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新課標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具有全面性:教學中要重視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要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的培養;既發展學生強健的體魄,又培養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又努力發展其個性。因此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在課程實施中三者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核心,通過相互滲透構成了生物課程總目標的完整結構體系。所以,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和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有機融合,不能將其單獨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設計和實施。新課標中關於情感態度價值觀有著豐富的內涵,包括正確的自然觀,世界觀的形成;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養成;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觀念參與社會決策;熱愛自然,珍愛生命,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而這個目標的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將這個目標貫穿整個課程的始終,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統攬全局,進行適當的規劃,精心的布置,將其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下面闡述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來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方法。1 緊密聯系教材,依託教材開展情感教育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包括課內、課外運用多種活動形式和媒體等等。本人認為,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該充分利用好手頭的資源,即教材。如在講解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節內容時,可以把辨正唯物主義科學的世界觀的基本原理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在學習生態系統及其穩定這章內容時,將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意義,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而使學生明確保持生態平衡的意義,樹立辯證的科學自然觀。結合自然環境及生物資源慘遭破壞的一面,喚起學生的責任感、危機感,增強他們的使命感。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首次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八倍體小黑麥的成功培育,水稻雜交育種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地位等等事例,說明我們民族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利用教材,除了應用好顯性的材料外,更需要充分挖掘出隱性材料,只有這樣,生物教師才能在傳授生物學知識的同時,自覺、自然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2 開展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活動中進行情感教育科學探究與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正確地把握兩者的關系,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課堂教學的方向,切實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和科學知識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是科學學習的動力因素,影響著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投入、過程與效果,又是科學教育目標。它不能像傳授知識一樣直接「教」給學生,而是要創設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驗與內化。為此,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和思維習慣,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如:珍愛生命,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從自然中獲得美,贊美自然美;保持與發展喜歡大膽想像、樂於探究的願望;尊重證據和他人的勞動成果,能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善始善終,敢於提出不同見解,並願意與他們合作、交流等。在完成科學探究的同時,也隨之造就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美好純凈的心靈。如在第一冊教材中的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在提出探究的問題過程中,要求學生要深入分析,提出要探究的問題,並小組交流,討論問題的探究價值,最後才確定小組要探究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發現疑問、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始環節,問題的提出需要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觀察力,需要團隊精神,需要良好的分工協作,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因素,是養成一個人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感性基礎。3 關注社會,聯系生活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生活現狀,創設多種活動情境,調動、喚起學生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去分析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地動腦、動口、動手,主動地探索,主動地發現,主動地評價,從而獲得自我感知、自我陶冶、自我勵行的效應,從而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育效果。在新課程的教材中,很多內容都講述了生物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當然教師還可以收集一些生物技術應用的實例,來激發學生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自身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能力。當然還可以通過一些社會問題的分析,來用生物科學的知識和觀念參與到社會事務的討論,如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探討;當然也可以通過將所學生物知識應用到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來樹立珍愛生命,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習慣,如通過對應用激素類葯物的利與弊的討論,來正確的認識和對待激素類葯物,通過各種化合物的代謝關系來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等等。情感態度、價值觀既是科學學習的動力因素,影響著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投入、過程與效果,又是科學教育的目標。教師應通過充分利用課程資源,設置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活動,來影響學生的行為傾向,激發他們對科學學習的興趣,陶冶高尚的情感,並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打好基礎。
