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數學中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01 10:23:07

A.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一些課堂教學問題也隨之出現。下面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分別加以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1. 情境創設不恰當。
關於「創設情境」,有些課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情境,與本節課所學內容關系不大;有些課雖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沒有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可以提出的問題太多,利用價值不大;有些乾脆就是把課本情境圖片做成課件,費力、費時而效果不大。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服務, 既要有趣又要有數學價值,並與本節課密切相關,還要有利於激起學生的疑問,能從中提出本節課要探索的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組織學生探索這個問題,從而進入探究過程。
2.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而現在,我們在數學課堂上看到幾乎都是小組合作學習,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在公開課、觀摩課教學中。學生圍成一圈,當教師號令一下「現在開始合作」,學生馬上動了起來,有的小組內所有學生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的小組學生連合作干什麼還沒有搞明白,教師又說「停止」,學生則馬上恢復原狀。過一會兒,當聽到教師的號令則又再來一次「合作」。當教師說「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每個學生馬上都開始了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教室里很是熱鬧,可小組內誰也沒有聽清同伴的發言,有的甚至連自己說了什麼都不清楚;當教師讓小組推選代表發言時,總有個別學生「代表」了全組,成了專門的「發言人」,更多的學生只是旁觀者。
小組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組學習只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因此,合作與交流首先應該是作為一種意識來激發,其次是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在數學課堂進程中適合採用小組學習的時機一般有:個體操作條件不充分需要幫忙時,獨立探索有困難需要相互啟發時,形成不同意見有分歧需要交換時,學生爭著發言教師不能滿足其表現欲時,等等。
3、教材使用率過低。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廣大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也在不斷變化,但由於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理念的片面理解,致使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走入了誤區。多數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都沒有安排看書閱讀或練習的環節。一節課下來課件代替了課本。
其實,每一本教材都凝聚著眾多專家的智慧和心血,從主題圖到情境創設,從例題到練習,都是根據課程標准要求精心挑選和設計的。課本是我們的教學之本,更是學生的學習之本。有些概念性、規律性的東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是否完整、准確,讓學生看書更系統准確。練習題目在書上,學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開教材使用。我們課堂教學提倡返璞歸真,課堂教學使用教材這是實事求是,這才是最真實的課,省時高效,何樂而不為。作為教師,要深刻地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於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不是教材忠實的執行者,而是合理的開發者,要做到知「材」善用。
4、只關注預設,不注重生成 。
大多的課堂教師在課前已經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來,上課以後按照預設展開教學,只關注她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對於學生的回答出現的錯誤顧及不暇,學生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不予理睬。這是典型的完成任務式教學,走過場。這樣的課,讓人聽完總覺得有些缺憾——課堂生成不夠。
真實的課堂不是靠預設可以完成的。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共同構成了教學。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或個性見解,及時抓住契機,把它們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B.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有待進一步改善
教師教的方式表現出的問題:
⑴採用師講生聽,師問生答,乒乓球式的教學。
⑵教師隨意性語言過多,一堂課好像總在講話,過於忙碌。
⑶提出的問題瑣碎,無思考價值。
⑷活動要求不明確
學生學的方式表現出的問題:
⑴小組活動流於形式。不知要求,無合作意識,更無合作內需。
⑵學生的語言表達半句話或不完整。
⑶有人聽課不善於表達。
2、留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明顯不足
⑴教師一甩出問題,馬上要求學生回答。
⑵學生探索過程還沒有完成,教師命令匯報。
⑶探索的結果不是學生總結出來的,而是教師總結出來。
3、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中的問題。
數學學習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最好的途徑,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過於倚重於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數學思維的訓練,偏重於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課堂中學生自主思考機會少,機械練習、重復練習、低效甚至無效練習多,而有變化的、有層次、有思維含量的綜合性練習少等現象仍普遍存在。

C.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有待進一步改善
教師教的方式表現出的問題:
⑴採用師講生聽,師問生答,乒乓球式的教學。
⑵教師隨意性語言過多,一堂課好像總在講話,過於忙碌。
⑶提出的問題瑣碎,無思考價值。
⑷活動要求不明確
學生學的方式表現出的問題:
⑴小組活動流於形式。不知要求,無合作意識,更無合作內需。
⑵學生的語言表達半句話或不完整。
⑶有人聽課不善於表達。
2、留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明顯不足
⑴教師一甩出問題,馬上要求學生回答。
⑵學生探索過程還沒有完成,教師命令匯報。
⑶探索的結果不是學生總結出來的,而是教師總結出來。
3、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中的問題。
數學學習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最好的途徑,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過於倚重於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數學思維的訓練,偏重於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課堂中學生自主思考機會少,機械練習、重復練習、低效甚至無效練習多,而有變化的、有層次、有思維含量的綜合性練習少等現象仍普遍存在。
4、課堂教學缺少數學思想方法的支撐
我們的課就內容教學,教師很少考慮數學思想方法,缺少數學思想方法的支撐,如果確實熟悉了數學思想和方法,對於教師設計教學很有幫助。一位名人曾說過:「數學思想方法大眾化,並使其在數學課程設計中充分體現,將是設計21世紀數學課程的突破口」。 可見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是創造能力的源泉;良好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可使學生終生受益。難怪說,數學教學其實就是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二、教育價值觀偏離
若干年來,我們的教師有這樣一種價值觀,那就是我的班級,我的學生只要考試分數上去了,我的學生就是人才,我就是佼佼者。由於這樣的指導思想,導致教學中有的加班加點,大搞題海戰術,固然,靠加班加點,大搞題海戰術很有可能提高分數,但捫心自問,這就是教育的價值所在嗎?這一點需要我們及管理者深思。
三、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不注重能力的培養
如:語文教學,只注重學生學生字、生詞、解詞、分段落、中心大意,把一課搞得支離破碎,嚴重淡化甚至不顧及語文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文化傳統教育、情感熏陶、審美鑒賞等作用。數學教學就更為嚴重,用大量的時間講列題,幫習題,就題講題,總認為只要學生會解題了,學生就學會了,學好了。有的應用題學生即是做了幾十道也僅僅是仿照例題的模式機械的模仿,比著葫蘆畫葫蘆,不知其所以然。
四、只注重知識的結論,不注重能力的形成過程
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告訴學生面積公式,而不講解公式的來由。講應用題教學,見多是加,見少是減,見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另一個數就是除法應用題。見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是乘法應用題等等。此類講法的老師大有人在,久而久之,學生只學了些死記硬背的本領,應付考試的本領。
五、不是教法適應學生,而是學生適應教法
有的老師一輩子就一種教法,教的學生一級又一級,適應我這種教法的就是好學生,不適應者就為差學生。很少從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出發去認真地考慮一下:時代發展了,人們的教學怎樣改革才更有成效,怎樣改革才能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我們應該從學生為主和全面發展的角度
六、教學中扼殺學生的主體性
我們的學生不是沒有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不是沒有個人看法的,更不是沒有標新立異的。而是我們的教師把這些學生給扼殺了。老師講了課,學生問老師了,「老師,你這種方法我不理解,我這種解法行嗎?」。看我們的老師是如何回答學生的:不要鑽牛角尖,看老師怎樣做就行了。面對這樣的回答,誰還敢標新立異?
