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創新中期報告

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創新中期報告

發布時間:2020-12-31 18:38:09

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研究的內容有哪些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主要是指學生以自己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在教師指導下面對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或任務通過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通過探究活動,學生不僅獲取數學知識,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而且掌握了發現、認識並理解數學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
根據對探究性學習的理解及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問題 ----探究----交流----運用----反思,構成探究性學習的一個活動環節,每個環節中學生的活動是開放性的,而環節與環節是緊密相連和相互交叉的,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
一、創設問題情境,明確探究目標。
探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提出問題,促使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以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促進學習者捲入學習;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促進學生開展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
二、獨立探究,獲得思維方法。
課堂教學不該由教師主宰,應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思維的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發現、再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他們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師除給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背景材料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還要把學習與探索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樂趣,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自己,不要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
三、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
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級集體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和過程。學生在這種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中得以不斷打開自己的思路,反思自己的思路,發揮集體的智慧,使每個學生點點滴滴的思維火花成為大家共享的資源,從而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在討論、交流中,學生處於一種寬松的氣氛中。這種放鬆的狀態是學生思維最活躍、最便於學生再創造的狀態。 展現、愉快合作、自我體驗的時間和空間,也有利於教師引導作用的發揮。
四、實踐運用,增強應用意識。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在探索中了解實際問題中的各種關系 ,進而將現實問題用數學關系表示出來,這對學生數學意識的應用意識的培養和數學思維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設計練習,不僅要有利於幫助學生鞏固、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及實踐能力的培養。
探究性學習的教學過程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交替、循環的。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進行探究活動的設計。在強調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排斥包括接受式學習在內的其他學習方式。事實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的能力。

Ⅱ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如何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


佐壩中小 汪小燕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中 ,自主學習已經成為現代教學方法中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研究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指出:教育應為人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備,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長期以來,「傳道、授業、解惑」,這六個字影響、指導著千百年來的為人師者。然而,「傳」、「授」、「解」的主體都是「師」,如此一來,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老師當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一切都由老師唱主角,課堂成了老師表演的地方,這種「填鴨式」的課堂顯然束縛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翅膀,「天下沒有兩張完全相同的樹葉」,更何況是活生生的來自不同家庭、具備不同資質、擁有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們呢?因而,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以自由翱翔的廣闊天地,成了時代的呼喚。如何讓學生主動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探求知識的寶藏呢?


一、創設情境,誘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人對事物約一種嚮往或積極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的,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因此,教學中要合理創設帶有因素的問題情境,把問題蘊藏在情境之中,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誘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例如,教學「比例尺」時,我們創設了「學生出題考老師」的教學情境,教師說:「現在我們考試好不好?」學生一聽:很奇怪,正當學生疑惑之時,教師說:「今天改變過去的考試方法,由你們出題考老師,願意嗎?」學生聽後很感興趣。教師說:「這里有一幅地圖,你們用直尺任意量出兩地的距離,我都能很快地告訴你們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相信嗎?」於是學生紛紛上台度量、『報數、教師都一個接一個地回答對應的實際距離。學生這時更感到奇怪,都說:「老師您快告訴我們吧,您是怎樣算的?」教師說:「其實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幫助老師,你們知道它是誰嗎?想認識它嗎?」於是引出所要學習的內容「比例尺」。

問題情境不僅新課導入時需要創設,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創設,這樣才能不斷地誘發和保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始終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1、應用型問題情境——建模式探究學習

從社會熱點、市場內經濟、環境保護、政策法規等社會和自然想像中獲取材料,創設應用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建模式探究學習,改變應用題教學脫離時代、脫離實際、脫離學生生活的現狀,改變一例一題一練的重技能訓練的現狀,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建模能力。

2、試誤型問題情境一一反思式探究學習

學生在理解、應用教學知識和方法的過程中,常因各種原因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錯誤,從中選擇素材,可創試誤型問題情境,藉此為學生嘗試錯誤提供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錯誤的原因,提出批駁型問題,加深對知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對錯誤的認識和警戒,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和嚴謹性。

3、思維策略型問題情境——求異式探究學習。

以思維策略多樣、解題方法典型、解題過程能體現某種完整的思想方法或思維方式的問題作素材,可創設思維策略型問題情境。當學生為獲得某種解法思維受阻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進行辨證分析,進行求異探究學習。一般表現為一題多解和一法多用,這種情境創設適宜於練習課與復習課。例如,「雞兔同籠"問題,學生用假設法、方程法、枚舉法、砍腳法等多種方法來解決,呈現出思維百花齊放,為創新意識的培養搭建了平台。

