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教材研讀

小學數學教材研讀

發布時間:2021-01-02 23:07:19

A. 如何研讀小學數學教材之淺見

如何研讀小學數學教材之淺見
正自新課程實施以來,處於小學數學教學第一線的老版師們對教材進行了權大量的自我研讀。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總感覺對新教材的研讀不滿意,不是太淺就是太深,不是太多就是太少等等。加上教學對象和教學環境的不同,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進行教學活動達到課標的要求十分不易。因此,我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研讀教材的實踐,談幾點體會和同行共勉:一、對照課標讀教材,把握設計理念數學教材的編寫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為依據,現行的十多種

B. 怎樣研讀小學數學教材

假期閑來無事,總喜歡拿出幾本小學數學教材翻閱。由於多年未在一線課堂教書,開始不免總有些茫然。但我深知教材是教師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它為教師備課、上課等提供了基本材料,也是學生在校獲得系統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教師只有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正確領會編者的意圖,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服務教學。因此,我潛心閱讀,領悟到研讀教材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教師要注意把握知識的整體分布。
很多老師在備課時,關注的是該節課的教材,並下力氣反復研究。這樣的研究關注的只是局部的「點」,忽略了整體的「面」,即忽略了知識的整體性。其實,教材編者在編寫教材時,更重視的是整冊教材、整個單元的安排,其編排的依據就是《課程標准》。因此,各冊教材、各個單元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系,就需要我們來分類整理《課程標准》,便於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在各個學段的分布情況以及在某個版本教材中的編排情況。
分類整理《課程標准》,就是將《課程標准》中所涉及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等某一方面的具體要求按學段(結合所使用的教材)以圖表形式列出,使人一目瞭然。
教師經過這個整理過程,不僅系統的了解了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而且能有意識的從課標要求出發,去審視各版本教材的編排體系是否適合本地的實際,從而靈活有效的使用好教材。
二、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先略看後細看。
指導學生先略看後細看。略看,就是從整體上了解全冊課本或一個單元的大致內容以及知識的重要地位。例如:「約數和倍數」是學習分數的基礎,「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是學習分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從而引導學生下功夫學好這些重點內容。
細看,就是對每節課要學的內容至少要讀兩遍,做到逐字逐句認真細讀,邊讀邊劃,適當批註,注重理解。例如:研讀什麼叫分數,不能只滿足於多讀幾遍,會背會記,必須弄懂什麼叫單位「1」,什麼叫平均分、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是什麼意思。只有這樣細讀才是注重理解,才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學生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比只記得現成的結論更有價值。小學數學基礎知識一般都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運用直觀圖形。結合文字說明展開的,再通過算式加以具體化,所以要把看文字、看圖形、動手操作、看算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理解課本內容。
三、教師注意正確領會編者意圖
現行教材最大程度的體現了編者對課標的深刻理解,各冊教材中,編者是怎樣通過系統的、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體現和逐步實現課標要求的?我們教學時應該怎樣具體把握,又應該注意和重視哪些問題?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必須在研究課標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各冊教材,其中關鍵一點就是能否將課標的要求,自己的理解及編者的意圖相互統一,也就是能否正確領會編者意圖。只有當我們的認識與編者的意圖一致時,教材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才能充分有效的發揮出來。要做到正確領會編者意圖,則必須把分類研究教材內容同教師教學用書的研究結合起來。分類研究教材內容,其目的是為了更深層的分析教材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以及課程標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後聯系,明確其來龍去脈以及基本訓練的范圍、內容和方法,訓練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能力點等目標;重視和利用教師教學用書,為了幫助教師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學用書對編寫意圖已做了詳細的說明。如果我們能在研究課標的基礎上,集中時間分類鑽研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那麼系統整理後的結果將使教師對教材和課標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如:《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編者已說明教材的設計思路由側重於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到通過測量活動來有效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的重點應放在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實踐探索等數學活動過程。教師則是通過研究設計思路及教學提示,教學時就會自覺的結合教材積極創造一些開展活動的條件,放手讓學生自主去觀察、測量、操作、交流等,充分動手、動口、動腦,從而完成認識面積、比較面的大小的教學任務,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數學體驗,掌握一定的數學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四、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研讀新知識,要思考同舊知識有什麼聯系與區別。例如:讀什麼叫整除,除了弄懂整除的意義外,還應該思考同舊知識「除盡」有什麼聯系與區別,並能舉例說明,弄清整除是限定在整數除法里,而除盡不一定限於整數除法。整除可以說是除盡,但除盡不一定是整除,整除是除盡的一種特殊情況。這樣的研讀可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辨別容易混淆的概念。
五、教師要注意研究習題。
習題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往往被教師所忽視,研究習題更有可能被誤認為是違背素質教育的做法。事實上,習題的本質就是一個概念或幾個概念在特殊條件下的一種表現形式。如:學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後各種單位的互化練習,不僅考察了小數的知識,而且還考察了各單位之間的進率及數位等知識。研究習題就是要研究某個概念在什麼條件下變化,變化後形成什麼新矛盾,解決矛盾的方法是什麼,技巧是什麼,從而豐富師生的感性認識,有助於形成一定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發揮作用。
研究習題主要是做好習題的分類工作。習題一經分類,重點比較突出,很容易形成一套解題系統(知識系統),教師自身的認識結構中溶進了解題系統,無疑能提高教師自身的分析及解題能力,同時構成了指導學生提高解題能力的一張可操作的藍圖,為教師將知識轉化為教學能力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研究習題的另一必不可少的形式就是對考試命題的研究。隨著考試科研的逐步深入,考試命題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試卷在整體結構、試題設計、采分點分布與突出重點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等方面都趨於科學化和規范化,形成了比較穩定的風格,最大限度的體現了課標的精神。因此,我們研究試題就是從命題的角度來分析研究課標和教材,從而提高教師的認識水平,縮短教學循環周期,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要注意把握數學語言的特點。
我們知道,新教材提供了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新教材的編寫在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的同時,特別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但數學作為一門科學,其自身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結論的精確性與可靠性、內容和方法的辯證性及其應用的極端廣泛性,不允許我們向語文學科那樣研讀教材,我們必須從文本中讀出精確與可靠的結論、嚴密的邏輯等數學自身的特點,培養語感,從而提高研讀數學教材的能力,為學習數學服務。如:概念「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中的「或」絕不可以換成「和」概念的形成過程不能由簡單的閱讀教材來代替等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的去研究、去把握。
綜上所述,研讀數學教材時我們只要注意通過從課標入手,從各冊教材(各單元教材)入手來把握知識的整體性;通過研究教學用書來正確領會編者意圖;研究習題來豐富感性認識;研究數學語言來把握數學自身的特點就能盡快提高我們的研讀水平(從字面理解水平、到解釋性水平、批判性水平及創造性水平),從而引導學生科學的進行研讀。

