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數學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多媒體聲像並茂,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會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呢?本人談談以下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要想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興趣這一環是關鍵的一步。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自覺主動地學習;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並掌握於自己的腦中。多媒體技術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工具,它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將動態的畫面、鮮艷的色彩、直觀的圖形、和諧的聲音等有機整合,直觀形象地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第一冊「認識鍾表」這一內容時,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如下內容:明明小朋友的生日到了,媽媽給她買了一件精美的禮物,大家看看是什麼?PPT顯示一個精美的禮品盒, 打開後出現一塊可愛的電子表。學生們被精美的電子表所吸引,提問:你們知道電子鍾表是用來干什麼的嗎?學生自由回答後,我說同學們說得很對,電子鍾表可以讓我們及時知道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電子鍾表。利用多媒體,通過新朋友明明的生日禮物,讓學生產生了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順利地導入了新課,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再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運用電腦設計了動畫片《小狗狗坐車》:小狗狗去停車場坐車,停車場里有三輛車,車輪分別是:A.正方形;B.車軸不在圓心的圓形;C.車軸在圓心的圓形。提出問題:假如你是選車員,你會為小狗狗選哪種車輪的車?有選A的,有選B的,有選C的,各抒己見,很有創意,非常熱鬧。接下來我播放動畫,小狗狗坐在一輛車輪是A的車上很顛簸,小狗狗一臉不舒服的樣子;小狗狗坐B車也顛簸,愁眉苦臉;小狗狗坐在C車上不顛簸,很開心。提問:為什麼小狗狗坐在C車上開心呢?學生依據剛剛所學的知識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車不上下顛簸,必須使車軸至車輪的距離處處相等,也就是車軸必須裝在圓心處。圓心到圓邊上的距離都相等,這個距離就是半徑。這個問題情境具有強烈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笑聲中鞏固了所學知識,並體驗到了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的成功感。多媒體生動有趣的圖像動態顯示,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激發了學生以極大的興趣投入學習。
二、動態演示,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
小學生生活知識面窄,感性知識少,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中無法用粉筆描述的各種圖像、動畫等抽象的東西,用多媒體直觀形象地呈現給學生看,能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如教學《加減混合》時,學生往往弄不清計算過程,都要分兩、三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或者由於看不見第一步的得數而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並克服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的計算障礙,我在教學上運用了多媒體,用動畫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和計算順序。在教學先加後減的混合計算時,屏幕上出現草坪里有8隻羊在吃草,又走來5隻,一會兒又走了4隻的場面,然後根據畫面所反映的羊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8+5-4。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這樣,一方面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後減的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另一方面又表明了計算順序,取得了在黑板上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再如《線段、射線、直線》的教學,我們可以先在屏幕上顯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辨認直線和線段;然後將線段向右邊似光線射出一樣勻速延伸形成射線,使學生看後悟出射線是怎麼形成的。藉助多媒體課件還能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動起來,從而使學生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常規式傳統教學往往是一支粉筆在黑板上辛勤耕耘,學生看到的是平面圖像,聽到的是單調的寫字聲音,教師板書慢,浪費了大量時間,描述起來還不一定規范。而多媒體教學可以把一些問題形象直觀、動態演示出來,讓學生形象地看到事物發展的過程,理解事物變化的規律,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一定的物質形態,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在解答關於「火車過橋過隧道,計算橋長或隧道長」的問題時,學生往往會把火車行的路程與橋長或隧道長等同起來,如計算:一列長300米的火車以每分700米的速度通過一座橋,用了5分鍾的時間,這座橋長多少米?」大多數學生會這么計算:700×5=3500(米)。為了解決這一錯誤的計算,我用多媒體模擬火車通過一座橋:一列火車在隆隆聲中到達橋頭,從火車頭到達橋頭開始,在橋的下面跟隨火車頭同步出示火車行的路線,直到火車尾離開大橋為止,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得出「大橋長度=火車5分鍾行的路程-火車長度」這一關系式了。再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學生容易忽略公式「底×高÷2」中的「÷2」,是公式沒有記清楚,還是粗心呢?不管哪個原因,究其底就是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夠明白,記憶不夠深刻,如果學生知道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由來,肯定就不會出錯。所以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利用多媒體先演示了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通過移動,最後拼成一個長方形,然後再利用自定義動畫的效果,底和高用紅色閃動幾次,有利於學生直接觀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最後再移動其中的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明白這任意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都是與它等底等高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再用任意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出上述的結論,通過計算機的演示讓學生再來說說整個推導過程,並說說:為什麼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計算出來的是哪個圖形的面積?學生在動手操作、欣賞多媒體課件演示、討論等多個環節中充分感悟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由來。這樣,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過程中,採用動態演示與講解,觀察與操作融為一體,做到了把知識化難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從不同角度豐富了感知,掃清了學習的障礙,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使學生對應掌握知識,理解得更透徹。
四、增強練習效果,提高知識鞏固效率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練習鞏固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巧妙設計練習,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素材、更多的練習和表現自己能力與成就的機會。教師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突出重難點,當學生出錯後(電腦錄音)耐心地勸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來一次,再一次復習鞏固知識。激發學生「樂學樂做」的情感非常重要,這符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及時獲得學生真實的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等反饋多媒體的方法和途徑。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教師要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同時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不管如何發達、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代替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把握好使用多媒體的「量」和「度」,從而有效發揮多媒體教學功能。
