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百例

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百例

發布時間:2020-12-31 18:56:40

A.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學教育改革的必然。那麼,如何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在實踐教學中給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對於孩子來說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讓孩子能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就必須在教學中有創新,那麼如果在課上能給學生創設一個有趣的情境,會讓學生眼前一亮,馬上注意力就被吸引來。從而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新知時,如果能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學生熟悉與感興趣的具體生活活動情境,就能引導學生通過聯想、類比、溝通從具體的感性實踐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如在學習《年月日》時,我出了一道思考題,媽媽去外地出差了,小麗在家裡一天天的數日子,等著媽媽快點回來,兩個月後,媽媽回來了,猜猜小麗一共數了多少天?這里要結合生活實際,考慮到鄰近兩個月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答案也是多樣化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提高了解題技巧,培養了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中教師要促使學生自主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僅是引導者而已,學生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條件。素質教育觀念的主要標志之一,是強調給學生自主參與的機會,是給學生一個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間,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體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數學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生活和現實問題為載體和背景,著眼於促進學生個體自主和諧發展。可以說,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活動,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獨立或與同伴一起參與完成活動的目標,是衡量一節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因此,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內容時,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及數學活動自身的特點,精心創設和諧的學習情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使之形成渴望學習的內部動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三、教師在活動進行中要適時地加以組織和指導
雖然教師在一開始就做好了活動定向的引導,但是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仍有可能會偏離教學的目標或出現活動進行的不那麼有效,甚至進行不下去的情況。因此,教師必須及時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通過觀察和適時地提問,收集反饋信息,並找到相應的對策加以組織和指導。如:在《測量》中,我發現有的小組在測量時發生爭執,有的小組中個別學生被剝奪了動手測量的機會等問題,我便及時地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使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給學生出示現成的答案,而是為學生創設探索的機會,設計探索的資源和提供探索的幫助,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學習,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其內在的潛能,在測量中他們經歷了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活動過程,使學生體會到失敗的迷茫與沮喪,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與滿足。
四、要選擇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課型
根據活動活動課的特點,結合不同年級學生認知結構和思維水平,活動活動課可分為如下課型:
趣味數學課。運用數學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游戲活動中,領悟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好數學的興趣。如數學游藝、數學謎語、趣題討論、數學展望等均屬這類課型。
思維訓練課。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能力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方法,培養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質,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發展的水平。如簡算技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數列規律、圖形變換、智力競賽等。
實踐應用課。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配合數學課製作教具學具、實地測量、參觀訪問、辦數學牆服、商店服務與數學有關的創造發明等,培養操作技能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競賽輔導課。從全體學生的能力、愛好山發,適當組織專題講座,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更加熟練地掌握數學的方法與技巧。
五、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實踐活動課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合作的平台,除了全班合作學習外,還有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發展,能夠切實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如一年級下冊的統計教學,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首先出示了一組體育活動圖,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體育活動 ?你喜歡哪種活動?同桌交流,然後10人一組,選出組長,統計出小組里喜歡每種體育活動的人數,得出喜歡哪種項目的人最多,哪種最少」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總之,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新的課程,在教學我們將不斷研究、不斷改進、逐步完善,使實踐活動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真正在實踐中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B. 誰有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案或其它教學資源分享一些給我好嗎

