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低段語文與德育

小學低段語文與德育

發布時間:2021-01-01 08:47:00

1. 如何處理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關系

作者:孫成岱育人先育德。唐代韓愈提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其實就是進行道德教育,並把這種教育寓於授業解惑之中,這是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職責。人們說「文以載道」,小語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心挑選的,字里行間都流露著思想教育的因素,這就決定了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利用語文課堂進行德育教育,必須以課文為主要工具。語文學科由於其學科的性質特點,更成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有人曾做過這樣的比喻:「把人比作一部汽車,智力和能力如同發動機,而個人品德如同剎車和方向盤,沒有良好的發動機就不是好汽車,沒有良好的方向盤和剎車,發動機越好越可怕。」由此可見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二者之間應是密不可分、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一、德育滲透在小學語文中的意義〈一〉加強語文德育滲透 完善教育目標體系教育目標體系是教育教學所達到的目的,教育教學的要求等方面所形成的有機的系統。任何真正的教學不僅向學生提供知識,而且予學生以教育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最高的目的,知識是通向道德的階梯。語文是傳情達意的工具,語文教學的自身特點要求教師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匯滲透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發展。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在「教育目的」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二〉加強語文德育滲透 ,啟動智力動力系統德育的發展對於智育的發展是一種巨大的動力資源。有的心理學家把各種智力因素稱作「操作系統」,把各種非智力因素稱作動力系統。如果沒有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觀察想像思維等智力因素都只能永遠在黑暗中沉睡。「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片土壤上。」教學實踐中最明顯的事實是:如果學生自己有了健康而積極的思想感情,其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就能以非常快的速度進行,並且達到高度復雜的水平,而健康積極的情感正是德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得到加強,學生也得到了健康的發展。二、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過程〈一〉理解語文德育滲透 ,把握德育滲透過程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較其它學科的特殊優勢就在於其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為主。這些作品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陶冶作用。這種作用是直觀的、形象的、整體的,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學生學習了這些課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國的語言文字美,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學生產生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二〉重視語文德育滲透 貫穿教學過程始終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貫穿語文教學過程始終,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是滲透理論,即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第二是指向理論,即教學過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課文結尾或總結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拼音教學、漢字教學和作文教學,都是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主陣地。因此,在教學中,應靈活巧妙地將德育教育貫穿於其中。三、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實踐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的滲透理論和指向理論,均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去靈活和運用,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德育教育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去體現,而且還要在備課和作業中去設計。作為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運用,又在運用中獲取新知提高能力的語文實踐活動,與閱讀課口語交際課寫話習作課一樣,要遵循教育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既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又要將教育寓於有趣的活動之中,力求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陶冶情操,受到良好的教育。最終檢驗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效果,不僅要看道德意識的形成和道德感的建立,而且還要看道德意識和道德感支配的道德行為。換句話說,德育滲透的最終歸宿是學生的道德實踐活動。四、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方法(一)在揭示課題中滲透德育課題,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課文思想內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題眼,揭示課題的內涵,既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於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達到學文悟「道」的目的,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文章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習作水平。(二)在剖析詞句中滲透德育每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總是隱含在詞句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剖析和品味課文的詞句,藉以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內容,可以較好地滲透品德教育。(三)在了解故事情節中滲透德育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而這又往往通過情節表現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從情節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全過程進行剖析,在理解文脈的基礎上,把握作者的感情發展,從而以情激情,掀起學生情感上的波瀾,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四)在指導朗讀中滲透德育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朗誦一些聲情並茂、文質兼美的課文佳作,有利於他們體驗祖國文學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品味,並培養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語文教學中的美育,不僅是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它教會學生分辨假丑惡真善美。在教學的實踐和探索中,我體會到,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師選好切入點,隨時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寓德育於語文教學之中。只要細心發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融為一體,都可以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從而使學生也得到了健康全面的發展。