七、教學中有師道尊嚴的現象
有些老師把自己處於高高在上的位置,不把學生看成和自己是平等的人看待。學生學習有困難時,不是鼓勵他而是嘲笑和挖苦。有的甚至打罵學生,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八、不承認學生在發展中有差異,以至於教學中出現一刀切的現象
部分學生會的就要求全體學生都會,經常聽有的老師這樣說:該講的我都講了,別人會了怎麼就你不會。而且面對家長,面對社會去理直氣壯地說。殊不知,學生在發展中是有差異的。
九、對素質教育片面理解
表現形式是一節課熱熱鬧鬧,轟轟烈烈。有提問,有討論,有一題多變。仔細一想,學生學到了什麼?培養了學生些什麼能力?真有些歸納不出。
十、所用教學方法傳統陳舊,基本是機械的模仿
多年來,受教材的限制和約束,教學形式基本上是「例題十練習」,使本來很有趣的數學學習成了十分枯燥、繁雜的計算和習題演練,加之教師滿足於現已熟悉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而不再對新知識感興趣,結果往往停滯在高原期而裹足不前。

D. 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的最主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別說小學了,初中高中都存在一樣的問題,那就是理論錯誤帶入實踐回之後產生的嚴重不答和邏輯性問題,數學之後的物理也存在這個問題,教科書上的問題太過於理想化而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是老師卻還是孜孜不倦的一遍遍去催眠學生,這就是你將來賴以生存的知識,我並不是歧視理論,但是我覺得應該和應用好好的結合在一起,當然這個問題已經糾結了很久且還未得到答案,至少現在而言,不僅僅是小學數學教學,很多理科類的問題中,都存在這個現象,所以,估計還要等個5年吧。

E. 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存在什麼問題

(1)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不明確的問題主要反映在課堂教學上,教師為了敷衍,盲目的教學,只把知識說出來就完事了,對於別人能否記得住,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完成教材的任務,並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學習任務。而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做到的最基本要求。雖然從表面上看,教師按時完成教學內容,但這樣卻沒有完成完整的教學任務。教師的任務,不僅僅只是完成教學內容,不僅僅只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是應該教會學生要怎樣去學習,再從大一點的角度來看,則是要教會學生做人。 (2)教學方法不得當。
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所以需要一定的情景。一般來說,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往往注重的是怎樣教,而沒有去考慮學生怎樣學,而教師只注重教的做法,就等於直觀的把內化的過程變成外化。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有時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很好不一定能說得很好,會算不等於會說。但教師非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說上,似乎學生懂不懂不重要,只要會跟著應和就達到了教學目標這樣一來,往往是放著大把的時間不讓學生去實際的解決問題,而去練習說理。再加之,部分教師為了追求形式上的時髦,硬生生的將別人的方法搬到自己的課堂中,其效果可想而知。

F. 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
現在的學生在課堂內外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差,課堂上老師怎麼說,他就怎麼做,一旦離開了教室,知識就拋之腦後。這樣的學習不僅效率低,而且師生雙方都容易產生教學疲勞。或許有的教室懂得通過一些笑話、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久而久之學生也會習慣,甚至專注於此而忘記學習本身。這樣的問題屢見不鮮,也是大多數老師所困惑的地方。
二、教師教學理念上的問題
許多老一輩教師,教了幾十年書,用的同一套方法,也許曾出過優秀的學生,但在如今,卻很有可能是行不通的。他們的教學手段相對陳舊,教學方式也很封閉,甚至仍有教師使用「填鴨式」教學,這與課改初衷相悖,也不適用於現代全面的素質教學。又或許有的教師是給出題目讓學生自己求答案,自己動腦解決問題,但從本質上來說,這並沒有改變一個思路上的桎梏,學生依然是按著老師的路子來走,這樣的教學是走不出發散性、創新性思維的。
三、學習過程中「會學不會做」的問題
老師講的時候明白,一旦換一種形式就不會做了,這樣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相信很多教師都面臨過這樣的煩心事,明明自己在課堂上講的十分清楚,卻偏偏有一些學生在課後練習的時候面對題目無從下筆。這樣的問題有學生反映過,也有老師專門思考過,但真正碰到的時候,往往就讓人感到棘手。究竟該如何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能舉一反三,學會做題呢?