C. 如何解讀小學數學教材

教材是承載知識的載體,其蘊涵的教育功能和課程理念,需要教師在深刻領會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處理和有效的組織,才能落實於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特別是在各種教學方法「百花齊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對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讀成了每位教師的基本功。筆者認為,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正確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確實如此。教師已不再是作為教材單純的消費者和執行者,而是教材的策劃者及設計者。教師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師可以根據新課程標准提供的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靈活地進行課程內容的加工、調整、組合、補充、延伸、改編、新編,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高潮迭起,倡導有靈氣的數學學習。觀點一:尊重教材,合理重組在新課程背景下,如果還是照搬這種教學方法,新課程所蘊涵的新理念就很少能被教師體會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所以,要想真正的把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在堅定樹立「用教材去教」的觀點基礎上,還需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重組或加工,挖掘教材中的潛在價值因素,體現出教材中所蘊涵的新理念。如何將有限的課時劃分得更合理,促使教師更好地鑽研教材,注重整個知識體系的系統性,不斷完善備課,提高教學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率,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完善。作為教師,還應該用充滿數學思維方法的頭腦研讀加工教材,讓數學更有研究味。應努力讓數學教材上看得見的思想,折射出隱喻其後的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通過適當的加工,找准新知識的生長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拔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案例】練習題:求第一條線段的長度是第二條的幾倍?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題,學生的思維就會形成定勢,而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很多。教師通過這一素材的開發,可以提高學生多方面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對此素材進行改進。每人分別准備成倍數關系的紅色、綠色紙條各一條,請學生求出紅紙條的長度是綠紙條的幾倍?教師這一變靜為動的舉措,有助於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生1:先量出每張紙條的長度,再列式計算。生2:用綠紙條在紅紙條上量,量一次做一個記號,幾個記號就說明紅紙條是綠紙條的幾倍。生3:把紅紙條和綠紙條折成長度一樣的,然後展開就可看出紅紙條是綠紙條的幾倍。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這種有效的教材開發,以動促思的學習方式,給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熱情,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很多類似的案例可以知道:精彩課堂資源的隨時生成得益於教師,特別是教師對教材大膽的加工深挖。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豐富而有思維性,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平台。觀點二:把握教材,開放延伸在新的課改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已經不能簡單機械地「用」教材了,而更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適時適當地挖掘教材,延伸、開發、新編、創新教材。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調整學習材料的呈現時機:可以「新編學習材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開發,培養學生再創造的能力,實現對小學數學教材的創新」,等等。還有一些教學內容設計的情境的時代性,是以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而改變的,編寫教材時覺得是與時代相符的內容可能幾年以後就淘汰了,所以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地改變具體的情境,從而使教材具有「時代性」,即這個情境能准確反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流現實,准確表達出人們現實的心理需求,振奮精神,積極進取。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充分說明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雖然同樣是國旗的長寬之比,但教師引用了與時俱進的情境,達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老師的善於運用。」有人說:「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也有人說:「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還有人說:「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而現在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教師共同創造、發展教材。」真正做好「二度開發」教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唯教材」,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也只有這樣,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視角、新突破。讓我們的教學拓展更多的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想學、樂學、會學數學,獲得終身可持續性的發展!

D. 如何有效研讀小學數學教材

解放教師時間,潛下心來研讀教材
1.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教師必須先完成布置回給學生的作業
2.開展以備課組答為單位的研讀教材活動
二、深入研讀教材,完善教材內容
1.研讀教材內容,分析例題和習題
2.研究教材體系,考慮知識形成線索和學生認知線索
3.研究教材內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E. 小學數學教師怎樣研讀教材、教師用書才有效

