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公立私立 > 縣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方案

縣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方案

發布時間:2021-03-10 18:10:11

⑴ 求醫院績效考核方案

醫院績效考核方案大綱 一、公共考核 項目 1、 醫德醫風方面;2、 科室管理方面;3、 勞動紀律方面;4、 護理質量管理; 5、 後勤部務管理;6、 醫院感染管理;7、 財務管理;8、 醫療安全管理; 二、臨床科室績效考核 1、 工作效率指標;2、管理效能指標;3、服務質量指標; 4、勞動紀律指標;5、醫療質量考核指標;6、醫療安全考核指標; 三、平台科室績效考核 (一) 、手術室 1、醫療質量考核指標 2、醫療安全考核指標 (二) 門 急診①急診首診負責制執行率②診療規范執行率③醫療質量綜合分數④收容住院 、 完成率⑤留觀留察完成率⑥醫療糾紛發生率⑦急救物品完好率⑧科室成本與醫療收入之比 (三) 、功能科、放射科、檢驗科 1、自有考核指標;2、公共考核指標;3、醫療質量考核指標;4、醫療安全考核指標 (四) 、供應室 1、工作量完成率;2、科室成本與收入之比 ;3、消毒物品合格率; 4、臨床科室滿意度 (五) 、葯劑科 1、門診葯房; 2、住院葯房 ;3、配方差錯率; 4、科室成本與醫療收入之比; 5、病人中肯投訴率;6、病人滿意度 ;7、臨床科室滿意度 ;8、醫療糾紛發生率 (六)門診收款處和住院結算處工作效率工資的考核 1、門診收款處完成有效發票;2、住院收款處完成入院或出院人次 3、病人滿意度 ;4、病人中肯投訴率 (七) 、職能及後勤部門、120 車隊 以臨床、平台科室的均數為計算基礎分別人為 ABCDE 五等 四、按量計酬工資 按量計酬工資以單項工作量作為計量基礎,結合該項工作的單位工作量工資標准計發。 一、單項工作內容及其單位工作量工資標准 (一) 入院收容 ; (二)住院收治; (三)特約門診 (四)住院手術 ; (五)內鏡手術(胃腸鏡檢查及治療除外) 二、單項工作的工作量考核 第四章 二次分配 第一節 工作效率工資二次分配的意義 工作效率工資,實際上是一種帶有激勵性的勞務工資。其分配原則是「按工作量取酬,按服 務質量取酬, 按工作績效取酬」;其分配基礎則是醫院管理活動中各種要素的綜合考核結果。 在工作效率工資的一次分配中, 考核的對象是以部門或者科室作為考核整體。 為了進一步激 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開展創造性的工作, 必須對工 作效率工資進行二次分配。二次分配的考核是以員工本人作為考核對象。 第二節 二次分配中各類各級人員的分配比例 一、院級領導 二、職能部門 1、科長; 2、科員; 3、班組長; 4、工人 三、臨床、平台、醫技葯劑部門 1、中層領導(系數) ;2、醫護人員 3、見習期滿尚未取得執業證的醫務人員;4、實行各科室不同專業崗位差異系數制度 四、各科室內實行效率激勵制度: 將科每月績效工資總額的 10%用於激勵,由科室領導班子作出決定,分配給當月效率相對 較好的醫療小組或個人。 五、科室內臨工績效工資分配標准: 六、確定系數平均工資 系數平均工資=科室每月績效工資總額×90%÷中心全體人員系數之和 七、確定各類人員每月工作效率工資 ①每月工作效率工資=系數平均工資×本人系數 ②用於激勵的效率工資額的分配: (激勵總額-臨工效率工資)÷享受人員系數總和×本人系數 第五章 配套政策 第一節 配套政策的意義 第二節 配套政策的措施 一、醫院承擔下列情形固定資產成本 二、醫院承擔下列情形人力成本 三、醫院承擔下列情形費用 第三節 其他相關規定 一、欠費病人以實收費用計入科室收入。 二、當月收支結余為負數的科室,其負數此後不沖減。 三、當月工作效率工資不足 100 元的,按 100 元計發。 四、畢業生參加工作見習期績效工資的規定:本科及其以下學歷 6 個月內不計發,第 7 個月 起計發;計發標准以所在科室同類同級人員基數為依據,按如下比例計發:本科 60%,大 專 50%,中專 40%。 醫院實施績效考核方案 2009-12-02 18:15 第一章 目的 宗旨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人保部「績效工資管理」的精神, 進一步調動醫院各類各級工作人員的工作 積極性和主動性, 充分發揮各自的工作熱情和工作能力, 使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全 體員工的得到持續提高,不斷改善本縣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況。根據衛生部「衛規財發 [2004]410 號」等系列相關文件的規定,建立新型的績效工資考核分配製度。 第二章 分配原則 本方案所指的績效工資, 不包括按政府人事部門規定發放的檔案工資。 醫院績效工資分配製 度建立「按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務質量取酬,按工作績效取酬」的分配機制,主要體 現了「三個衡量」的原則: 一、以「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作為衡量績效工資的基礎。 二、以「技術含量高低、風險程度大小、工作負荷強弱、管理責任重輕」作為衡量績效工資的 導向。 三、以「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務質量、勞動紀律」四個方面的各項重要指標進行全方位考 核,考核結果作為衡量績效工資的依據。 第三章 績效考核 一、公共考核 項目 1、 醫德醫風方面; 2、 科室管理方面: 3、 勞動紀律方面: 4、 護理質量管理: 5、 後勤部務管理: 6、 醫院感染管理: 7、 財務管理: 8、 醫療安全管理: 二、臨床科室績效考核 1、工作效率指標: ①病床使用率 93%達標,每升降 1 個百分點,效能工資上下浮 5%。 ②平均住院日 小於等於 16 天(二級醫院小於等於 12 天) 。該指標為相關考核指標,制定 每科相應標准。每延長或縮短 1 天,效能工資相應下浮或上浮 2%。 ③工作量計劃完成率 (包括出院病人佔床日、 出院病人醫療收入) 按各病區標准執行, 100% 達標。每升降 1 個百分點,效能工資上下浮 2%。 2、管理效能指標 ①自費病人床天費用控制線 按各病區標准執行。內科 680 元,兒科 450 元,外科 750 元。 每偏離 10%,效能工資下浮 2%。 ②科室成本與醫療收入之比 按各病區標准執行。臨床科室控制線在 70%。每降升 1 個百分 點,效能工資上下浮 1%。 ③葯品費用比 按各科室標准執行。內科控制線在 %以下,外科控制線在 %以下。每超 1 個百分點,效能工資下浮 5%。 ④檢查檢驗費用比 25%達標。 每升降 1 個百分點,效能工資上下浮 2.5% ⑤社保病人葯品比 按各病區標准執行。內科<35%,外科<30%每降升 1 個百分點,效能 工資上下浮 5%。 3、服務質量指標 ①病人滿意度 95%達標 (三甲標准為 90%) 每升降 1 個百分點, 。 