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四基」
1、當天作業當天清。數學學習有自身的特點,每天都有課堂作業,今天的作業不版清掉就會影響明天權的學習,影響下次的作業,所以平時的課上要留一定的時間給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及時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尤其是學困生,更要多關注。可以在練習鞏固階段多讓他們回答問題,檢測他們的掌握情況。數學作業如果能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就不會讓問題積累,不會使學習脫節。
2、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堂中多給學生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充分的感性認識,從而提煉上升到理性認識。多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使他們更多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進一步樹立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3、現在教材上很多定理、法則類的知識都不出示文字性的東西,但教師在課堂上還是要用規范的數學語言對之歸納和總結。不用要求學生能一字不差地說,但要能大致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些概念性的東西,也要要求學生能按教材上給出的標准說法表述,在充分熟悉的基礎上才能更深地理解,更好地應用。
4、要不斷強化和培養學生使用數學語言來回答和解決數學問題。要求學生要通過不斷的模仿與練習實踐,在分組合作學習時要力求做到人人有話說,人人能夠說,人人能夠說明白。
2. 如何具體解釋數學新課標中的四基
數學課程標准》由過去強調的「雙基」過渡到「四基」,不僅增加了「數學基本思想」,還增加了「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數學教學中對「獲得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和「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強調,是數學課程目標現代演變的一個主要特徵。如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我認識到主要途徑有下面幾個方面。
1、在「做數學」中體驗數學,感悟數學。
學習材料的設計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豐富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將學生具有的「數學現實」作為直接出發點,把「經驗材料數學化」、「數學材料邏輯化」。如學習「乘加」兩步計算,可以呈現一組學生課外活動的主題場景,通過「喜歡活動項目人數」的統計與計算,「怎樣數較方便」等活動,使動作、語言、符號相對應,把操作活動轉化為「乘加算式」。
2、設計一個好的數學活動。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是在活動中產生的,因此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好的數學活動。一個好的活動必須具有這樣的標准:首先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次要有一定的思維空間,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第三要有濃厚的數學味,能體現數學的本質。
3、數學基本活動經驗要關注積累與提升。
數學學習具有積累性,每一個階段的學習都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是對已有知識和經驗的深化和發展。因此,對一些比較復雜的數學內容,要設計不同層次的數學活動。例如「雞兔同籠」問題,第一層次用畫圖的方法,第二層次用列表嘗試的方法,第三層次利用長方形面積公式來計算組合圖形中某一部分的邊長;第四層次才是用方程解答。從四個層次的活動中,通過具體事物的實際操作、列表嘗試、觀察與思考,從感性過渡到理性。
教學時如果僅僅停留在感性層面的活動經驗是粗淺的,要採取適當的措施對數學知識、解題思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要處理好活動過程與活動結果的關系,以最大程度地在活動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做到,設計新穎、引導得法,收放有度,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提出的「四基」。
3. 小學五年級上冊課本怎麼下載
2012年秋季,全國各地中小學開始使用新課標下的人教版新教材。這套教材既有繼承又有創新,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兒童認知水平。人教版數學教材修訂後具有哪些特點與特色呢,人教社小學數學編輯室主任盧江作了詳細解答。修訂後的教材,還將具有實驗教材的主要特點。即1.各部分教學內容編排體現課程標准提倡的數學教育教學理念。如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運算能力;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系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強對統計意義和作用的教學,培養學生數據分析的觀念;設計內容豐富又生動有趣的綜合實踐活動,以利於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逐步形成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3.教學內容的盡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習數學思想方法提供機會。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5.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6.設置「數學廣角」,安排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內容,使學生逐步學會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7.結合各部分教學內容進行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本次修訂將使教材呈現出一些新的特色。以目前已送審通過的一年級兩冊修訂後教材為例,主要有:1.根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體現合理的教學順序和節奏,更利於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形成數學能力。根據實驗教材使用中獲得的對教材編排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對每一部分內容的出現順序、例題設置、呈現方式和習題設計等都進行認真分析,調整了部分教學內容的出現順序和教學節奏,使之更加符合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形成數學能力。例如,對一年級上下冊的教學內容出現順序進行了調整,將「位置」調到一年級上冊,將「分類」調到一年級下冊作為「統計」的教學內容。又如,對一些知識的具體教學也做了更符合學習規律的安排,如對一年級上冊「10的加減法」的教學,進行了新的編排,使之更符合學習規律,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2.加大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力度,更加註重使學生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本次教材修訂注重落實課程標准(2011版)提出的「四基」課程目標,特別是加強了對學生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的落實。關於「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本套教材採取的措施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各個內容領域結合各部分知識的教學滲透各種思想方法;二是在二至六年級的每冊教材中單獨設置「數學廣角」單元,利用操作直觀等手段滲透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低年級的教材中,一般採用滲透的方式讓學生對一些數學思想有所感受和體會。在一年級修訂後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識學習中都滲透了數學思想,如符號思想、模型思想、化歸思想、推理思想、函數思想、統計思想、集合思想,等等。