❷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摘要:新課標的三維目標中所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的是「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等」。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在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加以培養,不僅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更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好好學習,因此語文教學要擔負起這神聖的使命。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首先,教師要有「育人」的意識;其次,要掌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規律和特點;再次,教師要言傳身教,掌握一定的課堂教學藝術,教師努力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就會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敞開心扉,坦誠地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流。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從以下方面實施。 一、注重文本的朗讀與感受 現代閱讀觀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體。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因此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朗讀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閱讀的作用,也便於學生從個體角度深切體會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課程標准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而且貫穿於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琅琅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除朗讀外,語文閱讀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其他閱讀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蘊。 例如在教學《周總理,你在哪裡》一文時,首先簡單介紹時代背景,然後播放課文配樂朗誦,而後教師示範朗讀,學生跟隨音樂朗讀,學生相互點評朗讀。整整一堂課,在反復朗讀中,學生不但掌握了朗讀的技巧,而且在朗讀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敬愛的周總理的高度贊揚和深切緬懷之情。在第二節文本閱讀課中,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表達了自己閱讀課文後的獨特情感體驗,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閱讀中得到了培養。 二、重視文本的閱讀與體驗 現行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僅語言優美,而且包含了豐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說明文,也寫得趣味盎然,引人入勝,蘊藏著作者的審美情趣。為了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撥動情感之弦,使抽象語言文字的學習變得情趣盎然,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形象的方式可採用以下幾種。 1、表情感染。小學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條件下,小學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響,從而產生相同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用愛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表情以及身體動作去激發學生、感染學生。例如教師在朗讀時面部所表現出的喜怒哀樂,手勢中的握拳擺手等等。讓學生在你的各種表情中不知不覺地走進文中境界,身臨其境般地去領悟文章內涵。 2、語言感染。語言是人們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從而產生相同的情緒體驗。因此,教師用愛憎分明、抑揚頓挫的聲調,真摯的語言閱讀,能叩擊學生的心扉,激起他們的感情波瀾,從而使深刻的道理滲透到學生的心田。 3、畫面渲染。小學語文課文中的畫面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鳥魚蟲、林海雪原、古今建築、風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話故事等,它們無一不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珍品。這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賞心悅目的藝術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話世界和絢麗多彩的現實生活,能引導學生暢游其中,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共鳴。因此我們要善於利用這些畫面去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4、實物演示。一幅幅畫面吸引著學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給學生觀察,就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導一年級學生閱讀《看花燈》時,我問學生:「課文中都寫了哪些燈?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花燈?」然後用多媒體課件,把正月十五燈展的各種花燈呈現出來,再讓學生在原文中標畫出相對應的句子,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並由對現實的感受轉到對語言文字的賞析上,學生朗讀這些句子時,充滿感情,沉浸在語言文字描述的美麗情境之中。 5、表演體驗。體驗指的是少年兒童通過自身的經歷和實踐,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過程。語文課堂中尤其是閱讀教學中引進體驗教學思想,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文章和句子所要表達的精神。如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模擬在具體情境中扮演一個社會角色。如老人、媽媽、售票員、路燈管理員等等,體驗其中的苦與樂。學生們興趣濃厚,紛紛按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們爭相表演,表達了內心要講的話,抒發了請求、抱歉、贊揚、悔恨等感受,整個課堂被一片真情包圍著。課後,他們一氣呵成,寫出來的文章構思精巧,情節迭宕起伏,發人深思,引人入勝。 總之,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展示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課堂中也可以綜合展現。
❸ 數學課如何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以及對新教材教師用書的閱讀理解,我注意到新一輪課程改革也特別加強了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培育和引導。《數學課程標准》以及教師用書的每一冊都把本冊的教學目標定位到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領域」、「數學思考領域」、「解決問題領域」和「情感態度領域」,每一個單元教學的具體目標中,也特別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提出了要求,而對這一目標的實踐中,如果過於重視這一目標同,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既然不能完全量化,教師辛勤的成果就得不到合理的評價,甚至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得不到社會、家長的認可,因而常常會說起它重要而做起來不要。我個人認為,對孩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重視和實踐,正是對我們教師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嚴峻考驗。