㈡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已經非常廣泛,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手段層出不窮,軟體升級換代之快讓人目不暇接。新課標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本文將從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多媒體在數學學科各知識版塊中的運用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它無處不在。
數學學科的三大特點是: 嚴謹性、抽象性和廣泛的應用性。 小學數學和數學科學在嚴謹性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如一些運算律的擴充,並沒有進行嚴謹的推證,而是用默認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學好數學卻不能放鬆嚴謹性的要求,要保證內容的科學性。數學的抽象性表現在對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現為高度的概括性,並將具體過程符號化,當然,抽象必須要以具體為基礎。數學廣泛的應用性不不用多說了,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為了培養同學們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上述三個特點中,本文側重於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才有了新技術發揮作用的空間。
二、 小學生年齡特點及相應的課件製作要求。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分成兩個階段來描述:
一是低年級段(一到二、三年級),學生表現出來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好模仿,思維的直觀性、具體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點。因此,這個學段,老師製作的課件就要與之相適應:一要有趣,二要直觀。
怎樣才能做到有趣、直觀呢?這就要求老師,一定在課前不僅要研究教材內容,還要研究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心理需求,然後再去搜集和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形象的素材,如: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選擇喜羊羊、灰太狼等動畫形象;為了讓學生理解「加」與「減」的算理,可以讓靜止的小棒「合一合」與「分一分」,抽象的數學知識立即變得形象生動,學生興趣盎然,教學效果明顯。
二是高年級段,學生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於受定勢和習慣的束縛較少,以求異思維為主。主動思維開始急劇增長。好奇心和創造意識日益濃厚。
針對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課件設計過於兒童化,學生會覺得沒什麼思考的價值。我覺得要做到低年級趣味直觀的同時,更要注重突出課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課件來呈現思維過程,用課件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過渡架設橋梁。
舉例:圓的認識。
建立圓的概念,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往往都會藉助硬幣、鍾面等實物。剛才提到數學的學科特點時,就講到,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而這些物體的表象卻不是數學中的圓的概念的確切反映。
數學中的圓是指「以定點為圓心、以定長為半徑的點的軌跡」,但這個准確的概念在小學階段又不能直接說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去除實物中的非本質的東西,抽取其本質。那課件怎樣呈現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顯示硬幣、鍾面等實物,第二步,讓計算機慢慢地隱去非本質的東西留下圓的外形,「消隱」的手段使學生注意到了圓的實質。這樣的課件,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質的東西轉向本質的東西,從而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確。
三、 在各個教學段中,《標准》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 「 統計與概率」 , 「 綜合與實踐」 。
下面就這四個方面內容用實例形式進行簡要的使用方法和製作方法的講解。
1、數與代數
「 數與代數」教學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學,如「因數倍數」,「方程的意義」等,有計算方面的教學,如口算等。多媒體可以做哪些輔助的事呢?
(1)有助於幫助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級「9+幾」的教學中,湊「十」是基本的計算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這個「十」是如何湊出來的,可以藉助PPT「自定義動畫」中「添加效果」的「動作路徑」功能,把「臉譜」移動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到把2個臉譜中的一個移到圓圈中,與9個合在一起正好是10個,再用10加1就簡便多了。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圖片的移動外,還配合了算式的轉化過程,增強感性認知的同時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豐富口算練習的形式。
口算練習在小學階段的各個
㈢ 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採用先進的視聽教育手段來進行教育活動的,它具有形聲化和表現手法多樣化的特點,可以將對象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快為慢、化繁為簡,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變的清晰、具體,讓學生親耳、親眼、親身感受,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可以優化數學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能力、智力的發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一、利用多媒體的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小學生生性好動,自控能力差,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創新能力難以提高,而多媒體能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靜止的數學問題動態化,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可以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學習。這些特點,對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
在教學概念性的問題時,講解是必須的,但光靠講解往往又是枯燥無味的,因此必須根據兒童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動機、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參與,並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視學習為樂事。例如,在我執教的循環小數一課中,由於循環小數的概念學生不易描述,為了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在引入新課時我製作了一段動畫,把我們所熟知的「老和尚講故事」的故事以動畫畫面配聲音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聽了以後都笑了,覺得很有趣,並進而初步認識到這樣的現象就是循環現象,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現象,數學中也有,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為新課做了良好的鋪墊。
二、運用多媒體化靜為動,展現知識形成過程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能直觀主動展示圖形的變化,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教與學充滿了生機,使學生學得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逐步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一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顯示知識的發生過程,即利用計算機課件的鮮艷的色彩,旋轉的畫面,直觀形象地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通過旋轉、平移等一系列動感的畫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通過圖畫生動逼真地顯示出圖形的剪拼、旋轉、平移的過程。
