們大家也都感覺得到,有的課太過於 「花哨」,尤其是一些公開課。學生看起來是心動,但課後一動不動。因此我認為數學課應該注重教師內在素養的提高,體現數學的理性美,立足精簡,走入「平常課」。
一、數學語言要精煉
語言精練是指講到點子上,講到關鍵上,使學生一聽就懂。那麼精練的語言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認真備課,深鑽教材中得來的,只有認真備課,深鑽教材,才能找准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圍繞著重點、難點和關鍵考慮需要講哪些話,提問哪些問題,哪裡要多講,哪裡要少講,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語言精練。1.重視教師的示範。
精確是數學語言的靈魂。兒童的模仿力很強,教師要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准確的數學思維語言,加上語氣、語調的修飾,讓學生樂於聽樂於學,讓學生在一種潛移默化的狀態中接受熏陶,獲取知識,學生才能用
精練准確的數學術語來回答問題
。因此教師在講課中語言要清楚、准確、有條理、邏輯性強。2.重視教師的引導。
在學生發言時,教師不僅要重視內容是否正確獨特,還應重視學生的表達方式是否規范,使用的詞彙是否精確到位,並及時引導修正。要設計好語言階梯。比如:教學商不變的規律時,應分三個層次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①讓學生從左向右看,被除數、除數、商是如何變化的,引導學生說出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相同(0除外)的倍數商不變。②讓學生從右向左看,在第一句的基礎上說出被除數、除數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商不變。③請學生把上面的兩句話並成一句話,這樣學生對一些關鍵詞語的理解運用就會深刻透徹。3.難點處、關鍵處應給學生充分的發言機會。
數學教學要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但這並不排除教師適當的講解和學生適時的吸收消化。全班齊說、多人復說的形式也不能一概否定。比如:在圓的面積的教學中,把圓轉化成近似長方形求面積時,不僅要讓學生經歷轉化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都能用精煉的語言把轉化前後各方面的聯系說清道明,並深深地記在頭腦中。這就要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
二、質疑設問要精巧
問得多,不如問得巧。教師隨時都可以發問,但只有在最佳時機的質疑設問效果最好。1.在新舊知識的過渡中直問。2.在新舊知識的矛盾處反問。3.在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追問。
三、環節設計要精細
教學環節的精細處理基於教師對教材對學生的充分研究和了解。老師應在細心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後,精心選擇課程資源。我們知道課程資源不僅僅是指教材,學生生活經歷、老師的教學經驗也是課程資源。設計環節時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四、教學手段要簡約
教學手段的本身無好壞之分,只有使用的好壞。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高效、實用、經濟的教學手段。多媒體的使用應力求簡潔,盡可能減少學生對色彩、音響、圖畫等非智力因素的關注,更不能許有多媒體一統課堂的現象,讓教師成為電腦奴。
在我校余婷老師「角的初步認識」的公開課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很精細。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猜一猜等活動中體驗的感知角的特點,自主的構建新知。教學語言精煉、准確、親切,基本上沒有重復多餘的話。教學過程思路清晰、過渡自然,板書美觀、規范、適時。針對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急中生智,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讓學生形象直觀的理解了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而與角兩邊的長短無關。媒體的選擇恰當,多媒體、學具、教具、黑板巧妙的應用於教學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講練結合,練習設計具有層次性和實效性。課堂的組織管理有序,注重了學生操作能力的操作習慣的培養,學生的參與面廣,教學效果明顯。體現了教學的有效、高效和智慧。
因此,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在課堂上要努力彰顯自身的教學魅力,用精煉的語言、精細的設計、精美的板書、精巧的提問去吸引學生,不斷的提高課堂教學率。
五、教學內容要簡明
現在許多公開課都喜歡「節外生枝」,華而不實。數學知識的教學要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循序漸進,要根據全體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數學課上的拓展要有度、有法、有擇。避免把數學課上成了「奧數課」把課堂上成「一言堂」。余婷———姜映紅老師在《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中設計的拓展練習「一個正方形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對於學生來說雖然有一定期的難度,但是經過師生之間共同的操作和演示,學生們很快就理解了這一個問題的三種答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神奇和魅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老師們,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是一句老話。只要我們多學習、多交流、多溝通、多思考,立足精簡平實,凸顯數學本色,
相信我們的教學就能實現有效、高效和智慧。

❷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教案到底有什麼本質的

教案是體現了一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過程則重視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教學方法是以講授式為主,強調的是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學習方法;

教學設計體現的是一種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教師不但要研究怎麼教,還要研究學生怎麼學,教學設計是要換位思考,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提高.