由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內容標准具有達成周期比較長,需要學生在日常上課的過程中通過參與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並在體驗的基礎上習得,表現為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的特徵,因此,其在教材中應表現為滲透性、漸進性與整體性。
滲透性是指這一領域的內容標准不是作為一種獨立的教學內容單獨出現在教材中,比如,專門教學生怎樣才能「想知道,愛提問」,或者怎樣才能「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而是把這些內容標准不斷地滲透在各種不同知識技能領域的教學內容中,用精美的畫面、有趣的活動形式,以及知識技能內容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吸引學生,讓他們在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體驗與感悟。比如,一張精美的奇花異草、珍稀動物的照片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與美麗,而一張垃圾山、荒漠吞噬的照片也可以讓學生感悟到環境保護,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畫一幅想像畫可以讓學生抒發對某一事物的情感,聽一段科學家的故事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在科學學習和科探究中應該怎樣去做。
漸進性反映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准達成過程的有序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由於它是一個積累與漸變的過程,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在教材中必須體現這一特徵,從形式上看每一項內容標准可能會滲透在不同的知識技能教學內容中,而這些內容本身不一定有什麼聯系,表現出互不相關,是間斷的;但從內容標准本身由初次出現到逐步積累,進而達到一定程度升華的安排順序看,它又表現出由淺入深、不斷發展的過程。教材應按照這一原則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准。
整體性是指對一套教材來說,其最終對中學科學課程標准中所規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準的體現應該是整體的、完整的。不能簡單苛求每一冊教材都有完整的整體性體現,也不要輕易把這一領域的內容標准按年級劃分成再細的教程標准,否則容易把這一領域的內容標准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異化了它們的本意。這一點教師必須充分注意。
由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准在教材中體現出滲透性,漸進性與整體性,教學過程中的落實主要依靠活動教學法,即教師不能把這些內容標准像知識技能領域的內容標准一樣,通過講解、演示、實驗、練習作業、考試等方式直接「教」給學生,而必須通過創設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做做、畫畫、玩玩等,讓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產生體驗,獲得感悟。這些體驗和感悟,有些是學生當場感受到,並且有所表示的;也有些是學生當時並沒有馬上感受到,也沒有什麼明顯的表示,而是作為一種潛在的體驗和感悟,暫時積存在他們的心中,隨著學習的進程中,這種積存不斷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產生從量變到質變,產生頓悟並顯示出來的。
而好的活動設計是保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准落實的前提。這里所謂好的標准主要是指活動的內容與形式是否能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各項具體內容標准,它們之間在內涵上是否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不出現活動與內容標准之間的脫節。因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內容標准往往以知識技能領域的內容標准為載體,是滲透在知識技能領域內容標準的落實過程之中的。教學中設計活動時往往會以知識技能領域的內容標准為中心安排活動,而忽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準的要求,這一點必須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在每項活動設計完成時,都應該做一次檢核,考察它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內容標準的相關性。好的活動設計還應該是學生有興趣,樂意參加,投入程度高,能激發他們的探究與求知慾望的,這些標准也應該作為評價活動設計內容效度的指標列入評價方案之中。
活動教學的過程評價主要靠教師的現場觀察與判斷,尤其是對學生參與程度、興趣激發、有否體驗和是否感悟的觀察與判斷。一項有效的活動設計好了,教師在實施中的主要任務不僅是按步驟組織好活動,關注知識技能內容標準的落實,更重要的是巡視與觀察,要隨時准備回答學生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並對他們進行各種有效的指導,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導到應有的體驗和感悟中去,促進學生體驗和感悟的發生。這需要教師具有機智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實踐證明,學生的數學學習離不開情感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他們的智力,達到教學中的認識目的,必須從加強情感教學入手。
❹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國家教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把課程的培養目標細化為四個方面,即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並分別作了比較細致的闡述。發揮新課程的功能,需要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認真落實這些目標。
關於「情感」與「態度」,《標准》里是這樣具體闡述的: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活動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形成實事求是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作為一名在教學一線工作的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和同事的一些教學實踐談點體會和做法。
做法一: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華羅庚指出: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神秘難懂的原因之一就是脫離實際。
(一)聯系實際,學數學
新課標指出:「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引進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
由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創設情境,導入新知,來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願望,激勵學生積極參加數學活動。
案例:
我的同事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前,布置學生在生活中找一個實際應用的百分數,課一開始,就讓學生說出在生活中找到的百分數,並且說說是在哪裡找到的。學生因為有準備,發言積極。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了100%純牛奶。
生:我在酒瓶的標簽上找到了酒精度45%。
生:我在媽媽的上衣標簽上找到了羊毛含量85%,滌綸含量15%。
……
師:聽了這么多同學的回答,你想到了什麼?
生: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
生:在生活中,人們為什麼要經常用到百分數?什麼叫百分數?
生:酒精度45%是什麼意思?
