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公立私立 >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成效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成效

發布時間:2021-03-09 21:40:55

⑴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十二五」期間,繼續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問題導向,不斷把改革推向縱深,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
問:「十二五」期間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相關部門、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大力支持,全國醫療衛生工作者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實施,醫療衛生事業獲得長足發展,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到2015年預計將比2010年提高1歲;嬰兒死亡率由2010年的13.1‰下降到2014年的8.9‰,孕產婦死亡率由2010年的30/10萬下降到2014年的21.7/10萬,均提前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目標,我國居民健康水平總體上處於中高收入國家水平。城鄉居民健康差異進一步縮小,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問:黨中央、國務院2009年啟動了新一輪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十二五」期間深化醫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十二五」期間,繼續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問題導向,不斷把改革推向縱深,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010年的35.29%下降到2014年的31.99%,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年內有望實現降至30%以下的目標。主要成效包括4個方面:
一是全民醫保體系基本建立。我國已經織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較2010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2015年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人均籌資增加到500元左右,其中政府補助標准提高到380元,比2010年(120元)增長了2.2倍。2014年3項基本醫療保險住院費用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均達到70%以上。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
二是公立醫院改革步伐明顯加快。省級層面,我們確定江蘇、福建、安徽、青海4省為綜合改革試點省,將公立醫院改革作為核心任務部署推進。市級層面,國家級聯系試點城市從34個增加到100個。縣級層面,已有75%的縣(市)和76%的縣級公立醫院啟動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年內將實現全覆蓋目標。在改革過程中,堅決破除以葯補醫機制,建立科學補償機制,積極探索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穩步推進編制、人事分配製度改革。
三是基本葯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完善。基本葯物價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30%左右,建立短缺葯品供應保障機制,基本保障了兒童用葯。目前,所有政府辦鄉鎮衛生院和86%的村衛生室全部配備基本葯物並實行零差率銷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硬體建設、軟體建設、服務能力都有了明顯改善,鄉村醫生待遇持續提高,從2014年開始連續兩年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新增部分全部用於村醫。

