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立醫院的醫改之路
公立醫院的改革必須要闖三道關。 突破以葯養醫體制的束縛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機構的主體,但是政府每年給予的投入很少,大部分開銷都需要醫院自籌。面對經費不足及生存與發展的壓力,「以葯養醫」成為公立醫院的不二選擇。公立醫院的改革,「以葯養醫」體制是第一個要攻克的堡壘衛生部在2009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發布消息,3年內將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葯品加成。目前每種葯進入醫院後,醫院可以根據自身級別的不同加價10%~15%再賣給患者。這正是此次公立醫院改革重點之一——取消葯品加成以改變「以葯養醫」的局面。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葯品差價成為醫院的重要收入來源,而且越是基層的醫院,對葯品差價的依賴越大。據統計,一些三甲醫院的葯品收入佔到其總收入的40%~50%,而基層的公立醫院這一比重則佔到70%~80%。
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從試點情況來看,在醫院方面有較大阻力。受訪的幾家公立醫院負責人都認為這一措施「操作起來有點難」。相當一部分醫務工作者認為,即使葯品零加成,也很難保證解決「大處方」的問題,難以遏制患者葯費的上升。醫院方面則普遍擔心,取消加成之後,如果政府不予加大投入或提高醫療服務價格,醫院就會連生存都成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試點醫院負責人說:「全國所有公立醫院的開支如果全部由財政包攬,一年的投入就會超過政府所承諾的三年內的總投入8500億元,這還是在不考慮資金能否投到實處、實際使用效率等問題的前提下。」
山東大學醫院管理專業在讀博士李新泰表示,2006年以前,全國醫療機構實際葯品加成率大約在38%左右,2006年,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下發《關於進一步整頓葯品和醫療市場價格競爭秩序意見的通知》規定,加價率不得超過15%。加價率一下降低一半多,按理性分析,葯品收入也應隨之減少。可事實上,葯品收入不但未降反而上升。據對某省衛生財務年報分析,2007年比2006年葯品收入增加14.7億元,增幅為22.7%。
除了合理增加的因素外,醫院和醫生的利益驅動,是葯品費用上升的最直接原因。即使是葯品零差價率,切斷了醫院的葯品收入,但醫生掌握著處方權,仍然存在開「大處方」以獲取回扣的沖動和可能。」李新泰說,「因此,公立醫院改革的推進還應注意與醫葯領域反腐敗工程結合起來,葯品回扣現象只要存在,由『大處方』引發的『看病貴』就難以根治。
增加政府財政投入。主要用於基本建設和大型醫用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住院醫師培訓、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補貼等。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給予專項補助,用於保障醫院緊急救治、援外、支農、支邊、惠民服務。 增設葯事服務費。葯事服務費根據醫務人員提供葯品服務的勞務價值來核算,與銷售葯品的金額不直接掛鉤,不僅可以遏制醫生開「大處方」,還能夠引導醫務人員鑽研醫療業務。 提高醫務人員技術服務價格。調整部分醫療服務的收費標准,提高能夠體現醫務人員技術服務價值的掛號費、診療費、會診費、手術費等。提高中醫及民族醫療診療類服務收費。建立不同等級和質量醫院之間、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之間的差價梯度。 確保醫護人員合法權益和積極性
醫生作為一個高風險、高強度的職業,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有著較高收入的群體。但是,目前中國醫務人員的收入遠沒有體現其技術含量和所承擔的風險。
我國醫生收入的確較低,技術服務的勞動價值沒有得到合理體現,要在適當時候考慮適當進行調整。他表示,在今後3年的試點工作中,對公立醫院的法人治理結構,公立醫院的一些內部管理,包括用人制度、激勵機制等都將做積極的探索,充分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
公立醫院應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改革人事管理和分配製度,建立績效考核機制,重點考核醫療機構和醫生提供醫療服務的質和量,調動醫生的積極性,患者也將最終得益。政府還應重點思考醫療機構的布局規劃和醫院的功能定位,避免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業內人士建議,提高的診療費價格應按一定比例體現在醫生收入中,使醫生的收入由於其勞務付出而大大提高,從而降低醫生收取葯品回扣的內在驅動力,光明正大地成為「較高收入群體」。 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
由於財政撥款不足,大多數公立醫院徒有「公立」的外殼,爭相創收,有的甚至將創收指標層層分解到每位醫生。濟南一位三甲醫院院長說,自己所在的醫院財政撥款僅占醫院支出的4%,僅職工工資一項,就有98%要靠醫院自籌,不創收就無法生存。
創收的沖動使得公立醫院競相拉患者,展開無序競爭。「有些醫院因為患者不足,對來就醫的病人開大處方,或是延長住院時間,本來應該住10天,讓你住15天。還有的小醫院甚至採取給有醫保的病人發工資的辦法來留住患者。」一位外科醫生透露。
要實現不同醫院合理分工、患者分流,需要建立健全醫療保障制度。「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障分三部分,一是針對農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二是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於保障水平較低,基層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難以令人滿意,有的患者寧願自己掏錢到大醫院就診,也不願享受能報銷的基層醫院的服務。如果醫保的保障水平能夠提高到50%~60%,同時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就可實現患者在不同層級醫院中的合理分流,大醫院的醫生也就不會再把大量時間花在『看小病』上。」 公立醫院多年來在「市場化」過程中積累了很多問題,不是單靠國家增加投入就能解決的。
公立醫院改革是體制性改革,需要綜合配套推進,單項措施推進往往會「按下葫蘆起來瓢」。如果單純增加政府投入,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醫院發展的效率和質量,影響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如何探索建立科學、規范的財政補償機制,使公立醫院既回歸公益性,又保護好醫院發展的積極性,這之間的度必須把握好。
Ⅱ 公歷醫院屬於國家還是私人承包
公立醫院屬於事業單位,醫生和部分護士屬於事業編制人員,事業編制人員也屬於財政供給版人員,但不是國權家公務員。
目前醫院用人比較靈活,一些醫生和護士是合同制,還有很多臨時聘用人員,都沒有事業編制。
