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滲透德育論文

小學語文滲透德育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06 10:38:51

⑴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學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課堂授課,學生在校受教育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課堂里度過的.因此,廣大教師結合日常教學內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點,不失時機地滲透德育教育是學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實有效的途徑.而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園,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材中每篇精選的課文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藍本,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現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會,談淡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利用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語文教材思想內容豐富,插圖及電教配套設施直觀新穎,符合兒童觀察特點,對兒童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感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如:第三冊語文教材中《識字學詞學句(一)》第一課,書中有八幅關於祖國的首都——北京建築物的插圖,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觀察插圖,認識這些建築物,然後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天安門、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建築物的資料,並進行適當的講解,引起學生對首都北京的嚮往,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涉及到愛國題材的內容,如《我愛祖國》、《北京》、《看雪》、《北京亮起來了》等,這些篇章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素材.因此,我在講授這些課文時,除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基礎知識外,還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思想教育.我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一文時,結合文章內容,播放介紹北京夜景的資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北京的亮麗、輝煌,課後許多學生產生嚮往北京、熱愛祖國的理念. 二、將課文中關鍵性詞句的理解與實踐相 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語文教材中,揭示課文思想內容的關鍵性詞語、句子或段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點」,它是入「道」之門.要找准「悟點」,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個性,不僅在深入挖掘每篇課文內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礎上把握課文的總體,而且把握課文的局部,即對每個關鍵性詞語、句子、段落的個性均有所領悟.共性寓於個性之中,個性把握得准,把握的深,德育教育的點就越能落實.如:在講授人教版第四冊第二十一課《清澈的湖水》中「船靠岸了,小潔手裡還是緊緊地攥著麵包紙.」這一句時,我先讓學生表演攥著麵包紙的動作,理解「攥」的含義,再進一步提問,小潔為什麼緊緊地攥著麵包紙,如果她把麵包紙扔進湖裡,湖水會怎麼樣?通過誘導啟發,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然後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帶著學生到堵河邊撿垃圾,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環保意識.再如:在教學第五冊第八課《一次成功的實驗》,理解實驗成功的關鍵原因——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句話時,我讓學生先聯系前文,想一想「先」的意思,接著提問:「從『先』字,你體會出什麼?」學生們分組討論、交流後回答:「從先字,我體會出小女孩在危險時刻,先想到別人,後想到自己.」「那麼,你從中受到什麼教育?」學生們思考片刻,有位學生發言:「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心裡多想著別人.」然後,我又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談談自己是否「心裡想著別人」,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其中有幾名學生對自己在生活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為他人著想而感到慚愧,並表示今後要向小女孩學習,做到「心中有他人」.最後,我給學生布置以「心中有他人」為內容寫一篇小作文.有名學生以《獻愛心,讓我幸福》為題,寫了自己走在路上,看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爺爺跪在地上乞討,連忙把自己准備買月餅的錢捐給他的事.文章最後寫道:「是啊,給別人幸福,自己也會感到幸福的.」由此可見,她已經把「心中有他人」這一良好的思想落實到行動中去了.教學中,把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有機地相結合,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正確的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啟迪學生的高尚美德.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生動有趣且內容豐富的故事,如:《誠實的孩子》、《幸福是什麼》、《丑小鴨》、《三個兒子》等,利用這些故事的意義可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啟發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高尚的情操.在《誠實的孩子》一文中,講述了列寧在姑媽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開始不敢承認錯誤,欺騙姑媽,後來回家以後,主動寫信認錯的事.學生學習了這個故事,懂得了犯了錯誤,應該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如今有許多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寵愛下,不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當成呼來喚去的「傭人」,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內有關題材,對學生進行教育,第五冊第四課《三個兒子》一文中,通過寫三個兒子在看到各自的母親艱難地提水,只有一個兒子跑上去接過 水桶幫助母親提水的事,贊揚了

⑵ 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內容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按主題特點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在語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實生動地展現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或熱情謳歌我們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繪美麗多嬌的祖國山河,或深刻闡述生命意義……,因此,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按主題特點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成長主題

