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小學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發布時間:2021-01-04 19:21:39

A. 體育課上怎樣實現對小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論文

你的體育課上怎樣實現對小學生論文准備往什麼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有沒有列個大綱讓老師看一下寫作方向?
老師有沒有和你說論文往哪個方向寫比較好?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寫個大綱,這樣老師,好確定了框架,避免以後論文修改過程中出現大改的情況!!
學校的格式要求、寫作規范要注意,否則很可能發回來重新改,你要還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可以問我,希望你能夠順利畢業,邁向新的人生。

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審查後生效.

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1、名稱要准確、規范
准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小學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里研究對象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得不是很准確。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象是英語,是中學或是小學,是小學高年級還是小學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若改為「集中識字,口語突破——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這樣就一目瞭然了。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准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盡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盡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范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有位老師在課題申請表中對它的課題意義是這樣說的:「高考實施3十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2001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小學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2、提出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3、制定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4、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基本理論;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了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沒有科學周密的開題報告,沒有對研究設計的精心准備,就沒有科研活動的發生,更不會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突破。

B. 小學課程評價制度

一、 學校校本課程評價任務由課程開發實施小組具體承擔。

二、 學校校本課程的評價標准要分學內科制訂,科學、合理、細致,具有教育和發展功能。

三、 對校本課程教材內容的評價要以符合學校辦學思想和育人目標為准繩,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 體現學生發展的多元化、生動化。

四、 校本課程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五、 校本課程評價要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以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容生、家長共同參與,研究校本課程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不斷提高校本課程的開發水平。

六、 校本課程的評價要注重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校本課程不斷革新、

不斷適應學校學生學習需求的機制

C. 怎樣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學校體育課堂教學,教師們積極參與新課程的教學,努力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改革學習方式州卜,促進教學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新傾向」和「新問題」。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體育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結合本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恰如其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靈魂。
真正要在這一節課著重解決什麼問題交待不清,給人一種帽大頭小的感覺,讓人看不明白,但有些人還把這作為一個樣本來教給大家,害人不淺。而下面關於水平一游戲課《石頭、剪子、布》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則可以借鑒:
1、認識游戲,能簡單說出遊戲對身心發展的作用。
2、會2——3種游戲。
3、能簡單說出遊戲後的情緒表現。
4、能與夥伴合作設計1——2種小游戲。
這種教學目標的制定明確而具體,便於操作,便於檢閱,讓人一目瞭然,也便於觀摩者在觀摩時知道你到底有沒有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
要保證體育新課程課堂的有效教學,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精選有效的教學內容,
新課標沒有給體育教師規定許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們可以放手去選擇一些體育教學內容。面對可供選擇的諸多內容,應如何選?選什麼?選多少?本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思考:
首先,選擇的教學內容要有利於目標的實現。 其次,選擇的教學內容要具有實效性。 最後,選擇的教學內容要適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三、激發運動興趣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新課程標准指出:「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鍛煉的前提,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自主、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終身體育與健康意識。」
(一)、體驗成功,激發興趣。
(二)、滿足需要,激發興趣。
(三)、倡導競爭,激發興趣。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體育教學中有許多教學方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採用何種方法,都應落腳於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任何方法都是無效的。只有靈活機動地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好、最優地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一)、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
(二)、根據學生實際選擇適合的方法。
五、學生良好體育課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我們常見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會不自覺地將平時一些不良行為習慣表露出來,其主要表現在知而不行,行而未果。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往往導致課堂紀律的散漫,體育課突發事件的產生,從而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效果的低下。
針對上述問題悄芹,我們必須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體育課的特點,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培養和訓練,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發揮集體作用,不斷提高要求。
(二)抓住突發事件,及時進行教育。
六、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強大動力
眼下聽課,你會冊運穗時不時聽到有節奏的「啪、啪、啪」鼓掌聲「你真棒!」「你真聰明!」,一節課,往往掌聲不斷,贊聲不絕。有的一節課下來,幾乎人人都得了小紅花、小貼士或其他小禮品,覺得表揚得來實在太容易,課堂評價成了課堂教學的附屬品和點綴,評價流於形式,失去了應有的教學效果。
教育心理學認為「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種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集體主義感等等。」
有效的教學評價對學生具有點撥導向、解惑釋疑、激勵表揚等功能,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拓展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情感;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現代的課堂更具有活力。那麼,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激勵?。
首先激勵要適時。
其次激勵要適度。把握好表揚的分寸
最後激勵要講策略。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遠離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務實的探究。在學習後實踐,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後改進,在改進後再學習。這樣的話,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成教學目標,學生會真正得到發展,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著穩健有序的方向邁進。

