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方案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方案

發布時間:2020-12-26 21:45:33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方案

???詳細

Ⅱ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課題研究方案

一、課題名稱

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

1、隨著課程的改革,教學模式也隨之改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在我們的課堂上已經在嘗試。「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我們也努力在實現。那麼在實現這一改革中,作為在學生進行參與、交流、合作時的思想載體——語言就變得更加重要。數學語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工具,是數學思維的最佳載體。它強調准確性、規范性和嚴密性。但對於年齡較小、數學知識較少的小學生,就很難要求他們掌握我們認為比較「標准」的、非常「數學化」的語言,常在數學課堂中出現會做不會說的,隨心所欲、自說自話的現象。所以,必須努力培養和提高小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2、新課程理念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但在我們課堂實施過程中卻時常存在一些不協調現象:在學生認真思考後,學生對問題只能作出答案性的判斷,卻不能思路清晰的書寫出解題過程;學生在與同學、教師交流時,往往只是用一、兩個字、詞或公式,乾巴巴地回答,不但缺乏最起碼的完整性,更談不上應有的條理性和內容的准確性。所以,教師越俎代庖地為學生總結出數學活動的現象依然存在。

3、從現在我校使用的小學數學教材(人教版)的變化情況來看,學生的學習內容不斷以各種各樣的數學活動的形式出現。《數學教師教學用書》中不斷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能夠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展開交流,形成用數學的意識。鼓勵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探索,並與老師、同學交流,最後形成知識。但長期以來,數學語言的教學在我校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很多老師對數學語言表達的教學地位存在片面性認識,認為語言表達教學應附屬於識字、閱讀、寫作教學

,並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因此在我們廣大數學教師的課堂上,還存在重視學生書面表達,輕視學生口語表達的現象,導致學生因沒過好語言關而學習起來困難重重。數學語言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語言之間的轉換不流暢,思維顯得緩慢,從而造成數學知識接受、處理困難。我校大部分班級在合作交流時,只有幾個學生爭相發言,絕大多數學生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機器」,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見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有的乾脆站立不語。這是教學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是講得過多,學生說話的機會少,有的甚至是「滿堂灌」,把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了「單向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水平低的學生數學理解力也差,以至隨著年級的增長在解決數學問題上出現了重重障礙,所以,數學思維的發展是離不開數學語言的同步發展的。

4、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殼」。因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同步進行。

5、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不具備數學語言能力的社會人已明顯地顯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們不能數學化地闡述某些產品使用說明,不能運用統計圖分析客觀事物等,這些現象都表明,現代及未來社會要求人們具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已不再只是純語文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是一種以語文語言表達能力能力為基礎,包括外語語言表達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科技語言表達能力在內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相對忽視此項教育的當今學校中越發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語言是思維的外殼。」

「說」本身就是思維的進一步加工。要培養學生各種數學能力,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離不開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從創新教育理論角度看,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創建一個無權威束縛和民主自由的環境,為學生的創新性學習提供機會,只有培養學生數學語言,才能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

2、從人的全面發展觀點看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發展,發展的目的,應著眼於主體性的生成和潛能的開發,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而具有個性的發展,也能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機會,使他們在參與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3、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指出:「一旦兒童能使語言內化為認識的工具,就比以前更能有效而靈活的方式將經驗和規律表現出來,並加以系統轉換。」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既可以使知識得到內化,又能促進思維的發展。

4、語言不僅是思維的工具,也是內部智力活動的工具。學生掌握知識必須通過語言。前蘇聯心理學家加里培林的智力形成學說認為,智力的發展要經過活動的定向階段,物質式物質化活動階段,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不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內部語言階段。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則明確指出,語言是智力發展的促進者。

5、美國語言學家布龍非爾德說過:「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忽視了數學語言的教學無異於買櫝還珠。