4、認識沖突型情境——猜想式探究學習

以富有現實性、趣味性、挑戰性、且處於學生認知結構最近發展區的非常規性問題為素材,可創設認知沖突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引起認知沖突,產生認知失調,從而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採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產生猜想式探究學習。這種問題情境適宜引起順應學習的新知教學。

5、鋪墊型問題情境——聯想式的探究學習

以學生認知結構范圍內約富有啟發性的常規問題或已知的教學事實為材料,可創設鋪墊型問題情境。這種問題情境可為學生的聯想探究提供有效的啟發和可靠的基礎,產生聯想式探究學習。學生往往從原問題出發,通過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等不同方式、不同層次的聯想,變化發展出不同類型的新問題,從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廣闔的思維空間,這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開發性合情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提供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學習是一個過程,探索性學習更應是一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和推斷的過程。因此,教師作為這個過程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更應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如在小組學習中,我們應給小組中的每一位學生發表意見和思考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在教學中特別要強調「學生為主」的意識,不要讓探索學習過程匆匆而過。當孩子圍繞著任務要求正熱烈討論時,千萬不要因為教學計劃而中斷學生的學習過程。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提供給學生一個平行四邊形、一把剪刀,引導學生想一想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後發現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將它分成的兩個部分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原平行四邊形的底,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由此推導出計算公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就是由學生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過程,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聯系已學知識,用觀察、操作、比較等方法獲取新知識,不僅懂得了面積計算公式,還從中獲得了學習方法。

三、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


肖伯納有段名言:「倘若他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你和我交換仍然各是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他啟發我們應給學生提供發言討論交流思想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能有效地改善學習環境,擴大參與面,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削弱大課堂的長篇講解,加強小組研討學習,將班級、小組、個人、師生互相磋商等多種學習形式有機結合。使每個同學都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吸收營養,集大家的智慧於一身,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首先讓學生按小組進行動手操作,用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長方形, 由於是按小組進行學習的,學生很快就發現拼成的長方形有三種情況。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拼成的長方地將數學形的長和什麼有關系?寬和什麼有關系?面積和什麼有關系?有了前面的直觀操作,學生討論得比較認真,就連差生也覺得有話可說,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發現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每排擺的長方形的個數有關系;拼成的長方形的寬和擺的排數有關系;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和所擺正方形的個數有關系。最後讓學生小組討論,歸納概括出計算長方形的可以直接用長和寬相乘比較簡便。這樣有計劃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知識技能的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四、優化評價,保護自主探究的熱情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又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傳統的評價重結果而輕過程,以結果的正確與否作為評價的唯一標准。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評價不僅要看課堂內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如:思考時是否積極,小組討論時是否投入,能否傾聽別人的意見,有沒有冒險、獨特的精神等。有的學生上課思維積極,敢於打破常規,有的學生解法比較簡易等等,教師應結合這些情況,進行評價。同時,也要打破教師評價的單一形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把自評、組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使數學評價「為促進學生發展而評價」。只有這樣,學生在評價中才不斷進步,才能保護學生的探究熱情,樹立信心,真正使評價成為學生發展的「推動器」。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創設自主探究的情境氛圍,多給學生機會,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不斷積極自主探究、樂於發現問題、樂於解決問題,最終培養學生樂於學習

