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堂好的小學語文課的標準是什麼
無論接受與否,課程改革已經勢在必行。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和教學、學習方式,它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師在課程改革中不斷實現自我更新,而且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學會學習,不斷成熟,不斷進步。教師要與新課程同行,就必須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必須掌握新的專業要求與技能:學會「IT」,學會創新,學會思考,在課程改革中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
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並沒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讓教師去借鑒,而要靠教師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發現,去積極而認真地嘗試。以下是我教學中的一點實踐和體會,在此和老師們一起交流探討。
一.引導探究學習
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發現,引導他們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這樣遠比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東西讓他們興奮得多。比如在講《端午日》這一課時,根據課文內容,我事先設計了幾個題目:
1. 沈從文其人其事
2. 端午節的來歷
3.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4. 湘西鳳凰的美麗風光
5. 沈從文的作品簡介(《邊城》、《長河》)
確定這幾個與課文有關的題目之後,我再給學生提出要求:
● 5個學習小組按不同題目查找資料,每小組推出一位發言人。
●在課余時間收集和整理資料,不斷分析和互相交流。
●拿出一節課的時間做小組匯總分析,一起確定所需要的信息,准備在下一次「展示會」上展示。
這幾個題目讓學生很感興趣,他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有的上網收集資料,有的在圖書館一泡半天,有的跑到書店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在這期間,我並不是對此不聞不問,撒手不管。因為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總會遇見各式各樣的問題,我會很關注學生的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幫助他們解決。
這樣的准備使我看到了學生真我的風采。在展示會上,每個小組拿出的東西異彩紛呈。有關於沈從文的幻燈片,作家照片、故居圖片、生平介紹等等一應俱全;有介紹沈從文的故鄉湘西鳳凰的美景圖,做成了精美的powerpoint形式,秀麗的青山、澄清的碧水、古樸的吊腳樓、盛裝迎新的苗家人,讓沒去過鳳凰的同學們嘆為觀止;有關於端午節九種來歷和風俗習慣的詳細介紹,讓大家知道了端午節除了是為紀念屈原以外,原來還有其他的來歷和說法,增長了同學們的見識;有學生自己做的和自己四處收集的跟端午節有關的風俗飾品。如布老虎、線粽子等等,色彩艷麗,生動逼真;有對沈從文的另兩部作品《邊城》和《長河》的詳細介紹,以及學生自己對文章的透徹獨到的感悟賞析。
這些生動詳實的展示讓學生和我眼界大開。學生們笑逐顏開,注意力十分集中,課堂上不時傳出陣陣的驚嘆聲和熱烈的掌聲。他們或為湘西鳳凰的美景驚嘆聲,或為沈從文的求學精神感動,或為一個個精緻可愛的端午節飾品而歡笑,或為《邊城》中美麗而痴情的翠翠而動情。這節課使學生印象十分深刻,許多學生在當天的日記里記下了他們在這節課上的美好感受。他們說:「今天的語文課生動有趣。同學們大顯身手,短短的一節語文課我們學到了許多以前課上學不到的知識,我們真希望以後多上這樣的課。」
學生的反映也使我增強了信心,我想: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教師必須要自覺改變傳統教學中「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那種認為教師講授越充分、越精細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種認為學生們只是被動聽講,越安靜、越能跟著教師思維走就越好的觀念,不變不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這樣師生才能共同發展和共同進步。教師可以找一些內容豐富,適合探究的文章,試著設計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學生的興趣有了,課就好上了。
二.進行小組合作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我們班有36名學生,上課時我常常並不是按照教師「一對幾十」的面對面授課方式,而是將學生分作六個小組,每組六人。上課時教室里出現的不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講授,而是六個學生聚集在一起的學習小組。我以為,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必須要由過去的「教師中心」、居高臨下,變為以學生為本,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態」,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自由表達和自主探究性學習才可能成為現實。
以前學生們不愛學文言文,普遍以為枯燥乏味。在《夢溪筆談》的教學中,針對學生對文言文的畏難情緒,我又一次採取了小組學習這種方式。 課上,學生按最近的座位將六張桌子對在一起,相對而坐,每組指派一個負責人(主要負責組織討論和紀律提醒)。主要任務是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學習。首先,我要求學生將本課中包含文言文常用虛詞「之、其、如、為、以」的所有句子找出來,分類整理在筆記本上。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學生暢所欲言,共同討論這幾個文言虛詞在不同句子的具體含義,共同討論這篇文章的內容。這種方式使學生耳目一新,他們興奮地坐在了一起,針對這幾個詞和整篇文章的意思熱烈地進行討論。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生都認真而積極,他們沒有放掉老師給他們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地探討,肯定正確的,改正錯誤的。在這期間,我所做的,是在各個小組之間巡迴、發現、答疑、解惑。最後時間,明確地有針對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難問題。