此外,事業單位即將有比較大的改革,部分公立醫院恐怕將正式轉為盈利機構,不再被定位為事業單位,現有人員事業編制人員可能也會失去事業編制身份。
部隊醫院嗎和軍隊差不多,隸屬某軍,分現役和非現役和招聘人員
Ⅲ 怎麼才能找到自己定位女24歲,今年從一家公立醫院辭職收費員後就再也沒找到工作。因為之前有過一年出
你都這么說了,說你也沒啥一技之長,還說自己頭腦也不好,長的也不好看。
你要總這么想的話那你在家裡蹲著算了,這么悲觀,總想自己這不好那不好有什麼用呢?
知道自己這不行那不行就趕緊去補救啊!好好學啊,面試之前好好准備啊。
你該給自己找點降壓的辦法了,你這樣越緊張,你面試就越慘。
總而言之就是,你別再胡思亂想了,好好努力吧
Ⅳ 公立醫院有法人嗎
一般是國有醫院就基本是私有醫院一般不是大的醫院一般還有董事長他才是人代表,而你想說的就應該是法人代表因為法人就是醫院這個公司本身
Ⅳ 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的功能定位
縣級醫院是縣域內的醫療衛生中心和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的龍頭,並與版城市大醫院分權工協作。主要為縣域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包括運用適宜醫療技術和葯物,開展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難疾病接治轉診;推廣應用適宜醫療技術,為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提供培訓和技術指導;承擔部分公共衛生服務,以及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等工作。
Ⅵ 公立醫院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在市場經濟條來件下,任何單位自都應該以市場為導向,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公立醫院也不例外。首先醫院院長要由傳統的技術型院長向企業型院長轉變,建立起企業法人的制度要求。對院長的考核要技術和經濟指標一起進行。醫院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准確定位,發揮自身優勢。醫院要實行信息化管理,對成本的各個環節嚴格把控。推進臨床路徑管理,提高醫療效率和醫療質量。制定良好的績效考核指標,合理利用醫療資源。
但公立醫院不能一味追求經濟指標而忽視他本身自有的公益性的屬性。公立醫院還應該積極參與公共醫療,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降低醫療費用。
Ⅶ 如何評價我國公立醫院的擴張
公立醫院盲目擴張的問題由來已久。新醫改啟動以來,一些公立醫院包括大型公立醫院使出渾身解數,或跑馬圈地蓋大樓、斥重金添置新設備,或通過接管、「整體接收」、建立分院擴大運營規模,或將前幾年出售、已轉制為民營的醫院重新購為己有。這些盲目擴張行為直接妨礙了醫療資源均衡化分布的目標,並將進一步分割基層醫療機構和民營醫院的市場,強化患者對城市大醫院的依賴心理,削弱患者對民營醫院的信任,在城市大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之間、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之間形成「大者愈大、小者愈小」、「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此外,公立醫院沉溺於「上規模、上檔次」的擴張沖動不能自拔,勢必落入負債經營的陷阱,甚至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據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介紹,近年對全省200多家醫院的調查顯示,醫院平均負債占總資產的23.14%,有的甚至超過300%。這種「以高額負債謀求高速發展」的模式,與近年來許多高校在大規模擴招、大面積圈地過程中欠下巨額債務如出一轍。有的高校實在不堪債務重負,不得已祭出了「賣地還債」的昏招,那些負債率超過300%的公立醫院,大約離「賣地還債」的命運也不遠了。
公立醫院盲目擴張走到如此地步,主要原因有三。其一,一些公立醫院定位不準確,目標紊亂。國家興辦公立醫院,最核心的目的是為公眾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滿足公眾的基本醫療保障需求。這個目的最本質的特徵是公益性。而一些公立醫院「做大做強」,主要是為了佔有更多醫療資源,占據更強勢的市場地位,賺取更大的利潤,他們的目的恰恰背離了公益性,可謂「盲目」之甚也。
其二,一些公立醫院的負責人,以及一些地方主管部門的有關官員,對新醫改方案中提出的加大對公立醫院投入懷有不正確的期待,認為公立醫院的盤子越大,能夠「套取」的財政投入就越多,因此想方設法要把公立醫院的盤子鋪得越大越好。
其三,在目前體制下,一些公立醫院負責人和主管部門的官員,既無需為公立醫院擴張過程中的低效、浪費、高負債承擔責任,卻可能從大規模的基礎建設、設備購置、人力資源調配中獲得實際的利益,甚至人為製造出一些權力尋租、腐敗交易的機會,何樂而不為?
對症下葯,首先,各地政府和各級醫療行政部門,應當對本地區、本系統的公立醫院進行明確的公益性定位,從發展規劃的戰略高度和完善管理的戰術角度,遏制公立醫院的逐利傾向,防止其偏離公益本位。其次,國家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必須完整、詳盡地體現在政府預算之中,並接收人大的監督;審計機關應當對這些投入進行嚴格的績效審計,通過公開發布審計報告,向公眾說明公立醫院把這些錢花在了什麼地方,效果如何,都存在什麼問題,等等。
再次,亟須建立完備的激勵約束機制和嚴格的問責機制。公立醫院負責人既需要在公立醫院的發展與改革中獲得應有的專業成就、績效評價和職業榮譽,實現個人的價值和抱負,也需要為自己的決策和管理行為承擔應有的責任,包括為決策失誤、管理失當承擔黨紀政紀責任以至法律責任。那種「賺了有我一份,賠了國家兜底」、「成績歸功於我,錯誤集體負責」的傳統運營模式和管理體制,在新醫改條件下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Ⅷ 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的意見內容
關於印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衛生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制定的《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各地在試點過程中的重要情況和問題,請及時向衛生部和相關部門報告。
衛 生 部
中 央 編 辦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 政 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一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