效能工資上下浮 1%。 ②病人中肯投訴例數 0 達標 。 每發生 1 例,效能工資上下浮 1%。 4、勞動紀律指標 ①工作天數 全勤達標,因請假缺勤者按天數扣發。曠工者按違反勞動紀律有關規定扣發。 ②工作紀律 按時上下班並堅守崗位為達標。遲到、早退、脫崗的,按違反勞動紀律有關規 定扣發。 5、醫療質量考核指標 ①診療規范執行率 按《省常見病診療規范》診治每 1 例病人為達標。每月每病區抽查在 院病歷 20 份,每缺 1 例,效率工資下浮 2%。 ②治癒率+好轉率 95%達標 。 每升降 1 個百分點,效率工資上下浮 2%。 ③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 ≤0.5%達標。每降升 0.1 個百分點,效率工資上下浮 2%。 ④重點病例討論率 疑難、術前、死亡病例,每例討論為達標。每月每病區抽查在院重病 歷 10 份,每缺 1 例,效率工資下浮 2%。 ⑤病歷合格率 甲級 90%,乙級 10%,丙級 0,達標。甲級每升降 1 個百分點,效率工 資上下浮 2%。每出現 1 份丙級病歷,效率工資下浮 5%。 ⑥醫療質量綜合分數 95 分達標。每月以質量管理科綜合檢查評分結果為准,每升降 1 分, 效率工資上下浮 2%。 6、醫療安全考核指標 ①醫療糾紛發生率 為 0 達標。每發生 1 宗醫療糾紛,效率工資下浮 5%(經濟損失另計) 。 ②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達標。每下降 1 個百分點,效率工資下浮 1%。 三、平台科室績效考核 (一) 、手術室 1、醫療質量考核指標 ①診療規范執行率 按《省常見病診療規范》診治每 1 例病人為達標。每月每病區抽查手術 病例 20 份,每缺 1 例, ②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 ≤0.5%達標。每降升 0.1 個百分點,效率工資上下浮 2%。 ④醫療質量綜合分數 95 分達標。每月以質量管理科綜合檢查評分結果為准,每升降 1 分,效率工資上下浮 2%。 2、醫療安全考核指標 ①醫療糾紛發生率 為 0 達標。每發生 1 宗醫療糾紛,效率工資下浮 5%(經濟損失另計) 。 ②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達標。每下降 1 個百分點,效率工資下浮 1%。 (二) 、門 急診 ①急診首診負責制執行率 100%達標 。每發生 1 宗違反制度事件,效率工資下浮 5%。 ②診療規范執行率 按《省常見病診療規范》診治每 1 例病人為達標。每月抽查急診病人 20 例,每缺 1 例,效率工資下浮 2%。 ③醫療質量綜合分數 95 分達標。每月以質量管理科綜合檢查評分結果為准,每升降 1 分, 效率工資上下浮 2%。 ④收容住院完成率 制定每月收住病人計劃工作量,100%達標。每升降 1 個百分點,效率 工資上下浮 2%。 ⑤留觀留察完成率 制定每月留觀留察病人計劃工作量,100%達標。每升降 1 個百分點, 效率工資上下浮 2%。 ⑥醫療糾紛發生率 為 0 達標。每發生 1 宗醫療糾紛,效率工資下浮 5%(經濟損失另計) 。 ⑦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達標。每下降 1 個百分點,效率工資下浮 1% ⑧科室成本與醫療收入之比 按本科標准執行。每降升 1 個百分點,效率工資上下浮 5%。 (三) 、功能科、放射科、檢驗科 1、自有考核指標 ①工作量完成率(檢查檢驗人次及檢查檢驗收入) 按各科室標准執行。100%達標,每升降 1 個百分點,效能工資上下浮 1%。 ②科室成本與醫療收入之比 按各科室標准執行。醫技科室為 50%,每降升 1 個百分點,效能工資上下浮 5%。 ③病人滿意度 95%達標(三甲標准為 90%) 。每升降 1 個百分點,效能工資上下浮 1%。 ④病人中肯投訴率 為 0 達標。每發生 1 例,效能工資下浮 1%。 ⑤臨床中肯投訴率 為 0 達標。每上發生 1 例,效能工資下浮 1%。 ⑥血型檢查准確率 100%達標。每差錯 1 例,效率工資下浮 50%。 ⑦配血准確率 100%達標。每差錯 1 例,效率工資下浮 50%。 ⑧醫療糾紛發生率 為 0 達標。每發生 1 宗醫療糾紛,效率工資下浮 5%(經濟損失另計) 。 ⑨血液製品完好率 100%達標。每發生 1 例,效率工資下浮 5%。 ⑩成份輸血比例 ≥90%。每升降 1 個百分點,效率工資下浮 1%。 2、公共考核指標 全院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全院檢查檢驗費用控制比、全院自費病人床天費用控制線等 4 項考核指標均值與醫技部門崗位效能工資聯動,每升降 1 個百分點,崗位效能工資上下浮 2.5%。 3、醫療質量考核指標 ①醫技診斷准確率 97%達標。每月抽查 50 例,每下降 1 個百分點,效率工資下浮 5% ②醫技報告發送及時率 100%達標。 每月抽查 50 例, 每下降 1 個百分點, 效率工資下浮 2% ③醫療質量綜合分數 95 分達標。每月以質量管理科綜合檢查評分結果為准,每升降 1 分, 效率工資上下浮 2%。 4、醫療安全考核指標 ①醫療糾紛發生率 為 0 達標。每發生 1 宗醫療糾紛,效率工資下浮 5%(經濟損失另計) 。 ②在用設備完好率 100%達標。每發生 1 宗人為設備事故,效率工資下浮 5%(經濟損失另 計) 。 (四) 、供應室 1、工作量完成率 按本科室標准執行,100%達標。每升降 1 個百分點,工作效率工資上下 浮 1%。 2、科室成本與收入之比 按本科室標准執行(消毒物品實施內部計價) ,100%達標。每升 降 1 個百分點,工作效率工資上下浮 5%。 3、消毒物品合格率 100%達標,每下降 1 個百分點,工作效率工資下浮 5%。 4、臨床科室滿意度 95%達標,每下降 1 個百分點,工作效率工資下浮 2%。 (五) 、葯劑科 1、門診葯房 完成 1 張處方配方,計發 0.7 元。 2、住院葯房 完成 1 床天處方配方,計發 0.7 元。 3、配方差錯率 為 0 達標。每發生 1 例,工作效率工資下浮 10%。 4、科室成本與醫療收入之比 按本科室標准執行(葯劑科收入以處方張數×0.5 元,以及住 院床天×0.5 元計) ,每升降 1 個百分點,工作效率工資上下浮 5%。 5、病人中肯投訴率 0 達標,每發生 1 例,工作效率工資下浮 5%。 6、病人滿意度 95%達標, 每月抽查門診病人 100 例,每升降 1 個百分點,工作效率工資 上下浮 2%。 5、臨床科室滿意度 90%達標, 每月抽查臨床科室作為基數,每升降 1 個百分點,工作效 率工資上下浮 2%。 6、醫療糾紛發生率 為 0 達標。每發生 1 宗醫療糾紛,效率工資下浮 5%(經濟損失另計) (六)門診收款處和住院結算處工作效率工資的考核 1、門診收款處每完成 1 張有效發票,計發 0.3 元。 2、住院收款處每完成 1 入院或出院人次,計發 1.3 元。 3、病人滿意度 95%達標 每升降 1 個百分點,工作效率工資上下浮 2%。 4、病人中肯投訴率 0 達標,每發生 1 例,工作效率工資下浮 5%。 (七) 、職能及後勤部門、120 車隊 以臨床、平台科室的均數為計算基礎分別人為 ABCDE 五等 A 等:臨床+平台的均數上浮 10% B 等:臨床+平台的均數 C 等:臨床+平台的均數下浮 10% D 等:臨床+平台的均數下浮 20% E 等:臨床+平台的均數下浮 30% 四、按量計酬工資 按量計酬工資以單項工作量作為計量基礎,結合該項工作的單位工作量工資標准計發。 一、單項工作內容及其單位工作量工資標准 (一)入院收容 指醫生收容門診或急診病人入院。5 元/例。 (二)住院收治 指病房醫生對新入院病人首次診療。2 元/例。 (三)特約門診 指醫生對門診病人特約診療。1 元/例 (四)住院手術 從事手術所有人員(臨床、麻醉、護理)共享,比例:臨床>麻醉>護理。 甲類手術 120 元/例 乙類手術 60 元/例 丙類手術 30 元例 丁類手術 10 元。 (五)內鏡手術(胃腸鏡檢查及治療除外) 從事手術所有人員(臨床、麻醉、護理)共享,比例:臨床>麻醉>護理。 甲類手術 120 元/例 乙類手術 60 元/例 丙類手術 30 元/例 丁類手術 10 元 二、單項工作的工作量考核 (一)入院收容考核 1、由統計室按月提供報表,交醫務科審查,除外不列入工作量考核的情形後,送財務科計 發按量計酬工資。 不列入工作量考核的幾種情形: ①床上周轉:指住院病人前出後入間隔時間<15 天者。 ②年度結算:指社保病人在每年 6 月 30 日出院,於 7 月 1 日入院者。 ③欠費離院:指自費病人離院時欠費≥500 元者。 ④三無病人:指無姓名、無親屬、無經費者。 ⑤基層上送:指基層醫院上送入院者。 ⑥其他情形:指住院不滿 3 天,費用≤1000 元者。 2、醫務科每年制定各類各級醫師收容病人住院工作計劃。年終,根據計劃進行考核,對未 完成收容病人住院工作計劃的,每一工作量扣發 20 元。 (二)住院收治考核: 每月由科室制訂報表(必須含入院日期、病人姓名、住院收治醫生三項內容) ,科主任審簽, 交醫務科審核後送財務科計發按量計酬工資。 (三)住院手術考核 每月由科室提供報表,醫務科審核後送財務科計發按量計酬工資。 (四)內鏡手術考核 每月由科室提供報表,醫務科審核後送財務科計發按量計酬工資。 第四章 二次分配 第一節 工作效率工資二次分配的意義 工作效率工資,實際上是一種帶有激勵性的勞務工資。其分配原則是「按工作量取酬, 按服務質量取酬,按工作績效取酬」;其分配基礎則是醫院管理活動中各種要素的綜合考核 結果。在工作效率工資的一次分配中,考核的對象是以部門或者科室作為考核整體。為了進 一步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開展創造性的工作, 必 須對工作效率工資進行二次分配。二次分配的考核是以員工本人作為考核對象。 第二節 二次分配中各類各級人員的分配比例 一、院級領導 1、行政 ①正職 全院均數×3 ②副職 全院名均數×2.5 ③紀檢組長 全院均數×2.5 二、職能部門 1、科長 ①正職 A 等×1.5 ②副職 B 等×1.2 2、科員 ①正高 C 等×1.2 ②副高 C 等×1.1 ③中級 C 等×1.05 ④師級 C 等 ⑤師級以下 D 等 3、班組長 C 等×1.05 4、工人 ①技術工人 D 等 ②普通工人 E 等 三、臨床、平台、醫技葯劑部門 1、中層領導(系數) ①醫務科主任 2.0 ②科室主任 1.6 ③科室副主任 1.4 ④總護長 1.5 ⑤科(病區)護長 1.2 ⑥科(病區)副護長 1.1 2、醫護人員:正高 1.3;副高 1.2;中級 1.1;師級 0.9;士級 0.8; 班組長 1.05 3、見習期滿尚未取得執業證的醫務人員:本科 0.6;大專 0.5,中專 0.4。 4、實行各科室不同專業崗位差異系數制度: ①臨床手術科室崗位:本人系數+0.25; ②臨床非手術科室崗位:本人系數+0.15 ③醫技科室崗位:本人系數+0 四、各科室內實行效率激勵制度: 將科每月績效工資總額的 10%用於激勵,由科室領導班子作出決定,分配給當月效率相對 較好的醫療小組或個人。 五、科室內臨工績效工資分配標准: 六、確定系數平均工資 系數平均工資=科室每月績效工資總額×90%÷中心全體人員系數之和 七、確定各類人員每月工作效率工資 ①每月工作效率工資=系數平均工資×本人系數 ②用於激勵的效率工資額的分配: (激勵總額-臨工效率工資)÷享受人員系數總和×本人系數 第五章 配套政策 第一節 配套政策的意義 醫院實施績效工資分配製度是一個新生事物, 它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中, 面臨著一些社 會因素的制約。其一,物價因素。政府主辦的國有非營利性醫院,必須遵守政府頒布的物價 法律法規。現階段,無論如何都無法從醫療活動中百分之一百收回成本。所以,醫院必須采 取強有力的措施進行嚴格考核,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成本(W、Z、R、G、M、L、Q) ,才 有可能保障績效工資分配製的順利實施。其二、糾紛因素。近些年來,醫療糾紛給醫院帶來 的經濟損失, 對醫院推行績效工資方案造成不可避免的影響。 醫院必須採取各種應對措施防 范醫療糾紛的發生,才有可能保障績效工資方案的順利實施。這樣,醫院在強化管理的過程 中,個別弱勢科室將會受到較多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制訂某些配套政策,以扶助弱勢科室 渡過難關,向前發展。 第二節配套政策的措施 一、醫院承擔下列情形固定資產成本 1、醫院因等級評價需要而投資的固定資產,100%。 2、醫院因科研工作需要而投資的固定資產,100%。 3、醫院戰略性發展需要而投資的固定資產,100%。 4、弱勢科室需要扶持,其固定資產, 50%。 二、醫院承擔下列情形人力成本 1、中層領導崗位效能工資。 2、由醫院安排到上級醫院進修,時間≥3 個月的。 3、由醫院臨時抽調從事其他工作,時間≥1 個月的。 4、患有癌症在冊正式職工住院治療或按有關政策回家休息的。 三、醫院承擔下列情形費用 1、按政府規定所減免的費用。 2、具有生命危險確需搶救 「三無」病人的費用。 3、由醫院決定對個別特困病人減免的費用。 4、醫療保險所發生的由醫院承擔的費用; 5、技術因素引起的醫療糾紛所致經濟損失的 70%。 第三節其他相關規定 一、欠費病人以實收費用計入科室收入。 二、當月收支結余為負數的科室,其負數此後不沖減。 三、當月工作效率工資不足 100 元的,按 100 元計發。 四、畢業生參加工作見習期績效工資的規定:本科及其以下學歷 6 個月內不計發,第 7 個月 起計發;計發標准以所在科室同類同級人員基數為依據,按如下比例計發:本科 60%,大 專 50%,中專 40%。 六、本方案的各種考核標准由相關職能部門執行,每月 12 日前將上月考核結果報績效工資 考核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 七、本方案從 2010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以往有關獎金分配或各種津貼發放規定同時廢止。 本方案如與上級管理部門以後有關規定抵觸的,按上級規定修改後執行。 八、本方案由績效工資考核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