手頭上沒有,也不知道你想要什麼樣的。建議你到「網路文庫」找「小學數學活動課教案」。我剛才搜了一下,那裡有不少,總有一個令你滿意。

C.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怎麼寫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更具體的說: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要關注學生當前發展,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可持續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發展為本,構築認知沖突,激發求知慾望;組織知識體系,達成教學目標;注重激勵評價,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從而組織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
一、精心備課是組織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設的教學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無價值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血肉和骨幹,只有課前精心的准備,在課堂40分鍾里才能經受住學生的考驗,才能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否則,教師會應接不暇,手忙腳亂。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課前要了解到學生對圓有無直接或間接的認識,學生是否會用圓規畫圓。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沒有將用圓規畫圓作為重點,而是適當地把他們引領到更高的境界----如何畫指定大小的圓。
課堂的精彩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間。因此,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做到粗中有細,富有彈性。所謂的「粗」是指明確需要實現的三維目標,描述出課堂情景的大體輪廓,在各環節為學生的互動生成留下足夠的空間。所謂的「細」,也就是預想每個環節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學生可能產生哪些不同的思維,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如我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為感悟0.2與0.20大小相等時,出示了一個平均分成100的正方形紙,其中20格塗了顏色,教師用一個問題「可以用哪個小數來表示?」讓學生在說理中弄清楚0.2=0.20 ,但它們的意義是不同的。這樣的預設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放,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想像、思維獲取新知,這樣的學習不是更有效嗎?
二、組織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
教學中,要改變以前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樹立全新的課程目標意識,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課程功能,滿足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建構知識體系,並在自主建構中得到發展。
例如,在教學判斷題「圓柱的側面展開後一定是個長方形」時,我把這道題交給學生討論,讓學生為自己的結論尋找足夠的證據。學生在翻閱書本、低聲討論後,自然分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組。爭論開始了,認為正確的同學提出,書上就是這樣說的:「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就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認為錯誤的同學提出,圓柱的側面展開也可能是個正方形,練習冊上就有這樣的題。認為正確的同學反駁: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所以展開後還是長方形。大家的意見開始趨於一致,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這時有一個同學發表了不同意見,他認為圓柱側面展開後也有可能是個平行四邊形。他同時展示了他用紙做的圓柱側面,果然是個平行四邊形。受他的啟發,有的同學還提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後可能是個不規則的圖形。

D.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形式有哪些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
觀察、實驗、練習
小學數學活動課,必須突出具體形象思維,給學生以能力的鑰匙,不給知識的包袱,促進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小學生的思維,在四年級之前,是以認識「具體實例」、「直觀特徵」為標志的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四年級之後,則向掌握「主要屬性」、「種屬關系」、「實際功用」為標志的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不過這種抽象邏輯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為支柱。
1、啟發、游戲、繪畫、討論、出題