2.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學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課堂授課,學生在校受教育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課堂里度過的.因此,廣大教師結合日常教學內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點,不失時機地滲透德育教育是學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實有效的途徑.而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園,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材中每篇精選的課文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藍本,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現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會,談淡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利用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語文教材思想內容豐富,插圖及電教配套設施直觀新穎,符合兒童觀察特點,對兒童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感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如:第三冊語文教材中《識字學詞學句(一)》第一課,書中有八幅關於祖國的首都——北京建築物的插圖,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觀察插圖,認識這些建築物,然後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天安門、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建築物的資料,並進行適當的講解,引起學生對首都北京的嚮往,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涉及到愛國題材的內容,如《我愛祖國》、《北京》、《看雪》、《北京亮起來了》等,這些篇章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素材.因此,我在講授這些課文時,除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基礎知識外,還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思想教育.我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一文時,結合文章內容,播放介紹北京夜景的資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北京的亮麗、輝煌,課後許多學生產生嚮往北京、熱愛祖國的理念. 二、將課文中關鍵性詞句的理解與實踐相 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語文教材中,揭示課文思想內容的關鍵性詞語、句子或段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點」,它是入「道」之門.要找准「悟點」,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個性,不僅在深入挖掘每篇課文內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礎上把握課文的總體,而且把握課文的局部,即對每個關鍵性詞語、句子、段落的個性均有所領悟.共性寓於個性之中,個性把握得准,把握的深,德育教育的點就越能落實.如:在講授人教版第四冊第二十一課《清澈的湖水》中「船靠岸了,小潔手裡還是緊緊地攥著麵包紙.」這一句時,我先讓學生表演攥著麵包紙的動作,理解「攥」的含義,再進一步提問,小潔為什麼緊緊地攥著麵包紙,如果她把麵包紙扔進湖裡,湖水會怎麼樣?通過誘導啟發,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然後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帶著學生到堵河邊撿垃圾,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環保意識.再如:在教學第五冊第八課《一次成功的實驗》,理解實驗成功的關鍵原因——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句話時,我讓學生先聯系前文,想一想「先」的意思,接著提問:「從『先』字,你體會出什麼?」學生們分組討論、交流後回答:「從先字,我體會出小女孩在危險時刻,先想到別人,後想到自己.」「那麼,你從中受到什麼教育?」學生們思考片刻,有位學生發言:「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心裡多想著別人.」然後,我又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談談自己是否「心裡想著別人」,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其中有幾名學生對自己在生活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為他人著想而感到慚愧,並表示今後要向小女孩學習,做到「心中有他人」.最後,我給學生布置以「心中有他人」為內容寫一篇小作文.有名學生以《獻愛心,讓我幸福》為題,寫了自己走在路上,看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爺爺跪在地上乞討,連忙把自己准備買月餅的錢捐給他的事.文章最後寫道:「是啊,給別人幸福,自己也會感到幸福的.」由此可見,她已經把「心中有他人」這一良好的思想落實到行動中去了.教學中,把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有機地相結合,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正確的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啟迪學生的高尚美德.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生動有趣且內容豐富的故事,如:《誠實的孩子》、《幸福是什麼》、《丑小鴨》、《三個兒子》等,利用這些故事的意義可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啟發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高尚的情操.在《誠實的孩子》一文中,講述了列寧在姑媽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開始不敢承認錯誤,欺騙姑媽,後來回家以後,主動寫信認錯的事.學生學習了這個故事,懂得了犯了錯誤,應該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如今有許多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寵愛下,不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當成呼來喚去的「傭人」,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內有關題材,對學生進行教育,第五冊第四課《三個兒子》一文中,通過寫三個兒子在看到各自的母親艱難地提水,只有一個兒子跑上去接過 水桶幫助母親提水的事,贊揚了

