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公立私立 > 私立教忠中學

私立教忠中學

發布時間:2021-01-11 10:03:34

⑴ 教孝教忠開世澤,且耕且讀振家聲對聯的橫批

教孝教忠開世澤,
且耕且讀振家聲
橫批 原德傳家

⑵ 東莞東坑忠簡學校怎麼樣教師工資大概是多少

學生非常難管教(基本是農民工子女,缺乏家教),住宿環境較差(無任何通訊網路資源內,基本容是與世隔絕),招生任務很重(非老教師,沒口才,基本無法達標),工作量驚人(基本是兩個教師的工作量,每日工作時間約10小時).工資如樓上所說,無任何福利.

⑶ 中學生《感恩教育,忠誠自己的心得體會》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個智慧的人,不應該為自己沒有的斤斤計較,也不應該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慾膨脹。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你的贈予。這樣你才會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總能健康的心態。

每天懷有感恩的說「謝謝」,不僅僅是使自己有積極的想法,也使別人感到快樂。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而當別人幫助自己時,以真誠微笑的表達感謝;當你悲傷時,有人會抽出時間來安慰你等等,這些小小的細節都是一顆感恩的心。

如果你想來表達你對別人或生活的感恩,這里是彌縫從Zenhabits上修改的幾個妥帖和奏效的方法。當然感恩是要來自內心的,所以這些方法只是個提示而已。

養成感恩的習慣。每天清晨醒來時,我都會默默地感激已有的生活和所愛的人,當然還包括其他我對之感激的人和事情(讀者、網站捐贈者等等);
一封表達謝意紙條。如果別人向你寄來一封表達謝意的紙條,你一定會很開心吧~當你表達謝意時,並不需要正式的感謝信(雖然那更棒了),一張小小的卡片(或Email)就可以了,禮輕情意重。
一個小小的擁抱(在適當的時候)。對你深愛的人,與你共處很長時間了的朋友或同事,小小的擁抱時很好的禮物來表達感恩。
對每一天懷有感恩。你並不需要感謝特定的某人,因為你可以感謝生活!感謝今天又是新的一天。一位懷有感恩之心的朋友常常跟我說,當你每天醒來時,應該這樣想:「我真是個幸運的傢伙!今天又能安然地起床,而且還有嶄新的完美一天。我應該好好珍惜,去擴展自己的內心,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傳予他人。我要常懷善心,要積極地幫助別人,而不要對別人惡言相向。」
不求回報的小小善意。不要為了私利去做好事,也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留心一下他人,看看他喜歡什麼,或者需要什麼,然後幫他們做點什麼(倒杯咖啡,遞下茶水等等)。行動強於話語,說聲「謝謝」不如做一件小小善事來回報他。
一份小小的禮物。並不需要昂貴的禮物,小小的禮物也足夠表達你的感恩了。
列一份你感謝別人的理由。列這樣一份清單,大概十至五十幾條,表達你對他的感受,為什麼喜歡他,或者他幫助了你哪些地方,而你此深懷感激。然後將這份清單叫給他。
公開地感謝別人。在一個公開的地方表達你對他們的感謝,比方說辦公室里、在與朋友和家人交談時、在博客上、在當地新聞報紙上等待。
給他們意外驚喜。小小的驚喜可以使事情變得不一般。比方說,在妻子工作回到家時,你已經准備好了美味的晚餐;當母親去工作時,發現自己的汽車已經被你清洗的干凈又漂亮;當女兒打開便當時,發現你特意做的小甜點。就是一點點的意外驚喜哦~
對不幸也心懷感激。就像羅斯福總統家中被盜後,他給朋友的回信一樣。即便生活誤解了你,使你遭遇挫折與打擊,你也要懷有感恩。你不是去感恩這些傷心的遭遇(雖然這也使你成長),而是去感恩那些一直在你身邊的親人、朋友;你仍有的工作、家庭;生活依然給予你的健康和積極的心態等等。
感恩是一個人該擁有的本性,也是一個擁有健康性格的表現。生活、工作、學習中都會遇到別人給你幫助和關心,也許你不能一一的回報,但是對他們表示感恩是必需的。

