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教師解題能力競賽

小學數學教師解題能力競賽

發布時間:2021-01-02 07:58:27

A.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教師解題能力

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一是要求數學教師平時能做一些奧數題目,特別是版要求每位權教師都能正確地解答教材上的思考題。
二是要教師任課安排時,有意識地讓教師進行教學小循環和大循環,每一位教師至少在12年內要教過一輪五六年級。
三是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解題能力比賽。
四是教研組每個月有意識地選取5到10道小學知識解的題,提供給教師。既提高教師的解題能力,又能通過這類題的解答討論需要用到的小學數學知識,讓教師明確這些知識在小學階段的分布情況,有利於教師吃透教材意圖。

B.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綜合題的解題能力

1.培養孩子認真審題的習慣
認真審題是正確解題、准確計算的前提。小學生因審題不嚴而導致錯誤的現象較重,原因一方面是學生識字量少,理解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做題急於求成,不願審題。因此,家長要配合老師,引導孩子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意識。同時,還要教給孩子審題方法,建立解題的基本程序如「審題—列式—計算—驗算—作答」等,把審題擺在解題過程的第一位。
2.培養孩子認真驗算的習慣
在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孩子認真驗算的習慣,這是保證解題正確性的關鍵。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把驗算作為解題過程的基本環節之一。加強練習,嚴格要求和督促學生去做,要向學生講清什麼叫驗算以及驗算的方法、意義等。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時,也可以引導孩子練習此法,養成習慣。
3.培養孩子認真估算的習慣
估算是保障計算準確的快捷手段,但現在不少教師認為估算很少作為考試內容而不予重視,這是十分錯誤的。教師要抓住各種時機,有意識的讓學生掌握估算方法,引導學生發現一些和、差、積、商的規律。如2040÷40,估算時將2040看作2000,把2040÷40看作2000÷40來估算,可用來檢驗計算的最高位是否正確,讓學生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4.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小學數學課堂作業較多,一些能力強的同學做的快、算的准,他們做完後便迫不及待的報出解題方法和結果。這使得一部分做題較慢的同學不假思索地照抄他們的結果,時間長了,這部分同學就養成了懶於思考的不良習慣。因此,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是他學好數學的前提。
5.培養孩子質疑問難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要多動腦筋,勤於思考。對概念、公式、定律等不要滿足於會背誦,更要力求理解。質疑問難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刻苦鑽研、勤於思考、主動進取。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請教,不恥下問,和同學展開討論,不弄清問題決不罷休,當問題得到解決時,學生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6.培養孩子自己發現錯誤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出現差錯。對此,老師不能等閑視之。因為學生出現差錯的地方,正是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點,並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用自己學到的檢驗方法去找出錯誤。在對比中把握問題的關鍵,力求自己發現並改正錯誤,提高解題技巧。

C. 如何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學生讀題能力的培養

你好,應用題來對孩子綜合能源力要求比較高:
1、首先要求孩子要能讀懂題意,閱讀理解能力必須要培養;
2、理解題意還要能將公式定理、數字和題意結合,做出列式解答;
3、解答過程中,還要要求計算不出錯,對孩子計算能力也是種考驗。
所以,如果孩子應用題做得不好,建議參考這幾點,對照孩子哪裡有不足,加強練習即可。

D.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

你好,應用題對孩子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
1、首先要求孩子要能讀懂題意,閱讀理解內能力必須要培養;
2、理容解題意還要能將公式定理、數字和題意結合,做出列式解答;
3、解答過程中,還要要求計算不出錯,對孩子計算能力也是種考驗。
所以,如果孩子應用題做得不好,建議參考這幾點,對照孩子哪裡有不足,加強練習即可。

