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
作家劉青說:「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長的,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確實,人生最關鍵的只有幾步,如果每一步都比別人強一點點,那麼幾步下來,你的優勢將十分明顯。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孩子們在一步步成長,喜悅之情難以言表。如何在這關鍵幾步邁好,顯得尤為重要。許多的小孩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都是歡天喜地的,有一種很滿足的感覺。可在小學到初中的這一步中卻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學生學習勁頭不足,興趣銳減;家長疑惑不解;中學老師抱怨,現在的學生怎麼一屆不如一屆?……面對這些問題,眾說紛紜,有的說是中小學教材的不銜接,有的說是中小學教師教法的不銜接……確實,初一的語文和小學語文相比內容更為豐富、復雜,在教學方法上與小學也不盡一致。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使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掌握中小學語文知識的銜接點,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有的放失,提高教學質量。
一、 新與舊的銜接
1.教材--瞭然於心作為一名教師要把解讀教材當作一項基本功,只有教材解讀到位才能實現由用教材教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轉變,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質量。 [1]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比較簡單,對學生側重於識記和淺層次的理解,教師教學節奏偏慢,教學時間相當寬裕,學生只要課堂上專心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就能較輕松地取得好成績。一到中學,教學任務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要求高了,學習的密度大了,教師的教學速度自然就快了。可學生經歷了一個暑假之後進入中學,本來是興致勃勃、滿懷憧憬未來的,然而大量需要記憶,需要分析與理解的知識一下子涌了進來,老師也不再如同以前的老師那樣慢條斯理地講授,節奏變快了許多,甚至單個輔導的機會也急劇減少,學生自然有些望而生畏。那麼此時,急需我們中小學的語文教師溝通交流,齊心協力「摸清底細」,參透「新課程標准」,確實把握中小學之間語文各學段的目標,好好利用教材這一工具,幫助學生順利跨上新的台階。
2.溝通--從心開始人是世界上最高級的生物,而人的心理則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一種事物。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人的個性更復雜,更豐富了。」 孩子從小學進入中學,環境完全不同,此時的心理也不同。尤其在我們農村,六年級時班裡的同學大部分來自同一個村,或者臨村,大家共同相處了六年的時間,已經彼此熟悉相知,培養了一定的感情。升入初中後,很多平時一起回家,一起玩,一起講悄悄話的孩子,現在卻在不同的班級,雖然還是在同一個學校,可孩子們心裡的感覺還是差了很多,特別是那些較靦腆的孩子,總覺得很難適應這個新的環境。我曾問一個女孩子:中學與小學有什麼不同?她說:「剛剛進入中學,那時的印象太深了。因為班裡的同學都在潘徑中學讀初中,只有我一個在南嶽中學就讀。看見別人都是三五成群在一塊兒聊天,我卻一個也不認識,心裡空落落的,感到孤單又無助,很想逃離這里。」雖然她是較特殊的一個,但從她身上,可以折射出剛升入初中的孩子身上的一個共同點:或多或少都有一種恐懼感。此時,中學的教師就該抓好起步,關注學生的心理,幫助他們適應這個新的環境,為以後的學習掃清障礙。
二、習慣與方法的銜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所以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今後的學習路上必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揚長避短在小學階段學生已養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坐勢端正,答題踴躍,聲音響亮,書寫端正……這些好的習慣都是小學教師們辛勤培養的結果。如今,跟著學生到了中學,中學的教師應注意學生這些好習慣的「延續」,切勿讓這些習慣走下坡路。一位同行聊起自己小學和中學時的學習:小學時,我們那班的成績挺好。因為老師「抓」的太緊了,對於一些課外書,指導得特別詳細,不但要求我們去看,去背,甚至會抽查或者比賽。那時,很怕沒完成任務被老師處罰,所以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看呀,背呀。那時在班裡我的成績總是第一。可到中學就不一樣了,老師雖說也要求我們看書,可很少檢查,於是我的惰性又「復發」了,所以成績只是中等水平而已。她的一番話讓我們語文教師該思考如何「緊」,如何「松」,才能讓學生從小學學習平穩過度到中學學習,不至於讓孩子在中小學里,學習的積極性差別那麼大。因為初一學生年齡大多在12~14歲之間,他們的自我意識強烈,「成人感」突出,興趣廣泛。他們有自覺學習的願望,同時又有貪玩好耍的特點。所以如何引導學生,把握好一個「度」,是相當關鍵的。語文課上,小學教師教態親切,講課富有感染力,學生隨時都在准備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一升入中學,教師應當十分愛護學生舉手發言的積極性,讓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否則就會使他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在小學階段的中年級,教師已經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摘抄的習慣,一直到高年級,學生都能堅持做摘抄。但學生大部分是出於老師的要求才去做的,且對於摘抄的句子大多不能說出「為什麼抄」。少數較優秀的學生在習作中懂得運用自己積累的優美句子,或者模仿他人的寫作優點。到了中學,隨著學生閱讀面的廣和生活的積累,他們會越來越懂得欣賞優美的句子和文章。那麼,中學教師這時一旦讓孩子養成看書獨立思考,做筆記,隨時積累有用的知識的良好習慣時,學生將受益終生。
2.百花齊放「教是為了不教」。課標實施建議中指出「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但教無定法,老師們應在「教」字上下工夫。首先,在小學六年級的學習生活中對閱讀、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僅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針對學生的自學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和講解。在課後的習題中,也僅是以讀悟為主要目標,研討探究性的合作學習較少。基於此,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些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辦法。如:課前如何預習,怎樣做好基礎知識,拿到語段怎麼閱讀,每篇課文寫什麼,怎麼寫,用幾句話就可講明白?課後師生一起質疑,培養他的自學能力。這才是真正達到 「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標准。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要跳一跳摘一摘桃子。這樣的循序漸進,才能讓學生掌握方法,嘗到成功的喜悅。此階段,教師教學的節奏以快半拍為宜。
其次,中學語文教師教學節奏則恰恰以慢半拍才妙。從教學目標出發,著重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能力。所謂能力,就是把一系列有關知識經驗加以聯系、組合的能力和把它們加以變化,個別化,變種化的能力。4 例:在教學七年級第一單元時,不宜急於對課文開展較深層次的分析理解,而應側重鞏固,完善學生已有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共同了解中學語文教材的特點及學習的一般規律、方法,一同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對他們的任何一點成績給予高度的肯定,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與獨立能力。把這一個階段當做過渡期,降低學習的梯度,由半撫半放的教學方式走向自主獨立的探究,讓學生在經驗中學--實踐中學--探索中學--解決問題中學,將知識為主的教學轉向能力為主的教學。最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在活學、樂學中提高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要在實踐中摸索、探究、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教學風格,使學生感受到教師情感的感染力與影響力,保持高度的積極性,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以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以及自學能力的形成。比如,背誦古詩文時,我們可以組織各小組搞個接力賽或排成課本劇或對詩比拼,甚至可以鼓勵學生提前背誦,將整冊書中需要背誦的古詩文篇目來個「滾雪球」似的背誦。這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從不同角度自主地深入地、快樂地學習語文。
從小學到中學的這一步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並且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地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還必須得走在他們的前頭,全面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集中精力把勁用在刀刃上,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② 小學階段如何解決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
一、重視銜接點的教學
所謂銜接點,不是一般的新舊知識的聯系點,而是從小學到初中產生質的飛躍的關節點。例如:從算術數到有理數的擴充;從具體數到代數式的升華;解應用題時從幾何計算到幾何推理的過渡,等等。在這些銜接點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認真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小學與初中思想方法的繼承發展,思路與步驟的對比分析,做到拓展自然,平穩過渡。如在學習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及四則混合運算時,學生在小學中雖掌握了「算術數」的運算技能,但他們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一件或兩件事情上,即絕對值的運算和運算順序上;而在有理數的運算中,學生必須同時把注意力放在兩件或三件事情上,即在原有的基礎上,還要不忘性質符號。因此注意把教學重點放在符號的確定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順利過關。學生在小學已學習過幾何圖形的面積和周長公式,卻是文字敘述的,中學學慣用字母表示數,簡化了公式,方便學生記憶,也利於公式變形。
二、注意教學方法的銜接