四、「優差生」分級造成的問題
有的班上同學成績好,有的成績差。分數的差異造成了學生之間分成兩派——「優等生」和「差等生」。這也是許多教師所默認的,認為「優等生」就該聚在一起討論學習,而「差等生」則隨便教教就算了,千萬不要影響了「優等生」。
這樣的分化是扭曲、錯誤的。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以及學生是一個整體,相互之間都不存在著優和差的隔閡,課堂上師生平等,教學上民主同思,才是能使教師與學生相互受益的良好氛圍。

G. 小學數學教師平時在計算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及對策
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應以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為主。新課程改革很關注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探索性學習;認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要讓學生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可見,新課程改革把指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作為改革重點之一。因此不斷創造機會,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探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的數學探究和合作活動卻存在著一些盲目與困惑,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暴露了對新理念解讀有偏差,甚至走進了誤區,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在探究學習中沒有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探究學習成了強加給學生的行為過程。
2、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弱化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以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新課程理念下,教學活動應當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然而,由於一些教師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實際教學中把主體回歸的課堂變成了主體放任自流的課堂,弱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而不進行監控,有的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時不敢指導,怕戴上「牽著學生鼻子走」的帽子;有的教師即使指導了,但也把握不好介入的時機和程度
3、注重探究學習的行為過程,忽視思維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有時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些有結構的材料,然後提出問題、描述探究的步驟,最後讓學生運用這些材料探究。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的確動手做了,結論也順利得出了。但是這樣的動手操作是不是就是數學探究呢?有些學生從頭到尾都很開心,參與熱情很高,可學生所獲得的只是表面上的東西,數學課不是讓學生開開心心就算了。

通過思考,我認為教師在設計探究學習的教學內容時要注意下面幾點:
1、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數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探究學習氛圍。不斷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在不斷克服思維障礙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記得在2005年3月,我接到原教研室主任唐瑞祥老師給我布置的一個任務,在全區上一節公開課。活動主題是:「老教材,體現新理念」,課題是《圓錐的體積》。接到任務時,我非常高興,同時也感到有壓力。高興的是,又有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有壓力、是怎樣才能上好這節公開課呢?既要有新意,又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在這之前我聽了好幾節《圓錐的體積》的公開課。教學設計都很常規化,那就是先認識圓錐,再通過出示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得出是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最後通過做實驗,從圓錐里裝沙向圓柱里倒,三次剛好倒滿,從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中: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樣思路的教學設計都大同小異。我在研讀教材時,發現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一般在教學這節課時,都能順利地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但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什麼突然要去比較圓柱、圓錐體積的大小?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不得而知,做這個實驗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一個數學活動,根本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是由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在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圓錐的體積》的教學。這篇文章作者所設計的教學環節就解決了我思考的這個問題,這是我先前無意中在《中小學數學教師》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非常驚奇,驚奇的是怎麼會有這么聰明的教師,雖然我不記得他的姓名,但我真的佩服那位教師的獨特創意。想到這里,我心裡又一沉,如果我按照那位教師設計的環節去上這節公開課,感覺好象有抄襲之嫌。但又想,把優秀教師的成果運用到我的教學中,也正是向那位教師學習的表現。所以最後借用了那位教師所設計的環節,在教學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圓錐的體積》教學是這樣設計的:學生在「猜想」中學習新知。首先通過課件,讓學生回顧圓柱和圓錐分別是由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轉形成的立體圖形。出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長方形的長邊和直角三角形的高相等, 長方形的短邊和直角三角形的底相等。教師問:那麼長方形的面積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有什麼關系?(學生回答說: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長方形的面積的二分之一),接著分別以長方形的長邊和直角三角形的高為軸旋轉得到了一個圓柱和圓錐,請學生觀察圓柱和圓錐,進行比較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
學生觀察後說出兩者是等底等高,教師接著設疑:請你猜想,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有怎樣的關系呢? 圖如下:
由於前面的比較面積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是1/2的關系,也有的學生通過空間的想像猜想是1/3的關系,還有的學生猜想是1/4的關系,到底是1/2的關系,1/3的關系,還是1/4的關系呢?再讓學生利用手中給的材料做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這個環節的設計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做實驗來驗證的必要性。在這個教學環節中通過趣味性設置懸念,揭示矛盾,引起學生認知沖突,學生就會生疑,就會產生求知慾。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只要數學的學習過程稍能反映出數學的發明過程的話,就應該讓合理的猜測佔有適當的位置。在教學中讓學生大膽猜測、假設,提出一些預感性的想法,實現對事物的瞬間頓悟,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剛才我說的《圓錐體的體積》這節課的設計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歸納這一過程。通過這個案例讓我思考了很多,特別是探究學習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在探究學習中,不要盲目的讓學生去探究,看上去熱熱鬧鬧,實際上學生不明白怎麼回事,心甘情願的跟教師的思路走。這讓我想起春節聯歡晚會上趙本山的小品「賣拐」,教師是賣拐人,學生充當了買拐人的角色。
2、教師的合理的「導」、讓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