2、小組討論、小組比賽、小組挑戰、奪紅旗、做游戲

E.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典型案例分析 速求啊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十分熟悉的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經常要求解它們的表面積,例如:計算做一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需要多少材料。雖然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由於學生缺少生活實踐經驗,導致計算出來的結果不符合實際要求:多加了一個上面的面積。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學生似懂非懂:魚缸的外形是什麼樣的?長方體嗎?計算所需材料的面積是否就是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魚缸沒有哪一個面,所以實際上是計算哪幾個面的總面積?如何計算這些面的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內容和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對於以上幾個問題進行探索、發現,在認識矛盾沖突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驅使下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去解決魚缸製作的問題來開展教學。當學生經歷了探索發現的過程,就學會了如何用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實踐,並且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表述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了探究、發現問題和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學習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2.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里幾個面的總面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學生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回憶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那麼誰來說一說什麼叫做表面積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拿起一個正方體的模型,手摸著面)提問:正方體的面有什麼特點?正方體的表面積 是指什麼?正方體里每個面的面積怎樣算?所以可以怎樣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3.歸納引入新課:
正方體的6個相同的正方形面的總面積就是正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呢?這就是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4.教學例2
提問:題目條件是什麼,讓我們求什麼?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就是求正方體的什麼?你會算嗎?
(課堂實錄:有同學提出可以用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因為長方體是一種特殊的正方體,所以可以這么做。有小部份同學同意這個觀點,但是通過計算後認為方法太繁,可以用簡便方法。)
(點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是否有好的開頭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進行導入,先請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接著根據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推導,從而引出新的計算方法,使得學生愉快主動地進入學習情境,強化了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對新的知識進行探索。通過教學的導入,明確了教學的目標,確定了研究方向,這時再引導學生學習就事半功倍了。)
師: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積只要用棱長乘棱長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再乘6。
二、魚缸的製作問題
說明:我們已經學會了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實際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有時不需要計算6個面的餓總面積,只需要計算某幾個面的總面積。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思考要求哪幾個面的面積和,並思考每一個面的面積怎樣算。如例3。
1.幫助學生回憶魚缸的形狀(長方體,但是沒有上面)
2.如何計算所需材料的面積?(就是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要減去上面的面積)
3.教學例3
(出示長方體模型,把它看成魚缸的模型)
(1)魚缸缺少哪個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幾個面的面積和?哪幾 對面有相同的梁個?哪個面只有一個?如何計算每一個面的面積?(5個面,沒有上面,左面=寬*高前面=長*高 底面=長*寬)
(3)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點評:在教學中採用學生生活中較熟悉的物體「魚缸」啟發學生如何計算製作一個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也就是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這個事例在生活中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好地聯系實際情況進行學習。以上這一系列的活動表現了完整的探究過程,都體現讓學生經歷整個教學的探究過程。)
(4)改變題目要求,使得長方體的寬和高長度相等,觀察模型,你發現了什麼現象?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學生1:長方體的寬和高相等時,它的左面和右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學生2:長方體的寬和高相等時,它的前、後、上、下四個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形。
學生3:這個長方體沒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個面的面積,它的前面、後面、下面這三個面完全相同
說明:寬和高長度相等時,長方體的前面、後面、下面這三個面完全相同(魚缸沒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個面的面積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積,就是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數量。
(點評:數學是很嚴謹的,所以在學生敘述的時候要規范學生的語言,我在教學的時候還注重評價,運用語言和體態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指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第三位同學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揚了他在敘述數學問題時所具有的嚴謹性,同時要求全班同學在這方面要向他學習。)
書P42頁練習二的第一、二題。
(點評:要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關鍵是要知道如何計算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這些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而且通過指名學生口答練習,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利於以後教學的實施)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一、積極參與,發現問題
在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那麼在教學中必定要注重學生經歷學生研究的過程。在活動中,一方面要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要使得學生通過活動,根據所學的知識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猜測結果,同時教師進行適當引導。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要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這種研究學習的過程,通過本身的實踐活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識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幫助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進行復習鞏固,同時提出新問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如何求解的?然後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猜測,並且舉例證明觀點是否正確,最後由我來歸納總結。設計探究問題:1.你能根據表面積的概念說一下什麼叫做正方體的表面積嗎?2.如何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還進行全班討論,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和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區別與聯系。通過這種研究性的探討以及對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表面積的概念而且學會了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求解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使得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體現本身的學習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實為依據,解決問題
在製作魚缸的問題中,首先幫助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實物,然後出示簡易模型進行教學。先問學生魚缸有沒有蓋子,接著啟發學生猜想如何計算製作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數量,從而引出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的問題上來,這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探索慾望。通過教學引導發現問題後,利用事實為依據,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一系列的探討研究過程,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同時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教室,對數學的學習保持一種新鮮感和神秘感。
三、鞏固知識,歸納要點
改變題目的要求,發現新問題,全班討論。經過多位同學敘述,他們便發現某些同學的認識是片面的,所敘述的內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結論不完全正確。要想得到全面正確的結論,就要用充分的事實來說話,資料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針對某些典型的錯誤觀點可以進行討論,推翻,說出問題的結果和原來預測的不同點(區別),然後和學生一起總結,加深印象。同時正確評估學生的觀點,通過練習,鞏固新舊知識,思考與討論問題的答案,大膽的進行猜測,做好記錄,最後歸納要點或者規律。新課程強調: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我遵循這些理念開展以引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探究氣氛也更活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學需改進之處:
教師進一步做好「六認真」工作,提高教學能力,掌控好學生上課時的氣氛,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典型問題,培養學生的敘述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得我們的教學工作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十」字型人才。