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研讀新課標,明確教學目標 1、明確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目標。課改實驗教師,只有首先從客觀上整體把握數學新課程標准對整個基礎教育階段所提出的要求才能達到高屋建瓴的境界。 2、明確每冊教材應該達成的目標。對每冊教材的整體架構和主要知識板塊,課改實驗教師必須做到全面掌握,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在時間分配和重點處理上有的放矢,科學合理。 3、明確每個單元應達成的教學目標。對每個單元的重點知識點必須清楚明白,並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採取合理的學習方式。 4、明確每節課應達成的教學目標。把每一課、每一幅圖中蘊涵的教學因素都發掘出來,要根據教學實際合理地組織教材,在此基礎上再備課。 二、研讀教材內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作為一名教師要輕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課,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領會教材的內涵,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只有對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駕馭自由。如:每個知識點的主題圖是什麼意思,例題反映了什麼內容,練習要達到什麼目的,等等。充分發揮教科書的資源作用。當然,這也不是說教材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教師應在認真研讀教材的基礎上,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以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尊重教材和靈活處理教材相結合,並注意教材體現的幾個特點。 1、挖掘教材內涵,為學生提供現實背景 實驗教材的編者費了很多心思在現實生活中尋覓小學數學的精彩鏡頭,並從中選取了具有特定數學信息的現實背景。教師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資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例如: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比一比」中的「小兔蓋房」,教材就提供了較完整的引人入勝的童話故事作為學習新知識的背景圖,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學生熟悉的情境,讓他們進行比較,充分感知「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努力給學生提供一個熟悉的背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注意教材體現的數學與**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非常注意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教育思想。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對教材的延伸與拓展。 如「分類」教學,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去觀察商店物品的擺放。「認識時間」教學,可以讓學生為自己製作作息時間表、了解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這些都能夠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數學知識,又如「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貼近生活的情景資源。課一開始,我們可以問:「你們喜歡去公園玩嗎?星期天有許多小朋友來到這兒,看看他們在干什麼?」這時候,學生開始觀察整幅圖,回答出有的氣球、風車,有的猜謎、套圈。再引導學生觀察單一的情境圖如習氣球。在學生感受情境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設問提出「還有多少個」的問題,接著讓學生思考「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把學生的注意力又轉移到探討計算方法上來。 這樣的數學題材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現實,學生不僅感興趣,學習熱情高,而且可以知道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需要掌握它。 3、重視教材提供的數學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在「位置」這一知識教學中,可以把書上的電影院的畫面放回到實際中來,先把教室模擬成電影院,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排數以及座位號的排列規律,為下面找位置的實踐活動做准備。然後學生分組討論,在一系列的准備工作以後,活動開始,學生每人一張電影票自行進場找座位,允許有困難的學生與同伴交流,這時候,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再如教學「平均分」時,我設計了一個元宵節里自己給家裡人分湯圓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動手把盆子里的15個湯圓平均分在5個小碗里,學生的參與熱情也十分高漲。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了愉悅的學習體驗,同時使他們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4、注重拓展其他學科資源的聯系 數學與其他學科有密切的聯系。教師要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提升學生的素質。一位教師在教「百分數的意義」時,讓學生根據「百發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穩」這三個成語說出百分數,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一位教師在教「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從字母中、漢字中、國旗中、交通標志中找軸對稱圖形。這樣,加強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拓展了學科視野,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也得了很好的落實。 新教材真正體現了標準的理念,在編排設計上體現了教材只是教學的基本資源,為教師留下了較大的改進空間,並提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經驗體驗,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發揮教育智慧的空間,教師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學生的條件,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效果更佳。