❸ 怎樣認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本質

第一個,課堂是什麼?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嗎?據說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說過去孩子在學校接受的知識占孩子知識總容量的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說孩子決大多數的知識能力技能的形成,是來自於學校教育的。而今天人們對他的理解是掉了一個個兒,也就是來自於學校的知識能力和技能僅占孩子知識總容量的百分之三十。我想由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三十的這樣一種變化,我們如何去看待它呢?第二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的沒有問題,這是我們的課堂嗎?第三,是教師吃透教材以後,將自己嚼爛的內容喂給孩子,孩子接受經過教師加工消化以後的知識,那是我們的課堂嗎?第四,是教師通過鑽研教材將自己認為最為重要的內容,事先設計成若干個問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討論,並且去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使學生掌握知識,這是我們的課堂嗎?我想這四個「是」還是「不是」。就要引發我們對課堂的一個本質的追尋。
記得有一位老師的課上,我們在聽他的課的時候,做了一個有心的統計,在這位老師40分鍾的課堂上,這位老師的提問一共有89個,下課以後當我們跟老師交流的時候,老師不敢相信自己一節課居然提了89個問題。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可以想像那幾乎是學生,在一個一個問題的排列的過程中去度過他學習的全過程的。我想從四個「是」與「不是」。來引起我們共同的思考。當然這更多的是給我們的反思。記得葉藍老師說過的,一節好課有很多標准,但是我印象很深刻的,其中有四個標准,我覺得是值得我們特別深思的。第一個標准,一節好課是一節有意義的課,第二是有效率的課,第三是有生成的課,第四是常態下的課。我想這四個標准也幫助我們去理解和追求我們想實現的課堂。所以課堂究竟是什麼?我想用三句話來表達我對它的理解。第一句話,我認為課堂是一種智力活動。這種智力活動是在一個充滿著探索與創造的學習氛圍中間的,師生雙方的智力活動。所以這是課堂的一個層面的理解。第二,我還認為課堂是一種精神狀態。這種精神狀態,表達了一個孩子在他的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老師所給予他的人格的培養和熏陶。所以我認為是一個人人格培養與熏陶的過程。因此孩子的精神狀態,也是我們課堂所追尋的目標。第三,我認為我們的課堂,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個綜合素質的課堂是要給學生以睿智和靈感,讓學生獲得生命與創造的能量。所以以上我從這三句話中,想表達我對課堂的理解,就是智力活動,精神狀態和綜合素質。那麼凡是我們自己的課堂,是否都包括了這三個方面,是否都給孩子在這樣的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這樣一種生命的能量的呢?下面我想就課堂教學的本質這一個關鍵詞,說一說課堂教學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認為在不同的教育發展時期,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不同的,我把他初步歸納為三個階段,也可以說對課堂教學本質理解的三種層面。 第一個層面,認為課堂教學的活動,本質上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或者說是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過程。顯然這樣一種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比較傳統的,他強調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是在我們教師教育的執行者手中。所以學生是處於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我想這樣一種課堂教學的本質,已經成為了我們教育的過去。第二,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組合起來的共同活動。在這個層面的理解上,把課堂教學的基本組成劃分為三個部分,就是教師的講解、學生的學習和我們的教材。也就是它是以教材為中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我想,像這樣一種共同活動的教學的本質,可能更多的像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對於未來的課堂教學,是第三種教學本質的理解,也就是後現代教育觀認為的課堂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對話,是交流,是溝通。我想這三個詞在我們新課標的學習中,老師們已經耳熟能詳,那麼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這種課堂教學的本質也有三個方面的因素構成。有教師,有學生,可是他是以教學資源為中介的。剛才第二點是以教材為中介的,這一點卻是以教學資源為中介。想像一下這樣一種變化,就是對我們現代課堂教學本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我們的教學資源,除了課本,他的內涵更為豐富。所以這樣一種對課堂的表達,特別是最後一句話,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的活動的過程。這三個方面,我想第三類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我們現代應該追尋的。