⑷ 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前名是什麼

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前身為私立教忠中學,創辦於1902年 詳細歷史: 光緒二十七年(1901)八月,清廷鑒於內憂外患日益嚴重,下令廢科舉興學堂,把興學育才作為當務之急。1902年,在籍翰林丁仁長、吳道鎔,舉人汪兆銓等紳士,籌建一所「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面向廣府各縣招生的新式學堂。辦學經費以廣府學宮明倫堂管轄的惠濟義倉每年捐撥白銀9600兩為主,輔以各縣明倫堂或冊金局等紳民社團的集捐,採用捐款與學額掛鉤的辦法,共籌得開辦費19297兩。1902年,在廣府學宮孝弟祠(今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創辦了中學規制的教忠學堂,翰墨池(今蓮塘)南邊的明倫堂也可隨時借作講堂。與康有為創辦的、至今仍受到高度評價的萬木草堂舊址--仰高祠相距很近。(萬木草堂1893年冬由衛邊街遷此,1898年停辦,約在今文德路華師大接待站一帶。)光緒二十八年二月,「教忠」在貢院(今省博物館)招考,一時官紳畢集,總督陶模、巡撫德壽、學政(後改稱提學使)文治等「會同招考」以表重視,由學政親定甲乙以示公正。第一期考取54名,「皆一時之選」,朱執信(大符)榜上有名。七月開學,連同其他學額約有百餘名學生。由丁仁長為監督(相當於校長),經督、撫等向朝廷奏請立案。這是廣東較早興辦的學堂之一。 光緒三十二年(1906),廣東興學熱潮日趨高漲,但欠缺師資,經學政同意改辦初級師范,稱教忠師范學堂。以孝弟祠為校務處,在翰圃的空地上建講堂和宿舍。分四種學額:一是通額,由惠濟義倉每年捐款項下招考60名,免收學費,全省士子均可投考。二是公額,各縣明倫堂、冊金局等每捐銀100兩可占該縣學額兩名,免收學費,多者類推。三是義額,凡士紳捐銀500兩以上者,永給學額一名,免費入學。四是附額,因額滿未錄取,每年繳費24兩可作「附學」生。當時風氣初開,各縣多未設學堂,都樂於捐助。 課程有經學、史學、外語、算學、理化、體操等科目。教學儀器向日本購買,圖書則靠捐贈與購買。丁仁長能「事必躬親,誘掖後進,視學生如弟子,規模宏遠」,甚獲好評。1901~1904年是科舉考試與學堂並存時期,許多「教忠」學生參加了科舉考試,考取秀才的為數不少,其中梁鳴皋、梁鳴治兄弟同時考中舉人。這無疑是新舊交替時期的怪現象,在「教忠」尤為突出,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教忠」學生舊學根底深厚,文筆優長。宣統年間,學部規定「畢業考試復試法」,各府、縣學堂畢業生要由省的學使復試;因「教忠」直轄於提學使,畢業考試時,派員監考,可免復試。例如,1909年,教忠師范生畢業考試,被梁啟超譽為晚清「詩界革命之巨子」的丘逢甲,當時就以廣東學務公所議紳的身分「會同考試」。據仁長記載,從1902~1911年,共有五期畢業生,共2000人,其中師范生1200人,中小學生各400人。那時「教忠」的師范畢業生,各縣學堂爭相延聘。 辛亥(1911)革命後,丁仁長自動離職,由汪兆銓繼任。學堂改稱學校,曾一度被改稱「廣東公立師范學校」,後經汪兆銓等上書省民政廳長並轉呈教育部,認為一向是「民捐民辦」,屬私立性質,最後同意復稱教忠師范學校。但「教忠」兩字並沒有因帝制的推翻而更改,學堂的創辦者的確希望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忠君衛道」,但「忠」的含義較廣泛,如《孟子·滕文公》「教人以善者謂之忠」,《說文解字》「忠,敬也」,所以「教忠」沿用了50年。 民國建立的頭10年,時局不穩,「校款樣舍,屢感飄搖」(金曾澄語),學校沒有什麼發展。據官方的史料記載,1913年,在校生只有134名,教師9名;1921年6月,在校生是185名,教師20名,畢業生則有341名。1923年改辦初級中學,1928年8月,增辦高中師范科。1931年分為高初中男子部和女子部及附屬小學,繼續辦高中師范科。1932年12月,教育部頒《師范學校法》,規定私人或團體不得辦師范學校,「教忠」在次年改為「私立教忠中學」的可能性較大。據1934年統計,學校的建築面積約40000方尺(舊制,下同),其中有教室、辦公室、實驗室30多間,還有學生宿舍(當時有寄宿生140人)、禮堂(約3000方尺)、圖書館(約1000方尺,圖書8000冊);空地面積約28080方尺,其中有操場(約20000方尺)、園藝實習場(約1000方尺)。儀器標本約值2500元。1935年辦高初中完全中學,是「教忠」全盛時期。高初中和附小共有67個班,學生達3000餘人。 