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的評價方案設計

小學語文的評價方案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01 02:56:36

Ⅰ 如何評價小學生的方案設計

教學評價的目標是獲得一個有效且可靠的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了解教學目標達成的程度,並作為後續行政決策、教學輔導、評定等級和改進教學與學習的依據。

(一)決定評價目標
由於在不同教學階段進行評價的目標不同,強調重點不同,試題取材不同,試題難度不同,實施方式不同,運用評價結果也不同,所以,教師應該事先確定本次評價的實施階段,以便確定是採用安置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或診斷性評價,還是採用總結性評價。這樣,才能設計出一份理想的教學評價計劃。

(二)制訂評價用的雙向細目表
為確保教學評價能夠測量到一組具有教學目標的代表性樣本,制訂一份評價用的雙向細目表作為編制測驗試題和規劃評價作業的指導是相當有用的。

要制訂一份完整的雙向細目表,通常設計者要事先明確列出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綱要,以便建構一個具有兩個向度的列表。教學目標可以是認知的、情意的或動作技能,也可以是基本能力或行為目標,但必須具體明確地表述;課程內容可以是紙筆測驗或表現性評價測量得到的,也可以是大范圍的或小單元的,但必須是教過的內容。

(三)選擇適當的試題類型和評價作業
設計者根據制訂的雙向細目表決定使用何種類型的試題和評價作業。如果是評價認知能力,則可用選擇性或補充型試題的紙筆測驗;如果評價情意和動作技能,則可用表現性評價;如果評價上述三種能力,則可用成長記錄袋法。這些方法將在本節後面向讀者詳細介紹。

(四)編制問卷及印刷
當評價用的試題和作業都准備好後,就可以進行編制試卷的工作。編制試卷工作包括下列一些項目:(1)在卡片或電腦上記錄每道試題和作業,以便以後編制試題檔案及編制評價題庫所用;(2)檢查每道試題和作業,及早更正命題錯誤及缺失的地方;(3)適當排列試題和作業的順序,簡單的類型排在前面,比較復雜的類型排在後面;(4)詳細編寫施測指導語;(5)排版、校稿和清楚印刷評價用的試題和作業,使其能夠一目瞭然。

(五)施測及記分說明
設計良好的試卷只有在嚴格的施測和記分程序中才能確保學生具有最佳的行為表現和最公平、最客觀的評分結果。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應考慮各種可能存在的干擾因素,並設法降低其干擾程度,如雜訊的影響、良好的照明條件等。在評價後的記分程序上,除各題記分比重和標准事先在施測指導語及試卷上說明外,有關爭議性題目的解決方式、猜題是否使用校正記分公式、答錯是否倒扣分等,也應在評價後公布或說明。

(六)審查及評價
當試題和作業編制完成,進行評價的配套准備工作也安排妥當後,為了讓教學評價能更順利地進行,教師可以根據下列核查表項目進行再次審查,以確保評價試題和作業確實已經安排妥當,並且即將能有效地發揮評價功能。如果評價者在該核查表中回答「是」的項目越多,則表明評價工作的准備越完備,可以進行評價了;如果評價者在該核查表中回答「否」的項目越多,則表明還有許多工作要努力改善,等到都改善好了才能進行評價。

