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課文回憶

小學語文課文回憶

發布時間:2020-12-27 08:07:07

小學語文課本(你用過嗎),滿滿的回憶,讓我哭一會

1、原文伯父魯迅先生在世的時候,我年紀還小,根本不知道魯迅是誰,以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樣。伯父去世了,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許多人都來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聲痛哭。數不清的輓聯掛滿了牆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送輓聯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學生,各色各樣的人都有。那時候我有點驚異了,為什麼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我獃獃地望著來來往往弔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到伯父家裡去。那時候每到周末,我們姐妹三個輪流跟隨著爸爸媽媽到伯父家去團聚。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談起《水滸傳》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麼會知道我讀了《水滸傳》,大概是爸爸告訴他的吧。老實說,我讀《水滸傳》不過囫圇吞棗地看一遍,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那些好漢的個性,那些復雜的內容,全搞不清楚,有時候還把這個人做的事情安在那個人身上。伯父問我的時候,我就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伯父摸著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聽了伯父這句話,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罵還難受。從此,我讀什麼書都不再馬馬虎虎了。那天臨走的時候,伯父送我兩本書,一本是《表》①,一本是《小約翰》②。伯父已經去世多年了,這兩本書我還保存著。有一次,在伯父家裡,大夥兒圍著一張桌子吃晚飯。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對他說:「大伯,您跟爸爸哪兒都像,就是有一點不像」。 「哪一點不像呢?」伯父轉過頭來,微笑著問我。他嚼著東西,嘴唇上的鬍子跟著一動一動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們半天才說。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著說,「我小的時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樣,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麼——」 「可是到了後來,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說,「您怎麼會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哦!」我恍然大悟,「牆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有一天黃昏,呼呼的北風怒號著,天色十分陰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趕著回家。爸爸媽媽拉著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離伯父家門口不遠的地方,看見一個拉黃包車的坐在地上呻吟,車子扔在一邊。我們走過去,看見他兩只手捧著腳,腳上沒穿鞋,地上淌了一攤血。他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飽經風霜的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 「怎麼了?」爸爸問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動著的嘴唇里發出低微的聲音,「沒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進腳底了。疼得厲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裡,不一會兒,就跟伯父拿了葯和紗布出來。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葯,紮好綳帶。拉車的感激地說:「我家離這兒不遠,這就可以支持著回去了。兩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麼謝你們!」 伯父又掏出一些錢來給他,叫他在家裡休養幾天,把剩下的葯和綳帶也給了他。天黑了,路燈發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門口看著他們,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腳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這么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麼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伯父和爸爸回來的時候,我就問他們。伯父的回答我現在記不清了,只記得他的話很深奧,不容易懂。我抬起頭來,要求他給我詳細地解說。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變得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伯父逝世以後,我見到他家的女擁阿三。阿三是個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業,她愁得兩隻眼睛起了蒙,看東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著霧。她跟我談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說:「周先生自己病得那麼厲害,還三更半夜地寫文章。有時候我聽著他一陣陣接連不斷地咳嗽,真替他難受。他對自己的病一點兒也不在乎,倒常常勸我多休息,不叫我乾重活兒。」 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2、賞析課文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為別人做的幾件事以及他給「我」的教益,反映了他憎惡舊社會,同情和關懷勞動人民的性格特徵,贊揚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優秀品質,同時又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敬愛之情。 3、作者簡介周曄(yè), 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紹興人。魯迅兄弟三人,老大周樹人(魯迅原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曄是周建人和王蘊如的大女兒,所以她稱魯迅為伯父。周曄生於上海,魯迅逝世時,她才11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周曄回憶伯父的文章,寫於魯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國後一直選入小學語文課本。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曄執筆,出版了《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周曄還獨立撰寫過《伯父的最後歲月——魯迅在上海》一書,是她研究魯迅的姊妹篇。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童年的泥巴》中好多省略號,省略了哪些回憶