民國年代對學校影響較大的事情是1919年廣州的馬路建設。市政公所要把府學東街開辟成文德路,要把「教忠」緊靠府學東街的教室、宿舍、操場拆建成馬路。幸好在市政公所當「坐辦」、主管廣州拆城築路的曹汝英,曾在教忠學堂當過數學教師,經汪兆銓校長多方斡旋,市政公所給「教忠」開創了「賠償補建」的先例,在原廣府學宮的貫道門(今學校的西北部)補建教室、宿舍,在番山(又稱龜崗)右旁補建操場。原設在名宦祠(介於翰墨池與仰高祠之間)的附屬小學也因拆平築路,亦在貫道門附近的「深柳書室」舊址補建附小教室。學校師生原由崇聖殿(今中山圖書館南邊)後、番山旁進出,不太方便,於1926年在文德路增闢側門。 日本侵華戰火擴大,廣州的學校紛紛外遷,但「教忠」的負責人卻沒有外遷的打算,曾發出「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的豪言壯語。但現實是殘酷的,廣州淪陷前幾天被迫停課,使數十年來購置的圖書儀器等教具在日偽統治時期損失殆盡。廣州淪陷後,金曾澄等在澳門籌設分校,艱苦備嘗,有條件的「教忠」學生都陸續到了澳門復課,又招收當地的學生,一年後中小學生已達1000餘人。澳校校長由學校董事長金曾澄暫兼。1942年初,金曾澄回內地任新職,校董會舉朱葆勤繼任。教務主任沈芷芳也由澳門轉入內地,在鬱南連灘鎮另設一分校以收集內地學生。抗戰期間,兩分校同時存在。 日本投降後,校董會立即派員返廣州籌備復校事宜。校舍大半被敵偽毀壞,圖書儀器校具盪然無存。經過慘淡經營,於1946年春,教忠中學終於復校,仍由金曾澄兼任校長,復校三年才將校舍修復。1949年10月,「廣州解放了,教忠中學和全國人民一樣獲得了新生」(朱葆勤語)。據1950年11月的官方史料記載,教忠中學有11個班,學生407名,教職員25名,其中教師17名。1952年9月與力行中學合並,1953年7月又與萬川中學合並。10月,校董會與全體師生熱烈請求改歸公立,市政府接管「教忠」,並更名為廣州市第十三中學。經歷了半個世紀的老校從而邁進了一個新時代。 50年來,「教忠」是一所享有較佳聲譽的學校。萬千學子在此接受基礎教育,他們「或升大學以期深造,或謀職業以展所長,士各有志,不必盡同」(金曾澄語)。校友朱執信是中國近代傑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能有這位舉國知名的校友是「教忠」的莫大光榮。能有像丁仁長、金曾澄這兩位廣東近代最為資深、頗負時名的教育家當「教忠」一始一終的校長,也是很值得稱道的。 從人文地理而言,「教忠」這塊「風水寶地」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秦置古縣番禺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史料說,縣有番禺二山,因以為名;有的認為番禺是一座山。持二山說的,普遍認為位於廣州市第十三中學與孫中山文獻館之間的高地就是昔日番山的遺跡。1990年市第十三中學興建新校舍時,挖地基挖出的全是紅土層與紅砂岩,說明學校是番山的主體部分。五代十國時,南漢皇帝劉 NF024 鑿平番山,積石為朝元洞(後更名為清虛洞)。在番山,北宋紹聖三年(1096)官府就設學課士,南宗淳 四年(1244)已建有番山書院,元朝則改創為「廟學及東西齋」,到明清兩代更擴建成規模宏大的廣府學宮,清末康有為的萬木草堂以及丁仁長的教忠學堂,現代的廣州市第十三中學、文德路小學、孫中山文獻館,它們的面積、規模、功能,歷代雖有大小不同之分,但作為文化教育的「聖域」卻長達900年,歷久不變,教澤綿長,人才薈萃,這在廣東是獨一無二的,在全國來看亦屬罕見。 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前身為私立教忠中學,創辦於1902年,著名民主志士朱執信先生為教忠中學的第一屆學生。1953年學校正式改名為「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先後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教育(EPD)」項目成員學校,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學校位於著名的廣州市文化教育中心區域文德路,環境幽雅,翰墨飄香,底蘊豐厚;是一所完全中學。現有教學班43個,學生2068人。教職員168人,專任教師125人,其中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3人,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1人,廣州市模範教師1人,高級教師34人,碩士研究生和研究生課程30人。

