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建船政學堂在民國時期,以及建國後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一、福建船政學堂,正式名稱:馬尾船政學堂。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由左宗棠奏請創辦,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於1866年在福州設立。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為求人才沈葆禎主持了求是堂藝局的首次錄取考試,親自為考試制定、批閱試卷,求是堂藝局首次錄取考試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後來成為北洋水師學堂教習的嚴復。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後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在沈葆禎的苦心孤詣下船政學堂培養出了中國的第一批近代海軍軍官和第一批工程技術人才,由船政畢業的學生成為了中國近代海軍和近代工業的骨幹中堅。
二、馬尾船政學堂,始於求是堂藝局,是由多個學校組成。
(一)求是堂藝局
船政工程於1866年12月23日(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全面動工,求是堂藝局同時開局招生, 招收105人。堂址乃於城內暫設兩處:定光寺(又稱白塔寺)與仙塔街;城外分設亞伯爾順洋房一處。1867年1月6日開學。學制初定5年,實際為7年。
學校於1867年6月6日遷至馬尾新校舍,按其前、後位置,分為前、後學堂。
(二)前學堂
1867年仲夏,在馬江之畔、中岐山之麓建起了中國第一所科技型高等學府——船政前、後學堂 ,培養高級造船、輪機製造和航海人才。6月8日開始上課。
前學堂習法文,學製造,亦稱製造學堂。
(三)後學堂
後學堂習英文,學駕駛,亦稱駕駛學堂。
1867年7月20日沈葆楨甄別前、後學堂藝童。
1868年2月增設管輪學堂,故亦稱駕駛管輪學堂。 堂課5年,艦課2年。
(四)繪事院
1867年12月26日設立繪事院,招生39人學制圖、繪算概要等。學制三年,培養中級測繪人才。優秀生可升入前學堂。
(五)藝圃
1868年2月17日設立 ,又稱藝徒學堂。招收藝徒100多人,學制5年,培養中級造船工人。1897年4月藝圃分為藝徒學堂和匠首學堂,學制分別為三年。藝徒擇優升入匠首,培養高級技工 (技師)。優秀者可任監工(工程師)。
(六)電報學堂
1876年3月9日前學堂增設電報專業,又稱電氣學塾或電報學堂,招收32人。是中國第一所電報學校。
(七)福州海軍製造學校
1913年10月,前學堂改名為福州海軍製造學校。 學制延長到10年。
(八)福州海軍學校
1913年10月,後學堂改名為福州海軍學校。 學制改為8年4個月。1926年5月,海軍製造學校與海軍飛潛學校並入海軍學校。
1925年7月,增設化學專業,培養彈葯檢驗人員,學制3年。
1926年5月,海軍製造學校與海軍飛潛學校並入海軍學校。
1937年7月7日,日寇入侵。9月海軍學校遷鼔山湧泉寺上課。1938年6月25日由鼔山內遷湖南湘潭。10月海軍學校由湘潭再遷貴州桐梓(史稱桐梓海校)。
1941年2月增辦造艦班,航海班視力欠佳、原應退學者12人轉入,學制3年。
1945年5月19日上午,日寇撤離馬尾前,埋炸葯炸毀海軍學校、海軍練營、勤工學校、望樓、海軍官員宿舍(20號洋樓),放火將機關、學校宿舍燒成廢墟。船廠中發電廠、拉鐵廠、一號船塢均被炸毀。下午收復馬尾。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12月遷貴州桐梓的馬尾海軍學校遷往重慶山洞。1946年12月遷至南京下關,與上海中央海軍軍官學校合並為青島海軍軍官學校。1949年9月南遷至廈門的青島海軍軍官學校遷往台灣左營。
(九)福州海軍藝術學校
1913年10月,藝圃改名為福州海軍藝術學校。
(十)福州海軍飛潛學校
1917年12月創辦,由海軍藝術學校在校生轉入。甲班學飛機製造,乙班學潛艇製造,丙班學發動機製造。1928年辦的航空班,專門培養試飛飛行員。1926年5月,海軍 飛潛學校與海軍製造學校並入海軍學校。
(十一)勤工、商船學校
1935年2月 海軍藝術學校停辦,籌辦「福建省馬江私立勤工初級機械科職業學校」(簡稱勤工學校)。8月省教育廳准海軍藝術學校 改為私立勤工學校。
1937年5月省教育廳准勤工學校設立高級機械科和高級航空機械科,招收高小畢業生,學制5年。校名改為:福建省馬江私立勤工工業職業學校。