四是大力推進社會辦醫和健康服務業。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中為社會辦醫預留了空間,著力消除阻礙社會辦醫發展的政策障礙。對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截至2014年年底,民營醫院達到1.25萬個,比2010年增加了5478家,占醫院總數的48.5%;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次數達到16.8億,佔全國總診療人次數的22%,提前實現20%的規劃目標。
問:「十二五」期間,在醫療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方面有哪些成就?
答:一是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醫療衛生資源總量繼續增加。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醫療衛生機構超過98萬個,醫療衛生人員總量超過1000萬,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醫療衛生服務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服務可及性進一步增強。
二是醫療質量和技術管理得到強化。2010—2013年,建設臨床重點專科90個。開展了「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2014年,全國住院患者抗菌葯物使用率降至41.3%,較2010年降低21個百分點。
三是醫療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廣泛開展「三好一滿意」「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等活動。2014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到76億,入院人數達到2億,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滿足程度提高,服務利用增加,公平性增強。
四是醫葯衛生信息化加快發展。全國已有14個省份、107個地市建立了省級、地市級衛生信息平台,29個省份開展了居民健康卡試點工作,不同程度地實現了區域內醫療衛生系統互聯互通。20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遠程醫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均開展電子病歷建設,三級醫院基本達到醫院內部電子病歷共享,支持網路預約掛號、醫院內檢驗檢查結果調閱共享。
五是科技創新取得重大成果。新葯創制和傳染病防治兩個科技重大專項取得重要進展,全球首個晚期胃癌治療葯物阿帕替尼等一批新葯和仿製葯獲批上市。甲型H1N1流感防治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實現了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零的突破。
六是預防化解醫療糾紛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堅持一手抓依法治理,堅決打擊涉醫犯罪和「醫鬧」行為,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將「醫鬧」入刑;一手抓「三調解一保險」(院內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醫療風險分擔機制)長效機制建設,呈現出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成功率提升,涉醫違法犯罪案件和醫療糾紛數量下降的良好局面。同時,在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深入開展職業精神教育,不斷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社會宣傳,倡導全社會理解醫學局限性、尊重理解醫護人員。
問:做好重大疾病防治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十二五」期間,我國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期間一些對我國居民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例如:
——乙型肝炎。我國實施新生兒優先接種乙肝疫苗的策略,逐步開展新生兒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預防接種工作,2009—2011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工作,共補種6800萬餘人,防控效果顯著。2012年5月,我國正式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的認證,實現了將5歲以下兒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的目標,為發展中國家樹立了一個典範。
——艾滋病。我國艾滋病疫情總體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截至2014年年底,報告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為50萬例左右。易感染艾滋病行為人群干預覆蓋率接近80%,感染者和病人的就醫負擔顯著減輕,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社會歧視有所減少,全社會共同參與艾滋病防治的氛圍逐漸形成。
——肺結核。「十二五」期間,我們全面推行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治癒率保持在85%以上。為普通肺結核患者免費提供篩查和一線抗結核葯品,將耐多葯肺結核納入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圍。截至今年上半年,「十二五」期間全國累計發現並治療管理肺結核患者387萬例,肺結核報告發病率由2010年的74.3/10萬下降到65.6/10萬,提前實現千年發展目標。
——血吸蟲病。「十二五」期間,我們積極實施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策略,對患者醫療費用按規定予以減免。截至2014年,全國453個流行縣(市、區)中,已有98.9%的縣(市、區)達到傳播控制或傳播阻斷標准,血吸蟲病疫情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慢性病。「十二五」期間,建成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265個,管理高血壓患者8600多萬人、糖尿病患者2400多萬人。
問:「十二五」期間我國實施了哪些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取得了什麼成效?
答: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面,國家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財政補助從2010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5年的人均40元,服務項目從最初的9類41項擴大到12類45項,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衛生監督協管、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醫葯健康管理等,基本覆蓋了居民生命全過程。
同時,國家和各地區針對重大疾病、重要健康危險因素和重點人群健康問題,制定和實施了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農村婦女「兩癌」篩查、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累計覆蓋近2億人,實施效果相當顯著。以婦幼衛生項目為例,2011—2014年,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項目累計補助近4000萬人;通過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共補助4600多萬農村生育婦女,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發生率下降了50%,出生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
問:「十二五」期間,衛生應急機制建設的成效有哪些?
答:非典以來,我國加快醫療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有力有效應對了各類衛生應急事件,經受住了重大考驗。這個體系有四大支柱:第一個支柱是健全的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體系。第二個支柱是高效的指揮協調機制,實現了跨部門、跨區域的協調聯動和科學、高效決策。第三個支柱是全球最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路直報系統,疫情信息從基層發現到國家疾控中心接報時間縮短為4個小時。第四個支柱是專業高效的應急處置隊伍,在全國分區域設置4類36支國家級和近2萬支、20多萬人的地方衛生應急處置隊伍。2014年我國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達標率升至91.5%,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國家公共衛生安全。
問:「十二五」期間,我國在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麼成效?
答:人才培養是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百年大計,「十二五」期間我們在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實現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大學、研究生教育的緊密銜接,基本形成「5+3+X」的人才培養新模式(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X年專科醫師培訓)。
二是推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建設。組織遴選了首批559個培訓基地,已招收了12萬余名住院醫師參加規范化培訓。
三是以全科醫生為重點加大基層人才培養力度。2011—2014年累計安排全科醫生培訓20餘萬人次;通過「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累計定向招收了2.7萬名免費醫學生;在四川等4省啟動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試點工作。每萬人全科醫師數由2012年的0.81提高到1.26。
問:「十二五」期間中醫葯事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時期,中醫醫療資源快速增長,中醫葯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多層次、廣覆蓋的中醫葯服務網路基本建立。中醫醫院總診療人次由2010年的3.6億增加到2014年的5.3億,全國超過9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的鄉鎮衛生院、65%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葯服務。2014年,中葯工業總產值超過7300億,與「十一五」末相比,增長130%,中葯類產品進出口額達到46.3億美元,中葯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顯著提升。
問:「十二五」時期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經驗是什麼?
答:「十二五」時期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以較低的投入實現了較高的健康產出,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惜。總結起來,有以下五條基本經驗:
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和政府主導。二是始終堅持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健康利益。三是始終堅持立足基本國情。四是始終堅持提升醫療衛生治理能力。五是始終堅持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