F.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案例分析

課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一、教學設計:
1 學習方式:
對於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實際是平面幾何中對封閉的兩個圖形關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兩個三角形間最簡單,最常見的關系。它不僅是學習後面知識的基礎,並且是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以及兩線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據。因此必須熟練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並且靈活的應用。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部分內容,遵循啟發式教學原則,用設問形式創設問題情景,設計一系列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探索、交流、發現、思維,使學生經歷從現實世界抽象出幾何模型和運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真正把學生放到主體位置。
2 學習任務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書提供的素材和活動,鼓勵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表達和交流的能力,並且在以直觀操作的基礎上,將直觀與簡單推理相結合,注意學生推理意識的建立和對推理過程的理解,能運用自己的方式有條理的表達推理過程,為以後的證明打下基礎。
3 學生的認知起點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了解了圖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徵,掌握了全等圖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的關系,這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做好了知識上的准備。另外,學生也具備了利用已知條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圖能力,這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本節課的操作、探究成為可能。
4 教學目標:
(1)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經歷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過程,體會利用操作、歸納獲得數學結論的過程。
(2)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發展有條理地表達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5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探索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
從設置情景提出問題,到動手操作,交流,直至歸納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學生不僅得到了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更重要得是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這將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應用數學。
難點: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探索過程,特別是創設出問題後,學生面對開放性問題,要做出全面、正確得分析,並對各種情況進行討論,對初一學生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初一學生年齡、生理及心理特徵,還不具備獨立系統地推理論證幾何問題的能力,思維受到一定的局限,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因此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時 點撥、引導,盡可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到合作探討中來,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獲取新知,並使個性思維得以發展。。
6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媒體(資源)和教學方式

復習過渡
引入新知

創設情景
提出問題

建立模型
探索發現

歸納總結
得出新知

鞏固運用
及其推廣

反思小結

提煉規律
電腦顯示,帶領學生復習全等三角定義及其性質。

電腦顯示,小明畫了一個三角形,怎樣才能畫一個三角形與他的三角形全等?我們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條邊分別對應相等,三個角分別對應相等,那麽,反之這六個元素分別對應,這樣的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個條件呢?條件能否盡可能少嗎?
對學生分類中出現的問題,予以糾正,對學生提出的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要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生需要,發展學生個性思維。

按照三角形「邊、角」 元素進行分類,師生共同歸納得出:
1 一個條件:一角,一邊
2 兩個條件:兩角; 兩邊;一角一邊
3 三個條件:三角; 三邊;兩角一邊;兩邊一角

按以上分類順序動腦、動手操
作,驗證。
教師收集學生的作品,加以比
較,得出結論:
只給出一個或兩個條件時,
都不能保證所畫出的三角形
一定全等。

下面將研究三個條件下三角形
全等的判定。
(1)已知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
為40°、60°、80°,畫出這
個三角形,並與同伴比較是否
全等。
學生得出結論後,再舉例體會
一下。
舉例說明:如老師上課用的三
角尺與同學用的三角板三個角
分別對應 相等,但一個大一個
小,很顯然不全等;再如同是
等邊三角形,邊長不等,兩個
三角形也不全等。等等。

(2)已知三角形三條邊分別是
4cm,5cm,7cm,畫出這個三角
形,並與同伴比較是否全等。

板演: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
三角形全等,簡寫為「邊
邊邊」或「SSS」。

由上面的結論可知,只要三角形三邊的長度確定了,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確定了。

G.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

《比例的基本性質》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3~44頁的例4以及相應的「試一試」,完成隨後的「練一練」和練習十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比例的內項和外項,探索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 使學生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養成愛動腦、愛思考的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什麼叫做比例?什麼樣的兩個比才能組成比例?
二.新授課。
1.出示例4 :把左邊的三角形按比例縮小得到右邊的三角形。
4㎝
2㎝
6㎝ 3㎝
你能根據圖中數據,寫出盡可能多的比例嗎?
各小組討論,然後匯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寫出幾組不同的比例。
2. 介紹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介紹比例的「項」以及「前項」「後項」的含義。
3 : 6 = 2 : 4
外項
內項
提問:你能說出其它及各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各是多少嗎?
3.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所寫出的不同的比例,放手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思考。體會到組成比例的四個數中,6和2(或3和4)可以同時做內項也可以同時做外項;體會到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相等。
提問:通過觀察,你發現這些比例有什麼規律?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有這樣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再寫出一些比例,驗證一下發現的規律是不是在這些比例中也同樣存在。
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發現的這一規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個項,即a:b=c:d那麼這個規律可以表示成