夢里多少回走進故鄉,走進滿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條清澈(chè)的小河還是往昔(xī)的模樣嗎,那群泥狗兒一樣的鄉下孩子,還在玩著河泥、唱著清亮亮的童謠嗎……「捏呀捏,捏個小巴狗,搖搖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貓,捉了老鼠喵喵喵……」
這風一樣的日子喲!
天藍藍,水藍藍,風兒輕輕,我們這些無憂無慮(lǜ)的鄉下孩子終於盼(pàn)來了放秋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sā〕歡兒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灘。河床大片大片裸(luǒ)露出來,積著一層層油漬(zì)麻亮的黑泥、紅泥,這些泥巴黏(nián)性極好,是我們捏泥人、做泥哨的絕好材料。
我們光著小腳丫,在滑膩(nì)、舒適(shì)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積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運到河灘上。這一堆兒,那一堆兒,我們這些鄉下孩子展開想像的翅膀,用一雙靈巧的小手捏過來捏過去,一邊還咿(yī)咿呀呀地唱著脆生生的童謠:「捏呀捏,捏個大的你看看。這個傢伙力氣足,幫助阿爸把田犁(lí)……」不長時間,一頭水牛捏了出來。那邊一個扎著羊角辮兒的女孩兒又唱道:「捏個金冠子,穿上大紅袍(páo),太陽出來早早早……」眨眼工夫,一隻精神抖擻(sǒu)的大紅公雞捏出來了。我們一幫小小子、小丫頭盡興地捏呀捏,沒多久,活靈活現的泥人、泥物就擺滿了一大片河灘:有蠢(chǔn)胖蠢胖的大肥豬、溫和順從的小綿羊、機靈乖巧的長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爺爺、癟(biě)癟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婦。我們一個個咧著嘴兒,欣賞著自己的傑作,樂得直蹦高。一會兒,那邊幾個露著一排白牙的「黑泥鰍(qiū)」吹起了剛剛曬乾的紅泥哨兒,頓時,滿河道回響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謠,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無限(xiàn)生機。
餓了,累了,我們這些孩子自有妙法對付:「撲通撲通」扎進小河,在水草叢中隨便抓摸幾把,總會有意料之中的收獲———不是金閃閃的紅鯉(lǐ),就是黑亮亮的鬍子鯰(nián),要麼捉了稻田裡養得正肥的閘(zhá)蟹、黃鱔(shàn)。開膛(táng)破肚沖洗干凈,把事先帶來的食鹽均勻地撒上,采來碧綠的荷葉裹了,挖了干凈的優質紅泥密封,然後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燒烤。時候差不多了,一縷(lǚ)縷奇異的香氣直往鼻子眼兒里鑽。這時節,那邊一夥送來了泥烤的鮮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在河灘上擺下野餐,我們一個個狼吞虎咽,吃得爽口舒心……
啊,童年的泥巴,那風一樣的日子喲!

⑶ 小學語文課本上那個關於「得過且過」的故事是怎麼講的誰幫我回憶一下

五台山上有一種鳥,叫寒號鳥,它生有肉翅但不能飛翔。
每當夏季來臨時,寒號鳥就渾身長滿色彩斑斕的羽毛,它便得意地唱:「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它每天都唱著,卻不知道搭窩。
等到深冬來臨的時候,它雖然很冷,但還是不搭窩,漂亮的羽毛也全部脫落了。當寒風襲來的時候,這光禿禿的肉鳥無可柰何地哀鳴:「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讀後:目光短淺的人,面對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對將來的一切都沒有計劃,他們只看現在,能偷懶就偷懶,能過去就不努力。他們一旦遇到挫折就會垂頭喪氣,消極悲觀。
為了將來的美好,對成功和失敗進行正確地分析,作個計劃,現在就努力工作,成功一定是屬於勤奮者。