教學方法的銜接,不是倒退與遷就,而是前進與過渡。主要是順應學生由小學的學習習慣向中學的教法過度。根據小學生自我意識強烈,興奮點多,模仿力強等特點,注意把握一堂課的前三分鍾的最佳時間,組織學生自學、討論、答疑,並在每節課安排至少十五分鍾的時間板書或獨立練習,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里要注意培養學生在小學時就勇於發表意見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發揚敢打敢拼的精神,要避免學生不加思考的集體齊答現象,要逐步提高問題的思考性,不僅要問學生應該怎麼做,還要他們說出這樣做的理由;不僅要學生解出問題,還要暴露解題思路和方法的獲取過程,體現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不僅要給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還要鼓勵學生尋求問題的多種解法,引導學生進行變式訓練。課堂教學的類型不宜單一、呆板,要有針對性地開設討論課和答疑課,有計劃地安排一些復習課和練習課。要按思維規律進行教學,講究實效,應強調和推遲結論的出現,提倡學生主動參與,強化反饋手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加強學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小學到中學,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方面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強,主觀能動性沒有充分發揮。因此,初中階段在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要注重以下幾點:
1. 指導學生自習,培養閱讀課文的習慣
七年級新生常認為學習數學就是做作業,很少閱讀課文,更談不上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了。事實上,中學階段的學生有較充裕的自習時間,越來越多的知識可以通過學生的復習和預習等環節加以掌握,教師應反復地強調預習和復習的重要性。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中的範例和規范表述,做到預習中「一做二核三悟」,體會教材語言的精練性、准確性和概括性。要大力倡導「四先四後」:即先預習後聽課;先復習後作業;先分析後解題;先理解後記憶。
2. 要鼓勵學生勤鑽研,多提問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指導他們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教師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觀察、思考,從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最終再設法解決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3. 要指導學生總結,養成歸納、對比的習慣
要指導學生做筆記,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處處做學習上的有心人,及時對所學知識以及平時練習中出現的錯誤歸類整理。
四、正確理解幾個關系
1. 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關系
既要注意運用形象思維,藉助圖形、表格、具體數字,式子等直觀形象,又要不失時機地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既要照顧到小學生對形象思維的需要,又要防止對具體形象的過分依賴。
2. 模式與變通的關系
小學階段模式化思維比較突出。在中學階段,要引導學生注意正確對待模式,既要給學生揭示一定的規律,又要防止模式的負面影響。教學中可適當變題變式,選用突破一般模式的例題,以克服思維定勢,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初中數學中的列方程(組)解應用題,把未知數和已知數放在平等的地位,採用順向思維求解;而小學是把未知數置於特別地位,用逆向思維求解。數學中要注意對比,分析小學和初中的解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充分發揮正遷移效應,克服負遷移的影響。
3. 過程和結果的關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般比較重視結果,而對於過程比較忽略,特別對於思維過程的分析比較忽視。在中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得出結果的過程,特別是概念的抽象過程,問題的分析過程,思路的形成過程,規律的發現過程,結論的證明過程。例如《有理數》一章中的負數、絕對值的概念,教學中要充分提示概念的產生和形成過程,認識到概念引進的必要性。教學速度宜慢一點,要把概念講清,要讓學生會應用。
4. 思維訓練與語言的關系
語言訓練是思維訓練的外顯。要注意訓練學生正確運用數學語言表達思維過程,說清運算依據,闡述思考過程,說明各種證法的理由等。通過語言訓練了解學生思維的過程,發現學生思維的誤區,通過語言訓練來促成思維的條理化和嚴密化。
③ 如何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學生從小學升到初中,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思維模式會有一個質的跨越,對於數學科的教學來說也面臨著由算術教學過渡到代數教學、從簡單的平面圖形的認識向立體的、三維的幾何圖形縱深發展。學生的思考深度陡然增加,學生的思維廣度驀然拓寬。如何讓學生平穩的進行過渡,的確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要面對的中小學數學教學知識銜接的問題。對這一問題,我有如下看法:
一、重視中小學數學內容的銜接:
1.數與代數領域的銜接
「數與代數」是中小學數學的基本內容.
在小學,主要指數與數的運算(這里的數主要指非負有理數,即所謂「算術數」).
在中學,除了數概念擴充到了實數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式的運算.從小學學慣用字母表示數開始,到中學進一步研究數字與字母的運算,即研究代數式.在此基礎上研究代數式的運算及關系(相等與不等),由此而成的方程、不等式、函數等,就構成了初中數學中數與代數的基本部分.
於是,從小學到中學,數與代數領域的主要變化就是從數字的具體運算到代數式的形式化運算的轉變.為了順利完成這一轉變,在初中低年級階段,要積累一些「半形式化運算」的經驗.
此外,在數與代數領域,中小學數學的另一個重要銜接點是列簡易方程.
簡易方程是中小學都有的內容,但在小學,由於學生受算術思維的影響,所列出的方程往往不能體現方程的核心思想。若從做好中小學銜接的角度來看,我們還得引導學生理解:列方程過程中,重要的是未知數要參與運算.列出像1200+100=x 這樣的方程,說明學生思維方式實質上還是算術的,而不是代數的.而引導學生思維方式從算術思維逐步向代數思維轉變,無疑是中小學數學教育銜接的重要內容.
思維方式的轉變是依賴於載體的,這類看圖列方程就是培養學生代數思維方式的重要載體,應該引起數學教師的重視.
面對小學數學中所提到的方程的解法,絕大部分依賴於學生對四則運算的理解和熟練程度。逆運算在簡易方程的解法上佔主導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這種解法並不是方程思想的主旨。所以我們在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時,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在學生仍然用算術方法考慮列方程時,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通過多角度、多維度的思考,讓學生自己發掘代數思想的優勢。
2.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銜接
在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領域主要包括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的初步知識,認識的主要手段是通過直觀感知.初中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圖形與坐標、圖形與證明等內容.認識方式也從直觀感知到「說一點理」「說理」,即由直觀感知逐步過渡到邏輯論證.要順利實現這個領域的銜接,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逐步理解說理是必要的,逐步學會怎麼說理.
首先,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逐步讓學生養成言之有據的習慣.比如,「因為這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因為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它的兩個銳角這和是90度」,等等.在說理時,可以不那麼嚴密,但一定要注意基本的科學性,
其次,我們應該努力讓學生體會推理論證的必要性.如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在小學,學生已經通過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動,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在初中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主要要渲染這樣的事實:一個三角形,無論形狀如何,無論大小怎樣,它的內角和無一例外都是180度,這是為什麼呢?並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在小學時,我們量了一些三角形的內角,發現內角和都是180度,但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三角形拿來一一檢驗,有什麼辦法讓我們能確認所有的三角形(包括我們沒有去檢驗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呢?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體會論證的必要性.
第三,初中幾何教學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事實上,有很多初中數學中「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在小學都有初步滲透.如「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在小學,學生通過操作,已經了解了這個結論.於是,在初中教學這一內容時,就應該從這一起點開始,不必花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再組織學生進行測量、猜測等.
3.統計與概率領域的銜接
大家認為,統計與概率領域存在的銜接問題很多.特別是概率領域,因為是新生事物,教材本身在銜接問題上的處理就沒有其他內容成熟.我們認為,搞好這一領域的銜接問題主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注意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初中的起點不能太低,避免與小學重復.事實上,由於統計與概率領域內容有限,分散在各個學段、年級按「螺旋式上升」編寫的,再加上缺少成熟的編寫方案,年級與年級之間相關內容的難度,教學要求之間的差異本來就比較小.若不仔細體會,容易出現要求不明,甚至重復的情況.
其次,在教學一些統計量,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時,要注意科學性.即一方面,要揭示用這些統計量來表徵一組數據的合理性和優勢;另一方面,也要揭示其局限性.小學生可能體會這些統計量的優勢作用更多一些,到了初中,由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逐步發展,應該更多的引導他們考慮這些統計量的局限性.
二、數學思想方法的銜接
數學教學,應該是「雙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與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統一體,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數學的豐富內涵.對於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階段,主要以滲透為主.這個要求是與小學數學內容特點與小學生的思維展水平相適應的.中學階段則有更明確的要求,如函數的思想、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等.於是,在教學如何已經滲透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直接的遷移到成熟的數學思想,就成為實現中小學數學教育的有效銜接的重要內容.
