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醫院的葯佔比
這個現在真的在淡化了,因為患者負擔並沒有減輕,反倒是醫院給患者做各種檢查和使用高檔設備來降低葯佔比,爭議較大,包括葯品陽光采購積分管理都不考核葯佔比了。我們醫院是自己規定葯品比例不超過38%。
② 公立醫院的醫改之路
公立醫院的改革必須要闖三道關。 突破以葯養醫體制的束縛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機構的主體,但是政府每年給予的投入很少,大部分開銷都需要醫院自籌。面對經費不足及生存與發展的壓力,「以葯養醫」成為公立醫院的不二選擇。公立醫院的改革,「以葯養醫」體制是第一個要攻克的堡壘衛生部在2009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發布消息,3年內將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葯品加成。目前每種葯進入醫院後,醫院可以根據自身級別的不同加價10%~15%再賣給患者。這正是此次公立醫院改革重點之一——取消葯品加成以改變「以葯養醫」的局面。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葯品差價成為醫院的重要收入來源,而且越是基層的醫院,對葯品差價的依賴越大。據統計,一些三甲醫院的葯品收入佔到其總收入的40%~50%,而基層的公立醫院這一比重則佔到70%~80%。
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從試點情況來看,在醫院方面有較大阻力。受訪的幾家公立醫院負責人都認為這一措施「操作起來有點難」。相當一部分醫務工作者認為,即使葯品零加成,也很難保證解決「大處方」的問題,難以遏制患者葯費的上升。醫院方面則普遍擔心,取消加成之後,如果政府不予加大投入或提高醫療服務價格,醫院就會連生存都成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試點醫院負責人說:「全國所有公立醫院的開支如果全部由財政包攬,一年的投入就會超過政府所承諾的三年內的總投入8500億元,這還是在不考慮資金能否投到實處、實際使用效率等問題的前提下。」
山東大學醫院管理專業在讀博士李新泰表示,2006年以前,全國醫療機構實際葯品加成率大約在38%左右,2006年,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下發《關於進一步整頓葯品和醫療市場價格競爭秩序意見的通知》規定,加價率不得超過15%。加價率一下降低一半多,按理性分析,葯品收入也應隨之減少。可事實上,葯品收入不但未降反而上升。據對某省衛生財務年報分析,2007年比2006年葯品收入增加14.7億元,增幅為22.7%。
除了合理增加的因素外,醫院和醫生的利益驅動,是葯品費用上升的最直接原因。即使是葯品零差價率,切斷了醫院的葯品收入,但醫生掌握著處方權,仍然存在開「大處方」以獲取回扣的沖動和可能。」李新泰說,「因此,公立醫院改革的推進還應注意與醫葯領域反腐敗工程結合起來,葯品回扣現象只要存在,由『大處方』引發的『看病貴』就難以根治。
增加政府財政投入。主要用於基本建設和大型醫用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住院醫師培訓、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補貼等。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給予專項補助,用於保障醫院緊急救治、援外、支農、支邊、惠民服務。 增設葯事服務費。葯事服務費根據醫務人員提供葯品服務的勞務價值來核算,與銷售葯品的金額不直接掛鉤,不僅可以遏制醫生開「大處方」,還能夠引導醫務人員鑽研醫療業務。 提高醫務人員技術服務價格。調整部分醫療服務的收費標准,提高能夠體現醫務人員技術服務價值的掛號費、診療費、會診費、手術費等。提高中醫及民族醫療診療類服務收費。建立不同等級和質量醫院之間、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之間的差價梯度。 確保醫護人員合法權益和積極性
醫生作為一個高風險、高強度的職業,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有著較高收入的群體。但是,目前中國醫務人員的收入遠沒有體現其技術含量和所承擔的風險。
我國醫生收入的確較低,技術服務的勞動價值沒有得到合理體現,要在適當時候考慮適當進行調整。他表示,在今後3年的試點工作中,對公立醫院的法人治理結構,公立醫院的一些內部管理,包括用人制度、激勵機制等都將做積極的探索,充分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
公立醫院應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改革人事管理和分配製度,建立績效考核機制,重點考核醫療機構和醫生提供醫療服務的質和量,調動醫生的積極性,患者也將最終得益。政府還應重點思考醫療機構的布局規劃和醫院的功能定位,避免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業內人士建議,提高的診療費價格應按一定比例體現在醫生收入中,使醫生的收入由於其勞務付出而大大提高,從而降低醫生收取葯品回扣的內在驅動力,光明正大地成為「較高收入群體」。 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
由於財政撥款不足,大多數公立醫院徒有「公立」的外殼,爭相創收,有的甚至將創收指標層層分解到每位醫生。濟南一位三甲醫院院長說,自己所在的醫院財政撥款僅占醫院支出的4%,僅職工工資一項,就有98%要靠醫院自籌,不創收就無法生存。
創收的沖動使得公立醫院競相拉患者,展開無序競爭。「有些醫院因為患者不足,對來就醫的病人開大處方,或是延長住院時間,本來應該住10天,讓你住15天。還有的小醫院甚至採取給有醫保的病人發工資的辦法來留住患者。」一位外科醫生透露。
要實現不同醫院合理分工、患者分流,需要建立健全醫療保障制度。「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障分三部分,一是針對農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二是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於保障水平較低,基層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難以令人滿意,有的患者寧願自己掏錢到大醫院就診,也不願享受能報銷的基層醫院的服務。如果醫保的保障水平能夠提高到50%~60%,同時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就可實現患者在不同層級醫院中的合理分流,大醫院的醫生也就不會再把大量時間花在『看小病』上。」 公立醫院多年來在「市場化」過程中積累了很多問題,不是單靠國家增加投入就能解決的。