⑷ 求回憶一篇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十幾年前學的,不知道還有沒有

您問的這篇課文是:《窮人》
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裡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乾乾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丈夫清早駕著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古老的鍾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麵包,菜只有魚。不過,感謝上帝,孩子們都還健康。沒什麼可抱怨的。桑娜傾聽著風暴的聲音,「他現在在哪兒?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在胸前劃著十字。
睡覺還早。桑娜站起身來,把一塊很厚的圍巾包在頭上,提著馬燈走出門去。她想看看燈塔上的燈是不是亮著,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見。海面上什麼也看不見。風掀起她的圍巾,卷著被刮斷的什麼東西敲打著鄰居小屋的門。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個生病的女鄰居。「沒有一個人照顧她啊!」桑娜一邊想一邊敲了敲門。她側著耳朵聽,沒有人答應。
「寡婦的日子真困難啊!」桑娜站在門口想,「孩子雖然不算多——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進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門,仍舊沒有人答應。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聲,心想,莫不是出什麼事了?她猛地推開門。
屋子裡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桑娜舉起馬燈,想看看病人在什麼地方。首先投入眼簾的是對著門的一張床,床上仰面躺著她的女鄰居。她一動不動。桑娜把馬燈舉得更近一些,不錯,是西蒙。她頭往後仰著,冰冷發青的臉上顯出死的寧靜,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就在這死去的母親旁邊,睡著兩個很小的孩子,都是卷頭發,圓臉蛋,身上蓋著舊衣服,蜷縮著身子,兩個淺黃頭發的小腦袋緊緊地靠在一起。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孩子的呼吸均勻而平靜,他們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裡。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回到家裡,她把兩個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讓他們同她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連忙把帳子拉好。

⑸ 求回憶李大釗的小學課文《我的爸爸》全文

《我的爸爸》

原文:

我的爸爸李大釗離開我們已經幾十年了,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對我的教育。

每逢看到孩子們學習,我就會想起爸爸說過的話:「小孩子做什麼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學就學個踏實,要玩就玩個痛快。」

那是寒假裡的一天,我在屋裡寫大字,外邊下起了大雪。啊,我們又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我想著想著,手裡的筆就不聽使喚了。爸爸正站在我旁邊,他用手敲了敲我寫的字。我仔細一看,有幾個字寫的東倒西歪的。我知道自己錯了,臉上熱辣辣的,就認真往下寫。

我把寫好的大字交給爸爸看,心裡想:「爸爸一定要讓我重寫一遍。沒想到爸爸看了,指著後邊幾個字對我說:「好,像這樣寫就對了!」又對我說:「叫你哥哥來,咱們到外邊玩雪去!」爸爸帶著我們到雪地里,跑呀跳呀,團雪球,打雪仗,還堆了個大雪人。我們一點兒不覺得冷,爸爸也像年輕了好幾歲。

每逢聽到孩子們唱歌,我就會想起爸爸第一次教我們唱《國際歌》的情景。

一個夏天的晚上,爸爸要教我們唱歌。他坐在風琴前面,讓我們先唱一支學校里新教的歌。爸爸聽我們唱完了,眉頭一皺,說:「學校像美麗的花園,孩子們多麼幸福,這不是撒謊嗎?地主和資本家殘酷地剝削農民和工人,許多孩子都吃不上飯,哪有什麼美麗和幸福!」接著,他一邊彈琴,一邊用低沉的聲音教我們唱《國際歌》。

(5)小學語文課文回憶擴展閱讀:

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

一是李大釗教育子女要認真學習,孩子做什麼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學就學個路實,要玩就玩個痛快」;

二是李大釗教孩子唱《國際歌》,教育子女懂得革命道理。本文是作者通過對兩件具體事情的敘述,寄託作者對老一輩革命家、自己的爸爸的深切懷念,激發自己作為革命後代繼承革命先烈遺志之情,這樣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才是比較確切、深刻的。

⑹ 80年代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我的父親李大釗》原文哪裡有啊,請各位幫幫忙找一下給我