⑸ 1911年教忠學堂分別改名為

清光緒二十八年由吳道熔、丁仁長等創辦教忠學堂,4年後改為教忠師范學堂,是廣州最早的師范學校,培養了大批小學師資。1923年改為教忠中學,解放後改為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其實原來也喚作教忠中學

⑹ 芝罘區教體局有一個叫 潘忠緯 的副局長嗎

芝罘區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現場會在魯峰小學召開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中專小學德屬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指導綱要》。近日,芝罘區在魯峰小學召開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現場會,來自全區中小學校分管德育的領導150餘人參加了本次會議。與會人員首先參觀了魯峰小學的校園文化,並觀摩了學校4位青年教師的展示課。芝罘區教體局井明霞副局長、教科研中心王臣善主任、王洪濱主任,為10所獲得「芝罘區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實驗學校」的單位授牌。隨後,部分實驗學校的領導進行了先進經驗交流。魯峰小學的王萍校長介紹了如何將德育課程一體化工作與學校的「繽紛德育」進行有效的融合,官莊小學梁蘭傑校長分享了官莊小學在實施《英語學科德育實施指導綱要》過程中的好經驗和好做法,煙台十三中曲濤主任交流了他們以班主任隊伍建設為抓手,通過扎實開展班級工作推進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的一系列舉措。井局長對全區德育課程一體化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並對下一階段的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本次會議是全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德育課程一體化工作優質高效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楊芳)

⑺ 廣州市第十三中學的學校詳細歷史

廣州市第十三中學 類型: 中學 電話: 83333655 地址: 文德路83號 網站地址: http://13ms.gzyxe.net/ 學校簡介: 廣州市第十三專中學前身為私立屬教忠中學,創辦於1902年,著名民主志士朱執信先生為教忠中學的第一屆學生。1953年學校正式改名為「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先後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教育(EPD)」項目成員學校,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學校位於著名的廣州市文化教育中心區域文德路,環境幽雅,翰墨飄香,底蘊豐厚;是一所完全中學。現有教學班43個,學生2068人。教職員168人,專任教師125人,其中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3人,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1人,廣州市模範教師1人,高級教師34人,碩士研究生和研究生課程30人。