四、課題界定

由於我校實行一校兩部制,本課題研究組在北校區,是高小部,所以課題中的「小學生」指的是中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區別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一般語言,但又存在於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它是一種由數學符號、數學術語和經過改造的自然語言組成的科學語言。它大致可以分成三類: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

「表達能力」指的是學生能夠把生活語言、書面語言和數學語言相互轉化,能用語言清楚、有條理地表達思考過程,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就是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使學生能讀懂數學語言,能用數學語言清楚、有條理地表達思考過程,並正確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數學學習,學會簡單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和適當進行數學交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信心說,學會說,喜歡說。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研究目標:

1、通過調查和研究,找出影響我校學生數學語言口頭表達能力普遍偏弱的主要原因,並作出相應的對策。

2、經過培養和探索,使學生的數學語言說得准確、簡練而有條理。促進語言和思維的完整性、條理性和敏捷性的發展,讓學生數學語言的口頭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發展。

3、通過培養學生數學語言,使課堂教學模式得到優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使教師形成正確的教學觀,從舊的教學思想中解脫出來,強化教改意識,真正體現「新課程標准」的精神,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主要內容:

1、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現狀的研究。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強調學習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乃至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將影響他們的後繼學習。因此,調查和分析學生原有的情況,是我們研究的基礎。我們可以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定期的調查和座談,分析影響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因素,並作出相應對策。

2、如何訓練小學生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

①通過

數學閱讀使學生感悟准確的數學語言。重視數學閱讀,豐富數學語言系統,對提高數學語言水平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教育意義。小學生能自覺閱讀課外書的很少,閱讀數學有關書籍的更是少之又少,學生僅靠課堂上聽教師的講授是難以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數學語言系統的。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只有通過閱讀,作好與書本標准數學語言的交流,才能規范自己的數學語言,鍛煉數學語言的理解力和表達力,提高數學語言水平。

②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形成准確的數學語言。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③通過動手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時,要多讓學生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

④從生活經驗引導,促進學生由生活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在數學語言的培養過程中要注重生活語言與數學語言的互譯。生活語言是學生熟悉的,用它來表達的事物,學生感到親切,也容易理解。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必須以生活語言為解釋系統。數學語言也是如此,通過兩種語言的互譯,就可以使抽象的數學語言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借鑒,從而能透徹理解,運用自如。

⑤採取各種形式,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通過小組討論、同桌交流、讓學生小結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在科學方法論和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運用問卷、訪談、測量等科學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有關教育問題或教育現狀的資料,從而獲得關於教育現象的科學事實,並形成關於教育現象的科學認識的一種研究方法。調查研究的一般步驟:(1)確定調查對象:根據研究課題的性質、目的任務,確定調查對象、調查地點,選擇相應的調查類型和調查方式。(2)擬定調查計劃:在擬定調查計劃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確定所採用的調查方法。②確定調查項目。③確定調查進程。(3)實施調查:用編制好的調查工具,根據各種調查方法的具體要求開展調查。制定調查表格、觀察記錄表、問卷、訪談提綱和編制測驗題目。(4)整理調查材料:對收集的調查材料進行統計、整理、分析,得出結論性的意見。(5)撰寫調查報告:對所研究的問題作出解釋,提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二)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由社會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的或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背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研究。行動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進過程,包括「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幾個步驟。

行動研究法可採取這些步驟:(1) 選擇問題:即對學校在教育、教學上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對問題作出歸納、分類,形成一定時期內要通過研究解決的問題。

(2)理論探討:即從教育理論中有針對性地選取最合適的內容,為解決篩選出的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和操作規范,從而保證行動研究的正確性。(3)實施和反思:即教師按照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的順序,創造性地運用自己已經選擇的、有針對性的教育理論,解決具體教育教學問題,改善教育教學工作,並對實踐的結果作出總結和反思。行動研究的目標是在實施和反思這一階段實現的,它是行動研究的關鍵階段。這一環節需要教師撰寫開展行動研究、總結實踐經驗的論文,為繼續開展行動研究提供參考。