⑵ 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的補償機制

改革「以葯補醫」機制,鼓勵探索醫葯分開的多種形式。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將試點縣級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醫院由此減少的合理收入,通過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予以補償。提高診療費、手術費、護理費收費標准,體現醫療技術服務合理成本和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醫療技術服務收費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政策范圍,並同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增加的政府投入由中央財政給予一定補助,地方財政要按實際情況調整支出結構,切實加大投入。
(一)發揮醫療保險補償和控費作用。縣級醫院要提供與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范圍相適應的適宜技術服務,控制基本醫療保障范圍外的醫葯服務。醫保基金通過購買服務對醫院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予以及時補償。縮小醫保基金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與實際報銷比例的差距。改革醫保支付制度。充分發揮醫保合理控制費用和醫療服務質量的作用。落實醫保基金收支預算管理,建立醫保對統籌區域內醫療費用增長的控制機制,制定醫保基金支出總體控制目標並分解到定點醫療機構,將醫療機構次均(病種)醫療費用增長控制和個人負擔定額控制情況列入分級評價體系。推行總額預付、按病種、按人頭、按服務單元等付費方式,加強總額控制。科學合理測算和確定付費標准,建立完善醫保經辦機構和醫療機構的談判協商機制與風險分擔機制,逐步由醫保經辦機構與公立醫院通過談判方式確定服務范圍、支付方式、支付標准和服務質量要求。醫保支付政策進一步向基層傾斜,鼓勵使用中醫葯服務,引導群眾合理就醫,促進分級診療制度形成。
(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原則,降低葯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政府出資購置的大型醫用設備按不含設備折舊的合理成本制訂檢查治療價格,已貸款或集資購買的大型設備原則上由政府回購,回購有困難的限期降低價格。嚴禁醫院貸款或集資購買大型醫用設備。合理提高中醫和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診療、護理、手術等項目價格,使醫療機構通過提供優質服務獲得合理補償。價格調整要與醫保支付政策銜接。改革醫療服務以項目為主的定價方式,積極開展按病種收費試點,病種數量不少於50個。
(三)規范葯品采購供應。堅持質量優先、價格合理的原則,建立葯品(含高值醫用耗材)量價掛鉤、招采合一的集中招標采購機制。調動企業生產供應葯品的積極性,大力發展現代醫葯物流,減少和規范流通環節,降低配送成本。各地可在探索省級集中采購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能夠有效保障葯品及耗材供應及時、質量可靠、價格合理的采購供應辦法。堅決治理葯品及耗材方面的商業賄賂。完善鼓勵使用基本葯物的政策措施,縣級醫院應當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葯物,提高基本葯物使用比例。
(四)落實和完善政府投入政策。全面落實對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及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補貼、承擔公共衛生任務和緊急救治、支邊、支農等公共服務的政府投入政策。縣級政府對所辦醫院履行出資責任,禁止縣級醫院舉債建設。
對位於地廣人稀和邊遠地區的縣級醫院,可探索實行收支兩條線,政府給予必要的保障,醫院平均工資水平與當地事業單位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

⑶ 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的功能定位

縣級醫院是縣域內的醫療衛生中心和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的龍頭,並與版城市大醫院分權工協作。主要為縣域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包括運用適宜醫療技術和葯物,開展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難疾病接治轉診;推廣應用適宜醫療技術,為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提供培訓和技術指導;承擔部分公共衛生服務,以及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等工作。

⑷ 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的通知

國務院抄辦公廳印發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襲合改革試點意見的通知
國辦發〔2012〕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
《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一二年六月七日