以梯形的面積教學為例,小學的數學教學中通常是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即將梯形面積計算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面積來處理的.這樣的做法當然也體現了轉化思想,但若從轉化思想出發,即當我們面臨一個新問題時,我們分析一下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如何尋求轉化的途徑,便是轉化思想的運用.面臨求梯形面積這個問題時,已有的知識基礎是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已經知道計算方法,而且中位線的引入都應該形成過渡性思考.於是,我們努力考慮能否把梯形的面積計算轉化到與此相關的計算方式上來。
三、教與學的方式的銜接
第一,從教學要求來看,小學數學教學強調直觀與形象,而初中數學教學更側重於在直觀、具體的基礎上的抽象.在這種要求下,對比小學數學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常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實驗操作、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隨處可見而言.初中的數學教學則更需要藉助於已有的知識基礎,更注重抽象的數學模型的建立,教學活動常常按「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節奏相對較快.這些要求的不同,突然面對初中數學課堂的抽象性與快節奏,勢必使學生有諸多的不適應.針對這種狀況,我們認為可取的辦法是,讓我們的數學教師在執行數學教學時需要有意地往後後退半步.
第二,從教學的組織形式來看,小學數學的內容比較簡單、信息量不大,小學數學教學的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較多,講故事、做游戲、小組合作、小組競賽等形式常見於小學數學課堂,但初中數學課的教學內容較多、信息量較大,初中數學教學形式相對簡單、教學各環節的安排目標指向明確,在教學方法上面對更新更高的要求.試想一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僅僅經過幾十天的暑假生活,雖然名義上已成為了一名初中生,但實質上真與小學生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因此,對於習慣了小學老師的教學方法的「准初中生」而言,突然面對的更新、更高的要求,難免會難以接受,難免會聽不懂,甚至產生厭學心理.所以,作為初一的數學教師,不能因為教學內容多而忽視了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選擇的重要性,特別是初一起始階段,初一數學教師應充當半個小學老師的角色,適當放慢教學的節奏與進度,給數學課堂適當添加些小學教學課堂的氣息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數學課堂不僅僅是輕松與快樂,隨著新的數學知識的引入和內容的增多,數學課堂將更加富於挑戰性.
第三,從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來看,中學數學教師更多地關注通性與通法,而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則過多地關註解決某類具體問題的特殊技巧.廣義上看,不論是「通性通法」還是「特殊技巧」,都屬於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范疇,不同的是「通性通法」是「大巧」,而「特殊技巧」只能算「小巧」.例如,在解分數應用題時,小學生常常會脫口而出:單位量已知用乘法,單位量未知用除法.在解行程問題應用題時,學生又會熟練地說出相遇問題是路程除以速度和,追及問題是路程除以速度差,等等.學生往往記住了這些結論,而忽視了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分析,從而數學思維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
綜上所述,如何做好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教學是一個綜合的系統,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學情出發,根據自己的教學特色設計出一種適合自己的過渡模式,使學生由內而外的做一個平穩的過渡,不但能夠合理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夠讓學生更痴迷於數學學習,這是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最願意看到的結果。
④ 淺談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
一、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中面臨的問題
1.環境和學生心理變化的問題。對小學生來說,他們處於好奇心最旺的時候,他們會因為好奇心進行英語學習,他們會因為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習到的簡單短語或句子感覺很「洋」,不存在學習壓力。然而在進入初中後,則對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都有要求,不再是要求他們鸚鵡學舌般地說,而是要求學生要背誦詞語、學習語法,進行英譯漢、造句、作文等。這時候學生會面臨考試的壓力,學習內容和學習壓力的增大會讓學生產生逃避的畏難心理,從而出現了銜接不理想。
2.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的問題。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大多是以輕松的游戲的方式進行口語教學,只要求孩子們鸚鵡學舌般地進行學習,通過跟讀的方式進行教學,或者通過一些趣味游戲來進行口語練習,對學生的詞彙掌握、語法運用都沒有硬性要求。在教學方法中,大多是以活動、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生們基本在玩耍中進行學習。而在進入初中後,學習進入了更高的層次,大多會通過讓學生按「學發音——背詞彙——學語法——造句——作文」的流程進行學習,會要求更嚴格;並且在初中教學中,內容和教學方法都逐漸成人化,會讓學生們覺得枯燥,導致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消退。這也是出現教學脫軌的主要原因。
3.缺乏中小學教學溝通。調查證明,現在的中小學教師缺乏基本的教學溝通。小學英語教師不清楚初中英語教材,未能在學生的語法和學習方法上進行良性引導,未能充分發揮其「奠定基礎」的作用。同樣,初中英語教師也不知道小學英語都是怎樣教學的,只是一味覺得學生的基礎差,發音不準確,詞彙又不懂,語法也沒教……這也不懂那也不懂。中小學教師缺乏必要的教學溝通就導致在教學的時候無法有針對性地對孩子們開展合適的教學,也導致學生在小升初後出現學習中的種種不適應。
二、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策略
1.重視情感銜接,減少環境帶來的不適應。正所謂「親師信道」,我們不難發現,只要學生能喜歡某位教師,那麼那位教師所擔任的課程必然是該學生學習得最好的一門。中小學英語之所以不能很好地進行銜接,與教師也不無關系。因此,對教師們來說,贏得學生的喜歡和認可是做好教學銜接的第一步。在第一次接觸的過程中可通過自我介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興趣愛好的介紹讓學生們能盡可能地了解教師。教師們也要盡快記住學生們的個性特徵,讓學生覺得自己被重視、被尊重,以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畏懼心理。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耐心和幫助,除了要做學生的師長,還要成為學生的摯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順利過渡,做好中小學英語銜接工作。
2.保持趣味教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小學生由於年齡和接受程度的關系,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大多以游戲、模擬、活動等生活性、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到初中後本來是趣味的內容變成了學習任務,甚至是學習壓力,自然會讓學生們無法適應。因此,我們覺得到中學後,教師應依然在教學中保持趣味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輕松學習。這樣一來,自然可以更好地完成中小學英語的過渡和銜接了。
3.創建教師的溝通渠道,加強中小學教師教學溝通。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普遍沒有進行過溝通工作,大多各做各的,這也是出現教學脫節的原因。因此,我們覺得學校應作為組織者為中小學英語教師構建溝通渠道,讓中小學英語教師加強溝通與聯系。一方面要讓小學教師熟悉初中教材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特別是對於七年級的教材,要掌握七年級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在小學階段就為其打好學習基礎。而中學教師則需要通過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徵、學習興趣點等。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溝通共同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以促使中小學英語教學能順利銜接,避免學生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⑤ 怎樣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
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及對策
轉自:松柏中心學校課題組
我們時常聽到有的學生家長說:「我的孩子在小學數學考試成績大多都在八十分以上,很少有不及格的情況。怎麼升初中後數學成績下滑這么快?」,我們調查了幾屆六年級學生升入初一後的數學成績發現的確存在這一現象。走訪其他學校,發現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目前隨著新課標的深入落實,中小學數學教學所存在的脫節現象日益嚴重,一部分學生進入初中後,由於新知識的增加引發了許多的變化,視野的擴展、思維方式的改變致使一部分剛步入初中門檻的學生一時難以適應,導致成績一時明顯下降。按照思維發展規律,思維方式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如何縮短這個過程?如何搞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使中小學的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本文就銜接問題及對策提出粗淺的的看法,供同行們商榷。
一、當前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
1.從小學到中學數學知識從橫向、縱向兩方面擴展
(1)數的范圍發生了變化
從小學進入中學,學生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測量溫度,當氣溫在零度以上時,學生能用小學所學的數表示其溫度的高低,但當氣溫在零度以下時,就難以用小學所學的數表示了。再比如,測量一座山的海拔高度(以海平面為零界面),用小學所學的數也就可以表示了,但測量海平面以下海水的深度時,又如何表示呢?為解決這類實際問題,引入了「負數」的概念。這樣初中所學的數,就由小學所學的正整數、正分數和零擴大到包含正數、負數和零的有理數范圍。隨即又出現了一類新的數,如:已知正方形的面積為2,它的邊長是多少?於是又引入了無理數的概念。數的范圍又擴大到包括有理數和無理數在內的實數的范圍。
(2)數的形式發生了變化
在小學范圍內,解決實際問題,是可視為實物個數的數通過運算得出結論。升入中學,數的范圍擴大到有理數和實數之後,與小學相比難度大大增加,其形式上也發生了變化。一個點、一條線段的長度、一個數值都可用一個有理數或無理數表示出來了。但是另一類數又如何簡單地表示呢?比如:用n表示整數,2n就表示偶數,2n+l就表示奇數,這樣就解決了所有奇偶數的表達問題。一個簡單的代數式就表示了無數個現實的數,變數之間的函數關系等,使學生由常量數學走入變數數學學習,這樣的變化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 3)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生了變化