D. 從「泰勒原理」看小學體育教學的四大核心要素,討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之間的關系

結論:「課程內容」、「教材」以及「教學方法」不僅是體育教學實踐層面中的基本概念,同時也是教學研究的基本問題。通過本研究的討論可以注意到,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的現實化是以「教材」和「教學方法」為依託聯系在一起的。而教師選擇「教材」和「教學方法」的根據一方面來自對「課程內容」的解釋,一方面則來自對學生狀況的把握。換句話說,在對體育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進行評判時,實際上就是從1)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解釋是否合理、2)教材的選擇、以及3)教學方法是否與學生的實際狀況吻合這三個側面展開的。而從理論研究的角度說,「內容的解釋」與「教什麼」具有對應關系,「示範講解及運動場面的選擇」與「用什麼教」具有對應關系,而「呈現教材的邏輯關系」則與「怎樣教」具有對應關系。也就是說,通過釐清基本概念的指稱對象,有助於在泰勒原理與教學現場的研究之間建立直接的對應關系。

泰勒原理
在泰勒出版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中,他開宗明義地指出,開發任何課程和教學計劃都必須回答四個基本問題:
第一,學校應該試圖達到什麼教育目標(What ecational purposes should the school seek to attain) ?
第二,提供什麼教育經驗最有可能達到這些目標(What ecational experiences can be provided that are likely to attain these purposes) ?
第三,怎樣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How can these ecational experiences be effectively organized) ?
第四,我們如何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以實現(How can we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purposes are being attained) ?
這四個基本問題——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教育經驗(學習經驗)、組織教育經驗、評價教育經驗——構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
圍繞上述四個中心,泰勒提出了課程編制的四個步驟或階段:
(一)確定教育目標
教育目標是非常關鍵的。首先,要對教育目標做出明智的選擇,這必須考慮學生的需要、當代社會生活、學科專家的建議等多方面的信息;其次,用教育哲學和學習理論對已選擇出來的目標進行篩選;最後,陳述教育目標,每一個教育目標包括行為和內容兩個方面,這樣可以明確教育的職責。泰勒認為目標是有意識地想要達到的目的,也就是學校教職員工期望實現的結果。教育目標是選擇材料、勾劃內容、編制教學程序、以及制定測驗和考試的准則。
(二)選擇學習經驗
教育目標確定之後,面臨的問題是要決定哪些學習經驗,因為只有通過經驗,才會產生學習,從而才有可能達到教育目標。「學習經驗」並不等同於一門學科所涉及的內容,也不等同於所從事的活動,而是指學生與環境中外部條件的相互作用。泰勒提出了五條選擇學習經驗的原則: (1) 為了達到某一目標,學生必須具有使他有機會實踐這個目標所隱含的那種行為的經驗;(2)學習經驗必須使學生由於實踐教育目標所隱含的那種行為而獲得的滿足感;(3)學習經驗所期望的反應,是在有關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的;(4)有許多特定的經驗可用來達到同樣的教育目標;(5)同樣的學習經驗往往會產生幾種結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教師要創設各種問題情境,用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並幫助學生把新知識與原有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建構。因此,所選的學習經驗應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技能、有助於獲得信息、有助於形成社會態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組織學習經驗
在組織學習經驗時,應遵守三個准則:連續性( continuity)順序性(sequence)和整合(integration)。連續性指直線式地陳述主要的課程要素;順序性是強調每一後續經驗以前面的經驗為基礎,同時又對有關內容加以深入、廣泛的展開;整合性是指各種學習經驗之間的橫向關系,便於學生獲得統一的觀點,並把自己的行為統一的觀點,把自己的行為與所學的課程內容統一起來。
(四)評價結果
評價是查明學習經驗實際上帶來多少預期結果的過程。評價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檢驗學習經驗在實際上是否起作用。並指導教師引起所期望的那種結果。而評價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確定課程與教學實際達到目標的程度的過程。教育評價至少包括兩次評估:一次在教育計劃早期進行,另一次在後期進行,以便測量在這個期間發生的變化。對於評價結果,泰勒認為,不應該只是一個單一的分數或單一的描述性術語,而應該是反映學生目前狀況的一個剖析圖,評價本身就是讓教師、學生和有關人士了解教學的成效。

