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鄧亞萍在哪個小學上過學
姓名:鄧亞萍 (DENG YAPING) (乒乓球 中國)
生日:1973年2月6日
身高:1.50米
生地:中國,河南,鄭州
祖籍:湖南邵陽新寧縣
國籍: 中國
項目: 乒乓球
[編輯本段]成績榮譽
運動生涯中,冠軍頭銜132個,曾經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僅次於王楠6個,王楠24個),連續2屆4次奧運會冠軍
最好成績:
第25、26屆奧運會女子乒乓球單打和雙打的雙料冠軍
1983年 在全國比賽中奪得團體冠軍
1988年 在全國乒乓球錦標賽上,奪得女子雙打冠軍和單打亞軍
1989世乒賽女雙冠軍;
1990年世界盃團體賽冠軍;
1991世乒賽女單冠軍,女團、女雙亞軍,世界盃團體賽冠軍;
1992年世界盃雙打賽冠軍;
1992年第25屆奧運會女單、女雙冠軍;
1993世乒賽女雙亞軍、女團冠軍;
1995世乒賽女單、女雙、女團冠軍,混雙亞軍,世界盃團體賽冠軍;
1996年第26屆奧運會女單、女雙冠軍,國際乒聯總決賽女單、女雙冠軍,世界盃女單冠軍;
1997世乒賽女單、女雙、女團冠軍,混雙亞軍。
所獲榮譽:
1987年獲運動健將稱號
1988年獲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1990年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1990年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
1990年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同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她「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編輯本段]詳細介紹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身高僅1.50米的鄧亞萍手腳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歲時就開始學打乒乓球,因為個子太矮被河南省隊排除在外,只好進入鄭州市隊。 但她憑著苦練,以罕見的速度,無所畏懼的膽色和頑強拼搏的精神,10歲時,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後加盟河南省隊,1988年被選入國家隊。 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16歲時在世界錦標賽上成為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的雙料冠軍。1992年,19歲的鄧亞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又勇奪女子單打冠軍,並與喬紅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1993年在瑞典舉行的第四十二屆世乒賽上與隊員合作又奪得團體、雙打兩塊金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乒壇皇後。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1997年後,她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名工作人員。
如今,鄧亞萍已經和相戀多年的男友,前國家隊男乒驍將,廣東隊的林志剛登記結婚,並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區的龍潭湖附近。從少年相戀到風風雨雨,再到牽手白頭,如今的鄧亞萍,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
[編輯本段]當前情況
1997年後,鄧亞萍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
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
2003年,鄧亞萍開始在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工作。
曾擔任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奧運村部副部長。
2008年11月任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中心副主任。
[編輯本段]人物故事
童年時期: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裡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