Ⅲ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題 中期報告

說過:「興趣比天才重要」。實踐證明:在影響個人生涯規劃與發展的眾多主觀因素中,興趣就像一雙無形的手,所起的作用最大。那麼,什麼是興趣?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並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或者說,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興趣根據起因不同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之分,直接興趣是由於某些事物或活動帶來情緒感染而引人入勝所直接引起的,間接興趣是由於事物所導致的結果具有意義而發生的。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可以互相轉化,也可以相互結合,從而更有效地調動你的積極性。在學習中兩種興趣缺一不可,缺乏直接興趣,學習就會枯燥無味,沒有間接興趣,學習無法長久持續。這兩種興趣達到有機結合,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條件。
對於小學生而言,教師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接近於生活的情境更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一、創設學習情感,激發學習興趣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來看,6~12 歲雖然是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但卻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卻是一個抽象、系統、邏輯性強的學科,所以對於小學生來說,直接展示給他抽象的數學知識,他們難以接受,以至於喪失對數學的興趣。但數學本源於生活,它植根於生活,只要教師善於開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根據所學知識,創設生活情境,就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利用兩個小朋友分月餅,先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一人兩個月餅,請其他同學用數字來表示每人分的個數。同學寫「2」;重新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一人一個月餅,請其他同學用數字來表示每人分的個數。同學寫「1」;重新把一個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請其他同學用數字來表示。這時學生開始出現爭議,有同學說「一半」有同學說「半」……等等,形形色色、各種各樣,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已經進入了學習狀態,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二、抓住契機,引導合作,為長久興趣奠定基礎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一個人今天在學校的學習方式,應與他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保持內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學習正是這種一致性的切入點。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有效地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小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利於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整。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教師要有意識地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參與討論,至於四人討論,兩人討論,到不可限制,根據問題的需要,學生可自由選擇組內成員,甚至於全班一起討論。例在教學小學第五冊數學「有餘數除法」時,有這樣一道習題:我們班44 人,玩激流勇進每船坐5人,如果我們班都玩「激流勇進」應該租幾條船》?方法學生都知道,用除法做,但在解答時就出現了問題:有同學提出:「老師,44÷5=8(條)……4(人),租8 條船,還餘4 人,不能全班都玩呀,」我就及時抓住這個問題,首先肯定這位同學大膽質疑地勇氣,附帶教育大家:「無論生活,還是學習,甚至於以後的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選擇逃避,有的選擇勇敢面對,像這位同學就屬於後者,發現了問題,及時提出來,這本身就是學習。」這樣無形中就鼓勵了同學積極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問題的能力。「當然發現了問題,我們還要解決問題。這個問題我們該怎樣解決呢」?這時,同學情緒高漲,一位學生說:「老師,就租8 條船,剩下的4 人不去玩。」「不行。」另一位同學說:「要你留下來,你願意嗎?這是我們班集體的活動,大家都要去。」又一位同學說:「要不行,擠擠,把這4 人分在這8 條船上」。「也不行,那就超載了,很容易出事故,現在有很多因為超載出得事故,死傷了那麼多人,教訓還不夠嗎」?大家陷入沉默。「要不再加一條船!」又有一位同學站起來猶猶豫豫地說。「大家認為呢」?我及時提出問題。一番思索之後,雖然有同學認為有些浪費,因為只剩下4 人,一條船坐不滿,但卻找不到比這更好的意見,也就以這條方案為最佳方案。最終一致形成決議,在8 條船的基礎上再加一條船。我個人認為,這次討論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最終通過各種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不自覺中履行了一次交通法規,可謂一舉多得。這樣久而外之使學生形成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好習慣。
三、提高自學能力,培養長期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我們小學數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不僅直接關繫到小學生在校所學知識的掌握,而且關繫到今後知識的增長和未來人才的成長。它既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論問題,又是具體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實際問題。長期以來,由於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人們只注意強調傳授知識,偏重於「滿堂灌」,滿足於對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很不重視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加速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條件下,人們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始予以重視,進行這方面試驗的老師也愈來愈多。這對研究和探索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規律以及具體的途徑和方法等是很有意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是小學生進行創造性再次學習的基礎條件。
創造性再次學習,實際上是在舊有知識的基礎上,取得更深層次的提高。創造是需要靈感的,但所謂「靈感」,不過是知識、技能和技巧長期積累的一種突破。知識、技能,尤其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行再次學習的基礎。學生的任何深入學習,都是在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開始的。不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再次講學習也就缺乏依託的基礎。這就如同建築高樓大廈一樣,沒有基石、鋼筋、水泥、磚瓦等基本的物質條件和建築工程人員的嫻熟的技能技巧,任何高樓大廈都是建築不起來的。缺乏基本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就等於缺乏再次學習的基礎條件,沒有這個基礎條件的堅實,何來數學學習興趣的提高,更無法進行創造性的再次學習了。一般說來,基礎知識學習掌握得愈扎實,基本技能技巧愈熟練,思維就愈靈活,思路就愈開闊,創造和發現能力就越強,學習的興趣就越濃厚。
四、開放作業形式,鞏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強調數學教學要注意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能夠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只有將學習的內容放到具體生活情境中去,讓學生在具體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學數學,解決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激起學生的創新激情,促使學生向更高目標挑戰。
為此我們不必把作業作為一種形式,把學生作為做題機器。學數學就是為了用數學,如果換種方式也許會讓學生更加愉悅的接受,更圓滿地完成任務。例如:在學完「平均數」時,我給學生留下一個這樣的作業:「請比較我們班六個組的平均身高,找出哪一個組高一些,它比最低組高多少?」這個作業表面看似是一個簡單求平均數的問題,可實際操作中要測量出每個人的身高,而且一個人往往完不成,還要多人合作測量。但這是他們身邊的事,他們也想知道,這就激起了學生完成這個作業的興趣。也許這比空洞地對學生說:要多做題,才能把數學學好,多驗算才能更准確等等老聲長談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Ⅳ 淺談小學數學如何自主探究學習