E. 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研究》 開 題 報 告

根據《標准》的要求,在教材中編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師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效果不佳,教學過程費時低效,對教材把握不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和發展,學生學習困難以及「兩極分化嚴重「等問題也更加突出。對於這些存在的問題使數學教師感覺困惑,如何進行有效地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教師面對並希望解決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改變與困惑,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以及教育理論、結合教學案例,構建出操作性強的 「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策略。
一、解決問題的基本理念。
(1)數學的工具性、應用性。
(2)信息化、數字化、市場經濟等時代的要求。
數學的工具性和應用性伴隨著數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從20世紀中葉以來信息技術、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數學及其應用得到了極大發展,滲透到了各個科學領域。學生必須學會數學及其應用,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二、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
《標准》中對解決2解決明確提出下面四個目標: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和應用題的比較
1.解決問題與應用題概念的區別。
應用題的概念:根據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用文字、語言、圖形敘述出一些已知數量和未知數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運用四則運算求出未知數量的數學題,叫做應用題。
傳統的應用題教學題材封閉,給學生提供整理好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剝奪了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數學問題的機會,使學生感到只是在做題而不是解決實際問題;呈現形式單調,幾乎都是用語言文字表達的,分析數量關系時,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學生的思考,以至思路狹窄、單一。解決問題時不能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只是安排大量的模仿練習,用反復操練強化教材中的解題思路。
而現在的解決問題其題材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圖畫、對話、表格等形式呈現現實的生活場景。有些題目還具有開放性,要求學生從現實場景中收集、整合信息,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再用自己的策略去解決這些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解決問題與應用題的內容和結構的異同。
在課程標准中,沒有把解決問題作為一個獨立的內容領域,而是在教學目標中把解決問題獨立提出來,因此,實驗教科書沒有把解決問題獨立編排成單元,而是在各種知識的應用上進行研究。
而在通用教科書中,應用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內容編排的。
應用題教學把應用題歸成類,集中一類問題進行思考,強調速度和技巧;而解決問題強調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換句話說就是在一種新的情境中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使問題更具挑戰性,可能一個問題跟著一個問題。
(1)教學內容安排
應用題教學內容的編排是採用獨立式,教學目標中把應用題獨立提出來。由於繁雜的應用題分類體系將各種題型編排成一個相對應的數量關系式,學生的解題過程就成為簡單化的解題過程。
而解決問題教學內容的編排則採用分散式。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問題多樣,答案不唯一。要求學生具有獨立見解和創造性,以便學生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學習數學思想和方法。
(2)問題呈現方式
應用題是以文字形式呈現,形式比較單一。對學生的吸引不大,特別是低段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缺乏興趣。
而解決問題具有開放性。主要有純圖片、半文字半圖片、純文字的。信息內容以關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貼近學生的現實,信息趨於多樣化和開放性。讓學生主動通過探索和實踐來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更好的激起學生興趣和探索熱情。
(3)學生培養目標
應用題教學時多採用綜合法和分析法幫助學生分析,教學中心就是分析數量關系間存在的唯一的運算關系,把找到「解題方法」為目標。
而解決問題教學時則沒有現成的類型和解法套用,需要學生通過個人或小組的形式探索和實踐來解決,具有新穎性和挑戰性。解決問題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3.實驗教科書「解決問題」的編排有新的突破:
一是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例如三年級上冊《筆算乘法》,教材首先呈現了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情境圖。主題圖畫的是3個小朋友在畫畫,每人身邊都有一盒彩筆,由此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已知一盒彩筆是12枝,那麼3盒彩筆一共有多少枝?由小精靈提出:怎樣算一共有多少枝?
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先估一估大約有多少枝,然後要求每個學生先自己獨立試做,再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演算法,最後在全班匯報各小組的代表演算法,共同研討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設計讓學生通過活動來感受、理解乘法的實際含義,其好處:
(1)、能調動學生學習計算的積極性。因為學習計算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有利於探索計算方法。因為現實的情境是學生熟悉的能喚醒他們的生活經驗,能激活已有知識。
(3)、能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因為經常聯系現實生活學習數學,學生能感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能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二是與發展數學思考密切結合。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他們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簡單現象的過程。例如五年級上冊小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教材呈現了一幅奶牛專業戶情境圖,反映一周的產奶量220。5千克,既與3頭奶牛有關系,也與一周(7天)產奶時間有關系的數學問題,這樣編排有利於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二是選用什麼計算方法去解決問題完全由學生決定,教科書只通過兩個學生的對話提示,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多向思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但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多種解題方法,造成不必要的負擔。並要採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幫助學生學習從量的角度分析數量關系,描述解題思路。三是例題中的某些已知數量不是直接告訴已知數量,題中「7天」這個條件通過「上周」這個詞隱藏了起來,給學生分析題意時造成了一定的困難,這對學生來說既有現實性和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有利於學生通過分析數量間的關系而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三是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例如三年級上冊p112頁實踐活動《數學廣角》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一些數學實踐活動情境,重在向學生滲透排列與組合的數學思想,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這也是《標准》是提出的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可以採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進一步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根據實際問題採用羅列、連線等方式,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並能感受到有的與順序有關,有的與順序無關,在教學中盡量避免出現排列、組合這些術語,也不必跟學生解釋。去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這樣編排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四、為了更好地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深刻理解,下面特提出幾個觀點:
什麼都可以代替,唯有思維不能替代。
錯誤是一種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就是進步。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解決問題成了人生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得沒問題,美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沒問題的學生教育的有問題。」由此可見,在不同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所處地位迥然不同。