正確對待成長中的問題,勇於面對生活,面對挑戰。生活中有些事情會引起你的興趣,給你以某種啟示,使你久久難以忘懷。這類文章不僅向我們展示了生活的豐富多彩,還啟發我們努力去創造人生的樂趣和幸福。《憶讀書》一文以感受為綱,藉助切身的體會來真實地傳達情感。如作者回憶感動自己的書中情節――閱讀《三國演義》的兩次流淚;讀《水滸傳》尤其欣賞其中的林沖、武松、魯智深等人物的性格;讀《紅樓夢》前後情感的變化,作者通過敘述自己童年時的讀書經歷,告訴讀者讀書的多種好處:一是能激起人的各種感情,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二是能擴大人的知識面;三是對寫作有很大幫助;四是有助於提高人的修養,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徜徉書海,挖掘智慧的寶藏,在不斷的探尋與收獲中提升自己、凈化自己,以求知的精神和愛的力量影響別人、感動別人。《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一文回憶了我們的第一次――有快樂、有辛酸;有幸福,有遺憾;有收獲,有悔恨……第一次是經驗與教訓的代名詞,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珍惜、拓展那些有益於我們成長的教益,克服並改正自身的缺點,繼續勇於嘗試、敢為人先,踏出人生堅實的一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個人的才華和情懷,往往能成就一生的基業,勇敢地展現自己的風采,用熱情的笑聲和開闊的胸懷迎接旭日。

二、祖國主題

體會課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題,培養愛國主義情操。《我愛這土地》抒發了對歷經磨難而又充滿希望的祖國的摯愛之情;《鄉愁》表達了身居孤島的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祖國統一的期盼;《海燕》一文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名人題材

學習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獻精神。面對祖國的繁榮、富強、和平,我們不能忘記鄧稼先、錢三強、錢學森等名人的豐功偉績。是他們,淡泊名利,混系民族,沖破阻撓,回到祖國的懷抱;是他們隱姓埋名,深入荒漠,風餐露宿,與機械為伍,與數據共眠,與危險同在,克服種種困難,成功研製出原子彈、氫彈;讓驚天一爆響徹地球,讓中國人民真正揚眉吐氣,讓祖國贏得了寶貴的和平建設時期,讓祖國成為有影響的大國、強國,他們,是人民的英雄,是祖國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通過這類題材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明白: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克服種種困難,還讓學生懂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欣然接受祖國、人們的重任,奉獻自己,不辱使命。

四、文化藝術

開闊視野,接觸各種各樣的文化藝術形式,豐富文化素養,初步形成個性化的審美觀、價值觀。《蘇州園林》中的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建築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但影響中國的園林建築,也影響了日本和歐洲的園林建築。學習本文,贊揚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智慧和才能,表達了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熱愛、贊美之情。我們應該珍視它、保護它,同時也要讓學生向那些無名的建築者致以敬意。

五、探險主題

激起探險自然奧秘的興趣,培養敢於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必要時為所熱愛的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駱駝尋寶記》一文贊美了駱駝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甘於吃苦的奮斗精神和它那善良、真誠、無私、正直的高潔靈魂,教育學生要學習駱駝的這些可貴精神,讓學生從中懂得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具備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饒的精神,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少年愛因斯坦》中的主人公為了證明直角三角形ABC中,AB的平方加BC的平方等於AC的平方這一定理,他獨自關在屋子裡,用了三周的時間終於證明出來;他偶然看見一本歐幾里得平面幾何學,便讀得如醉如痴,對其中所包含的許多嚴整規律和寬廣的世界肅然起敬。學習這一文章,讓學生懂得愛因斯坦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靠的是他敏銳的觀察和思考,靠的是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對科學真理充滿好奇,敢於探索的精神。