這時,其他同學臉上也露出困惑的表情,他們期待老師的解答。
師順勢引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百分數。
在這個案例中,老師在課前到現實生活中收集信息,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應用,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這樣導課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標准》中還明確提出:「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解釋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就涉及導如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建立數學模型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但到了教學中,我們又常常忽視了它。很多時候,學生走進課堂,就像走進了一個早已預設好的外在於他的「書本世界」,而當這個「書本世界」與他過去的「經驗世界」沒有很好的聯系和溝通時,他就無法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了。
由此,我們在小學數學中要注重實踐活動。
比如在學習20以內加減法後,有這樣一道題:我家住在( )樓,每天下樓走( )層樓梯。外婆家住( )樓,每天下樓走( )層樓梯。爺爺家住( )樓,每天下樓要走( )樓梯。有學生在老師講解後對於如「住在5樓走4層樓梯」的答案感到疑惑不解,我就帶著學生從教室所在樓層走到一樓,這樣親自走一趟,有的學生還得出了走幾層樓梯只要把樓層數減1,瞧,學生多聰明!老師給學生的答案遠沒有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到的知識那麼令學生印象深刻。我從這個教學活動中得到啟示,在後來教學克和千克的認識時,就稱好重量為1克、1千克的物品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1千克的重量,在教學米和千米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體會1千米到底有多長?我在學校操場量好100米長的跑道,讓學生走5個來回,在課堂練習中讓學生選合適的單位填空,學生很輕松地就選到了合適的單位。
在上面的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的「書本世界」和「經驗世界」聯系起來,學生在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初步認識到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聯系實際,用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價值觀
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我們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體會其價值,更可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比如我校一年級教師在教學「分類」這一內容後,就根據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比較薄弱的實際和需要,安排學生先整理書本,在整理自己的書包的實踐活動,課堂中學生興趣高漲,氣氛活躍。
除了在課堂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外,我們還可以延伸到課外,比如在學生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後,教師可靈活運用教材,設計一些嘗新的練習題,讓學生課後完成。比如:
你的房間長多少米?寬多少米?面積有多大?
如果要鋪上地板磚,鋪哪種規格的適合?要鋪多少塊?(30cm×30cm 40cm×40cm 50cm×50cm)
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結合某些數學知識的教學,教師設計一些簡單的貼近學生個人生活的實際問題,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同時也會產生成就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這樣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能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學生的數學能力、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都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三)聯系實際,做數學
「做數學」是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觀念,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要讓現實的 、有趣的、有探索性的數學問題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部分,讓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生動、有意思起來。
由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引導並鼓勵學生到現實生活中仔細觀察、收集信息,鼓勵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應用知識和經驗,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思路,探索問題的多種解法。
做法二:讓學生學會提問,培養學生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人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可見,問是知之始。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讓學生在質疑中反思,培養學生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如何讓學生學會提問,問到要害處,我認為關鍵在於讓學生掌握提問的基本方法,學會把數學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問出來。如學生可以這些方面提問:(1)在知識的來歷上提問。(2)在知識的「為什麼」上提問。如對某個問題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還搞不清楚,就可據此問題。(3)在知識的「歸納或分類」 上提問。如果對知識不會歸納整理,分不清類型,可就此提問。(4)在知識的「去脈」上提問。如果學了某個知識後不了解它的作用,也可以提問。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除了重視讓學生提問,還要重視給每個教學環節留適當空白,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的空間,凡是學生能探索出來的決不代替,凡是學生獨立思考出來的決不暗示,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做法三:重視課堂評價,它是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的方法之一。
《標准》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也需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肯定與表揚獎勵,使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悅,樹立信心。
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課堂評價。我認為,課堂評價應該做到:(一)評價須客觀公正,且力求有激勵性、有針對性。如果答對了,給予表揚鼓勵;答錯了,也可從態度、姿勢、聲音等方面予以肯定。(二)評價學生因人而異,不同「一把尺」。對學困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要給予肯定與鼓勵。對優生,要求要嚴格,標准要搞,才有利於促進他的進取。(三)評價獎勵也要有個「度」。如果濫用,就會喪失其應有的價值,會讓學生「迷失自我」。
總之,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要注意把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與關注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造性引導到數學活動中,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
