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是如何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實踐性這一特性的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2011年版)已於2011年12月由教育部正式頒發。貫徹實施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是一個涉及學校體育、學校教育和社會家庭等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必須為貫徹實施課程標准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與條件;創設良好的社會與家庭氛圍和條件;為課程標准實施奠定人、財、物的保障條件等。但是在諸多的實施因素和條件之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性的因素——體育教師。體育教師能否以積極的、主動的態度參與課程改革之中;能否正確認識、理解、解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能否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與要求創造性的實施課程標准等等,這些是決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實施和課程改革成效和成敗的第一要素。
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要求,如果以每學期上16周體育與健康課計算,小學階段學生應上640節體育課,初中階段應上288節體育課,義務教育階段一共應上928節體育課。如何為學生上好928節體育課是值得我們廣大的工作者和體育教師思考、回答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基於此,筆者對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2011年版)的理論與實施中的若干問題進行探討與分析,求教於學校體育界理論同行與廣大一線的體育老師。以期對正確認識理解與貫徹實施《課程標准》有所裨益。
B. 如何正確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關系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標准》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正確理解這條建議的精神, 在我與第一線教師交流的過程中,他們對這個問題感到有許多困惑。如,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準的關系是什麼?內容標準的內涵是什麼?為什麼內容標准只提供一個內容框架, 而不提出具體的教學內容?目標統領內容應該統領到什麼層次?是水平計劃的層次,還是單元計劃的層次,或是課時計劃的層次……等。 我想結合自己學習課程標準的體會談談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一、關於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準的關系問題
《標准》 改變了以往首先確定體育教學任務,然後再按學習內容的分類體系,劃分教學時數分配比例的辦法,根據三維健康觀、體育自身的特點以及國際體育課程發展的趨勢, 在確定課程總目標的基礎上,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五個方面來表述具體目標。並根據具體目標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標准,從而構建了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准三個層次的目標體系,使總目標通過具體目標逐步細化為內容標准,以體現目標統領內容、根據目標選擇內容的思想。
二、關於「內容標准」的內涵問題
「內容標准」是《標准》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目前, 在有關文件中也還沒有關於這個概念的界定。 但顧名思義, 我認為 「內容標准」 應該是目標和內容的整合,即他既是內容, 又是目標,是內容要達成的目標,總稱為「內容標准」。 如,水平四,「發展運動技戰術能力」 的「內容標准」是「基本掌握一兩項球類運動中的技戰術;完成一兩套武術套路或對練;完成一兩套技巧項目動作或器械體操動作;完成一兩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幾項主要的田徑運動技能;基本掌握一兩種地域性運動項目的技術」。其中的「球類」、 「武術」、「技巧或器械體操」、 「舞蹈或健美操」、 「田徑」、 「地域性運動項目」 等都是教學內容, 或者說是教學內容的指向和框架,而不是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基本掌握一兩項」、 「完成一兩套」、 「基本掌握幾項」、 「基本掌握一兩種」等則是這項內容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標准》與教學大綱不同的是:大綱在首先確定教學任務後,同時規定了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時分配比例。因此,在教學大綱中根據教學任務確定教學內容是一步到位的, 這種辦法的優點是教學內容明確、具體、便於操作;缺點是統得較死,缺乏靈活性,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適應較差,教師缺少自主創造的空間。
