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講評課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講評課教學模式

發布時間:2021-01-06 12:15:29

① 怎樣上好小學數學試卷講評課

試卷講評運用歸類比較的方法比較好,測試的知識點越多范圍越廣,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有可能也比較多。因此,在講評時,教師應抓住共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歸類,進行比較,從相同中找差異,從不同中找相同,從而找出聯系,發現規律,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講評一般把問題作為出發點,即不以感知直觀為出發點,更不以告訴學生現成的結論為出發點。他的出發點是啟發誘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講評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有些問題是明顯的,有些問題是隱現的,需要學生去獨立去思考,去發現的。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找出解題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只有明確了解決方法,思維活動才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講評時同樣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明確問題的實質,並對問題作進一步的分析,綜合,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作業講評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和總結能力,使學生在主動思考和探究中掌握知識。例如,講評判斷「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形四邊形。」 講評時應使學生(1) 明白「完全」的內含是什麼?(2)理解「可以」的含義。(3)懂得特殊與一般的關系。這樣分析可以讓學生認知到:面積相等而且形狀一樣,才能是完全一樣。兩個三角形完全一樣,才可以拼成一個平形四邊形。進而可一引導學生認識到。它問不僅拼成一個平形四邊形,還可能拼成其它的圖形。
把各種錯誤的情況羅列在一起。讓學生找出這些錯誤的原因;可以把正確的解法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討論,選擇最佳方法;也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對比,或者與過去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進行評講。
引導學生運用教學目標自我評價。教師通過引導、講評。讓學生不單把試卷內容與相應的教學目標一一對應掛鉤,而且從自己解題正誤分析中了解自己對有關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然而通過集體或相互評判,填寫有關試卷分析表來分析明確知識點和學習水平的得失,實現自考自評,自我補救。
強化講評後的補救矯正及再評價。對少數未達標的學生和未能達標的內容,不是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而是切實做到有的放矢,務求人人達標,處處弄懂。
試卷講評結速後,教師可設計一些學生經常出錯的,且具有一些技巧性的,思維有梯度的題目,讓學生練習。以調動學生學洗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學生聰明才智。學生如果找到問題所在,放手讓學生編相應的題目,可以加深對知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講評形式
全面評價與綜合歸納相結合。根據學生答題情況,對整個卷面進行逐題分析,不僅要分析各題得失情況,而且要分析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是試題的原因還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原因,在此基出上進形綜合歸納。
重點評價與典型題例相結合。教師對整份試卷中學生答題情況做簡要的綜合評價,抓住試題的重點部分或典型的試題做較細致的分析。一方面,了解某個知識點是否得到良好的歸宿,以衡量命題的針對性的程度。另一方面,從學生答題的情況引起教師對教學的反思。
講評課能否避免枯燥無味,講評的形式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應該從講評的目標出發備好教評課預案,突出重點,改進教法。圍繞目標,著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採取多種講評形式,避免教師「一評到底」。如有的由教師講評,有的由學生講評,有的由學生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有的用討論的形式,從而達到糾正錯誤,溝通知識點的聯系,使學生正確、系統的掌握知識的目的。
同桌間互相講評。講評課還可以提倡座位周圍的幾同學互相檢查、評論試卷得失,看誰做得好,做得對。那幾道題做錯了,錯在什麼地方,原因是什麼?互相評估,自我評估。典型的還可以上台對全班同學說,說自己,說他人都行。這樣互動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建立「考後感擋案」。教師在講評中有意引導學生回憶考試時的情景,找出考試失利原因和學習成功的經驗,寫下簡單的考後感,這樣既可使學生對考題進一步思考,探索,加深對考題的理解,啟發了思路,揭示了規律,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也得到一份難得的了解學生考試的心理特徵的材料,為「下葯防治」,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據。

