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間私人掏錢創辦的南開大學,為何就變成了國立大學
因為支撐一所大學開銷簡直太大了,特別是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所以最終在將南開遷回天津這件事情上,南開校長做出讓步,答應了政府的要求,南開由私立轉為公立大學。
南開大學,可以說是無數學子深深嚮往的求學殿堂。除了教學水平高,師資力量雄厚之外,他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讓這座百年院校越發的給人以厚重感。畢竟,在他成立的百年裡,培養了太多的人才,也見證了我國從動亂到輝煌的過程。
正是從這時起,南開開始漸漸走上了公立大學的道路。私人支撐一所大學肯定非常吃力,於是在經費緊張時,南開大學就會向政府要錢以便解決燃眉之急。但是要知道南開畢竟是私立學校,向政府伸手要錢,難免有點“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軟”的感覺。
於是在對外戰爭勝利,南開大學要搬會天津時出現了問題。遷學校可是非常費錢的,南開大學沒辦法只有和政府要。當時的政府也是非常慷慨,痛快的承擔了費用。但是有個條件,就是將南開有私立學校變成公立學校,最終當時的南開校長沒辦法只能答應了政府的要求。
Ⅱ 重慶南開中學和天津南開大學有什麼關系
重慶南開中學和天津南開大學都是由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創辦的。重慶南開中學由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創辦於1936年,初名「重慶私立南渝中學」;南開大學肇始於1904年,正式成立於1919年,是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的綜合性大學。
重慶南開中學建校背景
南開學校肇始於天津。張伯苓原為北洋水師見習軍官,目睹了甲午戰敗後「國幟三易」的悲憤一幕,立志教育救國,遂棄武從教,在嚴修家館講授新學。
1904年10月,嚴修與張伯苓創辦新式私立中學堂。
1907年,學堂遷往天津城南開窪,稱為「南開中學」。
1919年,創辦南開大學。
1923年,創辦南開女子中學。
1936年2月,校長即派天津南開中學主任喻傳鑒及嚴伯符、宋摯民來重慶籌備設校。
私立南開中學
1936年9月11日,重慶私立南渝中學正式開學上課。
1940年8月,南友小學校名改為南開臨時小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天津南開各校相繼復校,至此,南開大、中、小學遂成體系。
1947年1月,南開經濟研究所由重慶遷回天津。
南開中學
1952年12月,重慶私立南開中學由私立改為公立。
1953年,更名為重慶第三中學,並被確定為重慶市重點中學。
1984年5月10日,學校恢復南開中學校名,鄧穎超題寫了校名。
2006年,重慶南開中學初中部整體搬遷進入融僑半島,重慶南開(融僑)中學即重慶南開中學在融僑半島的分校。
天津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創辦於1919年,創辦人是著名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和嚴修。
1919年,初設文、理、商三科。
1920年增設礦科。在建立初期,南開大學就開時代先聲,實行男女同校,這在北方私立大學中為第一家。
1923年8月,南開大學正式遷入八里台新校址。學校設文、理、商、礦四科外,增設預科,南開大學初具規模。
1929年,改科為院,設有文學院、理學院、商學院及醫預科,共13個系科。
1938年4月,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改稱西南聯合大學。
1939年南開經濟研究所遷至重慶沙坪壩南開中學內,繼續開展研究工作,並招收研究生。
1946年5月4日,聯大全校師生舉行結業典禮,西南聯大正式結束。
1946年4月9日,教育部宣布南開大學改為國立,張伯苓任校長。
1984年,南開大學成為全國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
1994年,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並入南開大學。
2010年5月14日,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整建制劃轉南開大學,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成立。
2013年,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獲教育部認定,南開成為首批進入最新國家教育工程「2011計劃」建設的高校。
Ⅲ 自學考試實行學分制,為什麼不是學年制
學分制以選課制為核心,以彈性修業年限為主要特徵,以導師制為主要保障,以取得規定的最低總學分數作為學生畢業主要標准。兩所高校的學分制收費均由專業學費和學分學費兩部分組成。
但公立學校也有不同,比如在得克薩斯州,大學學費是按照學生修學的學分數量不規則遞增。在工程學院,學分的起始價格為4583美元,而2個學分只收費5741美元,3個學分則為6850美元,以不規則比例遞增。同時規定如果學生在單學期內修學的學分數超過12,則以15515美元「封頂」。
