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怎麼寫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初四下午,我就跟著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 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吃著自己包的可愛的粽子,幸福極了。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初四下午,我就跟著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 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吃著自己包的可愛的粽子,幸福極了。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B. 小學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C. 小學生作文端午節
小朋友,你還是自己寫吧。網上的東西畢竟是別人的,作文還得靠自己,記住,行文萬不可拾人牙慧。努力學習吧小學生作文端午節
D. 小學生過端午節作文三百字
再過二十來天,端午節就要到了。
說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啊!實屬讓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劃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著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區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彌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鬥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傳說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屍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里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屍體。從這以後,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媽媽在包粽子的時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於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
「『青菜蘿卜,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在我沒空!」
「包就包,誰怕誰!」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怎麼著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乾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們還是和爸媽堵著氣呢。乾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
第一回合:我方勝利!
第二回合:懸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驅蚊殺蟲;懸艾草又是端午節的習俗,是用來驅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認為門前應該掛一束艾草。
可是敵方卻認為在門前掛艾草只會招來蚊蟲蛇蟻,就堅持不去採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較量爆發。
一陣唇槍舌戰之後,我方漸漸處於下風。雖然很想在門前掛上一束艾草,可由於我方沒有人願意上山去采,也沒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於是終以戰敗而告終。
第二回合:敵方勝利!
就這樣,每年較量情況都是一成不變:打和。可這端午節過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雞不成反被蝕了把米」!
再過二十來天後的端午節,我家又免不了一場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節就是如此讓人哭笑不得
E. 關於小學生寫端午節作文怎麼寫
每年家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民間傳統節日。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說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往河裡投粽子,讓魚、蝦、蟹吃飽了,它們就不再吃屈原的身體了。
端午節前夕,我家中便熱鬧起來,媽媽張羅著爸爸淘糯米,自己在一旁洗粽葉,外婆呢,把煮好的粽葉疊齊,准備包粽子。我湊上去一看,用料是又大又肥的豬肉,晶瑩錫透的糯米讓人不能不「口水直流三千尺」。
「饞貓!還沒開始就想吃啦?」,外婆笑咪咪地說,「沒事來幫忙,不要閑著!」我向外婆吐吐舌頭,搬來椅子坐下包了起來。外婆又發話了:「糯葉疊成漏斗形……」「知道知道,您包時我瞧得可仔細呢!「沒等外婆說完,我就搶了話,一邊又忙活著包了起來。拿起幾張粽葉,我反它們疊成漏斗形,放一勺糯米,再放幾塊豬肉,剩下的又用糯米裹了起來,繞了幾下,終於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這個端午節真有意思!
F. 端午節的來歷,小學生作文
說到端午節沒有人不知道吧,端午節又名端陽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如果不知道的話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兩千多年前,有七個國家分別統領中國,燕國,秦國,楚國等等。 有一個叫屈原的詩人,生於楚國,一心想讓自己的國家更富強,便做出了一個利民利己的方案,可楚王這個昏君,偏偏聽信奸臣的話。把他流放到一個偏僻的地方。之後,他每次都趕路去都城,把方案給楚王看。可楚王一次又一次的把屈原流放。有一天,秦國突然向楚國進攻。楚國不及防守就被打垮了,楚國的居民都叫苦連天。屈原看不下去了,便抱起一塊大石頭跳下汨羅江,楚國的百姓很傷心所以就排龍船去打撈他的屍體,把粽子丟進水裡,給魚蝦吃它們吃飽了。自然就不去吃屈原的屍體了。
所以,人們就把那一天定為「端午節」。現在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了嗎?
2端午節的由來
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俗稱端陽。重五。
據說,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蓄蘭沐』的習俗。但是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在以前的時候,人們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蛟龍給吃了,所以就用雄黃酒望江里灑,把蛟龍灌醉,人沒怕屈原餓著,說依舊用樹葉的皮包上糯米,一直到現在流傳的糯米種子就是。
每到農歷五月五日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種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每家都打掃庭院,掛艾葉,選菖蒲,撒雄黃水,喝雄黃酒。這些活動反映了我國的優良傳統,也讓我們為這些烈士驕傲,自豪。
除了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還有許多這樣的傳統節日,我國的烈士也有無數。讓我們共建美好家園,不辜負這些烈士們對我們這代人的期望。讓我們90後創建新的未來,讓世界永遠和睦相處,沒有戰爭,只有和平……
3端午節的由來
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而死。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還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呢!
4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G.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00字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010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H. 小學生作文寫端午節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008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I. 端午節傳說289字 三年級小學生作文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這對我們小朋友來說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專。
聽爺爺說,端屬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原來屈原是楚國的大夫,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屈原就跳進大江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粽子,讓大魚一吃把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
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殺菌防病。
端午節快要到了,我很想體會這種氣氛,便讓奶奶教我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准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蘆葦葉子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包出稜角。
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蘆葦葉包著的粽子做成斧頭的形狀。粽子包好了,經過半小時的水煮,粽子就可以出鍋了。咬上一口,滿嘴又甜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