E. 求一篇小學教育評價方案

小學生素質教育評價方案

教育評價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學生評價是學校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的目的、功能、目標體系和評價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受到廣泛的重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號)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據黨的教育方針,貫徹素質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學生素質發展和反映學生個體差異為出發點,從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教師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各門課程的有效實施,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推動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
二、評價原則
(一)評價內容多元化原則。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考查,不僅關注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給予積極評價,發揮學生多方面潛能,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擁有自信;以質評為基礎,應用可操作的評價方法,不僅考查「認識」或「概念」等認知層面,同時還關注對「表現」等行為層次的考查,如行為觀察、情景測驗等。
(二)評價過程動態化原則。不僅關注結果,更要注重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予多次評價機會,促進評價對象的轉變與發展;鼓勵將評價貫穿於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使評價實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頭評價、作業評價、成長記錄等。
(三)評價主體互動化原則。強調評價過程中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商,關注評價結果的認同問題,即如何使評價對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評價結果;改變單一評價現狀,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管理者、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

三、評價方法
(一)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
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要根據不同的評價內容和指標實施多元評價,還要滲透或包含在學科學習目標的評價中進行。道德品質和公民素養方面要重點結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以及團隊活動、校本課程實施中進行評價;學習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方面要結合所有學科教學進行評價;運動與健康方面主要結合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進行評價;審美與表現方面重點結合音樂、美術學科教學進行評價。要按學生年齡、心理及行為特點制定一些可觀察的指標,在學科教學或各種教育活動中分層實施評價。要創設情境、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驗與內化。要通過表現性任務、觀察記錄、訪談、作品分析、個人自評,同學、教師、家長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
(二)學科發展目標的評價
⒈知識與技能的評價
要遵循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以該學段、學年以及每個單元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通過作業、紙筆測驗、考試和完成一些開放性的表現性任務等形式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以「等級+評語」的形式呈現。小學低年級(1—2年級)實行模糊評價或描述性等級。
⑴練習、作業
作業分析評價是教師了解、掌握學習效果、學習態度最常用、有效的評價方式。學生的作業情況要通過學生的認真程度,正確率,創造性解決問題情況;完成作業的速度,主動作業的情況;課外學習情況以及實驗操作能力,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等成果來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可以組織作業展示活動,進行優秀作業及成果評比,作為作業評價的依據。除了傳統的紙筆作業之外,更應注重口語交際作業、綜合實踐作業、實驗操作作業等促進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實際表現能力的表現性作業。表現性作業包括綜合實踐活動記錄、參加社會工藝活動記錄、學科實驗、交流合作學習記錄、課外閱讀的數目和反思筆記等。
⑵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測驗)是在一個教學階段或單元結束後,根據教科書中對於本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做出的學業水平評價,衡量、檢測學生在預期學習成果和表現標准上所達到的程度。
設計單元測驗題目和實施評價需要依據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確定測試內容的范圍,注重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的認識及理解。
單元測試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方面,每個教學階段或單元結束後都要測試並做記錄。
⑶期末考試(考查)