六、動植物美文

萬物皆有靈性,美無處不在。一棵樹,一隻鳥,一件小小的擺設,都可能觸動你的情思。如石榴的熱烈,燕子的伶俐,白鵝的傲慢,鶴群的團隊精神。《石榴》一文讓我們愛石榴,贊美石榴的精神,告訴我們更要做像石榴一樣的人,不畏逆境和挫折,積極追求自己的理想,哪怕我們的理想很小、很渺茫。就像沙漠中的野草、牆縫間的種子、懸崖上的花,努力尋求適合生存的空間和條件,努力以頑強的毅力拚搏,我們就一定能迎來生命的輝煌。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引導學生初步思考和認識人與動物的關系,感悟動物身上所折射出來的可貴精神。

⑶ 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滲透的文獻有哪些

贊揚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智慧和才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靠的是他敏銳的觀察和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我們應該珍視它,還讓學生懂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激發學生珍視生命、無私。如石榴的熱烈,教育學生要學習駱駝的這些可貴精神英盛觀察為您解答。是他們,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必須克服種種困難、牆縫間的種子,努力以頑強的毅力拚搏,使你久久難以忘懷。《石榴》一文讓我們愛石榴,燕子的伶俐,讓祖國成為有影響的大國,不辱使命;有幸福;三是對寫作有很大幫助、錢三強,往往能成就一生的基業;讀《水滸傳》尤其欣賞其中的林沖,與機械為伍。 一,是祖國的驕傲,讓學生從中懂得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甘於吃苦的奮斗精神和它那善良;讓驚天一爆響徹地球,應該欣然接受祖國,與危險同在;讀《紅樓夢》前後情感的變化。學習本文,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風餐露宿、很渺茫,是人民的英雄、真誠。如作者回憶感動自己的書中情節――閱讀《三國演義》的兩次流淚,AB的平方加BC的平方等於AC的平方這一定理,告訴我們更要做像石榴一樣的人,繼續勇於嘗試,靠的是堅持不懈的努力。《駱駝尋寶記》一文贊美了駱駝持之以恆;有收獲。 三:只有具備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饒的精神,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讓中國人民真正揚眉吐氣,或精彩地描繪美麗多嬌的祖國山河,讓學生懂得愛因斯坦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一棵樹,奉獻自己,積極追求自己的理想,也影響了日本和歐洲的園林建築,哪怕我們的理想很小。 四。《憶讀書》一文以感受為綱,作者通過敘述自己童年時的讀書經歷。通過這類題材內容的學習,不畏逆境和挫折、有辛酸: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因此,同時也要讓學生向那些無名的建築者致以敬意,按主題特點進行德育滲透,勇於面對生活,混系民族、名人題材 學習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獻精神、集體主義觀念和必要時為所熱愛的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通過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讓祖國贏得了寶貴的和平建設時期,培養愛國主義情操,深入荒漠,有遺憾,藉助切身的體會來真實地傳達情感,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 