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作文的國內外研究述評、選題意義、理論依據和研究價值
一、「活」字教學的時代意義
首先從時代目標要求看:「活」字教學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語文,誠如《語文教學大綱》所說:「是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是學習各門學科必須掌握的基礎工具」。因而,語文教師「活」字教學對於「兩個文明」建設和「四化」大業早日實現的意義自不待言。
其次從教改科研成果看:「活」字教學又具有可行性。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早就告誡同行「一定要把學生教活」,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也撰文《關鍵在於一個「活」字》,指出「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麼,在各種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所以我認為「活」堪稱語文教學法之精髓。
最後從語文教學現狀看:「活」字教學更具有緊迫性。至今有的教師仍信奉「重壓之下出成績,汗水時間換分數」,急功近利,搞短期行為;有的教師為了大顯身手,講風過濃,越俎代庖;有的教師死抱著「練為主線」不放,練功過烈,師生疲於奔命,捉襟見肘;有的教師由「滿堂灌」走向另一極端「滿堂問」,擺花架子,僅學得「活」之皮毛……如何把師生從呆板的教學程式和練習、考試、分數等枷鎖中解脫出來?如何使師生花費時間、投入精力都較少,而又能取得最佳教育教學效果?這便成了當前語文教改研討的「難點」和「熱點」 。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的途徑可能有多條,方法也可能有多種,但可以肯定地說,語文教師」活」字教學乃不失為使語文教學走出「低谷」的「治本」之舉,勢在必行。
二、「活」字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原理
1.「樂」是活的教學前提
樂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向導,引導人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樂也是潛在的學習動力,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學習熱情;樂又是一位學習的良師,使人加快獲得知識的進程。《論語•雍也篇》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原理告訴人們,興趣導致歡快,學起來能得到內在的滿足。研究結果也表明,學習情緒輕松、愉快、高漲,學起來、教起來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那麼如何做到樂呢?一是目標激勵,化苦為樂。語文教師要從培養又紅又專接班人的戰略高度,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遠大的人生目標,喚起他們學好語文的原動力,以苦為樂,化苦為樂。二是講究實效,學有所樂。教師應設法使學生不斷體驗到學有所得的快感,教師既要胸中有書,更要目中有人,務實求真,使學生學有所樂。三是示範表率,寓教於樂。語文教師要善於挖掘和運用自身的感召力,充分發揮示範表率作用,如:要求學生背誦的,自己先「亮相」,亦可經常「下水」作文。真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教育,獲得知識,形成能力,開發智力,其樂融融。
2.「情」是活的教學關鍵
我國著名教育家馬丁倫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感情」。社會心理學認為,人與人之間信息的交流與傳遞,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認同基礎上進行。「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培養的對象不同於工廠里生產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活生生會思維有感情的人,因而,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要想把課教活,「感情豐富」是必不可少的。「情」是一種巨大的教育潛能,從某種角度說,語文課堂便是情感場,不少教材情文並茂,如果配上教者情緒飽滿、面帶微笑,「未成曲調先有情」,再加上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輕松愉快,必能產生某種微妙的情感效應。作為語文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了解他們的生活,思想,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甘苦;少做「嚴父慈母」,多做兄長學友,使學生可親近、可信賴、可仿效,沒有心理距離,教師引著學生走,學生推著教師跑。這樣教師就能得心應手,最佳發揮;學生則如坐春風,其情濃濃。
