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動手實踐

小學數學動手實踐

發布時間:2020-12-27 14:51:41

A.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摘 要] 培養和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一項重要目標,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和內容。筆者在多年的一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直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積極探索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和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筆者就結合實踐經驗和體會,從四個方面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 小學 數學 學生 實踐能力 培養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和內容。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學以致用,即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於周圍的生活實際和解決生產勞動中的簡單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下面筆者就結合多年的實踐與思考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實踐興趣
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和興趣,是人生求知慾旺盛的黃金時間。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就要因勢利導,根據教學目的需要,聯系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情境,激發他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體積」內容時,筆者組織學生在新課前五分鍾復習了已學過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體積的基礎上提問學生:「圓錐體是我們新認識的一種『不規則物體』,那它的體積又將如何計算呢?」這時全班一片寂靜,大家冥思苦想卻不知如何回答。看到此時的課堂氣氛如此沉寂,我便進一步引導學生:「記得五年級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時候,都是化難為易,變生為熟,把它們轉化成已經學過簡單的平面圖形面積進行計算,那圓錐體是不是也可以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物體體積進行計算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稍微一點撥,一些學習靈活的同學頓時在困惑中找到了靈感,紛紛舉起小手,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於是我叫了一位成績中等的同學回答,他流利響亮地回答道:「我認為圓錐體比較接近圓柱體,它的體積計算方法應該和圓柱體體積計算有聯系」。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也都贊同這個觀點,我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判斷,但不急於下結論。又進一步啟發學生:「既然同學們都認為圓錐體體積和圓柱體體積有關系,那大家想不想利用自己課前准備好的學具通過動手實踐把兩者的關系探究出來呢」?這時,全班學生學習熱情無比高漲,異口同聲地說:「想!」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馬上動手實踐探究其中的規律。可見,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學生的實踐興趣能夠充分的激發出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效果。
二、指導動手操作,創造學生實踐機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實際,創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想多動中理解知識,加深印象。如同樣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體積」內容時,筆者提前一天就在班上布置學生准備好明天上課用的學具,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在課前五分鍾復習和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激發學生實踐興趣的基礎上,在學習新課環節,自己親自下去認真觀察和指導學生利用手中學具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猜想的探究過程。在學生動手探究過程中,我觀察到全班學生都充滿興趣,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膽交流,最終探究出圓錐體積等於三分之一與其等底等高圓柱體體積這一正確結論。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親自實踐,讓每一位學生既動手,又動口,還動腦,積極主動去探求數學規律,不但能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而且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三、 精心設計練習,培養學生生活技能
課堂練習是強化知識、形成技能、開發智力的重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的內容,精心設計各種實踐性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數學知識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努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體積」內容時,為了使新知識盡量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突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這一新課程理念,有效培養學生生活的基本技能,筆者設計了以下練習:
(一)一個圓柱形水桶,從裡面量它的底面直徑56厘米,高87厘米,求這個水桶可以裝多少水?
(二)一個圓柱形杯子,從裡面量它的底面直徑8厘米,高10厘米,現在有一袋498毫升的牛奶,問這個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奶?
(三)學校建了兩個同樣大小的圓柱形花壇。花壇的底面內直徑為3米,高為0.8米。如果填土的高度是0.5米,求兩個花壇共需要填土多少方?
(四)一個圓柱形糧囤,從裡面量得底面半徑是1.5米,高2米。如果每立方米玉米約重750千克,這個糧囤能裝多少噸玉米?
通過以上練習,學生可以靈活地掌握知識,並將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實踐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生活技能。
四、 重視課外實踐,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除在課堂上創造實踐的條件外,課外還應鼓勵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數學知識學以致用,以達到把數學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的目的。如還是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體積」內容時,臨近下課3分鍾筆者布置了一道這樣的課後動手操作實踐題:「請同學們利用教科書第121頁的附頁1,動手剪下圓柱側面和底面,然後粘貼成一個圓柱體,並用尺子量一量相關長度,算出它的體積,明天數學課上同學們彼此展示一下自己動手做的圓柱體,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做的圓柱體比較美觀,看哪個同學比較心靈手巧,又看哪些同學正確地計算出它的體積?」又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 「比例尺」內容時,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通過比例尺計算兩地的實際距離或圖上距離的基礎上,筆者布置了這樣的課後實踐操作題:「請同學們課後認真觀察校園文化長廊上的中國地圖,找到這幅地圖的比例尺,並用直尺在地圖上量出廣州——香港的直線距離,再利用我們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計算出廣州——香港實際直線距離」。每節數學課筆者都通過有意識地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後操作實踐的作業,這樣,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有效地培養了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總之,我們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只要轉變教學思想,增強實踐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始終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擺在重要位置,積極採取各種有效途徑,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和信心,創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關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努力鍛煉學生動手實踐的技能,學生的實踐能力就一定會在教師的關愛和指導下得到快速地發展和提高。