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改革如同一股強勁的東風吹遍了教育界的各個角落。我校的課改模式是 「三步六引學」,實施這個教學模式已有一年多的時間,在此期間,我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改進,終於讓自己從剛開始的不適應走到現在的能比較靈活的使用模式上課了。在使用「三步六引學」的教學模式上課時,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學習的主要方法,它是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的目的,效果顯著。但我們在操作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小組合作探究時的交流、匯報展示前的准備工作等都不容忽視,它會大大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那麼,怎樣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1.正確選拔小組長
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小組長不僅是小組的榜樣,還是展示活動中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所以,選拔小組長至關重要。首先,我們要確定智力水平良好,發言積極,操作能力較強,表現慾望強烈的學生當學習小組的組長。其次,對組長進行有效的培訓——如:要教會他對組員進行合理而簡單的分工;要督促組長積極主動地組織合作交流;要指導組長組織合作交流時,有序的安排,要鼓勵組員大膽發言等。總之,要培養組長的組織、安排、協調、歸納能力,以促進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
2.科學劃分學習小組。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把全班學生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性別比例、興趣傾向、學習水準、交往技能、守紀情況等合理搭配,分成學習小組,即每個組的成員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而且各組之間必須大體持平。這樣做既有利於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又有利於小組內成員互補互助。為以後的小組合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一般情況下每組4—6人為宜,按長方形圍坐,以便啟發引導之後,學生面對面地進行小組討論。
3.組內成員分工明確。
大組長,也就是每個小組的一號同學。保證小組高效率的工作,保證每個成員明白該做什麼,保證各司其職,幫助化解爭端,提出下一步的建議;負責講解疑難,幫助同學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等。二號為紀律組長,教給學生學會用兩種聲音說話,一種用於小組討論,這種聲音的范圍是「20厘米的聲音」,另一種是「全班的聲音」,是指一個學生說話時全班都聽得見的聲音。每個小組的德育管理員用自己的方式來管理小組的聲音。三號為衛生組長,負責安排監督本組的值日,小組內的個人衛生及小組的環境保持。對值日不認真或遲到的同學,應及時地給予提醒並進行協調以確保班級衛生的得到及時清掃。四號為作業組長,負責各學科作業的收交、發放、檢查,並將小組作業完成情況匯報給各科課代表。課代表再將全班的作業、及完成的質量、數量等情況報各科任教師,並量化在班級小組評價中。科任教師在批改以後對各組及同學進行評價。五號為藝體組長,音體美課的課堂及作業完成、陽光體育的到場及秩序、音體美成績統計,校內、班內、組內文體活動的組織安排等。六號為記錄員,負責各項成績的記錄,材料管理、周成績匯報等。
4.掌握良好的合作技巧。
為了展示更有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必須採取:「一個聲音措施」、「兩分鍾措施」、「互不幹擾措施」。逐步讓學生形成合作學習習慣,掌握合作學習的技巧和技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兩分鍾措施」,在小組交流或全班展示時,學生要提前組織語言,發言時簡明、有條理,盡量不要超過兩分鍾。這樣既有助於規范學生用語精煉,又能讓更多的同學有參與討論的機會。
「互不幹擾措施」,在組內交流時,學生交流發言的聲音要適中,以本組同學能夠聽清為標准,不能影響其他組同學的學習活動。在課堂上,對學生發言的一般要求是合作學習暢所欲言,展示學習簡潔凝煉。
「一個聲音措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要在小組長的組織下交流,發言時一個人發言,其他人注意傾聽,與自己的見解進行比較,分析、補充、質疑。
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還有交流技能的培養。要培養學生「五會」:(1)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評價;(2)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做進一步的解釋;(3)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觀點;(4)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並修正自己的想法;(5)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
小組合作時要求:(1)交流時聲音適度,以雙方及組內,聽清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組交流起立時,不要擁擠;(2)學生交流離座,要把凳子輕輕放入桌下,便於交流活動;(3)交流時,鼓勵暢所欲言、神采飛揚、各抒己見的積極表現,防止一言不發、人雲亦雲的依賴心理;(4)嚴禁假交流,隨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