以公認性價比最高的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為例,如果一個國際學生到該校就讀工程專業,那麼他需要修完至少126個學分才能畢業,每學期在15學分至17學分之間,只要修到12個學分以上,統一收取15515美元。也就是說,在每學期按照規定修夠學分的情況下,該學生4年所要支付的學費總額為15515美元乘以8個學期(124120美元)。
Ⅳ 在清華大學里 什麼是八字班 零字班
這是清華大學本科班的編班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入學當年年份最後一個數字,就是幾字班。比如2008年入學,就是八字班;2010年入學,就是零字班。
清華大學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Ⅳ 南開大學和浙江大學
南開大學是傳統的老牌名校,在師資力量是非常雄厚的,設備也是非常先進的,學校非常看重人才的培養,所以在學術上的支持是非常到位的,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學習氛圍也是非常的濃重。這也使得我們能夠在學習上產生濃厚的積極性,對求知的慾望也是非常的強烈。
南開大學的師資力量十分強大,不是國內普通一流大學可以比的。在這里可以得到很好的大學教育,不會荒廢四年青春的。再說天津這個城市也很棒,閑暇的時候還可以在天津市裡逛逛,很棒的。
Ⅵ 南開大學幼兒園是公立還是私立的
南開大學幼兒園是直屬南開大學的園所,當然是公立單位,毋庸置疑。
Ⅶ 南開大學是私立學校么
南開大學不是私立學校,南開大學屬於公立學校,重點名牌大學。
南開大學(Nankai University),簡稱南開,肇始於1904年,正式成立於1919年,是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學校南遷,1938年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雲南昆明合組西南聯合大學,為中華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1946年回天津復校並改為國立。新中國成立後,經歷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成為文理並重的全國重點大學。
南開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入選首批「2011計劃」、「1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被譽為「學府北辰」。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汲汲駸駸,月異日新」,南開大學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之校訓,弘揚「愛國敬業、創新樂群」的光榮傳統和「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理念,正在向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截止2014年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科技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環保總局重點實驗室1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12個,教育部工程中心3個,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7個,「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4個。
Ⅷ 周恩來少年時期處於什麼樣的生活背景
本文摘自《周恩來自述》,周恩來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是一個極富人格魅力的人。他在「自述」中用朴實的語言回憶自己的種種人生曲折……字里行間,也留下了對自身境遇的內心感懷。
我從事於革命事業,正如中國一般知識分子一樣,經過了從封建家庭轉到受西方學校教育,然後變成社會主義者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的祖父名叫周起魁,生在浙江紹興。按中國的傳統習慣,籍貫從祖代算起,因此,我算是浙江紹興人。
我的家庭近幾代祖先也是紹興師爺,外祖父原籍江西南昌,也是師爺。到了祖代,兩家搬到江蘇淮陰、淮安當縣官,因此結了姻親。我便生在淮安,那是一八九八年。
我的外祖母是淮陰鄉下農村婦女。因此,我的血液里還有農民的成份。
我的母親長得很漂亮,為人善良,生了三個小孩——我和兩個弟弟。現在,一個弟弟已死,一個弟弟尚在。母親在三十五歲時即患肺癆而死。原因是我家在祖父去世後,每況愈下,母親因操勞過度成疾。
祖父五十多歲去世。他生前不事生產,不買地,只有房產。到了父輩,我們的家庭就中衰了。叔父當師爺,父親(周劭綱)當文書,進益不夠維持生活。但封建家庭素來好面子,擺空場面,寧可債台高築,不肯丟掉面子。因此,我從小就懂得生活艱難。父親常外出,我十歲、十一歲即開始當家,照管家裡柴米油鹽,外出應酬,在這方面,給了我一些鍛煉。
我出生不久,因叔父周貽淦病重,照傳統習慣,把我過繼給叔父。叔父死後,就由守寡的叔母撫養。叔母即嗣母陳氏,是受過教育的女子,在我五歲時就常給我講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緣》等唱詞。嗣母終日守在房中不出門,我的好靜的性格是從她身上承繼過來的。但我的生母是個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這一部分。」