公立醫院改革是體制性改革,需要綜合配套推進,單項措施推進往往會「按下葫蘆起來瓢」。如果單純增加政府投入,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醫院發展的效率和質量,影響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如何探索建立科學、規范的財政補償機制,使公立醫院既回歸公益性,又保護好醫院發展的積極性,這之間的度必須把握好。
③ 山東三甲醫院綜合排名是怎樣的
一、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齊魯醫院)是山東大學直屬的國家衛生部直管醫院,坐落於泉城濟南風景秀麗的趵突泉畔,是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始建於公元1890年,是濟南市醫保定點醫院。
二、山東省立醫院(中心院區)
山東省立醫院始建於1897年,歷經120年的風雨歷程,現為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指導基層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公立醫院。
三、山東省腫瘤醫院
山東省腫瘤醫院暨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始建於1958年,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為一體並跨省區服務的省級腫瘤防治研究中心,省內首批首家通過三甲復審的專科醫院,首批省級重點專病專科醫院。
四、山東大學第二醫院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座落於泉城濟南北部,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是百年老校山東大學的附屬醫院,也是全國第一家通過新版等級評審標準的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由原國家衛生部依託原山東醫科大學(其前身為始立於1864年的齊魯大學醫學院)投資建設,籌建於1986年,開診於1997年5月18日。
五、山東省千佛山醫院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成立於1960年,隸屬山東省衛生計生委,為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臨床學院,山東省慈善醫院。醫院時值國家困難時期建院,匯集了一大批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初期主要承擔全省幹部保健工作,也為此後山東保健康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幾經更迭,至上世紀70年代末始成為面向社會開放的省級綜合醫院。
六、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
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始建於1957年,是山東省唯一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兒童醫院,北京兒童醫院集團理事單位,齊魯兒童醫療集團理事長單位,山東省重點專病專科醫院,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山東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
七、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
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是市屬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自建院之初就是山東醫學院三大教學醫院之一,承擔著山東大學及其他多所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培養任務。醫院現為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濟南臨床學院、國家葯物臨床試驗機構、國際SOS合作醫院、市國際醫療保健中心、住院醫師國家規范化培訓基地等,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
八、山東中醫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山東中醫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山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始建於1904年,是山東省首批、濟南市第一家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山東省首家省屬中西醫結合醫院。醫院先後獲全國醫院醫保管理先進單位、全省幹部保健工作先進集體、全省中醫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衛生系統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九、山東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
山東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中醫院成立於1955年7月,經過半個世紀的勵精圖治,現已成為省內規模大、科室設置全、業務水平高、教學實力強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醫院是以中醫為基礎、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院,也是山東省唯一一所省級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十、濟南市婦幼保健院
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創建於1951年,經過六十餘年的發展,已成為集醫療、保健、預防、康復、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年門診量110餘萬人次,年出院5萬餘人次,年分娩新生兒2萬余名,占濟南市區分娩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④ 怎樣計算葯佔比急!