公立醫院是什麼醫院

公立和私立是對應的,私立就是私人開的,公立可以說是屬於國家的吧,但是公立醫院大內部分資金來自與醫院容本身,國家給的不多。三甲,是醫院的等級,也就是三級甲等,是很好的醫院了,三甲>三乙>二甲>二乙,看病的話建議去公立醫院,費用就不好說了,取決與看什麼病,醫院的水平,還有各地的政策

⑶ 醫改方案

2009年度公開最新醫改方案全文
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為建立中國特色的醫葯衛生體制,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現就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醫葯衛生事業關系千家萬戶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快醫葯衛生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葯衛生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志,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葯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覆蓋城鄉的醫葯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尤其是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以來,各級政府加大投入,公共衛生、農村醫療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加快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合理,公共衛生和農村、社區醫療衛生工作比較薄弱,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葯品生產流通秩序不規范,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政府衛生投入不足,醫葯費用上漲過快,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從現在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醫葯衛生工作肩負著繁重的任務。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改善醫葯衛生服務將會有更高的要求。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和生態環境變化等,都給醫葯衛生工作帶來一系列新的嚴峻挑戰。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加快醫葯衛生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醫葯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國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艱巨的任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明確方向和框架的基礎上,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醫葯衛生體制。
二、醫葯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醫葯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鑒國際有益經驗,著眼於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葯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體系,加強監督管理,創新體制機制,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
(二)基本原則。醫葯體制改革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堅持醫葯衛生事業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改革方案設計、衛生制度建立到服務體系建設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則,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實現全體人民病有所醫。堅持立足國情,建立中國特色的醫葯衛生體制。堅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實事求是地總結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准確把握醫葯衛生發展規律和主要矛盾;堅持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與人民群眾的承受能力相適應;充分發揮中醫葯作用;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發揮地方積極性,探索建立符合國情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堅持公平效率統一,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相結合。堅持政府主導,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加強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職責,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促進公平公正;同時,注重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促進有序競爭機制的形成,提高醫療衛生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需求。堅持統籌兼顧,把完善制度體系與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結合起來。從全局出發,兼顧供給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預防、治療、康復三者的結合,正確處理政府、衛生機構、醫葯企業、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既著眼長遠,創新體制機制,又立足當前,著力解決醫葯衛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既注重整體設計,明確總體改革方向目標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
(三)總體目標。醫葯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比較規范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多元辦醫格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三、完善醫葯衛生四大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葯品供應保障體系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四大體系相輔相成,配套建設,協調發展。
(四)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采供血、衛生監督和計劃生育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路,並完善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為基礎的醫療服務體系的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建立分工明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促進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確定公共衛生服務范圍。明確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增加服務內容,細化服務和考核標准。鼓勵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經濟水平和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在中央規定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明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職能、目標和任務,優化人員和設備配置,探索整合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強對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預防控制和監測。加強城鄉急救體系建設。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醫療衛生機構及機關、學校、社區、企業等要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報刊雜志等媒體,加強健康、醫葯衛生知識的傳播,促進公眾合理營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將農村環境衛生與環境污染治理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推動衛生城市和文明村鎮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衛生環境。加強衛生監督服務。大力促進環境衛生、食品衛生、職業衛生、學校衛生和農民工衛生工作。
(五)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原則,建設結構合理、分工明確、防治結合、技術適宜、運轉有序,包括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各類醫院在內的醫療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幹、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縣級醫院作為縣域內的醫療衛生中心,主要負責以住院為主的基本醫療服務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搶救,並承擔對鄉村衛生機構的業務技術指導和鄉村衛生人員的進修培訓;鄉鎮衛生院負責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等綜合服務,並承擔對村衛生室的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等工作;村衛生室承擔行政村的公共衛生服務及一般疾病的診治等工作。有條件的農村可以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加快實施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積極推進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政府重點辦好縣級醫院並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衛生院,採取多種形式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大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加快建設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以維護社區居民健康為中心,提供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初級診療服務。轉變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堅持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逐步承擔起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職責。健全各類醫院的功能和職責。優化醫院布局和結構,充分發揮城市醫院在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症的診療、醫學教育和科研、指導和培訓基層衛生人員等方面的骨幹作用。有條件的大醫院按照區域衛生規劃要求,可以通過託管、重組等方式促進醫療資源合理流動。建立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城市醫院通過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等方式,帶動社區衛生健康持續發展。同時,採取改善服務能力、降低收費標准、提高報銷比例等綜合措施,引導一般診療下沉到基層,逐步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整合城市衛生資源,充分利用城市現有一、二級醫院及國有企事業所屬醫療機構等基層醫療資源,發展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充分發揮包括民族醫葯在內的中醫葯在疾病預防控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服務中的作用。加強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中醫院建設,組織開展中醫葯防治疑難疾病的聯合攻關,在醫療衛生機構中大力推廣中醫葯適宜技術。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扶持中醫葯發展,促進中醫葯繼承和創新。建立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制度。發達地區要加強對口支援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城市大醫院要與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縣級醫院建立長期穩定的對口支援和合作制度,採取臨床服務、人員培訓、技術指導、設備支援等方式,幫助其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六)加快建設醫療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共同組成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農村人口和城鄉困難人群。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原則,從重點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門診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國家、單位、家庭和個人責任明確、分擔合理的多渠道籌資機制,實現社會互助共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統籌層次,縮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終實現制度框架的基本統一。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快覆蓋就業人口,重點解決國有關閉破產企業、困難企業等職工和退休人員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的醫療保險問題;加快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到2009年全面推開,重視解決老人和兒童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補助水平,適當增加農民繳費,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對困難人群參保及其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提供補助,築牢醫療保障底線。有條件的地區要採取多種方式積極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體系。鼓勵工會等社會團體開展多種形式的醫療互助活動。鼓勵和引導各類公益性組織發展社會慈善醫療救助。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之間的銜接,妥善解決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問題。簽訂勞動合同並與企業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要按照國家規定明確用人單位繳費責任,將其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其他農民工根據實際情況,參加戶籍所在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務工所在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積極做好農民工醫保關系接續、異地就醫和費用結算服務等政策銜接。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應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險產品,簡化理賠手續,方便群眾,滿足多樣化的健康需求。鼓勵企業和個人通過參加商業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解決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需求。繼續探索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經辦管理的方式。
(七)建立健全葯品供應保障體系。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為基礎,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葯產業、提高葯品生產流通企業集中度、規范葯品生產流通秩序、完善葯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強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建設規范化、集約化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執業葯師制度,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用葯。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中央政府統一制定和發布國家基本葯物目錄,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葯並重的原則,結合我國用葯特點,參照國際經驗,合理確定我國基本葯物品種和數量。建立基本葯物的生產供應體系,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基本葯物由國家實行招標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直接配送,減少中間環節,在合理確定生產環節利潤水平的基礎上統一制定零售價,確保基本葯物的生產供應,保障群眾基本用葯。規范基本葯物使用,制訂基本葯物使用規范和臨床應用指南。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使用基本葯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葯物作為首選葯物並確定使用比例。基本葯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葯物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葯物規范葯品生產流通。完善醫葯產業發展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嚴格市場准入,嚴格葯品注冊審批,大力規范和整頓生產流通秩序,推動醫葯產業優化升級和技術進步,發展葯品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促進葯品生產、流通企業的整合。建立覆蓋面廣、體系健全、便民惠農的農村葯品供應網和監督網。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葯、急救用葯生產。完善葯品儲備制度。規范葯品采購,堅決治理醫葯購銷中的商業賄賂。加強葯品不良反應監測,建立葯品安全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四、完善體制機制,保障醫葯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完善醫葯衛生的管理、運行、投入、價格、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科技與人才、信息、法制建設,保障醫葯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
(八)建立協調統一的醫葯衛生管理體制。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屬地化和全行業管理的原則,合理確定不同層級政府之間、政府與醫葯衛生機構之間的職責范圍,形成職能明確、定位清晰、綜合協調、權責統一的管理體制。實施屬地化和全行業管理。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不論所有制、投資主體、隸屬關系和經營性質,均由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準入、統一監管。中央、省級可以設置少量承擔醫學科研、教學功能的醫學中心或區域醫療中心、承擔全國或區域性疑難病症診治的專科醫院等醫療機構;縣(市、區)主要負責舉辦縣級醫院、鄉村衛生和社區衛生機構;其餘公立醫院由設區的市負責舉辦。強化區域衛生規劃。省級人民政府制定衛生資源配置標准,組織編制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明確醫療機構的數量、規模、布局和功能。科學制定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基層衛生機構和各級醫院建設和設備配置標准。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醫療衛生資源,調整優化結構和布局,對不符合規劃要求的醫療機構要逐步進行整合,嚴格控制大型醫療設備配置,鼓勵共建共享,提高醫療衛生資源利用效率。新增衛生資源必須符合區域衛生規劃,重點投向農村和社區衛生等薄弱環節。加強區域衛生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的銜接。建立區域衛生規劃和資源配置監督評價機制。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從有利於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監管出發,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多種實現形式。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衛生行政部門主要承擔衛生發展規劃、資格准入、規范標准、服務監管等行業管理職能,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進行管理和提供服務。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管理體制。中央統一制定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負責組織實施管理,創造條件逐步提高統籌層次。有效整合基本醫療保險經辦資源,逐步實現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行政管理的統一。
(九)建立高效規范的醫葯衛生機構運行機制。以維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質為核心,逐步建立規范、科學、高效、有序的醫葯衛生機構運行機制。公共衛生機構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按照承擔的職責任務,由政府合理確定人員編制、工資水平和經費標准,明確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嚴格人員准入,加強績效考核,建立能進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嚴格界定服務功能,明確規定使用適宜技術、適宜人才、適宜設備和基本葯物,為廣大群眾提供低成本服務,維護公益性質。要嚴格核定人員編制,實行人員聘用制,建立能進能出和激勵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要明確收支范圍和標准,實行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財務管理辦法,並探索實行收支兩條線、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經費的總額預付等多種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嚴格收支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改革葯品加成政策,實行葯品零差率銷售。加強和完善內部管理,建立以服務質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長效機制建立規范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范用葯檢查和醫療行為,深化運行機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有責任、有激勵、有約束、有競爭、有活力的機制。實行醫葯收支分開管理,探索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葯補醫機制。通過實行葯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葯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同時採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嚴格預算管理,加強財務監管和運行監督。地方可結合本地實際,對有條件的醫院開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繳、差額補助、獎懲分明」等多種管理辦法的試點。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嚴格工資總額管理,實行以服務質量及崗位工作量為主的綜合績效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有效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健全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運行機制。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合理的用人機制和分配製度,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醫療保險經辦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⑷ 北京市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績效考核管理辦法(試行)怎麼能找到