良好的認知結構是學生探究的前提條件,學生的探究都是他們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的拓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不斷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構建成知識網路。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感悟領會靈活運用,引導學生不斷總結思維方法,從而豐富學生的思維經驗,使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因此教師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合理的「導」是學生探究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前不久,校區研討課中,我校黃輝老師上了一節《三角形內角和》,這節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設計我覺得很成功,很好的體現了教師「導」的關鍵性作用。首先教師課件出示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創設三者爭論誰的內角和大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再讓學生猜測三角形誰的內角和大?到底誰的猜測對呢?先用實際測量來驗證一下。由於測量工具有誤差或測量過程中產生的誤差,得到的結果是三角形內角和大約是180度。老師再問:除了測量,你還有別的辦法來驗證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嗎?學生想到了撕拼、折疊的方法。教師肯定了學生的想法。接著教師追問一句:同學們,你們看到了180度,聯想到了什麼呢?同學回答說:看到180度,我們想到了180度組成的是一條直線。就是教師的這一追問,讓學生把新知和舊知產生了聯系,從而在撕拼和折疊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想到如何想辦法把三角形的三個角撕拼或者折疊成為一條直線,從而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如果沒有教師的這一追問,我想學生根本就沒有探究的方向,而是在那兒冥思苦想,即使想到了通過撕拼或折疊,但是學生仍然無法有意識的去撕拼或折疊成一條直線,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度。
還記得我曾經在武漢市優質課比賽中聽過的三節數學課,課題都是《圓的周長》,三節課都是先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系?通過直觀,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那麼,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呢?有兩節課是讓學生通過測量實物的周長和直徑,再讓學生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從而得出,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但是,從邏輯思維的角度,我要問:為什麼就一定要去計算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呢?為什麼一定要去研究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倍數關系呢?作為教師,我有這樣的疑惑。那麼我們的學生肯定也有這樣的疑問,只是沒有膽量提出質疑而已。而在另外一節課中,教師合理的「導」,正解決了這樣一個疑問。教師也是先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它什麼有關系?學生通過直觀,猜想到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系。教師再讓學生通過測量實物的周長和直徑,把數據填入表格。教師問:那麼圓的周長和直徑到底有怎麼的關系呢?教師說明,在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時,一般是研究它們的「和的關系、差的關系、乘積的關系和相除的倍數關系」這四種。然後讓學生通過計算器計算圓的周長和直徑相加、相減、相乘,不存在一定的規律。而在計算用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時,得出了一定的規律:即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從而,研究得出圓的周長和直徑存在著倍數關系。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在探究學習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用學生的眼光看數學,教師要合理地「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提高探究學習的成效。
3、給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和充分的探究時間。
探究學習要求學生通過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所以在教學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開放的探究學習材料,讓學生進入一個自由選擇、自主發現的學習活動平台。其次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在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需要認真地觀察,反復地比較、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這個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作保證。有時,我們看到有很多探究學習的課堂中,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雖然給了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但是由於要完成教學任務,往往草草收場,這樣就必然會降低探究學習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提高探究學習的成效,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弄清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情境,學生通過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因此,教學中如果要開展探究活動,教師應該要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理智選擇。只有正確地理解探究性教學,才能更好地發揮探究性學習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的作用。
以上我簡單談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思考。我們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數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巧妙創設問題情境,不斷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在不斷克服思維障礙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並且提供給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學習中張開想像的翅膀,去發現、去探索,讓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和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中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開展學習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多優越性。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建構。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任務由過去的個體化轉向個體化與合作化相結合,學生之間由過去的競爭關系轉向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關系。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輕了壓力、增強了自信心,增加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因此能夠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促進全體學生的個性發展。
但是,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怎樣的問題適宜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言堂」怎樣處理,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如何起到調控作用?下面我就談談這幾個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1、合作過程的隨意性。組內成員的合作實質是貌合神離,學生各抒己見,卻聽不到同伴的聲音。因此,很難達成一致的見解。最後,組內代表發言,也只能代表部分同學的想法。這樣的合作,從形式上看熱鬧非凡,但是,從實際效果考慮,卻很難讓人贊同。由此看來合作學習,應該有合作的計劃和步驟、有明確的分工、有一定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合作學習也應該有一定的合作規則。
2、選擇問題的隨意性,忽視選擇適宜合作學習的問題。