3.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中開展德育教育

一、確定班集體的奮斗目標,逐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低年級學生一般很喜歡集體活動,老師要從小在他們心目中確立「集體」這一概念,讓他們懂得集體的利益高於一切,不要因為個人原因損害集體利益,讓他們從小就有集體榮譽感。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行為規范的競賽、一次又一次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活動,如學校開展的「六項競賽」,讓學生逐步培養起集體榮譽感,知道個人要為班級爭光,而班級獲得的榮譽也是個人自我榮譽的體現,讓他們能努力為班級的榮譽而規范自己的行為活動。這種集體榮譽感是建立在學校切實可行的德育活動中的,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將與小學生年齡特點相適應的德育規范放入其中。實踐證明,將德育的要求化為一條條班級具體的奮斗目標,可以激勵全班學生向著目標奮進,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體同呼吸、共甘苦的。通過集體的力量培養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這無疑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通過少先隊組織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低年級學生對於能成為少先隊員感到很驕傲,我們可以通過這一組織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在少先隊活動中設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體的範例,有助於幫助隊員理解道德要求。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能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如開展撿紙屑等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慢慢把德育內化為自身的東西。
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們的做法是「重在實踐、體驗過程」,做到「三個結合」,既「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廣泛開展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可利用「節日慶典、晨會、校班(隊)會、國旗下講話、宣傳欄、黑板報、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時機地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把道德認知自覺地轉化為道德行為。例如:在「母親節」到來之際,我們在學生中開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學生為父母製作了一張節日賀卡,有的學生為父母洗了一件衣服,有的學生為父母做了一頓可口的飯菜……表達出了他們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了思想認識,凈化了自己的心靈。
三、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小學生在道德知識的理解上是從比較膚淺的、表面的理解逐步過渡到比較精確的、本質的理解。課堂是我們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戰場,各學科都可挖掘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如體育課上可以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拼搏的勇氣與信心,從小養成自覺學習、刻苦努力、不怕失敗、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語文課上對課文內容進行引申,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大家的討論,把課文告訴我們的內容歸納出來,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可以很容易掌握應有的德育道理。低年級小學生的理解常常是膚淺的、表面的,具體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課堂教學中,有的課文要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行為指導,引導學生實踐。這樣既明理,又導行,能讓學生既知道為什麼去做,還知道怎樣去做。要讓學生結合自身進行比較,確立明確的導行目標,構建課堂多維交往結構,採用小組討論、學生自我教育、學生之間相互教育等方式,滿足低年級小學生交流的慾望,從而產生德育效能。教師可以在設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讓學生通過縱向比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進步,或者橫向比較,看別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別人做得一樣好,在比較中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
四、啟發誘導,堅持正面教育
低年級學生最害怕教師大聲地批評他們,嚴厲的批評會極大地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導致他們下次不敢再跟老師進行交流了。循循善誘地啟發,讓他們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從內容上講,要以美好的、進步的人和事為主要教育內容,從正面講清道理,堅持以表揚為主,啟發誘導,說服教育。要從關心和愛護出發,撫慰他們稚嫩的心靈,不給他們增添痛苦,不去觸動他們心靈的創傷。
五、設立校外德育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如帶領學生參觀民兵營,讓他們在跟軍人交流中理解道理;去孤老院開展幫助老人活動,通過幫助老人與老人交流,讓他們體會做為一名少先隊員最起碼要做些什麼。還可以組織學生廣泛開展「社區假日小隊」、「扶助殘疾兒童」、「參觀污水處理廠」等活動,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須做什麼。
六、加強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學校相結合
可開展家長學校活動,以活動為紐帶,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學校可建立教師家訪制、家校定期對話制、教師家長共評制、優秀家長及學習型家庭評選制等一系列制度,廣泛開展家長開放周、家長接待日等活動,組織家長看校容校貌、隨堂聽課、評教風學風、議學校管理、談家教體會,做到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通過召開家長會、家長代表座談會、建立家庭教育聯系卡等家校「雙邊」活動,拉近了家校距離,密切了家校關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長學校為依託,提高了家長綜合素質。