1937年7月7日,日寇入侵。9月3日勤工學校遷鼔山下院上課。1938年6月10日內遷尤溪縣。6月12日馬尾勤工學校內的三個實驗室被日寇炸毀。
1941年6月勤工學校遷至將樂高灘。
1943年7月受省交通局委託,代辦汽車機械科,招收41人,學制為高中3年制。
1944年2月勤工學校受省教育廳委託辦「福建省立林森高級商船職業學校」(簡稱商船學校),一個班子,兩面牌子。
(十二)高航學校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遷回馬尾,兩校合並, 改稱:福建省立林森高級航空機械商船學校(簡稱高航)。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後稱:福建省立高級航空機械商船學校。
1952年8月全國院系調整,並入福州工業學校、集美航海學校、上海造船學校。
(十三)福建船政學校
1981年5月1日無母校的勤工、商船、高航三校校友在榕集會,慶祝校慶。推舉五校友向省領導建議復辦福建馬尾商船學校。
1982年5月 省政府批准復辦,10月6日福建馬尾商船學校開學,省長參加開學典禮。
1988年5月改為福建船政學校。1994年9月遷入倉山首山路辦學。
1999年9月與交通學校等四校合並升格為大專改稱:福建省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Ⅱ 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如何。
1、怎麼樣是相對而言,和很多公辦高職比可能有差距,但總體來說也還不錯,學院於2008年11月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教育 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
2、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37人,專任教師中副高以上職稱22人,雙師素質教師50人,碩士及以上學位109人。學院現有生活科學、外語外貿、現代管理、服飾藝術和建築工程等5個系19個專業。現有學生3800人。
3、學院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建立了「認知見習」、「課程見習」、「綜合實訓」和「畢業頂崗實習」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完成學生「專項職業技能訓練」向「綜合職業能力應用」的過渡。所有專業全面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近幾年學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在98%以上。畢業生以職業精神好、職業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Ⅲ 船政之光的作文
1.船政文化概況
蒼蒼鼓山,泱泱閩水。依山傍水的福州馬尾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和近代海軍的搖籃。
1842年,西方列強炮火轟開了福州大門。一個多世紀以來,面對血與火的洗煉,福州人沉思、探索、追求、吶喊、拼搏。
1866年(清同治五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了福建船政,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活動,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中國近代工業技術人才和傑出的海軍將士。他們曾先後活躍在近代中國的軍事、文化、科技、外交、經濟等各個領域,緊跟當時世界先進國家的步伐,推動了中國造船、電燈、電信、鐵路交通、飛機製造等近代工業的誕生與發展。他們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傳播中西文化,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他們直面強敵,談判桌上據理力爭,疆場上浴血奮戰,慷慨捐軀。林則徐、嚴復、詹天佑、鄧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愛國志士第一次讓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氣、智慧和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雖因時代局限,福州馬尾福建船政的輝煌只延續了40多年。