❺ 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新課程標准》設置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的教學目標,這正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數學課程中的具體體現。新世紀的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統一在數學教學的整體目標中,而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事實上,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是學生學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應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貫穿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培養過程中去。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認識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數學教育工作者,要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目標貫穿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培養過程中去,首先必須充分認識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因為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有著很深的誤區,就是過分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而忽視教育的深層次作用,這種傳統對教育工作者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在當前應試教育氛圍依然濃厚的大背景下,數學教育工作者要突破舊有習慣模式,沒有思想上對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的足夠重視,就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三維教學目標體系中,知識與技能目標是指學生走上社會所必需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以及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親近數學、增強數學意識,發展理性精神,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就三個教學目標的關系來說,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缺一而不可。成功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培養有助於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也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情感與態度是學習的樹根,過程與方法是學習的枝幹,知識與技能是學習的花果,錯誤與失敗是學習的綠葉,它們有機聯系在一起,最終造就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人才。
2. 就教育的最終目的來說,教育是一種價值引導活動,投射、蘊含著教育者的價值選擇與目的預設,凝聚著人們對理想社會與理想人格的追求,它的本質是要培養有社會認知和實踐能力、有積極正確的價值觀、能促進自身和社會發展的健全人格。因此,情感態度價值觀應該是教育的首要目標,優先於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的教育。退一步講,就算是當前教育體系依然以應試教育為主,依然側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教育,然而,一個對數學不具有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的學生是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的,也就不可能真正把數學學好。
3. 就教育的功能作用來說,當前,為了更好更快地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國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肩負著培養新一代建設人才偉大使命的教師也應該把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生作為教學的最高目標,而能夠使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讓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激勵影響下,主動地、有方法地獲取日新月異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的各項能力。為此,我們就不應該只是教給學生靜態的「知識與技能」,也不只是動態的「過程與方法」,還應有使其立體化、可持續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 就中外數學教育對比狀況而言,歐美等國家的教育水平優於國內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國外的數學教育更看重育人的大目標。例如,美國數學教育目標是培養有數學素養的社會成員,其數學素養包括:懂得數學的價值、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信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數學交流和學會數學推理,強調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英國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在學生教育上的重要性是:數學為學生理解和改變世界提供了一套獨特而有力的工具,數學提供促使學生在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方面發展的機會。比較而言,中國的大綱、課標雖然也重視育人的大目標,但僅僅在前言部分作比較簡短的描述,而現實的教學實踐幾乎把全部精力都集中於具體的知識和技能目標,對數學教育給予人的思想啟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發展大目標關注甚微,具體目標與人的發展大目標之間的聯系基本處於割裂狀態。因此,我們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放到極其重要的位置。
二. 明晰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具體目標
在充分認識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我們需要明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有哪些具體的目標,以便我
❻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情感屬於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它不直接參與知識信息的接受、加工和處理,但對學習活動卻有促進或阻滯作用,對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活動都由教師來組織,而教師往往只注意教學內容上的認知信息,而忽略蘊含其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不能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教學,只是消極參與,沒有學習數學的熱情,導致學生的積極情感得不到體驗,意志品質得不到體現,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情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應把認知和情感融為一體,使之彼此促進,和諧發展。教師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當朋友,用自己的熱情和真誠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具有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熱愛學習,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品格。
由於情感具有非理性、非邏輯的特點,結合數學教學的本身需要,我覺得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通過數學教師自身滲透積極情感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自己對數學的情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所以教師一定要有感染力。在求知慾強、充滿好奇心的中學生面前,教師的頭上閃爍著聖潔的光環,因此教師應該處處起好模範帶頭作用,為人師表,以嚴謹的精神影響學生。教師應有嚴謹的教學態度,並有發自內心的對數學的熱愛,把講課當成是一種享受,那麼對於學生而言,很自然的也會去愛數學,把學數學當成一種享受。換言之,如果數學教師本身就不熱愛數學,又沒有嚴謹的教學態度,那麼在他的教學過程中也就不可能培養出學生學習數學、熱愛數學的情感。事實證明,教師用自己對事業的追求精神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的情感發展,對學生品質的形成、內化至關重要。