而《標准》以目標統領內容是採取分步到位的辦法實施的:第一步是國家制訂課程標准,確定 「內容標准」 的內容框架;第二步根據《標准》建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標准》, 並結合本地區的情況,制訂出地方課程實施方案,報教育部備案並在本地范圍內組織實施;第三步根據《標准》建議「各校根據地方課程實施方案,結合當地課程資源、本校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真編制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方案並組織實施」。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根據學校的教學方案,結合各班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教學工作。這種分步到位的辦法改變了教師只是消積、被動地執行大綱的狀況,使教師成為教學計劃的設計者,有利於調動廣大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關於「內容標准」與「教學內容」的問題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解讀》中明確提出:我國幅員遼闊, 民族眾多, 經濟文化發展的區域性差異很大, 因此, 體育課程在學習內容的確定方面應具有充分的變通性, 以利於不同地區、 不同學校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 使課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體育課程標准實際上只是確立了一個內容結構框架,確定了不同學習領域、 不同層次的基本目標, 至於具體採用什麼內容、什麼方式和步驟去實現這些目標,各地、 各校都有充分的開發空間。由於 《標准》 只提出了一個內容框架,沒有具體教學內容,教師僅靠這個內容標準是無法上課的, 還必須通過一定的程序,使「內容標准」具體化。經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由幾家出版社編寫出版的 《體育與健康》 教科書, 把 「內容標准」具體化為體育教材,為體育教師貫徹實施課程標准做了有益的工作。但當前經教育部審定通過的教材為數較少,還難以完全適應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校的需求,有待地方和學校進一步開發和完善。按照《標准》的要求國家制訂課程標准以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制訂地方的課程實施方案,但開始著手制訂的還很少。這種情況不利於在教學內容上反映地方特色,不利於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引導。
四、關於目標統領內容的問題
目標統領內容明確了目標和內容的關系,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改變了以往根據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基本教材來確定體育課的教學任務(目標)的做法,而是要首先確定目標, 再根據目標來選擇教學內容。 有些體育教師在制訂水平教學計劃時,以內容標准中所列出的五個學習領域目標及水平目標為依據, 逐一對應選擇教學內容,為落實目標統領內容做了有益的嘗試。目標統領內容應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上,具體表現在根據課程總目標,確定課程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領域目標);再根據具體目標,確定五個方面的內容標准;然後再根據內容標準的五個方面制訂水平教學計劃, 以便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目標的全面達成。但是,目標統領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每一種計劃, 特別是課時計劃都必須是先制訂目標,再選擇內容。課時計劃是根據單元計劃來安排課的內容的,因此在制訂課時計劃時, 就應根據教材內容的功能和價值,來確定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其中不僅有技能目標、體能目標,還可設計心理和社會適應的目標等。 這樣不僅具有可操作性, 也不違背目標統領內容的要求。因為課時計劃的內容是根據單元計劃的目標制訂的。這樣從目標到內容,即目標統領內容,再從內容到目標,即通過內容折射目標。只有這樣,體育教學才能有序地進行。
最近,南京師大的顧淵彥教授寫的《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一書指出:20世紀以來,課程研製的主要範式有兩類,即目標模式和過程摸式。目標模式也稱「泰勒模式」, 「是以目標為統領的,課程的其它環節均應以此為依據」。「目標模式有其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人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目的具體、明確,易於把握與操作;缺點是過於理性化,甚至顯得機械、死板。此外,這種模式還有使內容服務於既定目標的『工具化』傾向,這是為了滿足目標而使用的損害內容的方法。這既會造成被選擇內容的價值不能完全挖掘出來,也會造成具有很好教育價值的課程內容的流失」。在教學實踐中也確實存在這種現象。如有的教師在制訂課時計劃時,確定了增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目標,據此選擇了障礙跑的教材內容, 但對障礙跑的健身功能、 跨越障礙的技能價值卻沒有在目標中提出, 這就可能使障礙跑的健身和技能價值被削弱或流失。
1975年英國課程論專家斯騰豪斯出版了《課程研究與開發導論》一書,對泰勒的目標模式進行了分析與批判,指出其貢獻與缺陷,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過程模式的理論框架。認為活動內容的選擇標准就是活動內容本身是否 「含有內在價值」,也就是說確定內容的依據是活動內容的價值,而不是預先設定的目標。
了解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的理論及其爭論的問題,對我們全面認識目標和內容的關系是有益的。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 學習外國的東西不能搞絕對化,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一說就是外國的好,外國怎麼做的,我們也應該怎麼做。當然我們也不能故步自封, 因循守舊。 而要立足自身,在認真總結自身經驗的基礎上,把國外好的東西 「本土化」, 構建自己新的課程開發模式。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首先,要認真研究和理解《標准》的三級目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從課程要素的內在價值出發,選擇具有豐富價值的內容作為教材,使目標統領內容,內容翻過來折射目標,使目標與內容能夠更好地整合起來,以利於不斷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質量和教學效果。