為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和國務院《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國發〔2009〕12號),指導各地切實做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葯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公立醫院運行效率,努力讓群眾看好病。按照「適度規模、優化結構、合理布局、提高質量、持續發展」的要求,堅持中西醫並重方針,統籌配置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醫療資源,促進公立醫院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切實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公平與效率統一,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公立醫院的主導地位,鼓勵多元化辦醫,推動不同所有制和經營性質醫院協調發展;堅持發展、改革和管理相結合,完善服務體系,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內部管理;堅持總體設計,有序推進,重點突破,系統總結;堅持中央確定改革方向和原則,立足我國國情,鼓勵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創新。
二、試點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實施步驟
(三)總體目標。
構建公益目標明確、布局合理、規模適當、結構優化、層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探索建立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分工協作機制,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形成比較科學規范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補償機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加強公立醫院內部管理,促使公立醫院切實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形成公立醫院改革的總體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為全面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奠定基礎。
(四)主要任務。
——強化區域衛生規劃。合理確定公立醫院功能、數量和規模,優化結構和布局,完善服務體系。
——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科學界定公立醫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探索建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推進醫院院長職業化、專業化建設。
——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探索實現醫葯分開的具體途徑,改變醫療機構過度依賴葯品銷售收入維持運轉的局面,逐步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完善基本醫療保障支付方式,落實財政補助政策。落實中醫葯扶持政策。
——改革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深化公立醫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改進公立醫院經濟運行和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公立醫院內部管理,落實各項醫院管理制度,制訂疾病診療規程並推廣實施,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保障醫療質量,提高服務效率,控制醫療費用,方便群眾就醫。
——健全公立醫院監管機制。實施醫院信息公開,完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制度,加強醫療安全質量和經濟運行監管。
——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完善政策體系,為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經營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引導、鼓勵和支持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促進不同所有制醫療衛生機構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競爭,滿足群眾不同層次醫療服務需求。
(五)實施步驟。
2009年,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醫葯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國辦函〔2009〕75號)的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經分別選擇1-2個城市(城區)作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國家在各地試點城市范圍內,選出16個有代表性的城市,作為國家聯系指導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
2010年開始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加強對試點城市的調研督導,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加強信息交流和指導培訓,適時開展評估工作。不斷總結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經驗,完善公立醫院改革總體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在全國逐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三、試點的主要內容
(六)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
加強公立醫院的規劃和調控。省級人民政府制訂衛生資源配置標准,組織編制區域衛生規劃和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確定各級各類公立醫院的功能定位。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含中醫葯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和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要求,研究制訂本級政府負責舉辦公立醫院的設置和發展規劃,在認真測算的基礎上明確各級各類公立醫院的類別、數量、規模、布局、結構和大型醫療設備配置標准。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醫療衛生資源,新增衛生資源必須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對部分公立醫院,可有計劃、按步驟地遷建、整合、轉型和改制等,推動公立醫院結構布局的優化調整。