北京市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首都中醫葯事業發展的意見》(京政發 [2008] 50號),推進首都中醫醫院的建設與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葯優勢特色的作用,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和補償機制,結合我市中醫醫院的實際情況,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北京市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堅持客觀、公正、公開、科學、規范、可操作原則;堅持公益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重原則;堅持多方參與,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原則;堅持獎懲結合原則。
第三條 北京市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運用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結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結合、第三方評估和專家指導相結合的方法。
第四條 北京市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以市、區(縣)屬公立性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為主體,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財政局制定《北京市中醫醫院績效考核評價指標》並負責組織管理。

第二章 考核內容

第五條 北京市中醫醫院績效考核的內容主要分為中醫醫院基礎建設、內涵建設、財務管理、醫院管理、中醫葯文化建設等內容。
第六條 基礎建設。中醫醫院的設置合理,基礎設施達到《中醫醫院的建設標准》,中葯房建設達到《中醫醫院中葯房建設標准》。
第七條 內涵建設。能夠突出中醫醫院的發展方向,中醫葯特色優勢明顯,中醫葯服務功能得到具體體現,中醫葯診療技術應用廣泛。
第八條 財務管理。經濟活動運行機制嚴格規范,財務、物價管理制度健全,財務專項經費使用合理,保障中醫葯繼承和發展的經費得到落實。
第九條 醫院管理。組織機構合理,規章制度健全。臨床科室命名符合《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關於規范中醫醫院與臨床科室名稱的通知》的相關要求。人力資源配備達到衛生部頒發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相關要求。
第十條 中醫葯文化建設。醫院的服務理念、形象能夠體現中醫葯文化特點。

第三章 組織實施
第十一條 北京市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財政局負責統一部署和安排。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會同北京市財政局、各區(縣)衛生局會同區(縣)財政局,依據本辦法和《北京市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績效考核指標》(以下簡稱考核指標)分別制定本轄區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實施細則,並分別負責同級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指導、監督、檢查和實施。
第十二條 北京市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採取日常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各中醫醫院應按照本辦法規定不定期開展自查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並配合主管部門做好年度績效考核工作。
第十三條 北京市中醫醫院績效考核中的年度考核,可由主管部門組織專家或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行業機構,採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進行。

第四章 年度考核評價時間和程序

第十四條 年度考核程序主要包括制定考核計劃、考核實施、考核結果的確認、考核結果的公示和考核結果的反饋等。
第十五條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各區(縣)衛生局應分別於每年度5月底前制定當年考核計劃,並於6月下旬組織專家組或委託相應資質行業機構對所屬中醫醫院進行年度績效考核。
第十六條 考核實施結束後,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各區(縣)衛生局應根據中醫醫院日常考核情況,於7月底前完成向同級財政部門提交中醫醫院績效考核評估報告,作為考核結果應用的依據。

第五章 考核結果應用

第十七條 北京市中醫醫院績效考核結果應用是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本市中醫醫院監管和中醫醫院加強內部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完善政府對中醫葯服務補償機制的重要舉措。
第十八條 中醫醫院年度績效考核結果將在中醫葯管理部門的政府網站、報刊進行為期兩周的公示,並作為市、區(縣)財政部門編制單位下年度經費預算的依據。
第十九條 考核結果經公示無異議的,由財政部門按照考核結果確定得分等級,對中醫醫院編制內在職人員基本工資、國家規定范圍內津貼在下年度部門預算中進行分級補助。具體是:
(1)考核成績85分以上,按100%比例負擔人員基本工資、國家規定范圍內的津貼。
(2)考核成績70分—85分,按80%比例負擔人員基本工資、國家規定范圍內的津貼。
(3)考核成績60分—70分,按70%比例負擔人員基本工資、國家規定范圍內的津貼。
(4)考核成績60分以下,按50%比例負擔人員基本工資、國家規定范圍內的津貼。
第二十條 中醫醫院績效考核的日常考核結果,可作為醫院職能部門、責任人、職工年度業績考核依據之一,可作為續聘、解聘或調整崗位,以及調整職工績效工資分配的依據。

第六章 考核監督管理

第二十一條 考核紀律。考核工作必須嚴格執行考核規定和程序,遵守考核規則。考核人員必須客觀公正,秉公辦事,實事求是,對自己承擔考核工作的考核結果負責。
第二十二條 考核監督。財政、衛生、中醫、審計、監察等部門按相關職責對北京市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中要充分發揮社區居民、街道(鄉鎮)、居(村)委會以及人大、政協、新聞媒體等社會監督部門的監管評價作用。確保公示制度落實。發揮行業協會對行業自律監督管理作用。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一個月後開始執行。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財政局負責解釋。

