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31 15:40:37

❶ 淺析怎樣讓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

淺析怎樣讓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思考、描述、刻畫、解釋、理解,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為此,我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使學生能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
一、例題生活化,體驗、感受數學
一提到數學這個詞,大家都覺得只是「題」、是「數字」,學生學數學只要做題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逐步體會到了,數學本身不只是「數字元號」,它有更豐富的內涵,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數學教學中,要從多方面「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的時候,有這么一道題:一個長為10米的梯子斜靠在牆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那麼底端滑動的距離是1米嗎?很多同學的第一反應是下滑了1米,我讓學生互相交流,並且動手建立模型、操作,發現答案並不是1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讓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相互學習,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從而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
二、導入生活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舊知識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如在講解圖形的軸對稱問題時,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問學生:會剪「囍」字嗎?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軸對稱的美,發現這些圖形的變換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無形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教學生活化,產生親切感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缺乏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學與做無法同步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學和用的分離,把數學學習和生活需要割裂開來。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很有必要讓數學回歸生活,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在講一次函數問題時,我先出了這么一道題:學校為了鼓勵節約用水,對自來水費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過10噸,每噸按0.8元收費;若超過10噸,超出部分每噸按1.5元收費。①王老師六月份用了8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②李老師六月份用了12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③陳老師六月份平均水費為每噸1.0元,則陳老師六月份用了多少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當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後,我再讓學生拿來當月的水費單子,讓學生思考水費的計算公式,當用水量超過多少時,水費的單價會提高,從而讓學生得出水費的一般計算形式。這個生活實際問題的提出,既讓學生了解了分段函數,也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產生了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節約用水的教育。
四、練習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這樣一道題目:用一張正方形的紙製作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製作使得體積較大?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①無蓋長方體展開後是什麼樣?②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怎樣才能製作一個無蓋長方體?③製作的無蓋長方體的體積應當怎樣去表達?通過這樣題目的實踐練習,學術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空間觀念,體會了函數思想以及符號表示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進而體驗了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發展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要生活化,但也要考慮學生實際。例如,以按揭購房、房屋裝修、超市購物等充滿城市文化氣息的素材來創設「生活化」情境,會讓城市學生感覺親切和熟悉,但是對於農村學生來說似乎是「天外來客」。「現行課程中的城市文化氣息太濃,鄉村文化缺乏體現。新教材中反映農村生活經歷和實際問題的材料太少,而與農村生活有較大距離的背景內容又太多。」所以教學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外,還必須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收集生活素材,積累經驗,更好地認識數學和生活的依存關系。
數學課堂通常被認為比較枯燥、缺乏生動和激情,因此,努力創建既寬松、富有人情味又便於學生善於思考、樂於探究的教學環境顯得尤為重要。要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即數學來自生活實際,數學又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❷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生活化

淺析怎樣讓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思考、描述、刻畫、解釋、理解,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為此,我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使學生能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
一、例題生活化,體驗、感受數學
一提到數學這個詞,大家都覺得只是「題」、是「數字」,學生學數學只要做題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逐步體會到了,數學本身不只是「數字元號」,它有更豐富的內涵,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數學教學中,要從多方面「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的時候,有這么一道題:一個長為10米的梯子斜靠在牆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那麼底端滑動的距離是1米嗎?很多同學的第一反應是下滑了1米,我讓學生互相交流,並且動手建立模型、操作,發現答案並不是1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讓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相互學習,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從而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
二、導入生活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舊知識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如在講解圖形的軸對稱問題時,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問學生:會剪「囍」字嗎?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軸對稱的美,發現這些圖形的變換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無形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教學生活化,產生親切感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缺乏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學與做無法同步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學和用的分離,把數學學習和生活需要割裂開來。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很有必要讓數學回歸生活,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在講一次函數問題時,我先出了這么一道題:學校為了鼓勵節約用水,對自來水費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過10噸,每噸按0.8元收費;若超過10噸,超出部分每噸按1.5元收費。①王老師六月份用了8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②李老師六月份用了12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③陳老師六月份平均水費為每噸1.0元,則陳老師六月份用了多少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當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後,我再讓學生拿來當月的水費單子,讓學生思考水費的計算公式,當用水量超過多少時,水費的單價會提高,從而讓學生得出水費的一般計算形式。這個生活實際問題的提出,既讓學生了解了分段函數,也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產生了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節約用水的教育。
四、練習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這樣一道題目:用一張正方形的紙製作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製作使得體積較大?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①無蓋長方體展開後是什麼樣?②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怎樣才能製作一個無蓋長方體?③製作的無蓋長方體的體積應當怎樣去表達?通過這樣題目的實踐練習,學術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空間觀念,體會了函數思想以及符號表示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進而體驗了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發展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要生活化,但也要考慮學生實際。例如,以按揭購房、房屋裝修、超市購物等充滿城市文化氣息的素材來創設「生活化」情境,會讓城市學生感覺親切和熟悉,但是對於農村學生來說似乎是「天外來客」。「現行課程中的城市文化氣息太濃,鄉村文化缺乏體現。新教材中反映農村生活經歷和實際問題的材料太少,而與農村生活有較大距離的背景內容又太多。」所以教學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外,還必須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收集生活素材,積累經驗,更好地認識數學和生活的依存關系。
數學課堂通常被認為比

