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
討論法: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任務驅動法: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
參觀教學法: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
現場教學法: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自主學習法: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❷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學法指導
一、教師示範,展示學法。
由於學生的認識規律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所以上課開始便向學生灌輸抽象的學習方法是很難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機械地記憶,而不是理解,更談不上應用。因此,學法指導的第一環節應先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認識。即通過教學中的示範性指導,讓學生從教師的教學中感知學法,領悟學法。這就要求教師的示範過程必須做到兩點:一是教師的教應做到線條明確,層次清楚,便於學生發現和領悟學法。二是教師的教應做到難易適度,便於學生嘗試和運用學法。
如在教學第十冊第三課《古詩三首》時,我將第一首詩《江畔獨步尋花》作為展示學法的範例。指導學生分五步進行學習:1、初讀,讀准字音。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准字音。2)指名朗讀,糾正春錯誤讀音。3)教師示範朗讀,讀出詩句的停頓節奏,以喚起學生的注意。4)學生試讀,達到能讀准字音,會停頓的程度。2、細讀,理解字詞。1)學生自讀詩句,勾畫出不理解的字詞。2)指導學生運用查字典、聯系詩句等方法理解這些字詞的意思。3、精讀,體會詩意。1)指導學生再讀詩句,一邊讀一邊想每句講的是什麼。2)學生逐句講述詩句意思,要說得通順、連貫、明白。4、賞讀,想像意境。1)再讀《江畔獨步尋花》,思考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2)自由朗讀,想像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3)反復朗讀,欣賞詩的韻律,感受詩的情趣。5、誦讀,背誦詩句。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詩的意境,欣賞詩的美感,並能熟領略了詩的意境,同時使學生從這一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認識。為下一步發現和領悟學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回顧小結,歸納學法。
通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如果不及時加以指導和歸納,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他們對學習方法的認識就不能深化,也就達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當學生對學業法的感性認識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對第一部分的學習過程進行簡要回顧。使其從回顧中發現和領悟學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導學生將發現的領悟到的學法歸納出來。使他們對學法的認識更加清晰和深刻。
三、自學實踐,運用學法。
通過前兩個步驟,學生已經領悟和歸納了學法。但學法作為一種方法和本領,不但要靠講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實踐活動的訓練。只有通過學生的自學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學法,也才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得到培養。所以,領司和歸納學法並不是學法指導的最終目標,而只是一個起始。在此基礎上還應給學生自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嘗試過程中運用學法,把學法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進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學第二首古詩《游園不值》時,我就把主動權留給學生,讓出人頭地通向旬才理解和歸納的學法自學這首詩。在學生自學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學法,強化學生的意識,防止自學過程的混亂性;同時我還向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這樣,學生既明白了學習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學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進行自學。在學生自學焊,教師進行巡視,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進行自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使他們也能運用學法進行自學,逐步提高自學水平。
學生在學習《游園不值》這首詩時,自己去朗讀詩句,分閱讀、品味、想像、誦讀,在此過程中,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閱讀的理解過程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讓理性的學習方法通過實踐真正轉化為技能。理實證明,這樣做,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檢查效果,鞏固學法。