⑻ 孔子四教文、行、忠、信中的行到底怎麼解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現在有些研究孔孟學說的人,跟著新時代走,他們說孔子是非常科學的,在當時孔子就有分科教育了。他對學生們分有文、行、忠、信四門類別,好像現在分科分系的教育法。這是說笑話了。孔子教育的宗旨是這四項。第一「文」:包括了知識、文章——廣義的文章。文章的文采、字句和條理,章是連起來的一大篇文理。狹義的是指文字作品叫文章,這是後世觀念。在春秋戰國時候,文應該是廣義的文章,包括了一切知識及文學。第二「行」:文章好,知識好,充其量變成文人。學者們要注意,古人早就有「文人多無行」的說法。所謂文人多半無行,就是說,知識多了,正理、歪理,條條有理,因此凡事滿不在乎,便成了「名士風流大不拘」。還有,往往文章寫得好的人,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功業。看中國三千年來文學史,文學造詣高、詩辭歌賦都行的人,在事業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之處。以詩人來說,社甫、李白等在其他方面,沒什麼大成就。在功業上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文學是好的。不過像唐代幾個皇帝,文章詩詞都非常好,尤其唐太宗詩作得非常好,不過他不肯作,書法也好。所以唐代文學好,是帝王們提倡的。宋朝的儒家,理學講得好,推其原因,也是受宋太祖的影響。趙匡胤本身就內行,所以說轉移社會風氣在於一二人者,但不是你我一二人。這從歷史上可以得到很多證明。但有功業的人,他的豐功偉業又往往蓋住了文學上的才氣。所以孔子四教中的「行」,也不是單指普通的操行,而是指一生事業的成果。 然後講到第三的「忠」:不是唐宋以後所講的忠於某一個人的意思。孔子講的「忠」,是對國家、社會、父母、朋友,任何一人、一事,答應了的話,就貫徹到底,永遠不渝的誠心;對一事一物無不盡心者謂之「忠」。第四「信」:就是有信義。這是孔子教育的四個重點,不能夠分開的。如果說他是分科了,那就是笑話。談到這里,我們對於中國現代教育,感慨很多。尤其每年聯考之前,常談起這個問題,照過去的猜題方式,今年(一九七四年)的作文題,一定是向十項建設這個方面猜。而今年的作文題爆出冷門,出對了,是來自《荀子》上的:「荀子曰: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不料有一家大報的社論批評說,現在已經到了科學時代,還出這樣古老的題目,不合時宜。我看了這樣的社論,連嘆一口氣都覺得浪費。報章是領導文化的先鋒,居然有這樣的觀點,天下事可知矣!今日的教育,實在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對於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前途,更是個大問題。我經常覺得,中國這幾十年來的問題,根本發生在教育上,而且很嚴重。甚至三千年來的歷代興衰,都與教育問題有關。古時候,我們沒有明文規定教育的目標,而現在規定了實施三民主義的教育。但是,我們關起門來檢討,三民主義的教育,在學校里並不算成功。什麼道理,銀值得研究。過去我們雖沒有明文規定的教育宗旨,但讀書人根本上要把品德修好,這是公認的目的。可是近幾年來,跟著西方文化轉,尤其是現在美國標榜「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方針,大家體會到的生活就是現實,不外物質。教育的目標也因而移轉,完全忽略了心性的修養。搞到現在怎麼樣呢?有一個學生,是前幾年師大畢業的,已得到碩士學位。一天來看我,我問他認為我們的教育目的是什麼?他說:「老師!我們的教育目的是考試啊!」這句話講得很沉痛,我們只好相對苦笑。是嘛!小學畢業以後考中學,考進了中學,小學所學的沒用了,丟了;中學畢業考高中,考進了高中,初中學的沒用了,又丟了;高中畢業考大學;高中所學的又沒有用了,當然也丟了;等考取留學又丟了大學的;留學回來,參加公務員考試;當了公務員,還有升等考試。三年一大考,兩年一小考。是嘛!我們的教育就成了考試。其實,考過了又不算數。清代有人對考試的評語是:「銷磨一代英雄氣,官樣文章殿體書。」現代科學八股的考試方法更可怕,將來很可能要變成「銷磨一代精神氣,電腦規程機械書。」(我們一邊聽,一邊搖頭嘆息。)前天,一位有名的建中資深的國文老師來看我,也嘆說今年換了電腦教育、電腦考試,越來越不對了。現在高中三年級的教育,談不到教學問。只是告訴學生,用什麼方法應付這種電腦考試。像國文方面,一個名詞除了教他們正確的解釋之外,還要告訴他們四五種不正確的答法。再加上一些課本在編的時候本身就有問題,中學老師接到這種課本,發現有問題,早已向教育部提出來,但沒有人理會。現在臨陣了,報上才登出來說有問題。而這些地方在上課時,只有告訴學生,這是有問題的,只要注意將來如何應付考試就好了。這就是教育!怎麼辦呢? 現在我們講到孔子教育的宗旨,就是文、行、忠、信。過去向德行的路上走,對於學生知識、學問的成就,還是第二步的要求。既然受過教育,至少第一步要打好品德的基礎。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人的道德為什麼如此敦厚呢?就是德行教育的結果。所以文、行、忠、信並不是四科,以現代觀念勉強來解釋,應該是他的教育中心。文包括了文學,乃至一切學問的完成。行,狹義的是行為、品德;廣義的是事業的成果。忠、信,是內心的修養,是人格的造就。