4. 如何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麼,如何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呢?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高尚品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於一體的自主創造的思維過程。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創造性勞動,體現了學生的自我個性和內在真實的感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有機滲透道德教育。如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快結束了,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老師說,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給自己的任課老師寫一封信。習作時,啟發學生回顧六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誨,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典型的場景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4、課外延伸,德育延續。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切實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推動學生德育行動。語文課外活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且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課外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道德品質、積極進取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開展排演小話劇《負荊請罪》、「紅領巾小記者」調查身邊的環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會、「我選我」演講、製作「我的成長冊」等活動,我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三、認真研究學生,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理解、體驗和感悟,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學生主動接受。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根據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徵、學習階段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加深理解和體驗,去感悟和思考,讓他們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
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在課後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發揮表率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

5. 淺談如何加強小學語文學科德育教育

一、充分利用教材,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剖析來體會、滲透德育
在小學階段對版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憑借教權材進行應該是主渠道。語文學
科不僅集工具性、知識性和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門
思想教育學科。語文課和其他學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
件。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拓寬,它不僅是人的交際、思維、生活的工
具,還是人認知世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有著強烈的人文因
素,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其它學科不可
替代的作用。翻開課本,你會發現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幾乎都是一個個
德育教育的目標。
二、抓住重點句、段、篇的朗讀訓練來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里有很多語句優美、內容生動的寫景抒情的文章,它們真
實描繪了自然和生活的場景,為小學生們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絢麗燦爛的
天地。對這類文章,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著重抓好重點語句、段落的朗讀
訓練,讓學生在感知語言文字的同時,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
在作者創設的情境中展開合理想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思想品德
教育和美的熏陶。

6. 淺談如何發揮小學語文德育作用

一、充分利用教材,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剖析來體會、滲透德育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回德育教育答,憑借教材進行應該是主渠道。語文學
科不僅集工具性、知識性和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門
思想教育學科。語文課和其他學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
件。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拓寬,它不僅是人的交際、思維、生活的工
具,還是人認知世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有著強烈的人文因
素,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其它學科不可
替代的作用。翻開課本,你會發現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幾乎都是一個個
德育教育的目標。
二、抓住重點句、段、篇的朗讀訓練來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里有很多語句優美、內容生動的寫景抒情的文章,它們真
實描繪了自然和生活的場景,為小學生們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絢麗燦爛的
天地。對這類文章,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著重抓好重點語句、段落的朗讀
訓練,讓學生在感知語言文字的同時,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
在作者創設的情境中展開合理想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思想品德
教育和美的熏陶。