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檢查,可以糾正不足;通過檢查使學生盾到自己運用學法所取得的成績,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激發學生運用學法的興趣。所以在學生自學後,應採取一定的方法檢查自學效果,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在教學《游園不值》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檢查自學效果:1、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不值」、「游園不值」、「應」、「憐」、「屐齒」、「蒼苔」、「小扣」、「柴扉」。2、作者未能進園賞花,但他並不掃興,你從哪裡看出來?3、圖文結合,講述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4、感情朗讀和誦背全詩。在檢查過程中,允許學生發現不同意見,並善於用「不同」去效地促使他們獨立思考、評議、爭論和互相啟發。然後,再讓學生根據學法繼續自學、檢查,使學生真正地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當然文體不同。學習的方法也不同。不論是學習古詩還是其他課文,都有各自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善於把握各類文體特點,在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切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需要。
❸ 小學語文學法指導可運用哪些措施
小學語文學法指導之我見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呢?我認為學法指導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教給普通的學習方法
(1)預習的方法。不同年級不同教學內容有不同的預習方法。低年級語文預習要學會查字典,解決音形義等問題。中高年級在新教材講讀之前,閱讀有關資料,將要講到的內容先自讀2-3遍,從中找出不懂的難點和不甚懂的疑點,帶著這些難點和疑點,在上課時予以解決。(2)聽課的方法。指導學生沿著教師教學思路,積極參與。聽課不僅聽教師,還要聽同學對問題的各種建議、看法,並敢於提問「為什麼」。(3)練習的方法。除普通的書寫工整、格式正確外,應獨立思考,靈活運用新知識解答,無論採取何種方法得出的結果,都應做到理解、掌握。(4)復習的方法。分課後復習,單元復習,學期、學年復習。各種復習應以教材為重點,對照筆記,檢查作業,分析重點、難點,打破教材順序,運用對比方法找出知識異同。(5)考試的方法。考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解題要從易到難等方法的指導。
二、傳授基礎知識與學法指導
標點、字、詞、句、段、篇的學法指導,低年級是小學階段識字量大的階段,要教會查字(詞)典。中年級以句、段為指導重點,高年級以篇章結構、文章訓練為重點。根據教材結構特點,中高年級每冊教材七個單元,互相獨立,又互為整體,每單元遵循著一個由「教——扶——放」的過程,精講課文教者在「傳道授業解惑」同時注重「學法」滲透,利用教師的學法指導去學習課內自學課文,教者只要恰當點撥。最後讓學生課外獨立閱讀第三類課文,是學生運用「學法」的階段。語文課是教者傳授知識的主要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者應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傳授,滲透學法,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如:講授《桂林山水》一文,分析桂林的山有三個特點:奇、秀、險;要求學生依同樣的方法自學下一段,桂林的水也有三個特點:清、靜、綠。作者運用了「抓住特徵,分步描寫」的方法,學生通過學法指導練習學法,最後掌握學法,讓學生體會出:描寫自然景觀,要抓住它的特徵分層、分段敘述。
三、教師示範,展示學法
由於學生的認識規律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所以上課開始便向學生灌輸抽象的學習方法是很難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機械地記憶,而不是理解,更談不上應用。因此,學法指導的第一環節應先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認識。即通過教學中的示範性指導,讓學生從教師的教學中感知學法,領悟學法。這就要求教師的示範過程必須做到兩點:一是教師的教應做到線條明確,層次清楚,便於學生發現和領悟學法。二是教師的教應做到難易適度,便於學生嘗試和運用學法。
如在教學第十冊第三課《古詩三首》時,我將第一首詩《江畔獨步尋花》作為展示學法的範例。指導學生分五步進行學習:1、初讀,讀准字音。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准字音。2)指名朗讀,糾正錯誤讀音。3)教師示範朗讀,讀出詩句的停頓節奏,以喚起學生的注意。4)學生試讀,達到能讀准字音,會停頓的程度。2、細讀,理解字詞。1)學生自讀詩句,勾畫出不理解的字詞。2)指導學生運用查字典、聯系詩句等方法理解這些字詞的意思。3、精讀,體會詩意。1)指導學生再讀詩句,一邊讀一邊想每句講的是什麼。2)學生逐句講述詩句意思,要說得通順、連貫、明白。4、賞讀,想像意境。1)再讀《江畔獨步尋花》,思考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2)自由朗讀,想像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3)反復朗讀,欣賞詩的韻律,感受詩的情趣。5、誦讀,背誦詩句。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詩的意境,欣賞詩的美感,並能熟領略了詩的意境,同時使學生從這一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認識。為下一步發現和領悟學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探索學法指導的教學模式
不論是何種學科教學改革,離不開課堂教學。學法指導的主戰場也是在課堂教學中。教者應根據每堂課的教學內容,確定學法指導的單項目標,講授知識內容應與學法指導融洽在一起,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情況下掌握學法,利用此法又可以獨自去獲取新的類似的知識。基本模式有:(一)課堂教學類:①前綴型。在授課開始時把學法交待清楚,讓學生根據學法學習,討論新的內容,授課結束時,教者總結、驗收。②混合型。授課時,一邊學習新知識一邊教給學法。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學法指導常用到。③後綴型。在新授課完後,由教師、學生一起歸納學法。(二)專題講座類:舉行學法指導專題講座,可以打破班級、年級界限,以學科、興趣特長為標准組織進行,同時可以根據自然區域劃分界限組織進行。