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
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運動員時期:
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對里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麵吃。
在隊里練習全台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
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據教練張燮林統計,鄧亞萍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台再練。
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
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繫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求學時期:
24歲的鄧亞萍剛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報到時,指導老師讓她一次寫完26個英文字母。當時在別人眼中看來最簡單不過的事,鄧亞萍卻費盡心思後才把它們寫出來(似乎沒有寫全)。
於是鄧亞萍把自己的睡眠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經常學習到很晚才肯休息,早上5點起床,幾乎苛刻地學習14個小時。有時,一邊走路一邊看書,就連吃飯的時間都用上了。更重要的是在打球時候一直保持的1.5的好視力也退到0.6。
鄧亞萍不斷要求自己,做作業也要和完成訓練課一樣,絕對是今日事今日畢,毫不含糊。鄧亞萍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讓輔導老師和學友都深表嘆服。
1998年2月,鄧亞萍前往英國劍橋大學讀書,鄧亞萍在劍橋大學的語言學校開始學習英語,短短3個月的時間,鄧亞萍堅持每天8點多從自己的住所趕往學校上課。下午3點半下課後,她還到學院的學習中心去學ix,聽磁帶,練自己的口語,直到晚上8點學習中心關門後才趕回住所。
回到住所,鄧亞萍也從不浪費時間,她堅持和房東用英語交流,堅持按時完成作業和預習功課。
在她終於獲得碩士學位後,鄧亞萍又動身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長時間固定姿勢寫稿誘發了鄧亞萍的頸椎病,頭不能移動,一動就疼的鑽心。但是,疼痛並沒有把鄧亞萍征服,她咬緊牙關,以一種固定的姿勢堅持查閱資料和寫作。
誠信故事
那是鄧亞萍在清華即將畢業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語文老師請他幫助修改哲學課的總結。這份哲學總結足有四五千字,內容很充實,既有理論上的闡述,又能聯系實際用哲學觀點分析打球的戰略戰術。
幾天後,語文老師把改過的文章給了。又過了幾天,語文老師在校園里遇到了她,鄧亞萍一方面表示對語文老師的謝意,同時又很認真地對他說:"我把兩份總結都交給了哲學老師,跟老師講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寫的,另一份是請語文老師修改過的。"
一篇哲學文章,請語文老師修改,按理說修改後就可以當作自己的"原創"交上去了。語文老師絕不會去質問鄧亞萍,為何不說明是經老師改過的;哲學老師更不會質疑她是否請人家修改過。一切顯得那麼自然。但是,鄧亞萍竟把修改前後的兩篇文章一齊交給了哲學老師,還如實說明了請語文老師做過修改。這就是誠實的鄧亞萍,這就是鄧亞萍的誠實!
惟有這樣的誠實,才會有她的事業,她的輝煌,她的人格力量。試想,在學業上不老實的人,焉能成得了"鄧亞萍"?
申奧故事
鄧亞萍當運動員的時候,曾經兩次當眾落淚,一次是1992年在巴塞羅那,一次是1996年在亞特蘭大,她在獲得奧運會女單冠軍之後情不自禁。2001年7月13日,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那一剎那,鄧亞萍又哭了。「北京贏了,比我自己拿任何一次世界冠軍都激動。」
北京申奧形象大使
去年12月,鄧亞萍知道自己與楊瀾等人一道成為「北京申奧形象大使」。當時她正在瑞士洛桑參加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會議,北京奧申委代表團也到了洛桑,奧申委主席劉淇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作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工作的陳述報告。劉淇市長和袁偉民局長給鄧亞萍布置的任務是負責做好運動員委員會的工作。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共有11個人有投票權,其中一個是加拿大人,所以直接投票的有10人,再加上正副主席,共有12人參加投票。2月20日,鄧亞萍在諾丁漢大學考完最後一門課程,第二天立即趕回北京,參加申奧評估團的接待工作。送走評估團之後,她就留在北京,繼續完成清華大學的一些課程。