❸ 如何讓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

(一) 同類相關問題的研究

1. 問題一:他人研究成果的羅列——承擔他人研究成果的「宣傳員」。

例如1: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中學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人們思維活動的本質特點在於它不僅與感性認識互相聯系著,而且與語言互相聯系著,即思維的概括必需藉助於語言來實現的。任何思想的產生和發展都與語言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數學思維也不例外。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並且用於現實,但又高於現實,這就使數學完全脫離了具體的事實,僅考慮形式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決定了數學學習是一個逐步掌握數學語言,建構數學思維的過程,從而成為學生學習的各門學科中最為抽象、最為概括的學科。由於數學既是演繹科學,又是歸納科學;既是理論科學,又是實驗科學,數學思維具有「實驗、猜測、想像、直覺、靈感」等特點,因此學生有效學習數學的難度較其它學科更大。

教學實踐也表明,雖然經過許多努力,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數學學習困難問題,究其原因,除了數學學科的特徵以外,還與他們掌握數學語言的水平息息相關。學生智力發展的診斷研究表明,學生的數學思維結構的特點及掌握數學語言的水平,是其智力發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維轉換慢,從而造成知識接受質差量少。同時,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理解問題時常發生困難和錯誤。豐富學生數學語言系統,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水平,對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性,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選自「初中生數學語言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課題)

例如2:

一個國家要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綜合國力,必須要提高國民素質。社會發展客觀地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具有健全的價值觀和健康負責任的生活態度,具有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善於發現和探究;具有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善於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會現任感和生態倫理意識,能夠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在這種背景下,各國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加強學科知識與學生經驗、當代社會發展的內在關聯;強調以學習者的經驗、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進行課程的整合,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被譽為當代教育思想發展中一個里程碑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鮮明地提出了基礎教育「為了生存」和「學會生存」這一主題;面向21世紀的「德洛爾報告」則更明確提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是教育的四個重要支柱。更重要的是,基礎教育被視為「走向生活的通行證」。基礎教育關照生活世界,回歸生活,注重生活的教育意義和教育對學生生活方式的建構,成為世界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基本特徵。然而多少年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忘卻了學生的生活世界,遠離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導致了學生對人生與社會自主思考的忽視,導致課堂教學缺乏生命的活力,導致教育喪失生活意義。總之,與人的「生活世界」分離的教育難以體現教育全部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無法給予學生「走向生活的通行證」。因此,回歸生活世界,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與重建的根本依據。

理論依據

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深刻的意識到語文聯系生活的重要意義。劉國正先生曾提出:「語文訓練聯系生活則生動活潑,脫離生活則氣沉沉。具體地說,讀(包括聽)是通過語文認識生活和學習怎樣生活;脫離生活,讀就變成無意義的活動,吸收和鑒賞都失去辨別優劣美惡的基本標准。寫(包括說),是運用語文反映生活,表述自己的見解,並服務於生活;脫離生活,寫就變成無源之水,技巧就變成無所附麗的文字游戲。而與生活相結合,讀有嚼頭,寫有源頭,全局皆活。至於思想教育,那更是只有與生活和思想相結合才能奏效。」 「語文教學與生活結合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語文教學固然應以課堂為主要場所,但立足課堂,還要看到其它各科、校園、家庭、社會,充分調動並利用廣闊天地中有利於語文教學的因素。另一方面,語文教學不能脫離生活,脫離生活就會變得枯燥乏味和空洞無物;而結合了生活,就有豐富的內容,就會牽動學生的心靈,就注進了充實的活力。」