B. 小學數學課中怎樣的動手操作才有效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也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是的,教學不僅僅是告訴,更需要經歷,充分地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幫助學生學生豐富活動經驗,深入理解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數學課如何讓學生把手動起來,在動手實踐中達到深化理解、有效教學的目的?結合《簡單的分數加法》一課的教學,談談我在引領學生動手操作的做法和體會。
一、在動手中領悟知識

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對於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更容易讓他們獲得形象的感性認識,形成自我體驗,達成對數學知識要點的理解及內化,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小學生上數學課時思維單一,想像力匱乏的問題。例如,在教學「」時,雖然課本上已經給出了直觀圖,我也板演示意圖,但由於學生還難以理解算理,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操作:每人准備同樣大的一個圓,同桌分別表示出和的扇形圖,再合作,得出個圓和個圓正好拼成一個整圓。再分別讓學生說一說「==1」的思維過程。經過多次訓練,反復操作,學生在動手中感知,在動手中領悟,抽象的道理在學生一雙雙小手的翻轉中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活知識,課堂教學收到了「千言萬語」難以達到的效果。

重視操作,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對知識的理解才能深化,記憶才會牢固,對數理的感知更為直接,體驗更為深切。

二、在動手中掌握方法

「授人之魚,只供一飯;授之以漁,受用終身。」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本領,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優化方案,並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簡單的分數加法》例一中:「一張長方形紙,做紙花用去,做小旗用去,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我出示長方形紙條(貼在黑板上),並標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然後讓學生在圖中指一指用去的一共是幾分之幾?所以說為什麼列式為+ ?學生根據題意動手操作:先拿出准備好的長方形紙條,通過折一折,平均分成5份,先取下做紙花的,想一想有幾個;再把做小旗用去的取下來,2個加上1個是3個,就是。因此+=,分母不變,分子是由兩個加數的分子相加所得的和。因為有了動手活動的過程,學生在課中積極參與,人人動手、動腦,通過觀察、比較、討論,在輕松愉快的操作中很快明白了+=的算理,並以此引伸,舉一反三,掌握了同分母分數相加的基本方法。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與具體實踐活動分不開的,方法往往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中積累形成。這個教例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他們動手擺擺、弄弄,豐富他們的體驗,使之在探索中對思考、尋找規律,並用得出的方法去解決新問題。因此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三、在動手中發展創新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成為思維的工具和鏡子。」數學課上的動手操作,可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簡單化,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促進概念形成和知識內化,又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其潛在的創新意識。