C.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體育當然是強身健體,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健康課程是通過上課,讓學生們了解人體的生理構造等
D. 如何正確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教學目標與教學
滕子敬(100088)中央教科所院內學校體育研究會
《中國學校體育》2004年第五期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標准》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正確理解這條建議的精神,在我與第一線教師交流的過程中,他們對這個問題感到有許多困惑。如,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準的關系是什麼?內容標準的內涵是什麼?為什麼內容標准只提供一個內容框架,而不提出具體的教學內容?目標統領內容應該統領到什麼層次?是水平計劃的層次,還是單元計劃的層次,或是課時計劃的層次……等。我想結合自己學習課程標準的體會談談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一、關於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準的關系問題
《標准》改變了以往首先確定體育教學任務,然後再按學習內容的分類體系,劃分教學時數分配比例的辦法,根據三維健康觀、體育自身的特點以及國際體育課程發展的趨勢,在確定課程總目標的基礎上,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五個方面來表述具體目標。並根據具體目標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標准,從而構建了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准三個層次的目標體系,使總目標通過具體目標逐步細化為內容標准,以體現目標統領內容、根據目標選擇內容的思想。
二、關於「內容標准」的內涵問題
「內容標准」是《標准》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目前,在有關文件中也還沒有關於這個概念的界定。但顧名思義,我認為「內容標准」應該是目標和內容的整合,即他既是內容,又是目標,是內容要達成的目標,總稱為「內容標准」。如,水平四,「發展運動技戰術能力」的「內容標准」是「基本掌握一兩項球類運動中的技戰術;完成一兩套武術套路或對練;完成一兩套技巧項目動作或器械體操動作;完成一兩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幾項主要的田徑運動技能;基本掌握一兩種地域性運動項目的技術」。其中的「球類」、「武術」、「技巧或器械體操」、「舞蹈或健美操」、「田徑」、「地域性運動項目」等都是教學內容,或者說是教學內容的指向和框架,而不是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基本掌握一兩項」、「完成一兩套」、「基本掌握幾項」、「基本掌握一兩種」等則是這項內容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標准》與教學大綱不同的是:大綱在首先確定教學任務後,同時規定了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時分配比例。因此,在教學大綱中根據教學任務確定教學內容是一步到位的,這種辦法的優點是教學內容明確、具體、便於操作;缺點是統得較死,缺乏靈活性,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適應較差,教師缺少自主創造的空間。
而《標准》以目標統領內容是採取分步到位的辦法實施的:第一步是國家制訂課程標准,確定「內容標准」的內容框架;第二步根據《標准》建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標准》,並結合本地區的情況,制訂出地方課程實施方案,報教育部備案並在本地范圍內組織實施;第三步根據《標准》建議「各校根據地方課程實施方案,結合當地課程資源、本校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真編制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方案並組織實施」。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根據學校的教學方案,結合各班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教學工作。這種分步到位的辦法改變了教師只是消積、被動地執行大綱的狀況,使教師成為教學計劃的設計者,有利於調動廣大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關於「內容標准」與「教學內容」的問題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解讀》中明確提出: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經濟文化發展的區域性差異很大,因此,體育課程在學習內容的確定方面應具有充分的變通性,以利於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使課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體育課程標准實際上只是確立了一個內容結構框架,確定了不同學習領域、不同層次的基本目標,至於具體採用什麼內容、什麼方式和步驟去實現這些目標,各地、各校都有充分的開發空間。由於《標准》只提出了一個內容框架,沒有具體教學內容,教師僅靠這個內容標準是無法上課的,還必須通過一定的程序,使「內容標准」具體化。經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由幾家出版社編寫出版的《體育與健康》教科書,把「內容標准」具體化為體育教材,為體育教師貫徹實施課程標准做了有益的工作。但當前經教育部審定通過的教材為數較少,還難以完全適應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校的需求,有待地方和學校進一步開發和完善。按照《標准》的要求國家制訂課程標准以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制訂地方的課程實施方案,但開始著手制訂的還很少。這種情況不利於在教學內容上反映地方特色,不利於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引導。