三、運用多媒體刺激大腦反應,發展思維能力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對學生的大腦刺激反應,動畫最佳,圖形次之,文字說明最弱。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漸變、疊加等效果和計算機的聲像功能將知識難點和某些過程直觀化,以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深化認識程度,並通過揭示內 在的規律和現象的過程,它可以以動的形式模擬思維過程,促進學生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在學習長、正方形的周長時,有一道思考題,求出它的周長(單位:厘米)。學生剛看到這道題,無從下手,如何把一個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長方形呢?我用計算機演示了一遍轉換的過程。學生看地清楚、明白,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同時滲透了轉化思想。再如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往往會有一題多解,同時,存在分割,移動的方法。而傳統的黑板和粉筆在教學中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而多媒體教學就體現了它極大的優勢,將組合圖形分析得清晰、透徹。在分析組合圖,或者補充條件的題中,只要教師課前做好充足的准備,當學生說到哪種方法時,老師點擊出來,並配以閃爍和聲音,老師做到機動靈活,有備而來、隨機應變,而學生也在輕松愉快中學到知識。這樣的演示,逼真、形象、直觀、有趣,達到了其它教學媒體很難達到的效果。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學生活中的數學
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於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寫的限制,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比如在「兩步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們首先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從學生最關注的有關奧運賽事出發,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想創新。又如在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我們安排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包括上網),搜集有關數據,課上學生代表匯報。他們帶來的材料: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電視台春季晚會的收視率……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數據、統計材料,學生不僅輕松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我們正是這樣運用信息資源跨越時空界限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
總之,恰當地選准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放飛課改的翅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㈣ 研究應如何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融合
文檔介紹:
研究應如何將多媒體技術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融合 摘要:隨著現在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應用中日趨廣泛,給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帶來了深遠影響。目前,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現代化科技,讓單一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變成具有聲音圖像的動態教學模式,能增加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效的結合現代科技中的聲音、動畫、視頻等,擺脫以往枯燥、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這樣能夠將復雜的數學公式、定理等用直觀、立體的方式呈現出來,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從而能加深學生學習數學的印象,學習過程中更加有趣,更容易掌握。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掌握多媒體技術,並將此技術作為教學手段應用到數學課堂中去,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和要求,分析多媒體技術運用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優勢,研究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要提高教學成果就必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我們來探討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才能找到解決方法更好地推進高效課堂的開展。
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課堂學習中主要是聽課、練習、作答和抄筆記,學習活動整齊劃一,呈現集體化的特點,一般是教師單方面的加講解知識,不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在小學生這個年齡段,是個思維特別活躍的階段,如果一味跟著教師灌輸式的教學,容易忽視學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學生死記硬背,往往要求學生記住現成的公式,卻忽視整個運算過程的推演,至於這個結論是怎樣得出的,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都不需要去了解,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狀態懶散,
㈤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方法的應用
1、用趣味性優勢,創設問題情境,增添課堂魅力
2、用多媒體教學可使抽象問題專直觀化
3、借深刻性優勢,減屬緩思辨難度,突破教學難點
4、假靈活性優勢,使練習多樣化,實現課堂教學有效及時的反饋、矯正。
5、依 信息、控制集成優勢,節約上課時間, 提高學習效率。
㈥ 如何實現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完美融合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體教學被越來越多的在課堂上使用,運用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時代的需要,教學改革的需要。而且將會帶來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的深刻變革。數學學習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有效的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個性化的獨立學習者,還能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如何根據需要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呢?在這里想談一談個人的一點體會:
1、 善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因年齡小天生好動,尤其在學習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情感因素,即: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有參與的可能,那麼,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活動充滿興趣呢?興趣,是指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和情感狀態。興趣是興奮劑,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巨大內趨力。學生一旦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就會表現出巨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效率也會不斷提高。
2、 動態演示,激發學習興趣 。