F. 什麼叫小學數學的教材解讀

簡單地說,就是一本輔助學習的工具書,一般書店都有賣的,問問書店的工作人員內了解一下吧。一般工具書內容容大同小異,對於學習的輔助作用挺大的。大多數工具書會有教材知識的重難點解讀,知識點歸納,還有課後練習,買來用用還是不錯的。

G.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材分析 (轉)

一、教材分析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材是編者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編寫而成的。 小學數學教材並不等於教師的講稿。教師在授課之前,還必須深入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此基礎上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法,精心編寫教案,實施教學,以圓滿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說,教材分析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是教師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
二、教材分析的內容 要上好課,必須先備好課。而備好課的關鍵之一是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 一般地說,分析小學數學教材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十分密切。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數學教材也不例外。小學數學教材是以數與代數為主線,與幾何初步知識、統計與可能性、問題解決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編排的。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各類知識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分布,認清各類知識的來龍去脈與縱橫聯系,以及它們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同一類知識來說,又可以充分認識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內容。其知識基礎是什麼,為哪些後續知識的學習作鋪墊等等。 掌握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和內在聯系後,再著手對所教的一冊教材、一單元教材或一課時教材作深入具體的分析研究,認真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便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做到在教學中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帶動全面,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教材的重點。 確定教材的重點,要以教材本身為依據。瞻前顧後,溯源探流,深刻分析研究所教的內容,並將其放到整個知識系統當中去判定其地位和價值。 教材重點與教學重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體現在教材重點是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區別在教學重點和教材重點在表述上略有差異。以「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其教材重點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而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並能應用法則正確計算。
2、教材的難點。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比較復雜;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也有的內容體現了新的觀點和新的方法,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了較大的坡度;還有些內容相互干擾,易混、易錯。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難懂難掌握的內容以及學生學習中容易產生混淆和錯誤的內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 例如,在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中,試商就較為復雜。應用題從題意理解到列出算式,對小學生來說就比較復雜和困難,因此這些內容都是難點。教材的難點,一般也構成教學的難點,同樣只是在陳述上略有不同。教材的難點具有雙重性--消極性和積極性。通常我們對難點消極的一面關注較多,這是完全必要的。但也應當看到教材難點在教學中積極的一面,它對深化認識、發展思維以及培養創新意識和數學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
3、教材的關鍵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問題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內容的教學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掌握「湊十法」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關鍵,而掌握部分積的對位原理和方法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關鍵。 教材的關鍵和教學的關鍵同樣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材的關鍵主要是就數學知識方面而言,而教學的關鍵通常是指解決教學難點的突破口,它除指關鍵知識外,往往還包括解決難點的途徑與方法。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節,教學的關鍵是通過割與補,將平行四邊形拼接成長方形,從而實現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有時可以相同。 通過全面分析教材,准確地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是保證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的先決條件。
(三)分析研究教材的練習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形式多樣,層次不一,角度多變的習題訓練,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練習題作為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分析中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1、分析挖掘相關教材,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2、分析挖掘相關教材,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有聯系,又有區別。應當說數學思想是數學方法的升華,而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體現。由於小學數學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它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變多渾然一體,因此,作為一個整體提出,通常就說成數學思想方法。