葯佔比=葯品收入/(葯品收入+醫療收入+其他收入)
通俗來說,就是病人看病的版過程中,買葯的權花費占總花費的比例。
降低的意義
國務院發布的醫改試點指導意見,今年的100個試點城市公立醫院的葯佔比必須下降到30%以下,其中葯佔比被明確定義為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其目的是降低目前虛高的葯品價格,改變以葯養醫的現狀,降低老百姓的醫療費用。
(4)公立醫院葯佔比山東擴展閱讀:
控制葯佔比
對葯品的控制開始源於葯品貴,現在則更多關注濫用後的影響。醫療並不發達的時候,細菌也好,病毒也罷,醫生並不一定搞得清它們的種類、性質與來源,嘗試性的用葯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
哪怕是現在,很多人總還是寄希望只通過葯品來解決問題,可以肯定,「葯到病除」有一半就是這樣來的。所以,吃葯治病理所當然,對葯物外的治療往往並不在意。
現在,控制葯佔比要解決什麼問題呢?理論上應該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解決葯物濫用,特別是抗生素濫用問題,抗生素的濫用已經是全球性話題,中國尤為突出;
二是解決看病貴的問題,貴在葯品沒人會不認同,少用葯品,費用自然就會有所降低;
三是解決治療不規范的問題,一味依賴葯物「後果很嚴重」。
⑤ 山東醫葯市場分析怎麼寫
報告簡介
引 言
目錄
第一章 醫葯經濟運行狀況分析與預測 8
1 中國醫葯經濟運行狀況分析 8
1.1 中國醫葯經濟總體運行狀況 8
1.1.1 中國醫葯行業發總體展趨勢 8
1.1.2 中國與其他國家主要市場的比較特點 9
1.1.3 中國制葯企業國際化進程的挑戰與機遇 10
1.2 2005年醫葯經濟總體運行狀況 13
1.3 中國醫葯行業概述 19
1.3.1 中國醫葯市場與醫葯終端分析 19
1.3.2 中國醫葯經濟特徵與投資價值 22
1.3.3 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熱點概述 24
1.3.4 2005年中國醫葯產品進出口分析 30
1.4 2005年中國醫葯企業並購情況概述 34
2 2006年醫葯經濟運行展望 38
2.1 醫葯行業2006展望(葯品降價) 38
2.2 2006年中國醫葯行業發展機遇 39
2.3 2006年中國醫葯行業面臨五大趨勢走向 41
2.4 2006年中國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43
3 醫葯行業近5年預測與「十一五」產業格局預測 47
3.1 近5年醫葯行業態勢 47
3.1.1 重組是重頭戲 47
3.1.2 區域市場聯動 47
3.1.3 整合物流中心 48
3.1.4 走出去與引進來 48
3.1.5 後GMP時代的競爭 48
3.1.6 醫院改革將有突破 49
3.1.7 葯品定價市場化 49
3.1.8 招標采購步入正軌 50
3.2 「十一五」醫葯產業格局預測 51
3.2.1 產業結構亟待升級 51
3.2.2 「十一五」醫葯產業格局 52
3.2.3 產業總體競爭態勢 53
3.3 2005-2010年中國醫葯產業發展分析 55
4 2001—2004年醫葯經濟運行回顧 59
4.1 2004年醫葯行業經濟運行回顧 59
4.1 2003年醫葯行業經濟運行回顧 60
4.2 2002年醫葯行業經濟運行回顧 62
4.3 2001年醫葯行業經濟運行回顧 64
第二章 醫葯行業經濟的影響因素 67
1 政策環境 67
1.1 葯品監管體制 67
1.2 葯品生產、經營的相關政府管理部門 68
1.3 葯品管理法規體系 70
1.4 2003年葯品監管重點內容 73
1.5 2004年葯品市場監管與整治重點 75
1.6 2005年監管動態 77
1.6.1 國務院2005年食品葯品專項整治 77
1.6.2 制葯類上市公司廣告成本將大幅下降 78
1.6.3 國家葯監局推進葯品分類管理 78