那麼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間,其實我們認為對於它本質的理解,是有很多認識,實踐和理解上的誤區的。我想舉幾個方面的實例來說明這幾個方面的誤區。我們共同來思考這是不是我們課堂教學中典型的一些現象。
我想說的第一點誤區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為什麼要說小組合作學的呢?因為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提倡的三大學習方法之一。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優質課的課堂上,似乎沒有小組合作,就好象缺少了什麼。連學生的座位也由「秧田式」也變成了「平字形」,其實我們不反對這樣一種形式座位的變化,但是我們反對的是,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我們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理解,僅僅表達在外顯的座位形式的變化上。因為我覺得,我們教學不是靠貼標簽來出成果的,只有形式而沒有內容,只重視外在而忽視了本質的這樣一種教學,這種「座位形式」這是不可取的。所以呢下面我想重點談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些常見的現象。
1、小組合作不到位,沒有充分充分體現合作學習的優越性。
合作學習不是簡單的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不能把小組合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很多知識是不需要教師細講的,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相互合作,互幫互學,教師只要適時幫助學生去挖掘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關注更多的深層次的問題。我聽過一節「軸對稱圖形」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課,練習時,教師給學生設計了一道具有開放性的題目:以小組為單位,讓每個學生發揮想像,剪出一些軸對稱圖形。這個合作題目我們細想一下,是很能體現數學學習的合作學習的。然而教師布置後,學生在事先准備的彩紙上剪出一些軸對稱圖形,基本上是獨立完成,小組之間幾乎沒有交流,基本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沒有真正的討論和合作,沒有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其學習效果沒能真正代表本小組的水平。而且在匯報時,教師只是讓學生展示了一下自己的作品,沒有進行知識有總結和挖掘。仔細思考一下,如果讓每個小組利用所剪的軸對稱圖形拼成一幅美麗的畫,不是更能體現合作學習?合作過程中可以讓組長分配,學生互幫互學,匯報時說出自己是怎樣剪的,正好復習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徵。那麼教者這樣處理,其原因何在?追其根源,主要是教師片面地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沒有進行認真設計,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合作意識不強,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都要在小組內討論。合作又沒有時間保證,有時學生還沒進入狀態,小組合作學習就在老師的要求下結束了。教師在合作學習中不是個引導者面是個仲裁者,教師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把學生往事先設計好的框架里趕。這是典型的應付式、被動式討論,小組合作學習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
2、合作的題目越難,越有合作的價值。.
眾所周知,數學教學是一環套一環的,環環相扣的,知識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那麼我們在設計數學課堂教學時,首先應想一想,這時的學生,相關知識已經掌握到什麼程度,再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設計合理的合作問題,學生有了已有的知識經驗作鋪墊,加之教師適時的煽情的激勵語言,學生的合作慾望將得到激發,通過合作他們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反之,題目設計得太難,有的甚至在學生一點經驗都沒有的情況下設計一些合作學習,學生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是好,即使通過合作也無法解決。久而久之,他們的合作慾望將被我們的教師在無聲無息中扼殺。有這樣一節課:《年、月、日》。教師在教學平年、閏年時,首先出示了一些年份,然後出示這樣一個問題:然後請你通過小組合作,議一議,這些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這個問題一下子把學生難住了,平年、閏年,學生可能有點熟悉,但平年閏年的計算方法他們從末接觸過,我看到一些小組也在討論合作,但沒有一個小組能解決這一問題。那麼,我想,這個地方,如果老師這樣改一改:先講解一下,一般年份如何計算平年閏年,再出示合作題目,讓生通過合作發現問題,整百年的怎麼辦?這樣是不是更能達到合作的目的?