顧黃初先生在《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語文是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頻繁運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學生掌握好語文工具,我們的思想要向廣闊的生活審視。」他同時強調「語文教學的改革,關鍵在貼近生活。」

王尚文說:「語文是一門得天獨厚的課程,因為它本身提供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最大可能,提供了實現他們作為一個人的生命活動、心靈活動的最大可能。把本來是生活中作為實現生命活動、心靈活動手段的讀、寫、聽、說,與語文教學作為教學手段的讀、寫、聽、說融而為一,讓學生在語文教學的讀、寫、聽、說活動中實現成長,實現完美的自我。我們應當而且必須使兩者合流,我們也能夠使兩者合流。」美國教育家華特也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基於以上情況,根據《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所提出的「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的要求,以及二期課改的核心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學說的觀點,我們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致力於培養學生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可持續發展的語文素養,充分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積極開展了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研究。

對策:對比分析,闡述他人研究結論對自己開展課題的啟示,依據等;或發現他人研究未解決的問題。

2. 問題二:「研究表明」成為口頭禪,多是自己的想法或是常識性道理。但為了增加可信度,冠以「研究表明」或「多數研究表明」。

對策:規范的應該「某某研究表明」或注釋

3、 問題三:填補空白或「國內外很少有人研究」

例如:

…………..目前見之於書報的一些研究性課題,基本上採用獨立性課題,比如浙江瑞安中學「以創新為核心的學校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江蘇戚墅堰鐵路中學《陶潛詩文價值歷史變化》、我市大同中學「知識論的探索」七寶中學「開放型主題活動課程」、華師大二附中「小課題研究」等等。日本、法國的一些學校也都是這種方式。至於採用完全融合式課程形態,從有關資料顯示:美國有部分學校進行過嘗試和實踐,國內少見,見到的基本附屬於綜合研究或其他研究,未作為獨立的研究課題。(選自「高中語文單元拓展型研究型學習試驗研究」課題)

對策:謹慎陳述

(二) 外文文獻研究問題

問題一:國外大量研究表明,給人感覺自己對國外教育發展動態非常了解,但是在參考文獻中沒有1篇是有關文章。

對策:只要是有價值的課題,且我們未能很好解決或你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法都是可以進行研究。沒必要用洋人壯膽。

❹ 淺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源於生活,數學植根於生活。新的《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應加強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為依託,將生活經驗數學化,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煥發出數學課堂的活力。在數學教學中,要遵循《數學課程標准》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學數學、用數學。把數學真正應用於現實生活中去。數學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是否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學生能否培養了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❺ 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怎樣寫