(三)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按水平高低和科研含量的大小可以劃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我們在進行數學教育課題研究時,應採用科學性經驗總結方法。科學性經驗總結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積累的教育經驗進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系統地揭示經驗的實質,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並總結歸納出富有規律性的、具有推廣價值的東西。採用經驗總結法進行課題研究,包括以下幾個基本步驟:(1)確定總結的對象與內容。一般來講,經驗總結應以先進事跡與突出貢獻為前提來確定研究對象,應選擇那些數學教育教學中急需解決的、有研究價值的、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普及和推廣價值的課題。(2)搜集與分析資料。包括對數學教育事實材料的積累、篩選與提煉。在積累材料方面,一是需要總結那些在客觀上已取得良好效果的經驗,二是需要總結反映工作過程的事實,使人們了解事物發展的全貌,了解經驗形成的各種條件、原因和結果之間的內在的聯系。在積累了大量數學教育經驗事實的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對這些材料進行分類整理、篩選、提煉。經過篩選提煉的材料,一方面必須新穎,能反映數學教育實踐的最新成果,或是人們尚未發現的或鮮為人知的材料;另一方面材料既要少而精,又要充分,能足以說明問題。(3)總結討論並撰寫研究報告。搜集與分析資料工作完成後,就可以寫出初步經驗總結報告了,然後邀請有關方面人士召開經驗總結論證會,聽取大家對經驗總結報告的意見。最後根據大家的意見,對經驗總結報告進行精心的加工潤色,從內容到形式反復推敲,進行理性分析,推演出一定的結論,最後寫出正式的課題研究報告或論文。

(四)對比分析法:對比分析法也稱比較分析法,是把客觀事物加以比較,以達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做出正確的評價。對比分析法通常是把兩個相互聯系的指標數據進行比較,從數量上展示和說明研究對象規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種關系是否協調。在對比分析中,選擇合適的對比標準是十分關鍵的步驟,選擇的合適,才能做出客觀的評價,選擇不合適,評價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本課題採用時間為標准,進行實驗前實驗後對比分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對比分析。

七、課題研究實施步驟

(一)、准備階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

確定實驗研究對象,調查、了解學生現狀,制定初步的操作方案。主要採用文獻研究法,收集整理有關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理論文獻和實踐經驗材料,設計並修改完善課題標准,通過課題論證。

(二)實施研究階段(2011年4月—2013年4月):

按方案進行研究,由課題組長負責各階段目標的實施,課題組每月做一次階段性總結,整理案例,從中探索規律,反思教學設計程序與實際效果,分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為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積累實踐資料。學期末,對教學情況進行數據分析,研究分析典型案例,撰寫出階段性的研究論文。

1、採用調查研究法、談話法和觀察研究法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進行調查,搜集數學語言表達中出現的常見問題,進行歸納分類,分析原因,撰寫調查報告。

2、主要採用案例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對比研究法結合課堂教學設計實施具體研究,廣泛收集案例,結合典型案例探究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特點,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教學設計等。

3、採用內容分析法和經驗總結法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學習成績等方面進行研究,總結經驗,積累具體研究資料和成果,積極探索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

(三)總結階段(2013年4月—2013年9月):

主要採用經驗總結法等全面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分析總結課題研究情況,匯集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編印論文專集、案例集、視頻集,進行課題結題鑒定、匯報活動等。

八、預期成果

1、論文集:

第一階段(2011.2~2011.4):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特點及相關因素的論文。主要闡述小學生在數學語言表達方面經常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從年齡、心理發展和語言培養方法方面分析原因。

第二階段(2011.4~2013.4):針對常見問題從學生年齡、心理發展和語言培養方法方面總結出相應的對策及途徑的階段性實踐研究論文

第三階段(2013.4~2013.9): 對小學生數學課中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的論文

2、案例集、視頻集:

2011.4~2012.4:收集有關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案例和視頻。通過對個別學生的針對性指導,了解學生個體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狀況,從中不斷探索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不同對策。

2012.5~2013.3:收集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的案例和視頻。

3、《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的研究報告

九、組織機構

顧 問:

課題主持人:郭澗娥

課題組組長:李小紅

課題組成員:吳鳳英、黃朱美、廖熹曦、朱 茜、唐 鵠、

邵映蘭、鄧名威、谷金平

十、經費保障

我校對課題研究工作非常重視,將下撥一定經費給予課題經費保障。我們一定嚴格監督課題經費合理有效的使用,督促課題主持人嚴格按《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經費暫行管理辦法》經費開支,遵守財務制度。我們保證課題經費單獨立戶、專款專用、不擠占和挪用課題經費。

十一、參考文獻

1、新課程、新標准、新評價編寫組:《新課程標准》,商務印書館 第1版

2、陳琦,《教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3、張盈盈,《數學教師教學用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佚名,《如何看待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網路文庫)

5、彭石春,《影響小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因素》(磐安教育網)

Ⅲ 如何讓小學數學走近生活課題研究方案

《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小課題研究報告

小課題研究報告

----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課題的提出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這充分說明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我發現數學教學總是與生活有所隔離,這樣就使學生接觸到的數學知識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學難度,為此,我覺得教師應該在課題研究中應充分挖掘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調動學生善於質疑、自主研究,主動尋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探索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數學。因此我確立了小課題----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1、培養學生積極穩定的學習態度。通過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相關背景從多種渠道中加以發掘,凸現出該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歷史與現實背景,呈現知識的產生、發展、變化過程,揭示該知識的發展規律和本質,認識對人類社會生活的現實影響和真實意義,從而增強學生深刻理解相關知識點賦予個人的現實意義,促使學生形成端正、穩定的學習態度。

2、加強學生數學生活經驗積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的研究通過引導學生從日常所處的校園、家庭、社會等周圍生活環境中,有目的地發現和收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加以認真觀察和詳細記錄,鼓勵學生主動以多種途徑去尋求問題的情景,並嘗試運用數學知識從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討論和解釋,引導學生用准確、嚴格、簡練的數學語言或文字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結論。

3、創設生活化數學教學情景,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研究,通過教師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理解,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使新知識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即教學內容生活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游戲活動、多媒體教學、實踐活動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來模擬、再現和創設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於教學全過程,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即教學過程生活化。通過設置開放性、實踐性等作業形式,使學生及時將數學知識應用、驗證於日常生活,並將此過程中再次積累的新經驗反復驗證於課堂與生活之間,即作業形式生活化。

4、豐富學生數學生活實踐體驗,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研究,通過對課內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以多種途徑、形式的數學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數學經驗,留心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多方解決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應用、驗證數學知識,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

5、挖掘學生現實生活教育資源,培養學生自我拓展的意識及學習品質的研究通過對學生所處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等現實環境的關注,從中挖掘與學生數學學習密切相關的生活要素,結合學生個體或者群體的實際認知水平,加以開發、提煉、加工和整合,使之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生活教育資源而進行合理的利用,引導學生在對知識經驗的積累、驗證、鞏固、應用等過程中,不斷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數學意識及數學學習品質。

三、 課題研究原則:

1、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而老師則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材的教學內容及呈現形式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去獲得知識,而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討論交流的機會,進而獲得數學結論,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這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和基本規律決定的。

2、實踐性

現代數學教學理論認為:好的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一旦離開了學習實踐,學生就不能成為主體,因此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參與和學生的個性發展,加強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3、開放性