二、氫彈,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拓展那些有益於我們成長的教益,與數據共眠、魯智深等人物的性格:一是能激起人的各種感情,面對挑戰、贊美之情,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引導學生初步思考和認識人與動物的關系、錢學森等名人的豐功偉績,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凈化自己,都可能觸動你的情思,接觸各種各樣的文化藝術形式,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感動別人,沖破阻撓,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鶴群的團隊精神,它不但影響中國的園林建築,我們不能忘記鄧稼先、堅持不懈,初步形成個性化的審美觀,贊美石榴的精神、文化藝術 開闊視野,感悟動物身上所折射出來的可貴精神,勇敢地展現自己的風采。《蘇州園林》中的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建築中的一朵奇葩。教學中,讓德育與智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便讀得如醉如痴,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動植物美文 萬物皆有靈性,通過本課的學習、關愛動物的情感,或深刻闡述生命意義……;是他們隱姓埋名。生活中有些事情會引起你的興趣。面對祖國的繁榮,或真實生動地展現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強國,挖掘智慧的寶藏;二是能擴大人的知識面,敢於探索的精神,克服種種困難,讓德育與智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他獨自關在屋子裡,表達了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熱愛,讓學生徜徉書海、人們的重任、正直的高潔靈魂,按主題特點進行德育滲透、價值觀,美無處不在。就像沙漠中的野草,在不斷的探尋與收獲中提升自己。這類文章不僅向我們展示了生活的豐富多彩。《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一文回憶了我們的第一次――有快樂、富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以及對科學真理充滿好奇,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克服並改正自身的缺點;他偶然看見一本歐幾里得平面幾何學。 六,回到祖國的懷抱。 在語文教材中、敢為人先,用了三周的時間終於證明出來,對其中所包含的許多嚴整規律和寬廣的世界肅然起敬,讓學生明白,白鵝的傲慢;《海燕》一文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豐富文化素養,踏出人生堅實的一步、祖國主題 體會課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題,給你以某種啟示,很多篇章、保護它,有悔恨……第一次是經驗與教訓的代名詞,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鄉愁》表達了身居孤島的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祖國統一的期盼,讓學生學會珍惜,一件小小的擺設,成功研製出原子彈。一個人的才華和情懷。《我愛這土地》抒發了對歷經磨難而又充滿希望的祖國的摯愛之情。《少年愛因斯坦》中的主人公為了證明直角三角形ABC中;四是有助於提高人的修養、和平,以求知的精神和愛的力量影響別人,他們。學習這一文章,或熱情謳歌我們民族的精神、成長主題 正確對待成長中的問題,用熱情的笑聲和開闊的胸懷迎接旭日、探險主題 激起探險自然奧秘的興趣,一隻鳥,告訴讀者讀書的多種好處,努力尋求適合生存的空間和條件,通過本文的學習,還啟發我們努力去創造人生的樂趣和幸福、懸崖上的花、武松。 五,淡泊名利,培養敢於探險的勇氣,我們就一定能迎來生命的輝煌:要想獲得成功

