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雄中學在韶關所有中學中排第幾
韶關地區中學(高中)排名情況: 1.廣東北江中學 2.韶關市一中
3.南雄中學 4.翁源中學 5.南雄市專第一中學 6.韶關市屬田家炳中學
7.始興中學 8.樂昌市一中 9.新豐一中 10.仁化中學 11.乳源高級中學 12.韶關市第五中學 13.南雄市黃坑中學 14.始興風度中學 15.樂昌市二中 16.韶關市第二中學 17.韶關市第七中學 18.翁源龍仙中學 19.韶關市鐵路一中
以上排名是根據各學校總體教學實力,歷年高考及競賽成績,教師綜合能力水平,學生文體素質作出的參考評估。其實韶關: 1.廣東北江中學(第一批 國家示範性普通高中) 2.韶關市一中 (第二批 國家示範性普通高中) 3.廣東南雄中學(第一批 國家示範性普通高中) 4.廣東翁源中學 (第一批 國家示範性普通高中) 5.南雄市第一中學(第二批 國家示範性普通高中)
目前只能這么回答你,希望可以幫到你.
❷ 南雄中學與市一中那個更好
雄中是百年老抄校,歷史比較悠久,襲所以很多人都是想去雄中。但近幾年,一中發展的也很不錯,而且也被評為了示範性高中,也是有挺多人考入重點、本科呀。而且並不是說你以後能不能很大的發展是靠你考進了某所高校,而是要靠你日後的努力。所以你還是實事求是,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再做選擇
❸ 南雄市有哪些高中
很久以前烏逕中學有,
現在只有
南雄中學,
南雄市第一中學,
南雄黃坑中學,
南雄市職業高級中學(內設普通高中班)
❹ 外地戶口學生是否能在南雄高中
1、簡抄單方法,首先可以肯定襲的是可以去讀高中,不要任何手續,只要能和所讀高中的校長關系弄好,答應借讀就可以了。但是考試必須回原學校。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就是借讀。
2、繁瑣方法,去就讀高中,必須在戶口所在學校開轉學證明,並且要有所在戶口城市教育局的正式轉學證明,才可以轉學,拿轉學到當地教育局辦理就讀手續。單必須要有一個理由,比如說投親,買房什麼的。比較麻煩而且必須找人。
3、注意事項,轉學的時候要保管好自己的檔案,丟了就不好補。
❺ 南雄中學和南雄一中那個學校好
南雄抄中學辦學悠久,是一所建校襲100多年的老校,師資力量雄厚。在電子科技方面投入很大,設備先進。適合學生掌握現代科技。
南雄一中是南雄市的後起之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高。是國家奧林匹克示範學校。有多名學生被清華北大等名校入取。
同學,如果你被上面兩所學校里任何一所學校入取,恭喜你了,都是不錯的選擇。
進入任何一個學校,大學的校門已經慢慢為你敞開,努力拚搏吧。會有好成績的。
❻ 有誰知道廣東韶關南雄市南雄中學2019初中考高中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南雄各個學校報考南雄中學和市一中的人數,目前尚未公布。可詢問市教育局。只要努力付出過,就會有收獲。
❼ 南雄中學6.15事件
1、因為現在網上流傳的所謂事件內容大部分是虛構的,比如南雄中學某主任被打病危等……辦公樓被燒毀等都是被誇大扭曲的事件,總體來說,事情並不算特別嚴重,也算不上新鮮。
2、有圖片有影像才能算證據,口說無憑,試問學生們拍下的場景大多是手機拍攝,內容無非就是些碎紙片以及一兩張紙錢,哪有什麼勁爆的畫面。
3、此事關乎於學校聲譽,就算是發動暴動的學生,人家也是有頭腦的,把事情鬧大對自己根本沒一分錢好處,對你的前途也有影響,人家學生發動暴動也不過是為了抗議學校的高壓力政策,見好就收,怎麼會蠢得去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附:南雄中學也是本人母校,想不到去年剛剛畢業,今年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一方面覺得解氣,一方面又覺得無奈,其實我真的想以南雄中學為榮,奈何進去三年只感受到疲憊與不滿,學弟學妹們也算血性了……居然集體爆發了……
詳情是聽我一個復讀的朋友說的,大概就是學校已經發了通知說端午節放假,結果後來以橙色警報的天氣狀況為由,強製取消放假(BT,如果真的是這種狀況的話,應該提早放學加延遲假日才對……哪有取消假日的道理,你叫學生去上學豈不是更加容易出事故嗎?!),導致學生情緒激動,也有的老師接到之前的放假通知已經訂好車票要回家了……結果……學校高層來這么一出,簡直氣煞人也,老師把火發在學生身上……想不到學生比老師更加激動,結果通知還沒正式出來,學生們已經快要爆發,等證實確實沒假放時,學生們就暴動了,文科班的學生把理化生的書以及資料都撕了,全部扔下樓,而理科班的學生則把自己的文科試卷已經課本資料一起撕碎,老師們基本圍觀……
一些同學忙不迭地手機聯系剛剛畢業的高三學生以及復讀生,叫他們回來一起「狂歡」,甚至有的同學想出個點子,說既然端午節當然要祭奠屈原……所以順便出校門買紙錢去了,然後就是撒紙錢啊燒紙錢啊買鞭炮放啊……
一主任試圖阻止,結果被太激動的童鞋打了幾下,也就是手腳相觸了幾次,算不上打架,沒有說的那麼誇張,網上講該老師病危是假的,一些領導在樓下看的很無奈,只好取消了不放假的通知。
南雄中學615事件大抵就是這樣,多多少少總有些出入吧,因為大學還沒放假,我還沒來得及回家去證實,只是聽我那個朋友說了一下,大抵是不會錯的。
PS:樓主啊,這可是我一個字一個字地打出來的啊……一定要選我,知道嗎?!