什麼問題該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這是一個現實問題。只有當個體遇到沒有辦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或者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存在分歧時,才會有強烈的與人合作的願望,才會認真的傾聽他人的見解。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的數學課堂上真正具有現實意義的、很有必要討論的問題卻少之又少。大多數討論的問題,是教師為了迎合合作的需要而設置的。只是讓學生有一個可以說、可以聊的話題而已。如,有些教師在提出一個問題後,班級中舉手的學生有很多,但是,老師完全無視一雙雙高舉的小手,堅持要求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像這樣的合作交流,除了浪費時間,還能收到什麼成效呢?課程實施以來,不少教師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是用「新」與「舊」的方法來評價,即一節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是否貫穿於整節課中。由於受到這種思想的誤導,結果有的教師就把不需要合作學習的問題也非要學生合作不可。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既不能什麼問題都合作學習,也不能需要合作解決的問題讓教師簡單傳授了。
3、小組合作學習沒有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
要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後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人的學習是有幫助的。沒有經過個體精思而匆忙展開的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在教師提出問題後,馬上組織 「 小組討論 」 往往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與此相對照,更為恰當的作法是首先讓學生獨立解題,然後再進行全班交流,而只是在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時才依據觀點的不同進行分組,並以此為單位進行全班交流和辯論,這樣的合作學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沒有處理小組合作與學生個體發展之間的關系
在聽課的過程中,有的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個別學生「一言堂」,其他學生只是當聽眾。另一種情況是你說我說、大家搶著說,誰也不聽誰的,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造成課堂秩序極為混亂。合作學習只有形式上的小組活動,沒有實質的合作;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只聽或看一位好學生的操作或發言,沒有學生間的互動;學生間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等。教師怎樣才能處理好小組合作與個體發展之間的關系呢?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優點,把大家的智慧發揮出來讓大家共享所產生的效益遠比一個所謂的好學生 「 一言堂 」 高得多。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一是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傾聽就是傾聽別人的見解,要聽懂別人說的重點、難點以及解題的方法與思路,聽的時候還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與自己的是否一致,從而改進、吸收。二是學會分享。當別人的見解和我不一樣的時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確,當他的方法比我還要好的時候,我就吸收過來為我所用,這就分享了別人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成果。這正如肖伯納說:「如果兩個人一人一個蘋果,互相交換仍然是一人一個蘋果,如果兩個人一人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則變成了一人兩種思想。」同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果四人小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則每個人都學習到四種方法,還可以選擇最好的方法。三是加強激勵機制。對於後進生,我們要打開他的話盒子,給他們更多的機會,用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再用積極、肯定、鼓勵的語言激勵他們,使他們樹立信心,大膽發言。
5、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沒有進行及時調控
在學生合作學習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小組進行及時調控,尤其關注困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讓他們多一些發言的機會。
但是當前合作學習教師調控不當的幾種表現:
1 、低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以自己的理解作為標准,代替學生的理解。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幾分鍾後提問學生,見沒人回答,老師就認為沒有學生理解了,結果就用自己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理解。
2 、過早提示問題的重點、難點和矛盾,使學生對矛盾的認識仍停留在感性的低層面上。如「長方形面積計算」這一節教學中,老師經過拿出長 5 厘米 寬 3 厘米 的紙板推導出它的面積是 5 ×3=15 平方厘米,接著老師提出問題:長方形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何關系?老師不是採用讓學生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採取自問自答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低層面上。
當然,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中還存在其他的誤區,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研究對策,對這些誤區亮起紅燈。使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小組合作探討,相互啟發,實現優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使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挖掘個體學習的潛能,使學生在互補促進。

H. 淺談怎樣解決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幾個問題

摘要:若想很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從課堂教學入手,正確分析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分析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從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目標,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兩個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關鍵詞:問題 策略 觀念 目標 教學方法
面對新的時代、新的學生、未來的需求,回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感到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成為課程改革的瓶頸.若想很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從課堂教學入手,正確分析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分析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從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目標,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兩個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存在的問題
1、 目標不明確
這一問題反映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務,而不是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其表現為,教師占據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導致教學中的教師中心化.教師的說話、活動時間佔了課堂的一大半,為板書而板書、為演示而演示的現象屢見不鮮.反映在教師的態度上就是生硬急躁,為教學而教學.上起課來就忘了自己的行為態度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殊不知教師在行為規范方面對學生的影響要比所教的文化知識重要得多.教學中明顯地反映出是學生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不明確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認知領域的目標而輕視情感領域的目標.只注重文化知識的教學而輕視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的培養等.這些雖然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事且都是小事,但卻反映出教師的教育思想不是在實實在在地為學生服務.