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發學生的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能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多媒體演示比教師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與學生實際操作相結合,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米、分米、厘米的認識」時,測量線段的長度,先將尺放大顯示在屏幕上,然後用閃亮、移動的方法介紹測量方法,再顯示正確與錯誤的一些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最後指導學生進行測量。這樣教學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難點,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又如:在「圖形的旋轉」教學中,我製作了有運動效果的多媒體課件,將許多個旋轉的現象以直觀的運動形象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通過學生的觀察發現不同的運動現象,根據運動的不同分類識別旋轉的位置。
3、利用多媒體淡化教學重難點,增加信息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
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節約了時間,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於人的視覺作用勝於聽覺作用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種現代教學媒體參與下的課堂教學才充滿生命力,增大教學密度、優化教學過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具有信息容量大、檢索快、傳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多種感覺(如聽覺、視覺)進行學習,加快教學速度,不斷鞏固、深化新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多媒體教學可以加深概念的理解 。
數學教學的第一步就是引入概念,也是學生在教師下的「引入」,教師根據已有的教材和知識作出一系列符合一定經驗與事實的再認和推測性想像,讓學生經歷數學家發現新概念的最初過程,牛頓曾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而猜測也是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的強大動力,因此引入,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生熟悉的情景,如:學習《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時,呈現一個蘋果或蛋糕的實物,平均分給2人、3人、4人,現要學生來計算它們各分得多少個?學生利用多媒體操作很快完成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5、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
今天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它對課堂教學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學生對它都喜聞樂見。多媒體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效率但這不等於是整堂課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多媒體之前,教師一定要清楚本節課的需求,設法找出多媒體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處地利用多媒體。所以要牢記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本質與根本目的,該出手時才出手,靈活運用。
㈦ 如何運用多媒體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分析多媒體課件運用四大誤區。
1、為用而用,以輔代主 。
現在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數學教師是越來越多了,這種教學手段雖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認可,但是如果仔細觀察,發現許多教師認為只有選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才顯氣派,才緊跟潮流,往往置教學內容不顧而追求形式,純粹是為了使用而使用。
2、重視課件,輕視教法 。
製作多媒體課件不僅要求教師有非常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師要有充足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而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班級差異及數學教學特點來考慮配套的教學方法。許多青年數學教師為了把課件做得漂亮,在課件的製作上付出高倍的時間和精力,依賴課件授課,忽視了直觀的形態教學模具、板書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忽略了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對教學模式的選擇,本末倒置,以至於課堂教學缺少新意,課堂上出現教學錯誤現象,失去了其輔助教學的作用。
3、內容花哨,喧兵奪主。
在數學課件的製作中,一些教師為了使學生產生興趣,往往追求背景設計的華麗,有時還插入與教學內容不相關的動畫,同時頻繁跳轉切換畫面,甚至還配上與教學內容不相關的大段標題背景音樂,這種只求裝飾不求效果的課件,結果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遲遲不能集中到需要關注的蘊含著潛在數學內容和關系的對象上。本想吸引學生,實際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不能集中到教學中來,對於教學內容的深層次內涵反而理解不深,影響了對整體教學內容的掌握。
4、形式繁瑣,環節機械。
教師的多媒體課件製作技術參差不齊,有的課件只是讓書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圖片簡單地「搬」到電腦上,重形式而輕內容,用電腦玩花樣,使多媒體課件看上去像一塊塊美觀漂亮卻內容貧乏的黑板報,多媒體增進數學課堂形象直觀教學的良好效果難以顯現。
二、藉助多媒體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1、藉助多媒體技術,使課堂教學情境化。
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多媒體計算機系統可展示優美的圖像、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是創設情境的最佳工具。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1)、創設學習情境。導入新課時,創設好的學習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學好新知識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備。計算機輔助教學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的注意與學習興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新課伊始我就用計算機放映各種軸對稱圖形的建築、圖形、鮮花等畫面,讓學生開始就感受到軸對稱圖形的美和普遍存在性,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望。再如:當學生正確解答結果時,畫面上會呈現一個卡通人物並且還伴有鼓勵性的語言,如「你真棒,你真聰明」等等。當學生回答出現問題時,多媒體給以提示、幫助,使其重新獲取成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對知識的識記。
(2)、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良好的問題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探求知識的慾望。數學知識的獲得、數學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的,因而在課堂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非常重要。如教學「相遇問題」時,首先藉助計算機演示兩輛汽車的運動過程,然後提問:「誰能從剛才的畫面中說一說汽車的運動狀況嗎?」因為有了直觀動態的演示,學生很快就將相遇問題的關鍵詞「兩地、同時、相向、相遇」說了出來。正因為有了直觀的感知學生解答相遇問題也就不困難了。
(3)、創設應用情境。數學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大綱中明確規定應使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然而常規教學由於受空間、時間等限制,無法有效的創設較多的實際問題情境,限制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而計算機教學媒體卻具備這方面的長處,能創設豐富的虛擬應用情境。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後,利用計算機創設「虛擬商店」讓學生當售貨員或消費者,進行模擬練習,模擬購物。利用計算機教學媒體創設應用情境,可有效的引導學生的思維進入虛擬的現實世界,通過對方法與策略的思考和實踐操作的想像,達到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效果。
2、藉助多媒體技術,使數學學科整合化。