② 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1.研究背景
面對新一輪的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根據我縣教師師資隊伍的現實狀況,博興縣數學教研室於2007年8月開始進行《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下的數學教學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新課改的不斷普及和深入下,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都發生了重大轉變,而我縣部分教師尤其是鄉鎮年齡較大的教師很難融入到學習新課改的氛圍中,跟不上新課改的步伐,成了新課改的旁觀者。主要表現在:穿新鞋,走老路。他們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學習而忽視了理念上的更新,課堂中所表現出來的所謂創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只是新課改的一層外衣。為了全縣教師讓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新課改的精神合拍,用教學行為踐行新課程理念並不斷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所以實施了《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的課題研究。
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也是針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諸多弊端提出來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忽視了以學生發展為本位的教育理念。傳統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著一種現象,即把學生當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認為學生是無知的,什麼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師的講解、灌注。於是,教師便從主觀願望出發,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課堂向學生生硬、機械的灌注現成的知識,學生只是消極的接受。其表現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教師指定考試范圍,學生死記硬背。只有教師的積極性,而無學生的積極性。《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下簡稱《課標》)在「前言」部分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由此可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實踐《課標》理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
2.國內外研究現狀與預期突破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英國肯特布雷大學愛倫·史博教授研究的「優秀的教與學」和我們研究的「高效課堂」從本質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學的最高效率,愛倫·史博教授對高效的理解是從高效享用學習資源,單位時間內高效學習,高效完成個性化學習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高效互動與滋養四個方面來研究的。與我們新課標中所提到的三維目標也是吻合的。艾倫·史博教授的研究對英國小班化的教學起到了積極地推進與優化的作用,而與我們國內的大班額集體授課的現狀不太適用。
2. 全國著名課改專家李炳亭先生近年來專注於「高效課堂模式」的推廣實踐工作,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論素養,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特別是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受到全國教育同行的高度評價。但是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課堂模式」適用中學生的比重較多,而適用於小學的內容占的比重較少。
(二)預期的突破
我們研究的《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將進一步充實、細化同類研究中的爭議和遺憾,尤其是在新授課的教學流程中所存在的疑惑,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得益彰,師生共同提高、和諧發展。
二、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美)馮.格拉斯菲爾德(Von Glasersfeld)。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1)認識是由主體主動建構的,而不是從外界被動地吸收的。(2)主體在認識過程中,不是去發現獨立於他們頭腦之外的知識世界,而是通過先前個人的經驗世界,重新組合,且建構一個新的認知結構,認識具有建構性。
2.素質教育理論
素質教育觀是20世紀末,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現代教育觀,是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素質教育就是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思想為指導的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教育觀。素質教育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視學生的「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非指導性教學理論
(美)卡爾.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理論」。「非指導性」教學的特徵及原則:(1)極大地依賴於個體的自身成長,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種障礙。不是直接教授他人,而只能使他人的學習得以容易地開展。如誘導學生獨立思考、澄清問題、幫助組織已被學生認可的經驗。(2)情調情感因素,具有真誠、理解、接受的氣氛。不掩飾,坦誠公開。(3)學生是以維持自己的構造或是強化自己的構造心理來學習的,因此注意以「同化」來影響學習過程。(4)作為自然發展狀態而互相接觸。教師不是教學生怎樣學,而是提供學習的手段,由學生決定怎樣學。
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和過程
一、研究目標
具體有以下幾點:
1.通過實踐與研究創立一套科學民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使師生和諧的共同發展。
2.以全新的課程理念和教育專家的理論為指導,逐步的探索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並不斷的完善。
3.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將進一步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得到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
4.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加大我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進程,促進全縣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基本策略和管理制度。