⑼ 劉麗華的生平簡介

劉麗華祖籍貴州省黃平縣,祖父輩為黃平縣望族。她於1912年1月15日生於廣西桂林,1913年6月隨父母赴廣東連平縣;1918年再隨父母赴北京生活。同年入私塾學習《三字經》、《幼學故事瓊林》,繼而習四書五經。父亡後於1925年9月隨母返回廣州,1927年6月進入私塾續學一年。1928年9月~1930年9月在廣州市立二十四小學讀書兩年,成績優良,每學期成績皆在全校前五名之列,最後一學期成績名列全校第一,加之她人長得端莊秀麗,深獲老師們喜愛,時有「劉校花」雅稱,正可謂人如其名。1930年9月~1933年9月她入讀廣州市女子職業學校,學習商科。由於該校不收學費,一切學雜費全免,學生只負責書本費,負擔不重,劉麗華便白天上課,夜間做工,從衣服店領來衣服縫衣扣,掙點微薄收入,填補家用。三年來的刻苦學習和辛勞工作,不但使她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該校商科,而且鍛練了她能吃苦耐勞和勤儉持家的堅強品質,一生受益無窮。1933年9月,劉麗華以優異成績考入當時廣州的名校私立「教忠師范學校」女生部。「教忠」是廣東中等教育史上歷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由當時在籍翰林丁仁長、吳道鎔,舉人汪兆銓等紳士籌辦於1902年,時稱「教忠學堂」。校址鄰近康有為創辦的「萬木草堂」。1902年2月,「教忠」在貢院(現廣東省博物館)招考,一時官紳畢集,總督陶模、巡撫德壽、學政(後改稱提學使)文治等「會同招考」,以表重視,由學政親定甲乙以示公正。第一期考取54名,「皆一時之選」,(《教忠初級師范學堂第一次畢業同年錄》,1909年)後來成為孫中山得力助手的朱執信(大符)榜上有名,成為「教忠」第一屆學生。
據1934年統計,當時教忠師范學校的建築面積約為40000方尺(舊制,下同),其中有教室、辦公室、實驗室30多間,還有學生宿舍(當時有寄宿生140人)、禮堂(約3000方尺)、圖書館(約1000方尺,圖書8000冊);空地面積約28080方尺,其中有操場(約20000方尺)、園藝實習場(約1000方尺)。儀器標本約值2500元。1935年辦高初中完全中學,是「教忠」全盛時期。高初中和附小共
有67個班,學生達3000餘人。劉麗華從1933年9月~1936年7月就讀於「教忠」女生部,正值「教忠」全盛時期,她在此受到了嚴格的良好師范教育。特別是時任女生部主任的沈芷芳,是當時廣東省中等教育界以教學管理嚴格和教育有方著稱於世的女督學,還是「一位女中豪傑,她的剛正堅毅和實干精神在當時廣東教育界幾乎無人不知。」說到劉麗華,不能不提及一下她在「教忠」讀書時的保護恩人沈芷芳。沈芷芳(?~1969),字素曼,出身名門,其父曾協助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廣雅書院」(今廣東廣雅中學),其母是當時廣州的汪姓大族。沈芷芳早年就讀於廣東高等師范法科,後轉入中山大學文科。大學讀書時在李勵庄(後成為陳公博之妻)等人的發動下,曾與高師女生鍾婉如、陳逸雲(後任上海市婦運會主席)等人於1924年共同發起成立廣東「女權運動大同盟」,向警予(中共早期著名婦女運動領導人)當選為大同盟第一屆會長,副會長為李勵庄,交際部長為陳逸雲,組織部長為沈芷芳,文書部長為鍾婉如,庶務部長為史懂濟。當時和後來陸續加入這一組織的曹婉珍、鍾慧霞、高詠雪、黃潤蘭、李秀梅、陳慕貞、伍智梅等人,皆成為各界婦女名流。沈芷芳於中大畢業後進入廣州市教育局工作,後與政界名流何覺甫結婚。1927年她升任市教育局科長,不久調任廣東省立女子師范學校校長,後轉任私立教忠中學女生部主任,嗣任廣東省教育廳督學。沈芷芳是汪精衛的甥女,抗戰期間,「當汪精衛組織偽政府時,汪家和沈家的親戚幾乎全追隨汪偽政權,唯有沈校長堅持抗日的立場,汪氏曾欲委任她為偽部長,她堅決拒絕,甚至有人竟以鎖鏈、手榴彈置於其家門前逼她就範,她仍領導教忠中學的師生離開澳門返大陸後方自由區的羅定縣連灘,開辦流亡式的教忠中學。她對國家的忠貞,辦事的膽色與魄力,備受當時社會所推崇。」

