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什麼是面積》精品教案
1、除了樹葉這些漂亮的表面,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我們熟悉
的物體表面,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
2.物體的表面實在太多了是不是?那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物體,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摸一摸它們的表面,好嗎?
首先,從我們最親密的朋友數學書開始吧!摸數學書的封面,再摸課桌面,這兩個面哪個大?哪個小?比桌面還大的面呢?(黑板面)再大點的是?(底板面)比數學書封面小的面有哪些?文具盒面,(強調六個面)再小點呢?橡皮等.........
3.誰想和老師比比手掌面?你發現了什麼?
在數學王國里,剛才我們摸到的看到的這些面都有一個新名字——面積。記住第一個關鍵詞。(板書: 物體的表面就是它們的面積)下面我們來說說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積,(就是數學書的面積對嗎?不對,數學書有六個面,每個面的大小不一樣,所以封面只能是封面的面積)同樣,課桌面的大小就只能是桌面的面積,還有玻璃,地板,黑板等這些物體的表面叫做它們面積。
(二)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看來面積在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每一個面積都有它確定的大小。
1.這是一個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的大小怎麼樣?所以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相等,我們把其中的一個面描到黑板上,這個面變成了什麼?原來這個面的大小就成了正方形的大小,那正方形的面積在哪裡?
2、畫一個三角形,找面積,比大小。 3、畫一個角,找面積,找不到,為什麼?
什麼樣的圖形才有面積?什麼是封閉圖形?封閉圖形也有大有小(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2、認識封閉圖形(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現在我們與面積越來越熟悉了,誰能來描述一下什麼是面積?
『貳』 小學數學演算法多樣性與雙基的關系
小學數學演算法多樣性與雙基的關系:
傳統教學的弊端之一是教學的標准化,針對這個弊端演算法多樣化便應運而生。那麼它有何意義和作用。
1.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對同一事物的觀察與分析也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現實生活和教學活動中,學生本來是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用不同的語言等表達形式,來觀察、分析、猜測、解決數學問題,多種解法並存的現象時常出現,演算法不止一個或一種,才是更真實、更接近實際的。盡管教者按傳統教材那麼教,學生也不一定跟著那種思路去想。教者認為好的方法,教材提供的好的方法,學生不一定能真正認識到它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我們不能也沒有必要強加給學生單一的思考方法,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符合學生實際的。
2.現代數學觀認為,數學是現實的、充滿智慧的、人人都能體會的,思考數學是很有樂趣的,遇到問題嘗試著運用數學去解決是明智的。考察數學觀的轉變不難發現:將數學看成一種絕對真理的靜態數學觀,正向著承認數學是人類的一種經驗或擬經驗的活動過程的動態數學觀轉變。演算法多樣化是在學生群體中產生的,它使學生嘗試用自己的經驗解決某些數學問題,有利於增強信心,排除數學是令人生畏的心理障礙,使學生從小愛數學,使數學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 3.學生的合作交流是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既然演算法多樣化是在群體中產生的,這就為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平台。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況下,才可能有演算法的多樣化,即演算法多樣化與學生的合作交流可以融為一體,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者的教學方式。 4.數學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僅僅為了使學生形成高效、統一的固定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也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展潛能。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就是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尊重學生多樣化的獨立思維方式,鼓勵和提倡個性化的學習。
5.演算法多樣化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成分,是創造思維的中心環節。演算法多樣化把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可以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為他們嘗試創新提供了機遇。
『叄』 如何體現小學數學活動課的趣味性
一、要明確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目標
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以文化基礎教育為主,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數學的有關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系、解題方法等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計算、初步的邏輯思維、空間觀念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活動課程的教學目標則是根據學生的愛好和需要出發,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靈活而豐富多彩的學習空間,達到激發學生的潛在智能,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具體地說,活動課的教學目標應是: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
2.擴大數學視野,拓寬認知領域;
3.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
4.發展個性特長,激發潛在智能;
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要體現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性質
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據各學校的師資隊伍、教學設備、學生興趣愛好等方面來確定,但總的來說,活動課的教學應以體現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開放性、層次性去滲透國情意識、科技意識、競爭意識、經濟意識、民主意識、合作意識和培養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應變能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為特點,來實現它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活動課具有以下性質:
教育性是指活動課的內容應有鮮明的教育導向。即通過數學活動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或良好行為習慣等的教育。當前,還應突出反映改革開放、國民經濟的現狀和發展,滲透「國情意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確學習目的,激發求知慾望。
科學性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需要,選擇以擴大知識視野、拓寬認知領域的最新信息、最新科技成果的內容,滲透「科技意識」,激發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
實踐性是指選擇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學具製作、數學的實踐與問題解決等,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思考性是指選擇的內容不是課本知識機械的重復,而是它的引伸與發展。如計算技巧的傳授,要注重思維訓練,開發潛在智能,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以提高思維水平。