但在歷史的彈指揮間,卻展現了近代中國先進科技、高等教育、工業製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豐碩成果,孕育了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進思想,折射出中華民族特有的礪志進取、虛心好學、博採眾長、勇於創新、忠心報國的傳統文化神韻,為此,我們將之稱為「船政文化」。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歷史驕傲,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今天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發揚光大船政文化精華,營造再掀閩江開放潮、推動福州大發展的良好文化氛圍,有著深遠的意義。
[編輯本段]2.船政文化內涵及主要精神
文化通常指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福建船政事業歷時近百年,成效卓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同時又給予巨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並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有其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
1、中國近代史上洋務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船政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第一次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的嘗試,也是中國學校以西方現代科學知識教育學生的開始。堪稱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中國官僚機構與近代工業企業、科技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有機體。是中國最早最大的官辦船廠和船政學堂。
3、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福建船政是當時遠東規模最大、影響最深、設備最完整的造船基地。
4、近代中國培養科技隊伍的基地。船政學堂是中國人自己辦的第一所近代性質的高等學校,也是中國第一所科技海軍學校,培養了大批造船和航海以及其它相關人才。船政局產生了中國早期無產階級和一批熟練的技術工人。
5、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福建船政局製造出一艘艘兵商輪船,組建起中國近代第一支艦隊;船政學堂培養了許許多多海軍人才,成為北洋、南洋、福建、廣東水師各級將領的供應基地,直接推動了中國近代海軍的創建與發展。
6、中國航空業的搖籃。福建船政創建了中國第一家正規的飛機製造廠,自行設計製造出中國首批達到當時國際水平的飛機;創辦了中國第一所飛潛學校,培養了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
7、中國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船政文化所體現的自立自強、開放革新、學習進取等等精神,世代傳承,永放光芒。
以上僅是船政文化豐富內涵的主要體現。至於船政文化外延,更是涵蓋社會政治經濟方方面面,聯系廣泛。此次船政文化研討會已徵集海內外專家學者不少論文。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不斷研究、深入探討,傳承創新,更好為現實發展服務。船政文化名稱,可根據不同場合和需要,冠以馬尾、福州、福建或中國馬尾,以區別於滬、津。
福建船政為後人留下諸多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有諸多傳統精神值得發揚光大。