Ⅳ 淺談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義

探究是滿足學生求知慾的重要手段,對於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至關重要,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探究過程本身可以使兒童的思維受到鍛煉,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是以獨立思考為核心,多種較優心理機能參與的主動掌握知識獲取技能的多層次的綜合能力。

由於在探究過程需要探究者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這對加深已有知識的理解,並將其融會貫通,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探究過程需要學生之間合作和嘗試,這些合作交流可以幫助兒童學習按照一定規則開展討論的藝術,學會與他人交流。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挫折與失敗、成功與興奮,這些感受和體驗使得他們更能理解科學本質、理解他人。

然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般採取教師「填鴨式灌,學生張大嘴巴無止咽」的方法,這種模式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又阻礙學生的學習熱情。那麼應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讓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呢?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

1.在概念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數學概念是反映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傳統的數學概念教學往往滿足於讓學生明確數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忽視數學概念形成過程中的探究意識的培養。

2.在建立定理和推導公式中讓學生體驗探究活動。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是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等底等高),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學生就會很快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但有學生有這樣的疑問: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其它兩圖形?這時老師可趁機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摺,畫的方法得出:分成其它兩個圖形都不能完全一樣,只有等底等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的面積的2倍(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這樣既確保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嘗試體驗的過程,也激發起學生開展探究的慾望。

3.在錯題改正的過程中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出現的種種錯誤是很正常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作一番探究,這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45分=0.45時,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時與分的換算關系沒有掌握。因此要求學生對上述錯誤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討錯誤的原因,明白以後怎樣避免這樣的錯誤。這樣,學生一方面自己找出了錯誤的根源,另一方面通過自主探究的過程,增強了探究的意識,培養了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三、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徑

1.激發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而強烈的求知慾可使學生積極地去自主探究學習、自主探索。而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激發學習興趣的前提和保證。教學氛圍實質是師生關系的問題,融洽的師生關系永遠是第一教學原則。教師應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的智力活動不受壓抑,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學習的最佳學習環境。

2.延伸自主探究活動,增加課外實踐。開展自主探究學習,課堂教學自然是主渠道,但課外的社會實踐則是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廣闊天地。因此教學還必須注重實踐,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經歷,從而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提升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培養自主探究能力的模式

1.問題推進式。課堂教學是在教師不斷地提出問題,學生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對學生來說,解決問題所用的知識是已經學過的,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揮最大的潛能,教師只是相機給予適當的點撥,這樣做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新知識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它們之間有內在聯系可以建構學科知識體系。問題推進式的教學結構是: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

2.啟發討論式。這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間和學生間相互研討為主的一種教學法。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發揮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條件,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討論式。

以教師為主導的討論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導討論――歸納總結。這種方式較適合理科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易於深入,便於把握方向和進程。

以學生自學和交流為主的討論式:布置課題,提出要求――學生自學,檢索閱讀――小組討論,組間交流――教師評價,課題總結。這種方式較適合文科內容的教學,易於發揮求異思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實踐探究式。在教學中把社會調查,實驗操作作為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創造條件,提供器材,使學生有動手實踐的機會,進行觀察測量,分析研究。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興趣,展開思維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的實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提供了確切方法。

以上三種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是互相關聯,互相滲透的。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它是建立在學生濃厚學習興趣和強烈內在需要的基礎上的;它是在學生對學習對象的主動操作,探索,檢驗,變革的自主活動過程中實現和完成的。

五、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時應注意的問題

1.尊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成果。中科院心理所張梅玲教授說得好,「再完美的模仿畢竟是模仿,有缺損的創造畢竟是創造;要創造要發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畢竟在前進,在發展,路是自己走出來的」。由於受到知識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學生的自主探究成果往往並不十分完美。我們不能因此看輕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技能的同時,更要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發揮想像,打破常規,鼓勵個性化理解,從而激發教師的想像力,與學生一起共同發展。

2.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要與實踐聯系。任何知識都是從實踐中來,並且都要應用到實踐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就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更加靈活的運用知識和技能。因此,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必須與社會實踐是緊密相連的。

3.獨立思考、小組討論、集體合作相結合。獨立思考是自主探究式教學最主要的特點,但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小組討論和集體合作,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聰明才智,教育學生在討論時既要注意保留自己的意見,也要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