3、小組合作時間不夠充足,合作流於形式。
縱觀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教師將合作研究的任務布置下去,就站在一旁看錶,等到他預定的時間到了,也不管學生的合作有沒有成功,就叫停。那麼,這種合作學習,只是按照教師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試想一下,常此以往,不是培養了學生一種半途而廢的不良學習習慣嗎?數學教學的合作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出一個新的問題的解決方法,他不僅僅是幾個人表述一下就行了,還要通過猜想、驗證等途徑來解決。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問題的設計,由易到難,讓學生互相幫助,形成一個良好的合作氛圍,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新的表象。這些,不是幾分鍾所能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應放手讓學生去任憑,以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4、合作學習就是討論。
實施新課程標准以來,我們的很多老師只是從形式上認識和掌握了合作學習,並沒有更深地去理解和應用合作學習,膚淺地將合作學習和小組學習混為一談。我們更多的從課堂上看到:很多教師為了體現他的教學理念比較新,經常展開合作學習。
我曾聽了這樣一節課:一位老師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一課時,教師提了一個問題:長方形的周長如何計算呢?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起合作討論,一起探討解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隨著一聲指令,頓時下面立刻像炸開了鍋,「嗡嗡嗡」一片鬧哄哄,教室里就聽到同學們的聲音,學生們有的站起來,有的好象爭得面紅耳赤的,聲音很響,看起來討論很激烈。幾分鍾後,教師說「停」,下面馬上靜下來,然後匯報,這種匯報只是象徵性地讓幾個學生說一說。一節課又進行了幾次這樣的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我數了一下,一堂課象這種象徵性的合作學習交流共進行了五次,每一次都是匆匆忙忙地收場,沒有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類似這樣的現象還很多,課堂表面上看來很熱鬧,其實都是一些假象。
5、合作學習只是個別人的演講。
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機會,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個別學生侃侃而談,神采飛揚,其他學生或者洗耳恭聽,或者似聽非聽,無所事事。充當演講者的通常都是班上的佼佼者,一到合作學習的時候,他既要當好小組長組織大家開展活動又要帶頭發言,還要作好記錄,最後還得代表本小組上台匯報合作交流的成果。幾次合作下來,不斷地鞏固了他在小組內的地位,每次發言,他當之無愧地代表大家發言,其他學生就處於被動聽講的地位。這和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有何區別?只是將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換成了「優等生講,學困生聽」。我曾做過一次調查:①在合作學習中你想發表自己的意見嗎?(A)每次都想的90%;(B)有時會想的8%;(C)從來不想的2%。②在合作學習中你在小組內有機會自己的意見嗎?(A)每次都有的50%;(B)有時會有的30%;(C)從來不會有的20%。③在小組匯報時你有機會代表小組發言嗎?(A)每次都有的20%;(B)有時會有的30%;(C)從來不會有的50%。很顯然,這樣的合作學習很難形成「榮辱與共,同舟共濟」的合作精神,也很難做到「人人參與,各司其職,共同進步」的合作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只關注小組的學習結果,而不關注學習過程和個體的學習情況。
6、小組合作成了一部分人的「課間休息」
在新課程的理念的指導下,我們主張將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全面的活動內容和開放的活動方式。當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筆者發現,教師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他的指導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於是便任憑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教師不敢幹預太多,只好暫時從課堂教學中游離出來,更有甚者,乾脆站在一旁發呆,作暫時的「課間休息」。學生是固然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強調自主探究,並不是教師不指導,更不能推卸教育責任。課堂由於少了老師的監控與規范,鬧哄哄的小組學習中,有些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無所事事,說說閑話,做做小動作,更有甚者,調皮搗蛋,打打鬧鬧,有些學生還會下位影響其他小組的活動,後進生更會利用這一時機來逃避學習。我在聽一節「角的認識」時,正好坐在一個小組的旁邊,於是就注意觀察這個小組是如何討論的?這個小組共六個人,筆者看到只有兩個同學還象模象樣地在討論,有兩個同學趴在桌子上休息,還有兩個學生在玩,還玩著玩著吵起來。於是我就問趴在那兒的同學討論的是什麼問題,他很不好意思地說:我不知道。我又問了另一個同學,同樣也是不知道。於是我就注意觀察,班上有一在半的學生在自由活動,教室里和課間活動差不多。