③ 小學數學七說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

【教學模式】:「導、學、講、練、評、研、提」七位一體教學模式。
【模式解讀】
一、導: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確立簡明扼要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學習這小節所必須要掌握的知識目標。其他二維目標體現在教學過程之中,不在此范圍內。
②根據教材內容,把知識問題化,進行學法指導,編制合理的預習導航。編寫易錯提示、方法指導。讓學生能進行有效的自學。
二、學:即學生的自學(或者叫預習)
學包含「獨學」與「對學」兩個環節。
①所謂「獨學」,是指學生根據「導學講練稿」的指導,自學教材,積累自己對學習內容的認識理解,然後解決「導學講練稿」的導學題,遇到障礙時,作上記號,提交小組內討論解決。
②所謂「對學」,是指導在獨學的基礎上,由學科小組長帶領組員合作探究,解決獨學時沒有解決的問題與困難。而在「對學」時也不能解決的問題同樣做上記號,提交全班交流展示時解決。
三、講。就是進行「展示交流」。
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各小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學成果,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同時提出問題並討論,通過各組對不同任務的展示交流,進行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的認識、體驗、思維的碰撞給予點拔、評價和總結,進一步檢查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
四、練。就是進行反饋測評。
原則:學什麼練(考)什麼,教什麼練(考)什麼。目標:人人達標。
檢測這個環節主要有當堂檢測,課後小組內的檢測和過關檢測三種形式。教師正是利用這個環節完成對學生的學情調查。測評時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查缺補漏,提升自己的學業水平。對於測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既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提供直接幫扶,也可以指派小組長、課代表、優秀學生等實現對希望生的幫扶。
五、評。就是對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進行評價。
「評」主要包含以幾個方面的評價。①課堂展示的評價;②學習過程的評價;③小組合作的評價;④學習效果的評價。
六、研。就是研究問題,進行教與學的反思。
這里也包括兩個方面的研究。一是學生的學習反思。如:為什麼同學講起我聽不懂?為什麼我講題時同學們聽不懂?二是教師的反思。如:教學的全過程中還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進一步提高效率?還有課堂容量的問題,質量的問題?
七、提。就是拔尖的問題,解決如何培養優生,讓優生更優的問題。主要是充分利用「導學講練稿」中的「選做題」,對優生進行拔尖訓練。
【操作流程】
1.上課前,教師把「導學講練稿」發放給每個學生,然後讓組長帶領、督促組員「預習」。預習的過程先以自學為主(獨學),遇到障礙時,在小組組員之間開展合作探究完成任務(對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退居幕後,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協助者,起到的是點撥、啟發、引導作用,而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教師參與學生知識的形成、歸納和總結,而不是把「標准答案」告訴學生。小組對學後,把「導、學、講、練稿」交給教師批閱。教師通過批閱,掌握學情,為課堂交流展示作好點拔、引導等工作的准備。
2.上課前老師臨時分配展示任務,各組提前把展示內容板書在黑板上。上課後教師給學生3-5分鍾時間,讓小組成員再次交流預習情況,探討如何完成本組的展示任務。
3.3-5分鍾過後,由各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展示。原則上同一小組成員輪流進行展示(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其他成員進行補充,展示時要求學生先講思路,再講方法,強調易錯點、關鍵點、知識點。提倡優等生把機會留給希望生,其他組的成員也可進行補充與點評(群學)。教師相機進行點拔、評價、激勵,進行適當的歸納小結。在這個環節中,要求學生 「聽明白」,因為每組只展示了一部分學習任務,需要「聽明白」自己組沒有展示的內容。交流展示的內容一般為基礎題和能力提高題。
4.交流展示完之後,留5-10分鍾左右的時間,讓學生「想明白」(大概用時1-2分鍾)和「講明白」(大概用時2-8分鍾)。
5.然後就是當堂完成「導學講練稿」上沒完成的作業和修訂做錯了的作業。
6.如果時間有多餘的,就可以進行提升訓練,主要是解決「導學講練稿」最後面的「選做題」。如果時間不夠,也可以把幾個小節的「選做題」另外用1-2節課的時間進行單獨的訓練。
7.最後就是檢測。一共有二種形式可操作。一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互的檢測,原則上用原題進行。二是全班性的檢測。這里又有兩種檢測,即全都利用「導學講練稿」上的原題組成試卷和教材上的原題組成試卷進行檢測。
「導學講練評研提」是一個整體。它不是僅指一節課就必須全部有這七個環節,而是指它是教學的一個整體,一個序列,七個環節既可溶於一節課中,也可各環節單獨成課,但這一切,都得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而定。
【核心理念】:自主、合作、實踐、探究。
【教學原則】:①能夠讓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盡量讓學生自己思考;②能夠讓學生觀察的事物要盡量讓學生獨立觀察;③能夠讓學生表述的內容要盡量讓學生自己表述;④能夠讓學生動手的試驗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⑤能夠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的要盡量讓學生自己綜合歸納得出結論;
【觀念支持】
沒有超前的、穩定的理念支持,就不會有持續的、有效的行動。
1、學生觀:沒有不想學好的學生,只有沒找到進步渠道的學生。所以教師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好,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2、主體觀: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組者,引導者。教師不能長期霸佔學生的課堂時間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學習觀: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更不是聽會的;能力是練會的,不是講會的,更不是看會的。為此,教學中應該重教更重學。
4.合作觀:在教師指導下的合作是一個雙贏共進的過程。提高競爭對手的檔次就等於提高自己。合作才能誕生希望。當你把別人扶上山頂時自己也就到達了山頂。
5.動力觀:老師不再當「火車頭」,而是充當調度員的作用,充當交警的作用,指引學生沿正確的軌道前進,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小組的作用,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小的「火車頭」,實行「多機拉動」。
6、捷徑觀:在教學實踐中,對准目標走直線並不是捷徑,知識灌輸不是捷徑,思維引導才是捷徑;外力推動不是捷徑,促其自動才是捷徑。交流,是個性學習的捷徑;講解,是認識提高的捷徑;步步為營是慢中求快的捷徑;借題發揮是思維拓展的捷徑。
7、差異觀:學生差異是教學資源。教師的作用在於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促使有差異的學生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8、和諧觀:每個人都有成就的需要,交流的需要,被認可的需要,展示的需要。合作學習,兵教兵就是創設情景滿足學生的上述需要,達到和諧的目的。
9.潛力觀:人的潛力是巨大的,課堂的潛力也是巨大的。課堂教學的創新,就是不斷挖掘課堂潛力,不斷釋放學生的學習潛能,不斷追求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也許開始時,我們的學生不會看書,不會合作,不會講解,但只要你相信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可發掘的,並且能持之以恆的幫助學生朝自己所想的方向發展,相信學生一定會給你不斷的驚喜。
【終極目標】:實現「雙減提質」的目標。即: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和減輕教師過重的教學負擔。致力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實現我校「促學生成才,助教師成功」的辦學宗旨。