趣味性是針對活動課的內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學生參與,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寓學於樂、寓智於趣,生動活潑主動地獲取知識。如智題趣解、數學游戲、智力競賽等活動的開設,使學生參與競爭、敢於競爭、善於競爭,以培養學生忠誠、堅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自主性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使每個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表現。
開放性是指就開展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教學形式而言,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讓學生接觸社會,深入社會生活,使之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要用到數學,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層次性是針對各個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存在的個性差異而言,在設計活動課時要體現不同層次的要求,以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使各自潛在的智能得到開發。
綜上所述,數學活動課教學體現的「八性」是就活動課整體而言,各因素之間是互相交叉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能設想一次活動課都能體現上述的方方面面,而是要相互滲透有所側重。
三、要研究小學數學活動課的課型
根據活動課的特點,結合不同年級學生認知結構和思維水平,活動課可分為如下課型:
數學史話課。介紹古今中外數學家刻苦學習、數學對社會發展進步的故事及簡單的數學史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數學,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勤奮學習、克服困難的品質。如數學故事會、數學名家事跡介紹、數學讀書會等。
趣味數學課。運用數學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游戲活動中,領悟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好數學的興趣,如數學游藝、數學謎語、趣題討論、數學展望等均屬這類課型。
思維訓練課。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能力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方法,培養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質,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發展的水平。如簡算技巧、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數列規律、圖形變換、智力競賽等。
實踐應用課。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配合數學課製作教具學具、實地測量、參觀訪問、辦數學牆服、商店服務與數學有關的創造發明等,培養操作技能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競賽輔導課。從全體學生的能力、愛好出發,適當組織專題講座,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更加熟練地掌握數學的方法與技巧。
四、要建立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的評估體系
要認真抓好活動課的開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和教研部門應對數學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從活動課的教育功能、教學目標和教學特點進行科學正確的評估。評估要考查:
1.是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培養、發展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活動課教學目標之一。活動課中,教師如何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人人受益、個性得到發展。
2.是否組織學生自主參與,真正成為活動的小主人。活動課中,教師如何組織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充分發展個性特長,通過獨立思考和討論合作,在研究教學問題中受到啟迪,潛在智能得到開發。
3.是否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培養思維品質,進行思維訓練,是否通過有趣的數學材料,在學生自主參與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思維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習慣,使全體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
4.是否指導數學知識的應用。在有趣、自主、積極思維的同時,是否使數學知識聯系實際,組織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和在探索中發現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從而增長才幹。
5.是否培養學生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自主活動中,是否使情感、意志和良好行為習慣得到形成、鞏固和發展。逐步增強民主、合作、競爭、奮斗的意識,培養嚮往美好、崇尚文明,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6.是否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發展個性。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是否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知識、能力都有所增強,思維水平有所提高。同時,還要使一部分對數學有特別興趣的學生的數學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五、在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我們在小學一年級4個班中對學生做了「認識人民幣」、「兌換人民幣」、「支付人民幣」的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學生認識人民幣的比例為96.5%,兌換人民幣的正確率為83%,參加過10元以下購物付款的比例則為64%,可見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將本課設計成「招考營業員」、「我是小顧客」、「物物交換」、「用物兌幣」等幾項活動,進行了本課的教學。
(一)、准備階段:
1. 收集「商品」:讓學生自帶一些玩具、學慣用品或生活用品,並製作出價格標簽掛在商品上。
2. 布置「商店」:將課桌布置為櫃台,按玩具、學慣用品、生活用品分別放好。
3. 提供給每人若幹人民幣。
(二)、實施階段:
1、爭當小小營業員。
(1) 多媒體展示各種面值人民幣,讓大家認一認,說一說。
(2) 多媒體顯示1角、2角、5角的人民幣,並提問應該怎樣以此兌換1元的人民幣?
生1:2個5角換1元。
生2:10個1角換1元。
生3:5個2角換1元。
生4:1張5角、1張1角、2張2角換1元。
生5:4張2角、2張1角換1元……
(3) 多媒體顯示面值為1元、2元、5元人民幣,並提問應該怎樣以此兌換10元的人民幣?
(可採取小組活動,每人填寫出1份列出兌換方式的表格,然後大家共同檢查對錯。)
(4) 小組推選優勝者當營業員,小營業員掛牌上崗。
(三)購物活動。
教師:現在大家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購物,營業員要根據商品的價格和顧客付的錢數計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錢。在活動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和其他同學商量、討論。注意運用禮貌用語。
(「顧客」開始自主購物,教師在旁做適當的幫助和提示。)
(四)換物活動。
教師:我看到大家都已經購買了一些物品,你們現在能相互交換自己所購的物品嗎?要注意在價格不同時需要貼補差價。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到我們班的「消費者協會」來尋求幫助!
生1:我的鉛筆是5角1支,能用鉛筆換你1塊橡皮嗎?
生2:好呀!我剛好需要鉛筆。剛才我買的橡皮是2角錢一塊,找你3角,對嗎?
生3:對,謝謝你。
生4:我買的小娃娃是2元,可以換幾支鉛筆?
生5:鉛筆5角一支,你說可以換幾支?
生6(插嘴):2元里有幾個5角?