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質,並讓學生說一說。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板書: =),請說一說外項和內項。
提問:在這個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積有是什麼關系?
為什麼交叉相乘的積相等。(根據比例基本性質)
4.教學「試一試」。
先讓學生假設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並說出所組成的比例的外項和內項分別是幾,再分別計算外項的積和內項的積,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做「練一練」。
先讓學生嘗試解答,再通過討論進一步明確,判斷四個數能否成比例的方法可以用這四個數寫成兩個比,根據比值是否相等作出相應的判斷;也可以把者四個數分成兩組,根據每組數中兩個數的乘積是否相等作出判斷。要引導學生通過交流發現,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比較簡便。
四.達標檢測: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沒組的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能組成比例的寫出比例式。
6:9=9:12 0.6:0.2= :
: =6:4 0.6:0.2= :
(2)、下面各組的四個數能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下來。
2、3、4、5 、 、 、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那些收獲和體會呢?
六.布置作業。
練習十第2、3、4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5頁的例5以及相應的「試一試」,完成隨後的「練一練」,練習十的5~8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2.使學生在解比例的過程中,理解比例與方程的聯系和區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1. 提問:什麼叫比例的基本性質?
2.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下面的比例改寫成積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 =X﹕4=1﹕2
提問:根據積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後一題里的x 嗎?
3. 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
二. 教學新課。
1. 出示例5.李明在電腦上把下面的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後照片的長是13.5厘米,寬是多少厘米?
提問:題中「按比例放大」是什麼意思?
使學生明白了所謂的把照片「按比例放大」,就是把原圖形中的各部分線段都按相同的比例放大。也就是說,放大前後相關線段的厘米數是可以組成不同比例的。
請同學們試試看,可以組成哪些比例?
放大後的寬不知道,我們可以用什麼表示?
請同學們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比例式。
你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項嗎?
讓學生嘗試解答,提醒列比例前要先寫設語。
解:設放大後照片的寬是X厘米。
13.5:6=X:4
6X=13.5×4 第一步計算依據是什麼?
6X=54
X=
答:放大後照片的寬是厘米。
解答後教師說明:【像上面這樣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2教學「試一試」。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後,追問學生解題時的思考過程。
三. 鞏固練習。
1. 做「練一練」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後適當的追問學生思考過程,突出比例基本性質在解比例過程中的作用。
2. 做「思考題」
先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然後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楚「兩個外項正好互為倒數」的含義,使學生明白:所謂「兩個外項正好互為倒數」,就是說「兩個外項的乘積是1」。而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推知「兩個內項的積也是1」。所以另一個內項應該是的倒數.
四.達標檢測:
(1)填空
1)( )叫做解比例。
2)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根據比例的( )可求出另一個未知項。
3)一個比例的兩個內項分別是1.8和0.6,這個比例兩個外項的積是( )
4)把、0.5、20%、再配上一個數組成比例,這個數是()。
(2)、解比例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是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怎樣解比例?
六. 布置作業。
課本練習十第6、7、8三題。