4.切忌「放羊式」課堂教學。雖然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集體討論,但絕不是「放羊式」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及時地進行調控,把握所討論問題的量和度,使課堂教學得以高效進行。

Ⅵ 如何引導開展小學生數學自主探究活動案例

自主探究活動是指以問題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特徵的學習活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與提升;有利於學生全面的成長;有利於學生終身學習願望和能力的形成;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積極探索「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策略,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 激發探究動機是自主探究活動的前提
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探究學習活動之中。巧設問題情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探究動機。為此,教師可根據數學學習內容,利用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或利用新知與原有認知結構的認知沖突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引入迫切希望探究的情境。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教師結合學校修草坪實例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我們學校為了綠化美化校園,在校內修一個長2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的草坪,為了預算資金,需先計算一下這個草坪面積有多少。同學們,你們有什麼辦法幫助學校計算這個草坪的面積嗎?現實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極大地誘發了探求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動機,積極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中。
二 營造和諧氛圍是自主探究活動的基礎
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是學生創造力的根基。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平等愉悅的學習氣氛,有利於消除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使他們敢想、敢說、敢做,勇於表現,樂於創造。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教師先創設一個購物情境:學校為添置圖書,到新華書店購置了一套科普讀物,一套12本,每本24元。問:能提出什麼問題?如何列式?當學生列出24×12後,教師放手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看哪組的辦法多?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們積極地開動腦筋,創設出了許多辦法。匯報時歸類一下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為兩位數乘一位數來計算(如24×12=24×3×4或24×12=24×2×6),二是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為兩位數乘整十數和一位數,再相加(如24×12=24×10+24×2),三是將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為兩位數分別乘一位數再相加(如24×12=24×8+24×4),四是利用乘法意義把乘轉化為連加,五是利用兩位數乘一位數豎式計算知識的遷移直接用豎式計算。教師先不作任何評價,先讓學生們說說自己的想法,再引導他們作比較。在相互交流評價中,他們感覺到用連加算麻煩,用連乘算不具有普遍性,把12拆分成兩個數再相乘,其中拆分成整十數與一位數乘既具有普遍性又方便,而豎式計算與把12拆分成10與2來乘僅是書寫形式不同,實質是一樣的,對於數字大的用豎式計算更方便。由於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們處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他們才敢想、敢說,創造出了許多好的辦法解決新的問題,真正實現了知識的自主建構。
三 注重實踐活動是自主探究活動的重要途徑
「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用耳朵聽數學」。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動手中研究學習,在學習中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創新。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教師先在黑板上出示不同類型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讓學生猜一猜,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內角和是否一樣?可用什麼辦法驗證?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出分別裝有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的學具袋,每人分別各取一個三角形進行研究,研究後先在小組中交流,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在探究中有的採用量的辦法,有的採用剪拼的辦法,有的採用折拼的辦法,最終得出了「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等於180°」。探究的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親身體驗了知識的獲取過程,深刻理解掌握了知識,同時還發展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 有效組織引導是自主探究活動的保證
探究性學習活動雖然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但由於學生知識經驗尚不豐富,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故教師需在探究學習活動中精心地進行組織引導。
1.提供探究性學習材料
所謂探究性學習材料就是指教師在組織材料時要給學生留有一個比較廣闊的思考空間,使學生能在觀察、實驗、猜測、嘗試、推理、交流中潛能得到開發,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得以充分的發揮。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時,教師重組教材,先出示一組有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六邊形、五角星等的幾何圖形,讓學生在回顧周長意義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任選幾個圖形開展探求平面圖形周長的計算。從匯報來看,學生選擇正方形、正六邊形、五角星的圖形最多,理由是:計算方便,都可用邊長乘以邊數的方法求周長。也有選擇三角形、梯形的,計算方法都是把各邊長進行連加。而選擇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演算法就多樣化了,有的用連加,有的先將對邊乘2後加,有的先把鄰邊相加再乘2。接著教師引導對各演算法進行適當的比較後,要求學生將以上圖形根據周長計算的不同方法進行分類提升。由於本節課提供的材料內容豐富,探究思路開放,學生參與面廣,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了開發,探究能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授以恰當的探究方法