我小時在私塾念書。從八歲到十歲我已開始讀小說。我讀的第一部小說是《西遊記》,後來又讀了《鏡花緣》、《水滸傳》和《紅樓夢》。
中國有句俗語:「逼上樑山」。這句俗語就出自《水滸》。我們都是「逼上樑山」的。人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先天的,而是由於外來的壓迫和環境造成的。但他所以能產生革命性,是由於人的本能中有一種抵抗力,不願受外來壓迫。有一種人,站在壓迫方面或幫助壓迫的,當然無由產生抵抗力。但大多數人是被壓迫的,只不過抵抗力有強弱的不同。有些人抵抗力強,是經過鍛煉而來的;有些人抵抗力弱,是因為鍛煉不夠。
十二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這是我生活和思想轉變的關鍵。沒有這一次的離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無所成就,和留在家裡的弟兄輩一樣,走向悲劇的下場。
我離家去滿洲鐵嶺,是因為當時父親、伯父都在那裡做事。我在鐵嶺入了小學,六個月後又去沈陽入學,念了兩年書。從受封建教育轉到受西方教育,從封建家庭轉到學校環境,開始讀革命書籍,這便是我轉變的關鍵。當時有兩個教員,一個歷史教員叫高戈吾(山東人)是革命黨人,另一個地理教員是保守黨人。高戈吾給我介紹讀進步書籍,如章太炎(光復會領袖)的書和同盟會的雜志。地理教員是滿族人,姓毛,介紹給我讀康有為、梁啟超的文章。章太炎的文章是古體文,很難懂,梁啟超的文章是近體文,很易懂。
後來,戴季陶出了《民權報》,把章、梁的主張混合為一,寫了激烈的文章攻擊袁世凱,我從它的創刊號讀起,直到這個刊物被當時的統治者袁世凱查封為止。那時我十三、四歲。
十五歲(一九一三年)我入南開中學,是一個私立學校。學費起初由伯父供給,後來靠學校的獎學金。
南開的教育,是正常而自由的。我喜歡文學、歷史,對政治感興趣,對數理也有興趣。總之,喜歡能說理的東西,不喜歡死記的東西,如化學、英文。我經常在課外讀許多書。南開有集會結社自由,我組織了敬業樂群會,當主席。一九一五年,參加反袁運動,演說、勸募,反對「二十一條」賣國條約。但當時南開全校學生有政治興趣的也還不多。
一九一七年中學畢業後,我去日本念書,是自修,生活費用靠朋友供給。在日本共留學一年半。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時回國,又進南開大學,參加五四運動,主編天津學生聯合會報。後該報被封,我被捕,坐牢半年(當時是段祺瑞的部下楊以德統治天津)。被釋後,去法國勤工儉學(一九二○年)。
當時戴季陶在上海主編的《星期評論》,專門介紹社會主義,北平胡適主編的《每日評論》,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都是進步讀物,對我的思想都有許多影響。
這個時期,我的思想已從贊成革命而走向社會主義。但是由於我出身於封建家庭,我開始的社會主義思想是烏托邦的。不過因為我自小吃過苦,懂得生活之艱難,所以很短時間內,即轉變到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了。這一時期,在國內曾看到《共產黨宣言》,在法國又開始讀到《階級斗爭》(考茨基)與《共產主義宣言》,這些著作對我影響很大。
Ⅸ 南開大學是公辦還是民辦大學
南開大學(Nankai University, NKU),簡稱南開 ,肇始於1904年,正式成立於1919年,是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的綜合性大學。
Ⅹ 南開大學為什麼叫南開大學
1904年8月,嚴修、張伯苓東渡日本考察教育歸國後,將嚴氏家館和王益孫家館合並,招收新生,於1904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學。校舍在嚴宅偏院,初稱「私立中學堂」,後易名「敬業中學堂」、「私立第一中學堂」。
此後得鄭菊如捐城西南「南開窪」地10畝,起建校舍。該地位於天津城西南的開窪地帶,有「南開窪」之稱,簡稱「南開」。「南開」地名由此而來。1907年秋,由嚴宅遷入新校舍,學校因所在地名改稱「南開中學堂」,後改稱「私立南開學校」,是學校稱「南開」之始。
(10)私立南開大學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5月,南開大學佔地445.19萬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區佔地122.50萬平方米,津南校區佔地245.89萬平方米,泰達學院佔地6.7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194.00萬平方米;有專業學院26個,本科專業86個。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2個,不在一級學科覆蓋下的二級博士點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8個;有專任教師2046人,全日制在校學生26568人,其中本科生15120人,碩士研究生8065人,博士研究生3383人。
截至2014年底,南開大學圖書館藏書總量達306.9萬余冊,中、外文現刊1935餘種。館藏文獻以經濟、歷史、數學、化學等學科為主。圖書館有古籍線裝書30萬冊,是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有善本書約22000餘冊,2000餘種,內有宋元刻本24部,明刻本640餘部,清初精刻本900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