「學法指導」要有一個較開闊的思路。學習是一個終身行為,學習包括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教材的學習和非教材的學習,素質教育把學習活動的范圍盡可能地拓寬,學法指導的特點就是針對廣泛的學習活動和終身教育提供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並且進而訓練成為能力的教育。
我們古人有句名言:「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於終身受用無窮」。這是用比喻的說法來表達「學法指導」的道理,也就是葉聖陶說的「教是為了不用教」的思想。「一個壞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教人發現真理」,「教人學會」進一步就是「教人會學」。現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創造性的時代,它要求受教育者在學校就要學會「高效率地處理信息以創造新的文化資源」的方法,因此美國的理查•巴斯卡、安東尼•艾索斯在《超越西方》一書中說:「在本世紀中,教育方面的一大革新是,由注意教法而轉變為注意學習法」,由此可見,我國教育必須加快「學法指導教學模式」的研究。
二、學法指導的內涵
學習方法,在小學階段,可以按學習字、詞、句、篇的不同內容分別進行指導。
1、學字的方法。常用的有結構分析法,看圖識字法,運用形聲規律識字法,兒歌記憶法,想像記憶法,比較記憶法,運用歸類識字法等等。
比如,運用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律幫學生識字:情、請、清、晴。「情」是「忄」旁,表示內心活動;「請」是「訁」旁,表示禮貌語言;「清」是「氵」旁,表示水清純凈;「晴」是「日」旁,表示天空晴朗。
2、學詞的方法。常用的有以圖解詞,詞素解詞,查字典學詞,實驗演示學詞,比較辨析學詞,聯系生活實際學詞聯繫上下文學詞等。
又如《中彩那天》一課中有句話:「……才明白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那貧困的家最富有的時刻。」句中「富有」的本義是「金錢多,財產多」,但聯繫上下文看,這里的「富有」就不是指金錢、財產多而是指精神充實。將詞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
3、學句的方法。常用的有:由詞到句學懂句意: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學句,就是先領會關鍵詞語的意思;聯系文章的中心去理解句意;聯繫上下文學句;通過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去理解句意等等。
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中有句話「他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飽經風霜的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教學這句話我是先抓住關鍵詞語「飽經風霜」引導學生思考什麼叫「飽經風霜」?他的臉上為什麼「飽經風霜」?這「飽經風霜」說明了什麼?經過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一番議論,學生就能懂得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它寫出了舊社會窮苦人的艱辛與無奈,而魯迅對車夫非常同情與關心,更襯托出魯迅高尚的品質。
4、學篇的方法。有從課題入手學課文;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從重點段入手學課文;從主要人物入手學課文;抓過渡句學課文,等等。
如《鳥的天堂》、《豐碑》、《可愛的草塘》、《珍貴的教科書》、《地震中的父與子》等課文,題目有的直接揭示文章中心,有的高度概括了全文內容,在教學中可以用「抓課題」的方法去學習課文。
學法指導,教師要增強意識性,具體指導什麼學法,則要因文而異(因教材的不同特點而異);因需而異(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而異);因人而異(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和認識能力而異)。同時,進行學法指導,還要十分注意階段性、有序性和漸進性,既要有通盤打算,又要有近期目標,按低、中、高的年段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三、學法指導的途徑。
學法指導主要在課內進行,一般有如下三條途徑:一是學法的直接揭示;二是教法的轉化;三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的點拔引導。
學法的直接揭示,就是在講課前,教師開宗明義,直接告訴學生本課用什麼方法進行學習,然後再按照這一方法一步一步地學。這樣,既讓學生學懂了課文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
教法的轉化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重要途徑,盡管「教法」與「學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有不少共通之處,在許多情況下,良好的教法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法。比如「審題」能力是一項重要的閱讀能力,教師在培養,訓練學生審題能力時,一般按下列步驟進行:先是弄清題目的意思,特別要理解題目中一些難懂的詞語的意思;再是判斷題目中的關鍵詞或中心詞;然後「看題思文」,看了題目,想想文章應該寫些什麼內容。教師這樣教審題,無疑是一種教法,但訓練到一定的程度,學生掌握了這個方法,並能運用這種方法去審新的課題,這時,對學生來說,這一「教法」也就成了「學法」。所以說,良好的教法對學生掌握學法是大有益處的。
讓學生掌握學法,教師必須做有心人,注意教學過程中的及時點拔和引導,這對學生學法的形成至關重要。比如,聯繫上下文學詞是學詞的重要方法,如果教師能堅持及時指點,學生就能將這種方法學到手。《麻雀》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小麻雀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才出生不久,是從巢里摔下來的。」在學「絨毛」一詞時,一個學生說:「絨毛」就是人和動物身上的毛。教師否定,反問:你頭上的頭發能叫「絨毛」嗎?第二個學生回答:「絨毛」就是人或動物身上長出的柔軟而細小的毛。這時教師及時引導:再讀讀句子,想想課文中的絨毛該怎樣解釋。第三個學生回答:課文中的「絨毛」指的是小麻雀頭上長出的柔軟而細小的毛。教師肯定了這種回答。
四、學法指導中操作程序的設計。