「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並具有相對獨立特點的教學類型。眾所周知,多媒體手段直觀新穎,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數學和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整合,能夠營造溫馨愉悅的課堂氛圍,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如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時,「策略」一詞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我利用課件播放《田忌賽馬》《烏鴉喝水》《曹沖稱象》的故事,讓學生理解什麼是「策略」,在這些學生所熟知的故事中,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策略就是計謀就是辦法。結合語文課文的相關知識來輔助數學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詞語,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善於積累,有效的使用學科之間的相互整合,如音樂、美術、社會等,可以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豐富,更加有趣,從而打破數學課堂的沉悶,讓我們的課堂更具生命的活力。
3、藉助多媒體技術,使抽象為形象化。
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極大地支持了學生對邏輯推理、問題解答和數學觀念的尋。尤其是引導學生在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動態演示,形象揭示知識的生成過程,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的點、線的閃爍,依次閃動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來使學生認識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緊接著把長方體的實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圖,完成了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再通過面、棱的移動,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時配有聲音,利用色彩動態來比較,得出長方體「相對面的面積相等,相對棱的長度相等」這一結論,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會了這一知識。這樣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不斷再現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可以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讓學生在觀察與思考的過程中,掌握思維的一般方法,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4、藉助多媒體技術,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新課標》中也指出:我們的數學要盡可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經驗是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的基礎憑借,是學生進行意義建構的前提。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們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工具將學習內容以多媒體、超文本、動畫等形式和友好互動的界面為學生提供數字化資源、創設虛擬化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經歷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數學規律。如「相遇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相當難度的一類應用題,在教材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此類應用題既要學生掌握相遇、同時、相向的特點,又理解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要會應用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解題。教學開始在屏幕上出現了王華和李誠分別站在兩地(指示燈在兩地邊閃兩下,強調這是兩地),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這是同時相向而行),最後通過每分鍾或每小時行程的階段演示,一直走到兩人碰到一起(強調這是相遇)。生活的場景、多媒體的動態演示,使學生正確而科學地理解了「兩人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從而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體驗了知識的生成,順利完成了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認知過程,大大降低了傳統手段靠單一講解帶來的理解上的難度。
5、藉助多媒體技術,使數學練習分層化。
利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技術可以對有關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顯示,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實現了因材施教,誘導學生深入淺出,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了每一位學生的自信心。多媒體技術在分層教學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因而我們在製作課件時,充分利用這個優勢,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程度,製作了分層練習。例如在《分數的加減》這一章節的練習課的課件中,把習題總共分成了容易、較難、難這三個層次。學生從容易入手,每做一題都可以立刻得到評分,並及時的得到鼓勵。在完成了基礎題後就可以向較難、難這兩個層次挑戰,這樣不僅能使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完成容易的題目,得到鼓勵,從而恢復學習數學的信心,還能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增強探索鑽研的精神。
6、借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知識擴大化。
應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充分激活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全方位地調動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必將能實現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最優化,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在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出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比值總是三點多的基礎上,告訴學生,古代數學家就已經研究出了這一點,演示《周髀算經》,算經中就提到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是:周三徑一。指出隨著時代的發展「周三徑一」已經不能適應,進而介紹數學家劉徽的「割圓術」求圓周率的思想和方法,讓學生直觀體驗。利用課件演示,先出示圓,再依次出示圓內接正六邊形、圓內接正十二邊形、圓內接正二十四邊形、圓內接正四十八邊形、圓內接正九十六邊形……正六邊形的周長正好是圓直徑的3倍,正十二邊形的周長是圓直徑的3.105828倍,正二十四邊形的周長是圓直徑的3.1320628倍……師引導學生在看的過程中發現,而再繼續分下去,正二十四邊形、正四十八邊形的周長越來越接近3.14。讓學生經歷圓周率的研究歷史,滲透了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在此基礎上播放祖沖之在計算圓周率精密值中做出的貢獻,以及現代數字技術發展在計算圓周率精密值中的作用。讓學生經歷了圓周率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三、利用多媒體進行數學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在數學教學軟體的設計和教學中注意更加重視數學定義產生、發展過程,更加重視知識的應用,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堅持擯棄傳統數學教學中的重純數學知識的傳授,輕聯系實際的應用,重運用數學結論,輕結論的發現和推導過程的探索等不利學生發展的現象。
2、不要把先進的技術當作成簡單的直觀演示的工具,而應以它作為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手段。更不能以先進的教育技術來不斷的加大教學容量,忽視學生的思考,探索時間。
3、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人格。
4、要避免將信息技術裝「門面」、「盲目追求」「高」、「精」而濫用。從而丟掉粉筆、黑板,教師的示範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富於人情味的及時交流,教師組織起來的探討問題的活躍氛圍等傳統教學的優勢。
【結論】