7.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文昌市南陽農場學校 陳澤軍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要求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等諸育的和諧發展。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教書育人。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本人就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淺談一些見解。 一、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占重要地位。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教育要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養講文明、守紀律的一代新人。而現行教材的編寫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中《長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盧溝橋的獅子》、《落花生》等等各篇課文無不是思想教育極強的活的教材。這些課文都在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激勵著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從教材中可以看出思想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思想教育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傳統教育、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從我做起,從小做起,這樣必能為他們的人生奠定下堅實的根基。 二、通過教師示範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決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教師自身的敬業態度,責任感,氣質性格,道德修養,特別是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被學生有意無意的仿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這種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筆無形的精神財富,每一位學生往往會從教師的一言一行中體會教師的為人處事方法。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尤其是責任感較強的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感化。為此,本人在教學工作中,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塑造高尚的師德形象,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感動學生。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他們的參與、互動。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傳授知識中育好人關鍵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掌握自己教育對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徵,根據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徵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長城》時,首先向學生介紹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長城的氣魄雄偉,接著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修建長城浩大、艱巨的過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以及作為中國人為有這樣的長城而驕傲。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充分挖掘課文的閃光點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中都有一項德育任務,也就是要求學生在學完課文後能油然而生出的一種感情,但在傳統教學中,往往是由教師歸納出中心思想後,學生識記,久而久之,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等一些德育任務成了一句空洞的話。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是感情型的,要以感情為主。入選課本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其「閃光點」,即德育任務,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往往是通過或抓住其中一些帶有感情色彩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來打動學生,震撼他們的心靈,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把課文中的閃光點挖掘出來,使其放光,是德育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我在教學《倔強的小紅軍》一課時小紅軍寧願自己挨餓受凍、甚至犧牲自己也不願拖累別人的好品質。教學時抓住體現小紅軍「倔強」的詞語來和句子來理解,讓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學生的感情不斷得到升華,小紅軍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逐漸閃光。最後,再讓學生設身處地地談小紅軍,深入感受小紅軍那種頑強的革命精神,身心再次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 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德育滲透還必須得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課文中高尚情操和閃光思想聯系起來,綜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一些熱烈的討論,甚至是爭議,最後讓他們作出選擇,盡管選擇各有不同,但無意中卻讓學生進行思想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如教學《她是我的朋友》時讓學生針對阮恆的做法進行討論,很快形成兩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認為阮恆這種舉動是令人欽佩,從阮恆朴實的語言中體現偉大的人格。第二種、認為阮恆是傻子,以為要把血輸給小女孩,自己就會死,可還是讓醫生抽他的血。針對兩種不同的說法,教師充分讓學生有爭論的時間,並要以充分的理由說服對方。不久,第一種說法的同學首先根據課文中描寫阮恆幾次舉手又放手,最終還是舉起了手的行動說明阮恆也猶豫過,但善良的本性使阮恆選擇了救小女孩,然後結合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終於把第二種說法的同學說的無以對答,也接受了第一種說法。在這爭論的過程中,這一課的德育任務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已經認識到做人要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做一個善良的人,真誠地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目標出發,充分利用學科特點,深挖小學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8.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李金鳳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而不是一種外在的附加任務。」因此,德育應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有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促進各方面和諧發展。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現簡單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一、深鑽教材,找准教材中的德育「觸」發點。 語文是表情達意、思維交際的工具,它可以傳承文化,傳達社會價值觀,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深鑽教材,找准教材中的情感「觸」發點,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從而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養等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德智全面發展。 1、識字、寫字教學中結合漢字本身的結構特點滲透。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很大一部分老師往往把識字教學看著是老師在前面一遍一遍地教字,學生在下面一次又一次地讀字、記字,把寫字教學看著是學生對著課本一次又一次的抄字,老師只把學生看著是識字寫字的「機器」,全然不顧學生自身的需求,不顧學生學習興趣及能力的培養,只是一味地把這些字「灌」進學生的腦海中,違背了一般的教育教學規律,忽視了學生思想品德和審美情趣的培養。我們知道,中國的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不僅形體優美,而且結構講究對稱又富於變化,同時追求嚴整又不失靈活,體現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因此,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漢字本身的筆畫、結構和形體等特點滲透德育,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所學漢字的特點,再讓其在討論交流中分析這些漢字與做人處事之間的關系,將識字、寫字教學同育人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筆畫、結構等,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團結友愛、謙讓互助、集體主義等方面教育。 比如:在教學「婆」這個生字時,我故意將「婆」字下半部的「女」那一橫寫得很短,讓人一看上去下面的「女」像被什麼壓得喘不氣來一樣。再讓學生跟寫得規范的「婆」相比較,看兩種寫法有什麼不同,哪種寫法好看。通過一番比較學生知道了:,要寫好「婆」這個字,寫好下面的「女」是關鍵,一橫要長,要將上面的「波」托住,這樣這個不「婆」字才站得穩,立得正。由此,我進一步點拔:漢字也和我們人一樣,他們由兩個字或三個字組成一個新字,就像我們的家庭一樣,要相互團結、合作,互相謙讓,互相幫助,這樣的家庭才會和諧而美好。再如在教學「人」字時,我讓學生明白,這個字雖然是一撇一捺兩筆組成,但要寫好這個字卻不易,因為它的結構是相互支撐的,互相依靠的,只有這兩筆相互合作,共同支撐,才能讓這個「人」字穩穩當當地站立。 2、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小學語文教材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找准語言文字的訓練點,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實踐,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下面以《太陽是大家的》一課為例談:在本課的第二小節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太陽把它的金光往鮮花上灑,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我巧妙地引導學生「浮想聯翩」,隨著學生的想像之門的開啟,一句句充滿愛心的話語,一聲聲代表真誠的感謝從學生們的小嘴中流出,此時的學生彷彿已是陽光、鮮花、小樹,伴隨著這種真切的情感體驗和形象的思維、想像活動,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太陽對鮮花、小樹的愛護,也讓學生懂得了鮮花、小樹對陽光的感謝,此時學生的心中也埋下「愛心」「感恩」的種子。在後面的第四小節的教學中,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太陽它為什麼要到別的國家去呢?它在別的國家都會幹些什麼呢?讓學生明白太陽不僅是屬於我們的,也是屬於別的國家的,她也要把她的愛給別的國家,所以說太陽是大家的。從而也讓學生懂得愛是要分享的。最後在讓學生交流「那作為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分享太陽的溫暖的全世界的孩子,應該怎麼做呢?」使其體會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處,加強信任和理解,人類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3、在習作教學中觸發學生的情感火花。 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創造性勞動,是學生接觸生活、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於一體的自主創造的思維過程,是學生自我個性和內在感受的真實再現。因而在習作教學中,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限的空間里,觀察、交流,放飛學生的思維,激發情感的火花,使其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觀所悟,結合自己的感受自由表達,並在表達中受到情感洗禮,從而達到育人目的。 二、課外延伸,德育延續。 1、加強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2、落實綜合實踐活動,推動學生德育行動。 學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在實踐中不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育融為一體,真正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9. 小學語文中里與德育教育有關的課文有哪些