⑸ 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的意見內容

關於印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衛生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制定的《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各地在試點過程中的重要情況和問題,請及時向衛生部和相關部門報告。
衛 生 部
中 央 編 辦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 政 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一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
為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和國務院《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國發〔2009〕12號),指導各地切實做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葯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公立醫院運行效率,努力讓群眾看好病。按照「適度規模、優化結構、合理布局、提高質量、持續發展」的要求,堅持中西醫並重方針,統籌配置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醫療資源,促進公立醫院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切實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公平與效率統一,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公立醫院的主導地位,鼓勵多元化辦醫,推動不同所有制和經營性質醫院協調發展;堅持發展、改革和管理相結合,完善服務體系,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內部管理;堅持總體設計,有序推進,重點突破,系統總結;堅持中央確定改革方向和原則,立足我國國情,鼓勵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創新。
二、試點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實施步驟
(三)總體目標。
構建公益目標明確、布局合理、規模適當、結構優化、層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探索建立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分工協作機制,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形成比較科學規范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補償機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加強公立醫院內部管理,促使公立醫院切實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形成公立醫院改革的總體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為全面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奠定基礎。
(四)主要任務。
——強化區域衛生規劃。合理確定公立醫院功能、數量和規模,優化結構和布局,完善服務體系。
——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科學界定公立醫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探索建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推進醫院院長職業化、專業化建設。
——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探索實現醫葯分開的具體途徑,改變醫療機構過度依賴葯品銷售收入維持運轉的局面,逐步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完善基本醫療保障支付方式,落實財政補助政策。落實中醫葯扶持政策。
——改革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深化公立醫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改進公立醫院經濟運行和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公立醫院內部管理,落實各項醫院管理制度,制訂疾病診療規程並推廣實施,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保障醫療質量,提高服務效率,控制醫療費用,方便群眾就醫。
——健全公立醫院監管機制。實施醫院信息公開,完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制度,加強醫療安全質量和經濟運行監管。
——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完善政策體系,為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經營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引導、鼓勵和支持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促進不同所有制醫療衛生機構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競爭,滿足群眾不同層次醫療服務需求。
(五)實施步驟。
2009年,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醫葯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國辦函〔2009〕75號)的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經分別選擇1-2個城市(城區)作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國家在各地試點城市范圍內,選出16個有代表性的城市,作為國家聯系指導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
2010年開始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加強對試點城市的調研督導,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加強信息交流和指導培訓,適時開展評估工作。不斷總結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經驗,完善公立醫院改革總體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在全國逐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三、試點的主要內容
(六)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
加強公立醫院的規劃和調控。省級人民政府制訂衛生資源配置標准,組織編制區域衛生規劃和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確定各級各類公立醫院的功能定位。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含中醫葯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和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要求,研究制訂本級政府負責舉辦公立醫院的設置和發展規劃,在認真測算的基礎上明確各級各類公立醫院的類別、數量、規模、布局、結構和大型醫療設備配置標准。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醫療衛生資源,新增衛生資源必須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對部分公立醫院,可有計劃、按步驟地遷建、整合、轉型和改制等,推動公立醫院結構布局的優化調整。
建立公立醫院之間、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城市一級、部分二級醫院應根據區域衛生規劃改造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立醫院通過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管理指導等多種方式,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使公立醫院改革與健全基層醫療衛生體系緊密配合、相互促進。建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實行分級醫療、雙向轉診,在明確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功能定位、著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同時,發揮價格、基本醫療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引導一般診療下沉到基層。有條件的地區,醫院可以通過合作、託管、重組等方式,促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發展老年護理、康復等延續服務,逐步實現急、慢性病分治。
重點加強縣級醫院能力建設,實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推進縣級醫院標准化建設,改善縣級醫院的業務用房和裝備條件。完善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逐步提高縣級醫院的人員素質和能力水平。
(七)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
明確各級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職責。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負責舉辦承擔疑難危重病症診治、醫學科研和教學綜合功能的國家級或省級醫學中心;縣(市、區)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舉辦縣級公立醫院;其他公立醫院均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負責舉辦。
積極探索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按照醫療服務監管職能與醫療機構舉辦職能分開的原則,推進政府衛生及其他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醫院的屬地化管理,逐步實現公立醫院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公立醫院的資產管理、財務監管和醫院主要負責人的聘任,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制訂並落實按規劃設置的公立醫院發展建設、人員編制、政府投入、醫葯價格、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為公立醫院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提供保障條件。衛生、教育等行政部門要積極研究探索高校附屬醫院管理體制改革。
(八)改革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機制。
明確政府辦醫主體,科學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責權;探索建立以理事會等為核心的多種形式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明確在重大事項方面的職責,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權力運行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強化具體經營管理職能和責任,增強公立醫院的生機活力。
制定公立醫院院長任職資格、選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進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建立以公益性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醫院院長激勵約束機制。
(九)改革公立醫院內部運行機制。
完善醫院內部決策執行機制。完善院長負責制。按照法人治理結構的規定履行管理職責,重大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大額資金使用等事項須經醫院領導班子集體討論並按管理許可權和規定程序報批、執行。實施院務公開,推進民主管理。完善醫院組織結構、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推進醫院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現代化。
完善醫院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嚴格預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強成本核算與控制。積極推進醫院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改革,嚴格財務集中統一管理,加強資產管理,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實施內部和外部審計制度。在大型公立醫院探索實行總會計師制度。