對新知的探究需要恰當的方法,由於中低年級學生經驗的局限性,故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時需授以恰當的方法。
常見的探究方法有:一是操作發現,即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活動,在操作中感知、測量、拼擺、思考,從而解決問題,如幾何知識學習多採用此法。二是嘗試探究,即先讓學生進行嘗試,在嘗試中探索、發現,再通過交流獲取新知,計算教學大多運用此法。三是猜想驗證,即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提出猜想,再通過多種方法進行驗證。四是觀察歸納,即先觀察例證,再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進行歸納概括。數學中三大基本性質、五大運算律等規律性知識都採用此法探究。五是類比聯想,如由整數乘法意義聯想到小數、分數乘法意義。當然有時探究問題時同時使用幾種探究方法。只有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指導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的探究能力才能不斷得到提高。
3.給予必要的探究引導
自主探究學習並不否定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當學生在探究活動遇到困難探究不下去時,當在探究過程中迷失方向時,教師就要及時給予恰當的引導。但教師如果引導過頭或引導不當,都將造成探究的失敗。這里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引導的「度」和「時機」。
引導「度」的把握決定於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教材內容,要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高於已有的知識經驗,把問題設置在學生最近發展區。對於首次出現難度較大的知識,探究前要提供一些學習背景,並給予方法策略上的引導。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教師先提供學生生活經驗的背景:媽媽去菜場買菜,白菜單價0.5元,媽媽買了1.25元白菜,問買了幾斤白菜?列出算式後讓學生自主探究1.25÷0.5該如何計算。由於學生有了「元、角、分」的知識背景和買菜的生活背景,有的學生就把0.5元、1.25元轉化為5角和12.5角,有的轉化為50分與125分,再利用整數除法進行了溝通轉化,達到了問題解決的目的。另外對於一些無法立即探究結果的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大問題分解為層層遞進的小問題進行探究,而對於難度不大的,可直接讓學生去探究。
引導時機的把握也很重要。引導時機分:探前引導、探中引導、探後引導。探前引導就是對探前不先引導,學生無法下手時,再加以引導。如前面小數除法計算就是一例。探中引導時機應選在學生探究遇到困難、探究不下去時,教師要給予引導。應對策略:一是課前充分預設,課時機智應對;二是當學生迷失探究方向時,提一些輔助問題,如這個問題與過去學過的哪些問題有聯系?你是怎樣知道這是對的?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三是探究的問題跨度太大,教師應補充一些子問題給予引導。探後引導主要引導學生反思自己探究過程,著重從數學思想方法上總結經驗,使探究過程清晰化、條理化,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五 注重探究品質的養成是提高探究能力的根本
自主探究學習活動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而探究創新能力的培養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識方法外最根本的是要培養學生勇於探究,勇於表達自己獨立觀點,勇於質疑問難的品質。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探究品質的培養。
1.要珍視學生的獨立見解
所謂「獨立見解」是指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中個人對數學問題通過自己獨立思考而得出的獨特的認識和見解。它體現了學生創新的意識和良好的思維品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珍視學生獨立的見解,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教學「取商的近似值」,教師談話引入:夏天買冰棍,零售價每支2元,批發價一箱(30支)50元,看到這兩個信息,你最想知道什麼?生:最想知道每支冰棍批發價比零售價便宜多少?師:那首先需知道什麼?生:需先知道每支冰棍批發價的價格是多少?師:大家先嘗試計算一下每支冰棍批發價的價格,計算後再匯報。匯報時甲生說:我計算得出每支冰棍的價格是1.666……元,還沒等這個學生說完,乙生急不可待地站起來說:不對,人民幣最小單位是「分」,應是1.66元或者1.67元。師不作評論,繼續啟發:還有不同的意見嗎?丙生說:我認為應是1.7元,因為現在市場上沒有用「分」了。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辯論開了。最後教師作小結:同學們的見解都有道理,事實上我們對商的取值根據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取法,如剛才計算的冰棍價格,若准確到「分」即百分位,用四捨五入法取,約等於1.67元,若准確到「角」,即十分位,用四捨五入法取,約等於1.7元……在這一片斷教學中,由於教師尊重學生獨立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究,從而發現真理。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曾指出:「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小進,大疑大進。」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曾說過:「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所以,培養學生質疑能力,使學生養成尋根究底的習慣,有助於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例如,教學「角的認識」,在用活動角探究角的大小與角兩邊叉開大小的關系後,教師問:你們還有什麼要說的嗎?不料一學生站起來問:老師,我把活動角兩邊拉成一直線後還是不是角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中紛紛議論開了,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有的在期待老師的說法。這時,教師不立即給予判斷,而引導學生用角的定義自己去判斷一下:把活動角兩邊拉成一條直線後是否符合角的特徵?經過同學們的討論,終於明白活動角兩邊拉成一條直線後仍然是角,再進一步叉開,還是角。以上片斷,教師不經意的一句「還有什麼要說的?」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的品質。
自主探究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有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更有利於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發展。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並非所有問題都需要探究,也並非所有的內容都能有效地探究,且探究性學習費時、隨機性大,這是我們應當引起注意的。