H.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的活動課教學

一、要在經歷過程中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像其它數學課一樣,每節課都有既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更注重讓學生在過程中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地調動已有知識及學習經驗,在過程感受數學方法、思想,發現數學規律,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但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又區別於其它數學課,在一節課中,它沒有固定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把有待於學生通過數學活動發現的規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來,要求學生用統一的方法去學習同一內容,更不能要求學生針對某一學生的發現作為知識點,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比賽場次》這一課,教學目標是:
1、了解「從簡單情形開始尋找規律」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會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實際問題中蘊涵的簡單規律,體會圖、表的簡潔性和有效性。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教師首先讓學生能夠知道解決比賽場次類似的問題可以用畫圖法、連線法、列表法等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遇到復雜問題能夠主動地從簡單問題入手去尋找規律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達成本節課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數學思考」仍是實踐活動課的靈魂
通過有效數學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終極目的,所以我們在上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時,仍需把握這一靈魂。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我們日常的數學課相比,給學生留有的思維空間更大,學生的自主性更強。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數學思考的位置」給留出來,讓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有效地結合起來,在這兩者之間的結合點上進行巧妙設計,使數學實踐活動課能夠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合理的整理與應用,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一定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形勢上熱熱鬧鬧,人人都教能積極參與,讓數學活動課丟失了數學味,這樣就失去了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真正意義。如,我在設計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有趣的七巧板》時,就重點設計了如何讓學生在操做七巧板時,數學思維得到發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體現數學思考:
1、觀察七巧板,說一說有哪些我們學過的基本圖形,這些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
2、分小組整理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的相關知識,然後向全班匯報。
3、利用七巧板,移動一塊或兩塊,成為另一種圖形。
4、解決由七巧板組成的圖案的面積問題,一是解決香港第34屆數學競賽會標的面積(給出用字母表示的一個圖形的面積,算出整個會標的面積),二是給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的面,求出每一個圖形的面積。
在這四個有層次的活動中,學生把本學期所學的面積知識、分數知識主動地應用其中,而且培養了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解決較難問題時有了一定的策略,讓學生始終在活動中不斷的思考,而且使他們的思維層次不斷地在提升,實現了日常數學課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結合。
三、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傳承數學文化的有效載體
在數學中有機地滲透數學文化也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傳承數學文化的有效載體。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廣泛,延伸的空間比較深,學生活動的范疇比大,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比較多,這些因素就為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數學文化提供了絕好的契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代數學名著、著名數學猜想、數學史料等。如,我在設計《七巧板》時,讓學生收集七巧板的來歷在課上做交流,了解宴幾圖與七巧板的關系;在設計《比賽場次》時,最後環節向大家介紹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
把一個比較復的雜的問題「退」到最簡單、最原始的問題,把最簡單、最原始的問題想通了、想透的,再解決就容易了。 通過有目的地在課中滲透數學文成化,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與此同時也豐富了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涵。
四、創新作業形式——設計課前和課後實踐性作業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開放性、研究性、活動性等特點,因此我們在認真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活動形式的同時,還應該大膽地創新作業形式——設計課前和課後實踐作業。這項作業可以對課內活動做有效的補充和延伸,讓學生更加自主地進行實踐與學習。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接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受到更多的數學文化熏陶,獲得更多的數學信息,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作業的形式可以是形式多樣的,如小調查、小製作、小課題研究、小研究報告等。
五、及時中肯的教學評價——上好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催化劑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層次、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各不相同,學生創新思維展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學生學習個性方式化程度很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及時地應變,做出有針對性的激勵性評價、延伸性評價及集體性評價。如你的這種想法與數學家的想法相同,你的發現很有研究價值,把你的設想繼續探究下去,會有新的發現的,這個小組的分工很科學,研究很深入等
教學評價,可以激勵學生快樂學習,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拔動學生內心情感,啟發學生相互借鑒,體現教師教學機智。恰當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是上好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催化劑。
六、有效地整合數學素材,不斷拓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范疇
課標新教材每冊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材素材。但是在我們的周邊還有大量的素材可以整合,成為鮮活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素材。有地方特色的素材,有時效性很強的素材、有挖掘古代數學趣題而成的等。如在實際的創編素材中我們的老師有以淮河的污染為題設計的實踐課,有神七發射、限塑、奧運會為題材設計的實踐課,還有像華應龍老師設計的《你會用計算器嗎?》、《神奇的的莫比烏斯帶》、劉德武老師設計的《電話機與年歷卡》等。這些執教老師自已整合而成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距離學生更近,時代性更強,很受學生歡迎。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課程標准》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落實的過程有著很大的探究空間。以上想法和做法,只是我們在教學改革中的一些初步探索,我們還將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大膽嘗試,不斷提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