H.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提高研讀教材的能力①

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研讀數學教材能力的有效辦法
1.正確理解教材編撰者的編寫目的
小學數學教材中數學知識的設定多是以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為切入點,然後通過讓學生觀察、分析、實踐探究等活動總結出最終的數學結論。其次是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生活現象。最後是總結歸納數學結論,並挑選經典例題實現能力強化。在這樣一整套的教學流程中,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基礎,也是保證後續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有利條件,在時間上應當盡可能簡短,切忌不能過長。觀察和分析生活現象是促進學生思維發散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可以適當延長教學時間。總結歸納數學結論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教導學生將具象的數學現象轉化為抽象的數學用語的步驟。強化例題解析能力的訓練是對數學知識的一種鞏固的手段,並且這一鞏固手段也是教學中常用和必用的。
2.有效梳理基礎性的數學概念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概念可以說是教材中最為基礎的知識點,只有學生將基礎的概念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後,才能在此基礎上實現例題分析、習題解答、知識延伸等過程,否則就難談教學質量的提高。要想學生充分理解數學概念,數學教師就應當在課前精心研讀教材內容,將本單元基礎性的數學概念進行有效的梳理,讓學生接受到系統化、整體化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特性」的知識時,教師應當在課前仔細研讀本單元教學內容,確定本單元的基本教學概念「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而對於「三角形的穩定性」,教師則可以通過讓學生聯想生活中的實例,如房頂多採用三角形的結構來展開教學,當然還應當重點向學生論述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在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讓學生掌握本單元的基礎概念,如此才能實現進一步的分析、解題、總結的過程。
3.總結出各單元具有代表性的課後習題
教師通過對課後的練習題進行仔細的研讀,挖掘出每個章節具有代表性的習題進行講解,可以有效提高習題訓練的質量,並
且對學生思維的延伸也是一種很好的觸動,避免了學生厭煩題海戰術現象的發生。比如說,在教學「立體幾何圖形」的相關知識時,其中有一道具有代表性的正方體體積的求解習題:將10個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拼接成不同的長方體,那麼它們的體積各是多
少?學生依據求解的目的很快便可以計算出相應的結果,但是教師不能滿足於學生對習題求解的掌握,還要教導學生將想像中的長方體形狀用實際的物體拼一拼,或者在紙上繪制出來,強化小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
概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教材研讀的能力關乎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提高教師的教材研讀能力非常重要,為此,教師應當正確理解教材編撰者的教學目的;有效梳理基礎性的教學概念以及積極總結各單元具有代表性的習題,進而在不斷探索和總結中有效提高自身的研讀能力。

I. 淺談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有效研讀教材

一·、解放教師時間,潛下心來研讀教材
1.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教師必須版先完成布置給學生的權作業
2.開展以備課組為單位的研讀教材活動
二、深入研讀教材,完善教材內容
1.研讀教材內容,分析例題和習題
2.研究教材體系,考慮知識形成線索和學生認知線索
3.研究教材內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J. 如何鑽研小學數學的教材