數學課堂生活化,就必須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使新教材的教學更容易體現「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匯報總結——鞏固實踐」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引進和用好開放題,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機會和成功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得到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數學來源於生活。新課程標准指導下的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系生活、貼近生活,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數學走進他們的生活,進入課堂,使之產生親近感,變的具體、生動,誘發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使學生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想辦法來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達到對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滿足,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同時也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再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走進生活、大膽實踐,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真正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課題探究的內容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1、聯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問題無處不在,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產生數學問題,並激發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慾望。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應十分重視讓學生歸納已有生活經驗,並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時,先用投影片出示學生平時常見的扇子、書、紅領巾、皮球等實物,然後抽去實物,留下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幾何圖形,讓學生發現這些圖形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無形中產生了自主探究的興趣。再如,在教學「商的近似值」時,可以讓學生試著做一下如「150÷44」一類的除法式題,當學生除不盡時,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數學問題自然產生,再學習「商的近似值」知識,適時地滿足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需求。

2、創設情境、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

新知識呈現方式發生了變化,必須要求教師的教學觀念的改變,從而探索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每一位教師必須有充分的課前准備,真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摸摸、拼拼、塗塗、量量,在「生活化」的動手操作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識。

3、走進生活,用新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學生學習數學是為了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少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後,可以布置學生回家測量家裡客廳的長和寬,求出面積,再測量一下一塊地磚的長和寬並計算面積,最後算一算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如果一塊地磚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這就必然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延伸,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但更重要的是把課內外緊緊結合起來,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實踐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4、開展實踐活動,真正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實踐與綜合運用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拓寬數學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生活中的認知和行為與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以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水平。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烙餅時,我就讓他們回家觀察媽媽平時是怎樣做的,這樣既容易學會知識又增長了他們的生活的經驗。這樣,讓學生養成留心身邊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並自覺的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使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富有魅力,對於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都十分的重要。

五、課題研究的實踐探索及措施落實

在研究的初級階段,我發現學生學習知識與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兩者還是有所隔離,學生還是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知識,然後又在教師的指引下解決問題,缺乏自主地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動獲取知識與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這個問題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我們教師設計的活動是否稱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動。因此,本階段要通過研究,使教師逐步把課題思想貫穿到平時的教學中去,注重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注重學習活動的設計,使我的課堂有新的起色,無論拿到怎樣一個內容都知道從生活中找尋它的模型。並引導老師在反思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重點解決如何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下面就從幾個方面談一下課題的實踐探索及措施落實:

首先捕捉「生活現象」,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生日時我們切生日蛋糕,怎樣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樣多?學生討論,然後自己動手也來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樣多……最後,得出「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樣多(每份同樣多),這叫「平均分」。這樣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現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學生增加了動手操作的機會,而且使學生對新概念感到新穎、親切。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個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其次聯系「生活畫面」,揭示規律

學生的非形式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數學常識、經驗的建立首先必須依賴於實踐活動,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師若能創造性地將數學知識融合於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畫面」,就可以幫助學生學好數學。

如我在教學「簡單的分數加法」時,創設生活場面,每個學生拿出兩個八分之八的圓,先讓學生組成小組給圓塗色(塗成不同的幾份),然後把兩個圓重疊,看一下兩個圓的塗色部分加起來是多少?這樣一來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再次設計「生活情景」,開展演練

數學知識應加以演練才得以鞏固,數學技能也應加以反復練習才能習得。數學教學如能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練,會有利於實實在在地提高能力。

如在教學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時,在學生對此類應用題的結構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時,我布置了這樣一個活動:同桌兩個同學合作,將相遇問題的應用題中的情節表演出來,並口頭編應用題,解答……那麼,如果沒有同桌幫忙,你一個人可以表演嗎?學生興趣很濃,紛紛舉手示範。經過這樣的演練,學生對「兩地,同時,相向(對),相遇」等有了實實在在的了解。

教師應該善於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

最後返回「生活天地」,廣為溝通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作廣泛溝通,會使學生「領悟」出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數學有很強的應用價值這個重要道理。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實踐第一」的觀點,在生活數學的天地中求新、求美。

