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代醫學面臨哪些困境21世紀醫學發展趨勢如何
中國工程院組織了83位院士,近100位各部委的機關幹部,1000位專家,深入到個省市、鄉村,還派到國外10個國家進行調研,形成了一個報告,最近上送國家。我們提出的意見可能不完全對,但作為專家來講,我們提出來五條:
第一條,衛生一定要立法。新中國成立快70年了,沒有一本「衛生法」,我們是法制國家,不能「無法無天」的干,也就「無法無天」的被殺。
第二條,因為健康事業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個部委都在管,現在是「政出多門」,我們必須要成國家成立一個「人口大部」,由國家直接來管理,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
第三條,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美國可以拿出GDP的17%來搞健康,我們現在是5%,能不能取一個中間數,比如10%或者11%呢?
第四條,一定要有個三方的監督機構,比如:人大賦予足夠的權利,像中紀委監督黨中央黨政幹部一樣,這樣來監管,他們究竟乾的怎麼樣。
第五條,要有一系列的行動計劃,我們大致提出六大行動計劃,有效的推進工作的發展,比如說慢病防控等等。
二說醫學研究
我們發了大量的科學論文,最後與治病無關,這樣的醫學研究,這樣的醫學教育不改行嗎?
我們用解剖刀把整體變成了器官,用顯微鏡把器官變成了細胞,又把器官變成了分子,然後在分子之間不能自拔,有醫生告訴我「我是個搞分子的」但是你搞了個分子和人沒關系。難怪最近50年,諾貝爾獎自助的成果都是分子,沒有人。這樣下去能行嗎?
我們不能永遠在微觀世界孤芳自賞,我們寫了大量的科學論文,最後與治病無關。10年前統計了一個人在《自然科學》雜志上發表的101篇論文,到現在發現就1篇有用,剩下100篇都沒有用。
我們傳統的生理學快土崩瓦解,經典的病理學快搖搖欲墜,我們大體解剖,這么重要,已經後繼乏人。傳統的大內科、大外科,不復存在。醫學與人文體無完膚,基礎與臨床隔河相望,醫生離病人越來越遠。我們本來恩人般的醫患關系,現在成了仇人!這樣的醫學研究,這樣的醫學教育不改行嗎?
醫學實現了科學化,但丟掉了人文關懷;
醫學實現了現代化,但丟掉了先進性;
醫學實現了國際化,但是丟了民族性;
醫學實現了智能化,但同時丟掉了真實性。
你說醫學還是醫學,你說醫生還是醫生嗎?
三說生活方式
人要有規律,12點還加班,那是謀財害命啊!
什麼事情都有規律,人是整體,離不開天,一個是自然,一個是社會,人離不開自然。
❷ 公立醫院的生存方式
新醫改的重點之一是公立醫院改革,但這也是新醫改的最大難點。新醫改方案給出了公立醫院改革的一些原則性意見,並且提出在未來的3年內鼓勵各地方積極試點。毫不奇怪,原則性意見必然是含混的,唯一清楚的措施是取消葯品加成政策,根除「以葯養醫」。
公立醫療機構收入的現有來源有三,即醫療服務收費、葯品出售利潤和政府財政補助。新醫改方案明確指出,未來的改革將把三元轉變為二元收入結構,即大幅度降低並且最終取消來自葯品出售的利潤,具體措施就是逐步取消公立醫院(以及其他醫療機構)的葯品加成。
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范用葯檢查和醫療行為,深化運行機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有責任、有激勵、有約束、有競爭、有活力的機制。實行醫葯收支分開管理,探索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葯補醫機制。通過實行葯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葯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同時採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❸ 大型公立醫院的劣勢,威脅,發展機會
大型公立醫院絕對是優勢集中.
如果說威脅和劣勢,那也只有自己本身存在的問題.
發展機會當然是非常多的.
❹ 請大家設想一下目前公立地市級醫院的發展方向,越詳細越好。
不是院長,不敢亂說,僅僅發表一下個人觀點;
1、首先第一點,公立醫院收支由政府指定機構管理,醫院只是負責診療活動,醫生的工資、獎金由上述機構按照醫生的級別、年資、診治數量、質量等綜合分析後發放,這樣一方面可以杜絕醫生收受紅包、開單提成等,另一方面,醫生可以全力提高診治水平,更可以避免醫院的滿目擴張和重復建設等。
2、目前各地地市級醫院一般都有幾家,規模不等,但是科室設置都差不多,這樣容易發生無序競爭,甚至惡性競爭,加之還有規模不等的私立醫院,競爭更加激烈。我認為,可以將所有公立醫院合並為幾家大的專科醫院,或者稱之為醫學中心。一般的市,設2-3個醫學中心就可以了。每個醫學中心分工不同,比如心胸外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等成立一中心,這個中心匯聚該地市級醫院的所有人才,其他中心沒有這些科室,這樣一方面徹底消除惡性競爭,另一方面就是集中優質資源,更利於醫學的發展。除了大科之外,比如皮膚、口腔、頭頸外科等小科,可以與其他大科合並成立一中心;
3、地市級醫院實際上是以實踐為主,不是科研單位,因此主要工作是做好日常工作,科研、論文不應作為一線醫生的考核指標。當然,這是目前整個衛生系統甚至科技界的通病,恐怕難以改變。
目前暫時想到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