在未引入代數知識之前,解決實際問題大多用的是算術方法,即由若干已知數值,採用的直接推出的辦法得出結果。而引入代數概念後,給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更加簡捷的途徑。把問題中給出的己知量和問題所求的結果——未知量,均視作已知,按照數學邏輯,建立等量關系,然後通過運算求出未知數。這種方法就是方程的思想方法。
所以小學解決數學問題使用的是直推法,由己知數間的關系直接推出結論。中學解決數學問題,使用的是假設法,即先假設所求的未知數為己知數,把它和其它已知數按照題中所給出的關系組成等式,然後再通過求解得出結論。
(4)幾何拓展,不斷提升
新課標對幾何內容的安排採取了首先是直觀和經驗,接著是說理與抽象,最後是演繹的方案。以直線形為例,先藉助直觀認識一個直線形,進而藉助多種手段合乎情理地發現它的某種幾何性質,接著通過演繹推理把這個性質展現出來。在幾何內容上從小學到中學的變化,實際上是從「實驗幾何」過渡到「推理論證幾何」。推理幾何仍是傳統難關。
2、教學方法法銜接問題
目前,「銜接」上最大的問題是教學方法的嚴重脫節。小學教學進度慢、坡度緩;而中學教學進度快、坡度大。小學直觀教學多,練習形式多;而中學直觀教學少,練習形式少,教師輔導也少。小學重感性知識,口頭回答問題多;而中學重理性知識,書面回答多。小學強調直觀演示、偏重形象思維;而中學強調推理論證,偏重抽象思維。所以學生剛進中學感到不適應。
3、學習方法銜接問題
小學階段科目少,內容淺,而中學課程增多,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尤其是數學由具體發展到抽象,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學生認識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加之一部分學生還未脫離教師的「哺乳期」,沒有自覺學習的能力,致使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學不得法而成績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開始陷入厭學的困境。
4、學習興趣的銜接問題
學習興趣是對學生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趨近或認識的傾向。如對數學有興趣,則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能推動學生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灌」和「壓」的辦法,使不少的小學教師把數學課堂教學教得枯燥無味,使不少學生聽到數學就頭痛,對數學學習「望而生畏」。在教師的嚴加管束下,學生雖然沒有興趣,但也只得被動地勉強應付。可到了中學,強調自覺學習,教師稍一放鬆督促輔導,成績下降,學生就對數學敬而遠之。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會引起動機與效果間的惡性循環。
5、作業格式銜接問題
目前,中小學數學作業在書寫格式上有許多地方不統一,小學生長期形成的作業習慣,升入中學後,一下子很難轉變過來,也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例如:計算結果是假分數的,在小學一定要化成帶分數,而在中學就不一定要化成帶分數。又如:在中學不強調區分所謂被乘數和乘數,而在小學被乘數和乘數有嚴格的規定。又如:在中學解題時先要寫「解」,而小學又不要求寫。
二、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對策
要搞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使中小學的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須要中小學數學教師的共同努力,要從小學角度考慮與中學的銜接,也要從中學角度考慮與小學的銜接。
1、教學內容的銜接
第一個銜接點:由「算術數」發展到「有理數」。
小學數學里的數都屬「算術數」,從「算術數」發展到「有理數」是數學的一次飛躍,是初一學生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小學里應該為這次飛躍作好孕伏,打好基礎。
1.在揭示整數的概念時,要給數的發展留下餘地,不能說「整數就是自然數」。而應該說「自然數屬於整數」。還可以用如下的集合圖表示整數的范圍,以示整數除自然數外還有其它的數。
2.早期滲透相反意義的量的認識。小學雖不講負數,但表示相反意思的量的名詞述語是比較多的。如「收人和支出」、「增加和減少」、「上升和下降」等。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為負數出現作好鋪墊,並可出現符號。
3.重視利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中學生數學里一開始就是利用數軸學習有理數的。因此,在小學里要重視利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在20以內加減法教學中就可孕伏了數軸的知識。在中高年級還應要重視利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小數、分數並作加減計算。
第二個銜接點:由「數」到「式」的過度。從具體的量過度到抽象的數這是數學的一次飛躍,從確定的數過度到用字母表示數,引進代數式又是一次飛躍。從「數」過度到「式」的橋梁則是「字母表示數」。「簡易方程」單元前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這部分內容學生必須認真學好,使學生清楚地知道用字母表示數是實際的需要,這樣表示的數和數量既簡單明了,又具有含義的普遍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以後,在計算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充分運用「用字母表示數」的工具。
1.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法則。如:乘法分配律等。
2.用字母表示公式和常見的數量關系。如:三角形面積公式等。
3.用字母表示應用題中數量關系。如:果園里種桃m棵,種梨樹8棵,種梨樹的棵樹是桃樹的幾倍?
第三個銜接點:由列算術式解應用題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過渡。
由列算術式解應用題到列方程解應用題,這是思維方法上的一個大轉折。列算術式解應用題的思維特點是:把所求的量方放在特殊的地位,通過已知量求得未知量。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思維特點是:把應用題的「已知」和「未知」根據它們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然後通過解方程使未知向已知轉化,從而求得問題的解答。因此,關鍵是找出數量關系中的等量關系。「簡易方程」一章,重點放在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思維方法上。先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來解,然後再進行對照,使學生認清這兩種解法的特點。以後在解應用題時,盡可能用代數式方法解,逐步克服算術解法定勢。
第四個銜接點:從「實驗幾何」到「論證幾何」的過渡。
小學數學里學習的幾何初步知識,是通過讓學生量一量、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得到一些幾何概念,基礎是屬於實驗幾何的范疇,往往側重於計算,缺少邏輯論證。學習中學平面幾何的關鍵在於需要邏輯推理論證的能力。而在小學,這方面恰恰是薄弱點。從「實驗幾何」發展到「論證幾何」過渡的橋梁則是邏輯推理論證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如下幾方面做好銜接工作。
1.充分發掘小學數學教材里潛在邏輯推理因素。
2.在應用題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說出分析推理過程,並學會語言和數學符號表達數量之間的關系。
3.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適當安排具有推理論證因素的練習題。
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主題內容的深度,從小學學過的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入手,盡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數的實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數式的概念。使學生感到升入初一就象小學升級那樣自然,從而減小對初中內容望而生畏的恐懼感。
對於正負數這一概念的引入.可先將小學數學中的數的知識作一次系統的整理,使學生注意到數的概念是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逐漸發展的,也是因為原有的數集與解決實際問題之間的矛盾而引發新數集的擴展。這樣既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有理數集合,又為再一次擴充作好了准備。引入負數概念時可舉學生熟悉的例子,通過學生熟悉的問題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生就會去積極主動地思考。
現在初一學生年齡大都在11至l2歲,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正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思維的不穩定性以及分析綜合能力尚未形成,決定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學習將是初一學生學習數學面臨的一個難度非常大的坎。因為學生解題時只習慣於套用小學的老師總結好的公式,屬定勢思維,不善於分析,不善於轉化和作進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狹窄、呆滯,題目稍有變化就束手無策。因此,教學中要重視知識的發展過程。因為數學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活動,教學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去思考。有些問題同時可用算術方法和代數方法,然後比較兩種方法的優劣,使學生清晰地理解代數方法的每一步的感受它直接易懂的優越性.從而培養學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方法的銜接
教學方法的銜接,首先是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有效地改進教法,搞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深入淺出的講解,適當增加課堂練習的次數,嚴格統一書寫格式。對每節課的教學難點,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採取有效方法,或放慢進度,或分散難點,或化難為易,或鋪路搭橋,因勢利導,充分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要活躍學生的思維,有賴於教師在教法上的新型多變,正確、合理、巧妙地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能正確地順利地解決一個個習題和對概念的進一步理解。
其次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小學起就要抓緊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學習方法的銜接
教師重視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做好中小學數學銜接的關鍵。
(1)預習方法的指導
小學階段一般不要求學生預習,到了初一學生大多不會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既使預習也僅僅只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因此,教師要注重預習指導,加強預習訓練。在指導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章知識的概況。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問題去聽課。只要學生認真預習,聽課時常常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就會逐步嘗到自覺學習的甜頭。從而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預習前教師可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聽課方法的指導
在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聽」、「思」、「記」的關系。