教師只有把學生真正的帶到生活中去,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和創造的美。

六、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

1、加強了學生數學生活經驗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3、降低了教學難度。

4、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5、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科研能力。

一年來,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和理論素養的提升這兩方面。。

反思一年多的研究過程,我的體會頗多:

第一,本課題的研究在我的努力下,在「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生活化」方面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我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次,今後研究還需不斷加深,向更深的層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對本課題的研究不能僅停留在「教師」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進行「學生」方面的研究,即對「學生參與」的研究還需更全面、更深入。

第三,課堂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它比較好地解決了研究過程中的方法問題,但我感覺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到位,特別是對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方面還需加大監控力度,以進一步做好質的研究。

七、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本課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課教師能在平時的實踐中,將某些現象、想法、感受及時總結、提煉,並能上升至理論層面,而在這方面,我覺得自己還遠遠沒有達到。

2、對個案的理解不全面,實踐中有應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這樣的態度需在今後的實驗中加以改進。

3、探討出「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育教學實踐,形成具有指導性、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也是一個難點。

4、學生層次不整齊,加上現有的條件有限(如學生家庭條件的限制)使得課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5、本課題研究成果主要通過課題總結報告、教學研究論文等形式呈現。但是,如何使這些成果能夠深刻體現設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實到日常具體教學過程中,還也是是一個研究的難點。

八、對今後工作的幾點思考

1、如何改變組織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中來,是今後應該改進的地方。

2、通過研究探討、摸索出「生活——數學——生活」的數學教學模式,並加以推廣,用它指導我今後的數學教學工作。

總之,該課題實施一年來,我覺得自己的理論素養提高了。而且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能夠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及時收集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再把這些問題移進課堂,通過對現行教材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數學教學內容源於學生現實生活,教學過程中的方法、手段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學生學習活動應用、驗證於日常生活,不斷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並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用數學的語言去解釋得出的答案或結論,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協同發展,達到提高和完善學生的數學素養的目的。

「讓講台成為舞台、讓教室成為社會、讓學生成為演員、讓教師成為導演」,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慾望,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這就是我今後研究的主要方向。

Ⅳ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小學數學命題改革的趨勢與策略研究
2、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
3、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教師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4、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課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5、 數學教師所需要哪些更高層次的知識?的本體性知識?
6、課堂教學常規研究
7、數學教師數學觀的調查與分析
8、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強教師
二、教學資源研究
1、數學課堂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研究.
2、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
三、教學設計研究
1、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2、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3、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4、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5、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四、教學過程研究
1、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體驗的研究
2、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教學評價研究五、