小學數學不是枯燥的教學,應該是一種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麼,在他們的眼裡,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
教學片斷 :
師:同學們,大家喜歡旅遊嗎?如果要到島上去旅遊需要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呀?
生:喜歡,到島上去玩要坐船.
師: 大家回答的很好,可是現在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有24個人想去島上玩,每條船限乘4人,需要租多少條船? 」大家先分析理解題意然後幫老師解決。
生:限乘4人,就是說每條船最多隻能坐4個人,坐多了就會有危險。
生:24個人,可以每四個人分一組,一共可以分6組。
師 :「好!同學們是怎麼想的?
生:共有24個人,每4人租一條,求需要租幾條船,就是看24裡面有幾個4,有幾個就租幾條船 。
師:大家說的很對,就像同學們說的,24裡面有6個4,就租6條船。
案例分析: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所以,特意設計了一節《平均分》的實踐課。通過談話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把平均分的活動與生活實際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學習有生命的數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讓學生學到了平均分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就是從現實世界中尋找生活素材。在以上的教學片斷中,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同時提出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將學生的視野拓寬到他們熟悉的生活空間。然後通過說一說、想一想、算一算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實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小學數學成為一種生活化的教學而不再是枯燥的教學。
數學教學如能創設具體的生活情景引入生活中的鮮活實例,非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認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常常是整合著各類信息而綜合顯現的。我們可以將其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境的實踐活動中去解決數學問題。
這個教學片斷,通過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出現,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懂得了數學的價值,旨在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數學這門學科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❻ 如何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慾望
創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更加的接近生活。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讓學生學以致用。那麼在教學中應該怎樣去做呢?
1、新課導入中創設生活情境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又好奇,對於枯燥的數學公式或是練習往往坐不住,甚至感到厭煩。實踐證明,設計富於生活色彩而且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並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的教學,一定會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由被動到主動,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而使注意力變得自覺,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像力變得豐富,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中如何做好導入呢?我認為可以這樣做:如在教《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根據學生平時會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購物這一生活實際,首先老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到超市購物的畫面,引起學生的注意,問學生:「我們去超市買東西會用到是什麼?」這時有學生就會說是人民幣。這時候老師可出示課題:認識人民幣。並說:「我們買東西就要用到人民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這樣課堂就活躍起來了,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著數學知識,從而體會到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無形中就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2、在教材例題中創設生活情境
學生生活在社會之中,並最終走向社會,所以課程教學理所當然應該將學生校內外的生活經驗與需求作為一個重要的來源與依據。在設計教學時,教師不能受教材的束縛,要學會靈活處理教材,把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例如:教《乘法應用題與常見的數量關系》時,可以讓學生課前收集超市購物結帳時的清單,從清單上找到單價、數量、總價,知道已知單價和數量用乘法就可以算出總價來,讓學生認識到「單價X數量=總價」這個數量關系式,這樣就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型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上,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枯燥的數學公式,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因此,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置於教學情境中,不但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與思維積極性的激發,而且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練習中創設生活情境
如果學習內容是以生活情景和實驗情景呈現的,並包含有一系列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慾望的生活性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探討,不僅能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不斷建構知識意義,而能使思維不斷的擴展,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現新的問題,並產生進一步研究的動力。在練習中創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通過練習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練習過程中創造性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還原和再創造,將數學練習融合於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練習為我所用。如教《認識人民幣》一課,在學生對人民幣有了比較深的認識後,練習中創設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用學具(人民幣)按出示的物品標價付給小組中的收銀員,收銀員按標價收錢並負責找錢,其他同學評價他們的交易是否正確。這樣用模擬的生活體驗把人民幣的應用掌握起來,讓學生通過買賣物品,在生活中體驗知識,起到了鞏固知識的作用。這就是從生活中讓學生提煉數學知識,然後在情境中鞏固所學的新知識,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二)、解讀生活數學 感受數學生活
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數學教學中挖掘生活中的例子,讓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慾望,達到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羅傑斯認為:越是兒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內容,兒童學習的依賴性、被動性就會越大。只有當兒童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自己有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生,這時,兒童不僅學習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會產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數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是我們了解客觀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師要精心設計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教學過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學習的慾望。
如在教「千克和克」時,讓學生到生活中觀察幾件物品的包裝,記下他們的重量,在交流時,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現實的問題,如:方便麵袋上印著總量:70克,面餅:65克,從而知道調料袋和包裝袋重5克。食用鹽包裝袋上印著凈含量:500克±10克等實際問題。
教「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時,可以這樣設計:人體上有許多有趣的比例,你們知道嗎?邊劃邊講,腳底長與身高的比是1:7,如果你是一名偵探的話,只要發現罪犯腳印就可以估計罪犯的身高了。這些都是用身體的比組成的一個個有趣的比例,今天我們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或者是:出示五星紅旗,美麗的雅典神廟、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發型設計,問這些美嗎?知道為什麼這么美?然後介紹希臘數學家利用線段找到世界上最美麗的幾何比—黃金分割,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揭示課題。
相信這樣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入手,就可以使學生分析數學的現象。生活中到處有數學,關鍵是教師能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挖掘數學中「生活例子」,使學生對數學有一個親近感,激發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三)、強化應用意識 促進數學生活化