掌握學法,必須操練。如何操練?就得根據操作程序進行操練。因此,操作程序的設計就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設計操作程序,要注意程序的有序性,還得注意程序間的連貫性以及它的內在聯系,更要注意可接受性以及可操作性。這種操作,有時是口頭的,有時是書面的,不管口頭還是書面,都應努力做到讓學生便於操作進而逐步做到樂於操作、善於操作。
有人說,缺乏質疑的教學是貧乏的,沒有啟發的教學是淺薄的,失去解惑的教學是幼稚的,毫無學法指導的教學是片面和孤立的。因為,育人的天職是教會學生做人,教書的目標是教會學生學習。注重學法指導,在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對我們每個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方面要取得成效,關鍵在實踐。因為在實踐中我們能發現問題,可以檢驗自己的做法,能提煉和積累經驗。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要我們堅持學習,堅持實踐,定能把這項工作越做越好。
如在學完《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後,我就問學生:「我們剛才是分了幾個步驟來學習這首詩的?每一步又是怎樣做的?通過回答問題,學生對剛才的學習過程進行回憶思索,把發現和領司到的學法簡明准確地歸納出來。
三、自學實踐,運用學法。
通過前兩個步驟,學生已經領悟和歸納了學法。但學法作為一種方法和本領,不但要靠講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實踐活動的訓練。只有通過學生的自學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學法,也才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得到培養。所以,領司和歸納學法並不是學法指導的最終目標,而只是一個起始。在此基礎上還應給學生自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嘗試過程中運用學法,把學法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進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學第二首古詩《游園不值》時,我就把主動權留給學生,讓出人頭地通向旬才理解和歸納的學法自學這首詩。在學生自學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學法,強化學生的意識,防止自學過程的混亂性;同時我還向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這樣,學生既明白了學習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學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進行自學。在學生自學焊,教師進行巡視,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進行自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使他們也能運用學法進行自學,逐步提高自學水平。
學生在學習《游園不值》這首詩時,自己去朗讀詩句,分閱讀、品味、想像、誦讀,在此過程中,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閱讀的理解過程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讓理性的學習方法通過實踐真正轉化為技能。理實證明,這樣做,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檢查效果,鞏固學法。
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檢查,可以糾正不足;通過檢查使學生盾到自己運用學法所取得的成績,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激發學生運用學法的興趣。所以在學生自學後,應採取一定的方法檢查自學效果,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在教學《游園不值》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檢查自學效果:1、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不值」、「游園不值」、「應」、「憐」、「屐齒」、「蒼苔」、「小扣」、「柴扉」。2、作者未能進園賞花,但他並不掃興,你從哪裡看出來?3、圖文結合,講述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4、感情朗讀和誦背全詩。在檢查過程中,允許學生發現不同意見,並善於用「不同」去效地促使他們獨立思考、評議、爭論和互相啟發。然後,再讓學生根據學法繼續自學、檢查,使學生真正地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望採納
❹ 如何提升小語課堂學法指導有效性
小學語文,本身應該是在充滿童心、童趣的學習中積累知識,豐富感情,感受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然而隨著在落實教學目標過程中,從拼音、識字、寫字開始到句段變化,閱讀理解,應用習作,語文作業練習的繁復多樣,難以捉摸讓孩子們望而生畏,黯然退卻。從三年級開始的字詞句段篇的作業訓練,閱讀教學使得語文課堂上教師的問題越來越多,試卷中的習題類型也驟然間上升至很高的高度,從低年級的幼幼版變身成為涵蓋字詞句段等至少五大類,十六餘種習題類型的綜合版。於是,沉重的課業負擔開始一步步蠶食掉孩子們對知識的求知慾望。進一步放大的是對整個學習的失望和自我效能感的極度降低。
走進小學語文課堂,即便是充滿童趣的低年級,我們能看到的不是綻放著生命之光的笑容,不是透射出求知慾望炯炯有神的眼睛,而是漫無目的俯首走神,漠不關心,還有更多的疲憊不堪和迷惘!
這不是全部的現實,卻是存在的事實!毋庸置疑,重新審視小學語文課堂,拂去我們給小學語文課堂無用的浮華,學生的「人」本位,不是教師教改思想中敬奉的信條,而是對「人」的有效教育措施,並使之持續發展下去。當然,這肯定是一個更為艱巨、復雜而且漫長的過程。經過筆者多年實踐,自主學習與互助合作探究的「自助」學習模式構建,成為有效提高學習興趣,刺激學生轉化的有效教育途徑。這其中,學法指導成為學生點燃自信,實現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基礎。從「美」的角度來看小學語文課堂,必然是一種獲取到成功、感覺快樂的愉快體驗。能否成功和輕松,學習方法至關重要!