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式效果是不錯的,每一個學生都在「動」:動腦(想)、動嘴(說)、動手(整理)。他們快樂地笑著,快樂地討論,快樂地記錄著他們合作學習的果實。這種方式達到了我以前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沒有達到的效果,打破了過去那種枯燥沉悶的課堂氣氛,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記、幾個學生跟著老師走、大部分學生無動於衷的文言文授課方式,真正地讓學生坐在了一起,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做到了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動腦,都發言,都有收獲,都有所得。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與學生們分享他們的感情和想法,關注每個學生的進步,實現每個學生的發展。教師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應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組織者。這里所說的組織者,好比談話節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維持紀律、不斷施加壓力的監工。作為主持人,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要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研究表明,學生大部分的學習困難來自他們過重的學習壓力。解除這些壓力,明顯有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創造潛能的開發。當學生處於輕松愉快的狀態時,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就更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增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發揮。雖然小組合作這種方式看似效率不高
⑵ 怎樣備好一堂小學語文課
把握教材內容.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教師拿到教材後版要先對本冊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吃透教材,感悟文本,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對話.教師只有研究教材體系,明確教學任務,弄清教材的基本結構、指導思想、知識技能、編寫意圖、內涵外延和深度廣度,才能最終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才能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創造性地開展好課堂教學.廣東資深教師石景章老師說他不讀十遍書不上課.可見理解教材的重要.
⑶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的第一節課
首先我想搞清楚你要上的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這有本質的區別。
上低年級的課,知識點少,上課時可以慢慢來,比如說講生字的時候,你可以讓他們想一想怎樣去記,比如說:記「上」字,可以引導他們想像平地上放著梯子...這個方法很奏效,有很多老師都試過,就是要注意把握好上課時間。還有做課件的時候請盡量做的生動一些,好看一些,沒時間做的話網上也有(文庫),下下來用吧。
上高年級的課,就是要注意給時間他們做筆記。在講到需要他們記筆記的地方時,要說「下面請同學們記一下.....」之類的,因為高年級有記筆記的需要,但他們還沒有能力自己搞懂哪些要記以及寫字速度不夠快。
差不多就是這些了,最後我再給你一點建議:最好讓學生們對你」又愛又恨「:愛你的和藹體貼,恨你的嚴格要求。
祝君成功!
歡迎追問,望採納,謝謝!
⑷ 如何評價一節小學語文課
(一) 評教學目標與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要全面、具體、明確,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實際。 ①全面:指能從語文知識、能力、思維品質、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等幾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 ②具體、明確: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要分清「了解」『理解」「掌握」「運用」這四個層次。能力、思維品質、思想情感目標有明確要求。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 所確定的語文教學目標,能以語文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重點、難點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關鍵,以簡馭繁。 能正確理解和掌握小學語文教材,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抓住教材特點和關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敢於對教材要求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進行大膽的濃縮,不面面俱到,將知識歸納、分類整理。區分出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要用到的,有助於知識的理解,但以後還要作為重點內容學習的;哪些知識是相關的。然後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從而突出重點內容。 (二)評教學程序與主體意識 3.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的編排組合,以及內容的銜接過渡,安排詳略等,而教學思路就是要看思路是不是清晰,符不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 課堂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順序、過渡和時間過渡,時間分配,看課堂結構就是看結構安排嚴謹,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環節時間安排合理。 4.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面向全體,是要求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思想。確定的教學目標,運用的教學方法要照顧到面,體現差異,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區別不同對象,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要有針對性。 學生的基礎,智力的水平,學習態度,家庭環境等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正確、科學地認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可塑性。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能隨意放棄對某個學生的培養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要求,又要照顧個別差異,把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和特長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5.傳授知識的量,訓練能力的度要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把教學目標里確定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就可以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層次、突出重點。不要片面追求傳授知識的量,而要在乎傳授知識的質。也就是說,既要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還要使學生消化得了,吸收得好。 語文能力訓練要有個度,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一步一步走,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去。