建立公立醫院之間、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城市一級、部分二級醫院應根據區域衛生規劃改造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立醫院通過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管理指導等多種方式,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使公立醫院改革與健全基層醫療衛生體系緊密配合、相互促進。建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實行分級醫療、雙向轉診,在明確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功能定位、著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同時,發揮價格、基本醫療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引導一般診療下沉到基層。有條件的地區,醫院可以通過合作、託管、重組等方式,促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發展老年護理、康復等延續服務,逐步實現急、慢性病分治。
重點加強縣級醫院能力建設,實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推進縣級醫院標准化建設,改善縣級醫院的業務用房和裝備條件。完善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逐步提高縣級醫院的人員素質和能力水平。
(七)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
明確各級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職責。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負責舉辦承擔疑難危重病症診治、醫學科研和教學綜合功能的國家級或省級醫學中心;縣(市、區)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舉辦縣級公立醫院;其他公立醫院均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負責舉辦。
積極探索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按照醫療服務監管職能與醫療機構舉辦職能分開的原則,推進政府衛生及其他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醫院的屬地化管理,逐步實現公立醫院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公立醫院的資產管理、財務監管和醫院主要負責人的聘任,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制訂並落實按規劃設置的公立醫院發展建設、人員編制、政府投入、醫葯價格、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為公立醫院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提供保障條件。衛生、教育等行政部門要積極研究探索高校附屬醫院管理體制改革。
(八)改革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機制。
明確政府辦醫主體,科學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責權;探索建立以理事會等為核心的多種形式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明確在重大事項方面的職責,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權力運行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強化具體經營管理職能和責任,增強公立醫院的生機活力。
制定公立醫院院長任職資格、選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進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建立以公益性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醫院院長激勵約束機制。
(九)改革公立醫院內部運行機制。
完善醫院內部決策執行機制。完善院長負責制。按照法人治理結構的規定履行管理職責,重大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大額資金使用等事項須經醫院領導班子集體討論並按管理許可權和規定程序報批、執行。實施院務公開,推進民主管理。完善醫院組織結構、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推進醫院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現代化。
完善醫院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嚴格預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強成本核算與控制。積極推進醫院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改革,嚴格財務集中統一管理,加強資產管理,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實施內部和外部審計制度。在大型公立醫院探索實行總會計師制度。
深化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勵機制。科學合理核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主要內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專業技術能力、工作業績和醫德醫風為主要評價標准,完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製度。合理確定醫務人員待遇水平,完善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體現醫務人員的工作特點,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探索實行並規范注冊醫師多地點執業的方式,引導醫務人員合理流動。
(十)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推進醫葯分開,改革以葯補醫機制,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由各地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考慮醫院功能定位、醫療保障基金承受能力、本地財政能力、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對價格調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