學法的認知、特點及原則
在教學實踐中使用的教法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的。因此,學法也具有同樣的特點。即:根據學生學情(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客觀因素等),幫助學生習得解決基本問題的方法。具有基礎性、可變性、適應性等特徵。也就是說,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是在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積極調整的學習狀態下,解決普遍學習問題的技巧和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學者奧蘇貝爾提出了「有意義的言語學習理論」。奧蘇貝爾的教育思想,重視教師對學生學習心理的把握和學習內在因素的發掘,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系、規律和過渡性,重視學習心理學的實用價值,成為「方法理論」的重要支持。在強調目標鎖定、實施策略和途徑、溝通交流、反饋評價的語文新課堂上,學習方法能更好地幫助語文學習中的兒童克服困難、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不斷增強學習的信心,刺激學生繼續探索和求知。
易掌握、常滲透、重實效、有差異是學生學法體系構成的重要原則。結合小學語文學科特點和小學兒童年齡階段的不同特點,有步驟的給予學生學習方法,通過有效組織、講解、訓練、鞏固、貫通等步驟,嘗試使兒童能體驗成功獲取知識的驕傲和幸福感,能對具體問題迅速做出反應,保持在課堂上高度的參與熱情。不讓學法成為空洞的說教,要具有普遍性,用最基本和最常見的現象進行闡釋。比如,這是我在語文課堂上的一個教學實錄:
閱讀中常常有問答題出現,怎麼辦呢?我為了啟發孩子們,通常都是採用游戲和談話的辦法來啟發思維,而不急於講答案。
師:孩子們,我生病了,頭疼,你是醫生,我來看病。你會怎麼辦?
生:紛紛舉手,很激動。
師:指名說。(我會問哪裡不舒服,然後給你的頭部做檢查。)
師:為什麼不檢查我的腳呢?
生:是因為問題在頭部啊!
師:對了,閱讀問題也一樣,要回答就必須聯系相關的內容啊!(板書:遇問題,找內容)
然後,孩子們如有所悟,紛紛尋找,一大部分便舉起手了。
這只是一個小片段而已,方法的授予並不只限於一種形式,一個地方,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形式的多樣性。在循序漸進的教學中,孩子們便了解到,遇到一般的閱讀問題可以這樣做:遇問題,找內容。抓重點句,扣關鍵詞。
學法課的開設
奧蘇貝爾認為進行有意義學習的條件:「學習材料本身具有邏輯意義;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具備與新知識相聯系的知識准備;學生具有意義學習的心向。」也就是說,教師要將教學內容整體把握,能梳理出知識線條,並弄清內在層次和聯系。在教法選取上,必須讓知識實現自然過渡,幫助學生藉助已有知識認知新知識。在獲得成功之後,逐步培養主動求知和探索的學習習慣。
學法指導課的開設。學法指導課本質上是涉及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習能力開發與發展,學科學習障礙矯正,學科學習心理調試,學習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和方法的綜合課。簡言之,就是針對本班級本學科的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給予有效、持續的關注。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筆者針對所教五年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每周至少要安排1次「學法課」。對本學科的學習特點,教材,單元,字詞句段篇各種習題類型解答,閱讀與欣賞,習作等都會做系統的講解。學生逐漸跳出原來的學習圈子,能看清楚類型、類別,能准確把握住語文學習中的一般規律了。如:我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就經常背誦一些經過師生共同整理的一些口訣:難字生詞攔路虎,查問求證必掃除。文章類型有四類,寫人記事景和物。主要內容要抓住,多讀品味細感悟。圈畫批註君須記,莫要為讀而讀書。
在學法課上,我們針對語文學科特點,進行「文章類型整合」教學活動,將題材、手法類型的文章做歸納,師生在交流互動中逐漸把握住了閱讀過程中的一般特點。概括主要內容很重要,除了眾所周知的「要素法」、「連綴法」而外,孩子們還和老師一起創造了「速讀公式法」(主要人物+主要事情;主要景物+主要特點)這一簡便的概括形式。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這種簡便的概括方法能讓學生在讀完一遍或者兩遍之後,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在學法課上,進行「聯想速記法」、「冥想氣功」、「手眼協調放鬆游戲」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極大的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於學習的關注度,讓課堂在不經意間變得輕松、自然起來。
當然,我們一直堅持的小學語文多課型使「學法課」的存在不會顯得突兀。教師用更豐富的內容充實小學語文課堂,才會讓課堂釋放出無限魅力,孩子們的思想的火花同樣會迸發出耀眼的理性之美!