一、民族自強。19世紀中葉,列強侵華勢力擴張使「神威遠震」的「天朝上國」向外國人屈膝妥協,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有識之士莫不為之痛心疾首,謀求富國強兵之道。「師夷長技以制夷」、「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治水師不可;欲整治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買船有受外國支配之弊,只有造輪船才能奪彼族所恃」、「船政之興衰在於人才的培養」等主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革新圖強的呼聲愈來愈高。福建船政正是在這樣歷史背景下創辦的。船政員工以其堅韌不拔的民族自強精神,艱苦創業,開拓革新,創造了許多曠古未有的光輝業績。不僅製造出中國近代海軍的第一批軍艦、組建了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艦隊,製造出中國第一批飛機,而且創辦了船政學堂,培養了一大批工程技術人才、社會科學人才,翻譯西方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西方學術著作《天演論》,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對外開放和中國近代化進程。
二、崇尚科學。在興建船政之前,左宗棠就考慮如何培養人才,以應需要,建議設立「藝局」。沈葆楨高瞻遠矚認為:船政根本在於學堂,船政前途的興衰在於人才的培養。建廠之初就創辦「求是堂藝局」,不久改稱船政學堂,分前學堂、後學堂。後又增設繪事院、藝圃,民國二年船政學堂分出福州海軍製造學校、福州海軍學校、藝圃改稱福州海軍藝術學校,繪事院改稱繪算所。1917年設福州海軍飛潛學校、後藝術學校改為勤工學校,增設福建省林森高級商船職業學校。1946年勤工、商船二校合並,改稱福建省立高級航空機械商船職業學校,為中國近代的造船、航海、文化、天文、航空、鐵路、機械等培養大批科技人才。1867年建成船政衙門,沈葆楨特地寫了一副楹聯懸掛在大門:「且慢道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即此是格致關頭,認真下手處;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須從鬼神屋漏,仔細捫心來」,以此激勵廣大員工勤奮進取,認真刻苦學習格物致知的科學道理。船政引進西方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行政管理層層負責、處處把關,要求行政管理人員必須熟悉洋務。
三、對外開放。林則徐是我國近代史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左宗棠、沈葆楨等人更明白知夷才能制夷的道理,既重視社會經濟的改造,更重視近代西方最新科技成就的吸收,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舉措,把開放意識化為扎實的行動。「請進來」就是以高價購買、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以高薪聘請洋教習,實行「拿來主義」。先後聘用日意格、德克碑為正、副監督,共81名洋師、洋匠。聘用過程始終在堅持「獨立自主、權操在我」原則的同時,注重發揮外籍專家的作用。對表現優秀的洋教習一再續聘,而不能勝任者則斷然解僱遣返。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注重與中國國情結合,有所繼承和創新。「送出去」即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從船政學堂畢業生中選出天資穎異、學有根柢者赴法、英等西方國家深究造船駛船、練兵制勝之理。學成而歸,報效國家。事實說明,「拿來主義」對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起到了事半而功倍的效用。據有關資料,從1877年船政派第一批留學生至今,全國先後派遣留學生已達100多萬名,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造就了一批批中華民族精英。
四、改革創新。福建船政創辦過程,在當時傳統封建制度和封閉鎖國思想禁錮下,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壓力、困難可想而知。船政創業者堅持改革創新,義無反顧。「以一簣為始基,從古天下無難事;致九譯之新法,於今中國有聖人」,堅定自信,催人奮進。以新知識來教育學生,更派出大批優秀畢業生到西方汲取新知。注重實踐,背離傳統科舉制度之道,使學生學以致用,成為有用之才。以「生死以之」的決心,知難而上,排除來自統治階級內部及英、法列強等外部的種種非議、刁難、掣肘、阻撓、破壞,克服腐敗的官僚體制、經費匱乏、缺乏經驗等種種困難,使福建船政取得令世人矚目的績效。正如光緒元年左宗棠奉命議奏所陳:「中國輪船局分設閩、滬,閩局所設船、鐵諸廠,華匠能以機器造機器,華人能通西法作船主,滬局所不如」。