④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有哪些基本方法,運用這些方法要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主要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它表現為:(1)最佳注意狀態:注意集中,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注意穩定.
(2)最佳認知狀態:感知清晰、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記憶牢固、大腦處於最佳興奮狀態.
(3)最佳情感狀態:態度認真、學習熱情、興趣濃厚、充滿活力、生動活潑.
4)最佳意志狀態:動機強烈、求知好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能自製、有毅力.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臘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數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於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

⑤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教學模式

一、討論式教學模式這一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直至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習的方向,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二、互動式教學模式這一模式主要是在討論教學模式基礎上的改進與優化,增強了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由於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師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更加及時地了解課堂的動態,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三、實踐式教學模式這一模式主要是針對一些實踐性較強而且具備必要條件的課型進行設計的。其主要的特點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探索知識,掌握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四、講座式教學模式這一種模式主要是對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方面的潛在因素進行專門的學習,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在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⑥ 小學數學課堂怎樣選擇教學模式

(一)構建科學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1.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注意精選教學內容,教材提供了大量有利於學生開展觀察、操作、實驗、推理等活動的內容和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形式,以利於引起學生有效學習,使學生完成「現實題材——數學問題——數學模型——數學知識與方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依託蘇教版國標本教材的上述優勢,我們通過研究,概括和描模出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即:

(1)創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

教者做好教學前測:學生已積累了哪些生活經驗?現實生活中哪些事例、經驗可以作為鋪墊?讓學生從事哪些實踐活動可以強化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怎樣可以把數學化和生活化結合得更好一些?然後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多媒體電腦演示等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此環節在實際應用時要注意讓情境服務於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盡量排除數學以外的其它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學生思維的干擾。

(2)自主探索,建立數學模型:

教學中,利用蘇教版教材為學生提供的豐富學習素材,為學生提供恰當的時間和空間,創造機會讓學生自主發現數學問題、生成數學問題,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經歷「經驗——模型——符號」的數學化過程,建立數學模型,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3)鞏固練習,實踐應用與拓展:

根據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練習設計新穎,富有創意的特點,充分利用與實際生活,實際經驗相結合的、形式多樣、趣味性的練習,為學生創設應用相關知識、方法的機會,使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方法的實際應用價值。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中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展自我。

(4)總結反思,完善知識結構:

總結是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進行歸納和概括的過程,是幫助學生將零碎的、分散的知識整理成有條理的、系統的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將所學的新知識內化,與原有知識融合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過程。可在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性的討論交流,從而引導學生會反思和知識梳理,學會自我評價和自我總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初步形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領域的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

(1)新課程背景下的『數與代數』教學模式

①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根據蘇教版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的特點,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幻燈,繪畫再現、音樂渲染,多媒體電腦演示等手段為學生提供現實情景,組織操作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和理解數的意義。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注重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就前面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選擇出與該堂課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問題作為學生這節課學習研究的對象。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游戲、談話、操作、合作等數學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在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索,建構新的知識、新的信息,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③實踐運用,拓展創新

根據基礎知識設計應用性、綜合性、開放性比較強的情境或練習,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從而鞏固新知識,形成技能。同時暴露出學生理解、應用新知識的矛盾和差異,使教師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減少失誤,提高課堂效益。

④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可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性的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中總結概括。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教師總結,而是教師引導、組織全班學生自己進行總結概括。

如:教學《用字母表示數》一課時,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同學們,我們都知道2008年奧運會將在我國舉行,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我設想(用投影顯示)以這種形式從左往右搭2008個正方形,誰能在10秒鍾內告訴老師需要多少根火柴棒?這時教師趁機告訴學生數學的一個基本思想:由簡單入手,深入淺出解決問題!

先讓學生用火柴棒搭一搭,數一數,並填寫下表: (預先給學生)

搭正方形個數
1
2
3
10
100

用火柴棒根數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動手,教師巡視,發現學生都能很快寫出前四格的正確答案,但有不少學生最後一格空著,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教師沒有立即講解。而是問學生「表格中哪幾格可以直接通過搭拼後數出來?」「搭100個正方形的火柴棒根數不能數出來,那該怎麼辦?」再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後再回答。並要求學生說出理由。

生1:因為第一個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個正方形增加3根,所以搭100個正方形所需火柴棒根數為4+3×99=301(根)。

生2:先搭一根,然後每一個正方形需三根,按這樣搭100個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1+3×100=301(根)

……

接著提出: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個數,那麼搭X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到了不同的五種答案:[4+3(X-1)]根、(3X+1)根、[4X-(X-1)]根、[X/X+(X+1)]根、[X+2 X+1]根。並要求學生選擇其中一種方法算一算搭2008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最後討論4+3(X+1)、X+X+(X+1)、3X+1、4X-(X-1)中的X表示什麼?

撇開搭火柴棒問題X又可表示什麼?使學生體會到X可表示「正方形的個數」,「整數」、「正整數」還可表示「長方形的長是X厘米」、「班級中有X個學生」、「氣溫是X℃」等等。總之,字母能代表任意數,長度,個數等。並要求學生寫出所知道的用字母表示的圖形的周長或面積公式、及字母表示的運算律(投影顯示)。並指出字母所表示的數。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使學生自己完成由特例歸納一般規律,並用字母表示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初步形成符號感,並體會到探索一般規律的必要性。

(2)新課程背景下的「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模式。

①情境導入

以情、以境、以疑、以趣設計生動有趣的情境,創設認知沖突的思維情境,

把鮮活的生活引入課堂.

②提出問題

讓課堂教學展開起於學生的質疑,讓疑問成為課堂天然的主線。如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信息組合在一起,提一個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善於引導、選擇有效的問題,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及有效問題的生成。

⑧嘗試探究

讓學生自覺地、能動地體驗與尋找必要的數量關系,使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把操作和思考結合起來,指導學生講題說理,教給學生表達的方法,培養說的習慣。促進學生語言發展與思維發展同步性。

④鞏固運用

主題情景題組或表格式題組都是不錯的練習形式,它們不僅可訓練學生對題中數量關系的感悟,還利於訓練學生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綜合信息的能力。

比如《兩步計算應用題》可用下面「主題情景圖」題組來開展訓練:

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張叔叔拿了200元錢,買了一個排球,一雙運動鞋,還剩多少元?

學校里買3個籃球,5個足球,一共用去多少元

學校買了8套衣服,上衣的錢比褲子要多多少元?