學法實施與局限
極大減少語文學科作業,強調「科學有效性」和「效益最大化」,通過更多的方式與學生分享,注重循序漸進和融匯貫通。
在班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基礎知識是作為最重要的角色出現的。學生們根據在「學法課」獲得的知識,把基礎知識的掌握作為「解讀信息」的要點。面對紛繁復雜的習題,筆者都大膽的放棄和選擇,沒有讓學生陷入題海深淵。
這基本上得益於方法的運用。「拼音、讀音、辨義、定字」這是針對看拼音寫詞語的口訣。「語境內容悟意思,分片語詞為基本」這是針對近反義詞的口訣;擴句的口訣是:分部分、想de字;加前面,要記清。(分部分,就是根據句子基本結構斷句,然後想一想要不要用de字,用哪個de字,最後要記住,只能加在所分部分的前面。)縮句的方法是:「讀句,斷句,抓出中心詞,去掉修飾和限制。」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階段,試題中出現的還有三種比較困難的題型:亂句重組,變換句式,修改病段。針對這三種題型,在長期的實踐基礎上,我們依然有自己獨特的思路和方法。亂句重組的口訣是:各句通讀曉大意,考慮結構和順序。鎖定重點試首句,順藤摸瓜逐句理。修改病段的口訣是:一改錯字逐詞改;二該病句句句改;三改標點處處改。
變換句式裡面最困擾的是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互換:反問陳述有三看:一看反問詞,二看否定詞,三看語氣詞和問號;有就去,無就加。直述句和引述句互換:聽話人、說話人、變符號、換人稱。
當然,以上這些方法的贅述肯定會引起你的質疑。在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不花心思想想新的教學理念如何貫徹,反而回過頭來教學生做題,這不是「逆流」么?恰恰相反,孩子們所要面對的現實就是應試。學生們一旦有了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後,就好比有了開門的鑰匙。在課堂上的角色其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他們逐漸可以組織自己的學習行為,在自主探究的合作中,完全能夠運用所掌握的方法獲取新的知識,懂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尋找資源」,懂得了「合理分工和資源利用」,給孩子們人手一張《學生學習情況記錄表》就能為教師及時糾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做有效地參考。
然而,我們要注意在實施這一教學策略的時候要注意它的局限:過於強調學法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取容易讓教師逐漸開始喪失對自身教學理念的精進和矯正;過於重視解題技巧的傳授導致的應試傾向加重;過於強調方法的授予而忽視了學習的艱苦性、積累性和長期性。所以,注重教育方式的不斷修正、變革和兼收並蓄才是值得推崇的!
結語
教育存在的所有問題,教師不是始作俑者的罪人。然而,當老師們看著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再看看那些被奪去最後一點學習自信的孩子是的叛逆和仇恨,教師們又如何能站在教育的聖壇上自娛自樂、目不斜視呢?
構建輕松愉快的課堂需要「美」,但是「美」不只是課堂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呈現,不只是教師發自肺腑、如詩如畫的語言,更不是課件唯美、理念更新。真正的課堂之「美」,是孩子們對知識的關注、思考,是在發現問題的智慧,是解決問題的探索,更是孩童幼稚的表達和不羈的放縱。這一瞬間,「美」在關愛、指引、合作、探索中彌漫,在自主與互助、成功與失敗的碰撞中靈動而出!
❺ 如何運用「五步教學法」指導小學語文教學
(1)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課題,情境必須與實際經驗相聯系,使學生產生要了解它的興趣;
(2)給學生足夠的資料,使學生進一步觀察、分析,研究該課題的性質和問題所在;
(3)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或暫提出一些嘗試性的不同的解答方案.