劉麗華在「教忠」讀書時正值沈芷芳任「教忠」中學女生部主任嗣任廣東省教育廳督學時期。由於劉麗華長得秀美,眼似秋水,長身玉立,曲線窈窕,肌膚白皙,加之個性文靜,學習成績優異,同學們都雅稱她為「劉校花」,自然受到沈芷芳主任格外關注。劉麗華在校讀書時是走讀生,下課放學回家途中經常受到男生部學生尾追求愛,無奈之下她被迫向沈芷芳哭述,多次得到沈主任的出面干涉制止。甚至有兩次沈芷芳跑到男生部找出求愛男生警告說,若再追逐劉麗華和干涉她的正常生活將以開除學籍論處。為此,劉麗華將沈芷芳視為保護恩人,生活學習上得到沈芷芳諸多關懷。特別是思想上深受沈芷芳熱心宣揚的「男女平權」思想影響。
經沈芷芳有意牽線搭橋,劉麗華在學時與廣東高等師范青年教師黃冠華相識,開始了自由戀愛。1936年7月劉麗華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教忠」。同年9月,她與談戀愛近一年的廣東高等師范最年輕的美男子副教授黃冠華結婚,婚後懷有一女,其女尚未出生,丈夫因患肺結核病逝。劉麗華生下其女後,取名黃小玲(解放後任廣西醫學院教授)。此前,其母已病故,為離開傷心地,經已在白崇禧身邊工作的侄子劉維周介紹,劉麗華回到出生地廣西桂林市,進入桂林實驗小學當教員(1937年9月~1939年11月)。不久,經親友介紹,她認識當時在廣西大學教書的美男子副教授黃現璠。1939年11月,黃現璠和分居13年多的原配妻子登報離婚後(黃與原妻生育有一子一女,皆姓黃),與劉麗華喜結良緣,實可謂郎才女貌的一對絕配。婚後夫妻自然恩恩愛愛,累收愛情碩果,兩人生育有三子三女。同年,劉麗華轉入廣西大學(簡稱西大,下同)附屬小學任教(1939年11月~1941年9月)。後因丈夫黃現璠在西大參與發動「拒高事件」,劉麗華被無故解聘附小教職,轉入國立桂林師范任圖書管理員(1941年9月~1943年1月),續到廣西教育研究所任圖書管理員(1943年1月~1944年7月)。抗戰勝利後,轉回西大附小任教(1946年11月~1954年9月)。1954年西大撤消建制,轉入桂林市四會路小學任教(1954年9月~1962年9月),繼而轉入桂林市中華路小學任教(1962年9月~1972年9月),至到1972年退休。1995年4月18日逝於桂林,終年83歲。

⑽ 賀昌忠老師 學而思教育初中物理怎麼樣

雖然初中的物理課程不是特別的難懂,老師對待教學還是非常的認真的,有著很好的教學態度呢,老師會很積極的背著課程,還有學生的作業也會很用心的進行批改,在老師的班級裡面,老師的教出的物理成績也是很不錯的。

閱讀全文

與私立教忠中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