我使用小學數學新教材教學已三個多年頭了,驀然回首,這幾年的教學真是喜憂參半、成敗交錯。事到如今,是該盤點一下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的時候了,也許它還可以成為後來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學階段後期教學的正確的教學思路形成的「催化劑」吧!
經過新教材的教學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師要刻苦鑽研教材的重要性,因為新教材留給教師的教學空間實在太大。如果不認真研讀教參、教材,不清楚各知識點在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後繼學習中的重要性,不明確各知識點的前後聯系及相互作用,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教學步子則將或深或淺,會給自己的教學留下很多後遺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學,使我真正懂得「課標是源、教材是流」,逐漸具備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學的能力。應該說,沒有哪個專家或老師可以說他的思想、教法就絕對的正確、絕對的好,都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們的共識。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客觀地受家庭環境、地域所處等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它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這是不可否認的,就如農村的學生連數學書上的卡通動物都不認識,這就是事實,這就需要教師學習課標、把握小學階段在「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等領域應達到哪些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選素材、合理設置教學活動內容、使用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自進入新教材教學以來,我始終以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不斷地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向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方向轉變,同時,我也曾彷徨與憂慮,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已彰顯出可喜的面貌。1、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因為我為他們組織的學習活動是豐富有趣的、學習內容是有用的、探索的問題是有挑戰性的,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加之我留給學生的課外作業很少(但具有很強的可練性),學生自然也就學得輕松而樂學。2、絕大部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逐漸形成。教學中的新知學習我都習慣讓學生「先嘗試、再引導其釋疑解惑」以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3、所有學生都養成了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好習慣,數學口頭表達能力良性發展。我的口頭禪「這個問題有難度,不妨與同伴齊心協力一起想辦法。」、「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的小朋友聽聽」使普遍學生有了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都能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課堂或是課外與人交流。4、學生的思維較活躍、開闊。由於新教材教學中突出了演算法的多樣化、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等的教學,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明顯活躍與開闊。5、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逐漸形成。教學中每每讓學生學會了某個知識點就讓其舉例應用,或是常以「看到這個數、算式、信息、公式、圖形等,你能聯想到與它相關的哪些數學知識?」啟發學生對呈現的知識進行再思考,進而形成對相關知識進行串聯的能力,逐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學實踐,我逐漸地成長起來,我教學的學生也展現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學遺憾:1、部分學生計算速度慢、正確率不高。教學中總以「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的時間多了,動筆練習的時間就少了」為借口為學生在計算上出現的問題而開脫,卻沒有鼓勵學生課外進行練習(又憂於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其實如果從一年級開始就著眼培養學生每天必練幾道計算題的習慣也不是難事(切莫受諸如「一年級的學生不準布置家作」的規定的影響)。我可以大膽地說,我教學的兩個班級的學生,沒有一個學生沒有掌握計算方法,但為什麼部分學生會存在速度慢、正確率不高的問題呢?究其原因:一是這部分學生惰性強(每每遇到按老師的規定自己設置題目[如10道口算題、5道三位數乘或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題……]練習,他們總會出一些很簡單的題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習慣差(馬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嚴,每每遇到學生計算錯誤,僅僅只是要求學生改正也就罷了,致使學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形成錯了就改、再錯再改、馬馬乎乎沒關系的錯誤意識和習慣,所以我想在鼓勵教育的同時如果能對犯錯的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即便採取適當的懲罰,學生犯錯的頻率就會低多了。2、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幾年的教學中,大部分「解決問題」的內容都被購物、租車租船充斥著,以老師們的話說「二年級就開始租車租船,租到四年級差生才有點兒眉目,可解決其他綜合性稍強的問題就『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傳統教材中到三年級才進入兩步應用題的思維訓練,可是新教材中從二年級開始就涉及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問題的解決,學生必須掌握「假設」、「嘗試」、「整體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湊和」等思考才能解決,差生在這種問題的學習中根本就是坐飛機,就連稍好一點的學生都不能從中形成有條理的表達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們的話說「我是『湊』的」,可這樣的題目一道例題或是一個練習題就足以花費一節課的時間,而對差生來說是0效果。我想如果下一輪我再教學二年級,我一定要給學生設置一些與生活接近的數量關系比較明朗的兩步計算應用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初步學會用分析法(要求什麼問題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和綜合法(知道什麼信息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可以求什麼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隨著年級的增高,逐步向學生滲透「摘錄」、「畫圖」、「列表」、「模擬」、「簡化」、「嘗試」、「找規律」等策略;其次,一定要在二年級乘法和除法的意義教學上花大力氣,讓學生真正理解
性地解決乘、除法問題而不是瞎猜亂碰,為中高段的綜合性較強的解決問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學生在「解決問題」領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實驗。
我想,每位教師都具有各自的教學風格,擁有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和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調試自己的教學行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學方法的作用下,學生存在的問題有些是帶有共性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努力尋找真正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素材、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教材研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