7、合作學習適用於任何一個教學過程。
由於我們很多的教師自己並沒有真正理解和領會合作學習的內涵,因此,常常把合作學習僅僅當作一種教學方法,於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整個課堂上便充斥著讓人眼花繚亂的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究竟能發揮多要的功效?通過觀察,筆者發現,很多教師不去研究倒底要合作什麼,哪些值得去合作、研究,我們常常看到的是課堂上熱熱鬧鬧,但師生在合作活動中幾乎都淡忘了上課的目的是什麼,只注重了過程,忽視了帶來的後果和教學效率。事實上這些活動僅僅是讓學生動了起來,忽視了活動過程中的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等因素。其實,合作學習比較適合於有一定難度、具有一定探究性質的教學科目和教學內容,它不是萬能的,必須與班級授課制、個別化教學相結合,把班級教學與合作學習穿插進行。
這里我還有一個課例,我也想和教師們共同探討一下。在一節數學優質課比賽中,有一位老師上的一節課是「圓的認識」。這節課可能很多老師都上過,在這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師採用了一個教學的形式,就是李詠主持的幸運52,就是那個猜詞,他把那個猜詞活動引入了課堂裡面來,當時我們聽到了這個環節,我們覺得還是挺新穎的,我們就看老師如何運用,結果另我們大大失望,他是什麼猜詞,因為他是這節課學習的尾聲,是孩子已經獲得了對圓的認識的感受。在這個結束的時候他來猜詞,猜什麼,他屏幕上出現一個詞半徑,一個學生不看屏幕,另一個學生看著屏幕他要表述,從圓心到圓周。用他自己的語言來表示半徑,這個學生一猜是半徑。出現一個直徑要學生猜,出現一個無數條要學生猜。我就覺得這個形式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內容。他僅僅是用形式來包裹著一個對圓的認識的孩子的一種最基本的,低層面的達標式的基本的理解。我想這不是我們教學中應該崇尚的。所以我由座位的形式變化談到了我們教學形式,不能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熱浪,忘記了我們數學教學的本質。這是我所說的第一個誤區。
第二個誤區呢,我想談談關於探究性學習的誤區,因為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中,都可以看到類似專家的那種探究性學習的的影子。
1、走出形式上的誤區:活動即探究。
新《數學課程標准》十分倡導學生應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因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於是,教師恐有「穿新鞋走老路」的嫌疑,都十分希望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動腦、動情」,讓課堂熱熱鬧鬧、轟轟烈烈地「動」起來。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諸多公開課、示範課上,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忙得不亦樂乎;而聽課教師則每每一頭霧水、不知所雲或者因為是旁觀者而無所事事。
例如,教學「9+2=11」。盒子里有9個球,盒子外有2個球,求一共有多少個球?教師引導學生擺弄小球:從2個球中拿出1個球放到盒子里,湊成10個。通過實踐操作,學生一看就知道共有11個。讓學生直觀感知,通過多次不同的「湊十」,教師再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圖式表象並使其外化,學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這樣的操作活動是一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操作活動在這里充當的只是一種工具的作用,擺弄小球是幫助學生將具體的實踐操作形成的表象轉化為數學知識的過程。
再如有老師教學1公頃、1平方千米時,讓學生測一測,親自體驗它們的大小。帶領學生走上操場,目測、步量一個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感受1公頃的大小;走上大街,步測1000米的長度,試估計以這一邊為正方形的其它兩個頂點分別在什麼位置,體驗1平方千米的大小,進而估計城區面積的大小,結合《社會》課學到的知識,讓學生算出城區人口的密度,為居民娛樂、健身場所等提出規劃建議。
應該說這樣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在實際空間內讓學生對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有深刻的體驗。但這樣的操作活動不具備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徵,探究性學習活動至少有:學生提出問題或根據問題尋找解決方法,自主地選擇、使用一些方式(工具)進行活動(操作),過程中還要會與人合作,交流自己的思維,並能對自己和他人的操作進行反思和評價。