要知道量太大,要求過高,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謂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6.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創造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機會,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進而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些講解,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讓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善於獨立思考,讓每一個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問題,敢於質疑問難,主動去探索知識規律,獲取知識。 7.教學民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民主一方面是指教師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循循善誘的態度管理課堂,進行教學。教師信任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豐系。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看做是真理的化身,而是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吸納學生的觀點,不可強求一致的標准答案,使學生改變記憶的機器之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人。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要通過學生學習主體作用來實現。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學生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和發展。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要給他們提供能夠創新的機會。要引導學生善於找到創新途徑,學會創新的方法。 8.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 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過程,通過學生的不斷探索形成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表述、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參與學習、訓練,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一些結論的推導過程及結論的得出應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要相信學生,不能越俎代庖。只要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能得出結論的,都可讓學生去發現、去領悟。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評教學方法與訓練意識 9.精講精練,體現思維訓練為重點、落實「雙基」 要求教師要抓住教材的精華和要點,作有針對性的講解,力求化繁為簡,變難為易,且要言不繁,一字干金。教師講課佔用的時間不能超過1/3。練,要具有典型性,力求一舉多得。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有針對性,針對重點,難點,易混淆的知識進行練習。且練習要有坡度、深度和一定的廣度。題型和練習方法多樣化,題量適當,使學生當堂理解、消化所學內容。 應寓思維訓練於教學的全過程之中,著重培養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徑地求索答案,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10.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 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的「教」,又包括學生的「學」,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之統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要適合教材,學生和教師的特點。教學方法只有尊重教材,抓住教學內容特點,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教師只有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收獲;教師只有選擇那些能夠或容易發揮自己特長,施展自己才華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在教學中可以以一種方法為主,多種方法為輔,也可以多種方法綜合運用。關鍵在於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能力。 11.教學信息多向交流,反饋及時,矯正有效。 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動態過程。多向的信息交流可把學生個體自我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信息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反饋交流及時普遍聯系起來,形成多層次、多通道、多方面的立體信息交流網路。多採用討論法、探究——研討法的交流模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矯正要有針對性,要注重實效。不是每個問題都給以矯正,而是要抓典型性的問題和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以恰如其分的矯正。矯正也可以由學生來完成。 12.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 根據教學需要,從教材實際出發,恰當使用教學掛圖、實物、投影儀、錄音機、教學電影、電腦等各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 (四)評情感教育與情感意識 13.師生平等和諧、課堂氣氛融洽、尊重學生 要搞好課堂管理,組織好教學的全過程,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基礎。師生關系的核心是尊師愛生,而其主導方面是愛生。教師對學生人格上的尊重、信任,生活上的關心體貼,思想上的耐心教育,特別是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贊賞和表揚,常使學生激動不已,喚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甚至可以影響他一生。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也因此會轉變為對老師的愛,對老師的尊重與信任,更把對老師的愛遷移到對老師所教的課上來。 14.注重學生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訓練培養 (五)評教學基本功與技能意識 15.教學語言 教師應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不說方言土語。發音要准確,用詞要規范,語言要簡潔、流暢、生動形象,富於啟發性。 