國際奧委會規定,委員不可以到申辦城市考察,這樣對北京就很不利,因為很多人沒有來過北京,不了解北京。鄧亞萍說,運動員委員會的這十幾個人,只有兩三個人來過中國,波波夫最近一次來中國是1999年,還是去上海;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蘇珊·奧尼爾,1987年到過上海,美國排球運動員鮑伯,也是1988年來過中國。那時的中國跟現在沒法比,但給他們的印象非常深刻,「你們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樓房也是灰色的。」所以做他們的工作也挺費勁的,因為他們不了解現在的中國。不能請進來,只好走出去。「我有一個比較有利的條件,這四五年,我與運動員委員會的同事們相處得很好,大家都當過運動員,又是年輕人,比較容易溝通。」鄧亞萍說。她事先與在歐洲的委員們聯系了一遍,詢問他們是否有時間在他們住的城市碰面,然後按著預約的時間開始跑。到瑞典見一位冬季項目的哈薩克運動員,到盧森堡拜見盧森堡大公,到義大利見兩個運動員委員。為了見美國的鮑伯,鄧亞萍曾在三天里從北京到洛杉磯打了一個往返,在飛機上的時間比在美國停留的時間還長。兩三天跑一個地方雖然很辛苦,但鄧亞萍覺得很值,她向這些人介紹北京的現狀,跟他們印象中的北京截然兩樣。她告訴他們,我們的政府和人民都非常想舉辦一次奧運會,對運動員來講,那肯定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奧運會。
去莫斯科之前,北京奧申委已經把各方面工作都做得非常充分細致,我只是做了其中的一點點工作而已,很多人已經忙了兩年多,沒有節假日,非常辛苦。像何振梁先生、國際羽聯主席呂聖榮等,他們要做得工作更多。
兩次申奧 兩次陳述
北京兩次申奧,都是讓鄧亞萍作運動員代表。1993年,鄧亞萍剛剛登上事業的頂峰,在頭一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獲得女單、女雙兩項冠軍,並深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喜愛。投票前一個多月,鄧亞萍得到通知,讓她代表現役運動員在最後的陳述中講幾句話。「但那時我根本不會講英語,國際司的劉北劍替我寫好了幾句話,一句一句地教我,讓我硬背下來。」如今已在英國諾丁漢大學讀了兩年書的鄧亞萍,覺得那次陳述經歷真「懸」:「陳述的頭一晚我基本沒有睡覺,嘴裡反復叨嘮那幾句話,比參加世界大賽還緊張。因為自己心裡一點把握都沒有,萬一忘了詞怎麼辦,紙上的英文又一句都看不懂。輪到我上場時,我感覺心砰砰直跳,真緊張啊!但畢竟打過那麼多世界比賽,一上場還是能夠鎮定下來,把那幾句話順利地背下來了。」
在莫斯科同樣代表運動員作陳述報告,不僅僅是鄧亞萍自己心定多了,所有聽過鄧亞萍講英文的人都對她充滿了信心。她現在可以用英文寫論文,用英語作報告,在美國學習過的楊瀾也對鄧亞萍的英語水平贊不絕口。此外,還有一點令鄧亞萍自信,「這四年我一直在清華大學和諾丁漢大學讀書,書沒有白讀,我感覺自己比上一次申奧時成熟多了。」
雖然已經把陳述詞背得滾瓜爛熟了,但為了保險,鄧亞萍還是帶著稿子上台了,萬一卡住了,看一眼稿子就可以接著往下說。盡管久經沙場,鄧亞萍上場前還是覺得有點緊張。「8個陳述人,加上楊凌共9個人,我們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陳述好了,是應該做的,可能一票都不會加上去,如果陳述不好,就很可能會減票,北京奧申委前面做了那麼多工作就會因此打了折扣,所以我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此前,幾位陳述人在北京做了很多次練習。鄧亞萍說:「當時在亞運村的國際會議中心,完全按著國際奧委會會議的講台尺寸布置會場,按著乒乓球的術語,就是模擬訓練。每個人的陳述詞都改了幾十遍,討論,推翻,再討論,再推翻,最後終於定稿時,已經到了7月初了,時間非常緊張。真正到了「比賽」的時候,我們大家都發揮得非常好,北京做完陳述報告以後,大家都感覺北京的陳述報告要比其它幾個城市好。北京准備得太充分了,大家對北京獲勝充滿了信心。」
等待投票表決的時候,五個申辦城市的代表團都坐在一個大廳里。「雖然心裡也緊張,但我們很有信心,甚至覺得第一輪就有可能過。第一輪沒過,我們心裡反倒有點緊張了: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但是大家還能夠沉住氣。」鄧亞萍回憶說。「第二輪投票以後,我們一看監票的三個人都走了,就知道有結果了:肯定是北京!因為只有北京可能在前兩輪勝出,而絕對不可能在前兩輪出局,這一點北京奧申委是非常有把握的。所以第二輪出結果,那肯定是北京贏了。」