❹ 小學數學教學的本質是什麼

教學是一種傳授社會經驗的手段,通過教學傳授的是社會活動中各種關系的模式、圖式、總的原則和標准。這是一種側重於傳授內容的總體敘述。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或知識體系循序漸進的學習來提高學生正在學習中的理解、轉換和遷移能力。這是側重於學生獲得發展的敘述。 不論是從認識心理學的角度構築的數學教學理論,還是著眼於未來,注重學習方法的掌握與創造精神發揮的數學教學理論,都必須研究數學教學過程的本質、數學教學的原則和教學方式及方法的開拓,探討數學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及其統一。特別地,要與信息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相適應,著眼於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里,強調了數學教學是一種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這對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數學教學觀具有重要意義。 一、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過程 《標准》特別提出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要在數學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數學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同時使身心獲得健康發展。數學活動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理解。 1 .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 數學活動就是學生學習數學,探索、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的活動。簡單地說,在數學活動中要有數學思考的含量。數學活動不是一般的活動,而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數學化是指學習者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有關數學結論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現實就是指他們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當兒童通過模仿學會計數時,當他們把兩組具體對象的集合放在一起而引出加法規律時,這實質上就是數學化的過程。 2 .數學活動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 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看,數學學習是指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與教材 ( 文本 ) 及教師產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了情感態度和思維品質。 每位數學教師都必須深刻認識到,是學生在學數學,學生應當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建構者」,決不只是模仿者。 無論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要在學生那裡體現,不懂得學生能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不考慮學生作為主體的教,不會有好的效果。實際上,教師的教總要在學生那裡得到體現與落實,是學生在吸收、消化、理解、掌握、運用知識。離開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教師講得再好也會經常出現「教師講完了,學生仍不會」的現象,這正好從一個側面說明在學校學習的情境下,教學對於指導學生建構數學知識應當具有重要的引導和指導作用,教師教學工作的目的應是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 二、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 數學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圍繞著數學教材這一「教學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和學是不能分離的,教學需要「溝通」與「合作」。傳統意義上的數學教學只是強調知識或技能的傳遞,強調教師對教學的控制,注重學生接受式的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灌輸一接受,學生基本上是聽講一記憶一練習一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准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只要全神貫注地聽,把教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准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傾聽,「聽」和「練」成為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法。 可以說,在傳統的課堂中沒有師生之間平等對話的基礎。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人格平等的主體,教學過程是師生間進行平等對話的過程。師生間、學生間可以進行動態的對話,這種對話的內容包括知識信息,也包括情感、態度、行為規范和價值觀等各個方面,對話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和學生就是通過這種對話和交流來實現課堂中師生間的互動的。 正是因為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對有關的數學學習內容進行探索、實踐與思考的學習過程,所以學生應當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考慮的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比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各種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產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和興趣。教師在發揮組織、引導作用的同時,又是學生的合作者和好朋友,而非居高臨下的管理者。 教師的這些作用至少可以在下面的活動中體現出來。第一,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成為一個鼓勵者和啟發者;當學生取得進展時,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樹立其學習的自信心;當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回顧與反思。第二,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起到「解惑」的作用;教師要鼓勵不同的觀點,參與學生的討論;教師要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對自己的教學做出適當的調整。第三,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包括情感環境、思考環境和人際關系等多個方面,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活動。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互作用的歷程。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指導者」;在數學課堂中,師生雙方「捕捉」對方的想法,雙方產生積極的互動。教師應積極了解學生思考的情況,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經常啟發學生思考:「你是怎麼知道這個結果的? 」而不只是要求學生模仿和記憶。教師應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並以此作為教學的實際出發點,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真正發揮引導者的作用。 三、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 1 .教學過程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按照《標准》的基本理念,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學生獲得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數學教學應該以發展為核心,學生要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做人。 數學思維在學生數學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沒有數學思維,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教師應該使學生能夠認識並掌握數學思考的基本方法,如歸納、類比、猜想與論證等;使學生根據已有事實進行數學推測和解釋,養成「推理有據」的習慣,能夠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 使學生能夠理解他人的思考方式和推理過程,並能與他人進行溝通。 數學知識和技能的發展具體體現在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上。數學教學擔負著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特殊任務。數學素養具有時代特點,它的內容應與時俱進,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 100 年以前,掌握算術技能就足以被認為具有很高的數學素養,但是今天對數學素養的要求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學運算技能的重要性和對運算技能的需求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數學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同時也有一些數學知識與技能顯得更加重要。作為一名有數學素養的人,不能只知道如何計算,而應掌握更廣泛的知識和技能,如能閱讀、處理數據信息等。 2 .教學過程促進了教師本身的成長。 在教學中,教師自身也得到了發展。數學教學實踐,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也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是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進行反思和研究,開展創造性教學,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更適合學生發展的需要。 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統一。一方面,教學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科學基礎之上。因為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入的身心全面而充分的發展,而人的身心發展有它自身的規律,所以要完成教學的根本任務就必須對這種發展規律有充分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學又是一種藝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這就決定了教學要涉及人的情感、精神、價值觀等。教學過程充滿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認知、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沖突,教學工作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勇於實踐,不斷加深對數學規律的認識,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藝術。 《標准》的實施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新舞台。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使一大批教師成長起來。新課程也對教師的創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程中,教師將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標准》的基本理念,學生的學習方式將發生變化,這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教學工作越來越找不到—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工作中隨時進行反思和研究,在實踐中學習和創遣,這樣才能得到發展。另外,數學教學過程不再是機械地執行教材的過程,而是師生從實際出發,利用更廣泛的課程資源,共同開發課程和豐富課程的過程,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新的課程呼喚著創造型的教師,新的時代也將造就大批優秀的教師。