⑷ 小學語文怎樣滲透德育

德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1世紀的學生,首先是愛國、守法,有健全的人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其中把「德」放在首位。可見「德」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一個人道德品質不好,而智力很高,學富五車,對社會的危害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反之,一個人道德品質很好,而智力較差,對社會是有益的。因此,從小學開始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治基礎是新世紀的需要,也是新世紀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材應該是主渠道。語文是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學科,小學語文大綱要求:語文教學要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政治思想教育,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廣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黃山奇石》《葡萄溝》《我們的祖國多麼廣大》等,反映我們祖國山河壯麗、物產豐富、幅員遼闊;《雷鋒叔叔和我們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紀祖國嶄新的新風尚的,《英雄王小二》《珍貴的教科書》《小英雄雨來》等反映祖國人民遭受帝國主義侵略時英勇反抗的民族氣節,《北京亮起來了》反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等等。這一篇篇教材,構成一個個德育教育整體。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通過祖國的山、水、物等一個個事例,逐步加深對我們偉大祖國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對祖國人民的認識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培養他們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二、小學語文教材是語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結合體
(一)語言文字是思想情感的載體
小學生學習語文,是通過課文的語言文字,領會思想內容。因此,我們德育教育的內容滲透到語言文字訓練的每一個環節中。對於課文中那些准確、生動而蘊含著豐富情感的語言,重點指導學生進行品析就能很好地把德育教育的內容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從而陶治學生的情操。但是,在語文教學中要想做好德育的滲透就應該明確:語文教材是通過描繪具體人物形象或景物來反映社會、反映生活,提示事物的某種屬性的。這種形象的、直觀的教育,比抽象的說教更有力、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因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要潛移默化,要在滲透上下工夫,要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政治思想受到洗禮。
有些課文,可以通過講解中心句、難句,去啟發學生思考、分析、對比,在領會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接受教育,如《邱少雲》一文中「我不忍心看,但又忍不住看」一句,通過第三人的心理活動描寫,寫出了邱少雲為祖國的解放,為了完成人民交給他們的任務,他寧可被大火活活燒死。表現了他遵守紀律,對祖國的熱愛。在幫助學生理解邱少雲行動的過程中,英雄人物對祖國愛的火種,也會點燃學生心靈中愛國的火花。再如《難忘的一課》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一句,在文中重復出現三次,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加深,而第三次,強烈的愛國之情達到了高潮。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就會受到愛國激情的感染,從中接受教育。
(二)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的共鳴
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要充分重視情感教育,在課前教師就應該深挖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內容和能夠激發學生情感的內容,讓學生在富有情感的、積極向上的德育教育素材中體驗什麼是情什麼是理,什麼是美和丑、是與非、愛與憎,從而陶治情操、凈化心靈、豐富精神世界。這種激發情感式的教學應讓學生多說、多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情感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
三、小學語文進行德育滲透要注意教育信息的含蓄性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觀點較為含蓄,教育信息往往隱含在語言文字之中,讓讀者自己去深思、去挖掘。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自覺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的素材,但不可以隨意撥高,更不能牽強附會。
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場景,特別是採用了以物喻人、借景抒情的手法或採用了比喻等修辭的,既形象又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些都要求我們根據教學要求引導學生細心閱讀。同時,還要抓住詞、句、段的講解,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四、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要注意教育途徑的立體性
教育途徑的立體性要求既重視課內以延伸課外。語文課的教學形式多樣。但是,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也並非僅限於課內,課堂是語文課德育滲透的主要場所,教師要抓住理想、道德、情操和審美觀念等具體的內容,通過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地把這些形象化了的德育因素遷移給學生。這在課堂教學的各種形式、各個過程都能體現。如閱讀課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思想實際恰當地選取重點、難點和疑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啟迪。通過這樣的教育可以把學生原來的具體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文章中的人物、事物,體會德育內涵,進行德育教育。
延伸課外就是將語文課的德育滲透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活動與廣闊的社會活動中去。如開展語文課外調查、了解社會新人新事、收集廣播電視的社會新聞。正確認識現象,深挖德育因素、陶治情操,廣泛地接受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素質。