也可以運用列表式的題組進行練習:家樂超市食品櫃的食品單價如下表

麵包(袋)
飲料(聽)
糖(千克)

切片3元
可樂2元6角
花生糖20元

椰蓉3元2角
果汁1元5角
水果糖16元

果醬2元8角
椰汁3元
巧克力25元

想一想:(1)從上面的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麼?

(2)如果三類食品各買一份,最多要花多少錢?最便宜呢?

填一填:用50元錢選購以上食品,根據自己的想法,把購物方案填入下表。

類別

方案
麵包(袋)
飲料(聽)
糖(千克)
合計(元)

單價
數量
單價
數量
單價
數量

(1)

(2)

(3)

(4)

題組訓練,題目不長,但它包含很大的信息量。應用題組不僅僅訓練學生對 題中數量關系的感悟,還訓練學生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綜合信息的能力。

⑤歸納總結

幫助、引導學生及時將所學的新知識進行整理、內化,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如本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解決這樣的問題該怎樣入手?

(3)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模式

①復習鋪墊,情境激趣。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對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系的知識技能、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進行鮮明的針對性訓練,如根據課題的內容教師准備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提問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定義、規律等。通過前提補償和思維定向,幫助學生作好遷移前的知識准備和技能准備。

②巧用遷移,自主探索。

充分啟發學生抓住新舊知識的相同點,把學生的思維引到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上。同時抓住新舊知識的本質進行比較、區別。當學生找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後,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抓住本質進行區別,防止負遷移的發生。

③引導歸納,明確方法。

引導學生經歷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計算方法和理解算理的過程。充分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加強估算,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但不能隨意拔高要求,更不能一手包辦。畢竟小學階段,低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的發展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一個人說不完整,可由多人補充,教師再在這個基礎上歸納、總結出正確的多樣的計算方法。

④練習深化,優化方法。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多種形式的習題讓學生嘗試計算方法的運用,以便教師及時指導,矯正補缺。練習的設計要注意:練習要有針對性,練習要有階梯性,練習形式多樣性,練習要有一定的強度。

⑤總結回顧,自我評價。

指導學生對全課進行系統回憶,進一步明確知識重點、難點、關鍵,確保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同時要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我學會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對一些細節問題要提醒學生注意,如書寫格式,書寫規范化等。(4)新課程背景下「統計與概率』的教學模式。

(4)新課程背景下「統計與概率」的教學模式

①引發需求。

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產生收集數據和統計的需要,體驗學習活動等學習興趣。為一節課的高效學習做好充分的心理與思想准備。

②操作探究。

要引導學生投入到統計、游戲等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中:選擇統計主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作出決策,進行交流、評價與改進;從而在感受、體驗等具體的學習活動中獲得對數學的理解,逐步建立統計觀念與應用意識,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

③應用拓展

除了使用教材提供的統計對象以外,還引導學生對學校班級、各班人數、天氣等現實生活進行統計,指導通過觀察、看電視報紙、詢問等途徑獲取信息,督促檢查學生的記錄情況,最後匯總信息,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④總結延伸

可以總結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的結果、學習的方法等。延伸的方向可以是後續的學習內容,可以是相關的知識介紹等。

如教學一年級下冊P98—99頁的統計,我們先創設動物運動會的生活場景,引發學習興趣,製作的課件中將演示的圖形出現得較快,使學生很難獨立地數一數就知道各種圖形的數量,這樣打破學生認知結構的平衡,使學生自然地尋求簡單快捷的記錄數據的方法,引發學生統計的需求。

接著引導學生討論可以怎樣記錄各種圖形的個數,並在學生自主記錄數據後展示不同的記錄方法,再次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找出簡單快捷的的記錄數據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中探索並自主優化統計方法,對學生的統計觀念起到了有效的促進與發展。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熱情和創新意識。在隨後的統計應用環節中,安排了為班級同學每人買一個買水果,買哪些水果?每種水果買多少比較合適的統計與討論題,學生在思考討論後形成共識:先用畫√的方法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再討論如果開班級聯歡會,哪些水果要多買,哪些要少買。使學生體會到統計服務於生活的作用。