❽ 南雄有哪些中學包括中學部的急啊
南雄是個市,要說整個南雄市的中學就多了,每個鄉鎮的中學都是有中學部的,你的意思內不太明容白,我想你要問的是有哪些帶初中部的高中學校吧?要說市區的就是上面所說的除新城中學只有初中部外,另外還有黃坑鎮上的黃坑中學有初中和高中部。
另外你追問原哪個好,就兩所學校而言,南雄中學更有點份量吧。但成事在人,學習要靠自己的刻苦,是塊金子在哪都能發光發亮。
❾ 南雄中學的概述
據《南雄縣教育志》載:「南雄直隸州知州沈之乾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將道南書院改為南雄州中學堂。委分州曾淞為首任監督(相當校長)。南雄中學原校址在元寶塘,即今縣政府招待所。
明清時為道南書院。」由此追溯,雄中淵源可前推至道南書院。道南書院,為天峰書院、凌江書院合並擴建而成。
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南雄知州陳侁在小東門(今市政府、迎賓館一帶)劃出地方,辟為「州學」,以教化民智,始開南雄政府辦學先河。
至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南雄知府江璞在「州學」之西創辦大中書院(其後易名宏道書院、天峰書院)。
乾隆三十一年(1765年),調任南雄知府的蘇州長洲人宋淇源,積極倡議地方開明紳士捐錢捐物重修天峰、凌江兩書院,並從州學劃出地方給書院辦學之用,使書院面積增至20多畝。
重修書院工程主要由陳清楊全權負責。此人任官資歷長,工作認真負責,「勤襄厥事」,不到半年工程即全部完工。重修後的書院整合了天峰、凌江書院,建有元寶塘、培風亭、泮池和大觀樓等,整個書院「規模宏敞,氣象整肅」,受人稱贊。宋淇源請時為朝廷大司空制府楊錫為新書院命名,楊錫便命之名為「道南書院」,並言「信足彰嶺表之先聲也」,而「道南」一詞,即有把中原文化推及南方之意。
清代南雄人曹忄賓,,力學經史百家,熱心地方教化,曾執掌於書院,任書院山長(院長),著有《四書詳說》、《十三經解》,訂正《古詩解》、《歷代詩選隨筆》、《柱峰制藝》和《天鏡閣集》等。清代名宦胡定告官回鄉後,主教道南書院,編纂《御篡通鑒綱目測義》,著有《雙柏廬文集》。從北宋至清末,道南書院及其前身,在近千年的歷史中,以講壇和書齋為陣地,以思想和文字為手段,在南雄傳承中華文明、播灑儒家文化,並在弘揚南雄地方文化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清末「廢科舉,興學堂」,道南書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直隸南雄州知州沈之乾將道南書院改名為南雄州立中學堂,委分州曾淞為監督(相當於校長),是為南雄現代教育制度肇始。書院改制後,開設的課程有修身、讀經、算學、詞章、中外史學、圖畫、中外輿地、外國文、博物、物理和化學等10多門,學制4年。其時南雄中學堂有教員5人,其中省高等師范學堂畢業1人;學生40人,文化素質較高,而一些中了秀才的人也來此讀書深造。州立中學堂的首屆畢業班有40人,他們畢業後,按《欽定學堂章程》均授予貢生出身。
民國二年(1913年),南雄州立中學堂奉命改為省立南雄中學,直屬省教育廳,並取消中學堂監督,改稱校長,首任校長為畢業於日本宏文書院的英德人陳澤東。
民國七年(1918年),軍閥混戰,南北交鬨,北軍由江西侵入南雄,南雄中學圖書器具被焚毀一空,教員與學生各自奔逃,學校被迫停頓。
次年,南雄中學暫借城外水南的天後宮和興隆庵續辦,至民國十年(1921年)方遷回元寶塘原校舍復辦。
民國十三年(1924年),奉省政府令,省立南雄中學改為省立第六中學,為當時全省十所省立中學之一。是時,廣東高師畢業生、南雄人王鴻淮任校長,把中學階段4年改為初中3年、高中3年共6年,正式實行新學制。但當時只辦有初中而無高中。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中山大學畢業生、從化人陸傲霞出任校長,學校報請省政府撥款,開辦高中師范一個班,增招初中一個班,學校班級增至5個班。翌年,改省立第六中學為省立南雄中學。
至此,省立南雄中學成為粵北地區兩所省立學校之一(另一所為省立韶州師范學校),是粵北的最高學府,更加無愧於百年名校的盛譽。 省立南雄中學自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由陸傲霞(從化人、中山大學畢業生)出任校長後,走上了一條不斷成長和壯大的曲折之路。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歲月里,學校也多次受到戰爭烽火的侵襲,雖歷經滄桑,仍如屹立城區的三影古塔一樣巋然不倒。
