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題

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題

發布時間:2021-01-05 09:18:15

A.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的研究》的子課題有哪些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的研究》的子課題:1、談學生創新意識培養2、培養自學能力 推進版素質教育
3、實施「權生活數學」教育 培養自主創新能力4、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優化數學教學方法5、聯系生活實際提高課堂效率

B.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來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小學生好奇心強,要想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求知慾,只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過程,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處在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狀態。

例如,在教學「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題時,先通過復習幫助學生理清「組合圖形」間相結與內含的關系,再由觀察計算機網路展示的各種組合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圖,提出:如果要計算這些實物圖形的面積,該怎麼想?學生回答,看該實物圖近似於什麼圖形,就運用圖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在計算機將實物圖變化為規則圖形後再提問:現在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學生發現盡管變化成規則圖形,但因為沒有學習過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故還是無法計算。此時我就追問:你們現在最想知道什麼呢?這一問題引起學生議論紛紛,有些說我們先要把這個圖形分割成幾個以前學過的圖形,並利用相加或相減來計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最終師生共同歸納出「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課題的提出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展示出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後,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再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躍躍欲試地想去努力解決問題,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達到最高點,他們的思維開始活躍,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課學習活動中的准備。這種學生的思維,完全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培養創新意識所不可少的。

C. 如何使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的時代.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年代.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要求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學科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地位的體現,以及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作了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教學方式方法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課程整合」對於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是經常要面對的最實際的問題,在教學工作中經常要和同行一起討論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其他的課程中,信息技術給其他課程帶來什麼?回答是肯定的,思路的拓寬,知識面的拓寬,教學方法的改變等等.那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什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是什麼?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信息技術扮演怎樣的角色?怎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弄清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
信息技術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極大地豐富了信息資源,為個性化、自主及互動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台,使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學習化社會的構想得以實現.信息技術不只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服務於他們學科教學的得心應手的教學媒體,是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的工具;對於學生來說,信息技術則是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 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措施,是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必修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
我是這樣認為的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前身是計算機教學,從計算機到信息技術的改變我覺得是一個突破和飛躍.從單機到聯機到網路的貫通必然對改變了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變化和發展,即從「計算機文化論」到「計算機工具論」,再到現在提出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正是人類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認識的不斷提高.對於我們21世紀的學生來說,基本的「信息素養」應包括:
1.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並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後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並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
4.信息創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時候,通過歸納、綜合、抽象、聯想的思維活動,找出相關性、規律性的線索,或者能從表面現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創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6.協作意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夠通過互聯網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圍,面向世界,開闊視野,並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他人的聯系、協作.
三、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
課程整合應該分幾步走.
第一步,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對象.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開設,主要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然而,信息技術課程並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學習信息技術本身而學習,還要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因此,同樣要按照課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整合到實際任務中進行學習.比如:Microsoft Word文字處理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一份班級小報的形式進行教學.Microsoft access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通訊錄的形式進行教學等等,因為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知識要比課本中的知識豐富和精彩的多,學生們喜歡貼近生活,其效果可以說事半功倍.
第二步,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信息技術完全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服務.
目前,在中小學信息課的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好學生以為上信息課是在耽擱他們的學習時間,差點的學生以為信息課是休息課,是玩的課.所以就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別談自主性學習.針對這一現象我在高中信息課的教學中是這樣做的,首先,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決定用什麼形式來呈現什麼教學內容,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比如現在的學生要求更寬更廣的知識面,但從課本上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語文方面從作者的生平,寫作歷史的背景,文章的意境等多能用多媒體的形式去表現其效果不言而喻.數學方面通過直觀的線、面、圖形的運動會加深學生對幾何的理解,拓寬他們對解題的思路,枯燥的數學就活了起來.其他的課程就不用再說了……
我就以我上的一節信息課為例,淺淡一下我在整合方面的一些體會.
我講的這節課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信息.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網路的基本知識,對Internet有了感性的認識,能對相關信息快速搜索,並能製作簡單網頁的基礎上學習的.考慮到大部分同學都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我將這節課的重點放到了如何將找到的信息運用到日常的學習中,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將網路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從這一方面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信息技術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完成任務相結合.
針對學生平時的各科進度,有目的的選擇一些趣味性強、與各學科知識相關的內容,設置幾個任務,由學生自主學習,最終目的是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擴充自己的資源庫.具體做法是如下.
1.設置任務:利用所學知識,搜索相關信息,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語文:關於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物理:關於聲納的定位;化學:金屬對身體健康的作用;歷史:對陳獨秀的評價;地理:對黃河污染的研究.
2.完成方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兩名水平較高的同學,每個成員選擇一科,合理的運用所學知識,在網路上檢索信息,下載下來,最後由小組成員們一起將信息匯總,擴充到資源庫中,每小組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相互研究,使學生積極協作,運用集體的力量來完成任務.
3.各組互相交換成果,互相點評.
4.老師總結點評:同學們都做得很好,找到的內容很新穎、豐富,極大的擴充了大家的
知識容量,豐富了學習網站的內容,由於時間的關系,很多同學還有大量的內容沒有添加到自己的網站,同學們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再找一些更多的相關內容,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
在組織的這節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導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性學習上,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在活動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的任務,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驅使他們自主的去學習.象這樣讓學生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在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積極應用到實踐中.
第三步,研究型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學生作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獲取信息、交流信息,並最終以電腦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務.
研究型課程中的整合任務,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課後延伸,甚至是社會現實性課題,如環境保護、旅遊類問題等.課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採用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小學低年級以生活實踐性的活動為主,小學高年級以社會綜合課題學習為主,初中以學科性綜合實踐活動為主,高中以綜合性學科的學習為主.
研究型課程超越了傳統的單一學科學習的框架,它按照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將社會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來完成課程目標.學生通過主體性、探索性、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過程,將多個學科的知識、學問性知識和體驗性知識、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統一地發展.
從研究型課程的特點看,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過程性.在整個研究的過程,從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實施,到最後任務的完成都由學生自主完成,而教師僅對學生選題、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等進行一般性指導.
這一步的教學就更加的開放與靈活更會激發學生求知表現的慾望,我覺得現在的學生缺的就是這一點,可以說能改變整個傳統的教育方法,是學生和教師夢寐以求的境界.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佔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對於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D.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的研究的開題報告 急用 各位大神速度指點下