(4)學生自己根據設想,進行推理,以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案;
(5)進行實驗驗證,學生要根據明確的假設方案親自動手去做,以檢查全過程所達到的結果是否符合預期的目的.在做的過程中,自己發現這些設想、假設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❻ 河北教育小學語文知識概要與學法指導
由於沒答案 恩哼 我就轉分了 唉
❼ 小學語文學法指導的方式和途徑有哪些
講授法,回答法(談話法),演示法,
情景教學法,情感教學法,師生互動法,閱讀法
教師首先通過備課,掌握教材內容(特定的知識)之後,在課堂運用口頭語言載體,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叫講授法。
教師在首先掌握教材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師通過口頭提問,學生口頭回答問題,教師提問或用語言加以啟發引導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認識的方法,就叫做回答法或談話法。
教師在掌握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掛圖、模型、實物等直觀教具,通過演示活動和教師的語言指導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掌握知識的方法就叫做演示法。
①教學方法,就教學方法所要達到的目的來說,教學方法是通過完成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體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觀、道德品質和個性的教學任務,從而達到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的方法。②教學方法,就其手段來說,其基本手段是知識,教學是運用知識武裝學生,並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定的教育,對所運用的知識,有特定的規定性,主要是通過特定的教材內容來體現。③教學方法的運用,它作用的對象是學生,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方法。④教學方法的使用者、控制者,包括教師和學生,因為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都是教學方法的使用者和控制者,都具有能動作用。只是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的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通過配合教師教的活動,以學習的方式來體現。
❽ 教師是如何進行小學語文學法指導
多讀多記多寫,打造好小學語文學習基本功。老師進行學法指導時,應做到具體、有效,富有針對性。教學過程中盡量滲透學法指導內容,融入進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
❾ 如何根據小學語文特點,進行有效地學習方法指導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學法指導
從教材要求上講,小學語文教材低段(一、二年級)的教學,著重是進行漢語拼音、識字寫字、聽說、閱讀、寫話的訓練。從心理特徵上看,低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七至八歲階段,他們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在認識、理解事物或學習時往往要藉助實物或形象。要學生掌握簡單的學習方法,具體說來就是:
1.藉助形象物學習漢語拼音和簡單的漢字。
2.學會寫字的基本方法。
3.能用形象記憶法、趣味記憶法、情境記憶法背誦課文。
4.學會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的方法。
5.通過先想後說的方法,說、寫完整的話,通順的話,規范的話。
6.課後能用復習的方法鞏固所學知識。
教師或家長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手段,教會學生學習。這個階段中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多數是從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感知到的。
二、小學語文中年級學法指導
小學語文的中段(三、四年級)教學,著重進行段的訓練。通過對段的理解,段的練習,逐步過渡到篇的訓練,這時的中年級學生,已是九至十歲。從心理特徵上看,這個階段的學生有意性、目的性逐漸發展起來,有意注意也隨之增長,能較為自覺地支配自己的行動。思維方式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從語文知識上看,學生已學會漢語拼音,能認識1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有了較為豐富的感性知識,因此,在這個階段中,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要求是:在掌握簡單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學會基本的學習方法。
1.學會課前預習找疑點,課堂筆記記要點,課後復習抓重點的方法。
2.學會用音序、部首、數筆畫的方法查字典、詞典,理解詞語。
3.學會有順序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方位變化觀察法」(以方位為序進行觀察),「時間推移觀察法」(以時間為序進行觀察),「情節發展觀察法」(以事件情節發展為序進行觀察),「移步換境觀察法」(以地點移動為序進行觀察)。
4.學會按時間先後順序,事情發展順序,總分思路順序介紹事物的幾個方面的順序分段的方法。
5.學會用「摘句法」、「歸納法」、「取主法」概括段意。
6.學會用「理序法」、「路標法」、「化整法」、「提綱法」、「首尾法」背誦課文。
教師或家長在這個階段中,要開門見山地教給學生各種具體的學習方法,並在教學中進行示範性指導,讓學生在練習中反復實踐。
三、小學語文高年級學法指導
小學語文的高段(五、六年級)教學,著重是進行篇的訓練,要在加強對課文條理、層次、內容理解、篇章結構訓練的基礎上,突出布局謀篇的訓練。這時的學生,年齡已達十一、二歲。從心理特徵上看,他們已能長時間地、有效地知覺事物,能區分事物主要和次要的特徵,思維的發展已達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能力大大加強。從學習方法上看,他們已基本學會和掌握學習語文知識基本的、具體的學習方法,因此,在這個階段中,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要求是:熟練掌握學習語文知識的基本學習方法,並在此基礎上有新的提高。
1.學會用「比較法」掌握不同類型課文的內容、結構、特點。
2.學會用「質疑法」閱讀課文,通過邊讀、邊質疑、邊釋疑的過程得到新的知識。