I. 小學數學課教學案例

《乘法的初步認識》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1、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談活:你們喜歡擺圖嗎?你最喜歡擺什麼?(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
生1:我最喜歡擺房子。
生2:我最喜歡擺汽車。
……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動手操作
①在規定的時間內,擺出相同的圖形,看誰擺得多又快。
②說一說,你擺的是什麼?給你擺得圖形取一個名字。
A、指名說(我擺的叫房子圖,我擺的叫電視機,我擺的叫「×」圖……)
B、同桌互說
③數一數,你擺一個圖形用了幾根小棒?那擺這么多圖形,一共用了幾根小棒?
④算一算,你是怎樣列出算式?
學生1:7+7+7+7+7
學生2:4+4+4+4+4+4
學生3:3+3+3+3+3+3+3+3+3+3+3+3+3+3+3(師寫時說:我都聽糊塗了。生答:有15個3。師及時說:這樣說我就清楚了。老師寫並請下面的同學幫著數,有些學生就嘰里咕嚕地說:太長了,真麻煩!)
⑤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學生經過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後都爭著回答)
生1:加數都一樣。(分別請學生說出這條算式的加數)
生2:都是加法。
生3:都有好幾個加號。
⑥談話:這么長,還有比這條3+3……算式更長的算式嗎?(有一位學生說出了30個2相加,這時,老師用很驚訝的神態望著他,使他感到很滿足、很自豪)如果有100個3相加,你感覺怎麼樣?(太長了,太麻煩了,一個黑板都寫不下)誰有好辦法,使這么長的算式變得簡短些?
3、自主探究
(1)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頓時學生摩拳擦掌,踴躍參與,有的沉思,有的討論,經過多次探索,熱烈地合作交流,在一片興奮的歡呼聲中,學生開始匯報)
(2)匯報:
小組1:用合並加數3+3=6、6+6+6+6+6+6+6+3(下面學生說:還是太長了)
小組2:3+3+3=9,9+9+9+9+9
小組3:15個3相加
小組4:用乘法15×3
師說: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但感覺合並加數的方法還是太麻煩,而且我們以前學過加法,你們想知道數學家想出了個更簡便的表示法?(學生齊聲說:想)
(3)師出示:15×3並說:看到這算式,你想說什麼?
學生1:真的很簡便!
學生2:這個「×」是什麼?
學生3:15哪裡來,3哪裡來?
學生4:這個算式怎麼讀?
(根據學生的提問,請學生幫忙,逐一回答)
(4)從學生的提問和回答中引出乘法算式的讀法、表示意思、乘號和乘法。
(5)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學習這種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寫法——乘法。
4、體驗運用
(1)找:師:接下來,老師帶你們去游樂園一趟,那裡就有用乘法來解決的問題,看誰找得多?
(2)寫:針對問題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3)說:什麼樣的問題可以用乘法來解決?
5、談收獲:……
6、生活拓展: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大家課後去找找,看誰找得多。
二、案例分析
本節課是讓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寫,會讀乘法算式。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合理地組織、運用教材
在課的開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擺小棒」的活動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通過「列算式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使新舊知識的聯系更加地緊密,使學生的學習狀態自然地從舊知識的鞏固轉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最後把課前插圖當作給學生體驗用知識的資源,學生會覺得輕松又興趣盎然。
(二)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於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整節課的教學,都能緊緊圍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藉助直觀、展示過程、啟迪思維」這一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在學生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的教學後,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我帶學生到公園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知道:只有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才能用乘法,並從中獲知: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產生對數學的親切之感。。
(三)注重學生的個人體悟,自主產生求知慾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整個數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獨立自主地學習數學知識,又能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讓學生通過「列加法算式」體悟遇到這種情況用加法真的很麻煩,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後,引導他們去想更好辦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動力。當他們知道自己的辦法還是不大完美時,就有了知道數學家的辦法的強烈慾望。而且會不知不覺產生對數學家、對數學知識的強烈求知。再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識的共同特徵,並帶他們到生活中去用乘法,從而初步形成了「乘法」的概念,並體悟學習乘法的意義。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設計學習活動,從而有效促進基於學生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究活動的預設生成中,讓學習主體的認知結構、自主探究、創新能力與個性發展等方面持續地、動態地生成於開放合作,積極互動的課堂學習環境中,如葉瀾教授所言:「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節課接近尾聲時,讓孩子們說一說公園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算式來計算?孩子們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七嘴八舌地說開了。這樣孩子們的思維又得到了發展。整個過程,學生親身感受到的並不是老師在傳授知識,而是他們自己體驗、探討出來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百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