考試(考查)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試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不同選擇相應的考試形式,既有閉卷形式,也有開卷形式。除紙筆測驗外,也要選擇外語聽力考試、口試、課題研究、情景測驗、實際操作等質性評價形式。運用考試進行評價時應注意:
考試內容:考試要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綜合應用的能力;要減輕學生機械記憶的負擔,突出綜合性、探索性和開放性,杜絕設置偏題、怪題;考試的內容應多元化,除關注知識與技能外,還應體現考查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內容;還要重視加強多方面潛能的發展,尤其是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發展。
考查學科應通過平時觀察、評語、軼事記錄、表現性作業、綜合實踐活動等方式,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習慣、興趣、毅力、學習動機、學習技能、社會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學生表現的信息進行考查。
考試方式:給予學生多次機會,同一考試也可多樣化呈現。如,1-2年級可採用游戲式、自選式、互測式考試,考試要突出趣味性。3-6年級實行分項考核、綜合評定。各學科期末考試成績以「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方式呈現。
考試結果處理:各科教師要對考試結果作出具體的分析指導,使學生獲得比較全面的反饋信息,從而督促、協助學生制定出下一步的學習計。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名。
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
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必須與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教育目標相結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採用觀察、軼事記錄、訪談、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質性的評價方式對其進行評價。各學科應根據本學科特點,結合基礎性發展目標在學科中的體現,制定具體的評價內容及指標體系。

成長記錄也是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依據,因此要搞好學生成長記錄,並要定期組織成長記錄的交流展示。並將成長記錄納入期末終結性評價內容。對成長記錄的評定應注重學生的進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確改進的方向。要通過對成長記錄的回顧、比較,使學生學會反思,了解自己的進步,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進一步發展的目標,逐步發展自省的意識和能力。
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包括:①學生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通訊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狀況、家庭背景;教育基本情況,如所進學校、主要課程測試成績、一般能力等級、特殊能力傾向,優秀與榮譽、個人社交和發展情況。②學生的各科學習檔案:A本學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一般按一個單元或一個學習主題收集資料。如單元測試成績單、綜合素質報告單。B目前最佳作品展現,包括生成過程,如最好的作業、最好的作文、優秀的美術作業、攝影照片、錄音磁帶等。C實踐創新活動的參與程度,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研究報告乃至各項競賽獲獎證書等。D同伴之間的觀察評價、教師觀察、評價及剖析,來自家長、社會的反饋信息,如教師的表揚或建議、學生的感想等。
(三)評價的主體
評價主體包括學生本人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四個方面。
學生自評和互評:一是由學生本人對自己的綜合素質及行為寫出自我評語;二是對自己或同學綜合素質的六個方面以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評出分項等級。
教師評價:一是由班主任給每個學生綜合素質的六個方面評出分項等級,並給每個學生寫出綜合性評語,重點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整體描述,突出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潛能(具體評價方式見表二);二是各學科教師根據本學科所制定的基礎性發展目標及學科發展目標評價體系,對每個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達成及學生學業水平進行評價,給出相應的等級,並對學生學科的發展態勢進行描述,寫出激勵性的評語(具體評價方式見表三)。
家長評價:一是對自己學生的綜合素質寫出鑒定性評語;二是對自己學生綜合素質的六個方面以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評出分項等級。
(四)評價結果的呈現
⒈評價結果包括等級或評語
評語包括:①自我評語。②家長評語。③教師(班主任)評語。
等級包括:①分項等級。即根據評價內容所列的要素和關鍵表現,通過整體判斷對六個方面以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給予一個等級;練習、作業、期末考試獲得的等級。②分主體等級。即由四個評價主體給出的評價等級。③綜合等級。即把分項等級和分主體等級綜合,作為綜合素質或學業水平評價的最後等級。以上等級均為四等,以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呈現。
⒉綜合等級合成的方法
加權法:各等級賦予分值採用「取平均值四捨五入法」合成最後等級。
直接評定法:依據期末考試的等級、作業和單元測試的等級、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課題及完成的報告)、成長記錄、特長與獲獎情況、自我及他人評價等進行總體分析,根據總體態勢確定綜合素質與學業水平的最後等級。