Ⅳ 小學數學微課題研究課題有哪些內容

《小學數學課堂巡視的有效性研究》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在當今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流於形式、低效的甚至無效的課堂巡視還普遍存在著.在這種課堂上,當老師安排學生自學或者作業後,他們或者毫無目的地在學生之間轉悠,只是為巡視這個環節走過場而已;或者只是以了解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進度,維持學習秩序為主,不給學生以任何指導;或者只是裝模作樣地側身看看、聽聽,「身入」而不能「深入」;或者只是催促學生,「請同學們做快一點!」或者發現了學生的錯誤很不耐煩,「你怎麼還不會!」 在他們看來,課堂巡視就是為順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學而進行的.
針對以上現象,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巡視的有效性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並將以下問題作為研究過程中需要分析與解決的問題:學生對課堂巡視的態度如何?如何讓學生歡迎並主動配合教師共同完成好每次課堂巡視?如何在巡視中培優輔弱,提升優秀學生解決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如何在巡視時指導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同的課型,不同階段的學生,我們應該如何預設不同的課堂巡視?如何根據巡視時的課堂生成來調整教學預設方案?又怎樣通過巡視來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更好地溝通師生感情,從而構建高效的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
二、問題的研究
(一).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領研究過程
在開始進行課題研究的時候,我正在品讀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我知道了生本教育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全書貫穿了這一嶄新理念;知道了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知道了生本教育的價值取向就是「堅決地從師本教育轉向生本教育,把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作為當前解決教育問題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我想,以上這些生本教育理念不正可以指導我對課題作深入地研究么.
(二).生本巡視與師本巡視的對比
在問題的提出中筆者所例舉出的課堂巡視中的現象,便是典型的師本教育下的課堂巡視.很顯然,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師本巡視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從根本上違背了「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生本教育觀點.生本教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巡視,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該在巡視時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細心地發現學生的錯因,處理好課堂生成,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從而通過有效的課堂巡視構建高效的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服務.
(三).課堂巡視過程中學生的心理調查與分析
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課上老師進行課堂巡視的一些想法,以把握課堂巡視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更好地在課堂巡視中為學生服務,我對所在學校中高年級全體學生採用無記名答卷的形式進行了一次調查,並對比較豐富的原始數據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1.在獨立解答題目時,老師來到自己身邊,有意露出作業本並希望老師指點的佔47.5%,這些同學能從心理上能積極配合老師巡視;5%的學生根本不配合老師巡視,他們會立即蓋住作業,怕老師看見;心理有點緊張,總感覺有點不自然的學生佔46.3%;沒什麼感覺,自己照常解題,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的學生佔38.8% .
分析:學生是否配合老師的巡視,這與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學習成績有一定的聯系,更與老師平時巡視時的態度或說明確點其實就是親和程度及耐心有很大關系.
2.在老師巡視時,如果自己遇到了難解答的題目,你會怎樣?舉起手,請老師來指點的佔63.8%;不敢舉手,怕老師批評的佔12.5%;不敢舉手,怕同學笑話的佔8.8%;空在那,先做其它題目的佔67.5%.
分析:在獨立解題時,遇到難題是常見的事,多數的同學能舉手請老師指點,然而更多的學生選擇空在那,積極主動的態度還欠缺.近十分之二的學生心理需要疏導,需要培養好問的精神.
3.在小組合作討論時,希望老師到自己小組來只是聽小組討論的佔31.3%;希望老師指導,並成為小組一員,參與討論的佔46.3%;要求老師到其他小組去,別影響自已小組的佔5%.
分析:多數同學希望老師參與或指導自己小組進行討論,說明學生很歡迎在小組合作時的老師巡視,同時也說明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要進一步培養.
4.在課堂上自己進行相關操作時,希望老師到我身邊來,看我操作的佔26.3%;希望得到老師指導的佔77.5%;怕老師發現自己操作中的錯誤,最好別來到自己身邊的佔15.0%.
分析:絕大多數學生希望老師在巡視時來指導自己進行操作,怕發現自己錯誤而不希望老師來巡視的也有少數同學,他們需要老師從正面多多引導.
在調查問卷給老師的建議一欄中,有些學生這樣寫到:老師應該一邊巡視一邊把
發現的問題及時告訴全班同學,一邊巡視一邊講課,這樣全班同學的正確率就會提高;在巡視到學習差的學生身邊時,如果發現他們有許多題目不會,請稍微指導一下就好,不要停留太多的時間,這樣會浪費別人的時間,應該讓更多同學都得到指導,不要讓有些同學覺得老師對自己不夠重視;老師,您在巡視時有時發現我的新穎解法,請向全班同學介紹;請老師課堂巡視時,應該到處都看看,不要單獨站在哪個學生的身後,讓這個同學感覺不安,好像自己的題目做錯了一樣,有時不知老師在身後,猛一回頭,就被嚇了一跳;老師在課堂巡視的次數不宜過多,如果過多會影響我們,會令我們過度緊張;我希望老師在巡視時發現我們的錯誤不要說出來,用手指點指點就行,這樣我的自尊心就能得到很大滿足.這些都是學生原始的話語,透視這些真實的表白,我們不難發現學生需要怎樣的課堂巡視了.

Ⅵ 求一篇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方案

要找哪個版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課題研究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