五、學以致用。學習新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講求實效。首先是重視新知育才,船政學堂先後開辦製造(造船)、繪圖(設計)、藝圃(技工)、駕駛、輪機、電訊等專業,形成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學製造者學法文和造船需要的基礎數學、物理、解析幾何、微積分、機械學以及重學、水力學、材料力學、製造、制機等課程。學駕駛者學習英文和駕駛需要的算術、幾何、代數、三角、航海天文、航海理論、地理、駕駛學、御風、測量、演放魚雷等;學管輪者另授汽理、行船汽機、機器畫法、機器實習、修定魚雷等。藝圃是專門培養初級技術和管理人員的技工學校,藝徒半工半讀,主要學習語文、算術、幾何、機械作圖等。同時,重視實踐,如學駕駛者在理論學習三年後經考核轉入練船,實踐科目有航海術、炮術、指揮等航海技能。先後配置「福星」、「建威」、「揚武」號等練船專供學生實習,洋員教其駕駛,由海口、近洋而遠洋,「凡水火之分度、礁沙之夷險、風信之徵驗、桅柁之將迎,皆令即所習聞者,印之實境,熟極巧生」。學用結合使船政學生基本掌握了製造、航海技術,因而在大批洋師匠如約回國後,船政「可不用洋匠而能造,不用洋人而能駕」。
六、追求卓越。以育才為例,主要包括:(1)精選生員。每次招生採用「廣報精收」的辦法,考選十分嚴格。(2)嚴選教師。學堂開辦初期「延致熟習中外語言、文學洋師」,請了不少外籍語言、專業教師。1879年後逐漸改由最優秀的留學生如嚴復、鄭清濂、魏瀚等擔任。要求為師者不單在課堂上「授道解惑」,更在思想的品德、志向、學問、作風、儀表、體魄、奉獻等諸方面作出好榜樣。(3)嚴正風紀。對學生思想教育抓得很緊,管理極嚴。學生稍有違規,小則記過,大者斥革;每三月一考,成績一等賞銀,三等記惰,兩次三等責戒,三次斥出,學員淘汰率極高。(4)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鍛煉相結合。對實習課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因此,船政學堂生員勤奮學習、刻苦鑽研蔚為風氣。一位參觀過船政學堂的法國工程師贊嘆:「他們把敏捷的思維、堅韌不拔的精神、永遠渴望成功的思想,全都用在學習上,這體現了中國人的特點」。即使到了國外留學也依然如此。如1877年首批12名留英海軍生,留學三年全都成績良好,令外國士官生吃驚。結業評結中:嚴宗光(嚴復)「考試屢優」,蔣超英「造詣最深」,劉步蟾、林曾泰「成績優異」,何心川、方伯謙、林永升、葉祖珪、薩鎮冰「於行軍布陣及一切戰法無不諳練」,黃建勛、林穎啟、江懋祉「專心學習」,1879年先後學成歸國,服務海軍建設。
七、愛國忘我。這不僅表現在船政創業者恃「生死以之」精神開拓革新、艱苦創業,更表現在歷次抗擊外來侵略者戰斗中以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奮勇殺敵、視死如歸。1874年沈葆楨親率福建艦隊赴台,在日軍武裝侵略面前以堅定的愛國精神與堅強的武裝實力,逼貪得無厭的日侵略軍退出台灣,保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並開始了台灣的近代化進程。1884年甲申中法海戰,船政學生參戰25人中捐軀18人;水師犧牲的6位艦長中有5位是船政學堂畢業的青年人;留學歸來的船政學堂畢業生楊兆楠、薛有福、黃季良等一批參戰青年也在戰斗中獻身。1894年甲午中日海戰中船政學堂畢業生為國捐軀的不少,如鄧世昌、林永升等管帶(艦長)。值得一提的是甲午戰敗,清廷李鴻章等為尋覓可以為已脫罪卸責之說詞,改寫戰報,捏造戰情,羅織在前方浴血奮戰之下屬以代罪。這方面已有不少史實記載及研究資料為含冤者辯誣,「官書多妄,野史多誣」之說法可謂入木三分。1938年抗日戰爭在保衛武漢大會戰中,中山艦(原名「永豐」)官兵與敵機奮戰到底,16名將士壯烈殉國。艦長薩師俊在指揮台中彈,在自己腿被炸斷、手臂重傷的情況下仍堅守崗位繼續指揮,高呼:全艦官兵努力殺敵,誓與本艦共存亡!他們大義凜然、浩氣長存,不愧為民族的脊樑,永遠值得後人懷念。
八、當好表率。福建船政的創辦者尤其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精明干練,處事果斷,以身作則,公正廉明,成為僚屬的楷模。他的過人之處在於:(1)具有強烈的愛國心和責任感。處處表現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為重,堅定走民族開放和民族自強之路,沒有顧及個人寵辱得失。(2)在艱難的環境中埋頭苦幹。務實開拓,有膽有識,獎懲嚴明。(3)嚴守中華傳統美德,廉潔自律、光明磊落,令人景仰。左宗棠在後來致總理衙門書中稱:「閩局之有成,賴幼丹(沈葆楨,字幼丹)中丞清強忠實,能得華洋之心,總司其上,而朴干之官紳員弁分效奔走於下」。語不驚人,卻道出了領導者當好表率的十分重要作用。
[編輯本段]3.船政學堂畢業生歷史名人