F. 小學生教育評價方案

黔城完小學生素質教育評價方案

教育評價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學生評價是學校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的目的、功能、目標體系和評價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受到廣泛的重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號)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據黨的教育方針,貫徹素質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學生素質發展和反映學生個體差異為出發點,從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教師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各門課程的有效實施,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推動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
二、評價原則
(一)評價內容多元化原則。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考查,不僅關注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給予積極評價,發揮學生多方面潛能,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擁有自信;以質評為基礎,應用可操作的評價方法,不僅考查「認識」或「概念」等認知層面,同時還關注對「表現」等行為層次的考查,如行為觀察、情景測驗等。
(二)評價過程動態化原則。不僅關注結果,更要注重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予多次評價機會,促進評價對象的轉變與發展;鼓勵將評價貫穿於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使評價實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頭評價、作業評價、成長記錄等。
(三)評價主體互動化原則。強調評價過程中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商,關注評價結果的認同問題,即如何使評價對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評價結果;改變單一評價現狀,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管理者、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

三、評價方法
(一)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
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要根據不同的評價內容和指標實施多元評價,還要滲透或包含在學科學習目標的評價中進行。道德品質和公民素養方面要重點結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以及團隊活動、校本課程實施中進行評價;學習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方面要結合所有學科教學進行評價;運動與健康方面主要結合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進行評價;審美與表現方面重點結合音樂、美術學科教學進行評價。要按學生年齡、心理及行為特點制定一些可觀察的指標,在學科教學或各種教育活動中分層實施評價。要創設情境、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驗與內化。要通過表現性任務、觀察記錄、訪談、作品分析、個人自評,同學、教師、家長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
(二)學科發展目標的評價
⒈知識與技能的評價
要遵循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以該學段、學年以及每個單元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通過作業、紙筆測驗、考試和完成一些開放性的表現性任務等形式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以「等級+評語」的形式呈現。小學低年級(1—2年級)實行模糊評價或描述性等級。
⑴練習、作業
作業分析評價是教師了解、掌握學習效果、學習態度最常用、有效的評價方式。學生的作業情況要通過學生的認真程度,正確率,創造性解決問題情況;完成作業的速度,主動作業的情況;課外學習情況以及實驗操作能力,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等成果來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可以組織作業展示活動,進行優秀作業及成果評比,作為作業評價的依據。除了傳統的紙筆作業之外,更應注重口語交際作業、綜合實踐作業、實驗操作作業等促進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實際表現能力的表現性作業。表現性作業包括綜合實踐活動記錄、參加社會工藝活動記錄、學科實驗、交流合作學習記錄、課外閱讀的數目和反思筆記等。
⑵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測驗)是在一個教學階段或單元結束後,根據教科書中對於本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做出的學業水平評價,衡量、檢測學生在預期學習成果和表現標准上所達到的程度。
設計單元測驗題目和實施評價需要依據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確定測試內容的范圍,注重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的認識及理解。
單元測試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方面,每個教學階段或單元結束後都要測試並做記錄。
⑶期末考試(考查)
考試(考查)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試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不同選擇相應的考試形式,既有閉卷形式,也有開卷形式。除紙筆測驗外,也要選擇外語聽力考試、口試、課題研究、情景測驗、實際操作等質性評價形式。運用考試進行評價時應注意:
考試內容:考試要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綜合應用的能力;要減輕學生機械記憶的負擔,突出綜合性、探索性和開放性,杜絕設置偏題、怪題;考試的內容應多元化,除關注知識與技能外,還應體現考查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內容;還要重視加強多方面潛能的發展,尤其是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發展。
考查學科應通過平時觀察、評語、軼事記錄、表現性作業、綜合實踐活動等方式,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習慣、興趣、毅力、學習動機、學習技能、社會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學生表現的信息進行考查。
考試方式:給予學生多次機會,同一考試也可多樣化呈現。如,1-2年級可採用游戲式、自選式、互測式考試,考試要突出趣味性。3-6年級實行分項考核、綜合評定。各學科期末考試成績以「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方式呈現。
考試結果處理:各科教師要對考試結果作出具體的分析指導,使學生獲得比較全面的反饋信息,從而督促、協助學生制定出下一步的學習計。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名。
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
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必須與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教育目標相結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採用觀察、軼事記錄、訪談、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質性的評價方式對其進行評價。各學科應根據本學科特點,結合基礎性發展目標在學科中的體現,制定具體的評價內容及指標體系。