生活化意識,眾所周知,就是從生活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這一點上,美國「木匠教學法」很成功。「木匠教學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識來源於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本原則,也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
1、巧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生活中無數的數學問題等著開發、利用。教師要充分創造條件,創設生活情境,把有限的生活知識源於無窮的生活情境中,讓文本的「靜態」數學變成生活的「動態」數學。如學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後,讓學生給自己的相片裝飾上精美的邊框;學了面積後,讓學生回家去幫父母並計算地面的面積,計算地板磚的數量和購買所用的錢。這樣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預算能力、社會能力,又十分有效的鞏固了所學的數學知識。
2、優化數學方法,研究生活問題
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包含著數學知識。數學可以美麗人生,數學可以智慧人生。研究數學在生活的應用,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同時,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存在。可以鼓勵學生寫下自己的、在生活中的研究、發現,以數學日記、數學小論文等的形式進行交流、匯報。在教「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引導學生探索:課桌椅搖晃該怎麼辦?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椅子;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可不可以?為什麼?……通過這樣讓學生充分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體會到數學能應用於生活,我們可以研究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這樣能使我們的生活更便捷、更美麗,以此使學生更熱愛生活。
3、靈活運用知識,提高綜合能力
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各種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它,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逐步獲得數學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意識。結合有關數學知識的學習,安排「游樂園中的數學問題」、「最佳設計方案」等小課題研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數學,再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此來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綜合能力。
「生活數學」強調了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這樣的設計,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學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給學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們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更緊密。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❼ 如何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呢?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魯迅先生說:「沒有興趣的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教材中生活化情境就比較多。如:一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數」單元採用的情景圖就是學生所熟知的「數鉛筆」;第六單元「購物」呈現給學生的是文具商店貨架;三年級「對稱、平移和旋轉」單元則出示了許多美麗的剪紙……,教學情景圖的作用體現在數學知識生活化,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學習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一樣。不知不覺中由內在興奮轉化為外在興奮,將參與慾望外化為參與教學活動的行為。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情境,使數學知識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抽象的數學貼近生活,讓多彩的生活為數學服務。創設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思維的慾望。例如:在教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可以創設玩撲克牌游戲,每人找出1-10的牌,同桌合作每人任抽一張牌,再把兩張牌上的數合起來,然後,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兩道減法算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枯燥的數字加減運算融入玩撲克牌的游戲中,學生興趣盎然,每個人都動手、動口、動腦,個個積極投入其中,這樣將每位學生的思維都激活起來。又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原有的教學範例已經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把原來的例題改為:下面是開發區中心小學食堂價目表,你中午打算買哪幾樣菜,算一算,你要花多少錢?學生自然很感興趣。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更主要的是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自主輕松的學會了小數的加減法。
二、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把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上處處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教學中,我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今年幾歲啦?多高呀?身體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同桌誰重……這些都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而要准確地說出結果,就需要我們量一量、稱一稱、算一算,這些都離不開數學。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遊,都離不開數學。在教學四年級「求平均數問題」內容時,我在課前布置了這樣一個預習題:請同學們回家後到超市去進行一項社會調查,調查同一類商品的5種不同價格,看一看哪種牌子的最貴?哪種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他們平均價是多少?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走向生活。
三、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把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地觀察、思考、分析、揭示規律,再用於指導生活實踐,體驗研究的價值,感受數學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學「前後」時,上課前,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座位在誰前面?在誰後面?然後調換個別同學的位置,讓學生再說一說。採用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由於參照對象的不同,前後順序具有相對性。又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因為時間單位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它比較抽象。因此,我設計了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學生喜歡的活動,有數脈搏、跳繩、拍皮球、晃忽拉圈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親身感受、體驗到1分鍾、1秒鍾的長短,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四、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如何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這個世界的數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學中,常常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利用課前、課後布置學生去觀察體驗自己身邊的數學。
1、在學完「直角」以後,我讓學生在家裡找找有哪些關於直角的物品。有的學生找到了電視機、床、書桌、窗戶、門……
2、在教學「線段」時,我利用課余時間,帶著同學們一起到校園里到處尋找線段。同學們興致勃勃,去教室門口找,去操場上找,還牽著我的手要去洗手間找。這次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到活生生的數學,感受到數學存在於生活中,而且使學生經歷了一次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3、在學完常見的數量關系之後,我安排「為秋遊准備午餐」的作業。讓學生先到超市調查有關麵包、紅腸、蛋糕、巧克力、牛肉乾、可樂、礦泉水、茶葉蛋的價格,並製成價目表。要求學生根據調查所得的食品價格幫助本組同學設計出搭配合理、經濟實惠的購物單。調查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解數學題,而是在更為廣闊的社會情景中,利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分析現狀、合理安排、解決問題,讓學生理解數學的現實性和重要性。
通過長時間的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經歷生活歷程中感悟數學,實現了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構的目的,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了學生以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即數學來自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❽ 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幾點做法