「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應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①聽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②聽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③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④聽懂例題解法的思路及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⑤聽好課後小結。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要注意防止「填鴨式」、「滿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講授時機,使學生聽之有效。
「思」是指學生思維。沒有思維,就發揮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邊聽邊思考;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③善思,由聽到的和觀察到的去聯想、猜想、歸納:④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
「記」是指學生課堂筆記。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導學生作筆記時應要求學生:①記筆記服從昕講,要掌握記錄時機;②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③記小結、記課後思考題。使學生明白「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掌握好這三者的關系,就能使課堂這一數學學習主要環節達到較完美的境界。
(3)課後復習鞏固及完成作業方法的指導
初一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復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為此在這個環節的學法指導上要求學生每天先閱讀教材,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結合筆記記錄的重點、難點。同時記憶公式、定理(記憶方法有類比記憶、聯想記憶、直觀記憶等)。然後獨立完成作業,解題後再反思。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指導,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要規范、條理要清楚。初一學生做到這點很困難。指導時應教會學生:①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②如何將推理思考過程用文字書寫表達;③正確地由條件畫出圖形。這里教師的示範作用極為重要,開始可有意讓學生模仿、跟練,逐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結或總結方法的指導
在進行平時的課堂小結、單元小結或復習總結時,初一學生容易依賴老師,習慣教師帶著去復習總結。我們認為從初一開始就應培養學生學會自己總結的方法。在具體指導時可給出復習總結的途徑。要做到:一看:看書、看筆記、看習題,通過看,回憶、熟悉所學內容;二列: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相當於寫出總結要點;三做: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解一些各種檔次、類型的習題,通過解題再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歸納出體現所學知識的各種題目的類型及解題方法。
應該說學會總結是數學學習的最高層次。學生總結與教師總結應該結合,教師總結更應達到藉煉、提高的目的,使學生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4、學習興趣的銜接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保護和培養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願望和由此萌發出的學習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與學的統一性的起點,沒有興趣,沒有求知慾,何談提高教育質量。激發興趣首先應抓住課堂教學的引導這個環節,運用恰當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次,因大部學生對同一目標的興趣的穩定性、持續性都較差,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參與狀態,防止學生興趣減退,保證學生參與的持續性,提高參與質量。隨著參與興趣的產生,參與積極性的提高,個別學生會出現與眾不同的參與行為和獨特的參與方式,影響到課堂秩序,教師應該以適當的方法巧妙糾正,做到既要引導全體進入角色,又不至於傷害其參與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生動的事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等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運用和藹親切的笑容,幽默詼諧的語言,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所以,在小學,教師要是以鼓勵、誘導、啟發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進而培養他們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中學教師也要繼續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銜接工作。
5、作業書寫格式的銜接
中學數學的表達式也可以先滲透到小學高年級。如:運算律用字母表示,圖形的面積、體積、周長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幾何圖形用字母註明,計量單位用字母表示等。這樣做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並不困難,並且有利學生用符號進行思考,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
六年級升入初一後,教師要對作業格式做統一要求,嚴格按照要求的格式認真書寫。在測驗時,可以對書寫格式賦予一定的分值,而平時要多次強調,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會很規范的書寫了。
6、中小學教師間的有效聯系推進中小學數學銜接
打破中小學校與校之間的界限,給中小學數學教師多提供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多交流,多探討,加深相互學段的學生的了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老師可以藉助網路平台加大交流力度與深度。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可以牽頭帶領相關教師多進行互動式教學,多安排一些集體教研的時間。作為老師,尤其是初一的老師更應當主動求教,為學生順利實現中小學數學銜接提供幫助。
總之,解決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既要注意中小學教材的銜接,又要注意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的過渡;既要彌補舊知識的缺漏,又要認真鞏固新知識;既要面向大多數,考慮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又要注意因材施教。既要從小學角度做好銜接工作,也要從中學角度做好銜接工作。
⑥ 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研究課題分工怎麼寫
【課題研究】《中小學銜接教育研究》研究報告
作者:鞏全 王紅梅
一、課題研究背景
從學習內容上來看,初中課程門類增多了,而且每一學科的內容也接近科學的體系,因而邏輯性也越來越強;從學習方法態度上來看,初中生比小學生更需要有自覺性、主動性、獨立性,不僅要主動地安排學習計劃,而且要學會組織自己的學習活動,由小學生的「他律」自然過渡到初中生的「自律」。因此,為了使小學教師與初中教師的教育教學得到順利、快速的銜接過渡,讓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迅速順利地適應初中的學習,讓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展,我校憑借六年級在初中上課的上課模式進行了中小學學科銜接教育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目標
1.探索對六七年級進行銜接教育的最佳理論體系、教學規律及基本模式。
2.發展學科間的聯系,教會學生把知識作為一個有內在聯系的統一體;延伸學科體系,拓展學科面,選擇或設計出語文、數學、英語、心理活動課的銜接內容,嘗試編寫新課程目標下的校本教材。
3.培養多樣化能力。
三、課題研究內容
1.學科內容的重組和有機整合。找准學科內容上的銜接點,研究知識銜接點的簡單滲透層次、整合層次、創新思維層次 ,重視對知識的系統性的研究,拓寬知識的橫縱向遷移,在知識內容層面降低過渡的坡度.
2.學習方法的銜接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恰當的學習方法,是銜接研究的重要內容。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為了不教。中小學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3. 學習心理的銜接教育。應把握學生心理的變化,適時進行學習動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長遠目標,確立遠大理想。並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進行研究,了解把握學生在青春期前後的特徵,結合課堂進行合理疏導和引領,讓學生平穩度過青春期,並能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1. 觀察法:通過觀察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表現獲得有關實驗的資料。
2. 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學生,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更好更有針對性的進行研究。
3.對比實驗法:通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實驗前後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學生對初中學習生活的適應情況進行對比,獲得實驗效果。
4.採用文獻法,收集有關的學習資料,作為借鑒和參考。
5.採用經驗總結法,篩選和總結教學經驗。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和主要過程
(一)准備階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
1.統籌安排,整合優勢
我校利用與小學同院,教委統一管理的優勢,採取了逐步過渡的辦法,把小學六年級搬入初中,這六年級就由小學畢業班變成了初中預科班。這一整合,為我們在教學內容、學習習慣方法等方面要做的銜接工作,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2.提前介入,多管齊下
首先,選定教師,聽課教研
確定了教師人選,學校又制定了相關聽課教研製度。銜接教師到小學聽課不能少於15節;在此期間,與四、五年級教師,要有計劃、有目標的進行教研交流。通過聽課和教研,提前「立體」地認識和掌握自己的教育對象,系統地了解掌握小學的教育教學現狀,小學現行教材的編排體系,基本內容及要求,掌握好銜接過渡的主動權,給學生搭好過渡的金橋。
其次,溝通家長,家校同向
學校制定了家長看課制度。每月學校有兩天是家長開放日。在這兩天里,家長可以到任何一個初中的班級進行看課,了解初中階段所要學習的科目及作息制度,以便妥善調整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其次,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課程和主題家長會的渠道,給家長上好學生小升初的重要一課。
(二)研究階段(2013年9月——2015年1月)
1.學習理論,制定方案
組織有關教師進行研究理論的學習,研究新課標的要求,找到銜接教育的薄弱點,制定各科的研究計劃,為搞好銜接提供切入點。最後組織教師研究隊伍,初步制定銜接教育研究方案。
2.轉變觀念,減少梯度