小學語文新課標對教學過程有哪些評價方案

1個體差異評價:是指把評價對象中的各個元素的過去和現在相比較,或者一個元素的若干個側面相互比較。
2、絕對評價:在評價對象群體之外,預設一個客觀的標准,並運用這個標准去評價每一個對象。
3、課堂即時評價:是指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語言、思維等學習行為,作出及時的價值判斷。
4、作業評價:通過作業的設計、布置、批改、反饋等多個流程對學生進行評價,是師生對話的重要平台,也是形成性評價的主渠道。
5、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主體對自我既往教育教學實踐的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判斷與思考。
6、形成性評價:在某項活動的過程中進行的評價。它具有「重過程、低起點、小目標、勤評價、快反饋」的特點。
7、考試評價:考試是一種較為嚴格規范的具體評價方式。根據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命題,通過學生解答的過程與結果,考察學生的發展狀況。
8、多元評價根據人類智能多元構成的特點和社會對人才多元發展的需求,採用多元的評價標准、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或渠道,注重發現並發展個體多方面的潛能。
9、教育評價:教育評價是根據教育目標及其有關標准,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運用一定的方法,對與教育活動相關的現象、材料、數據等,進行系統的分析評定,確定其價值和優缺點,並據此調整、改進教育活動的過程。
10、教育教學評價:即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新課程評價理念的指導下,系統、科學地收集、處理教育教學信息,對學科教育教學活動以及成果,給予價值判斷並以求改進的過程。
11、診斷性評價:在某項教育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智力、體力以及情感等狀況進行「摸底」,也稱預測。
12、個性化考試:對學生實施因人而異的多層評價策略,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水平差異所作的考試評價。
13、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量化評價 從「量」的角度運用統計分析、多元分析等方法,從復雜紛亂的評價數據中總結出規律性的結論。評價的結果以量化分數的形式呈現。質性評價 從「質」的角度分析,運用各種方法,對評價所獲取的數據資料信息進行思維加工,評價的結果以描述性材料呈現,數量化水平較低甚至沒有數量化。
14、發展性學生評價:依據新課程培養的目標,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系統分析、及時反饋,對學生的現實與未來發展狀況作出價值判斷,從而實現對象「增值」的目的。
15、終結性評價:又稱事後評價,一般在教育教學活動告一段落時進行,目的是檢測教育教學活動的最終結果,是否達到了教育教學目標。
16、成長記錄袋評價:根據教育教育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將學生的相關作品及其它材料收集起來,通過合理的分析與解釋,反映學生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進步,並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極力學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17、他者評價與自我評價:他者評價:外者對被評價者的評價。自我評價:被評價者對自身思想、行為、成果作出的評價。
18、預設與生成:預設:是課前對教育教學目標、教育教學內容、教育教學過程、教育教學方法等的預先設計,是老師事先准備好的教育教學方案。生成:是指在具體教育教學中,因學情的變化,對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的適度調整,以及在教育教學中由於教師的教育教學機智和合理調控,產生的有價值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學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師精當的點撥或講解,由於這些資源的出現和適時運用,使課堂閃光,使學生頓悟,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或方法上實現自我建構。
19、發展性教師評價:依據一定的發展目標和發展價值觀,主要採用隨堂聽課和評價面談的方法,以促進教師未來發展為根本目的的一種形成性教師評價制度。
20、獎懲性教師評價:以獎勵和懲處為最終目的,通過對教師工作表現的評價,做出解聘、晉升、調動、降級、加薪、減薪、增加獎金等決定。
21、相對評價:在被評價對象的群體中建立基本標准(如平均分),然後將各個對象與基準進行比較,判斷每一成員的相對優劣。
22、合作性考試:它要求幾位學生合作完成一件作品或一個項目,然後對具體的作品或完成的項目結果首先進行量分或等級評價。
23、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過程評價 主要是關心和檢查用於達到目標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它往往與教育教學過程融為一體,評價的著眼點不在於學習什麼或學會了什麼,而是怎樣學習。結果評價 關心和檢查計劃實施後的結果。通常藉助已有的文字、材料、試卷等,標准明確,可變因素不多,評價的結果較為客觀。
24、開放式考試:讓學生走出考場,給以充分的時間,在一個命題的引導下,或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查找資料、思考問題、經歷研究、解決問題……教師不僅可以對學生的考核結果進行評價,還可以通過觀察、交談、答辯,對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情感、態度以及表現出來的能力、才華進行評價,這種考試就是開放型考試。