1.6.4 2005年起實行的3個新法規 79
1.6.5 2005年中國食品葯品監管概況 79
1.7 2006年中國葯品監管 80
1.7.1 從2006年起十大類葯品需憑處方銷售 80
1.7.2 2006年建立違法葯品廣告警示制 80
1.7.3 葯監局出台《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聽證規則(試行) 》 81
1.7.4 GMP飛行檢查不少於15% 81
1.7.5 葯品委託生產漸次放開 83
2 社會人口環境的醫葯行業的影響 85
第三章 醫葯工業分析 86
3.1 2005年醫葯工業統計 86
3.2 2005年中國醫葯上市公司情況分析 88
3.3 政府對葯品工業的宏觀調控 90
3.3.1 全面實施GMP認證 90
3.3.2 嚴格新建葯廠的審批 92
3.3.3 換發《葯品生產許可證》 92
3.3.4 政府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93
3.3.5 加強醫院制劑管理 93
3.3.6 制葯企業異地建庫 94
第四章 醫葯商業分析 95
1. 醫葯商業環境 95
1.1. 企業准入秩序有所改善 95
1.2. 政府鼓勵發展葯品連鎖經營 95
1.3. 葯品集中招標采購和政府價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流通業混亂局面 95
1.4. 醫葯商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96
2. 醫葯商業格局 97
2.1. 葯品批發企業 97
2.2. 醫葯零售企業 97
2.3 中國醫葯商業行業整合分析 98
3. 醫葯商業狀況 102
3.1 2005年醫葯商業現狀 102
3.1.1 中國醫葯商業經營狀況 102
3.1.2 中國醫葯商業競爭分析 105
3.1.3 生產商和零售商對醫葯分銷的依賴將增強 110
3.1.4 外資進入中國醫葯分銷業 111
3.1.5 主要醫葯商業企業分析 112
3.2 2002—2004年醫葯商業整體回顧 114
3.2.1 2004年中國醫葯商業發展特點 114
3.2.2 2003年醫葯商業整體運行狀況回顧 116
3.2.3 2002年醫葯商業總體情況 117
4. 醫葯連鎖經營 120
4.1. 發展契機 120
4.1.1. 政府大力支持 120
4.1.2. 競爭的必然產物 120
4.1.3. 豐厚的利益回報 120
4.1.4. 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 120
4.2. 發展現狀 121
4.3. 資本注入方式 128
4.4. 主要企業規模情況 128
4.6 中國醫葯連鎖店存在的問題及發展途徑 129
4.7 中國醫葯連鎖業信息化分析 130
5. 醫葯物流現狀 133
5.1. 發展狀況 133
5.2. 發展現代醫葯物流的緊迫性 135
5.3. 發展醫葯物流的對策 136
5.4 中國醫葯流通產業開始全面整合 137
6. 醫葯電子商務 140
6.1. 政府對醫葯電子商務的政策 140
6.2. 實施現狀 141
6.2.1. 醫葯電子商務的分類 141
6.2.2. 醫葯電子商務的運營 141
6.2.3. 國內已開展B TO B電子商務的主要網站 142
6.3. 醫葯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142
6.3.1. 基礎條件差,投資不足 142
6.3.2. 電子商務意識淡薄 143
6.3.3. 葯品作為特殊商品應該如何在網上銷售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43
6.4. 發展前景 143
6.4.1. 醫葯電子商務網站逐步建立 143
6.4.2. 醫葯電子商務B to B將快速增長 143
6.4.3. 醫葯電子商務B to C前景廣闊 144