由船政學堂畢業的部分歷史名人:
前學堂: 魏翰(造船專家、民國時任海軍造船總監、福州船政局長)。
後學堂: 劉步蟾;鄧世昌;嚴復;羅豐祿;詹天佑;林永升;林泰曾;葉祖珪;薩鎮冰。
Ⅳ 福建省誠毅科技學校是公辦的還是民辦的
福建省誠毅科技學校是經福建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批准成立(批准文內號閩勞社文[2004]295,學校代容碼064),以培養中等職業技術人才為主的專業學校。
學校地處世界聞名的海上花園城市廈門,依託廈門經濟特區的經濟發展優勢及集美學村豐富的教育資源,學校擁有一大批知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實際操作能力強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為莘莘學子鋪就一條求學成才之路。
學校堅持「教育就是服務」的辦學理念,注重學生健全人格與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家長和社會滿意,適讀學生紛紛選擇我校,成為福建省最快的中職學校之一。學校堅持走品牌教育發展之路,已形成良好的社會口碑。
培養造就「就業有實力,創業有能力,繼續學習有潛力,終身學習有基礎」的學生是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學校把服務學生就業作為一項核心工作來抓,加強學生就業理念與就業技能教育,積極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實訓、實習、勤工儉學等鍛煉機會。使學生在畢業前擁有較扎實的專業技能,並取得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從而實現成功就業。
Ⅳ 船政學院的船 政 校 史
(一)求是堂藝局
船政工程於1866年12月23日(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全面動工,求是堂藝局同時開局招生, 招收105人。堂址乃於城內暫設兩處:定光寺(又稱白塔寺)與仙塔街;城外分設亞伯爾順洋房一處。1867年1月6日開學。學制初定5年,實際為7年。
學校於1867年6月6日遷至馬尾新校舍,按其前、後位置,分為前、後學堂。
(二)前學堂
1867年仲夏,在馬江之畔、中岐山之麓建起了中國第一所科技型高等學府——船政前、後學堂 ,培養高級造船、輪機製造和航海人才。6月8日開始上課。
前學堂習法文,學製造,亦稱製造學堂。
(三)後學堂
後學堂習英文,學駕駛,亦稱駕駛學堂。
1867年7月20日沈葆楨甄別前、後學堂藝童。
1868年2月增設管輪學堂,故亦稱駕駛管輪學堂。 堂課5年,艦課2年。
(四)繪事院
1867年12月26日設立繪事院,招生39人學制圖、繪算概要等。學制三年,培養中級測繪人才。優秀生可升入前學堂。
(五)藝圃
1868年2月17日設立 ,又稱藝徒學堂。招收藝徒100多人,學制5年,培養中級造船工人。1897年4月藝圃分為藝徒學堂和匠首學堂,學制分別為三年。藝徒擇優升入匠首,培養高級技工 (技師)。優秀者可任監工(工程師)。
(六)電報學堂
1876年3月9日前學堂增設電報專業,又稱電氣學塾或電報學堂,招收32人。是中國第一所電報學校。
(七)福州海軍製造學校
1913年10月,前學堂改名為福州海軍製造學校。 學制延長到10年。
(八)福州海軍學校
1913年10月,後學堂改名為福州海軍學校。 學制改為8年4個月。1926年5月,海軍製造學校與海軍飛潛學校並入海軍學校。
1925年7月,增設化學專業,培養彈葯檢驗人員,學制3年。
1926年5月,海軍製造學校與海軍飛潛學校並入海軍學校。
1937年7月7日,日寇入侵。9月海軍學校遷鼔山湧泉寺上課。1938年6月25日由鼔山內遷湖南湘潭。10月海軍學校由湘潭再遷貴州桐梓(史稱桐梓海校)。
1941年2月增辦造艦班,航海班視力欠佳、原應退學者12人轉入,學制3年。
1945年5月19日上午,日寇撤離馬尾前,埋炸葯炸毀海軍學校、海軍練營、勤工學校、望樓、海軍官員宿舍(20號洋樓),放火將機關、學校宿舍燒成廢墟。船廠中發電廠、拉鐵廠、一號船塢均被炸毀。下午收復馬尾。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12月遷貴州桐梓的馬尾海軍學校遷往重慶山洞。1946年12月遷至南京下關,與上海中央海軍軍官學校合並為青島海軍軍官學校。1949年9月南遷至廈門的青島海軍軍官學校遷往台灣左營。
(九)福州海軍藝術學校
1913年10月,藝圃改名為福州海軍藝術學校。
(十)福州海軍飛潛學校
1917年12月創辦,由海軍藝術學校在校生轉入。甲班學飛機製造,乙班學潛艇製造,丙班學發動機製造。1928年辦的航空班,專門培養試飛飛行員。1926年5月,海軍 飛潛學校與海軍製造學校並入海軍學校。