銜接教師要切實加強對中小學階段教法的研究和學法的指導,要在六年級「預科班」抓好「雙基」的同時,著力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抽象思維的發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預習、聽課、學習、復習的學習方法和自學能力。要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運用不同教學手段,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上的梯度減小,逐步向初中的有效教法過渡,形成「扶—導—放」的自學能力的培養過程。讓學生變厭學為愛學、變苦學為樂學、變拙學為巧學,以盡快適應初中教學的要求。
3.學科教學,注重銜接
①預科班的課程的整體安排與小學一致,只是相對英語這個薄弱環節,我們除安排三節正課外,又加了三節突出英語特色的活動課。
②小學數學的知識點是模塊式推進的,而初中的知識點是系統化前進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求老師了解小學的知識點與初中知識點的銜接,在課堂中,注意引領和指導。教學中滲透主體三維概念,拓展學生的形象思維的空間。
③語文學科的學習,更多注重的是習慣的養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寫字教育、基礎知識教育、閱讀教育和作文教育,並積極將新課程理念付諸於課堂教學中。
(三)總結驗證階段(2015年1月——2016年1月)
通過研討、剖析、驗證、評估,逐漸完善研究成果。舉辦成果鑒定活動。
(1)匯編課題研究成果集;
(2)優秀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3)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4)舉辦成果鑒定活動。
六、課題研究的成效
(一)銜接教育研究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利於學生成績的提高。通過研究,我們總結了從五個方面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①自覺進行課前預習,課後復習;
②獨立完成作業;
③打好寫字基礎,做到字認認真真、規規矩矩地寫;
④勤於思考,善於提問,課堂上要大膽發言;
⑤在學習上要有你追我趕的競爭精神。習慣的培養要從低年級抓起。
(二) 銜接教育研究探索出了學生學習的途徑
在語文方面,除了字寫端正清楚以外,普通話要說得准;多引導學生踴躍發言;鑒於學生作業中錯別字較多的現象,應加強默寫、聽寫的訓練;要加強朗讀訓練和課外書的閱讀指導;對於作文教學在語文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應引起教師們的高度重視。 數學學科加強了計算能力的訓練。學校多次組織了口算比賽,不斷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注重正確認識常見的幾何圖形,藉助教具、多媒體等進行形象的教學,突破學生空間思維的難點,建立形象思維的空間。
英語學科在小學階段主要追求口語的訓練,保證學生能讀准每個音。更重要的必須進行了聽、說、讀、寫的訓練。
(三)銜接教育研究探索出了教師的教學模式
數學學科:
(1)教學內容的銜接
第一個銜接點:由「算術數」發展到「有理數」。
第二個銜接點:由「數」到「式」的過度。
第三個銜接點:由列算術式解應用題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過渡。
第四個銜接點:從「實驗幾何」到「論證幾何」的過渡。
(2)教學方法的銜接
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深入淺出的講解,適當增加課堂練習的次數,嚴格統一書寫格式。對每節課的教學難點,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採取有效方法,或放慢進度,或分散難點,或化難為易,或鋪路搭橋,因勢利導,充分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3)學習方法的銜接
教師重視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做好中小學數學銜接的關鍵。
(4)學習興趣的銜接
運用恰當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次,在教學中要注意參與狀態,防止學生興趣減退,保證學生參與的持續性,提高參與質量。
語文學科:
研究出了十大銜接:1.注重了閱讀、鑒賞的銜接教育。2.注重了學生學會記課堂筆記、整理筆記的銜接教育。3. 注重了學生自覺查工具書的習慣銜接教育。4. 注重了學生分模塊學習與積累的銜接教育。5.做好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的銜接。 6.尋找確定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措施。 7.溫故知新,適當復習小學語文重點內容,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 8.貫徹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做好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銜接。 9.展開讀寫雙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開放式讀寫的大語文銜接。 10.發揚寫日記的良好習慣,把寫日記當成提高語文能力的一根拐杖。
英語學科:
1.教材的銜接。實驗教師認真分析小學教材和初中教材特點,找出小升初銜接的一些薄弱知識點,進行梳理,編排,逐漸摸索出一整套系統、合理的銜接教材,有承上啟下學生的作用,幫助學生迅速適應初中英語學習。
2.教學方法的銜接。老師在課堂上除了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外,更要讓學生夯實基礎,加強讀寫練習。為此,我們展開多種形式的單詞默寫大賽,讓學生重視背誦,重視聽寫。
3. 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方面的銜接.小學學生的學習內容簡單,大綱要求低,學習方面不注重積累與背誦,課下學習的氛圍差。因此,抓好中小學英語教學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方面的銜接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科:
1.普及心理健康知識;2.積極有效地開展個別心理咨詢工作;3.發揮了「父母講堂」的輻射作用;4.協同班主任與家長,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5.加強每周一次的心理輔導活動課。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
1.編寫出了適合學生學情的小升初銜接教材語文、數學、英語和心理共四本。承擔的《中小學銜接教育的研究》在濰坊市初中「百校十題」的實驗與研究中榮獲一等獎。心理教案《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在濰城區中小學優秀校本課程評選中榮獲三等獎。《以六年級為銜接點,打好小升初過渡金橋》在濰城區中小學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燎原獎中獲一等獎;考美花老師撰寫的《淺談如何解決中小學數學知識的銜接問題》,獲山東省科研成果論文類一等獎。《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獲濰城區教科研培訓中心校本課程三等獎;論文《學會方法,養成習慣,搞好小升初銜接教學》獲山東省教科所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2012.12,《小升初英語教學銜接的研究》榮獲濰城區中小學教師小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2.在課題研究實踐中教師素質不斷提高,課題組成員教育教學理論得到提升,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得到了發展。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
3.教師的學科教育教學水平、科研意識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八、課題研究的反思及今後的設想
1.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習慣的培養是學校長期的艱巨的任務。而且每一屆的學生的特點又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不斷適應這種變化。
2.從中小學銜接教育的研究中發現,我們的研究不能單停留在初一和六年級這兩個層面,必須擴展到整個中小學階段,這樣的研究才是完整的。
⑦ 淺談如何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
湖北省十堰市鄖縣實驗學校 張漢忠 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跨進了一個新的學習階段。但實踐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初中後,對數學學習感到不適應,甚至有一些小學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進入初中後學習成績急劇下降,造成學生、家長的苦惱。在這個轉折關頭, 如何做到小學到中學數學學習的自如銜接, 保證中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 是擺在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下面就自己的認識談一些體會。 一. 產生銜接不當的主要原因 影響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因素很多,既有學生的問題,也有我們中小學教師教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方面。小學的數學知識少、內容淺、難度低、知識面窄。教材的坡度緩,直觀性強,易於模仿掌握。而初中數學內容多,知識面寬,比較抽象,也觸及到抽象的數學語言、邏輯運算語言以及邏輯推理、較復雜的空間立體圖形等,教材還突出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這些對於初一新生來說,一下子轉過彎來,理解並掌握教材,決非易事。例如:小學數學中數的部分只涉及了自然數和分數的有關知識,而學生在升入初中後,在代數方面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增加了「負數」,有理數的計算有了符號的變化,對學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顯變高了。接踵而至的絕對值、相反數、數軸等知識有了一些抽象思維的要求,部分學生更是丟三拉四,無從下手.進入八年級又引入了無理數、實數概念,與其相關的綜合題也越來越復雜。 2.教師的教學方法方面。小學數學周課時多,每課時安排的內容少,難度小。老師對難點、重點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反復講解,學生可以反復的練習,從而各個擊破,效果極佳。甚至有的小學生老師對學生是一步一步「護著走,甚至抱著走,嚼著喂」,以至於學生對老師有很大的依賴性,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差。而初中的數學周課時少,每課時安排的內容多,且運用靈活,難度大,教學進度快,無法反復講練。教師只是通過設問、設導、設陷、設變進行啟發引導,開拓思路,然後由學生去思考,去解答,並逐漸學會舉一反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知識理解要透徹,應用要靈活,注重對知識運用的歸納和總結,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並不斷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換句話說,初中生由老師引路,學生自己走路。 3. 學生的思維方式方面。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主要是依賴機械記憶,很多知識是通過背誦來獲取的。初中學生的思維偏向於形象思維(當然仍有一些機械性的記憶)。目前的小學教材敘述方法比較簡單、直觀,語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識是通過圖片、表格來給出的,趣味性強,結論也容易記憶。而初中教材的敘述比較嚴謹、規范,有些知識往往通過類比、歸納給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和想像能力,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才能深入探究。