7. 醫葯商業發展趨勢 144
8 國內主要地區和城市醫葯商業情況 146
8.1 北京葯店現狀分析 146
8.2 浙江省醫葯行業經濟運行情況 147
8.3 湖南醫葯商業發展分析 150
8.4 中國西南醫葯物流發展 154
8.5 中國東北葯品零售市場格局 157
8.6 山東醫葯商業發展概況 159
第五章 終端市場分析 163
1. 國內醫葯市場規模 163
2. 醫院用葯分析 163
2.1. 2004年醫院用葯總體概況 163
2.2. 各大類葯品醫院用葯分析 164
2.2.1. 全身用全身抗感染葯 164
2.2.2. 心血管系統用葯 165
2.2.3. 消化道和代謝用葯 165
2.2.4. 抗腫瘤葯及免疫調節劑 166
2.2.5. 醫院溶液制劑 167
2.2.6. 神經系統用葯 167
2.2.7. 血液和造血器官用葯 168
2.2.8. 肌肉-骨骼系統用葯 168
2.2.9. 呼吸系統用葯 169
2.2.10. 泌尿生殖系統和性激素 169
2.2.11. 全身用激素制劑,性激素除外 170
2.2.12. 皮膚科用葯 170
3. 零售市場分析 171
4. 葯品終端構成情況 175
4.1. 醫院 175
4.1.1. 衛生機構總數有所增加 175
4.1.2. 診療人次數稍有下降 176
4.1.3. 入院人數有所增加 176
4.1.4. 醫院病床使用率上升,衛生院病床使用率下降 176
4.1.5.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縮短 176
4.1.6. 醫院門診和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繼續增加,增長幅度下降 177
4.1.7. 葯費比重下降,檢查治療費比重上升 177
4.1.8. 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順位 178
4.2. 零售葯店 179
4.2.1. 零售葯店數量變化 179
4.2.2. 葯店店員行為 179
第六章 葯品研發 185
1. 1999年—2002年葯品注冊情況分析 185
2.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186
2.1. 中成葯地標准轉國標 186
2.2. 中國中葯保健葯品整頓工作圓滿完成 186
3. 新葯注冊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187
3.1. 形式審查 187
3.2. 技術審查 187
3.3. 臨床試驗 189
4. 中國葯品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和趨勢 190
4.1. 葯品知識產權保護現狀 190
4.2. 面臨的新問題 191
4.2.1. 葯品專利保護面臨危機 191
4.2.2. 中葯品種保護有待完善 191
4.2.3. 新葯保護遭遇尷尬 192
4.2.4. 葯品行政保護淡出歷史舞台 192
4.3. 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應對措施 192
5. 新葯研發與注冊趨勢 193
第七章 國際醫葯市場綜述 195
1. 國際醫葯市場分析 195
2. 全球葯品市場 198
2.1. 區域增長情況 198
2.2. 領先治療領域 199
2.3. 暢銷品種 200
2.4. 銷售領先企業 200
3. 醫葯經濟簡況 201
3.1. 葯品貿易順差 201
3.2. 人均年葯品消費 202
3.3. 葯品消費佔GDP比重 203
4. 新葯研發動態 203
5. 世界主要葯品市場概述 206
5.1. 加拿大市場 207
5.2. 英國醫葯市場 208
5.3. 法國醫葯市場 209
5.4. 義大利葯品市場 210
5.5. 瑞士葯品市場 210
5.6. 俄羅斯葯品市場 211
