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一整套關於數學解題方法的概念:轉化、假設、替換、倒推等!
總的來說,解決數學問來題的方法源有兩種:綜合法和分析法.綜合法就是利用已有的條件和結論一步一步的推導出想要的結論,是一種直接解決問題的方法;分析法就是由要得到的結論倒推出必須的條件,然後再將推出的條件作為結論,繼續倒推必要的條件……如此循環,直到最後推出所要的條件是已知的為止,此時問題已基本上解決了,只需按原路回推即可解決問題,這是一種間接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卻行之有效.而實際應用中,往往兩者結合使用.其他的那些解題方法,像轉化、假設、替換、倒推等都只是這兩種方法的細化而已.
㈡ 小學數學在訓練倒推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的案例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發展其推理能力
小學生受其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專特徵的影響屬,對事物的觀察往往停留在比較淺顯的表面層次,很多時候,觀察中的無意性佔了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需要一種良好的環境,學生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思考的平台和機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維空間,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圓的面積》時,筆者不是先復習「割拼」的方法,直接進入圓面積公式推導,而是一開始就讓學生計算下面四個圖形的面積。
前兩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多數學生都掌握了,但在計算圓的面積時遇到了難題,學生就會主動提出「圓的面積該怎樣計算」的問題。這時筆者進行引導:你知道上面兩個圓哪個面積大?圓的面積大小與什麼有關?我們能否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那樣用割補法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問題的產生使學生有了深入探究的慾望,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然後再向學生演示或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圓適當分割後拼成近似長方形,引導學生觀察這個近似的長方形與圓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運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公式。
㈢ 數學問題等量關系
分析法:分析法是從題中所求問題出發,逐步找出要解決的問題所必須的已知條件的思考方法。
02、 綜合法:綜合法就是從題目中已知條件出發,逐步推算出要解決的問題的思考方法。
03、 分析、綜合法:一方面要認真考慮已知條件,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題目中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這樣思維才有明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04、 分解法:把一道復雜的應用題拆成幾道基本的應用題,從中找到解題的線索。
05、 圖解法:圖解法是用畫圖或線段把題目聽條件和問題明確地表示出來,然後「按圖索驥」尋找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06、 假設法:假設法就是解題時,對題目中的某些現象或關系做出適當的假設,然後,用事實與假設之間的矛盾中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
例:冰箱廠生產一批冰箱,原計劃每天生產800台,而實際每天比計劃多生產了120台,結果比原計劃提前3天完成了任務。實際用了多少天?解法一:(800+120)×3÷120—3=20(天)(這是一種常規的解法);解法二:假設原計劃少生產3天,則共少生產了800×3=2400台冰箱。這時計劃生產的天數就等於實際生產的天數,造成少生產2400台的原因是每天計劃比實際少生產120台,所以實際生產天數為:2400÷120=20(天)即列式為:800×3÷120=20(天)。
07、 轉化法:轉化方法就是把某一個數學問題,通過數學變換,轉化成另一個數學問題來處理,然後把它解答出來的方法。
例:一輛貨車從甲城開往乙城需10小時,一輛客車從乙城開往甲城需6小時,兩車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已知甲、乙兩城相距600千米,幾小時後兩車相遇?解法一:600÷(600÷10+600÷6)解法二:把兩地路程看作單位「1」,貨車的時速是1/10,客車的時速是1/6,依然是用路程除以速度和,得到相遇時間:1÷(1/10+1/6)
08、 倒推法(還原法):從條件的終結狀態出發,運用加與減、乘與除之間的互逆關系,從後向前一步一步地推算,從而解決問題的方法,稱為倒推法或還原法。
例:某倉庫貨物若干袋,第一次運出了1/3少4袋,第二次運出餘下的一半少2袋,庫中還剩106袋,倉庫原有貨物多少袋?【(106—2)×2—4】÷(1—1/3)=306(袋)
09、 找對應關系的方法:在某些數學題中,存在著一些相關的對應量,通過分析條件之間的某些數量的對應關系,實現未知向已知的轉化,這種思考方法,可稱為「對應法」。
例:一本書,第一天讀了32頁,第二天讀了40頁,剩下的頁數佔全書頁數的1/4。這本書還剩下多少頁沒有讀?(找出各相關對應量)
10、 替換法:「替換」就是等量代換。用一種量(或一種量的一部分)來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種量(或另一種量的一部分),從而減少問題中的數量個數,降低解題的難度,然後設法將這個被代換的量求出。
例:食堂三天用完一桶油,第一天用了6千克,第二天用了餘下的3/7,第三天用的恰好是這桶油的一半。第二天和第三天共用油多少千克?(分析:6千克對應餘下1/7即1-3/7-3/7,找到這個對應關系,餘下的量正好是題目所求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共用的油量:6÷(1—3/7-3/7)=42(千克)
11、 從變數中找不變數的解題方法:
(1) 變中有不變——和不變:例:甲、乙兩個施工隊共180人,從甲隊抽出自己人數的2/11調到乙隊後,兩隊人數則相等,求兩隊原來各有多少人?甲隊:180÷2÷(1—2/11)=110(人)
(2) 變中有不變——差不變:例:甲儲蓄2000元,乙儲蓄400元。如果從現在開始,每人每月各存200元,幾個月後甲儲蓄的錢數是乙儲蓄的錢數的3倍?(分析:甲比乙多儲蓄1600元,而這1600則剛好是乙幾個月後錢數的2倍,則列式為:【(2000—400)÷(3—1)—400】÷200=2(個))
(3) 變中有不變——某一部分量不變:例:要從含鹽16%的鹽水25千克中蒸發去一部分水,得到含鹽40%的鹽水,應當蒸發去多少千克水?(析:這道題的總量是鹽水的重量,它是由鹽和水兩個部分量組成。鹽水蒸發後,水的重量減少了,鹽水的總重量也隨它減少,濃度也隨著發生了變化。但要看到變中有不變,鹽的重量始終沒變,抓住鹽這個不變數入手分析,便可得出答案:25—25×16%÷40%=15(千克))
(4) 變中有不變——形變體不變:例:把一個長、寬、高分別為9厘米、7厘米、3厘米的長方體鐵塊和一個棱長5厘米的正方體鐵塊,熔鑄成一個圓柱體,這個圓柱體底面直徑為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分析:形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總體積卻沒有變化:(9×7×3+5×5×5)÷【3.14×(10×10)】=1厘米)五年級上冊的組合圖形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分析。
12、 構造法:在計算某些圖形題時,把原來不易處理的,不規則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翻折後,重新構造成一個新的更便天處理的圖形為解決問題,這個思考方法,稱為構造法。
13、 列舉法:數量關系比較復雜,很難列出算式或方程求解。我們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把可能的答案一一列舉出來,再進一步根據題目中的條件逐步排除非解或縮小范圍,進行篩選出題目的答案。
例:有一個伍分幣,4個個貳分幣,8個壹分幣,要拿8分錢,有幾種拿法?