這些對七年級新生而言,有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 4. 中、小學老師交流與溝通方面。中小學教學相對封閉,各成體系,中小學教師之間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中學教師不了解小學教師的具體教學目標,很少有中學教師主動去了解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更不了解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甚至有不少初中數學老師對小學數學應用題經常是「望數興嘆」,他們只會列方程解,而不會用算術法分析解答,常常埋怨:「現在的小學怎麼會這樣?知識點教得那麼死板,到了初中扭都扭不過來。」小學教師也不會主動去了解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教學過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麼,學生以後會學什麼,也很少去想怎樣把現在和以後的知識緊密聯系起來,總認為:我們辛辛苦苦地工作,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對學生的提問有問必答,我們都是他們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師怎能用學校教學中出現的個別現象來否定我們的小學教學。試想在這種狀況下,「銜接」的問題又從何談起? 二.加強銜接教育的策略 在當今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脫節問題已經凸顯,從關心學生持續性發展的角度出發,作為數學教育陣地上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明確育人目標,改變教學觀念,多角度、多層面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的銜接,培養學生全面的數學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1. 教學內容的銜接。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有很多銜接知識點。現在的數學體系分成了四大領域,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些內容從一年級一直貫穿到九年級,涉及到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但相同領域的教學內容在不同學段有著不同的目標。初中各章節內容是從初中的客觀需求出發,不是小學知識的簡單重復與銜接。因此,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教學中應當把小學與初中數學內容作一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向學生傳授新知識的同時,有意引導學生聯系、復習和更新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出錯、易混淆的知識加以分析和比較,有的放矢,幫助學生建立中小學數學知識網路。 2. 教學方法的銜接。初中數學較小學數學而言,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增加了許多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對剛剛升入中學的學生而言,有些內容如絕對值、相反數等確實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採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讓學生保持住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做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3.學習方法的銜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習慣,往往重說數,輕探究。初中數學概括性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需要課後進行認真消化,認真總結歸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需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體系,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方法,幫助學生養成專心聽講,勤於思考的聽課方法,培養學生形成課後鞏固、溫故知新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思、勤思、深思、善思和反思,並將這些好的學習方法滲透到自己「凝神、動筆、思索、質疑」的每一個環節中。 4. 明確育人目標,改變教學觀念。義務教育階段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做為一個整體,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全盤考慮的育人目標,中小學老師都應當清楚,我們的教學是在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基。因而,小學老師要克服短期行為,本著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態度,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要常看看課標中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與標准要求。初中老師也應了解小學數學知識的體系,從小學生原有的思維方法出發,進行知識體系的重新建構,不埋怨,不推卸責任,結合學生的差異,尋找一種既有利於分類推進,又不傷害基礎教差的學生自尊心的教學方法,必要時可採用分層教學,給學生一個適當的「緩沖期」讓學生逐步適應中學的教學要求。必要時中小學教師相互觀摩、相互學習。特別是小學高年級與初中低年級的老師更應該自覺、主動地彼此溝通、相互學習,一起研究學生的數學學習銜接問題,制定出一套適合中小學數學銜接的方法措施。 總之,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中小學教師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方能幫助學生平穩度過中小學的銜接期,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任務,使緊張、難忘的中小學學習階段成為學生培養人格、塑造人生的重要階段.
⑧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課題研究
)加強學習習慣上銜接克服良傾向
教學實踐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來說舉足輕重前提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下良好習慣:(1)課前有主動預習課有自覺復習習慣;(2)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習慣;(3)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習慣;(4)課堂上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習慣;(5)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習慣;(6)有眉批圈點、邊讀邊思考習慣;(7)作文時有先構思、再寫提綱、寫正文及加記習慣;(8)文章寫成有讀兩三遍並進行自我修改習慣;(9)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並運用習慣;(10)有勤於動筆、寫心得體會、記日記習慣
(二)加強教學方法上銜接交給學生鑰匙
無數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語文學好壞教師引出來而靠老師講出來學生升入初對新學習環境及些新教學方法陌生時語文教師要充分起好橋梁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淺出激發學習興趣僅教們學會而且讓們會學老師除教知識外還應多教方法僅授業解惑還應該交給學生鑰匙讓們去打開語文知識大門
(三)加強語文知識上銜接切實打好基礎
眾所周知道理:藍圖再好沒有磚瓦行文章再妙沒有字詞句行因此對學生嚴格要求首先應嚴字詞句上擴大識字量、掌握漢語拼音搞好小學語文教學銜接重要前提嚴格訓練、講究效益基礎上去開闊學生閱讀面拓寬學生視野通過課外閱讀、看報紙、聽廣播等活動教會學生做讀書筆記;通過書法課等語文實踐課及文學社團活動把學語文與學生學生活、做人緊密地結合起來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學由被動向主動轉化學生閱讀基礎切實打好了應寫作訓練上加大力度讀促寫寫帶讀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綜合能力
(四)加強防差轉差上銜接關鍵時刻拉把
學生進入初經過段時間學習學生成績必會出現好、、差了大限度地使學生取得好成績防止學生成績早分化、多分化語文教師要重視提前做好防差轉差工作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制定防差轉差措施有學生基礎知識扎實運用能力差;有學生閱讀能力強寫作能力差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因人制宜差補小學銜接階段學生思想容易波動成績也容易滑坡關鍵時刻拉學生把能讓們掉隊使們和其同學共同進步
五、初步設想
1.認真研讀《語文課程實驗標准》分析小學和初語文教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和方法上相同與異同做對比性進行研究找出銜接點和研究點,使研究工作有放矢
2.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深入對方課堂進行聽課研究發現小學語文教學異同點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強或者需要關注問題從而調整語文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利於學生初能順利地適應語文學習具有持續發展能力
3.研究學法通過課堂學習調查及課外閱讀拓展研究初和小學學習語文同心理特點學習方法布置語文作業和引領學生學習生活語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學生畢業跟蹤發展研究通過單元考試成績和月考試成績分析初老師提出些具有建設性意見供小學語文教學思考和實踐
5.做好每次研究第手資料收集和整理特別數據分析和整理確保研究實效
六、具體策略
()小學階段
1.加強百日字功落實和研究讓外小出來學生能說口漂亮普通能書手漂亮國字做堂堂正正國人書漂漂亮亮國字
2.作文教學:加強語文生活化研究我筆寫我心作文自由表達思想教學內容因此作文教學提高需要從給學生體驗舞台給學生作文靈感給學生生活積淀給學生思想放飛通過課內海量閱讀、推薦閱讀和了解國家大事看新聞、看高品質談節目等培養學生用自己眼光去看問題用自己思想去表達習慣提高作文有效性和趣味性讓每學生自由暢寫交流分享感受作文價值作文教學與綜合素質緊密結合從而提高作文效益
3.閱讀教學:加強讀訓練讓學生喜歡讀喜歡大聲讀達讀三層次:讀正確;讀流利;讀有感情;二欣賞讀結合課文讓學生欣賞部分名家朗誦提高學生讀興趣和讀技巧;三書香校園打造注重實效建立讀書平台落實讀書評價讀書納入考試評價總分佔20%,甚至單獨擬定考試卷
4.課堂教學研究:
老師要逐步放手讓學生有獨立閱讀自我感悟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能力培養學生語感感悟文字能力;
二適當地整合教材有意識地生活語文滲透課堂來讓學生學會有思想地表達;
三進步改進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要落實建立學科資源庫通過資源博客引領學生閱讀引領學生寫作有限校內學習拓展無限課外學習空間諸語文研究性學習
四加大學法研究多研究學情學法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嘗試課堂備課改革
五考試評價及命題研究通過命題分析及解題探尋學生學習語文規律
(二)初階段
1.七年級上半學期過渡期內應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增強學生自信心七年級新生面對新環境、新教材、新老師需要段時間去適應教師應該放慢教學腳步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跳跳能摘桃子斷成功體驗增強信心從而產生持久學習動力例初語文第冊第單元教學要急於對課文開展較深層次分析理解而應側重讓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了解初語文教材特點及語文學習般規律、方法又例初上學期每次測驗或考試前教師與學生起回顧、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列出詳細復習提綱;測驗考試再共同分析失誤原因總結教訓;初下學期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上述工作課堂教學過程教師應盡量使用簡單易懂教學用語避免使用深奧艱澀學術語言對於學生發言無論答案正確與否都應充分肯定其學習積極性總之教師要珍視學生點滴進步保護學生要求進步熱情斷肯定與鼓勵培養學生自信心與能力從半扶半放教學方式過渡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