四、關於目標統領內容的問題
目標統領內容明確了目標和內容的關系,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改變了以往根據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基本教材來確定體育課的教學任務(目標)的做法,而是要首先確定目標,再根據目標來選擇教學內容。有些體育教師在制訂水平教學計劃時,以內容標准中所列出的五個學習領域目標及水平目標為依據,逐一對應選擇教學內容,為落實目標統領內容做了有益的嘗試。目標統領內容應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上,具體表現在根據課程總目標,確定課程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領域目標);再根據具體目標,確定五個方面的內容標准;然後再根據內容標準的五個方面制訂水平教學計劃,以便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目標的全面達成。但是,目標統領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每一種計劃,特別是課時計劃都必須是先制訂目標,再選擇內容。課時計劃是根據單元計劃來安排課的內容的,因此在制訂課時計劃時,就應根據教材內容的功能和價值,來確定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其中不僅有技能目標、體能目標,還可設計心理和社會適應的目標等。這樣不僅具有可操作性,也不違背目標統領內容的要求。因為課時計劃的內容是根據單元計劃的目標制訂的。這樣從目標到內容,即目標統領內容,再從內容到目標,即通過內容折射目標。只有這樣,體育教學才能有序地進行。
最近,南京師大的顧淵彥教授寫的《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一書指出:20世紀以來,課程研製的主要範式有兩類,即目標模式和過程摸式。目標模式也稱「泰勒模式」,「是以目標為統領的,課程的其它環節均應以此為依據」。「目標模式有其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人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目的具體、明確,易於把握與操作;缺點是過於理性化,甚至顯得機械、死板。此外,這種模式還有使內容服務於既定目標的『工具化』傾向,這是為了滿足目標而使用的損害內容的方法。這既會造成被選擇內容的價值不能完全挖掘出來,也會造成具有很好教育價值的課程內容的流失」。在教學實踐中也確實存在這種現象。如有的教師在制訂課時計劃時,確定了增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目標,據此選擇了障礙跑的教材內容,但對障礙跑的健身功能、跨越障礙的技能價值卻沒有在目標中提出,這就可能使障礙跑的健身和技能價值被削弱或流失。
1975年英國課程論專家斯騰豪斯出版了《課程研究與開發導論》一書,對泰勒的目標模式進行了分析與批判,指出其貢獻與缺陷,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過程模式的理論框架。認為活動內容的選擇標准就是活動內容本身是否「含有內在價值」,也就是說確定內容的依據是活動內容的價值,而不是預先設定的目標。
了解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的理論及其爭論的問題,對我們全面認識目標和內容的關系是有益的。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習外國的東西不能搞絕對化,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一說就是外國的好,外國怎麼做的,我們也應該怎麼做。當然我們也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舊。而要立足自身,在認真總結自身經驗的基礎上,把國外好的東西「本土化」,構建自己新的課程開發模式。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首先,要認真研究和理解《標准》的三級目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從課程要素的內在價值出發,選擇具有豐富價值的內容作為教材,使目標統領內容,內容翻過來折射目標,使目標與內容能夠更好地整合起來,以利於不斷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質量和教學效果。
E.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求解答
標准關於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標是這樣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增強體能;學會學習和鍛煉,發展體育與健康實踐和創新能力;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羊城體育鍛煉的習慣;發展良好地心裡品質、合作和交往能力;提高自覺維護健康的意識,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
從標准對於體育於健康課程目標的總體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這是作為首要目標提出的,這也是標准第一次有這樣的提法,這其中賦予了許多內涵在裡面。過去提的是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少了一個方法。這樣一種變化意味著我們老師在按照標准精神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就不能僅僅教會學生動作的技能,而且要教會他怎麼去做的方法。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能夠舉一反三,這就是教學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比我們硬性的教給他很多技能、知識要強的多。掌握了學習方法,就提高了學生繼續學習和創新的能力,這對他們是受益終身的。