昔日應用題教學與今天解決問題教學不僅僅是名稱上的不同。從教材的呈現方式到教學目標,從教師的教學方式到學生的學習方式上都有了顯著的變化。
應用題教學與計算教學相結合後教學內容的呈現更加豐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計算、估算等有機的整合到一起,這也給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對於傳統的東西,我們要學會揚棄,學會選擇。
探究性學習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學生習慣於接受現成的知識,習慣於找標准答案,習慣於勤加練習、考出高分。而輕視了自我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的合理運用,扼制了自己解決能力的發展。
現實生活中包含著許多數學問題、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我們的教學應該挖掘這些素材。只有當問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是有價值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
對於「應用題」更名為「解決問題」,主要是讓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不要被原有的應用題所束縛,換成新的表達方式,能夠更好的反映小學數學課程所應該追求的目標,所以就改為解決問題。國際上通常叫problem solving就是問題解決。按照我們國家的思維的習慣或者表達的方式,我們把它界定到解決問題。
五.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已成為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隨著社會的信息化發展,數學的應用也在不斷地深化和擴展。我們就要更加註重在真實的情景中研究數學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設計如下:
1、創設情境,收集信息
教師開始上課時,可以藉助主題圖或教學課件來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主題圖或教學課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義上是為學生思維提供線索的。當學生匯報後,教師引導學生將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觀察匯報也能為解決問題提供認知的基礎,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煥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營造氛圍。
2、小組協作,探究問題
當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後,給學生留出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每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和策略,還可以通過小組內的共同探究和交流,並形成初步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到小組中去及時獲取信息,適當加以引導和調控。
3、交流評價,解決問題
交流評價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結合的關鍵環節,教師的主要責任在於組織學生進行有成效的數學交流,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理清思路後,讓學生獨立選擇演算法。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再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進一步歸納整理演算法。最後通過集體交流,明確演算法。
4、鞏固方法,拓展思維
學生掌握了方法,還要不斷練習,在應用中深化理解。在這個環節中安排一些基本題,讓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解答,以達到鞏固應用的目的。也安排一些發展性習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六、在實施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建議:
1、注重學生收集信息
從解決問題的步驟來看,收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低年級多是以圖畫、表格、對話等方式呈現問題,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增加純文字問題的量。在實際教學中,對於中低年級學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徑是指導學生學會看圖,從圖中收集必要的信息。教師需要注意的三種情況:一是題中的信息比較分散,應指導學生多次看圖,將能知道的信息盡量找到;二是題中信息比較隱蔽時,容易忽略,這時要引導學生仔細看圖;三是信息的數量較多,要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收集相關的信息。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兩者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那就是要能組合問題中提供的相關信息。只有認識到信息之間的聯系,才能提出一個合理的數學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缺乏這樣的意識,有時是教師有這樣的意識並給學生提供了機會,但學生卻不提不出來,要麼提出的問題都一樣。因此,為學生營造大膽提出問題的氛圍,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顯得十分必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實際上是在喚醒學生探索的沖動,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勇氣。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產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師應根據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當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很清晰時或者當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特別是有創新意識的方法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而學生合作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方面鼓勵他們主動與同伴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讓其他學生主動關心他們,為他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幫助。從而加深對問題本身的認識和解題方法的理解,有助於解題策略的形成。
4、關注學生評價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恰當地評價學生的想法,注意激勵學生外,還要組織小組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開展積極有效的評價。讓學生通過評價他人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自己對問題的明確見解。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一方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自己所經歷的解題活動有正確的分析。在遇到困難時,能正視困難,不輕易放棄;在順利的情況下,能保持謹慎的態度,善於發現被自己忽略的問題。另一方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束之後,還應完整地回顧分析和思考問題的過程,反思自己的結果是否合理,還有沒有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逐漸內化為成熟的解題策略。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能夠解決基本的、常規的數學問題,然後鼓勵學生解決開放題等有挑戰性的非常規問題,並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探尋解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是新課程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新課程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讓我們從低年級開始,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好數學,最終達到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知識技能共同進步的目標。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小學數學教改實驗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它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認真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 ,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研究「問題解決」的相關策略,通過「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的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小學數學教改實驗的一個重要方向。在新課程中,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模式。以前,教師認為做題就是解決問題,而新課程強調的是:通過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思考,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來進行學習。「解決問題」過程是學生的一種「再發現」 ,「再創造」 。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認真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F. 怎樣培養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