《我的父親李大釗》原自中國現代作家李星華於創作的一篇散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收納於《烈士親屬的回憶》一書中,創作時間是1943年。《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

原文如下

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裡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又出去了。有時候他留在家裡,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後來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才過了兩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裡還不見回來。第二天,父親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廳里去了。我們心裡都很不安,為這位工友著急。

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不同意,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來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換上了新夾衣,母親帶她到娛樂場去散步了。父親在里間屋裡寫字,我坐在外間的長木椅上看報。短短的一段新聞還沒看完,就聽見啪,啪……幾聲尖銳的槍聲,接著是一陣紛亂的喊叫。

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一支閃亮的小手槍,就向外走。我緊跟在他身後,走出院子,暫時躲在一間僻靜的小屋裡。

一會兒,外面傳來一陣沉重的皮鞋聲。我的心劇烈地跳動起來,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親。

「不要放走一個!」窗外一聲粗暴的吼聲。穿灰制服和長筒皮靴的憲兵,穿便衣的偵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擁而入,擠滿了這間小屋子。他們每人拿著一支手槍,槍口對著父親和我。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幾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他的胳膊上拴著繩子,被一個肥胖的便衣偵探拉著。

那個滿臉橫肉的便衣偵探指著父親問閻振三:「你認識他嗎?」

閻振三搖了搖頭。他那披散的長頭發中間露出一張蒼白的臉,顯然是受過苦刑了。

「哼!你不認識!我可認識他。」偵探冷笑著,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夥,「看好,別讓他自殺,先把手槍奪過來!」

他們奪下了父親的手槍,把父親全身搜了一遍。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殘暴的匪徒把父親綁起來,拖走了。我也被他們帶走了。在高高的磚牆圍起來的警察廳的院子里,我看見母親和妹妹也都被帶來了。我們被關在女拘留所里。

十幾天過去了,我們始終沒看見父親。有一天,我們正在吃中午飯,手裡的窩窩頭還沒啃完,聽見警察喊我們母女的名字,說是提審。

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這是我的妻子。」他指著母親說。接著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這是我的兩個女孩子。」

父親接著說∶「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個鄉下人。我的孩子年紀都還小,她們什麼也不懂。一切都跟她們沒有關系。」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瞭望我們。

法官命令把我們押下去。我們就這樣跟父親見了一面,匆匆分別了。想不到這竟是我們最後的一次見面。

28日黃昏,警察叫我們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們回到家裡,天已經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爺到街上去買報。他是從街上哭著回來的,手裡無力地握著一份報。我看到報上用頭號字登著「李大釗等昨已執行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團雲霧,昏倒在床上了。母親傷心過度,昏過去三次,每次都是剛剛叫醒又昏過去了。

過了好半天,母親醒過來了,她低聲問我:「昨天是幾號?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從地上撿起那張報紙,咬緊牙,又勉強看了一遍。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母親微微點了一下頭。


(6)小學語文課文回憶擴展閱讀

文學賞析

這是一篇革命歷史題材的文章。但與《狼牙山五壯士》等革命歷史題材的文章比起來,《十六年前的回憶》是篇回憶錄,卻不像一般的回憶錄,所表現的人物形象更豐滿、更全面、更逼真,在具文學性的同時,更具史料價值。

從文章標題看,作為一位與父親有深厚感情的女兒,在回憶父親的文章題目中沒有出現「父親」二字,好像在情理上說不過去。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一個偏正式的向心結構,「回憶」是中心詞,「十六年前」表示回憶的時間。作者既是革命者的女兒,又是一名從事教學和民間文學研究的工作者,她選擇這一標題的唯一選擇,顯然不想把文章處理成一個純私人的、純粹父女情感表達的文本。

從語言表述看,有意識地注重敘事符合客觀實際,用語很慎重。

比如同樣提到時間,寫「4月6日」(李大釗被捕日)時,文章中寫道「父親在里間屋裡寫字,我坐在外間的長木椅上看報」;寫「4月28日」(李大釗被害日)這個日期,文章又寫道「我又哭了,從地上撿起那張報紙,咬緊牙,又勉強看了一遍」。