14、 消去法:在一道數學題中,含有兩個未知數,在解題時,通過簡單的運算,先消去一個未知數,再求另一個未知數。這種解題的思考方法稱為消去法。
例:百貨商店裡,2支圓珠筆和3支鋼筆共值6元6角,3支圓珠筆和3支鋼筆共值7元2角。一支圓珠筆多少錢?
15、 設數法:有的題目含有某個不定的量,按照一般的解題思路,不易找出解題方法,如果我們把題目中某個不定量設定為具體的數,就可以使原題化抽象為具體,使難題變容易,這種解題的思考方法稱為設數法。
例:小華參加爬山活動,從山腳爬到山頂後,按原路下山,上山時每分鍾走20米,下山時每分鍾走30米,求小華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分析:根據「總路程÷時間=平均速度」題中沒有給出路程,可以設為600米。則列式為:600×2÷(600÷20+600÷30)=24(米/分))
㈣ 數學倒推是什麼,咋用,來舉個例子
倒推就是倒過來推想,即知道結果來計算或估計達到結果所需要的條件.
小明早上起內床後穿衣、洗漱要用容10分鍾,在家吃早餐用5分鍾,騎車到學校要15分鍾,要在上早讀課(8:00)前到學校,最遲什麼時候就得起床?
其實我們做事前也常用到倒推的策略來計算時間,做好安排,才不至於慌慌張張,做事才更有條理.
㈤ 數學題 倒推法
12/1/7=84個。其實一天只吃了1/7.
㈥ 數學倒推法
..你說的應該是分析法吧已知結論倒推要知 「 結論」需知 ……需知 ......然後證明需知的就可以證明結論了
㈦ 3道倒推法解題的六年級奧數,數學高手請進
小明的媽媽買來一籃雞蛋,小明第一天吃了七分之一,第二天吃了餘下的四分之一,第內三、四天都吃容了第二天餘下的三分之一,第5天吃了餘下的二分之一,還剩下3個雞蛋,小明媽媽共買來了多少個雞蛋?
第5天前有:3÷(1/2)=6個
第3天前有:6÷(1-1/3-1/3)=18個
第2天前有:18÷(1-1/4)=24個
原來有:24÷(1-1/7)=28個
圖書櫃里有圖書若干本,一小組借去總數的二分之一又4本,二小組借去餘下的二分之一又3本,三小組又借去餘下的二分之一又5本,最後四小組借了剩下的12本,這個圖書櫃里原有多少本書?
三四小組共借了:(12+5)÷(1/2)=34本
二三四小組共借了:(34+3)÷(1/2)=74本
一二三四小組共借了:(74+4)÷(1/2)=156本
用拖拉機耕一塊地,第一天耕了這塊地的四分之一又15公頃,第二天耕了餘下的的五分之二又20公頃,第三天耕了餘下四分之三又25公頃,還剩下15公頃,這塊地共有多少公頃
第三天和剩下的面積之和:(15+25)÷(1-3/4)=160公頃
第二天、第三天和剩下的面積之和:(160+20)÷(1-2/5)=300公頃
這塊地共有:(300+15)÷(1-1/4)=420公頃
㈧ 數學 倒推法解題
假設最初狀態為:上 中 下
x y z
第一次移動後: x-y 2y z
第二次移動後: x-y 2y-z 2z
第三次移動後: 2(x-y) 2y-z 2z-(x-y)
而最終結果版是三層書同樣權多,即都為800本,所以有
2(x-y) =800
2y-z =800
2z-(x-y)=800,聯立解得x=1100,y=700,z=600,即開始時,上、中、下三層分別有1100,700,600本書
㈨ 數學 倒推法解題
假設最初狀態為:上
中
下
x
y
z
第一次移動後:
x-y
2y
z
第二次移動後:
x-y
2y-z
2z
第三次移動後:
2(x-y)
2y-z
2z-(x-y)
而最終結果是三層書專同樣屬多,即都為800本,所以有
2(x-y)
=800
2y-z
=800
2z-(x-y)=800,聯立解得x=1100,y=700,z=600,即開始時,上、中、下三層分別有1100,700,600本書
㈩ 五年級數學題(用倒推方法解
【(13+1)*2-0.5】*2(標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