陸傲霞在任省立南雄中學校長期間,努力籌措辦學經費,聘請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並增設圖書室、理化儀器室,購置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的標本、模型和圖表,加強直觀教學。陸傲霞十分重視體育教學。在其出任校長的第二年,每年4月25日皆舉行校慶運動會。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廣東省西北區綏靖公署在韶關舉行運動會,陸傲霞與時任南雄縣長姚之榮率領南雄20多名運動員(多為省立南雄中學生)參加比賽,獲得總分第二名。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為便利初中畢業生升學,陸傲霞報省撥款增辦高中普通班一個班,並修建校舍。之後,陸傲霞校長參加抗日軍隊,清遠人、中山大學畢業生梁勁繼任校長。其時日寇飛機飛臨南雄上空轟炸,不少飛彈落在學校附近,令師生惶惶不安,於是報請省政府遷校,獲准後在承慶鄉谷樹塘附近的龍華寺建新校舍。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學校遷往龍華寺新校上課,校長為黃培才(龍川人,中山大學畢業)。是時,省立南雄中學已有高中3個班,初中3個班,成為完備的完全中學。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冬,南雄淪陷,日寇肆意橫行,校內器具、圖書皆被焚毀殆盡。時任校長的黃雲蔚(順德人,高師畢業)率師生百餘人,連夜逃往江頭墟,等待省教育廳安排去處,後奉令遷往河源縣上莞鄉上課。
日本投降後,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省立南雄中學從上莞鄉遷回南雄。因原元寶塘校舍已給縣立中學用去,只得在上關帝廟(今雄州街道八一路小學)上課。後經多方交涉,縣立中學在下半年退出,學校才在9月得以遷回元寶塘繼續辦學。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黃繼植(梅州市梅縣區人,北京大學畢業)任校長,直至新中國成立。黃繼植出任校長的當年5月,省立南雄中學舉行了40周年校慶慶典活動。
抗戰勝利後,社會相對安定,學生來源擴大,省撥教育經費有所增加,到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省立南雄中學已有高中4個班,初中5個班,學生310人,教職員27人,其中大學畢業18人,並有一位清朝的秀才楊學縉擔任語文教師。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上半年,學校增至10個班,學生432人。
從民國十五年(1926年)到建國前夕,23年來,省立南雄中學共培養了高、初中畢業生和師范畢業生1102人。在這些畢業生中,有不少成為社會傑出人物。如當年從師范班畢業的尹積昌,後來成為廣東著名的雕塑家,廣州市著名的五羊石雕和孫中山石雕就是出自他手的經典之作。
作為粵北最高學府的省立南雄中學,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不僅為南雄,還為其他縣(尤其是始興縣)培養了大批人才;也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知識人才,也孕育了一批富有先進革命思想的仁人志士,成為南雄革命斗爭的搖籃,並使之成為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將在《百年雄中·革命篇》中詳述)。
❿ 南雄中學的新生
1949年9月24日,南雄解放。10月,南雄縣人民政府派李樹華、鄧功琳、鍾玉銚同志接管省立南雄中學和南雄縣立中學,隨後兩校合並成立南雄縣臨時聯合中學,1950年定名為廣東南雄中學。當時第一校長由中共南雄市委縣委書記、縣長張尚瓊兼任,第二校長由縣委秘書鄧事型兼任,學校日常工作由校務主任(副校長)李樹華主持。當年10月,學校共招收學生288人,其中初中生219人,高中生69人;共有教師30人。高中部設在原省立南雄中學校舍(今南雄市人民政府招待所),初中部設在縣立中學校舍(在今南雄市區繁榮路)。平時上課和住宿按高、初中分開,集會時則到初中部大禮堂舉行。