標准把課程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對於各方面學習目標又作了具體說明和簡明扼要的規定。
第一個是運動參與的目標,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准之所以首要提出這個目標,說明了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體育課堂學習的重要性。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課外學習;無論是運動技能的學習,還是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培養,首先要學生得參與進去才行。體育活動的價值是體現在過程之中的。如果你不參與,你的技術在好也沒有用,當然更起不到健康身心、全面發展的作用了。
第二個是運動技能的目標,運動技能是體育課程最主要的一個表現形式。我們在任何的體育課中都會看到,學生總是以學習某種運動技能來完成學習任務的,因此標准中提到:「它反映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徵,是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實現其他學習方面目標的主要途徑。」
第三個是身體健康的目標。
F. 什麼是體育與健康課程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總目標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提高體回能和運動技能水平,加深答對體育與健康知識的理解;學會體育學習及其評價,增強體育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人際交往技能和團隊意識;具有健康素養,塑造健康體魄,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充滿活力的人生態度。
基本理念: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健康成長. 2、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注重學生主體地位. 4、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G. 談談你對體育課程的理解和認識
當別人推著孩子「雞血」那些長大後根本用不著的課程時,更有遠見的家版長願意花重金送孩權子玩運動。盡管他們心裡有數,大部分孩子都不會成為專業運動員,但是他們知道,從體育運動中學到的東西,夠孩子受用一生。
讓孩子積極上好體育課並不代表你希望他未來能憑體育特長獲得獎學金,或者成為專業的運動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是童年還是青春期,體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運動能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聯系,讓他們學會珍惜和成年人之間的關系,獲得自信心,以及為自己設立目標、完成目標。
然而研究卻表明,從體育運動中學得的其他東西,是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
H. 什麼是體育與健康課程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必修課程。
I. 如何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選擇和確定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
在新一輪的體育課程和教學改革中,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不再規定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這是目前廣大一線中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惑。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提出五個領域、六個水平的教學目標,而沒有明確達到目標需要的具體途徑和方法,沒有如原來大綱那樣具體規定每學年應完成教學內容、課時比例、技術動作、考核項目與方法,而是要求任課教師根據《標准》的要求和本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導致教師對有些目標不太好選擇教學內容,不知道該上什麼內容,教師理解與掌握新課標的程度不一樣,貫徹落實的程度也不一樣。現就新課標理念下如何選擇體育教學內容談幾點認識。
一、選擇的內容要有利於目標的實現
課程目標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制約著課程內容的選擇,而所選擇的內容又是為實現課程目標服務的。教學內容不僅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研究選擇的,而且以教師與學生身體練習為主線,課堂教學為形式,圍繞水平目標實現教學計劃。所以內容的選擇要有利於學生實現水平目標,最終實現課程目標。這實際上也就是先定各級教學目標,然後依據這些目標選擇教材;還是先選擇教材、再根據這個教材本身具有的功能確定教學目標。在原來的教學大綱中是同時規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只需將這些教材本身具有的功能和價值與教學目標結合起來設計教學過程就可以了。而課標中的所有教學目標都沒有說明直接對應的具體的教學媒介應該是什麼,所以事實上只能是先規定了目標再由授課者根據這些目標選擇教學內容。由此引申,為了完成這五個領域、六個水平的大目標,我們勢必會將其分解為幾層小目標,最終的可操作性目標也就會由一節課來完成。那麼為了完成這許多不同層次的目標是否可以選擇不同的教材,或者只選用某個運動素材的某個部分或功能,比如我們用籃球的往返跑提高心肺功能可不可以。假設這些推論是成立的,那麼一名體育教師面臨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問題應該是每一節課、每個最小目標,而不是某段時間或某個上位目標。
二、選擇內容要考慮場地和器材
新課標中突出強調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場地、器材等條件是客觀存在的因素,而每個學校的場地器材各不相同,條件差的學校很多練習項目無法順利進行,達不到真正為教學服務的目的。所以,要因地制宜地選擇教學內容,這樣所選擇的內容學起來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1)一物多用,發揮體育器材的多功能性