5.7. 澳大利亞葯品市場 213
5.8. 瑞典葯品市場 213
5.9. 芬蘭葯品市場 214
5.10. 挪威葯品市場 215
5.11. 越南葯品市場 216
5.12. 韓國葯品市場 217
5.13. 非洲葯品市場 218
5.14 2004年日本制葯企業和葯品銷售狀況一覽 219
6. 世界醫葯市場發展前景預測 221
6.1. 抗菌素葯物市場預測 221
6.2. 抗癌葯物市場預測 221
6.3. 心血管葯物市場預測 221
6.4. 中樞神經系統葯物市場預測 222
6.5. 內分泌葯物市場預測 222
6.6. 抗免疫紊亂和炎症葯物市場預測 223
6.7. 呼吸系統葯物市場預測 223
6.8. 治療性蛋白質葯物市場預測 223
6.9. 通用名葯物市場預測 224
第八章 中國抗生素市場分析 225
1. 青黴素市場分析 225
1.1. 青黴素仍處於微利狀態 225
1.2. 中國成為世界最大青黴素生產國 227
1.3. 青黴素原料葯出口繼續增長 227
1.4. 半合成青黴素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228
2. 頭孢類抗生素市場研究 230
2.1. 頭孢類抗生素產品依然是人們關注的熱點 230
2.2.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醫院用葯獨占鰲頭 231
2.3. 頭孢抗生素代表品種市場分析 233
2.4. 頭孢菌素市場細分與發展策略 234
第九章:心腦血管葯品市場分析 241
1. 發展契機塑造大市場 241
2. 心腦血管葯物主要以國產葯為主 241
3. 沙坦類葯銷售勢呈上升趨勢 243
4. 抗血栓葯成為生化葯物研發的熱點 244
報告主要圖表目錄
2003年-2005年3季度中國醫葯市場MAT與QUARTERLY以及其增長率
2000年-2005年3季度前10大治療領域的市場規模及其增長率
2004年全球和中國銷售額排名前10 的TC3
2005年1-12月中國醫葯企業總產值前10名(單位:千元)
2005年1-12月全國前16個省份產值情況
2005年中國主要醫葯企業利潤同比增長率(按利潤排序)
2005年1-12月份醫葯工業製造企業銷售利潤
2005年醫葯產品進出口比例
2005年醫葯類產品出口分布
2005年西葯類產品出口分布
2005年中葯類產品出口分布
2005年中國醫葯類產品進出口情況單位:億美元
2005年前3季度醫葯工業收入及利潤增長情況
2005年前3季度各子行業增長情況
醫葯分行業利潤佔比
醫葯各子行業收入增長情況(%)
醫葯各子行業利潤總額增長情況(%)
醫葯各子行業毛利率變化情況(%)
醫葯行業二級市場概況
醫葯行業屬性
最近一年醫葯指數與上證指數對比
2005年前三季度醫葯上市公司收入及利潤同比增長情況(%)
2005年前三季度醫葯上市公司財務指標比率(%)
各省(市、區)葯品生產企業GMP認證通過情況
2002年度省(市)銷售七大類商品類值合計前10名 (單位:萬元)
2002年度省(市)葯品總銷售額前10名 (單位:萬元)
2002年全國醫葯商業企業銷售額前2 0名 (單位:萬元)
2004年中國醫葯葯品零售10強
2003年初連鎖葯店規模排序
2002年初連鎖葯店規模排序
2004年中國連鎖葯店百強(2003年銷售額(萬元))
2000-2004年醫院用葯各類葯品市場份額
2000-2004年全國全身抗感染葯市場規模
2000-2004年心血管系統用葯的用葯規模
2000-2004年醫院消化系統及代謝用葯中抗酸葯及治療消化性潰瘍葯和胃腸脹市場份額
2000-2004年抗腫瘤葯及免疫調節劑類葯物醫院銷售額
2000-2004年醫院溶液制劑市場規模
2000-2004年神經系統用葯市場規模
2000-2004年血液和造血器官用葯市場規模
2000-2004年肌肉-骨骼系統用葯市場規模
2000-2004年呼吸系統用葯市場規模
2000-2004年泌尿生殖系統和性激素市場規模
2000-2004年全身用激素制劑,性激素除外市場規模