深化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勵機制。科學合理核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主要內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專業技術能力、工作業績和醫德醫風為主要評價標准,完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製度。合理確定醫務人員待遇水平,完善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體現醫務人員的工作特點,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探索實行並規范注冊醫師多地點執業的方式,引導醫務人員合理流動。
(十)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推進醫葯分開,改革以葯補醫機制,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由各地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考慮醫院功能定位、醫療保障基金承受能力、本地財政能力、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對價格調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
合理調整醫葯價格,逐步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合理確定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降低葯品和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加強醫用耗材的價格管理。逐步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對公立醫院由此而減少的合理收入,採取增設葯事服務費、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准等措施,通過醫療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予以補償。葯事服務費原則上按照葯事服務成本,並綜合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報銷范圍。也可以對醫院銷售葯品開展差別加價試點,引導醫院合理用葯。
完善醫療保障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基本醫療保障費用支付方式,積極探索實行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方式,及時足額支付符合醫療保障政策和協議規定的費用;落實醫療救助、公益慈善事業的項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補充保險、商業健康保險和道路交通保險支付方式,有效減輕群眾醫葯費用負擔。在加強政府指導,合理確定醫療服務指導價格,合理控制醫院醫葯總費用、次均費用的前提下,探索由醫院(醫院代表)和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談判確定服務范圍、支付方式、支付標准和服務質量要求。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負責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救災、援外、支農、支邊和支援社區等公共服務經費,對中醫醫院(民族醫醫院)、傳染病醫院、職業病防治院、精神病醫院、婦產醫院和兒童醫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傾斜。
(十一)加強公立醫院管理。
加強醫療服務質量管理。健全和落實醫院管理規章制度和人員崗位責任制,健全醫療質量管理組織,推行疾病診療規范和葯物臨床應用指南,規范臨床檢查、診斷、治療、使用葯物和植(介)入類醫療器械行為,持續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強重點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要規范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葯物的比例,建立健全國家基本葯物采購供應管理制度,促進公立醫院優先配備和合理使用基本葯物。推廣應用適宜技術和基本葯物,在加強規范和保障質量的基礎上逐步實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降低醫療服務成本。研究制訂疾病診療規程並推廣實施,推動病種規范化治療。
改善醫院服務。通過採取提供預約診療服務,暢通急診綠色通道,優化服務流程,按病情分類診療等措施,努力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建立患者投訴管理機制,及時有效處理患者投訴和醫療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提高醫院信息化水平。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研究制訂醫療機構內部信息管理的規定和標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逐步建立醫院之間、上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之間、醫院和公共衛生機構、醫保經辦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構建便捷、高效的醫院信息平台。
(十二)改革公立醫院監管機制。
實行全行業監管。加強衛生行政(含中醫葯管理)部門醫療服務監管職能,建立健全醫療服務監管機制。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不論所有制、投資主體、隸屬關系和經營性質,均由衛生行政(含中醫葯管理)部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準入、統一監管。完善機構、人員、技術、設備的准入和退出機制,依法實行全行業監管。
加強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安全質量監管。充分依託現有的具有較高診療技術水平和質量管理水平的公立醫院,建立完善國家、省、市(地)三級醫療質量安全控制評價體系和各級各專業醫療質量控制評價組織,加強醫療質量安全評價控制工作,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完善各級各類醫院管理評價制度,繼續做好醫院管理評審評價工作。
加強公立醫院運行監管。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公立醫院功能定位和發展規劃的監管。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建設規模、標准和貸款行為,加強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管理。控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健全財務分析和報告制度,加強公立醫院財務監管。建立健全公立醫院財務審計和醫院院長經濟責任審計制度。
建立社會多方參與的監管制度,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對公立醫院的監督作用。全面推進醫院信息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強化醫療保障經辦機構對醫療服務的監督制約作用,依照協議對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進行監督,並納入公立醫院考核和評價內容中。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監督作用,加強醫療行業協會(學會)在公立醫院自律管理監督中的作用。建立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積極發展醫療意外傷害保險和醫療責任保險,完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嚴厲打擊「醫鬧」行為。
(十三)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
逐步探索建立符合醫學人才成長規律、適應我國國情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把住院醫師培訓作為全科醫生、專科醫生培養的必經環節。通過試點,探索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制度模式、規范標准、體制機制和配套政策,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經費保障機制,完善編制管理、崗位設置、人員聘用和工資保障等人事保障機制和其他相關政策。試點期間重點為縣級醫院培養專科方向的住院醫師,為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全科方向的臨床醫師。
(十四)加快推進多元化辦醫格局。
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快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完善政策措施,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院。在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中,要給非公立醫院留出足夠空間。非公立醫院在醫保定點、科研立項、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方面,與公立醫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務准入、監督管理等方面一視同仁。政府可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由非公立醫院承擔公共衛生服務和公共服務。落實非營利性醫院稅收優惠政策,完善營利性醫院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對非公立醫院的監管,引導非公立醫院依法經營、加強管理、嚴格自律、健康發展。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和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確定公立醫院轉制的范圍、條件、程序和配套政策措施,積極穩妥地把部分公立醫院轉制為非公立醫院,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和職工合法權益。公立醫院改制方案必須充分徵求職工意見。允許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公立醫院轉制重組。
四、試點的組織領導
(十五)試點的領導機制。
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任務重、難度大,要充分認識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切實加強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領導。試點工作由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統一領導,試點城市人民政府和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負責實施,衛生部組織推動試點工作,加強對試點城市工作的指導、培訓、評估和監督,其他有關部門積極支持配合。
(十六)試點的組織實施。
試點城市人民政府應建立試點工作領導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國務院《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和本《指導意見》要求,充分調研、多方論證、廣泛徵求意見,制訂試點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應在堅持中央確定的方向和原則基礎上,努力細化、實化、具體化,突出重點方面和關鍵環節,強調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探索,大膽嘗試,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實效。試點實施方案由省級醫改領導小組審核後組織實施,並報衛生部和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制訂並落實試點的配套政策措施,協調解決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將重大問題向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報告。
(十七)試點的指導、評估和監督。
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試點城市的指導和支持。國務院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和評估,及時總結試點情況,完善有關政策措施,推進試點工作積極穩妥地開展。
(十八)創造良好試點環境。
試點地區要做好輿論宣傳工作,加強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的宣傳,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爭取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衛生部門與宣傳部門要緊密配合,加強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輿情監測與研判,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堅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導社會預期。