夢想終於實現了,多少人盼著這一天。「我一聽到北京,一下子站了起來,眼淚馬上就流下來了,大家全都哭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可以說,那一刻,比我拿任何一次世界冠軍都激動。」鄧亞萍由衷地說。
[編輯本段]忘年交友
薩馬蘭奇和鄧亞萍
在第27屆奧運會開幕的前一天,專程從英國趕到悉尼參加國際奧委會委員競選的乒乓名將鄧亞萍,走進奧運村與各國運動員見面,開始了她的競選游說活動。由於是第一次接觸這件事,顯得並不在行。碰巧中國的三名奧委會委員何振梁、呂聖榮和於再清也到奧運村看望中國選手,三人當即鼓勵鄧亞萍堅定信心,並向她介紹了一些有益的競選建議。目前,國際乒聯主席和秘書長已明確表示,支持鄧亞萍的競選,他們認為這不光是鄧亞萍和中國的事情,而且事關國際乒乓球運動的整體利益。
薩馬蘭奇年近8旬,鄧亞萍27歲,是體育運動、是奧林匹克精神把他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譜寫了體育運動史上的一段佳話。
薩馬蘭奇從1980年開始執掌奧委會,至今已快20年了,人稱薩翁。薩翁喜歡鄧亞萍那種大刀闊斧快速兇猛的打法,那種一往無前、不屈不撓的頑強作風。薩翁曾親自對鄧亞萍說:「我非常喜歡你的打法,快速兇猛,看起來夠味。」總之,在鄧亞萍身上充分體現了「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薩翁親自為1995年出版的《鄧亞萍》一書作序,稱贊鄧亞萍是「世界傑出的年輕運動員之一」。「她非凡的成績,是其艱苦努力與天才、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尊重奧林匹克倫理觀相結合的結果。」他相信:「鄧亞萍小姐的成就將有助於促進中國乃至世界的女子體育運動。」
薩馬蘭奇年輕時就喜愛乒乓球運動,曾經獲得過西班牙的全國混合雙打冠軍,他說:「我對乒乓球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我積極主張將它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乒乓球能列入奧運會項目,薩馬蘭奇功不可沒。
在1991年第41屆世乒賽中,鄧亞萍以她那快速、乾脆的發球搶攻,變化多端的線路和落點,打得漢城奧運會女單亞軍李芬姬只有招架之功,卻無還手之力,僅僅只花了45分鍾就以3∶0的比分結束了戰斗,18歲的鄧亞萍第一次登上世界女子單打冠軍的寶座。鄧亞萍的高超球技贏得了薩馬蘭奇的喜愛。他決定親自為女子單打冠軍頒獎,這是他作為奧委會主席第一次為一名乒乓球運動員頒獎。這也是薩馬蘭奇與鄧亞萍的第一次交往。
1991年9月,鄧亞萍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薩馬蘭奇杯」比賽,小鄧捧得桂冠後,被薩馬蘭奇邀請到洛桑做客。作為一名運動員,被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邀請到國際奧委會總部———洛桑去做客,這在以前從未有過,中國運動員鄧亞萍第一個獲此殊榮。鄧亞萍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她覺得這不僅是她個人的榮譽,也是所有中國運動員的光榮。
1991年11月25日,緊張的世界盃團體賽結束後,鄧亞萍赴洛桑參加薩馬蘭奇舉行的晚宴。中午用餐時,餐館的華僑老闆熱情地教她一句西班牙卡塔蘭方言的問候語「BonDias!」鄧亞萍反復練習後學會了這句話。鄧亞萍一見薩翁,就向他道了一聲「BonDias!」薩馬蘭奇立即把鄧亞萍擁進懷里,親親她的臉頰,他沒有想到這位東方少女竟會用他家鄉的方言問候他。
晚宴上,薩翁詳細詢問了鄧亞萍的各種情況,從比賽到訓練,從學習到愛好,都一一問及。當得知小鄧5歲就開始練球時,薩翁問:「那時你有多高?打起球來一定很困難吧?」鄧亞萍說:「我的頭剛超過球台,得把手舉起來打。」薩翁的秘書瑪爾塔小姐立刻模仿兒童舉手在頭頂上揮拍打球的動作,把全桌的人都逗樂了。鄧亞萍一邊點頭一邊說:「太像了,就是這個樣子!」席間,鄧亞萍得知薩翁年輕時也是乒乓球運動員時,就把自己的一塊備用球拍送給了薩翁,還向薩翁贈送了一對健身球。薩翁回送給鄧亞萍一套介紹國際奧委會的紀念品和一盒瑞士產的巧克力。
第二天,鄧亞萍和翻譯劉北劍在瑪爾塔小姐的陪同下,參觀了奧林匹克博物館和奧委會總部,鄧亞萍看到五環旗和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瑪爾塔小姐告訴她,這是專門為中國客人而升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客人都能享受到這個禮遇,這種高規格的禮遇使鄧亞萍感到無比自豪。
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鄧亞萍先是同喬紅合作奪得女雙金牌。後又奪得女單冠軍。薩翁履約第三次為鄧亞萍掛上閃閃發光的金牌,含著笑說:「再次邀請你到洛桑來做客!和你的教練一起來!」