Ⅶ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課題中期報告

所謂數學思考,就是在面臨各種現實的問題情境,特別是非數學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就是能夠自覺應用數學的知識、方法、思想和觀念去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和數學規律,並能夠運用數學的知識和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數學思考作為一種「過程性目標」,實際上是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也就是讓學生經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數學思考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核心;讓學生經歷數學思考的過程,是喚起學生對數學的好廳心,激發並維持學生主動和自主學習的根本保證;是提高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力措施;是培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數學思考包括的內容:
1、建立數感、符號意識和空間觀念,初步形成幾何直觀和運算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2、體會統計方法的意義,發展數據分析觀念,感受隨機現象。
3、在參與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
從2001年進行新課改以來,到2011年版新課標的頒布,我們的數學教材發生了很多變化,無論從形式還是到內容都充分地關注了學生的數學思考。小版本變成了大版本,版面設計清爽美觀、圖文並茂、裝幀精美、文字准確,能很好地吸引小學生閱讀學習,激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從教學內容看,新的數學教材內容豐富,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體現了合理的教學順序和節奏,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步驟,教給了學生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教材中呈現的是:知道了什麼,即理解現實的問題情境,發現要解決的數學問題;怎樣解答,即分析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案並解決;解答正確嗎,即對解答的結果和解決的方法進行檢驗、回顧與反思。每冊數學教材都設計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從一年級下冊教材開始設置「數學廣角」單元,利用直觀操作等手段滲透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每單元內容結束後,設置過程性評價板塊,建立成長小檔案,為學生提供自我反思與評價的機會,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良好體驗,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期末結束後,設置了自我評價表,圍繞學習表現進行自我評價。所有這些,不僅利於落實「四基、四能」目標,也更利於落實「數學思考」目標。
關注學生數學思考的過程,能更好地喚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激發並維持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真正有效地讓學生進行數學思考,教師是真正的執行者和落實者。首先教師必須真正把握教材明確編者意圖,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將「數學思考」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如數與代數的內容應側重於建立數感、符號意識、初步形成運算能力、體會模型思想,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空間與圖形的內容應側重於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的培養;統計與概率的內容應側重於發展數據分析觀念;綜合與實踐的內容應側重於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推理能力的培養應該滲透在數學課程的各個領域內容里。當然,年段不同,側重點也不同。低年段側重於體驗,重在積累數學思考經驗;高年段重在思考的深度,培養學生各種數學能力。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有效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只有好的問題才能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教師要認真創設具有新穎性、挑戰性和可行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數學思考。教材基本上每部分內容都創設了很好的情境,教師要充分有效地使用。另外,現實的、生活的題材可以作為問題情境,數學本身的內容也可以作為問題情境。
2、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因為課堂提問是支撐學生數學思考和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激發學生數學思考的直接動力。反思我們的數學課堂提問:有的問題重復耽誤時間;有的問題指向性不明確;有的問題細小瑣碎;有的問題不夠准確;尤其是有的問題缺乏思考性。那麼教師應怎樣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呢?我想,教師設計課堂提問時,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在新舊知識的連接處提問;在知識的對比處提問;在知識的變化處提問;在總結知識的規律處提問,提問時要注意問題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等。
3、為學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我們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有些課堂教學師生是在簡單的對話中進行的,尤其是在觀察、發現、概括、總結出方法、規律時,教師總是著急,不等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就不讓學生說或提示代替學生說,沒有為學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不要直接給出問題的思考思路;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要適時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或具體想法呈現給其他學生,讓大家共同交流和探究。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長放手的孩子自立、自理能力強,就是讓孩子親身經歷了很多。同樣,課堂上教師只有放手、捨得,才會讓學生去充分地經歷體驗、充分地進行數學思考。還要給學生創造寬松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敢問、愛問、會問,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思考。
4、設計富有思考性的練習題
練習題一般分為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和拓展練習。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每節課設計一道或兩道更有思考性、挑戰性的綜合練習或拓展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
總之,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努力創設良好的思考環境,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不斷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力度,感受數學思考的魅力,使學生成為會數學思考、樂於數學思考的人,真正使我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創新中期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