❺ 如何立足數學本質,提高小學數學素養

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還存在著重學科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價值,輕學生個體生命多方面發展的價值的弊端,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新制定的國家數學課程標准,充分汲取國內外成功的經驗,明確了教育必須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科教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今後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課題名稱 小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的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數學素養」一詞最早出現在國家教委制定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教學大綱(試用)》中,一度成為全國數學教師的熱門話題之一。人們普遍認為數學素養是指人們通過數學教育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的形成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漸進的自主生成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反省、反證的自我體驗過程。它一旦形成必將超過數學學科知識范疇,並發揮長期、實在的功效。 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即提高學生適應社會,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最終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因此,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數學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教學的終極目標。 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課堂,才能承載新課程的企盼,也才能將新課程真真切切地體現在學校生活中,落實到教育教學中。但縱觀目前課堂教學,由於陳舊的教學觀念和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仍以課本為主,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脫節,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嚴重脫節。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被動,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潛力難以得到發揮,課堂教學失去了活力;教師過於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基本態度與基本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注重書本知識的獲得,而相對忽視了數學知識的運用,到至於只會計算不會運用。使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成為一句空話。 為此,我們必須探求新的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使課堂教學成為培育學生數學素養的溫床。為此我區根據目前教育現狀和本地實際提出「培養小學生基本數學素養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價值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取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然而在我們身邊更多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關注學生的解題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數學素養的培養。數學素養是指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所達到一定心理發展內容和心理水平,形成相對穩定的心理素養,包括知識、能力、技能,觀念、態度、行為習慣、價值觀等。所以我們課題組成員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展開研究以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其主要目標有以下幾點: 1.提升教師教學理念,關注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將關注學生解題能力的目標進一步升華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數學素養。從而使教師意識到培養數學素養比培養成績更重要,自然會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在數學能力上都能有一個跨越性的提高。通過本課題研究使教師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認識和理解,探索、形成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策略。 2.改善教師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數學過程是一種體驗和領悟的過程,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分析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充分展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並形成開放性和自主性的數學教學方式。通過本課題研究誘發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作,必須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從而促進他們學習方式的改革。培養學生專心聽講、勤於動腦獨立思考、認真細致獨立完成作業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本課題研究使學生在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方面能進一步提高。 4.完善數學教育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傳統數學教學的評價觀是「以教師評價為中心,以結果評價為中心。」這種評價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制約著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指出評價的功能就是: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因此,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數學評價體系,這是一項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工作。通過本課題研究我們將迎難而上進一步完善學生數學素養的評價方式,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小學數學學習的評價體系。 本課題研究將立足於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針對我區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育環境,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導,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加於實踐

❻ 除法的本質就是( )小學數學題

除法的本質就是(把一個數分成相等的幾份)

❼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教案到底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一、概念區分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包括教案、學案、評價方式,甚至學生問題的創設、教具的應用等,所有的與教學設計有關的內容都是。所以,教學設計是一個泛化的概念,不能是一個東東。教學設計使用表格的方式最多。

教學設計,是准備課,特別是公開課等需要全面考慮的一份文檔,附件可能有電子類輔助.