從目前看來,多媒體教學是教學改革的大趨勢,是計算機應用到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表現。每個小學數學老師都應該盡快掌握這種技術,並靈活加以應用,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適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如果我們僅僅從外部條件重視,表面理解,而忽視了內部的具體操作,無法真正領會其作用,將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所以,我們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藉助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㈧ 如何在小學數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是當前研究的熱門課題。《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呢?本人談談以下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在數學教學中,可運用多媒體技術集形、聲、色於一體等特點,直觀形象地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第一冊「認識鍾表」這一內容時,一開始出示小明起床的畫面,並伴有鬧鍾的鈴聲,讓學生說說「小明什麼時候、在做什麼?你是怎麼知道小明起床的時間的?」學生一下子被這一畫面及聲音吸引住了,個個認真觀察搶著回答,從而很順利地導入了新課,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又如,在教學第二冊「認識人民幣」時,在講新課前,先播放兩段影片:一段是人們在超市買東西的情景;一段是人們排隊買車票的情景。這兩個情景,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學生就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播完這兩段影片後,教師問學生:「這兩段影片拍的是什麼情景?」「買東西、買車票要用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再問:「你們想認識人民幣嗎?那麼,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人民幣』。」這樣就使學生自然覺得數學離我們的生活不遠,從而快地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二、動態演示,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
和傳統媒體相比,現代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使人的思維過程更加形象直觀,它可以藉助各種圖像、動畫、實物投影、文字展示等手段,使原先僅僅只藉助於文字描述的概念、道理等直觀化,從而加強學生對這些東西的理解、記憶。在常規教學中,由於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規的教學手段難以達到一定的效果。運用電教媒體,可以很輕松地解決這些教學上所遇到的問題。
如小學數學第一冊「加減混合」是第六單元教材的一個難點內容,它們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或者由於看不見第一步的得數而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並克服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的計算障礙,我在教學上運用了電教手段,用動畫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和計算順序。在教學先加後減的混合計算時,屏幕上出現湖裡有4隻天鵝,又飛來3隻,一會兒又飛走了2隻的場面,然後根據畫面所反映的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4+3-2。一方面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後減的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另一方面又表明計算順序。這樣,輕松地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取得了在黑板上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
三、增大容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提高數學課教學效率」是一個大課題。要切實提高數學課教學的效率,就必須使數學教學具有高質、高速、高量的特點。如果只有高質,卻低速、少量,從整體觀點來看,仍不能算是高效;同理,如果只有速度,只有高量,卻低質、無效,也談不上高效。只有高質、高量、高速三者緊密融合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就很容易實現。
如小學教學第二冊「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在教學「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時,利用多媒體把我們常見的一些人民幣做成一段影片,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可以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又節約了時間,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又如第二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鞏固新知的教學,要完成練習十的第1~4題,如果按照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一題一題地講解,或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一題一題地講解的話,這樣所用的時間就變得很多,使教學容量大大地降低,而且學生在練習時會覺得很枯燥、無味,學習的熱情不高,教學效果也不好。利用多媒體技術,這樣的問題很容易解決,我把這四題練習穿插到故事的情節中去,在開始練習時,我給學生講一個故事:小公雞和小鴨子倆是好朋友。有一天,小公雞要到小鴨子家去做客,在路上遇到了種種困難。同學們,你們願意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幫助小公雞解決困難嗎?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就高漲起來了,個個都積極舉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四道練習。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能增加教學的容量。
教育手段現代化是信息化、全球化時代對教育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說,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一項意義重大而又必不可少的艱巨任務。所以,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結合多媒體技術的自身特點,把多媒體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利工具。
㈨ 如何提高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作為一名當代數學教師,如果能夠熟悉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理論和操作技能,並能依據教學
標准,
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數學教學。
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
持續和諧的發展,
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
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
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
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將實際問題抽象化。再者,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
應用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合理選擇多媒體課件,
就能夠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
促進學生知
識的理解、
掌握和遷移,
並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提高學生的素質,
大大提高教學效
率,發揮多媒體的優勢。
一、
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有利於再現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
學習興趣,
而多媒體系統可展示優美的圖像、
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是創設情境的最佳
工具。
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數學教材,
例題多來源於生活,
並以情景模式出現。由於小學生具
有好奇、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等生理特點,表現在課堂中就是:教師講授的前
幾鍾可以比較專注地聽,
但由於教師講授時間過長,形式呆板,學生容易出現視覺、聽覺疲
勞,
這校樣課堂學習效果就不高了。
因此,
恰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會改變傳統的教學
方法和學習方式,而且有利於調節課堂氣氛,
創設學習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
如
;
我在教學一年級《認識大面額人民幣》時,課件出現一個服裝店的動態情景視頻,視頻