成長記錄也是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依據,因此要搞好學生成長記錄,並要定期組織成長記錄的交流展示。並將成長記錄納入期末終結性評價內容。對成長記錄的評定應注重學生的進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確改進的方向。要通過對成長記錄的回顧、比較,使學生學會反思,了解自己的進步,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進一步發展的目標,逐步發展自省的意識和能力。
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包括:①學生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通訊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狀況、家庭背景;教育基本情況,如所進學校、主要課程測試成績、一般能力等級、特殊能力傾向,優秀與榮譽、個人社交和發展情況。②學生的各科學習檔案:A本學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一般按一個單元或一個學習主題收集資料。如單元測試成績單、綜合素質報告單。B目前最佳作品展現,包括生成過程,如最好的作業、最好的作文、優秀的美術作業、攝影照片、錄音磁帶等。C實踐創新活動的參與程度,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研究報告乃至各項競賽獲獎證書等。D同伴之間的觀察評價、教師觀察、評價及剖析,來自家長、社會的反饋信息,如教師的表揚或建議、學生的感想等。
(三)評價的主體
評價主體包括學生本人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四個方面。
學生自評和互評:一是由學生本人對自己的綜合素質及行為寫出自我評語;二是對自己或同學綜合素質的六個方面以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評出分項等級。
教師評價:一是由班主任給每個學生綜合素質的六個方面評出分項等級,並給每個學生寫出綜合性評語,重點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整體描述,突出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潛能(具體評價方式見表二);二是各學科教師根據本學科所制定的基礎性發展目標及學科發展目標評價體系,對每個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達成及學生學業水平進行評價,給出相應的等級,並對學生學科的發展態勢進行描述,寫出激勵性的評語(具體評價方式見表三)。
家長評價:一是對自己學生的綜合素質寫出鑒定性評語;二是對自己學生綜合素質的六個方面以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評出分項等級。
(四)評價結果的呈現
⒈評價結果包括等級或評語
評語包括:①自我評語。②家長評語。③教師(班主任)評語。
等級包括:①分項等級。即根據評價內容所列的要素和關鍵表現,通過整體判斷對六個方面以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給予一個等級;練習、作業、期末考試獲得的等級。②分主體等級。即由四個評價主體給出的評價等級。③綜合等級。即把分項等級和分主體等級綜合,作為綜合素質或學業水平評價的最後等級。以上等級均為四等,以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呈現。
⒉綜合等級合成的方法
加權法:各等級賦予分值採用「取平均值四捨五入法」合成最後等級。
直接評定法:依據期末考試的等級、作業和單元測試的等級、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課題及完成的報告)、成長記錄、特長與獲獎情況、自我及他人評價等進行總體分析,根據總體態勢確定綜合素質與學業水平的最後等級。