2、 方法不得當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多年來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在這方面雖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是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反映在課堂教學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學.學習需要一種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內化的過程.而現在的課堂教學明顯突出它的外化作用.本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有時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好不一定能說得好,會算不等於會說.但本來要求學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礎上能計算就可以了,可教師非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說上.本來學生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就可以了,可放著時間不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而是盯著幾道很抽象的應用題去練習說理.當然,訓練學生的說理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卻因此而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是得不償失的.特別是因此大大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扼殺了他們的創造意識.要知道,大多數學生對數學厭學是從枯燥的沒完沒了的說理開始的.而學生說理的能力又是對問題的理解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慢慢形成的.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想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只有思維處於低級階段時才表現出必須要邊做邊說.只有達到有內容可說時才能很好地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才能形成思維與語言發展的良性循環.
方法不當反映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就是完全由教師安排教學程序,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做好一切准備,無須學生更多的思考.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茫然被動的狀態,只為教師的教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比如,學習應用題時,教師不是讓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想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先給學生准備好解決問題要用到的知識.學習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時,先讓學生做兩步的和一步的應用題,再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所學的應用題了.學生解答新問題時根本就不用再去思考解答的方法,教師留給學生的只有繁難的計算.整節課學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完全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種方法很普遍,根本不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辦法.
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想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使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成為學生快樂成長的樂園,真正發揮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1、 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目標
教育觀念是教師教學中的思想意識,它決定著教師的教育行為.當今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人們已經沒有辦法掌握所有的知識.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學會適應社會、適應時代,學會終生學習、學會生存.每位數學教師應該明白自己的任務、明確自身的責任.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當己任,先育人後教書、邊教書邊育人.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從培養人才的角度來上好每一節課.如果有了這種新的教育觀,就不會因為學生學不好而發脾氣;就不會因為追求形式的完美而設計課堂教學;就不會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為教師服務;就不會只是為了答好試卷而教學.數學課堂教學就會出現新的生機和活力,一個具有人文意識的數學課堂教學就會展現在我們面前.
2、 提高教師素質,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程改革的成敗.教師的素質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其中與課堂教學改革密切相關的是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因為教師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教師的職業道德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教師的工作業績.雖然提倡教師考核評估的量化,但教師的工作成果有時也很難量化.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這一特點越來越突出.在實行百分制時,量化學生的分數就可以評價教師的成果.可是隨著等級制的到來,這種本來能量化的東西也變得模糊了.這就要求教師用更好的心態、更高的境界來看待自己的工作.
數學教師的業務素質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最主要是數學知識的深度、廣度和對小學數學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從一定的高度來駕馭教材,才能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不至於出現和學生一個水平甚至跟不上學生的尷尬局面;也不至於出現總是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問題上繞圈圈,而對那些關鍵問題卻一帶而過的情況,也只能從把握整個知識體系的高度來研究小學生的學習.
比如,小學數學教材中一些看似很簡單的習題,其實蘊涵著很深刻的道理.如果只是簡單一做了之,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如果沒有高深的數學根底做支撐是很難解釋清楚的.如「抽屜原理」、「排列組合」、「奇偶性分析」、「數列求和」等.這些問題也只有真正把握其本質時才能給學生解釋得清楚.
數學教學中新信息的增加和教材中新內容的出現也對教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必須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存,走在學生的前列,才能搞好數學課堂教學.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中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