合理調整醫葯價格,逐步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合理確定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降低葯品和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加強醫用耗材的價格管理。逐步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對公立醫院由此而減少的合理收入,採取增設葯事服務費、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准等措施,通過醫療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予以補償。葯事服務費原則上按照葯事服務成本,並綜合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報銷范圍。也可以對醫院銷售葯品開展差別加價試點,引導醫院合理用葯。
完善醫療保障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基本醫療保障費用支付方式,積極探索實行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方式,及時足額支付符合醫療保障政策和協議規定的費用;落實醫療救助、公益慈善事業的項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補充保險、商業健康保險和道路交通保險支付方式,有效減輕群眾醫葯費用負擔。在加強政府指導,合理確定醫療服務指導價格,合理控制醫院醫葯總費用、次均費用的前提下,探索由醫院(醫院代表)和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談判確定服務范圍、支付方式、支付標准和服務質量要求。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負責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救災、援外、支農、支邊和支援社區等公共服務經費,對中醫醫院(民族醫醫院)、傳染病醫院、職業病防治院、精神病醫院、婦產醫院和兒童醫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傾斜。
(十一)加強公立醫院管理。
加強醫療服務質量管理。健全和落實醫院管理規章制度和人員崗位責任制,健全醫療質量管理組織,推行疾病診療規范和葯物臨床應用指南,規范臨床檢查、診斷、治療、使用葯物和植(介)入類醫療器械行為,持續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強重點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要規范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葯物的比例,建立健全國家基本葯物采購供應管理制度,促進公立醫院優先配備和合理使用基本葯物。推廣應用適宜技術和基本葯物,在加強規范和保障質量的基礎上逐步實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降低醫療服務成本。研究制訂疾病診療規程並推廣實施,推動病種規范化治療。
改善醫院服務。通過採取提供預約診療服務,暢通急診綠色通道,優化服務流程,按病情分類診療等措施,努力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建立患者投訴管理機制,及時有效處理患者投訴和醫療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提高醫院信息化水平。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研究制訂醫療機構內部信息管理的規定和標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逐步建立醫院之間、上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之間、醫院和公共衛生機構、醫保經辦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構建便捷、高效的醫院信息平台。
(十二)改革公立醫院監管機制。
實行全行業監管。加強衛生行政(含中醫葯管理)部門醫療服務監管職能,建立健全醫療服務監管機制。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不論所有制、投資主體、隸屬關系和經營性質,均由衛生行政(含中醫葯管理)部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準入、統一監管。完善機構、人員、技術、設備的准入和退出機制,依法實行全行業監管。
加強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安全質量監管。充分依託現有的具有較高診療技術水平和質量管理水平的公立醫院,建立完善國家、省、市(地)三級醫療質量安全控制評價體系和各級各專業醫療質量控制評價組織,加強醫療質量安全評價控制工作,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完善各級各類醫院管理評價制度,繼續做好醫院管理評審評價工作。
加強公立醫院運行監管。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公立醫院功能定位和發展規劃的監管。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建設規模、標准和貸款行為,加強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管理。控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健全財務分析和報告制度,加強公立醫院財務監管。建立健全公立醫院財務審計和醫院院長經濟責任審計制度。
建立社會多方參與的監管制度,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對公立醫院的監督作用。全面推進醫院信息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強化醫療保障經辦機構對醫療服務的監督制約作用,依照協議對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進行監督,並納入公立醫院考核和評價內容中。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監督作用,加強醫療行業協會(學會)在公立醫院自律管理監督中的作用。建立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積極發展醫療意外傷害保險和醫療責任保險,完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嚴厲打擊「醫鬧」行為。
(十三)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