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最佳時期,在教學中的滿堂說和脫離實際、枯燥無味的空間說教,不但激起其興趣,而且會使小學生厭倦,只有把知識與趣味結合起來,才能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受到啟發,達到較好的效果。
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覺悟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選好教學滲透德育方法,這是關鍵,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應注意因文而異選擇適當方法,才能增強說服力,使學生易於接受,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作為一名從事二十多年小學語文教師,我通過不斷實踐探索,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在學生字詞中滲透德育,在閱讀文章中滲透德育,在習作中滲透德育。
一、在朗讀訓練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朗讀,是以聲音為媒介,「以聲入情,因聲求義」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讓學生領會課文的意義,體味課文蘊含的情感,受到思想教育。
朗讀活動是小學兒童最初的閱讀活動。人類語言學研究表明,朗讀並非機械地把原文讀出來,而是通過內部語言,用自己的話來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從而把原文中的思想變成讀者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師可以在朗讀中巧妙地滲透德育。近幾年,我校進行了「以讀為本,悟情明理」的課題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課題研究表明,在課堂上讓學生細細地讀,理解、入情地讀,能幫助教師達到預期的德育目標。
二、 在學生字、詞中滲透德育
在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2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可以根據漢字的結構滲透德育,可以通過學生的觀察,具體分析字形同做人處事之間的關系,將識字、寫字教學同育人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結構,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團結友愛、謙讓互助、集體主義等方面教育。
比如,在學習「乳」字時,為同學們講解它的來歷,在甲骨文中是手抱嬰兒哺育的形象,,再延伸到各位媽媽哺育小朋友的辛勞,這樣的教學不只使其記住了「乳」字的寫法、意義,還加強了同學們對母愛的認識,教育他們心知感恩孝敬父母。此外,因喜歡和腐蝕和啄食農村垃圾能消除動物屍體等對環境的污染,起凈化環境的作用。所以一些地區對「烏鴉」代表著災難和吉祥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學生們從中不只懂得了該片語的使用和意思,還培養了糾正錯誤看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愛護鳥類、愛護小動物的情操。
三、 在閱讀文章中滲透德育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間