(5)新課程背景下「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模式。

①觀察積累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1)復習舊知,為新知的學習作好准備,在新知與舊知之間架起一道可感的橋梁;(2)激發興趣,通過觀察一些實物和有趣的現象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3)積累表象,通過觀察大量的幾何形體,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表象,為後面概念的形成或規律的發現作鋪墊。這是這一階段的核心任務。

比如,在圓的認識的教學中,先回憶以前已經學過哪些幾何圖形?它們都是由什麼圍成的,接著教師用一端系著小球的細繩,一端固定在手裡用力甩動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小球在空中運動時形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這也是由線段圍成的圖形嗎?從回憶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出發,通過觀察教師的旋球轉動畫圓的演示,學生獲得了一個曲線封閉成圓的直觀形象。這是從圓的形成過程上來認識圓,而不是圓形物體的簡單的靜態呈現。這樣處理,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讓學生從這個演示過程中發現圓與以前所學過的平面圖形的區別,也有利於下面對圓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②操作發現

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操作材料(模型、實物或教具等),讓學生在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疊一疊、畫一畫、移一移的過程中,通過眼睛、耳朵、手指等多種感官的協同合作及其它同學的相互配合去發現幾何形體的特徵,把由觀察獲得的初步的感性認識推向深入。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操作去發現規律,並在發現的過程中學會合作、體會學習的樂趣。

如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我們就可以採用轉化的思想,在操作發現階段引導學生分組活動,集中大家的智慧對梯形進行改造,把它剪拼成我們熟知的幾何圖形,然後再問接求出它的面積,進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公式。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發現了好幾種成功而可行的辦法:(1)用兩個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2)把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3)把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兩個三角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4)把梯形剪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如果是直角梯形就是一個三角形)……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剪拼操作,自己發現並總結出了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公式,與教師直接講授讓學生接受相比,這種方法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不僅加深了他們對公式的理解,而且增強了他們自主探究的信心。

③練習運用。

主要是用剛學到的知識和發現的規律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形成數學技能,培養並發展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

A.形成技能。智力技能主要指求積計算,它包括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等。在計算的過程中,涉及到概念與公式的理解與運用,空間觀念的形成及口算、筆算、解題等一系列因素。操作技能主要指畫圖,如用工具(直尺、三角板、圓規)畫出一定的幾何圖形,或利用工具測量角度、測量物體的長度、重量等。

B.發展思維。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我們要側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在練習中要加強表述思維的訓練,不僅要讓學生做出最終的答案,還要讓他們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與分析過程。通過練習,加強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如思維的敏捷性、簡潔性、批判性與深刻性等。

④評價激勵

評價激勵不是一個獨立的階段,它貫穿於以上三個階段之中。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他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接納自我。

(6)新課程背景下「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模式。

①課前准備。

先要確定好探究主題。思考學生關心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然後引導學生尋找探究的主題。同時要做好課前調查或課前製作,布置學生做課前調查或進行課前製作。根據教材特點,低年級以學生學習、生活、游戲等活動場景為主,讓學生從活動場景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年級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讓學生在操作實踐活動中研究新問題。

②課中探究

通過引導學生對提出的眾多問題進行梳理和歸納,制訂活動方案,參與實踐,自主體驗、合作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從而獲得認識社會、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與策略。

③課後延伸

引導學生進行課後驗證、觀察應用、寫數學日記以及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等。

以七巧板一課為例,我們收集資料製作了網路課件《七彩的夢》,結合實物學具,引導學生了解七巧板的來歷、學習七巧板的製作方法,通過猜猜象什麼、拷貝不走樣、巧手大挑戰、創意擂台賽等活動探究拼法,多角度、多層次,有效提高了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成功地為學生的自主建構提供了可能。

(二)激發學習興趣,轉變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綜合素養

上述教學模式既關注教師課堂中的課程實施(教的層面),又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進程中的數學發展(學的層面),立足於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上述模式的推廣與應用使得教師教得輕松,教得有效,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活躍。轉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1.學生能在教師提供的學習情境中,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與同學進行相互的交流,對自我和他人的活動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反思,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和方法,進而實現了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2.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式的變化。表現在許多學生的讀書、作業、收集信息、與人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或正在發生著積極的變化,學習習慣更加良好。學生在閱讀、操作、討論、演算、思考、陳述、評價等方面,都逐步具有了自己的方法,觀察、思維、計算、寫作、歸納、應用等學習能力明顯增強。許多學生養成了預習、自學的良好學習方式。