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在於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數學解題能力是數學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教師應把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始終貫穿於教學始終,我們必須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
數形結合思想是中學數學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即「數」與「形」結合,相互滲透,把代數式的精確刻劃與幾何圖形的直觀描述相結合,使代數問題、幾何問題相互轉化,使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有機結合。數形結合思想在解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對圖形的認識、數形轉化,不僅可以為我們的解題帶來來新的增長點,同時對開發智力、啟迪思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廣闊性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羅傑斯提出:「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課堂上「老師是主角,高高在上;學生是配角,是觀眾、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像的能力。而鼓勵教學法是新型師生關系建立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多向探索,培養解題的靈活性
求異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對某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通常,教學中的變條件、變問題、條件和問題的互換等都是一題多變的好形式,但是,變題訓練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要在學生較牢固地掌握法則、公式的基礎上進行變題訓練,否則將淡化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不利於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
四、聯系對比,提高解題的准確率
為了減少學生的解題錯誤,提高解題的准確率,除加強估算和檢驗外,通常較有效的辦法是要善於聯系對比,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在比較中區別、在比較中理解、在比較中提高。常用的聯系比較方法有:
1.聯系生活實際對比。對於一些農業生產上的株距、行距,工業上的產值、工效,商業上的成本、利潤等,學生缺乏生活經驗,難以產生共鳴;對於一些較難的運算,學生解答毅力不強,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其實,只要把數學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進行對比,解題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對於難理解的題,要增添一些與之數量關系相同、能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先解熟悉的題,再解生疏的題。
2.聯系正誤對比。有比較才有鑒別,學生解題的錯誤,往往錯在認識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膚淺上,用給出正確答案(或算式)和錯誤答案(或算式)的對比,如正誤分析對比、正誤解法對比等,都有利於加強學生的辯證思維訓練,有利於提高解題能力。通常的選擇題就是很好的訓練形式。
3.聯系題型對比。根據知識內在的聯系特點,在教學中,要善於把各種描述的形式聯系起來進行訓練,達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匯貫通和舉一反三的效果。
五、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主體自覺地對自身活動進行回顧、思考、總結、評價、調節的過程,是辯證思維的一種體現。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對解題過程、學習狀態等進行及時反思,以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數學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於重視教學內容而忽視了教學行為,致使學生學會了大量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而不知為什麼學、如何學、學得怎樣。為了使學生成為數學的主動學習者和行為者,必須設計好教學。
我們往往還會採用其它方式來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反思課題,主動地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明確學習目標,這是培養反思能力的第一步。一般來說,學生看到課題總是能想到些什麼的,但學生的聯想可能有很大的隨意性,老師應慢慢地引導他們有目的地進行聯想。
培養解題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很多,但無論哪種途徑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離不開思維的訓練。數學的解題方法是隨著對數學對象研究的深入而發展起來的。教師鑽研習題、精通解題方法,可以促進教師進一步熟練地掌握中學數學教材,練好解題的基本功,提高解題技巧,積累教學資料,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教師解題能力競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