(十一)勤工、商船學校
1935年2月 海軍藝術學校停辦,籌辦「福建省馬江私立勤工初級機械科職業學校」(簡稱勤工學校)。8月省教育廳准海軍藝術學校 改為私立勤工學校。
1937年5月省教育廳准勤工學校設立高級機械科和高級航空機械科,招收高小畢業生,學制5年。校名改為:福建省馬江私立勤工工業職業學校。
1937年7月7日,日寇入侵。9月3日勤工學校遷鼔山下院上課。1938年6月10日內遷尤溪縣。6月12日馬尾勤工學校內的三個實驗室被日寇炸毀。
1941年6月勤工學校遷至將樂高灘。
1943年7月受省交通局委託,代辦汽車機械科,招收41人,學制為高中3年制。
1944年2月勤工學校受省教育廳委託辦「福建省立林森高級商船職業學校」(簡稱商船學校),一個班子,兩面牌子。
(十二)高航學校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遷回馬尾,兩校合並, 改稱:福建省立林森高級航空機械商船學校(簡稱高航)。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後稱:福建省立高級航空機械商船學校。
1952年8月全國院系調整,並入福州工業學校、集美航海學校、上海造船學校。
(十三)福建船政學校
1981年5月1日無母校的勤工、商船、高航三校校友在榕集會,慶祝校慶。推舉五校友向省領導建議復辦福建馬尾商船學校。
1982年5月 省政府批准復辦,10月6日福建馬尾商船學校開學,省長參加開學典禮。
1988年5月改為福建船政學校。1994年9月遷入倉山首山路辦學。
1999年9月與交通學校等四校合並升格為大專改稱:福建省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Ⅵ 有關船政文化的作文
船政之光
「文筆插天,益壯山景色。摟船橫海,弘揚史地光輝。」這便是羅星塔公園的真是寫照。蒼蒼鼓山,泱泱閩水。依山傍水的福州
馬尾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和近代海軍的搖籃。
1866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了福建船政,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建船廠,造兵艦、辦學堂、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
「富國強兵」活動,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中國近代工業技術人才和傑出的海軍戰士。
小心地撫摸著每一個歷史足跡,從林則徐虎門硝煙,到中法馬江海戰,清政府800餘水師官兵不幸壯烈殉難,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啊,在這多事之秋英勇犧牲了。他們只有一個目的——保家衛國。
他們是時代的英雄,是中國的士兵,更是我們永遠不會忘懷的親人啊!現在,標志著中法馬江海戰遺址的大石依然佇立在岸
邊,它的旁邊還有一口大炮,那黑乎乎的炮口正對著敵人——凡是一切想進攻中國的,要阻止!一定要阻止!
繞過叢林,便看到了一座石像,她面容祥和,目光依舊望著那一汪海峽,當青春的臉上堆滿皺紋,青絲變成白發,記憶中的
紅葉飄飄起又落下,還記得當年的故事嗎?——她輕嘆,嘆世間為何不公?嘆人生苦短,嘆世間兒女情長。是的,無論十年、
百年、千年。她都會用她的身軀保護著這神聖的土地。
我看見那張沒臉的臉在千年萬年光陰之外向我深情微笑,在生命的彼岸向我頻頻招手。是啊!我將像左宗棠、鄧世昌各位先
人,用盡我全部的生命去守護,去熱愛這片土地,因為我是福建人,更是中國人。
徐徐晚風吹過,坐在石頭上,夕陽的余暉不時透過雲層,漁船緩緩駛進河灣,漸漸鑽入水霧中,岸邊留下的除了那久久佇立
的人兒,還有一塊日漸風化的石像......
Ⅶ 合肥科技職業學校怎麼樣
學校校園環境還是比較優美的,住宿條件也是很好的,老師都很認真負責,很有親和力,有許多專業相關的比賽可以鍛煉和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總的來說,這個學校還是很值得來的。大學主要還是看自己的自覺性。
Ⅷ 大連海事大學和福建船政學堂到底有什麼關系
大連海事大學和福建船政學堂之間沒什麼關系,是從晚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南洋公學)船政科發展來的;福建船政學堂則是海軍所屬的,現在的集美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和福建船政學堂有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