⑹ 一公里醫院績效考核共56個指標與病案首要相比病案首頁相關指標多少個

公立醫院做績效考核的指標有56個,這樣績效考核的指標太多,可能不利於數據的收集。

⑺ 公立醫院改革的方案解讀

醫改向何處去,事關億萬人民健康,千家萬戶幸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經過長期醞釀,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4月6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為涉及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新醫改指明了前進方向。《意見》的提出,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又一具體實踐。
根據《意見》,新醫改解民之憂的核心舉措一是減輕群眾負擔,突出公益性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人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長到2007年的72.5歲,全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原有的醫療衛生體系越來越不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看病難、看病貴」成為許多普通百姓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為解民之憂,新醫改在政府、社會、個人的三方利益調整中,突出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屬性。明確提出通過加大投入、強化監管、改善服務等舉措,切實發揮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職責,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促進公平公正,切實緩解醫葯費用上漲過快,個人負擔過重的問題。
二是擴大保障范圍,推進城鄉均等。過去,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比較突出,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社會人群之間在享有醫療保障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新醫改將解決資源配置不合理、推進醫療服務均等化作為重點,明確提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爭取到2011年,建立全面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和基本葯物制度,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三是提高服務質量,完善醫療體制。除了政府投入不足、資源配置失衡之外,體制機制不健全、不合理是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的又一主要原因。新醫改著重強調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葯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分開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完善醫葯衛生四大體系,鼓勵引導各種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強醫葯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保障醫葯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搭建了制度框架。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新醫改解民之憂,也是在固國之本。
在《意見》指導下,新醫改將使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這不僅有利於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共享社會進步成果,而且對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也將具有積極意義。
「醫改」是世界性難題,能否在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醫療衛生需要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既考驗執政智慧,又直接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在新醫改方案醞釀過程中,黨和政府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廣納民智,吸取歷史經驗教訓,通過突出強調公益與公平,踐行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理念。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中國特色的醫葯衛生體制,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意見》則為實現這一目標,規劃出惠民「路線圖」。(竇含章) 「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這是7日發布的《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中的規定。
一些公立醫院過多設置一些VIP高級病房、特需門診等特需醫療服務項目,引起社會爭議。業內人士指出,限定公立醫院設置過多的特需服務,是使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的一項舉措,也有利於充分利用緊缺的公共醫療資源為老百姓提供服務。
為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緩解老百姓看病就醫難題,《實施方案》還明確要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葯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政府負責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償等,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援外、支農、支邊等公共服務經費,對中醫院(民族醫院)、傳染病醫院、職業病防治院、精神病醫院、婦產醫院和兒童醫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傾斜。
《實施方案》指出,推進醫葯分開,逐步取消葯品加成,不得接受葯品折扣。醫院由此減少的收入或形成的虧損通過增設葯事服務費、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解決。葯事服務費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適當提高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降低葯品、醫用耗材和大型設備檢查價格。 醫保能否跨地區報銷?針對許多人的這一期待,7日發布的《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明確,我國將改進醫療保障服務,推廣參保人員就醫「一卡通」,實現醫保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
隨著人口流動的加劇,如退休後投奔子女、派駐到其他城市工作、進城務工等,越來越多的人在就醫中遇到難題--報銷手續繁瑣,在不同城市來回奔波。不少人提出,異地醫保不解決將制約市場經濟下的人才流動和福利社會框架下的異地醫療,希望出台醫療保障轉移、銜接、異地看病的切實可行方案,建立跨地區、跨省份的基本醫療轉移結算辦法,形成全國統一的醫療信息網。
為此,《實施方案》指出,建立異地就醫結算機制,探索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就地就醫、就地結算辦法。制定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解決農民工等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跨制度、跨地區轉移接續問題。做好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城鄉醫療救助之間的銜接。《實施方案》明確,允許參加新農合的農民在統籌區域內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簡化到縣域外就醫的轉診手續。
此外,為提高基本醫療保障管理服務水平,《實施方案》還提出鼓勵地方積極探索建立醫保經辦機構與醫葯服務提供方的談判機制和付費方式改革,合理確定葯品、醫療服務和醫用材料支付標准,控製成本費用。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制度,並逐步整合基本醫療保障經辦管理資源。在確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監管的前提下,積極提倡以政府購買醫療保障服務的方式,探索委託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障管理服務。 即將正式啟幕的北京醫改中,被提及了近三年的「小病進社區,大病(轉診)去醫院」概念,因缺少大醫院的改革配套,難以發揮「疏導患者合理就診」實效,將在大醫院和社區的「診療共同體」中得以「矯正」。
或許我們也可以做一個通俗化的理解:「小病進社區」這樣一個美好的初衷,因為在社區很難真實享受到大醫院專家門診的高質量服務,導致原定「從今年1月1日起沒有在社區首診而直接去大醫院就診的,醫葯費將不予報銷」制度,受到患者的抵制而不得不「重新詮釋」。
新的改革不再強制「專家支援社區」,也不再強制「患者小病進社區」。這是一個務實的決策。但並不等於不再探索節約醫療成本的社區之路,而是要重新探索用市場化的道路實現社區與大醫院醫療資源的平衡,達到不通過強制而實現「社區首診」的目的。實際上,原有的「小病進社區」,什麼是小病,什麼是大病,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一個小感冒的背後可能隱藏著大病,標准難定,患者自然不放心。
北京市衛生局局長表示,改革關鍵是要確立社區衛生站和三甲大醫院相同的疾病診斷標准,「按患者的病情需求配給相應級別的醫生和適宜的醫療資源」,構建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共同體」和暢通的「轉診通道」,患者不再排隊,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即可接受與大醫院統一標準的規范診療。
這樣的目標非常誘人,但用什麼方法建立統一標準的規范診療,具體路徑仍然模糊。是通過社區衛生站設備的完善?還是診斷「程序」的完善,抑或是通過遠程醫療形式與大醫院專家直接對接?如果離開了人本身,離開了在診療過程中起決定因素的「專家」,二者的「接軌」談何容易?北京的「看病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現實演繹:過於集中的優質醫療資源必然「樹大招風」,再富集的優勢醫療資源也捉襟見肘,北京患者只能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排隊候診」的漫長隊列。
如果不把優秀的專家資源和醫療設備從過於集中的配置方式中解放出來,實現更大范圍、更均衡的合理分配,建立衛生服務站與大醫院統一標準的診療規范同樣可能流於空想。因此,不論是中央、北京市政府和大醫院,有義務積極主動地對醫療資源匱乏地區承擔起均衡醫療資源的責任。硬體投資主要由政府來承擔,而軟體的醫療人才的培養與建設,則需要通過「解放醫生」來實現。
對於後者,北京醫改方案透露的信息則讓人看到了曙光。據悉,方案將鼓勵專家在完成基本醫療服務之後的業余時間,自願兼任完全遵循市場規律的醫院「特需服務」,或應聘社區坐堂行醫,抑或吸引社會資本自己辦診所辦醫院,滿足更多患者對專家的求診需要。
該政策意味著,有執業醫師資格的人,可以在兼顧醫院本職工作的同時,在全國范圍內四處行醫,從而使醫生擺脫現有對醫院的單位依附關系,成為自由執業的社會人。直接效應是平衡醫療資源,變「大量患者上北京」為「少數醫生下基層」,既為基層百姓懸壺濟世,又為基層培養人才,大大降低社會醫療成本,「看病難」問題有望緩解;間接效應是醫生勞動價值的提升,「大處方」對醫生收入的影響降低,「看病貴」問題逐漸可緩。
看點:公立醫院改革 患者能得啥實惠?
公立醫院系統是我國醫療體系的「主力軍」。公立醫療體系布局和運行是否合理、公立醫院服務是否良好、行為是否規范,直接關繫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就醫感受。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2015年進一步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到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開。公立醫院改革將如何改?患者又能從改革中得到哪些實惠?
破除以葯補醫,建立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
【改革干貨】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葯佔比(不含中葯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葯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在保證公立醫院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整體負擔不增加的前提下,試點城市要在2015年制定出台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案。
【專家點評】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認為,長期以來,公立醫院三個渠道籌資的方式存在若干弊端,一是逼迫醫療行業成為商品銷售行業;二是讓醫院與廠商形成利益共同體,而不是與患者成為利益共同體;三是供方誘導需求的存在促使醫療費用上漲,造成不少社會資源不必要的消耗;四是增加了病人遭受「醫療傷害」的風險;五是提供了容易滋生行業腐敗的溫床。因此,公立醫院改革的最大「手術」是破除以葯補醫機制,與此同時,通過適當提高服務收費和政府補貼這兩道閘門,通過醫保支付銜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取消葯品加成後公立醫院收入減少的問題。
【患者感受】江西省新余市是國家第二批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經常帶兒子去醫院的新余市民肖莉霞是改革後到醫院就診的第一批患者之一。她發現,改革後葯價確實便宜了,比如以前賣33元的易坦靜現在只要20多元,盡管兒科的專家號和診療費比以前增加了9元,但這9元全部由醫保報銷,所以改革還是讓自己減少了開銷。
強調公立醫院公益性,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
【政策干貨】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或專門的公立醫院管理機構制定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定期組織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以及院長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
根據醫療行業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技術難度大、責任擔當重等特點,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快研究制定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改革方案。嚴禁給醫務人員設定創收指標,醫務人員個人薪酬不得與醫院的葯品、耗材、大型醫學檢查等業務收入掛鉤。
【專家點評】劉遠立說,公立醫院改革不是要革公立醫院的命,更不是要整肅廣大公立醫院系統的醫務工作者,而是要改革制約公立醫院發揮其正常社會責任的體制機制,從而讓公立醫院提供的服務變得更加「公平可及,群眾受益」。
【醫生感受】「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改革,意味著醫務人員將能夠獲取合理合法的收入,從根子上向『紅包』『回扣』說不」。新余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陳英說,深化編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會倒逼醫院改進管理和服務,會激勵醫務人員提升服務水平和態度,從而讓患者有更好的就醫感受。
推動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改革干貨】逐步增加城市公立醫院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全科醫生預約掛號和轉診服務號源,上級醫院對經基層和全科醫生預約或轉診的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到2015年底,預約轉診占公立醫院門診就診量的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減少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
完善雙向轉診程序,各地要制定常見病種出入院標准和雙向轉診標准,實現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有序轉診。
【專家點評】對於目前來說,分級診療是一個必選項,不可能跳躍這個階段。「我們要反思,怎麼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教授王虎峰指出,分級診療不是一種固定的形式,實際上是一種資源配置使用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患者應該能夠方便就醫,基層有能力提供有質量的初級醫療服務。
【患者感受】在成都市蒲江縣人民醫院血液透析室里,年近八旬、身患糖尿病多年的鍾金文剛可以在「家門口」做透析了。過去縣醫院沒有透析機,鍾金文只能每周三次趕到70公里外的成都市透析。在實施分級診療後,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託管蒲江縣人民醫院,通過人財物「全面託管」的方式,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建立血液透析室。
2015年公立醫院改革投入情況
公立醫院改革是新一輪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為支持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中央財政2015年下達公立醫院改革補助資金111.24億元。一是按每個縣補助300萬元的標准下達補助資金59.31億元,支持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二是按每個試點城市一次性補助2000萬的標准下達補助資金13.2億元,支持第三批66個城市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使試點城市擴大到100個。三是對100個試點城市所轄區,按每個區100萬元的標准下達補助資金2.73億元,支持二級及以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四是按人均每年3萬元的標准下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補助資金36億元,支持12萬名學員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閱讀全文

與縣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