教師要帶著對學生的愛走進課堂,努力體現課堂教學的藝術美。教師在上課前做好充分准備,准時上課,儀表大方,教態親切,上課講普通話,語言風趣,幽默,有感染力,所教東西盡量與最近最新鮮的例子和應用聯系起來,調動學生興趣,使之樂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揮自身積極情感地感染作用,結合教學內容,適度的向學生坦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直接增強課堂的感染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真誠的關愛學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學情感,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學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情感場」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學中教師要以新角色實踐教學,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把愛心、微笑、鼓勵帶進課堂,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各種鼓勵性語言與學生溝通,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走下高高講台,走到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與表現,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在融洽且有序的氛圍中學好知識技能和做人的准則,從而培養學生對自己及數學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要嚴格要求學生,堅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前進,決不遷就和放任自流。長此以往,學生會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從而實現我們意想不到的教與學的「雙贏」。 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數學知識,而且還應具備高超的理解力,善於暢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納和呵護每一位學生,做每位學生的良師益友。為此,教師必須了解所教的對象――學生,深入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應從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潛能特徵等諸方面出發,多角度觀察和分析,努力尋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教師要主動地,有耐心地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盡管這些想法有時是幼稚的或是錯誤的,但卻具有一定的「內在合理性」,我們就不應該採取簡單的否定態度,而應認真地去分析,理解它產生的原因和發生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鋪墊好師生合作教學的情感基礎,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負擔,從而激發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持久的動力。尤其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長期被自卑困擾,教師應更多地注入愛的甘醇,不歧視,不譏笑,多幫助,有進步多表揚,使他們生活在希望之中,心理保持平衡。當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真摯的愛時,就能產生積極因素,增強學習動力。
三、通過教學內容聯系生活滲透積極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應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數學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是學生的主動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學內容是客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不僅僅要接受知識,更應該成為主動的探索者,因此我們必須創造性地組織教學內容,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讓學生有情可發。以情景為手段,以情感為紐帶,以發展為目標,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中促進情感的發展。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數學既來源於生活、提煉於生活,又在更高層次上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就更會努力學習數學知識。
四、用數學的美內化積極情感
數學美感很強,數學學科本身知識結構的內在美,數與形特徵的表象美,數學思想方法的獨特的奇異美,數學語言符號的簡潔美,幾何圖形的形象美,教學中探索解題思路的過程美等。所以在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學生實踐、探索、觀察,總結等一系列活動過程,把數學的美不斷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美的世界,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其學習情趣。如:通過觀察圖形的對稱性,數的對稱性、式的對稱性等感受對稱美,同時引導學生運用對稱的思想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各種象徵性的建築物,花紋圖案,以及幾何題的代數智取等,讓學生領略數學的奇異之美。通過展示舞台上報幕員的最佳位置,黃金分割用於優選法及建築、繪畫、舞台藝術設計等實際應用等,使學生感受到黃金分割的形態美等。數學的美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和領悟,去愛數學。
五、通過多渠道、個性化的評價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情感
新課程中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所以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不但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採用個性化方式:對後進生採用表揚評價,及時肯定調動積極性;對中等生採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准,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情感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加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通過數學史和科學家的榜樣力量;通過數學游戲;通過多媒體教學;通過合作學習等。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努力調動學生積極情感,對我們數學教學起著事半功倍地效果。教學中努力實踐,採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更有效地為提高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服務。
❼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內容摘要:在我國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特別強調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課程設置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的目標,正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數學課程中的具體體現。本人在教學中也深刻體會到情感在學生的生活和實踐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積極的情感可以激發學生去努力學習,消極的情感將阻礙學生學習任務的有效完成。因此,在倡導和諧教育的今天,數學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發掘、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感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激發興趣、學習態度、師生關系、學習習慣、融入生活。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在積極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呢?下面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指人認識、欣賞與探索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學習的興趣越濃,越有利於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注意設置各種平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生活情境 激發學習動力 課堂教學中,把鮮活的生活題材引入課堂,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巧用於課堂,用生活問題激活課堂,用已有的數學現實激活學生的思維,就使得數學課堂有了生活之水的滋潤,從而使數學學習更加富有情趣和魅力。例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教師首先問: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用過哪些人民幣?使學生在生活中與人民幣相關的場景歷歷重現,接著教師讓學生互相交流一下以前是怎樣辨認人民幣的?激起學生交流的慾望,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在交流中,學生的經驗得以分享和補充,課堂呈現一種互動的態勢,教學活動由此變成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2、創設「懸念」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新課的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因此,在新課的導入中,有意識地設疑、激疑、製造一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的懸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如在教學《能被3 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先復習了能被2 和5 整除的數的特徵,然後讓學生來考老師,學生隨便提出一些數,老師都能很快的說出能不能被3 整除,這時候學生很好奇「為什麼老師能這么快就說出這些數能不能被3 整除呢?