⑸ 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的服務能力

(一)合理配置醫療資源。針對縣域群眾主要健康問題,根據人口數量和分布、地理交通等因素,制訂縣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確定縣域內醫院的數量、布局、功能、規模和標准。政府在每個縣(市)重點辦好1-2所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按照「填平補齊」原則完成縣級醫院標准化建設,3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至少有一所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以縣級醫院為中心完善縣域急救服務體系,建立縣域院前急救體系。嚴格控制縣級醫院建設規模和大型設備配置。鼓勵資源集約化,探索成立檢查檢驗中心,推行檢查檢驗結果醫療機構互認,以及後勤服務外包等。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對醫療資源進行整合、重組和改制,優化資源配置。落實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政策。
(二)提高技術服務水平。編制縣級醫院重點專科發展規劃,按規劃支持縣級醫院專科建設。近期重點加強重症監護、血液透析、新生兒、病理、傳染、急救、職業病防治和精神衛生,以及近三年縣外轉診率排名前4位的病種所在臨床專業科室的建設。開展好宮頸癌、乳腺癌、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復雜疑難疾病的篩查轉診工作。推廣應用適宜醫療技術,適當放寬二、三類相對成熟技術的機構准入條件。各地衛生和醫保管理部門要組織縣級醫院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按病種付費的要求,制訂實施適應基本醫療需求、符合縣級醫院實際、採用適宜技術的臨床路徑,病種數量不少於50個,規范醫療行為。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按照統一標准,建設以電子病歷和醫院管理為重點的縣級醫院信息系統,功能涵蓋電子病歷、臨床路徑、診療規范、績效考核及綜合業務管理等,與醫療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銜接,逐步實現互聯互通。發展面向農村基層及邊遠地區的遠程診療系統,逐步實現遠程會診、遠程(病理)診斷和遠程教育等。建設醫療健康信息網。
(四)提高縣域中醫葯服務能力。針對地方主要疾病,積極利用當地中醫葯資源,充分發揮中醫簡便驗廉的特點和優勢,提高辨證論治水平,並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支持和指導,促進中醫葯進基層、進農村,為群眾防病治病。加強縣級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建設,落實對中醫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引導經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醫生到縣級醫院就業,並為其在縣級醫院長期工作創造條件。逐步實現新進入縣級醫院的醫務人員,必須具備相應執業資格。臨床醫師應當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建立健全繼續教育制度。積極培養或引進縣域學科帶頭人。增強護理人員力量,醫護比不低於1∶2。建立城市三級醫院向縣級醫院輪換派駐醫師和管理人員制度,加強對三級醫院派駐情況的考核。可以從城市三級醫院選聘一批有管理經驗的業務骨幹到對口支援的縣級醫院擔任院長、副院長或科主任。鼓勵和引導城市大醫院在職或退休的骨幹醫師到縣級醫院執業。通過政府給予政策支持、職稱晉升、榮譽授予等措施,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到縣級醫院長期執業。經批准可在縣級醫院設立特設崗位引進急需高層次人才,合理確定財政補助標准,由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招聘優秀衛生技術人才到縣級醫院工作。
(六)開展便民惠民服務。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實行預約掛號,優化服務流程,改善服務態度和質量,推廣優質護理服務,實行基本醫療保障費用即時結算。完善患者投訴機制,加強醫患溝通。

⑹ 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的上下聯動

積極探索以多種方式建立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城市三級醫院長期穩定的分工協作機制。縣級醫院要發揮縣域醫療中心和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龍頭作用,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幫扶指導和人員培訓,探索建立縣級醫院向鄉鎮衛生院輪換派駐院長和骨幹醫師制度,通過開展縱向技術合作、人才流動、管理支持等多種形式,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體效率,形成優質醫療資源流動的長效機制,使一般常見病、慢性病、康復等患者下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醫療服務模式。支持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醫務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和定期輪訓。縣級醫院要與城市三級醫院開展危重病例遠程會診、重大疑難病例轉診等工作。

⑺ 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的試點意見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1〕5號)、《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2〕11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11〕10號),為積極穩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指縣及縣級市公立醫院,以下簡稱縣級醫院)改革試點,現提出如下意見。