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
收藏
分享




回復 舉報
中學生作文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4-1-19 11:16:50 | 只看該作者

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例如針對有些學生沉迷於某些談情說愛、情意綿綿的情節,便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有關文藝理論的書籍,引導學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總是離不開時代特點的;針對某些學生閱讀時只注意故事情節,教育他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看到它的社會意義,從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四、 在習作練習中滲透德育
作文教學也是語文學科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我並沒有給學生設定寫作的模式,也沒有要求篇幅和數量上的限制,而是要求學生們有經歷、有感觸、有寫作慾望,就隨時寫下來,我也隨時給學生們小作品進行批改和引導。作文是對生活反映,所以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該重視德育的滲透的過程。
如: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從中細細地觀察感受大自然。學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對大自然,會產生創作的沖動,這樣既能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文章,也鍛煉了寫作能力,也能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我還引導學生通過注意周圍發生的人和事激發寫作慾望,積累寫作素材,這樣同樣能實現培養作文能力,又實現了德育教育滲透目的。記日記也是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但大多數學生寫日記都說真話,說心裡話,這能起到求真務實的作用,寫日記還能規勸自己上進,勸人改過,許多學生在日記中貶假惡丑,贊揚真善美,這樣能起到教人向善、愛美的作用,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進行德育教育,在日記中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
作文是思維創作的高級表現形式,它能綜合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知