課題開題報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以電腦多媒體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有機結合的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正走進課堂,它把聲音、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電腦多媒體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有機的結合起來,構建起新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生動化、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意識,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我們從學校實際出發確立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題來不斷優化課堂教學,使信息技術更好的為課堂教學服務。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評選意義和研究價值:

1、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世界上關於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的研究,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於1985年在一份國家長期戰略計劃中提出關於把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的思想。90年代中期,加拿大開始了關於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研究。日本在90年代後期課程與教學改革中強調在各學段的各個階段各個學科中積極應用計算機等信息設備進行教學,也突出的顯示了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近兩年來,我國香港、台灣也積極進行把信息技術應用於學科教學中的實驗研究工作。原教育部部長陳至力在2000年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上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教育課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和學的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這也體現了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要求。我國近幾年還開展了諸如「學科『四結合』教學改革實驗」、「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的理論與實踐」、「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等課題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成果。

2、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使用是數學教育的一大進步,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認識工具延伸了人的大腦思維。是改進數學教學的強大平台。

採取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方法來進行課程與教學設計,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包括教學准備、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使信息技術作為構建自主、探索學習環境的重要因素來支持學習。在課題研究中,強調信息技術服務於具體的任務,完全為數學學科的教學服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使信息技術的應用成為一種需求,並且對這種工具的使用要像鉛筆、橡皮那樣順手、自然。這樣的整合模式正好給學生搭建了一個開放性實踐平台,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基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理念任務驅動式是其基本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使學生置身於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種進行自主學習。