上完例1、例2,我就讓學生做練習二十三頁第4題:「課桌寬米,長比寬多米。課桌長多少米?」為了進一步理解、鞏固分數的特徵和同分母分數加法法則,我還是以直觀教學為主,以一張長方形紙代表課桌,要求學生把它平均分成10份,用分數表示其中一份或幾份。學生自主操作,在演示中以「不同的」方法「求」出課桌的長度是米。有的把長方形紙平均分成10份,標出其中的6份,再標出其中的3份,並把合起來的9份畫上斜線或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有的分別把其中的3份、6份剪下來,重新組合在一起,答案一目瞭然。不同的做法,相同的結果極大地鼓舞著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創造熱情,在接下來的課堂實踐中,學生紛紛以身邊的物品為素材編做同類型的數學題,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充分體驗生活問題的生動性和解決方法的多樣性,促進了他們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認識建構過程,讓學生動手操作,手腦並用,確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是的,凡是學生能自己幹得來的事,就要鼓勵他們自己去干,教師決不替代。數學課上,充分利用學生的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及媒體優勢,使學生自由地參與活動,進行討論,操作,交流。一個個新知必然會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動手操作的親身體驗探索中得以突破。

在《簡單的分數加法》教學中,我適時創造機會,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演練,學生在這自由,自主的空間里,情緒始終是「積極興奮的」,思維始終是活躍的。讓學生在數學課上動起來,必將引領著學生愛上數學課,上好數學課,確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實現「有趣數學」與有效教學和諧交融,相生共進。

C. 小學數學6年級實踐性作業(通過學習圓柱,而自己動手實踐算出圓錐的體積)

等底等高的圓柱是圓錐的1/3用公式表示為 V圓柱x1/3=V圓錐 把一杯水用圓柱盛滿,可以往等底等高的圓錐容器中倒上3次

D. 小學數學中如何進行動手實踐課的教學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重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教師再引導學生到實際中驗證,到生活中運用。這樣,學生對知識就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質也回得到和諧發展。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呢?我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創設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形成學生動手操作的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氛圍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會使學生在毫無壓抑感的氣氛中學習,敢於設疑,敢於動手操作論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其內在的心理需求。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單一的操作演示、學生簡單的模仿操作轉化為探索性、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去發現事物的奧秘,逐步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
精心設計動手操作的步驟,使教具、學具直觀手段發揮應有的作用。動手操作前,先讓學生明白動手操作的目標,即研究什麼事物,觀察什麼現象,或分析一種什麼關系。然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清楚的語言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動手操作要求,提示操作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學以致用。
構建合理的培養模式,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具體操作。在對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並非無目的地放手讓學生去「實踐」,而應該構建合理的培養模式,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實踐操作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和結論。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時候應注意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指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拌以思維和語言的表達,把重點放在基礎比較薄弱,動手操作比較困難的學生身上,對那些成績比較好、思維敏捷的學生,多鼓勵他們創新,能否採用多種方法去動手操作;
其次,在學生發現和感受到一種知識或一種方法後,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擺事實,講道理,進行分析,形成共同認識。
最後,指導學生進行總結,形成正確、清晰的數學概念。動手操作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行仔細觀察、分析,而且要指導學生進行總結,真正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和飛躍。特別是低年級,老師如不適時加以指導和總結,小學生就會玩教具和學具。老師只有適時加以指導和總結,才能把學生從玩中引到學習上來,完成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和飛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見多動手操作,能發散學生的思維,達到創新的目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動手,親身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也能開發學生智力,讓他們積極地動手、動腦。大膽地去思索、探討、創新,使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積極的參與者,是認識過程的探索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讓學生先觀察幾幅圖,想想這些圖形是什麼,是怎麼組成的?用在什麼地方?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製作一幅圖畫,發揮他們的想像能力,自由自在地表達想法。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但提高了對知識的掌握,而且也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而學生也爭先恐後的想上台介紹自己的作品。他們的熱情讓我感動,也讓我深深地發現學生的想像空間是無限的,他們的創造力是我們所無法預見的。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充分地讓學生動手操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同時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E. 請你談談對於小學數學課的「情境創設、動手實踐」的看法

情境創設,基本上指導入部分!
如果只是乾乾的講題,小學生才不願意去專一五一十的聽屬呢!一開始讓孩子進入一種狀態,把孩子的注意力抓住,讓孩子進入一種情境!然後再切入主題!
動手實踐,指的是一種過程!
有時候,你往孩子腦子里塞東西,還不如讓孩子自己拿著東西往自己腦子里注入!
讓孩子自己去動手,發現規律,這樣就讓孩子腦海里深深的把內容給記住啦!
有時候自己動手去驗證一些知識,會讓他們記住哦!