一件體育器材的功能可能不止一個。所以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器材,發揮多種功能,是緩解器材緊張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跳箱可以在挺身式跳遠教學中用作學生體驗騰空感覺的輔助器材。跳繩可以用來做操,也可以用來發展跳躍,也可以當作投擲物,還可以用作標志物和用來拼圖。一塊墊子,可做鑽越的障礙,還可當作投擲的目標。只要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就可以開發出常用器材的許多新方法。
(2)自製小器材
結合實際,製作一些小器材,能改善教學的條件。例如,用易拉罐製成沙罐,用帆布製作沙袋,用竹竿做成體操棒,用廢車胎製成鞦韆,在不常用的高單杠上編織攀爬網……只要稍動腦筋,就能變廢為寶,為教學提供方便。
(3)充分利用生活,學慣用品和用具
教室里的課桌椅,學生的書包,鋪地板的泡沫板,還有生活中的廢舊報紙、自行車膠圈、汽車車胎、塑料袋、可樂瓶……很多生活和學慣用品用具,都能成為體育教學的器材。如利用廢舊汽車車胎來開展課堂教學:在教師語言的引導下,在用汽車車胎布置的場景下,學生開始跋山涉水(跳過車胎、跨過車胎、鑽過車胎、繞過車胎),達到目的地,大家歡慶(利用車胎開展自創活動),為了補給原料開展運輸(合作負重搬運練習),接受最後一個任務登山(合作攀爬),慶祝成功登頂(歡慶放鬆)。這樣的課使學生在學練中找到了樂趣,又在樂趣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大家動手又動腦,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究、團結協作的新課程理念。
三、選擇內容的實效性和時代性
新課標指出一切對學生有利的體育教學內容均可以納入課程范圍。因為新課標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只有五個領域中每個水平目標的要求,這就把一個龐大的體育知識體系擺在我們廣大體育教師面前。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到教學上的要求,還要考慮到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雖然課標中每個水平段都必須有不同的要求,但每個水平的具體內容只有我們體育教師自己把握。那麼,教師在選擇內容時一定要注意某一活動是否簡便易行,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是否有效,是否能夠為生活服務。體育課程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競技運動項目、體育娛樂方式層出不窮,所以體育課程內容還要注意時代性和多變性,貼近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做到「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學習情緒的培養。
四、選擇內容要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在不同的水平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體育活動有不同的需求和愛好。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練習,對運動的愛好和自主鍛煉的習慣才能逐步形成。所以要精選既受學生喜愛,又對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有較大價值的有利於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這樣保證學生在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專長,並能加以運用。例如排球教學中,以往我們總是像培養運動員一樣進行教學,大量的時間花在墊球、發球等基本技術動作的練習上,忽視了讓學生體驗排球運動本身的樂趣。而現在我則採用改變比賽場地,採用小場地、低網等方法,降低練習難度。同時修改比賽的規則,廢除三次必須過網的規定,只要排球不落地就可以繼續比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這些教學教學方法的改變,把技術動作的教學穿插到比賽游戲過程中去,讓學生在「玩球」的過程中喜歡排球運動。又如以前大籃球不能走步,現在完全可以走幾步;以前投入籃筐才得分,現在碰到籃筐就可以得分。看學生的特點,看教學的目標,讓學生在「玩中學」才能使他們真正地愛上這些運動。
五、選擇的內容要注意可置換性
許多體育項目和內容都是相通的,多變的,選擇時要考慮到內容之間的可替代性。例如「跑」的教學內容,按照以往單一的形式,反復進行技術練習,一味追求運動成績,使這一內容變得枯燥乏味,從而扼殺了學生的天性,學生學得累,教師教得累。因此教師要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多種練習方式方法,把目標定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上。同樣是「跑」的教學內容,教師可創設一系列的情境教學來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是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一切的。作為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目標的載體,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雖給了體育教師較大的自主權,但在一定程度上對體育教師的要求卻更高了。體育教師可通過自身創造性的勞動,使所選教學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生活,並盡量考慮那些簡單易行,以便學生能在體育設施簡陋的情況下學習和參與的教學內容。
J. 如何理解小學體育與健康的教育
小學階段,往往容易忽視小學生健康的鍛煉,而健康的鍛煉和體育是密切聯系的,小學體育與健康的教育,其實也就是通過體育運動讓小朋友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從而完成身體的健康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