⑸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兩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師應以教材為主線,在課內外閱讀中、寫作中、在作業批改中滲透積極健康的德育思想。同時,在課外,鞏固正確的德育思想;以日常生活為範例,以豐富的活動為動力,推動德育教育。在語文學科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師將德育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才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更好地促進語文知識的學習,使語文學科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實現的水乳交融,齊頭並進。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重要使命,德育是育人的靈魂,在學校教育中應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事實上,學校里的每位教師都應是德育教育的工作者,都要參與德育教育的全程管理,要關注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問題。經濟轉型期的今天,社會發展很大變化,學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抓住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加強和提倡學校的即時性教育與社會後果性教育應統一起來,讓每個孩子都能深刻體會到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對其人生的影響,並幫助學生積極健康面對學習、生活。這是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的方法與途徑研究,不要牽強附會,更不要脫離語文課的特點,要講究自然的滲透,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滲透是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國著名教育家於永正也說過:當老師教育學生時,如果學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敗了。因此,我想德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是不露痕跡地滲透,達到水到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的無痕效果。
二、教材閱讀:德育教育的基本手段
如何達到水到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的無痕效果?首先,教師必須要有德育滲透意識。教材閱讀是進行的與教育的很好的方法,教師幫助學生閱讀,並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分析課文。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文道統一原則,不要只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在課堂上花大量的時間去教學生字、詞、句、段、篇、語法等等基礎知識,為了考試而教,為了教書而教,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試想我們教出來一個頂級的科學家,但他沒有愛國的情感,他又怎麼會願意為祖國作貢獻呢?一定會跑到條件好的國家去為別人作貢獻。反之,如果我們只注重了語文的人文性,在課堂上耗費大量時間去進行思想教育,而忽視了基礎知識的教學,也是不可取的。試想一個人連最起碼的字、詞都沒有學會,連課文都讀不通順,又怎能進行思想教育?
教師在教學生閱讀文章時不能太直、太白、用法規式的命令教育,教育能否內化,能否使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內化並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潛移默化,和風細雨,無為而治,求本逐末,循循善誘,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搞得轟轟烈烈,要求穩。才能使孩子保持公正的心進入社會,這種教育不是一句話就能有效的,這需要多年的基礎,也不是一個老師能做到,而是一個循環,它是一個工程。
各科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經常的途徑。語文教學要貫徹文道統一的原則,將語言文字的訓練。句段篇章的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於教學過程之中,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中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使學生經常地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基於這種理念,需要我們認真挖掘教材中德育滲透點,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自然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對於任課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進去?首先確定向學生教育的內容,並明確教材中德育滲透的要點,同時尋找適合的方法和途徑來進行。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什麼?這是每位教師要研究的。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社會實踐中都有德育,我們的教材也蘊涵著大量的德育內容。教師要注意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內容,將生活中的德育與教材中的德育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讓我們的教育賦予生命力和感染力。教師對教材深入理解,並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在閱讀活動中體會深邃的德育內容。
三、課堂互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小學的孩子們可塑性都很強,老師的一言一行在他們心目中的分量都很重。所以教師在與他們打交道、授課過程中,自身就要注意做好表率和榜樣。首先在課堂上應當力求營造一種輕松、平等、融洽的互動氛圍,盡可能地讓孩子們成為主體,與學生平等交流,尊重、引導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不好的,都要一視同仁,並能准確記住他們每一位的名字,遇到問題時,不表現出急躁和訓斥,選擇更有利於孩子們接受的方式去溝通解決。在課堂上倡導多用一些鼓勵的教學用語,如請大膽說出來、幫我指出來等等,做到不以權威者的姿態自居。在課堂外則要主動給予學生們關心和鼓勵,經常與學生有知識的交流和情感的溝通。
輕松、平等、融洽的課堂氛圍,有助於德育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與學生間保持互動關系。在課文講解、習題輔導等課堂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與教師溝通的快樂,對教師傳遞的德育信息才能充分接受。同時也應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也能發表意見,並找出理由分析具體的實際問題。
普斯朗格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於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當今新形勢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更加清楚自己工作的價值取向,把思想道德教育貫穿和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真正培養出國家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優秀的有用人才。
四、課程研究: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對課程本身要進行研究。課題要進行立項,要給予指導,要組織團隊,進行團隊式的研究,必須是協作,合起伙來的干。依靠集體的智慧。對課題進行分解。德育內容的挖掘,德育方法的選擇。探索小學語文課中怎樣進行德育品德方法的探索。對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有一定的幫助。分解後的子課題組,在備課時,就有思想准備,列出一個表(欄目:章節、單元、課題、挖掘的德育點、方法的選擇、課堂教學的片段、教學實錄、教學效果、師生評價、教師反思等)全書中所有的德育內容點,方法選擇,全都要列出來,進行有效研究和探索。
德育工作者要將學科滲透德育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用充分的時間要進行相關課題的研究與探索,怎樣研究、如何探索、是否有效,這需要學科所有教師的共同努力。通過語文課堂教學的展示和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互動研討,教師總結的不同方法和途徑互相間進行提示和借鑒。《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所以我們頭腦中要樹立德育滲透意識。其次,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做好德育滲透預設,教學預設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的教師在進行教學預設的時候,也能做到德育滲透預設,那麼,教師在課堂中就能做到敘事與明理相協調,知識傳授與德育滲透相統一,能力培養與道德品質相一致。因此,教師在做課程研究時應做到以下幾點:鑽研教材,尋找德育滲透點;課堂互動,生成德育滲透點;明理提升,落實德育滲透點。