中人們正在買衣服,
這樣讓學生從再現的生活情景中直觀感知了大名額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
用,讓學生更加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道理,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學
生興趣十分濃厚,
很快就進入了主動學習的狀態。
整節課學生都保持愉悅的心情,
直觀的知
識呈現和靈活的練習訓練,
學生思維活躍,
興趣濃厚,
參與效果好,
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景產生的作用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樂學,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知識抽象性的特點與小學生認識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點是學生認知過程中的一對矛
盾。運用多媒體,可以通過
「
變色
」
、
「
閃爍
」
等手段,不僅能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化
抽象為具體,
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是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充分顯示出來,
而且積極調動學生
的視覺直觀功能,刺激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找到事物間的聯系,突破教學難點。
例如:在教學
「
垂直
」
一課時,由於學生剛剛接觸幾何,他們在理解上有很多的困難,特別
是很難理解
「
互相垂直
」
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但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對
學生以後給三角形畫高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
在這里就需要藉助與多媒體課件,
幫助學生深
刻認識,
可以在學生認識了相交的基礎上,
使用課件出示一組相交的直線,
然後讓學生觀察
兩條直線形成幾個角?都是什麼角?學生會很快發現是
2
個銳角,
2
個鈍角。
然後課件演示,
轉動其中的一條直線,使其中的一個角成為直角,
可問:
當一個角是直角時,其他幾個角是
什麼角?生很自然的推出也都是直角。
這時就可以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
當兩條直線相交成
直角時,
這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
在這個過程中,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模擬的演示了
兩條直線由相交關繫到垂直關系,化靜為動,
變抽象為形象,
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垂直,幫
助他們更好地建立深刻的思維過程。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動態模擬演示教學,化抽象為形象,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利用計算機模擬操作比教師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
逼真,
把它與學生實際操作相結合,
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
「
長方體
的認識
」
一課時,課前的集體備課時,多數教師就提出學生對長方體棱的條數,長方體的棱
可以分為幾組,長方體長、寬、高的認識是教學的難點,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較差,很難理
解。實際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先在屏幕左側展示一個長方體框架圖,讓學生觀察,
然後通過不斷按滑鼠,在屏幕右側演示
12
條棱圍成長方體框架圖的過程(按一次滑鼠,飛
入
1
條棱)。這樣一來,學生便輕易了解了長方體棱的條數。接著,畫面發生了變化,屏幕
中央出現了一個大的長方體框架圖,
相等長度的棱染成了同一顏色,
此刻,
引導學生觀察交
流,
「
長方體的棱可以分為幾組
」
的問題便形象、具體地得到解決。最後,多媒體再展示同一
頂點發出的紅、藍、綠色的
3
條棱,教師引出長方體長、寬、高的概念。如此教學,把抽象
的知識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讓學生深刻地領悟、
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
並能進行實際
綜合運用。
總之,合理地把多媒體課件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有利於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
生的學習興趣,
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能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
解脫出來,
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
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地目標,提高課堂教學
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㈩ 如何讓多媒體技術更好的應用於小學數學教學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效來創造教學的豐富情景,使抽象的數學內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數學知識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圖文聲像並茂的動態傳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培養他們積極思考,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確實能取得傳統教學無法取得的一些效果,但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合理應用,如果濫用,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正確運用多媒體課件,提升教學質量,使教學效率呈現最大化。以下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 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使學生形成強有力的學習動力,引起他們的注意,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積極思考問題,探索創新。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內容形象化,表現手法多樣化,能提供生動、活潑和鮮明的教學形象和動聽的音響,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多重的刺激,創設一個和諧逼真、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主動地進行探索,激發思維想像能力,提高學習效果。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多媒體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喜歡這門學科。
(一) 以「生活」為源泉,展現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們應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出發,利用多媒體「投其所好」地安排一個開頭,提供一種令人愉快又有用的鏡頭,恰當的利用多媒體的聲、光、色、圖的配合加上教師一個別出心裁的問題設計,去營造吸引人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進而生成了強烈的學習動機,激勵著他們去學習新知、探求數學奧秘。例如:在教學《比例尺》這一課的時候,可以以「神州」六號的成功發射為背景,利用多媒體(播放錄像)來導入新課,當飛船在湛藍的天空中畫出一條美麗的弧線,飛速奔向太空,教師請學生在紙上畫出這條美麗的弧線;當飛船在離地球300千米左右的太空中翱翔。在太空中俯視我們的地球,這藍色的星球很美。教師請學生把這300千米的距離畫在紙上,有的學生不能畫,造成認知沖突,就自然引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等概念。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我們通過多媒體設置的疑問,猶如「一石擊起千層浪」,讓學生產生了認識沖突。他們在心理上感到迷茫,探索的興趣頓時而生。這為學生渴望獲得數學知識和積極參與奠定了意向基礎。同時,多媒體也就輕松地將他們帶入到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情境中。