F. 在小學數學課堂實施有效動手實踐活動有哪些措施

在小學數學課來堂教學中自實施有效動手實踐活動的措施有很多,但都需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響應,如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數學算式進行以下動手實踐活動,如:擺一擺,塗一塗、拼一拼、按照要求畫出圖形等,這些教學措施必須有實物教具,根據你課堂教學內容設置和創造合適的教學情景。這里不是能用語言描述清楚的,是需要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動手實踐活動的。

G. 數學課上怎樣培養小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著名的教育實踐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做中學,學中做」「生活即教育」等教學思想對教學實踐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因此,在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將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讓它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一;在發展學生思維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動手實踐就是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探索、猜測和發現的環境,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探求新知識的活動中去,在實踐中發展能力,從而最終獲得成功。在教學「角的度量」時,學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的方法,並能用量角器畫一個固定度數的角(如120°的角)後練習中,教師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次動手操作的機會:「同學們,我們都用量角器畫出120°的角,如果不用量角器,只用你手中的三角板和直尺,你能想辦法畫出一個120°的角嗎?」問題提出後,學生經過思考後,開始動手操作,匯報展示,班級中大多數學生操作方法:利用三角板上的角度畫圖,(1)90°的角和30°的角合起來。(2)60°的角和60°的角合起來。(3)創新想法:先畫出一個平角,再去掉一個60°的角…… 接著教師繼續提問:「運用上面的方法,你能畫出一個15°的角嗎」,學生有了解決上面問題的經驗,再動手操作已不是難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在激發學習興趣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該怎樣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呢?在執教「統計與概率」一課時,提前布置給學生一個家庭作業:回家後收集家中上個月水、電、煤氣、電話的費用情況以及上個月家庭的總收入和支出等。需要的數據是實際生活中的真實材料,因此學生興趣盎然,他們積極參與到調查實踐活動中,課堂上教師讓他們根據調查的數據製成統計圖表,再根據製作出來的統計表進行數據比較和分析,同時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對此孩子們特別感興趣,教學效果相當好。學生在調查、制圖、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充分體驗了數學的本質就是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進一步體會到了「數學是有用的」,從而喜歡上數學的學習。從這節課的教學來看,內容超越了教材的本身,但是著重於學生的參與意識

H. 論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重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教師再引導學生到實際中驗證,到生活中運用。這樣,學生對知識就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質也回得到和諧發展。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呢? 一、課外收集有關信息,獲得感性認識。教師要敢於打破教材,善於跳出教材,能巧妙組織教材,把知識教給學生,把學生教「活」。從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其觀察生活,搜集信息,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其認知沖突,促使他們自主地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在理解掌握知識,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自己所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二、創設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形成學生動手操作的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氛圍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會使學生在毫無壓抑感的氣氛中學習,敢於設疑,敢於動手操作論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其內在的心理需求。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單一的操作演示、學生簡單的模仿操作轉化為探索性、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去發現事物的奧秘,逐步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 三、精心設計動手操作的步驟,使教具、學具直觀手段發揮應有的作用。動手操作前,先讓學生明白動手操作的目標,即研究什麼事物,觀察什麼現象,或分析一種什麼關系。然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清楚的語言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動手操作要求,提示操作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學以致用。

I. 什麼叫學生動手實踐 小學數學新課標

結合課本的動手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專神和實踐能力。因為只有通過屬自己的再創造活動而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被掌握和靈活運用。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動手實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