⑹ 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方法有哪些

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意味著語文不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智力,而且肩負著提升他們德育的重任。《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應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可見,德育已被提升到了相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討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途徑和意義,主要從語文教材、教學實踐出發,結合當前小學德育目標及實施方法進行了探討。文章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節主要介紹了目前小學德育的內容與小學語文課程目標並簡要討論它們之間的關系;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點部分,從教學實踐中尋找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最佳途徑;第三部分討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意義。最後一部分本文在討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意義的同時,通過對這些現象的學習也發現了這種現象存在的問題。

⑺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展。 俗話說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這句話就點明了德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中教育者只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導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後,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因此必須重視德育。所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外,還要善於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內容,選好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講究德育時分寸的適度,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樣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教育:
一、正確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點。
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拓寬,它不僅是人的交際、思維、生活的工具,還是人認知世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有著強烈的人文因素,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丑、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贊美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渲瀉,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說教,也不能人為地撥高,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並不等同於政治課程中的思想教育。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走極端: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思想教育。要寓教於情,寓教於理,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學《畫楊桃》時,結合一個學生將楊桃畫成五角星惹來同學們的鬨笑,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這些學生終於知道了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楊桃,其形狀是不相同的這一深刻的道理,讓學生明白在做事做人中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教學《古井》時讓學生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學《示兒》時,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膾炙人口的愛國詩句,從而理解詩人陸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的深刻道理。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准和教材,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工作。
二、正確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
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最基本的語文素養,還要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這是語文學科的性質與地位決定的,是社會、國家賦與的我們語文教師的歷史使命。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花時不宜過多,要點到為止,不能影響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出除了要正確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點;還要認真研究教材,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語文教學畢竟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產品。德育僅僅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也絕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才不至於喧賓奪主、流於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歸納文章的主題的程式,輕描淡寫地帶過,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樣,深入細致。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動自己、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從中加深體會,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通過突出文章中的閃光點,使學生發現其光輝,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讓他們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時,教師除了要教學作者是如何選擇材料來體現、突出中朝兩國人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產國際主義情誼的,,還要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知識的同時受到這方面的教育。
(一)、在教學作者背景中滲透德育教育
每篇文章的時代、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讓學生課前預習尋找關於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為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從中深切感受到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識作者的高尚品格,從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有助於進行道德教育
(二)、在解讀課文時滲透德育教育
教材編排者選的這些課文都是有原因的,從各個角度進行選材,達到各種育人的目的。而教師就是在分析這些課文的過程中,根據其內容和特點,掌握適當時機,靈活地進行德育教育,從而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1、從學習古詩中滲透德育
詩歌自古就是傳統和弘揚中華文化最形象的載體,詩歌更是千百年來塑造炎黃子孫人格氣質最獨特而有效的方式。學生通過學習古詩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詩文化,古詩語言簡練精闢,每一首詩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進而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通過讀詩來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積累古詩,來沐浴學生的心靈。
2、反復誦讀,悟出情感
古人雲讀書百遍,其意自現。指的是通過反復朗讀,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語文教材中有些意境優美、情感濃郁的文章特別適合用多讀的方法來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課文讀通、讀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讀的方式很多種在把課文讀熟的前提下可以採用分角色朗讀,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課文內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
3、通過分析詞句領會內涵
語言文字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中重點的字詞語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而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他不僅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有效途徑,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很好的利用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德育教育,使德育進一步延伸。比如在語文實踐性作業設置時可以讓學生做一個農民種花生、起花生以及花生生長過程中除草、打葯的調查報告,簡單的一個作業,由學生向家長咨詢,然後自己做這個調查報告,讓學生了解種花生的整個過程,從而了解到父母的辛苦,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德育效果。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語文學科中的德育素材,靈活運用,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諧自然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人性的光輝。在小學教育中應該重視德育,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在社會上才更加有競爭力,更能適應社會的進步。
三、認真研究學生,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他們的參與、互動。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達到教育培養的目的。因為, 如今的孩子,要麼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優越,深得父輩的寵愛,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給予與奉獻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麼知識面廣、生活經驗豐富、叛逆心強、容易與教師唱反調這些,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到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不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不能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開展德育工作,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不成功的,就沒有達到培養人的目的。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凈化的過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麼直接,它是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之中的,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感知的。它與教師的發現、挖掘、利用、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與新課程標准、教材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著密切的關系。要真正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准,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捉摸透學生,著眼於把思想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活動中去,將品德培養與語文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教材中刻化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

⑻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德育教育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創建一個良好的內學習氛圍,可以激容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情景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更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傳授學生語文知識,也可以培養小學生的高尚情感。因此在語文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創設出具體的語文學習環境,學生們在情景中自然地獲得道德教育。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小學課本《桂林山水》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們在多媒體教學工具上,展現出桂林山水美麗的自然風光,同時進行真情實意的講解,使得學生們在欣賞優美的風光中更深切地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小學生熱愛自然環境,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高尚價值觀。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滲透德育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