逐步探索建立符合醫學人才成長規律、適應我國國情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把住院醫師培訓作為全科醫生、專科醫生培養的必經環節。通過試點,探索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制度模式、規范標准、體制機制和配套政策,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經費保障機制,完善編制管理、崗位設置、人員聘用和工資保障等人事保障機制和其他相關政策。試點期間重點為縣級醫院培養專科方向的住院醫師,為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全科方向的臨床醫師。
(十四)加快推進多元化辦醫格局。
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快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完善政策措施,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院。在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中,要給非公立醫院留出足夠空間。非公立醫院在醫保定點、科研立項、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方面,與公立醫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務准入、監督管理等方面一視同仁。政府可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由非公立醫院承擔公共衛生服務和公共服務。落實非營利性醫院稅收優惠政策,完善營利性醫院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對非公立醫院的監管,引導非公立醫院依法經營、加強管理、嚴格自律、健康發展。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和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確定公立醫院轉制的范圍、條件、程序和配套政策措施,積極穩妥地把部分公立醫院轉制為非公立醫院,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和職工合法權益。公立醫院改制方案必須充分徵求職工意見。允許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公立醫院轉制重組。
四、試點的組織領導
(十五)試點的領導機制。
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任務重、難度大,要充分認識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切實加強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領導。試點工作由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統一領導,試點城市人民政府和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負責實施,衛生部組織推動試點工作,加強對試點城市工作的指導、培訓、評估和監督,其他有關部門積極支持配合。
(十六)試點的組織實施。
試點城市人民政府應建立試點工作領導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國務院《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和本《指導意見》要求,充分調研、多方論證、廣泛徵求意見,制訂試點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應在堅持中央確定的方向和原則基礎上,努力細化、實化、具體化,突出重點方面和關鍵環節,強調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探索,大膽嘗試,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實效。試點實施方案由省級醫改領導小組審核後組織實施,並報衛生部和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制訂並落實試點的配套政策措施,協調解決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將重大問題向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報告。
(十七)試點的指導、評估和監督。
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試點城市的指導和支持。國務院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和評估,及時總結試點情況,完善有關政策措施,推進試點工作積極穩妥地開展。
(十八)創造良好試點環境。
試點地區要做好輿論宣傳工作,加強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的宣傳,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爭取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衛生部門與宣傳部門要緊密配合,加強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輿情監測與研判,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堅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導社會預期。
Ⅸ 新醫改政策的出台將公立醫院發展的大方向定位為「堅持公益性、調動積極性」。這就要求公立醫院必須將其趨利
新醫改精神是什麼問題,是人民滿意的問題,人人可以拿力刺醫生的事情不斷發生,人民也滿意。悲也。 民生問題,誰也推倭不了,是正付的問題,沒有健康知識普及,亂看醫,亂求醫,亂化錢,一個人死了化上一萬,二萬這樣的地方仍有,但治病化了千多元錢,要命。
當今的醫師成了當代正付的人肉盾牌。
當今的醫師成了當代正付的人肉盾牌。
當今的醫師成了當代正付的人肉盾牌。
Ⅹ 醫院分類是如何分的什麼是二甲/三甲/專科醫院
醫院分類是來這樣的:所有醫源院據其規模大小,根據衛生部的標准,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其中每一級又分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級甲等為最高級別,而一級丙等為最低級別。二甲就是二級甲等醫院;三甲就是三級甲等醫院;以上這些級別指的是綜合醫院,開始分類不包括專科醫院,後來又增加了,他們大部分被定位甲等醫院,只不過是級別不同;
公立醫院,一般指的是國家辦得非營利性醫院,私立醫院指的是由個人或合夥人開辦的股份制醫院,並且是盈利性的醫院;專科醫院指的是在某方面非常突出,比如,常見的眼科醫院,口腔醫院,婦幼保健醫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