兩個確切的時間,均寫到了報紙,可見作者對文章中的具體時間的寫作態度是相當審慎的。這反映出作者的另外一個寫作基調:她對於父親的回憶,態度是相當嚴謹的,有一種史傳寫作的味道。

顯然,作者在這篇回憶錄中,想向人們展現的不僅是一位堅強不屈的革命戰士和令人敬仰的英烈形象,還是一個慈愛淳厚、和藹可親的父親形象。此文主要是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做到的。

名家點評

近現代作家葉聖陶:二十八頁倒二行與末句,恐須令學生細辨。前一句作者心中自問:「是不是痛心……無辜被燒呢。」自問之後即作肯定回答,父親確是痛心……無辜被燒。此意並未寫出,而徑作第二問。所雲「不願意」,即痛惜此類書籍文件,不願燒去也。(《葉聖陶教育演講》)

山東大學韓國學院名譽院長張庭延:文章像講故事一樣,出現了苦難、驚險、悲壯、悲痛的每一幕,每一幕都揪著我們的心……從此在我們小小的心靈里樹立起李大釗先生的高大形象,對李星華老師更產生了無比的尊敬和愛戴。

這一課動人心魄,富於教育意義,是我永生難忘的。(《延靜隨想集》)

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李吉林:《十六年前的回憶》是篇回憶錄,篇幅長……「遇難」是文章的中心事件,通過閱讀不難理出「遇難前——被捕——在法庭上——遇難後」這一事情發展的順序。(《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

⑺ 關於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燈光》、《為人民服務》、的一些問題(急急急 速答)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紀念(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同志內的一篇(容回憶錄)。課文寫的是( 1927年 )(時間)的事,當時中國處於(黑暗的軍閥混戰 )時期。本文重點寫了( 被捕前 )、( 被捕 )、( 在法庭上 )三個時間段發生的事情,表達了作者對父親( 父親的敬仰與深切懷念 )的思想感情。
2、《燈光》一課講述了「我」由天安門廣場上的( 燈光 )想起了一個有關(燈光 )的真實故事;在同( 國民黨 )軍隊的戰斗中,「我」的戰友(好副營長 )為了讓後續部隊找到突破口,在黑暗中用火柴點燃了一本書,照亮了前方的路而自己卻(犧牲 )了。

3、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 人固有一死),( 或重於泰山 ),( 或輕於鴻毛 )。( 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還重;( 替法西斯賣力 ),( 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⑻ 小學十六年的回憶思維導圖圖片語文

應該是《十六年前的回憶》,思維導圖:

出處:人教版六下語文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作者:李星華。

《十六年前的回憶》課文段落大綱: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永遠忘不了父親的被害日。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寫李大釗在局勢危急的時刻仍留在北京堅持革命工作。

第三部分(第8~17自然段):寫李大釗被捕的經過。

第四部分 (第18~29自然段):寫李大釗在法庭上異常堅定、沉著。

第五部分(第30~32自然段):寫全家得知李大釗被害的消息後悲痛欲絕。

《十六年前的回憶》課文相關詞語:

軍閥:指擁有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憲兵:舊時國家的政治軍事警察。

驚堂木:指舊社會的主審官審判案件時用來敲桌子示威,嚇唬受審者的木塊。

恐怖:驚慌、害怕。

會意:領會別人沒有明確表達的意思。

亂蓬蓬:形容須發或草木凌亂。

(8)小學語文課文回憶擴展閱讀

《十六年前的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文章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敘述了李大釗被害的全過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

讀後感悟:

不屈服於嚴刑拷打,不動心於高官厚祿,為了新中國的成立,李大釗同志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譜寫了壯麗的革命詩篇。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

⑼ 請大家把2000年小學1年語文課本照片分享下。在回憶以前童年的美好。沒分給了,謝謝

我剛出生……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文回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