3.由於教師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方法,注重給學生提供自我評價的機會,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大大增強,此外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還學會了客觀的評價他人,發現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學會了正確接納同學的意見。

(三)創新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促進了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1.常規性建設,關注教師發展的整體性。

在常規建設中,我們鼓勵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適當開發學生生活場景資源,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數學學習活動成為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並充分發揮教研組的力量,正常開展組內教研活動,活動中關注教師對上述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中的合理運用,關注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相互關系,我們還根據各教研組特點,挖掘教研組的研訓力量,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培訓,幫助教師正確理解與靈活應用相關教學模式。促進教師把教學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性發展的方向上來。使教師不僅關注教學內容、過程的預設,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態生成。

2.跟蹤式服務,關注教師的發展性。

跟蹤式服務中跟蹤的對象是具有「可塑性」的青年教師。對這部分教師我們採取的方法是「鎖定目標,強化訓練」。為需要幫助的青年教師成立幫扶小組,由領導和他的師傅一起,專門針對課堂教學給他開出了一份「跟蹤」菜單:每周互聽一節課互評一節課、每學期作一節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匯報課。

3.結對式活動,關注教師的互助性

通過「良師益友」結對的形式,要求師傅從基本功、課堂教學和教育科研三個方面進行培訓。學年結束時對新進教師進行綜合評價。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實踐閱歷廣泛,教材駕馭能力較強,對上述教學模式的理解和應用更到位,結對式培訓使新教師更快入門。同時,青年教師有著鮮活的思想,精力充沛,不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敢說敢做。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老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反思。

4.專題式研究,關注教師的需求性

專題式研究即是以專題的形式進行的教師培訓。我們的做法是:明確主題,骨幹先行,廣泛互動,專家點評,力爭做到一題一得。通過聽講座,觀課例,析個案,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為實施新課程,推廣上述教學模式提供了思想准備。同時,我們邀請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和教師圍繞共同的話題暢談各自的思想和觀點,開展沙龍論壇活動,激發教師的潛能和智慧。並把課堂教學作為其中的一個切入口,開展專題培訓。

該課題的研究促進了我校數學教師素養的群體優化和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近三年,我校數學教師在市、縣級執教公開課超過20節,參加省、市級教學比賽的有多人次,一批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磨煉中茁壯成長。隨著課題研究的推進,邊實踐邊反思,邊實踐邊總結撰寫科研論文己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三年來,教師撰寫案例、反思近千篇,教師的論文也是頻頻見於報刊雜志,《江蘇教育技術》、《小學教學參考》等雜志刊發我校數學教師的文章三十餘篇,在各級各類優秀論文評比中獲省級以上一二等獎一百六十餘篇。到目前為止,我校已形成了有3名鹽城市級教學能手、4名大豐市級學科帶頭人、6名大豐市教學能手的高素質的數學教師團隊。

十、課題研究的幾點思考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課題的引領下,我們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在欣喜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 許多亟待改進的不足之處和不少亟待研究與解決的問題:

1.理論素養的欠缺、研究力量的薄弱以及與外界信息交流的不夠,直接影響著課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

2.「點」的突破不夠。各子課題之間研究的力度、層次和水平不均衡,少數子課題有蜻蜓點水、走過場的傾向。

3.對上述教學模式應用的系統科學有效的評價研究不夠。

4.教師教學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有待提高。教學模式本身只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教學活動框架,提示一條思路,並不是可供教師機械模仿或模擬的樣板。在選擇與運用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發揮創造才能,善於依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班級學生和自己的教學特長,大膽地進行改造。構成教學模式的各種教學變數、教學程序在教學過程中的排列、組合以及具體操作方法,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所有這些都為我們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打造簡約有效的數學課堂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⑦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新授課教學模式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學生是數學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發展,以及運算、空間觀念、統計、解決問題等數學能力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的發展;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與基本要求,在全面駕馭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和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能力、業務水平、文化修養、教育觀點、師德和思想素質的綜合表現.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講評課教學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