Ⅲ 求一篇小學教育評價方案

小學生素質教育評價方案

教育評價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學生評價是學校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的目的、功能、目標體系和評價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受到廣泛的重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號)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據黨的教育方針,貫徹素質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學生素質發展和反映學生個體差異為出發點,從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教師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各門課程的有效實施,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推動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
二、評價原則
(一)評價內容多元化原則。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考查,不僅關注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給予積極評價,發揮學生多方面潛能,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擁有自信;以質評為基礎,應用可操作的評價方法,不僅考查「認識」或「概念」等認知層面,同時還關注對「表現」等行為層次的考查,如行為觀察、情景測驗等。
(二)評價過程動態化原則。不僅關注結果,更要注重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予多次評價機會,促進評價對象的轉變與發展;鼓勵將評價貫穿於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使評價實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頭評價、作業評價、成長記錄等。
(三)評價主體互動化原則。強調評價過程中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商,關注評價結果的認同問題,即如何使評價對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評價結果;改變單一評價現狀,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管理者、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

三、評價方法
(一)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
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要根據不同的評價內容和指標實施多元評價,還要滲透或包含在學科學習目標的評價中進行。道德品質和公民素養方面要重點結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以及團隊活動、校本課程實施中進行評價;學習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方面要結合所有學科教學進行評價;運動與健康方面主要結合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進行評價;審美與表現方面重點結合音樂、美術學科教學進行評價。要按學生年齡、心理及行為特點制定一些可觀察的指標,在學科教學或各種教育活動中分層實施評價。要創設情境、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驗與內化。要通過表現性任務、觀察記錄、訪談、作品分析、個人自評,同學、教師、家長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
(二)學科發展目標的評價
⒈知識與技能的評價
要遵循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以該學段、學年以及每個單元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通過作業、紙筆測驗、考試和完成一些開放性的表現性任務等形式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以「等級+評語」的形式呈現。小學低年級(1—2年級)實行模糊評價或描述性等級。
⑴練習、作業
作業分析評價是教師了解、掌握學習效果、學習態度最常用、有效的評價方式。學生的作業情況要通過學生的認真程度,正確率,創造性解決問題情況;完成作業的速度,主動作業的情況;課外學習情況以及實驗操作能力,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等成果來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可以組織作業展示活動,進行優秀作業及成果評比,作為作業評價的依據。除了傳統的紙筆作業之外,更應注重口語交際作業、綜合實踐作業、實驗操作作業等促進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實際表現能力的表現性作業。表現性作業包括綜合實踐活動記錄、參加社會工藝活動記錄、學科實驗、交流合作學習記錄、課外閱讀的數目和反思筆記等。
⑵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測驗)是在一個教學階段或單元結束後,根據教科書中對於本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做出的學業水平評價,衡量、檢測學生在預期學習成果和表現標准上所達到的程度。
設計單元測驗題目和實施評價需要依據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確定測試內容的范圍,注重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的認識及理解。
單元測試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方面,每個教學階段或單元結束後都要測試並做記錄。
⑶期末考試(考查)
考試(考查)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試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不同選擇相應的考試形式,既有閉卷形式,也有開卷形式。除紙筆測驗外,也要選擇外語聽力考試、口試、課題研究、情景測驗、實際操作等質性評價形式。運用考試進行評價時應注意:
考試內容:考試要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綜合應用的能力;要減輕學生機械記憶的負擔,突出綜合性、探索性和開放性,杜絕設置偏題、怪題;考試的內容應多元化,除關注知識與技能外,還應體現考查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內容;還要重視加強多方面潛能的發展,尤其是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發展。
考查學科應通過平時觀察、評語、軼事記錄、表現性作業、綜合實踐活動等方式,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習慣、興趣、毅力、學習動機、學習技能、社會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學生表現的信息進行考查。
考試方式:給予學生多次機會,同一考試也可多樣化呈現。如,1-2年級可採用游戲式、自選式、互測式考試,考試要突出趣味性。3-6年級實行分項考核、綜合評定。各學科期末考試成績以「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方式呈現。
考試結果處理:各科教師要對考試結果作出具體的分析指導,使學生獲得比較全面的反饋信息,從而督促、協助學生制定出下一步的學習計。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名。
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
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必須與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教育目標相結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採用觀察、軼事記錄、訪談、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質性的評價方式對其進行評價。各學科應根據本學科特點,結合基礎性發展目標在學科中的體現,制定具體的評價內容及指標體系。