⑻ 醫改以來對公立醫院的改革出台了哪些政策

聚焦1、試點城市名單揭曉,方案靈活方向明確
23日,衛生部、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新發布的《關於確定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及有關工作的通知》中公布了16個試點城市的名單,其中包括東、中部的各六個城市及西部四個城市。
《通知》指出,各國家聯系試點城市要按要求,針對本地公立醫院的突出問題,結合本地工作基礎和環境條件,制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既可以推進綜合改革,也可以重點突破個別或若干關鍵環節;既可以在全市范圍內縣級(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試點,也可以選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公立醫院進行試點。
而與月初原則上通過的《指導意見》相比,此次正式出台的版本包括四個部分共十八條,並明確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等內容。九項試點的主要內容為:一是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加強公立醫院規劃和調控,優化公立醫院結構布局,建立公立醫院之間、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二是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明確各級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職責,積極探索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逐步實現公立醫院統一管理,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三是改革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機制,明確政府辦醫主體,科學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責權,探索建立以理事會等為核心的多種形式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制定公立醫院院長任職資格、選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醫院院長激勵約束機制;四是改革公立醫院內部運行機制,完善醫院內部決策執行機制和財務會計管理制度,深化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勵機制;五是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合理調整醫葯價格,逐步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實現由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補償,完善醫療保障支付制度;六是加強公立醫院管理,確保醫療安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醫院服務;七是改革公立醫院監管機制,加強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安全質量監管和經濟運行監管,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對公立醫院的監督作用;八是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九是加快推進多元化辦醫格局,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院。
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杜樂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盡管社會上普遍看重公立醫院改革進程中降葯價等具有直接利益影響的內容,但其實《指導意見》中的每個細節都關系著改革整體的成敗,也值得各界關注與跟進。杜樂勛還指出,盡管《指導意見》只是在方向上明確了一個范圍,並沒有實際約束效力,但這正是為了避免讓整個公立醫院改制變得過於模式化。「因地制宜,才能更加靈活的把總體的指導精神應用到各地的醫改當中,」杜樂勛說。
重塑全行業
聚焦2 、新醫改或可重塑全行業,醫葯分開利好相關領域
此前,基本葯物目錄制度的執行在加速了一些中小企業被兼並、整合進程的同時,也使得那些進入國家葯物目錄的企業不得不快馬加鞭擴大產能,滿足即將到來的爆發式市場需求。月初,隨著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公立醫院改革正式破冰。盡管有專家曾表示,由於試點范圍有限以及不容忽視並有待實踐的一些細節問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所帶來的沖擊在今後一到兩年內對行業的整體格局不會產生實質影響。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長期來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經驗有可能將逐步改變醫葯行業的傳統布局和規則。
這其中,由作為公立醫院改革亮點之一的取消葯品加成所引發的變局,無疑成為了與患者和醫院利益關系最為密切的一個環節。不難預想,隨著試點醫院逐步擺脫對葯品收入的依賴,其對葯品價格也將變得不敏感。同時,基本葯物目錄品種和國產廉價葯都會面臨不少市場份額提升的機遇,基本葯物目錄品種在大醫院的使用份額更會有顯著提升。有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改革試點期間全國醫院葯品市場有加速擴容的可能。
另一方面,根據政府向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提供的補償方案來看,補償標準是通過每家醫院的合理收入和支出來擬定,因此也有分析猜測,醫院從自身利益出發可能會由於增加收入基數而催生醫院用葯市場在2010年出現高增長的局面。這也意味著面向醫院的葯品生產企業,其銷售收入面臨提高的可能,並且普葯、專科葯都有受益機會。此外,若取消葯品加成且補償到位,外企原研葯失去了價格加成給醫院帶來利潤的優勢,其銷售份額下降幅度無疑將變得明顯,這也將有利於國產仿製葯和仿創葯企業搶占市場,而這對於行業企業顯然也是普遍利好的。
除了我國葯企自身受益外,在取消葯品加成的政策驅動下不少投資顧問也紛紛表示看好醫療服務行業在未來面對的機遇。由於葯品加成向來在很大程度上支撐著我國公立醫院的收入,僅依靠政府財政進行這一部分收入缺口的補貼並不能完全緩解醫院財政系統可能面臨的壓力,因此依靠醫療服務收費無疑將成為試點醫院獲益的重要途徑,而這對於以生產醫療診斷試劑的生產商來說將構成長期利好。

⑼ 急急急~醫療體制改革做了什麼醫改到現在有什麼成就

2009年-2011年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二是加強基版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權;三是建立基本葯物制度;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2012年以來主要做了三項工作:一是推進全民醫保制度建設;二是鞏固基本葯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三是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成就方面:最大的是基本醫保覆蓋了大部分人口(95%以上),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其次是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第三是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基本葯物制度後,葯品價格有了較大的下降;四是健康檔案、慢性病體檢、老年人體檢、疫苗免費接種等服務項目大幅增多,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了一定成果。在公立醫院改革方面現在還只是起步階段,目前還看不到實際成果。

⑽ 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的監管機制

加強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質量、安全、行為等的監管,開展縣級醫院醫葯費用增長情況監測與管理。及時查處為追求經濟利益的不合理用葯、用材和檢查等行為。建立以安全質量為核心的專業化醫院評審體系;依託省級或地(市)級醫療質量控制評價中心,建立健全縣級醫院醫療質量安全控制評價體系。
建立醫保對醫療機構的激勵與懲戒並重的約束機制。充分發揮醫保機構對醫療服務行為和費用的調控引導和監督制約作用,逐步將醫保對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的監管延伸到對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管。採用基本醫保葯品目錄葯品使用率及自費葯品控制率、葯佔比、次均費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標考核,加強實時監控,結果與基金支付等掛鉤。完善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實行分級管理,促進誠信服務。加強對縣級醫院履行功能定位和發展建設、投融資行為的監管,強化預算、收支、資產、成本等財務管理的監管。加強醫療服務收費和葯品價格監督檢查。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協作聯動,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督,建立誠信制度和醫務人員考核檔案。實施公正、透明的群眾滿意度評價辦法,加強社會監督。推進縣級醫院信息公開,及時向社會公開縣級醫院年度財務報告以及質量安全、費用和效率等信息。

閱讀全文

與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成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