是不是有什麼規律呢?」 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這時,老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貫穿整節課的始終。 3、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小學生的數學情感往往是在教學課堂中被問題情境所激發,從而培養起來的。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境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問題要問得巧妙,問得引人入勝。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徵,穿插一些趣味性、新奇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並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後做。如果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會很快伸出兩個手指頭。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麼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慾望。 4、創設操作性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例如,在講「軸對稱圖形」內容時,教師提前讓學生准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幾種三角形的紙片。讓學生試做每個圖形的對折,使圖形對折後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操作後發現有些圖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圖形不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 所謂學習態度,是指學習者對待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傾向,是在學習活動中習得的一種內部狀態。它是由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組成的一種互相關聯的統一體。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態度與他們對數學的認識、價值觀及情感等都具有密切的關系,學生只有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在學習過程中來不斷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才能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在數學學習中能刻苦認真、謙虛自信、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去試做: 1、樹立明確的目標 人們常說:有目標像百米賽跑,無目標像沙灘散步。為什麼有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覺得學習缺乏動力?總是感到不快樂但又找不出原因?這首先是因為學生沒有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基於此,我們更應該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建立起積極的學習態度,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2、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獨立的思想、意志,是很難強迫操控的。然而,學生的情緒與課堂教學節奏的調節和控制又有著直接的關系。一節課,如果學生情緒低落、煩躁、驚恐,教師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懸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熱情洋溢、歡快愉悅的課堂氛圍將會使學生喜歡數學,愛上數學課。學生只要對數學學習有積極的情感,就能保持數學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因此,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情緒,隨時調控教學節奏,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3、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成分。新的課程理念強調:人人都能學好數學,人人都能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也就是數學教學要關心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所以,在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對學生自信的培養,使每個學生都能相信自己能學好數學,在學習中能得到成功。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它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關系。師生關系不僅是知識賴以傳授的重要條件,而且是學生人生初期人際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態度,並且遷移到他的同伴關系,使他與社會與他人形成積極的交往關系,從而影響他整個的人生。那麼,作為老師 應該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1、教師要改變角色 教師應從傳統的由教育的主宰者、操縱者轉變為引導者、激勵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由被動的受體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和能動的實踐者。如果學生在與老師的交往中,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親情與友情,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感化、召喚和指導,就能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才能充分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因此,作為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才能促使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性轉變。 2、尊重並賞識自己的學生 學生需要教師的尊重,更需要教師的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捕捉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切忌用主觀的喜好來判斷學生,學會「蹲下來看孩子。」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不但能調整學生認知行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產生積極的效果。 3、關注「學困生」的成長 學困生就象受傷的花朵,更需要老師格外的扶持和關心。如果教師對他們冷淡訓斥,歧視甚至放棄,只能促使受傷的花朵過早枯萎和夭折。反而教師如果信任他們,喜歡他們,他們就會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愛護和尊重,自信心、自尊心和熱情便會油然而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同時,教師還應該創造條件,使他們有機會表現自己,使學困生在「表揚—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過程中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不斷萌發上進的心理。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在學校中養成。」這句話突出了習慣培養的重要性。習慣影響著人的能力與性格的發展。就學習習慣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促進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更好地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課程標准把培養學生具有主動參與、克服困難、質疑、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列為「情感和態度」方面的具體目標。 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學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例如,從學生入學的第一節數學課開始,教師就要結合教材上的圖有意識地反復提問「還有什麼」,讓學生明確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並通過對學生的表揚,讓學生體會到這些是好習慣。又如,筆算教學中設計幫助小動物檢查改正錯題的活動,可使學生加深對筆算方法認識的同時領悟到「計算時要細心」。