16.教態 教態親切、自然、端莊、從容、精神飽滿。衣著打扮整潔、大方。 17.板書 板書規范美觀、重點突出、言簡意賅,脈絡清晰,書寫嫻熟。 18.操作 運用和操作各種教具及現代化教學手段熟練,形成技巧。 19.應變與調控 知識面廣,能靈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駕馭課堂能力。 (六)評教學效果與效率意識 20.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好 知識、能力、思維訓練、思想情操等目標已達到了教學要求,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受益成度高。 21.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會了方法,能自己處理教材中的問題,獲得了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積極思考,敢於並善於提出問題,有創新精神。 22.信息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短時高效 難易適度,負擔合理,使學生在規定時問內經過努力可以學好,並留有餘地,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促進全面發展。 23.教學有個性,形成特點與風格。 (七)評教學個性與特色意識 千人一面,千課一法是課堂教學的大忌,要提倡有個性的教學,教學方法有特點,教學藝術有特色。有個性的教學就是教學特點突出,教學方法形成一種模式,教學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此項可根據每個教師顯現程度酌情打分。
⑸ 怎樣的小學語文課才算是一堂好課
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語文」,知道語文是和其他科目不一樣的存在。
⑹ 如何上一堂有趣的小學語文課
一:老師應了解學生,及時和孩子溝通好。 孩子不聽話自有他們的想法,有的孩子好動,自控差。這就需要老師的正確的引導,老師多表揚好動的學生,對聽話的孩子們老師給予適當的獎勵。講課時穿插講一些小故事,講一些小朋友喜歡聽的。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了,很好的帶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二:老師准備充足的教案。 俗話說的好: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老師認真備課是一定的,也要做充足功課。收集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兒歌、順口溜,孩子能掌握的簡單易懂的文體。啟迪孩子對文學的熱愛,他們長大以後也可以成為有名的文學家、哲學家。 三:老師講課如身臨其境搬,把孩子們帶到童話世界裡。 在這里有美麗的白雪公主,有七個小矮人。還有惡毒的老巫婆,送給白雪公主一個毒蘋果,在白雪公主不省人事的 四:教師板書與多媒體教學同樣重要。 小學生處於生長時期,善於模仿,善於學師。這就需要老師很好的文學修養,練得一手好字。俗話說的:學高為師,身高為范。就是這個道理。練得一手好字,不僅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影響孩子們也會學著寫好字。 五:把手工帶到課堂上。 孩子好動,那就發揮他們的優點吧!例如:「動物課」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做一些小動物的形狀,發揮孩子們的想像力。找幾個孩子們,讓他們在課堂表演一下。讓孩子們在表演中,學會一些知識。啟迪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小動物。從小,培養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六:讓學生積極舉手。 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交流思想,交流知識。講課的同時,讓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可以提出問題。從中吸收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思想性。專研科學,啟迪科學。 心理學家馬卡連柯提出的尊重、信任、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教育要使學生快樂、成長,就應該給學生尊重、信任與希望。講課的同時,更多的是鼓勵學生,讓學生們健康、快樂的成長。語文課上的生動有趣,容易掌握。知識一學就會,老師一講就懂的教學原則。更多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學習的樂趣。暢想在知識的海洋里,感受知識帶給的無窮力量。
⑺ 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小學
1、首先必須熟悉教材,建議將教材未教授的部分通讀一遍。
2、選定課文內容後,就要內深入容熟悉課文,准確地說是熟悉課文的各個細節,真正做到准確把握細節。
3、理清課文條理,大致形成基本的教授框架。到這一步後,再參看教參或其他相關輔導教學的書、網路等。進一步理解課文,拓寬視野,補充知識。
4、備課。在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基礎上,完善教授框架,並提出符合對象特徵的問題、課堂練習及演說等環節。
5、製作PPT。PPT要盡量做到內容簡潔,流暢,符合教學對象特徵。既要吸引眼球,也要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6、教師練習。課堂有嚴格的時間控制,一般是45分鍾,並力求完整。所以課下練習必不可少,教師應按照設置環節進行練習。建議對鏡子練習,這樣可以對自己的表情,手勢和動作適時修改。
⑻ 如何備好一堂小學語文課
1、深鑽語文課程標准和教材。簡而言之,就是了解教材。原則上是一至六年級都要了解,重點了解本冊的內容。A、通讀全冊教材,做好一學期的規劃。教師拿到教材後,要認真通讀全冊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內容和編排意圖,對照《課程標准》對年段的要求,針對本班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和水平,確立一學期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目標,整體制定課時計劃,合理地安排各部分教學內容,特別是安排好集中性的語文實踐活動,避免隨意性,有的則可以提前布置,讓學生有備而學。如培養學生根據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是5--6年級學段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通讀全冊教材會發現,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除了要通過課文的學習外,還要通過教材中的「閱讀鏈接」的相關內容和「口語交際」中的部分內容來體現,再如對學生課外閱讀量的保證,教材結合課文和「閱讀鏈接」的學習提出了課外閱讀的建議,推薦了一些書目,根據本班學生的基礎和條件如何去落實,就需要學期初作出安排。教學中如何落實需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整體考慮。B、要做好一個單元的備課。充分發揮教材單元對學生思想、情感、語言、思維發展的整體促進作用。教材是按文化主題來組合的,每單元在同一文化主題下,從課文到閱讀鏈接到綜合學習的積累、口語交際、習作等,也都圍繞本單元的文化主題來設計編排。四、五篇課文在題材、體裁、表達方式、語言風格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便於學生在比較中學習語言,認識事物,教材在課後練習、閱讀鏈接、實踐活動、口語交際與習作的內容選擇與形式設計上,圍繞同一主題堅持從生活到文本又到生活的原則,注重豐富兒童的生活內容,開拓兒童的生活范圍、提高兒童的生活質量。