10.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自古以來教育就是教書和育人相結合,但是往往在分數面前,在升學壓力面前許多老師只看重了教書而忽視了育人,其實這是本末倒置。如果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空有知識的人只能是應試教育體制下的悲劇人物。當今的社會越來越看重人的綜合素質,因而國家也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單一的傳授知識不是我們需要的教育,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更應該有意識的滲透德育。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肩負了傳承中華幾千年燦爛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任,因而作為語文教師更應該把語文教學作為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不留痕跡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利用好每個環節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一、利用識字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但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也如同拼音教學一樣是枯燥乏味的,幾乎每堂課上都要周而復始地識字寫字。識字教學,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很重要,一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中指出:「在識字教學中,還要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聯系生活識字本身就是一個有很多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過程,如在教學「打」字。我先和學生一起學習了這個字的讀音,分析了這個字的字形。然後問,你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嗎?能組詞嗎?學生便積極地舉手發言,組了「打架、打人、打罵」等詞語。我聽了之後,先是肯定了幾個學生的發言,然後問:「同學們,我們能打人、打架、打罵別人嗎?」學生一齊回答:「不能。」老師說:「對了,我們在生活中不能隨便打人、打架、打罵別人。那你們還能組其它有表示打這這個動作的詞語嗎?」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很快組成了「打球」「打水」「打魚」等詞語。低年級學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啟蒙階段,必須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識字教學簡單而又枯燥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對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利用課文內容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
小學階段的課文含有許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滲透著先人的優秀品質,還有的滲透環保的內容等。這些非常有教育意義的課文,我們要依據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適時、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為他們的人生奠定下堅實的基礎。如:在小學一年級注重孩子環境保護的意識《爺爺和小樹》、《陽光》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我多想去看看》、《日月潭》等,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介紹背景、解題、詞句的解釋等等,就能將德育很好的與語文教育融為一體。如在教學《爺爺和小樹》一文中,出示課題後讓學生能夠知道爺爺和小樹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冬天為什麼爺爺會給小樹穿衣呢?如果孩子們還不能想到,我們可以啟發式的引導,讓孩子們明天正是因為爺爺對小樹的關心,到了夏天小樹才能給爺爺撐起綠傘。由此可以引申到孩子們要愛護身邊的環境。只有愛護環境,環境才會回報你更好的生存空間。再如:在教一年級上冊識字一第三課的時候,要請學生觀察一幅在家裡的圖畫,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有關家裡物品的生字,同時還畫了小紅一家人在看電視,小紅給父母遞水果。在學生記完字後,我請學生觀察圖,問:「小紅和他的爸爸媽媽有什麼表情?」答:「都在笑。」問:「為什麼大家都在笑呢?」答:「因為小紅遞水果給爸爸媽媽,他們很開心。」問:「小紅遞水果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呢?」答:「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請吃水果。」問:「那小紅為什麼也在笑呢?」答:「因為爸爸媽媽在誇她。」問:「請小朋友們想像一下,爸爸媽媽會怎麼誇獎小紅呢?」答:「謝謝你,你真是個懂事的乖孩子。」問:「如果你是小紅,你會對爸爸媽媽說什麼呢?」答:「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問:「你喜歡小紅嗎?為什麼?」答:「喜歡,因為她是個有禮貌又懂事的孩子。」問:「在剛才小紅和爸爸媽媽的對話中他們用到了哪些禮貌用語呢?」答:「他們用到了請、謝謝、不用謝。」問:「在生活中,還會用到哪些禮貌用語呢?」答:「對不起、沒關系、再見、你好……」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在生活中也多用禮貌用語吧,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吧!」在這節語文課上,孩子們不僅學會了識字,還學會了仔細觀察,同時也在觀察圖的過程中,在練習口頭表達能力的過程中學到了禮貌用語,學到了尊敬長輩。因而孩子在課堂上學到的不僅僅是單一的語文知識,還得到了品德的教育。
三、利用故事啟迪學生的高尚美德。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生動有趣且內容豐富的故事,如:《誠實的孩子》、《幸福是什麼》、《丑小鴨》、《三個兒子》等,利用這些故事的意義可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啟發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高尚的情操。在《誠實的孩子》一文中,講述了列寧在姑媽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開始不敢承認錯誤,欺騙姑媽,後來回家以後,主動寫信認錯的事。學生學習了這個故事,懂得了犯了錯誤,應該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如今有許多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寵愛下,不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當成呼來喚去的「傭人」,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內有關題材,對學生進行教育,第五冊第四課《三個兒子》一文中,通過寫三個兒子在看到各自的母親艱難地提水,只有一個兒子跑上去接過 水桶幫助母親提水的事,贊揚了第三個兒子孝敬父母、體貼父母的美好品德,啟發學生從小孝敬父母,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利用口語交際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口語交際內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如:《有禮貌》、《請到我家來》、《打電話》、《買文具》等內容教育學生在與人交往中,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禮貌待人;《小鴨子得救了》、《應該幫助他們》等內容教育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上好口語交際課,也能感染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利用課外閱讀,日常生活,推動德育教育。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語文課是開放的學科,它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具有教育性,開放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如春遊,熱愛家鄉活動,各種節目活動和演講。並把活動後的感想以日記的形式記下來。有位教師說:「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心靈求真、向善愛美。」絕大多數學生寫日記時都說真話,說心裡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寫作活動也是進行語文德育的重要陣地,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寫作能力。
六、言傳身教中滲透德育教育 。
有這樣一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說明我們老師除了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孩子們的德育教育外,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就更應該如此。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在課堂管理和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隨機教育,以自己的儀表態度、言談舉止和處事待人,發揮表率作用,要求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范,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意志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要有博大的胸懷,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誠至真至愛的人格力量去影響我們祖國的未來,帶領他們走向道德光輝的頂點。
語文的教材本身就豐富多彩,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用心去發現,就會將許多品德課的內容與語文教學有機的融合,使語文教學更生動更富有內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作為教育者要從今天做起,做到用新的德育理念來教育新一代的國之棟梁!

閱讀全文

與小學低段語文與德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