2000-2004年皮膚科用葯市場規模
零售市場三大類品種銷售額比例圖
化學葯品類銷售前十位
中成葯品類銷售前十位
品種銷售百強榜
各級醫院門診和住院醫療費用比較
不同級別醫院門診和住院費用比較
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前十位死因順位為
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癌症死亡率比較
店員推薦葯品的依據
零售終端服務滿意度廠商排序前20位
店員推薦前十名口服抗菌素葯
店員推薦前十名補血產品
店員推薦前十名西葯鎮咳葯
店員推薦前十名痔瘡葯
店員推薦前十名抗真菌葯
幾種主要的葯品知識產權保護方式對比
⑥ 醫院葯品收入佔比
醫院葯品收入一般占醫院收入的25-40%.超過40%,就有些亂了。國家沒有特別限制,但明顯,葯費超過40%了,醫院肯定有吃醫葯公司的回扣的、。
⑦ 不含中葯飲片葯佔比的計算,醫療收入需要扣除中葯飲片嗎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城抄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8號)三、建立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十)破除以葯補醫機制「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葯佔比(不含中葯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葯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明確了(不含中葯飲片)。
但考核角度不一樣,如以促進中醫葯發展的角度,中葯飲片和中成葯都要扣除,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⑧ 葯佔比是什麼
葯佔比的復雜性需要從葯物的生產、流通、醫院的銷售三方面來看。據周長江介紹,我國有6000多家大大小小葯廠,這在全世界是最多的。但是我們的葯品90%是仿製的。在仿製過程中,有些廠家為了享受國家對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定價的優惠政策,想盡辦法,換包裝、加小成分等等。這樣,葯價上就會加上虛擬知識產權的專利費用,再轉嫁到流通環節。我國葯品流通環節過多,層層加價。這樣就造成葯品未到醫院已經增加了很多不合理的費用。國家對這種問題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管理辦法。
葯物到了醫院,物價部門規定可以有15%的加價,這方面有嚴格的監管。醫院考慮商業運作成本,規定范圍的加價也是自然的。另外,有些進口的特效葯確實療效明顯,這部分葯因為專利費問題,價格居高不下,這是造成葯物所佔比例過高的另一個原因。
醫院進入市場經濟同時又要接受國家監管。國家對醫院專項補貼5%~10%,具體到鼓樓醫院為5%。這樣,醫院90%多的資金需要靠市場運作。大部分醫院是國有事業單位,醫院不能自負盈虧,自行運轉,加上物價部門監管力度很大,其發展是畸形的。醫院一方面要執行國家的醫療政策,另一方面要市場運作維持醫院基本費用和可持續發展,這樣就會同時遭到來自兩方面的壓力。
葯品收入是醫院的主要來源。醫院的收入大致分為葯品收入、一次性材料、檢查費用、基本消耗。基本消耗中,對於技術和人才消費支出嚴重偏低,培養一個成熟的醫生,可能需要將近20年的時間。但是我們目前這方面的支出太低,一般的手術費用只有400元~600元。上面所講四種收入中,基本消耗不變。降低葯佔比,必然帶來一次性材料、檢查費用相應提高。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看病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