1995年5月,在第43屆世乒賽中,鄧亞萍和喬紅打出了威風,最後奪得了冠軍。薩翁高興地為鄧亞萍和喬紅掛上了金牌,這是薩翁第四次為鄧亞萍頒獎。
1996年,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單決賽結束後,薩翁再一次為蟬聯奧運會冠軍的鄧亞萍第五次頒獎,他緊緊握住鄧亞萍的手,並用右手輕輕地拍了拍鄧亞萍的臉頰。這動人的場面令人感慨萬千,一個運動員能得到薩馬蘭奇一次頒獎機會已屬十分榮幸了,而鄧亞萍獲得這樣的殊榮竟達5次,可見鄧亞萍在薩翁心中的分量。
1997年2月6日是鄧亞萍的本命年生日,又是她媽媽的60歲大壽,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鄧亞萍為酬謝大家,特在天倫王朝飯店舉行一次生日聚會。國際乒聯主席、中國乒協主席徐寅生致詞,他說:「小鄧自參賽以來,共獲得了大小125個冠軍,其中有15個世界冠軍,現在是鄧亞萍時代,祝願鄧亞萍時代延續得更長、更輝煌。」
乒乓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姚振緒宣布了一條好消息:薩馬蘭奇主席任命鄧亞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把整個晚會推向了又一個高潮,因為乒乓球運動員擔任這一職務,在奧運史上還是第一次。
徐寅生主席所說的「有人說,小鄧要退役」,也不是完全空穴來風,也許是有人根據鄧亞萍想上大學而猜測的,不過想上大學同退役是兩碼事。鄧亞萍9歲進專業隊打球,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上大學的願望日漸強烈。
鄧亞萍的申請得到清華大學的認可,並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後正式成了清華大學的一名學生。但鄧亞萍仍然是中國乒乓球隊的現役國手。鄧亞萍在1997年4月舉行的第44屆世乒賽上,又獲得三枚金牌,直到1997年的11月份才真正走進清華大學的課堂。
1998年3月26日,鄧亞萍離開北京飛往英國,在劍橋,先在紐南語言學院就讀,後來又轉到貝爾語言學院。就在鄧亞萍留學英國的日子裡,她參加了在葡萄牙舉行的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會議,並且第二次應邀訪問洛桑。
在1998年運動員委員會與奧委會執委會聯席會議上,鄧亞萍被大會安排發言。為了這次發言,鄧亞萍把英語發言稿一遍又一遍地朗誦,從開始的結結巴巴到後來的通暢流利,最後都可以背下來了。
6月1日上午的聯席會議上,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塔爾博格先生特意把鄧亞萍的發言安排得靠後些,以便讓晚些到達的薩馬蘭奇親自聽到鄧亞萍的發言。鄧亞萍一發言,薩馬蘭奇就笑了,一直笑到發言結束,因為薩馬蘭奇沒有想到僅僅相隔幾個月,鄧亞萍就能說出這么流利的英語。
2. 曹沖稱象課文
古時候有個叫曹操的人。別人送他一頭大象,他很高興,帶著兒子和官員們一內同去看容。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牆,腿像四根柱子。官員們一邊看一邊議論:「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問:「誰有辦法把這頭大象稱一稱?」有的說:「得造一桿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有的說:「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誰有那麼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桿大秤呢?」曹操聽了直搖頭。
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他站出來,說:「我有個辦法。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
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後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著點一點頭。他叫人照曹沖說的辦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2)小學語文書有多重擴展閱讀
稱象原理:
等量替換法是一種常用到的科學思維方法。曹沖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換法」。用許多石頭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劃記號,讓大象與石頭產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稱出石頭的重量,使「大」轉化為「小」,分而治之,這一難題就得到圓滿的解決。