G. 如何提升小學體育課程統新理念

通過培訓,使我對教育教學的內涵有了新的理解,領會到在新課改的形式下教育教學的新理念;通過理論的學習,更進一步理解學校的功能,教師的職能和學生的權利和義務;通過觀課議課,真正的領略到什麼才叫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通過名師的講座,真正的領略到那些優秀教師是如何在課堂上創設情景,如何進行試驗探究性學習。下面就我的心得體會談以下幾點:
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思想:

1、 新的課程標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2、 樹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目標。

3、 教法要求創新,開放和放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採用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重視學生學法指導。

4、 改革評價體系,改變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功能。

5、 積極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探索學生喜歡、符合本地區、本校、教師本人特點的教學內容。這里要指出校本課程應是學校的集體行為,而不是教師的個人行為。

二、不斷進取,提升自身業務水平:

我在本次培訓當中更注重於自己專業知識的學習,對於本次學習可以說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下面我就學習中的課程資源這一塊做一些自己的學習感想:

1、 從自己制定的目標入手,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常規,進行教學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育基礎,最後確定學習目標。
2、制定教學計劃,根據調查了解的結果,對照體育與健康的標准,確定學年計劃、學期目標。如:實心球的教學,根據場地器材條件、學生興趣等因素,各種姿勢的投擲方法在初二年級基本完成,而在初三年級則以鞏固提高為主。

3、 確定評價方案,根據課改要求,考慮要操作性,確定體育與健康評價方案。

三、熟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1、課堂的觀念變了①、課堂不在是教師表演的舞台,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台。過去,常常把教師的課堂教學類比為舞台表演藝術,把課堂當作教師表演的舞台,只要教師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實不然,表演可以無互動、無交往,而教學必須要藉助交往來進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與互動中,學生獲取知識才是「內化」了的,增長的能力才是「貨真價實的,養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因此,衡量一堂課的標准不只在於教師的行為舉止是否大方,時間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在於學生交往、互動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動的方式與成就。②、課堂不再是對對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把訓練等同於教學,把訓練當成課堂中的主要行為,是我們以前在課堂中常有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個體差異,體育教學需要練習,但更需要興趣。③、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本領,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形成終身學習必備的素質,是時代發展對學生的期盼。而體育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體會體育鍛煉的價值,牢固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④、課堂不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場所。課堂總處在一種變化的狀態,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變化的情形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把學生置於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動,課堂才會生動,有活力。

2、 教學內容選擇餘地大。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針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材處理更加機動靈活。
3、 評價方法有所改變。新課程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求評價採用自模和常模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通過實踐,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意識明顯提高。

4、 體育與身體健康相聯系。提出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和五個領域的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考慮的更多、更仔細。

5、 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實踐中,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形成特長,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學生在課堂中表現積極、認真,學習效果好。

6、 教師可以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注意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或由學生提供他們喜歡的練習方法,以提高教學實效。

三、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力爭成為優秀體育教師

在這次培訓中,在和全省骨幹教師的交流中,開闊了視野,增進了見識,增長了知識,讓我受益匪淺。回顧這些日子的學習培訓,感覺既忙碌又充實,收獲頗多。培訓期間,經過專家老師的指導解決了我的許多問題;得到了許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技巧;在與其他教師交流時,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優秀教師,特別是我聽了多位名師的講座,他們靈活的教法,深厚的知識功底,把學生引入到勝景,把課堂引入到新境的高超水平都非常值得我學習。從這一過程中我接受了許多優秀的教學思想。這些思想不一定都能在我的教學實踐中馬上收到立竿見影的成效,但這些優秀的教學思想一定會在我今後的教學發展中,起到持續的指導作用。

雖然培訓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感恩、帶著滿腔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台階。

閱讀全文

與小學體育課程評價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