3.學會用「連綴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審題歸納法」、「重點段落歸納法」、「課後問題歸納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學會用「課題分析法」、「重點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內容法」、「找文中總結、小結、過渡或議論等關鍵句法」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5.學會逐步掌握「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邏輯推理」的思維方法。
6.學會用「總結提高的方法」檢查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使自己的學習方法更科學,更系統,更完善。
教師或家長在這個階段中,結合課堂教學,著重注意訓練學生掌握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邏輯推理的思維方法。並注意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總結學習經驗,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激發學生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❿ 如何落實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一、學法指導的途徑
學法指導主要在課內進行,一般有如下三條途徑:一是學法的直接揭示,二是教法的轉化,三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的點撥引導。
學法的直接揭示,就是講課前,教師開宗明義,直接告訴學生本課用什麼方法進行學習,然後再按照這一方法一步一步地學。比如教學《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教師可直接揭示學法:初讀課文,了解全文結構,研讀句子,作者如何寫出灕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提問題(恰當合理),按照這樣的步驟,重點是要學會結合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以及學會「提問題」,採取這樣的方法,既讓學生學懂了課文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摸索到提問的門徑,學會如何提問。
教法的轉化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重要途徑,盡管「教法」與「學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有不少共通之處。在許多情況下,良好的教法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法。比如審題能力是一項重要的閱讀能力,教師在培養訓練學生審題能力時,一般按照下列步驟進行:先弄清題目的意思,特別要理解一些題目中難懂的詞語的意思,再是判斷題目中關鍵詞或中心詞,然後看題思文,看了題目,想想文章應該寫些什麼內容,教師這樣教審題,無疑是一種教法,但訓練到一定程度,學生掌握了這個方法,並能運用這個方法去審新的課題,這時,對學生來說,這一「教法」也就成了「學法」,所以說,良好的教法對學生掌握學法是大有益處的。
讓生掌握學法,教師必須做有心人,注意教學過程中及時點撥和引導,這對學生學法的形成至關重要,比如,聯繫上下文學詞是學詞的重要方法,如果教師能堅持及時指點,學生就能將這種方法學到手,《麻雀》一課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小麻雀頭上長了絨毛,分明才出生不久,是從巢里摔下來的。」在學絨毛一詞時,一個學生說:「絨毛就是人和動物身上的毛」,教師否定,反問:「你頭上的頭發能叫絨毛嗎?」第二個學生回答:「絨毛就是人或動物身上長出的柔軟而細小的毛。」這時教師及時引導:再讀讀句子,想想課文中的絨毛該怎樣解釋。第三個同學回答:課文中的絨毛指導的是小麻雀頭上的柔軟而細小的毛。教師肯定了這種回答。
從這個教例中能看出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的意識性很強,當發現學生忽視在語言環境中學詞這一點時,教師及時地點撥,引導非常到位。學生不僅准確的學到詞語的意思,而且學到了聯繫上下文學詞的方法。
二、學法指導中操作程序的設計
掌握學法,必須操練。如何操練?就得根據操作程序進行操練,因此,操作程序的設計就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所謂操作程序,就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規律和年齡特點,把有關學習方法的概念和理論,科學地變成學習過程中可供學生實際操作的具體步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進行學習。
比如,指導學生審清《向命運挑戰》的題目,教師可根據六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如下的操作程序:
1、誰向命運挑戰?
2、他為什麼向命運挑戰?
3、他怎樣向命運挑戰?
通過這樣的操作,學生能清楚地弄清題目的意思,其實理解了題目也就是懂得了全文的主要內容。
又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教師採用的學法是: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教師根據六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如下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找出中心句並理解句意
1)中心句( )
2)句意:( )
第二步,看看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重點寫什麼內容?
1)寫的內容( )
2)重點寫的內容( )
中心與內容密不可分,這一步是引導學生弄清文章寫了什麼?
第三步,抓重點詞句研讀課文,看看這些詞句是如何表現中心的。
1)跟中心關系密切的句子( )
2)跟中心關系密切的詞語( )
這一步是引導學生圍繞文章中心學習重點詞句,詞句弄懂了,對中心的領悟也就更深刻了。
設計操作程序,要注意程序的有序性,還要注意程序間的連貫性以及它的內在聯系,要注意可接受性以及可操作性。這種操作,有時是口頭的,有時是書面的,不管口頭還是書面的,都應努力做到讓學生便於操作進而逐步做到樂於操作,善於操作。
有人說,缺乏質疑的教學是貧乏的,沒有啟發的教學是淺薄的,失去解惑的教學是幼稚的,毫無學法指導的教學是片面孤立的。因為,育人的天職是教會學生做人,教書的目標是教會學生學習。注重學法指導,在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對我們每個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方面要取得成效,關鍵在實踐。因為在實踐中我們能發現問題可以檢驗自己的做法,能提煉和積累經驗。只要我們堅持學習堅持實踐,認真學習和貫徹新的課改思想,定能把這項工作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