參考資料
網路-曹沖稱象
3. 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簡介
湯姆幼年喪母,由姨媽收養。聰明頑皮的湯姆受不了姨媽和學校老師的管束,常常逃學闖禍。一天深夜,他與好朋友哈克貝里·芬到墓地玩耍,無意中目睹了一起兇殺案的發生。因為害怕被兇手發現他們知道這件事,湯姆、哈克貝里帶著另一個小夥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島上做起了「海盜」,弄得家裡以為他們被淹死了,結果他們卻出現在了自己的「葬禮」上。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湯姆終於勇敢地站出來,指證了兇手。不久之後,在一次野餐活動中,他與他心愛的姑娘貝姬在一個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飢寒交迫,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後來終於成功脫險,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兇手埋藏的寶藏。
(3)小學語文書有多重擴展閱讀:
說到兒童文學中的經典頑童形象,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馬克?吐溫《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湯姆索亞。可是這個形象並不是馬克吐溫的首創,它的開山鼻祖是另一位美國作家托馬斯巴雷奧爾德里奇,他那部半自傳性質的小說《壞孩子的故事》比《湯姆索亞歷險記》整整早發表了七年。
它的原書名是The Story of a Bad Boy,講的是一個善良的壞男孩的故事——他並不壞,沒有犯下什麼令人發指的越軌行為,他的壞,只是相對於他身邊的那些好孩子而言。
那麼,湯姆這樣一個頑童,到底對大人和社會做出了怎樣的挑戰呢?
先讓我們來看看湯姆幾歲了。很奇怪,馬克?吐溫在《湯姆?索亞歷險記》里沒有為湯姆設定年齡,我們只能推測。這是發生在一個夏天裡的故事。故事開始時,湯姆似乎不大,是個調皮搗蛋的小小孩,因為他的那些所作所為實在是太幼稚、太讓人哭笑不得了:給別的孩子刷木板籬笆的機會,換來的東西卻是一把什麼也開不了的鑰匙,兩條蝌蚪,四塊橙子皮。
在姨媽的眼皮底下偷糖吃﹔在教堂里逗狗跟甲蟲咬架……可到了後來,湯姆卻又像是一個成熟而又冷靜的大男孩,比如最後他和心愛的女孩蓓姬身陷迷宮般洞窟那場戲,飢餓、乾渴、黑暗,再加上恐懼,換作一個小小孩早就絕望地放聲痛哭了,但湯姆表現得比大人還理智、堅強,給人的感覺完全是一個心智成熟的少年。這樣推測下來,湯姆的年齡應該是界於十至十二歲之間吧。
湯姆絕不僅僅是一個逗人發笑的頑童,作為馬克?吐溫用來顛覆當時流行的說教式的兒童文學作品的一個角色,他首先反抗的就是大人社會的道德標准。比如,他蔑視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即便是他的種種惡作劇和冒險,如果細細追究起來,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渴望別人承認,要成為一個英雄。
這本書爭議最大的是結尾。因為在故事最後,一直反抗大人世界的湯姆居然妥協了,被一直渴望逃離的所謂文明社會收編了,和大人站到了一起。
不但自己成為了一個好市民,還把逃走的哈克貝利找了回來,規勸他做一個體面人,接受那個有錢寡婦的收養,不然連他湯姆自己都會被人瞧不起。這,顯然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然而,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待湯姆的這種變化,這本書的原版編者約翰?
C?葛伯就指出:「作品其實是對成長進程的一種嘲諷性的說明,因為湯姆最後更接近於聖彼得堡的成人,這些成人往好里說是虔誠而善感﹔往壞里說則遇事不能容忍,生性殘酷……馬克?吐溫很可能是想提醒我們:我們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往往越來越看重社會習俗和社會的贊許與否,越來越喪失我們對個人自由的熱愛。」
4. 小學生語文教材有多重。
這節課老師光放多媒體就花了十來分鍾,邊放邊出詞卡。然後又讓小學生練習...語文課程標准》中似乎有點淡化了,其實《語文課程標准》說:「語文教學要注重...
5. 一本語文書的重量大約是多少
人教版為例:小學語文課本約.3-0.5千克,中學課本約為0.6-0.8千克,高中課本約為1千克。
6. 一本語文書大約有多重
人教版為例:小學語文課本約0.3-0.5千克,中學課本約為0.6-0.8千克,高中課本約為1千克。
7. 如何快速提高語文成績
想要學好語文,重在平時積累,並非死記硬背,並且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用對方法,語文考高分不是不可能!