作為學生教育的引導者的我們,要經常為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生活經歷,大膽動手改變教材的編排體系,精心裁剪教材的例題,重組農村小學數學的,運用各種切合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容。下面談談我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使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做法:
一、教學方法和手段應生活化
在教學方法上我堅持運用啟發式教學,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盡最大努力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他們自己發現和掌握有關規律。教師要善於提出農村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調動學生思考的主觀能動性。所提出的問題不論是實際問題還是理論問題始終緊密結合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為最終目的,我鼓勵他們大膽猜想"農村學生有城裡學生所不具有的優勢",要求他們敢於質疑,積極地進行思維的求異性的訓練。我在數學教學時特別重視學法指導,使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探究,自我歸納,從而促進自我發展。我在教學手段上,特別要求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相信這樣一條"動起來,更精彩"的原則,努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讓他們初步養成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圓後;講圓的畫法時,讓學生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什麼時候用什麼工具來畫過不要求大小的圓的?孩子們的思維的火花被激發開來:有的孩子說我用鏟鍬的兩個尖角在泥地上畫過圓的,有的說我用釘子和稻草來在地上畫過圓的,還有的說我利用臉盆的邊緣在廢報紙上來畫過圓的……再讓學生藉助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後,利用剪刀等工具動手畫圓,剪圓,再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議一議,同桌討論交流,從而准確地找到圓的圓心、半徑、直徑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多種感觀參與這堂課的學習當中來,這樣學生所獲知識印象深刻,掌握的效果好。雖然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不象城裡小學那樣好,但我在教學還是盡量地使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用優秀的課件,將有的數學教學內容化難為簡,還增加教育教學的現代氣息,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使他們感受到現代科技成果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二、教學內容應生活化
雖然教材的教學內容是已經呈現在書上了的,但我在數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我班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因地制宜地轉化舊觀念,做到"不唯書,不唯上,要唯實",大膽而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尤其是考慮到農村小學兒童身體親自經歷,用心感悟所獲得的東西,是兒童自我的聰明才智的體現。如在數學"按比例分配時"我將例題改為農村孩子常見的配製農葯的問題,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小明家要為禾苗噴農葯,買葯液20克,葯和水之比是1:100,問可配多少葯水?需要多少水?"這樣的問題在我們農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信手拈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高漲,紛紛動手操作,這樣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好,也可以為將來培養的新式農民,懂科學種地的農民。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時,我們老師要從多方面尋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應用數學,真切感受"生活到處有數學"。這樣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學習的能動性將大大提高。
三、數學應用應生活化
我們每一個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學在教完"圓的周長和面積"後,讓學生到操場測一測學校操場的周長和面積,體會一下跑道的周長和運動場的面積的面積分別是指什麼,該怎樣來求,聯系學生的實際,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到操場跑一跑,看一看,測量一下,體驗周長和面積具體指的是哪些。這樣做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一種快樂享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通過解釋一些生活現象,使學生更深地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數學作業設計應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教師就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要精心設計作業,考慮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使作業與生活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應體現農村生活的特色,抓住農村孩子的生活細節,真正體現農村學生的需要,我們教給他們生活中的數學,才是孩子們自己的數學,也才是孩子們需要的數學。小學數學源於孩子們的生活,又必須回歸於他們的生活,這樣的數學才富有活力。我們每一個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時,應該根據農村的實際,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著眼孩子們的未來出發,教師應多設計和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真正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動性,促進他們的創新能力的提高,為他們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