本課題的研究於實施將對構建創新新課堂搭建良好的平台,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於管理呈現出多元化、立體化與可持續化發展的作用,

二、研究依據

新的課程標准明確指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和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發展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料,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現代教育技術成為教師教與學的工具。

三、研究目標

1、通過培訓,使教師掌握製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技能,有效整合信息資源,建立小學數學教學資源庫。

2、通過實驗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課程整合的途徑和方法。

3、探索和實踐在信息化環境下的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究新的理念、新的觀點、新的教學手段,實現以信息資源開發為核心,以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重點。以培養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

4、通過實驗研究,探索出基於信息技術條件下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5、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作平台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6、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基本的信息素養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對信息分析、批判的能力,善於應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會的能力。

7、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教育信息化還為人們從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終身學習轉變提供了機遇和條件。

四、研究內容

1、開發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教學資源立體化建設

2、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3、開展校本培訓和教學實踐,培養創新型教師。

4研究現代信息技術與個別教學的有機結合,實現個體差異,達到因材實教,使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發展目標。

五、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大營小學1—6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

(1)資料法。廣泛收集、閱讀、研究多媒體輔助教學理論和基於網路環境的課堂教學理論及成功的課例,從中借鑒經驗。

(2)觀摩法。現場觀摩或組織觀看多媒體輔助教學和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示範課,從中汲取經驗。

(3)對比法。以對比研究的形式,組織同年級教師就同一課題上信息技術研究課、示範課,通過對比研究,增加教師的感性積淀,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課題實施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時間從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計劃用兩年左右時間完成。

第一階段:2007年12月~2008年3月 課題啟動申報階段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應用「文獻法」進行課題立項研究,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第二階段:2008年4月~2008年8月 調查研究與初步實施

應用「調查法」,對我校的教育教學現狀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與分析,組織教師學習培訓活動,明確研究方向,驗證該項研究在其他地區和學校取得的一些成果。

第三階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 課題全面實施

應用「行動研究法」,按照「計劃——行動——考察——反思」的思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開展觀摩課、研討課活動,撰寫研究論文,製作多媒體課件,組織外出參觀學習,聘請專家指導課題的研究活動;應用「經驗總結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煉形成一批有價值的論文;應用「個案研究法」「實驗法」對典型案例、課例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利用「控制變數法」對課題成果進行定量和變數的驗證。

E.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內容提要】21世紀是信息技術佔主導地位的世紀。計算機的普及應用給社會和科技帶來了一次空前的發展,也給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歷史的飛躍。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網路化、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時代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而教學模式轉變的核心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在新的形勢下,掌握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並正確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

小學生好奇心強,要想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求知慾,只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過程,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處在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狀態。

例如,在教學「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題時,先通過復習幫助學生理清「組合圖形」間相結與內含的關系,再由觀察計算機網路展示的各種組合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圖,提出:如果要計算這些實物圖形的面積,該怎麼想?學生回答,看該實物圖近似於什麼圖形,就運用圖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在計算機將實物圖變化為規則圖形後再提問:現在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學生發現盡管變化成規則圖形,但因為沒有學習過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故還是無法計算。此時我就追問:你們現在最想知道什麼呢?這一問題引起學生議論紛紛,有些說我們先要把這個圖形分割成幾個以前學過的圖形,並利用相加或相減來計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最終師生共同歸納出「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課題的提出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展示出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後,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再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躍躍欲試地想去努力解決問題,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達到最高點,他們的思維開始活躍,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課學習活動中的准備。這種學生的思維,完全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培養創新意識所不可少的。

三、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三、注重學法指導,變「授魚」為「授漁」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我們老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一些現成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懂得這些理論是如何獲得的。應該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論。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們教師「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教師要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例如,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沉盡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般推導圓面積公式教學到此結束,可教師並沒有就此罷休,而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為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並說明為什麼。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台階。

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運用多媒體,可以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情境教育的原理,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可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恰當地選准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