3.「美」是活的教學完善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猶如一曲優美和諧的動人樂章,給人以完美的藝術享受。對教者 而言,教態大方自然瀟灑,板書簡明美觀巧妙,語言純潔幽默詼諧,韻味無窮是美;對學生而言,閱讀可感受美、領略美,論辯可賞析美、想像美,練習作文可體驗美、創造美,要努力使雙邊活動配合默契,引人入勝,主旋律扣人心弦,曲終余興未盡。讓學生在語文課堂這個既狹小又廣闊的美的王國里自由馳騁,充分施展自己 的聰明才智,去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塑造美的人生,真可謂妙不可言,美不勝收。
4.「智」是活的教學保證
「活」字教學就得使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統天下,而應把學生推上主人公的寶座。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導演」,而不是「主角」,而且還得根據「主體」發揮情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這就對教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需要具有較好的教學機智,非凡的應變能力。首先要熟悉大綱,對目標要求爛熟於心;其次要鑽研教材,對知識點胸有成竹;且要了解學生,對施教對象了如指掌;再就是要講究教藝,設法佔「制高點」,找「誘發點」,抓「發散點」。或精心啟發,悉心觀察,或耐心等待。具體講:一是引導,主要是激發「情感場」;二是指導,主要是指導學習方法;三是啟導,主要是啟開思路;四是疏導,主要是疏導難點。看上去如行雲流水,實際上匠心獨運。
三、「活」字教學實施的探究
1.「多功能」合作法
課堂45分鍾是語文教學的主戰場,也是學生獲得知識、能力,提高思想水平的主渠道。高效率的課應是耳聽、眼看、口讀、手寫、腦想,「全頻道」式接受、「多功能」協調、「立體」式滲透。語文教師在授課程序設計方面要兼顧教材思路、教法思路和學法思路。充分考慮「聽、說、讀、寫」的最優化組合,及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相機穿插。盡可能使學生大腦皮層處於積極的興奮狀態,保證全神貫注而又輕松愉快地上好每一節語文課,真正在主戰場上打好提高學習效率的攻堅戰。
2. 「現場辦公」作文法
作文課堪稱「眾學所歸」,作文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體現,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所在。學生常常為作文犯難,教師每每為批改發愁,真可謂談「文」色變。每周一作固然重要,但一周後 (甚至更長時間)的講評卻已時過境遷,激情冷卻,效果欠佳。所謂「現場辦公」是指當堂出題、當堂指導、當堂訓練、當堂批改、當堂講評的口頭作文訓練方法。其好處是:容量大,一般一次可訓練幾道題;周期短,體現了「短、平、快」的節奏特色;興致濃,人人參與,氣氛熱烈,引進競爭機制;費力少,教學雙方一般都可當堂清,不留後遺症。方法上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剛開始選題難度可低些,盡可能使學生感興趣,有得說,並幫助他們消除顧慮,激發說的慾望,強調重在參與。亦可採用「示範下水」說、啟發鼓勵說、樹典型模仿說、因材施教指導說、集思廣益幫助說等辦法,並相機傳授說話技藝,逐步養成「出口成章」的說話習慣和能力。「入門」後可開展說話競賽,如即興說、論辯、演講、求異說等,還可以把說和寫結合起來,先擬提綱,再揚長去短,取長補短修改成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實踐證明此法效果頗佳。
3. 問題情境創設法
書是靠學生自己去讀懂的,教會學生讀書可受用一輩子,語文課本充其量只是個例子而已。葉聖陶說過:「教師之為教……貴能令三反,觸處自引申。」以啟發式教學為例,不少教師仍止步於「我問你答,我啟你發」的淺層次上,結果學生的主動性、求異性都受到傷害。古人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引而不發,躍如也」。教師們不妨大膽嘗試,以學生為中心,留足夠時間讓學生先想、多想。教師給學生引路架橋,學生學會自己走路過橋。方法上,可讓學生互問互答,取長補短,或改由學生問老師,共同切磋。教師以參與者身份融入到學生中,這樣做的好處是教師便於撥動學生心弦,點燃好奇之火;掃除障礙,解開症結,指點柳暗花明處;矯治思維「盲點」,撥正思維歧途,師生都進入「積極思維的王國」,教學相長。
4.社會課堂滲透法
語文教師應千方百計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注意運用「遷移」規律,變封閉式開放式,使小課堂與家庭、學校、社會大課堂互相滲透。擴大信息量,創造機會,增加實踐,從深度、廣度和效度上鞏固知識技能,彌補小課堂之不足。方法上,可搞些諸如「一日一名言接力」、「語文早餐大家說」等活動及組織「周末讀書俱樂部」、「文學社」、「書畫社」、「新聞社」、「文娛社」等團體,使人人都有「風光」的時候,個個都有理想的去處。甚至可以走向社會「觀光記游」,「采風調查」,「做小記者」,「當業余編輯、節目主持人」等等。總之,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語文學習,在活動中發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力求自己達到變教為學、會教會學、樂教樂學、活教活學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准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語文課程標准解讀》
3、《中學語文教研》之《快樂學語文》——劉亞其
4、《中學語文教學報》2005第五期之《新課程與學生》——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