(二)以「動」為載體,引出情境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靜態為主,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單調、枯燥。而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為小學生勾畫出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環境,為激發學生想學、樂學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圖文聲並茂,變靜為動,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不但能強化學生的記憶,而且還給學生展現出無限的知識空間,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新知識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學習「10的認識」的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師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2」「3」「4」「5」「6」「7」「8」「9」,同時出現畫外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師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教師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
(三)以「圖形」為手段,演示情境
小學數學中主要有「數」與「形」兩方面的知識,知識本身比較抽象和枯燥。由於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概念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他們往往不容易掌握知識,而且對於一些容易錯的概念更難辨析清楚。如果根據教材內容,將動與靜結合起來,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那麼學生透過電腦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識。例如:在教學《線段、射線、直線》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的:先在屏幕上閃現一個亮點,然後從亮點一端射出一水平線,學生看後馬上就能悟出「射線」是怎樣形成的;接著通過這一端的伸縮讓學生認識射線的特性。然後,在其下面又出現一個亮點,它的兩端分別射出一水平線,自由地伸縮,以此來讓學生理解直線的生成和「無限延長、不可度量、沒有端點的特點。接下來,屏幕上出現兩個亮點,再由一條水平線把這兩個點連接起來。學生認識到這就是線段,它有兩個端點,不可伸縮,有長度、可度量。 通過這樣的直觀演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聯系起來,構造了一個知識的生成情境,讓學生比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清晰地獲得概念。
(四)以「美」為突破口,創設悅目情境
數學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優美的畫面、迷人的場景、動感的影像、輔之以動聽的樂曲,讓學生感受美、賞析美、發現美,激發學生學習的愉悅性,進而探究美,並且在探究美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進而撥動他們追求「真、善、美」的「情弦」,陶冶性情,塑造良好的個性品質。如《軸對稱圖形》一課,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美、賞析美。屏幕顯示:美麗的郊外,五顏六色的風箏迎風招展;花叢中,一隻只蝴蝶翩翩飛舞;天空中,偶爾劃過一架銀白色的飛機,留下一條美麗的弧線…… 教師適時插入:同學們,這些圖形為什麼如此美呢?就在於它們的美有著共同之處:軸對稱。從而自然而然引出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什麼是軸對稱圖形。
多媒體以其獨有的功能,賦予學生一個妙曼的情境,巧妙地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解決了重認知、輕情感帶來的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不能協調發展的問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它用無意識引導有意識,用情感伴隨理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漸入學習的佳境,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 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
恰當的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將課本中的復雜事物或抽象問題進行分解、綜合,對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現象進行比較鑒別,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化難為易,有利於學生對數學教學過程的理解和加深記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在其自身與知識內容之間建立可體驗的事實材料。例如,教學小學數學第一冊「加法的初步認識」,學生雖然在未讀小學前已經會進行一些簡單的加法計算,但對於加法它所表示的意義,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並不是很了解。因此,我運用信息技術展示了3個魚缸,其中兩個魚缸里有魚,魚兒正在歡快的游來游去,另外一個是空的,接著兩個魚缸里的魚同時倒入那個空的魚缸,是學生清楚地看到是把兩部分合並起來,這時在通過屏幕出現加法算式,並且每個加數都逐個由藍色邊成紅色,同時還配有悅耳動聽的聲音,做到了數形結合,聲情並茂。 動靜結合,引發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識的難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過程中,形象化、具體化、感性化層次信息逐步被深化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濃縮信息,資源轉化為能量,量變帶來質變,認知行為水平逐漸接近及至達到認知目標。
三、 突出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的作用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成為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幫助者和促進者。這樣,學生取得了學習的自主權,每位學生可以根據他們自身的能力情況,有選擇的學習。自己認為難的,可以多看多想和網上鄰居們多討論;而自己覺得容易的,則可少花時間。 新課改精神,強調了「在生活中學數學」的學習方式,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元、角、分的認識」和「千克、克的認識」,是比較難掌握的學習內容。傳統的教學常常使學生囫圇吞棗,難以用課本上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此,專門設計了一份調查報告表,讓學生分小組到超市去了解各組所規定的商品的價格和重量,順便了解商品的其他情況。再根據學生的報告,創設一個「百貨大樓」的主題網頁。「百貨大樓」里分為食品區、家電區、生活用品區等,商品琳琅滿目,讓學生興奮不已,大大激發了他們強烈的參與欲,迫不及待地想在網上做「商家」與「顧客」。有的學生們自己充當售貨員,點擊食品到秤上去秤,根據所學的重量單位,報出分量,然後根據單價算出金額。也可以是「顧客」,自由地去花錢購物,將手中的錢計劃著花,合理的去用,大家的學習熱情達到了高潮……最後,根據自己的購物經歷,挑選適合自己的題型,獨立完成課後難度不同的習題,再寫出自己的體會。學生們寫道:上數學課真好玩,學的知識可以幫助我買東西了等等……學生將各自的體會放在網站的論壇里,別人自由瀏覽,相互學習和交流。「你當售貨員算賬又准又快,繼續努力呀!」等等。 這樣的教學與常規教學不同之處是:在同樣的教學時間里,增強了教學活動的密度,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與直接指導在時間上有了保障。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頻率也大大提高。縮短了教學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優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課程整合。
四、 及時反饋,對學生進行評價 多媒體技術能及時反饋學生信息,能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實踐的條件和環境,能為教師提供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實現監控。通過反饋評價,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教學時讓學生操作實踐,獨立完成一些數學練習題,老師通過屏幕及時了解學生情況,發現有代表性的錯誤或優點時,再轉播給全班同學觀看評價,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積極進行探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小學數學第二冊「不進位加法」時,我也安排了一個反饋游戲。每個學生的屏幕上都有一張圖畫的草稿,上面有很多的不進位加法,學生每算對一題,畫上就會有一樣東西被塗上顏色,如果全答對的話,你就會得到一幅非常美麗的圖畫,如果算錯的話,你的圖畫上就會有個別地方是空白的,那說明你沒有全對,要繼續努力。一味的口算,學生往往會覺得比較疲勞乏味,這樣一個塗色游戲既練習了不進位加法,又對計算結果進行了反饋。
通過教學實踐體會到,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形象化,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使靜止的問題動態化,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求知慾望,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既提高學生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和發揮了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