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比多少」讓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經歷了符號化的過程,並滲透了統計思想和一一對應思想。又如,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找規律」的例3,結合圖形的變化規律來探索數的變化規律,滲透了模型思想。在練習題的設計上也注意加大思維含量,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例如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練習八的第1題。通過讓學生數同樣數量但擺放形式不同的夾子,體會以10為單位數物體的數量比較准確、方便,體會數學方法的簡潔合理。在使學生「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方面,修訂後教材除了提供「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外,還注意設計了更為豐富的教學活動,希望以此提示教師在課堂上多組織探究性學習活動,並盡量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動手操作、探究活動等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例如,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認識圖形(二),安排了拼組圖形的探究活動(例3),讓學生在對組合圖形的探究過程中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積累探究圖形特點和圖形變換的活動經驗,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3.加強「四能」的培養,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提供清晰的線索和步驟。從實驗教材使用情況調研中我們發現,教師們在如何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小學生「四能」方面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或困惑。教師產生這些困惑,甚至在教學中出現一些偏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①教師沒有準確把握「解決問題」的教學理念,進而沒能很好地理解實驗教材為落實「解決問題」課程目標而採取的措施。②在培養學生「四能」方面,教師們還缺乏有效的經驗。③實驗教材的編排處理比較生硬或幼稚,沒有為教師提供豐富而有效的案例。為此,本次教材修訂,我們將培養學生的「四能」落實到實處作為重要修訂內容之一,目前在修訂後教材中的體現是:(1)進一步加強在各個內容領域中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將培養學生「四能」的教學與各部分數學知識的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例如,在認識圖形、數的認識、找規律等內容的教學中安排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例題,為培養學生「四能」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案例。(2)循序漸進的提供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教材從一年級上冊開始逐步的讓學生學習並體會到要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所要經歷的步驟。即:理解現實的問題情境,發現要解決的數學問題(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麼?」提示。)——分析問題從而找到解決的方案並解決之(教材一般用「怎麼解答?」提示。)——對解答的結果和解決的方法進行檢驗和回顧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確嗎?」提示。)(3)提供豐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解決問題」的課程目標,修訂教材大大豐富了解決問題方法的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解決不同的問題,學會根據不同的問題現實,自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例題中呈現不同思維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方法,表達了尊重學生的發展現實,允許學生用合適於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4)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學內容的編排,注意突破傳統應用題教學內容的束縛。解決問題的內容除了結合各部分教學內容領域安排外,還注意在數的運算教學部分安排豐富的案例,破傳統應用題教學內容的束縛。例如,「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都注意改變傳統的應用題編排內容,採用結合所學知識,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思維水平,選擇學生將會面對並能夠解決的問題作為例題,這樣的安排更能體現出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特徵。(5)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與情境,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體現培養學生「四能」是本次修訂的重要目標之一,怎樣使一年級的小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發現與數學有關的問題並能提出數學問題,這對於教材的編者來說極具挑戰性。此次修訂進行了一定的嘗試,努力體現這一理念。除了在許多題目中提出「你發現了什麼?」「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外,還安排了專門的題目讓學生利用情境圖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並嘗試加以解決,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精心設計學習和訓練的案例和步驟,注意使學生形成合理的數學知識結構。在每一部分具體內容的修訂中,不僅注意根據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精心選擇案例,設計內容的呈現形式和過程;而且注意精心設計練習的層次和每一道練習題,體現學習規律和能力形成的規律,以便使學生形成合理的數學知識結構。例如,一年級上冊增加了一個「整理和復習」(第三單元),並且讓全冊教材的3個「整理和復習」與「總復習」前後呼應,步步完善,使學生逐步形成對這冊數學學習內容完整的理解以及合理的知識結構。在「總復習」部分,在對全冊學習內容復習的基礎上,教材引導學生進行運用已有知識的探究活動,不僅使學生受到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等多方面的的訓練,也為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和學習數學興趣提供了了良好的素材。5.設置過程性評價板塊,為學生提供自我反思與評價的機會,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良好體驗,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次修訂教材在每單元學習結束時,為學生提供了反思與自我評價的板塊「成長小檔案」,還在全部學習結束後,讓學生對本學期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價。「成長小檔案」中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本單元學習的感想。一是提示讓學生回顧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有哪些收獲,感受自己知識和能力的成長;二是提示讓學生說一說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安排,給學生提供了進行反思、歸納、整理體驗的機會,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4. 四基、四能、三會、六素養分別指什麼
四基是指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四能是指發現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會是指會說、會辯、會用。
六素養是指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像和數據分析。
(4)小學數學四基的版報擴展閱讀