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新課標中提供的幾個都是,《同心圓》、《南極考察》,主要是提供實際的教學例子,而不是所有教學的細節。以其範例

與教學的配合為主進行設計

教學案例是主要用來交流,或者自我教學實例積累的。

案例相對比較簡單,把教學的內容實例和教學設計意圖表現出來就行了。這個例指的是教的內容「例」,而不是這堂課作為例。(蒼山子)

教案

教案:就是教學的內容文本,是教學設計的最核心的部分。一般地有表格式、課堂實錄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對教學目標、內容、環節進行備課。教案是指導老師自己上課用的。也是考察一個教師備課的一個依據。(蒼山子)

信息技術教育課教學設計與其他學科的教學設計稍有不同,但基本原則是類似的。主要的原則還是突出「設計思想」、「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忌諱流水賬。

雖然文章的格式多樣化,但開篇要介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難點、難點突破方法,或者再加上設計此文的背景,即解決的問題。

常見的格式有:一、表格式如: ------------------- ------------------- ------------------- ------------------- ------------------- -------------------

教學環節 | 教學內容 | 雙邊活動 | 設計意圖 |

------------------ ------------------- ------------------- ------------------- ------------------- -------------------

教學環節 包括:課堂引入、教學過程(分課題)、練習、總結等。

雙邊活動包括:教師活動、學生操作、提問與回答等。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目的。

樣文:http://222.132.51.46/waswz/yz/itw/sjk.htm(蒼山子)

二 課例(教學實例式)

特別是報紙比較喜歡篇幅短小的課例模式,不要求全面、詳細地論述教學的過程,只要突出教學的主要特色與主要思想就行了。

通過需要介紹清楚地內容包括:課題、設計思想、教學思路。

由於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可以從思想、過程的側重不同進行設計,甚至只針對評價也可以寫成一個課題,這類文章的很大不同就在於局部地、重點地體現教與學的思路。

重在講思想的案例:

http://222.132.51.46/waswz/yz/itw/fs.htm

重在講過程的案例:

http://222.132.51.46/waswz/yz/itw/zhk.htm(蒼山子)

三 課堂實錄的寫法與不足的彌補

課堂實錄就是對教學過程進行文字記錄,主要格式是:

師:-------

生:-------

師:------

生:-------

課堂實錄有較大的優點,能夠看出整個課堂的上法,可以看出教學設計之外的很多實際的細節。但是,課堂實錄存在很大的缺點,讀者、編輯都不宜看出其中蘊涵的教學意圖和教學方法。我的一篇《先聲奪人第一課》很大原因就是看著很熱鬧,但看不出方法與目的,結果試投過多處都沒有中稿。時隔一年,一個編輯在我的網站上看到,感覺很有意思擬修改後採用。當然這還是本實錄寫的不夠好,實錄發表得也很多。

常見的彌補方法:

(1)在篇首先介紹明白你的授課方法 ,可以針對過程進行預先簡介。

(2)在每一個課堂實錄的環節之後加註解,對本環節進行簡單的解釋,說明教學的意圖。

沒改過的《先聲奪人第一課

❽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本質是什麼

教會學生理解原理,獨立思考,並激發學生的興趣

❾ 如何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的數學本質

新課程標准實施以後,給數學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使原來「枯燥」的課堂變得更熱鬧版,可以說是引權力十足.但是我們大家也都感覺得到,有的課太過於 「花哨」,尤其是一些公開課.學生看起來是心動,但課後一動不動.因此我認為數學課應該注重教師內在素養的提高,體現數學的理性美,立足精簡,走入「平常課」.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本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