據北江區專員公署1950年《四月份工作報告》稱:「省立中學原有韶師、志銳中學、南雄中學、連州中學四間。解放後,志銳中學、韶師合並為北江臨時聯合中學(曲江中學在內);省立南雄中學、南雄縣立中學合並為南雄臨時聯合中學;省立連州中學、縣立連師、私立燕喜中學合並為連州臨時聯合中學,故現在得有省校三間,共44班,教職工113人,工友29人,學生1340人」。據此可知,建國後的南雄中學為省立中學。
另據1954年《粵北區各縣年報表》稱:「學校全稱:廣東南雄中學。主辦機關: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廳」。五十年代初,雄中教師較為缺乏,需到廣州聘請教師,北江專署文教處和省教育廳也通過舉辦短期教師學習班,結業後再分派到雄中任教。當時中學的數、理、化教材採用蘇聯教科書的中譯本,教學方面則以學習凱洛夫的教學法為主,提倡寫教案和運用五個教學環節進行課堂教學。
1953年至1958年,「思想改造」、「整風」、「反右」等運動頻繁,南雄中學部分教師無故受到批鬥,有7人錯劃為右派。
1959年,該校搬遷對南雄縣城東五里山辦學。
1960年,為貫徹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千方百計提高教學質量,該校改進教學工作,教學質量有較大提高。當年該校語文教研組評為全省文教戰線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教研組長王朝安出席了省文教群英會。
1962年,南雄師范並入該校。是年,因地質問題,該校課室和宿舍的牆壁不斷爆裂,加上缺乏水電,需要搬回原址,但原高中部校舍已作縣招待所,只能搬回初中部辦學,最後只好把部份課室和宿舍建在初中部植物園內,並堵塞了一段縣背街,使校園面積有所擴大。
1964年南雄師范最後一屆學生在該校畢業。
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席捲全國,南雄中學也不能倖免。是年下半年該校開始停課,揪斗所謂的「走資派」和「牛鬼蛇神」,部分師生外出串連和在學校「打派仗」。
1969年,南雄縣工人宣傳隊進駐該校,並開展「清理階級隊伍」和「一打三反」運動,又揪鬥了一批教師,其中一名教師被迫害致死。
1970年3月,該校一分為三,分別搬到主田、黎口、南畝辦校。雄中搬遷後,原校址被工廠、機關等7個單位佔用。
1974年9月,南雄縣委決定城關鎮一中從飛機場(位於全安鎮)搬到原雄中校址辦學,復辦南雄中學。其時共有8個教學班、18名教師和400名學生。
次年11月起,在「學習屯昌,大辦農場」的口號下,該校師生停課辦農場,大部分時間用在「學工」、「學農」上,影響了文化課的學習,導致在1977年恢復高考時,該校只有一名應屆畢業生和一名往屆畢業生被錄取。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7年秋,南雄縣委、縣政府把該校定為重點中學,調縣教育局局長李仕仁到該校任校長,調整了領導班子,調進一批優秀教師組成教學骨幹,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並購置一大批圖書、儀器設備,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1978年高考,該校共有43名學生考上大專院校,因此被首次評為韶關地區的高考先進單位。之後,教學質量逐年上升。
到1982年高考,該校考入大、中專院校人數達141人之多,為全韶關地區各縣之冠,該校即被評為1982年廣東省普通教育系統優秀集體,校長李仕仁代表學校出席了省普教系統先代會。
1980年後,該校在各級領導的關懷重視下,建成兩幢教學大樓,新建了3幢教師宿舍大樓,並擁有室外籃球場5個(其中兩個是水泥球場),100米跑道一條,室內籃球場兩個;物理、化學、生物儀器室和實驗室共有500多平方米,圖書館和閱覽室共有200多平方米,藏書2萬多冊;校園總面積2308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較充實,其中有電腦25台,教學演示開出率100%,分組開出率80%。據1981年省政府文教辦公室35號文通知,該校被定為南雄縣重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