四基、四能的特點: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四基」、「四能」,即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將「雙基」拓展為「四基」,體現了對於數學課程價值的全面認識,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不僅僅獲得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經驗、獲得數學發展和處理問題的思想。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雙基」訓練,更要注重能力培養,特別是知識的遷移能力、問題的解決能力,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模型思想。
5. 人人獲得良好的教育,其中「四基」包括哪四基
201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最重要的變化
2012年秋季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將公布,與實驗稿的課標有哪些變化呢?最重要的變化:
1.「雙基」變「四基」。
「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四基」與數學素養:
掌握數學基礎知識
訓練數學基本技能
領悟數學基本思想
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國家數學課程標准》制定組組長、東北師大校長史寧中教授提出了「數學教學的四基」,引起了數學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以前強調的雙基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雙基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講究精講多練,主張『練中學』,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練,以使學生獲得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的學科能力為其主要的教學目標。現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 史寧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繹和歸納,這應當是整個數學教學的主線,是最上位的思想。」關於基本思想方法,史老師為我們分析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於完善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二是可以提升學生的元認知水平;三是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四是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史老師結合小學數學現有的課標教材重點給我們介紹了小學階段涉及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比如分類、轉化、歸納、數形結合、數學建模、猜想、符號化、方程與函數、極限等數學思想方法。他系統地為我們解讀了這些數學思想方法的意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以及應用時的注意事項,史老師的分析讓我認識到在教學中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必要性。「雙基」變「四基」,為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數學教師必須為兒童的學習和個人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數學基礎、數學准備和發展方向,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使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素養,不同的人在數學得到不同的發展。「雙基」變「四基」,任重而道遠。
6. 數學四基是什麼
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
7. 小學數學如何落實雙基
1、「雙基」變成來「四基」的原因 雙基只源涉及三維目標的第一目標:知識與技能,另外兩維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沒有涉及; 有些教師片面地理解雙基,只追求知識技能單一目標,教學中不是以人為本,是以本為本。新增加的兩基是以人為本,是符合素質教育的; 雙基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實踐型人才的一個基礎,但是僅僅靠熟練掌握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來培養創新型、實踐型人才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去學習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會數學思考,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2、「雙基」內涵的變化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課程改革的實施,新課標「雙基」的內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課程內容中的基礎知識不僅包括基本概念、性質、公式等,還包括這些基礎知識形成的過程和蘊含的思想方法。
8. 小學數學演算法多樣性與雙基的關系
小學數學演算法多樣性與雙基的關系:
傳統教學的弊端之一是教學的標准化,針對這個弊端演算法多樣化便應運而生。那麼它有何意義和作用。
1.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對同一事物的觀察與分析也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現實生活和教學活動中,學生本來是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用不同的語言等表達形式,來觀察、分析、猜測、解決數學問題,多種解法並存的現象時常出現,演算法不止一個或一種,才是更真實、更接近實際的。盡管教者按傳統教材那麼教,學生也不一定跟著那種思路去想。教者認為好的方法,教材提供的好的方法,學生不一定能真正認識到它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我們不能也沒有必要強加給學生單一的思考方法,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符合學生實際的。
2.現代數學觀認為,數學是現實的、充滿智慧的、人人都能體會的,思考數學是很有樂趣的,遇到問題嘗試著運用數學去解決是明智的。考察數學觀的轉變不難發現:將數學看成一種絕對真理的靜態數學觀,正向著承認數學是人類的一種經驗或擬經驗的活動過程的動態數學觀轉變。演算法多樣化是在學生群體中產生的,它使學生嘗試用自己的經驗解決某些數學問題,有利於增強信心,排除數學是令人生畏的心理障礙,使學生從小愛數學,使數學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 3.學生的合作交流是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既然演算法多樣化是在群體中產生的,這就為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平台。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況下,才可能有演算法的多樣化,即演算法多樣化與學生的合作交流可以融為一體,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者的教學方式。 4.數學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僅僅為了使學生形成高效、統一的固定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也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展潛能。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就是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尊重學生多樣化的獨立思維方式,鼓勵和提倡個性化的學習。
5.演算法多樣化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成分,是創造思維的中心環節。演算法多樣化把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可以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為他們嘗試創新提供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