生7(恍然大悟):2元里有4個5角,就可以換4支鉛筆。
……
(五)物換幣活動。
教師:現在大家可以到營業員哪兒去,把手中的商品換成人民幣。看看換回的人民幣和原有的人民幣相符嗎?如不相符,檢查一下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
(學生開始活動,並在換幣後核對錢幣是否出錯,如出錯,進一步思考是哪兒出了問題。)
(六)小結交流。
1. 購物後是怎樣換物的?應怎樣貼補差價?
2. 最後到手的人民幣和原來手持的人民幣相符嗎?
3. 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教師小結: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購物,在實際購物中會有很多的數學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同學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啊!
教學思考:
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從本節課的教學可知,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儲備了「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我們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法,注重「用教材」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自信、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實現教學的發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質功能。教師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組學習內容的呈現順序和方式,通過5個連續的活動,創設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情境,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目標意識,形成學習的意向,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促進了學生的主體參與。
總之, 教學不是教材內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執教者的創造加工,將教材內容變成有關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變成發展學生文化素養的教育內容,並把它納入到學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組織,使人類文化進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履歷情境」。這,才是我們在當前設計教學時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肆』 問:誰有小學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基礎知識過關卷的答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案
設計:姚雪飛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三年級下冊第1頁「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2、能夠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3、通過「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動,獲得研究圖形的經驗。
教具准備:
1、三角尺、直尺、彩筆。
2、每個小組一個信封,內有各種形狀的紙片。
3、每個學生准備一張方格紙。
4、教師准備放有一張長方形彩紙的大信封。
5、課件:大信封中放有一張長方形彩紙,長方形彩紙可以拖動。
教學過程:
一、認一認。
師:同學們,你們以前曾認識過哪些圖形?(學生回答)
師:長方形、正方形是什麼樣子的?用手比劃一下。
師:老師每個小組發了一個信封,裡面裝有各種形狀的紙片,你能從這些紙片中找出長方形紙片和正方形紙片嗎?(舉給大家看)
師:你們很快找出了長方形紙片和正方形紙片,老師這里也有一張長方形紙片和正方形紙片(教師貼在黑板上),你已經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哪些知識?
生:有四條邊、四個角。
師:還有嗎?
生:……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
二、做一做。
1、學生分小組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1)動手做一做,小組內共同探討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師: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還有哪些特點呢,下面利用你們手中的學具,以小組為單位來共同探討。先討論一下你想用什麼方法研究,再動手操作。(小組活動)
(2)小組匯報研究結果。
師:你們發現長方形還有什麼特點?你用的是什麼方法?
(小組匯報,其它同學注意傾聽,並發表自己的意見)
師:正方形又有什麼特點呢?說說你用了什麼方法。
(3)教師小節:
師:同學們,你們都非常聰明,你們通過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又學到了不少知識。知道了長方形兩條較短的邊相等,兩條較長的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還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在長方形中兩條較短的邊叫做長方形的寬(板書),兩條較長的叫做長方形的長(板書),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沒有長短之分,每一條邊都叫正方形的邊長(板書)。
師:長方形兩條較短的邊和兩條較長的邊分別是相對的兩條邊,我們也可以說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4)小組內填寫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發表填寫)
師:請你們把自己得出的結論填在老師發給你們的表中。
三、議一議。
小組內議一議長方形、正方形的關系。
(1)學生猜測信封里裝的是長方形紙片還是正方形紙片。
師:同學們猜一猜信封里裝的是長方形紙片還是正方形紙片?
(學生猜測,意見可能不一樣)
(2)拉一拉、推一推、說一說。
(請兩名學生到前面拉一拉、推一推)
師:請其他同學們仔細觀察彩紙露出的部分有什麼變化。(推拉要慢)(學生邊看邊說)
師:彩紙露出的部分為什麼一會兒是長方形,一會兒是正方形,一會兒又變成長方形了呢?你發現了什麼?
(小組內討論,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小節:
師:長方形的兩條短邊慢慢變長,當和兩條長邊一樣長時,它就成了正方形,再拉長,短邊就會變成了長方形的長,就成了長方形。相反,長方形的兩條長邊慢慢變短,當和兩條短邊一樣長時,它就成了正方形,再縮短,長邊就會變成了長方形的寬,就成了長方形。
四、練一練。
1、在方格紙上用彩筆塗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方格紙上用彩筆塗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學生活動後展示)
2、在長方形紙上折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師:你能用自己手中的長方形紙片折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學生活動)
師:你還能折得更大嗎?為什麼?
3、課堂小節: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學生互說)
教學反思:
1、為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要求,每個教師都應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變現行的教學習慣,調整教法,創新教學模式,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上,使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做,做到有言論、有發現、有創新,建立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創新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靈魂。
2、這節課共安排了三個階段:首先是初步感知階段。通過這一階段,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其次是自由討論階段。通過討論,即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可以開發學生智力。然後是動手操作階段。通過操作,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又可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慾望。最後是總結反饋,加深認知階段。通過訓練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伍』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作業題目。第一題。是。認一認。填一填。鍾面上有幾個大各時鍾時。和幾個小格時鍾
12個大格,,48個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