一、1-2年級
小學低年級學生主要進行漢語拼音、識字寫字、聽 說、閱讀、寫話的訓練,需要學生掌握簡單的學習方法,具體說來就是:
1.基礎學習
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要求會寫800~1000個漢字。
2.有趣記憶法
背誦課文是一些孩子的弱項,整篇課文要孩子分一兩天背下來難度太大,不如先背一段,然後採用「疊羅漢」式背誦法,由第一人背誦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遞增一句,連續不斷,直到背完為止。這種方法不但趣味性強,而且參與面廣,並能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
3.觀察事物法
小學課本圖文並茂,想要加深課文的記憶,就要學會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把圖和文結合起來,更能讓孩子理解內容。
4.先想後說學習法
有的孩子不敢說話,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想好怎麼說。所以,當孩子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鼓勵孩子把想法用完整的一句話寫下來,記住要規范、通順的語句,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表達寫字習慣。
二、3-4年級
小學三、四年級在學習上已經比較獨立,一般來說,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掌握1500個漢字,可以逐漸從對段意上的理解過渡到對篇的訓練。
1.課前預習法
每一次要學習新課文的時候,都應該提前預習一下。預習課文的時候,發現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拿紅筆做個標記,等老師上課時,帶著疑問的學生便能緊跟老師思路,尋求解答,上課效率顯著提升。
2.課後復習抓重點
學完新課後,並不代表著結束。課後可以重新梳理一遍老師上課講過的內容,同時將自己認為的重點以及老師提過的重點摘抄在筆記本上,以便日後可以回顧。
3.學會使用工具書
課文中一般會有一些生詞,那是為了鍛煉孩子們使用詞典,學會用音序、部首、數筆畫的方法查字典、詞典,從而理解詞語的意思。
4.學習順序分類法
學習新課時,老師都會讓每一位學生學會按時間先後順序,事情發展順序,總分思路順序介紹事物的幾個方面的順序分段方法,初步將文章理解一遍。
5.各種背誦課文法
理序法:整理課文順序,把課文分段,每段都寫了什麼內容,標出順序,然後記憶,不會背混亂
路標法:每段要標記出你自己感興趣的或者讓你記憶深刻的詞句,然後以此為中心記憶其它內容
化整法:化整為零,化大為小,分段記憶,適用於比較長很難一次背完的課文
提綱法:先背提綱再背具體內容,此法適用於背大多數內容,比如背初中中國古代史課本,先背朝代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十句話,五十個字背完整個中國古代史,順序理清了,再去背每個朝代發生的具體歷史事件,這樣就會更快掌握。
首尾法:先背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再背中間。
三、5-6年級
小學五、六年級著重是進行篇的訓練,要在加強對課文條理、層次、內容理解、篇章結構訓練的基礎上,著重進行訓練。
1.比較法
在語文學習中,一篇文章的內容、結構都不盡相同,有的是總分總結構,有的是並列結構,這時候就需要孩子自己進行比較。
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
總分式:先總述,再分說.這種關系還可以演變為「分—總」或「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
2.歸納法
小學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段落歸納,一般都是找尋段落中的中心句子,有時中心句子就是開頭或是結尾的句子,最後再圍繞中心句子進行擴展就好了。
3.分析法
學完課文後,老師都會要求大家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時候可以使用分析法,找出文章中的重點段落,根據重點段落來推斷出中心思想。
4.多重思維法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除了要緊跟老師的思路外,還需要孩子自己學會運用分析、總結概括、邏輯推理的思維,有助於孩子在考試的時候遇到陌生文章,也能根據方法順利答題。
語文更像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只有學好語文,打好基礎,才能使各科學起來不費力。
若語文沒學好,以後進入初中、高中,看數學、物理的應用題一定會被弄得一頭霧水。所以,為了孩子將來學習可以輕松一些,家長務必從小幫助孩子打好堅實的基礎,教孩子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對今後步入更高階段的語文學習以及其他科目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可以採納我的答案,覺得有用也可以點個贊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