再如,放手讓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請學生表達自己的方法、評價夥伴的方法,促使學生學會質疑、學會思考,進而養成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習慣、合作交流的習慣等。習慣是長期逐漸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只講大道理就完事,只能在教學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加快教改步伐,選擇最能發揮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教會他們正確的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知識的方法,真正做到是學習的主人。 五、將數學課堂融入生活,認識數學的價值。 課程標准中談到讓學生學習有意義、有價值、生活化的數學。我在數學教學中十分關注數學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樂於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身邊的事物,喜歡用數學知識去思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讓學生用人民幣去商場購物;教學「年、月、日」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年歷;教學「認識時間」,我讓學生記下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並與同伴對照,看誰的時間安排更合理
❽ 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論文:如何培養小
(一)情感與態度的內涵及理解
情感,「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即對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新課程目標中的「情感」不僅指熱情和學習興趣,還包括愛、快樂、審美情趣等豐富的內心體驗。情感可分為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美的情感。態度,是在一定情景下個體對人、事或事件,以一定方式進行反應的一種心理傾向。由認知成分(對態度對象信念或真實知識)、情感成分(對人對事的情緒反映)和行為成分(對客觀事物的外顯行為)構成。
(二)理解情感、態度兩者之間的和諧統一
新課程標准中的情感和態度,是小學數學課程目標之一,是從小學數學的實際提出來的。情感和態度的形成以認知為基礎,以情感為核心,情感的結果是態度。情感教育有利於形成端正的態度和培養高尚的情操。態度教育有利於人的潛能的激發、突破自我,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情感、態度二者緊密聯系構成人整體意識中的二個側面,體現了其內部的和諧統一。
二、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和態度的分析
(一)學生自身的情感態度因素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在力量,它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整體。動機是激勵人們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原因,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內部動力。學習動機來源於學生的需要,可以說需要是產生動機的基礎。從學生的需要來分析,它可以來源於內部,也可以來源於外部,前者就是內部需要(內部動機),後者是外部需要(外部動機)。內部動機來自對知識的嚮往,緊張學習後感到的樂趣,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與需要。外部動機來自社會和教育的需求,與學生所處的周圍環境相聯系,特別是教師的批評或表揚起著經常的直接作用。
(二)教學環境中教師的情感因素
教學環境中的情感因素是很多的,而且隨著教學過程的進展,教學環境又是多變的。但教師的人格特徵,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產生影響;在教學中的情感投入、教師的風格等情感因素對教學過程發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為教師的人格特徵必然影響教師的看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廣泛接觸,使教師的人格特徵必然對學生學習態度產生影響。優秀教師的人格特徵對學生具有一種無形的感召力,熱情和善解人意的教師可以滿足學生的附屬需要,這都有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培養小學數學學習情感與態度的策略
學習情感是指因學習而產生的種種內心體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把培養學生的情感與態度作為數學學習的四個總體目標之一,置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積極的情感與態度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心得,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教學內容的情感化
數學內容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說比較枯燥無味,但新教材在內容的選取和編排上已作為很大的改變,增設了許多有情趣的內容。首先,教師要結合具體情況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根據學生喜歡生動活潑、五彩繽紛的心理特點,可利用圖畫、實物、投影、多媒體等手段創設不同的情景,增強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其次,由於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充滿了情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要注意將數學模式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良好的問題情境創設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啟迪,是為學生鋪好探索知識的道路,是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疑是思路之始,學之端」,以疑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是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探索,獲取知識,增長能力,培養創造思維。
(三)教師轉變觀念,營造快樂的教學氛圍
過去,數學給學生的感覺似乎枯燥多於生動,深奧多於有趣,數學教師都給學生嚴肅、刻板的印象,這些都讓學生望而生畏,敬而遠之。社會在不斷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教材在不斷改革,教師也應不斷改變。教師教態自然親切,眼神機敏、寬容,語言和藹、幽默,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感情,對教師所教的科目也就容易喜愛。
(四)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熏陶學生的情緒
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往往也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影響。為了做到為人師表,我十分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水準,加強各方面的修養。教師是課堂心理環境的直接創造者,教師良好的情感是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狀態的開端。教學活動中,教師每時每刻的情感都被學生關注。
(五)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本保證,是一種可貴的心理狀態。它能將人的潛能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並達到最佳狀態。但學生的自信心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又在數學課的的學習中表現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多鼓勵、表揚,幫助他們消除失望的心理,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作業批改中,重要的是注意學生的思維障礙,引導學生自己去檢查、分析,找出錯誤,自己糾正錯誤。對於學生獨特創新的解題方法,及時表揚肯定,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歡樂,便會激起追求無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對比:對自信心較強的孩子多進行橫向對比,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認識到比自己強的同學還很多;學困生多進行縱向對比,將自己的現在與過去對比:進步了沒有?那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怎樣才能做得最好?這樣讓不同程度的學生真正了解自己,努力長善救失,揚長避短。學生對自己的數學進行正確的評價,能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❾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這個主要是在語文學習和平時生活中去培養。數學教學偶爾談一談這方面的,其他的時間還是主要放在數學教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