這樣每個單元從課內閱讀-------課外擴展閱讀-------實踐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始終圍繞一個文化主題。隨著單元內容的,教材展示給學生的是一個無限廣闊的認識空間,伴隨著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入,情感不斷升華。這樣的課文組合,整體上給孩子認識的沖擊,已遠遠超出幾篇課文本身。因此,教師要在通讀一單元教材的基礎上,確實每課的落角點和目標,整體考慮學生的聽說讀寫實踐活動,並從一個單元出發去開發有價值的教學資源,使一個單元的教學更加豐富,也更加厚重,也使閱讀、聽說和寫作真正做有機結合。一個單元的閱讀鏈接、口語交際的話題、習作的題材內容等,要在教學實施之前安排好,便於學生在整個單元的學習中,有目的地進行觀點、素材、語匯等方面的即時積累。也就是在開始每一單元第一課的學習之前,要先瀏覽本單元的口語交際、習作等方面的要求,提前有計劃的安排實踐活動,這樣的教學才有實效性。2、了解學生。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師要想教會學生,必須先了解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的具體需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也就是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了解學生的內容包括他們的思想、情緒、知識和能力基礎、思維特點和思維水平、學習方法、愛好和對教學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照顧大多數的原則,確定教學的起點和難點,同時考慮相應的教學措施。例如,根據學生的程度不同,備課時設計適當的問題提問適當的學生,要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和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備課時,還可以考慮如何有意識地結合每次教學,解決一兩個學生的問題,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一次解決一兩個問題,一個學期下來也就能解決不少問題。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密切師生關系都有很大的好處。另外,應該注意學生在學習上的愛好、特長,收集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建議和反映。在備課時,應根據學生的合理意見,改進教學方法,使之更切合學生的需要。3、設計教法。設計教法就是解決如何教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以實現教學目標。什麼是恰當?適合就是恰當,恰當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可以接受,最終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並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也就是說在鑽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再進行教法的設計。
⑼ 如何評一節小學語文課
在新課改的實踐中,對提高語文教學高效性的一些因素已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如充滿個性的琅琅書聲,基於文本的閱讀體驗和扎扎實實的語言訓練等,但對於標准問題的探討也一直沒有停過。到底怎樣的語文課才是一堂好課,是一堂高效的課,我認為,語文教學是否高效,可以從三方面去審視:1.這堂課是否朴實; 2.這堂課是否關注學生的發展,是否關注效益意識; 3.這堂課是否體現語文價值。其中第一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原生態,使好課人人能上;第二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課程目標,而且體現了在單位時間里的工作效率問題;第三點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所特有的價值。從我目前的教學研究和實踐來看,我認為下面這幾點可以作為高效課堂的標准來參考。
一、一堂高效的課應是一堂朴實的課
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是「常態性」,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多人幫你准備,然後才能上的課。現在的一些公開課,就一堂課而言,它是高效的,在教育理念上,確實給我們聽課者起到了引領的作用,但他們為這一堂課而做的准備工作卻幾倍於平時的課前准備,是平時的教學中無法效仿的。也有的公開課,是對設計的一種重演,課堂變得太完美,沒有一點差錯,缺乏真實感,使我們看不到學生在課堂中真正的成長和進步。因此,高效的語文課堂應是原生態的課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提質量」才是語文課堂的改革方向。
二、一堂高效的課應是一堂不累的課
用累與不累來區別課的好壞和高效程度,主要是考慮到我們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應該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識。一堂語文課的意義不僅局限於教給學生某些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利用優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堂課的高效與否,不是上課的老師說了算,也不是評委說了算,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學生。如若學生始終能被精彩的課堂所吸引,在強烈氛圍的渲染下不知不覺地度過40分鍾,學生在一堂課中始終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那就是一堂高效的課。
三、一堂高效的課應是一堂能體現語文價值的課
我們經常說語文要教出語文味來,要能體現語文的價值,語文味該怎樣教出來?語文的教學價值該怎樣體現?這幾個問題,目前一線教師非常關注而且極力想在操作層面上弄明白。歷史上語文課曾經上成思品課、常識課、鑒賞課、故事課,其重要原因都是沒有準確地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的性質弄明白了,語文該教什麼也就明白了。找到了語文教學的價值所在,語文教學也就有了方向。
一堂高效的語文課,歸根到底是在追求語文教學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體的標准及其評價體繫上,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絕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種刻度來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識,才能更有利於新一輪語文課改的推進。
⑽ 如何才能上好一堂小學語文課
是小人還是君子,沒吃進去以前,是貧窮還是富有,永遠也不會停留在那一刻內每天我們都生活容在痛苦與快樂裡面,所以我們的人生也不過如此,不要留下遺憾,是孬種還是漢子,誰都不知道人生下一步是什麼,誰也不知道是什麼口味,每一天,細水長流,人的一生就想是一條長長的河流一樣,以後的生活誰也不知道,來過這個世界。每一個人,要讓別人知道我們來過,那就等於是在浪費今天,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一樣,我們都是從今天開始,如果你們不知道每天要干什麼事情,我們不能浪費時間要把握住自己的每一天,只有出那裡流過,一切都掌握自己的手中。人生如戲,沒有辦法要名留青史,但是可以把握住現在的每一天,做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