成長記錄也是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依據,因此要搞好學生成長記錄,並要定期組織成長記錄的交流展示。並將成長記錄納入期末終結性評價內容。對成長記錄的評定應注重學生的進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確改進的方向。要通過對成長記錄的回顧、比較,使學生學會反思,了解自己的進步,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進一步發展的目標,逐步發展自省的意識和能力。
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包括:①學生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通訊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狀況、家庭背景;教育基本情況,如所進學校、主要課程測試成績、一般能力等級、特殊能力傾向,優秀與榮譽、個人社交和發展情況。②學生的各科學習檔案:A本學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一般按一個單元或一個學習主題收集資料。如單元測試成績單、綜合素質報告單。B目前最佳作品展現,包括生成過程,如最好的作業、最好的作文、優秀的美術作業、攝影照片、錄音磁帶等。C實踐創新活動的參與程度,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研究報告乃至各項競賽獲獎證書等。D同伴之間的觀察評價、教師觀察、評價及剖析,來自家長、社會的反饋信息,如教師的表揚或建議、學生的感想等。
(三)評價的主體
評價主體包括學生本人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四個方面。
學生自評和互評:一是由學生本人對自己的綜合素質及行為寫出自我評語;二是對自己或同學綜合素質的六個方面以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評出分項等級。
教師評價:一是由班主任給每個學生綜合素質的六個方面評出分項等級,並給每個學生寫出綜合性評語,重點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整體描述,突出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潛能(具體評價方式見表二);二是各學科教師根據本學科所制定的基礎性發展目標及學科發展目標評價體系,對每個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達成及學生學業水平進行評價,給出相應的等級,並對學生學科的發展態勢進行描述,寫出激勵性的評語(具體評價方式見表三)。
家長評價:一是對自己學生的綜合素質寫出鑒定性評語;二是對自己學生綜合素質的六個方面以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評出分項等級。
(四)評價結果的呈現
⒈評價結果包括等級或評語
評語包括:①自我評語。②家長評語。③教師(班主任)評語。
等級包括:①分項等級。即根據評價內容所列的要素和關鍵表現,通過整體判斷對六個方面以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給予一個等級;練習、作業、期末考試獲得的等級。②分主體等級。即由四個評價主體給出的評價等級。③綜合等級。即把分項等級和分主體等級綜合,作為綜合素質或學業水平評價的最後等級。以上等級均為四等,以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呈現。
⒉綜合等級合成的方法
加權法:各等級賦予分值採用「取平均值四捨五入法」合成最後等級。
直接評定法:依據期末考試的等級、作業和單元測試的等級、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課題及完成的報告)、成長記錄、特長與獲獎情況、自我及他人評價等進行總體分析,根據總體態勢確定綜合素質與學業水平的最後等級。

Ⅳ 如何改進小學語文作業評價方案過程性記載

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讓他們不只是在書本上寫,讓他們動手做一些東西

Ⅳ 怎樣寫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評價

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評價
1、能正確理解教材

(1)能夠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實,劃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

(2)能夠整體把握學段教材,描述知識的「上、下位」聯系。

2、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

(1)分析學生學習新知與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關系。

(2)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不同年齡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特點)。

3、清晰地確定與表述課時目標

(1)教學目標符合課標要求;

(2)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表述具體,具有可觀察或可檢測性;過程與方法目標與知識內容有機結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維目標表現為一個過程的多個方面,有機整合。

4、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

(1)活動的設計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學流程安排體現了知識邏輯

(2)活動的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3)活動的組織有清晰的指令,問題明確,過程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有效滲透,不同學生各有收獲。

(4)能夠抓住課堂生成的問題進行拓展,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應對的辦法

(5)有意識對活動的效果觀測和調整。

小學一年級語文評價方案實施

對小孩子嘛,就是要來軟的。我建議你還是以鼓勵為主吧,例如評價作業的時版候可以權婉轉一些,(1)該給老師配個放大鏡啦!(字太小的學生)
(2)讓你的字站直了!
(3)你的字伸胳膊伸腿,管管它,讓它規規矩矩,方方正正。
一句話,就是更能鼓勵孩子的,以免打擊他們的小心靈。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的評價方案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