2.運用靈活多樣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與慾望使學生活學、樂學提高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師務必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知之者好之者好之者樂之者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對知識吸收及自學能力形成
⑨ 如何做好中小學銜接
您好!我是精銳慶春路的徐老師,要想做好中小學銜接,要:
(1)要正確認識自己。要正確認識到自己是中學生而不是小學生了;自己是
少年而不是兒童了;
自己面臨的是一個新的起跑線,
要迅速起跑,
通過合適的途
徑展示自己的特長,不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
(2)要正確交友。相對小學而言,中學生的成長成熟更需要依靠外來的包括
友誼的幫助。中學生對友誼的需要更強烈,理解更深刻,要求也更高。但缺少的
是正確的交往、溝通技巧,朋友之間造成的誤解不易識別,不小心會交上「損
友」;自製力不夠易沖動,容易破壞友誼等。
(3)要嚴於利己。對照《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要嚴
於律己、樂於助人,善解人意、尊重他人,不做有損他人、班級、學校的事,會
以誠懇、公平、謙和、寬厚之心對待別人,容忍別人的短處和偶爾的過失。忌恨、
多疑等不健康的心態,必將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
(4)要積極參加活動。要抓住一切機會,積極參加學校、年級、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活動中以恰當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特長,在活動中提高自己,在活動中增進了解,獲得友誼。
(5)要制定計劃。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與生活計劃,提出近期、中期、長期目標,並腳踏實地落實好各項目標。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三、做好教材內容上的銜接
要做好教材內容上的銜接,作為任課老師,首先要了解甚至熟悉課標與教材(學校要給學科老師准備),即小學任課老師(特別是高年級老師)應了解初中相應學科的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及特點(特別是要熟悉初一年級上學期的);初中任課老師也應了解小學相應學科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及特點(特別是要熟悉小學高年級的)。譬如,從數學科來看,小學數學學習非負有理數集且重在運算,初一年級第二章引進負數概念後,把數的概念擴展到有理數集,雖然也是以運算為主,但由於出現了符號法則,絕對值概念等,學生會感到不適應;小學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初一年級第三章雖然一開始也學慣用字母表示數,但是內容更加深入,尤其學習代數式學生會感到困難;小學雖然也學簡易方程,但解方程的理論根據初一才出現,解法也有所不同;小學也習解應用題,但與初一學習應用題的思路、解法是不同的。小學算術解法是用已知數的四則運算寫出表示未知數的算式,而方程的解法是找等量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這點學生感到特別困難諸如這些問題任課老師一定要心中有數。
此外,
還要抓好摸底、
復習測驗。
要做好教材內容上的銜接;
在新生入學時可進行必要的摸底小測驗,
了解學生知
識缺漏,
還可向小學原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以及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以便能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教學。
四、做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1
.小學生學習心理和小學教師的一般教法
(
1
)小學生學習心理。小學生機械識記能力較強,自我表現欲強,喜歡別
人表揚,但理解能力較差,注意力不持久,自製力較差。無論管理上,還是學習
上基本依靠老師。
(
2
)小學教學方法。小學由於科目少,而且每節課的授課內容也較中學少,
所以課外課內的時間較充裕,
教學方法上多數採用講解法、
談話法,
高年級有時
採用討論法、探究法。一般來說,小學老師教態較親切,課內提問次數較多,有
時一堂課內每位學生都可能有被問一次的機會,
問題多半講得較細,
有時還可反
復講、
反復練。
尤其小學高年級教師的教學經驗普遍更豐富
(有的教師長期在高
年級「把關」),所以大部分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是基本可以掌握好小學的
有關知識的。
但是,
為了使小學生進入初中後能盡快適應初中的學習,
小學高年級的教師
也要了解初中教師(特別是初一教師)一般的教學方法,並在教學中有意識地、
適當地使用一些初中教師的教法。
同時,
還要向學生介紹初中教師的一般的教學
方法。
這樣使得小學生未進入初中之前就能對初中老師的教學方法有所了解,
為
中小學教法的銜接奠定基礎。
2
.初一新生的學習心理及初一教師應採取的教法
(
1
)初一新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心理基本上還具有小學學習心理。
(
2
)初一教師應採用的教學方法。初中階段學習科目和每節課的授課內容
都比小學多,課內外的時間都比較緊,課內提問、練習、輔導、講解都不可能像
小學那樣頻繁,
那麼多,
那麼細,
但由於初一新生基本上還具有小學生的那種學
習心理,所以初一教師教法一般來說,開始一段時間(前
3
個月)應順應小學教
師的教法,
教學的內容少一些,
進度慢一些,
這種少與慢是為了今後的快。
因此,
初中老師應到小學高年級去聽課,
應虛心向小學老師學習,
吸取小學教師教法的
優點。在具體講授每節課知識時,做到「八個字」,即形象、直觀、對比、有趣
等;
做到
「四個多」
,
即課堂上盡可能多提問
(但要提到要害處,
不要什麼都問,
也要反對滿堂哄的提問方法)、多啟發、多表揚、多練習。當然在初一上期中以
後也可適當採用其他一些教學方法,
如課改所提倡的
「自主、
合作、
探究」
學習,
甚至是單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課題研究法等,但不能操之過急。
在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
不管採用什麼方法教學,
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注意啟發式教學,
特別要注意情感教學,
還要加強對學習困難生的個別輔導,
使
這部分學生不至於在初一就落伍,
失去學習的信心。
作業的檢查和批改也要加強,
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評價、及時矯正。還應告訴學生,由於初中階段科目更多、
內容更深、
時間更緊,
所以初中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小學老師不可能完全一樣,
應
該要求學生盡快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盡快地適應初中老師的教法。
五、做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的銜接
1
.學習習慣方面
在小學階段學生已有了不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做作業認真、字跡工整,坐
姿端正,回答老師提問大膽、踴躍,這些好習慣在進入初一後,就要求學生繼續
保持,
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
如作業的規范化問題,
應在入學後的一至二個月內
達到要求。
還應要求學生從初一開始就要養成制定學習計劃、
科學安排時間、
勤
於思考、善於觀察、大膽想像、勇於探究的好習慣。
2
.學習方法方面
小學和初中應有所區別,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的差異,
小學生通
常是老師課一講完就可以動手做作業,
即使有些課外作業遇到難題,
大部分家長
可以幫助解決。因此,學生往往產生一個錯覺,認為學習就是背書、做習題,從
而養成重記憶輕理解,
重做題輕看書的不良習慣,
這對學好初中課程是很不利的。
作為初中一年級的老師一定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應當告訴學生,
必
須改變小學的學習方法,而要養成課前(內)自覺預習(教師應給出提綱、指明
預習的范圍和任務要求),作業獨立思考,學會小結歸納等正確的學習方法。這
些習慣和方法一定要在初一新生入學時就開始抓。
3
.相互了解
初中一年級老師應該了解小學生一般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在初一年級的上學
期盡可能照顧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小學高年級教師也要了解初中學生的一
般學習要求與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逐步地靠攏初中的學習方法,
使學生進入初中
後,能較快地適應初中的學習方法與要求。
中小學的銜接問題,
是我們教育教學領域內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要做好這
項工作,
任務非常艱巨,
要付出艱苦的勞動。
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高度的工
作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
要使中小學銜接工作形成一種制度,
中小學校都要排
入學年度工作計劃,並抓好落實。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小學教師一定要加強團結,
互相配合,取長補短,要以教育事業為重,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埋怨,否則,
要做好中小學的銜接工作是不可能的。
⑩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課題研究內容
(一)加強學習習慣上的銜接,克服不良傾向。
在教學實踐中,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前提,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以下良好的習慣:(1)課前有主動預習,課後有自覺復習的習慣;(2)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的習慣;(3)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的習慣;(4)課堂上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的習慣;(5)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的習慣;(6)有眉批圈點、邊讀邊思考的習慣;(7)作文時有先構思、再寫提綱、寫正文以及加後記的習慣;(8)文章寫成以後有讀兩三遍並進行自我修改的習慣;(9)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並運用的習慣;(10)有勤於動筆、寫心得體會、記日記的習慣。
(二)加強教學方法上的銜接,交給學生「鑰匙」。
無數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語文學的好壞,是教師「引」出來的,而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學生升入初中後,對新的學習環境及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很陌生,這時語文教師就要充分起好橋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淺出,激發學習興趣,不僅教他們「學會」,而且讓他們「會學」。老師除教知識外,還應多教方法,不僅「授業解惑」,還應該交給學生「鑰匙」,讓他們去打開語文知識的大門。
(三)加強語文知識上的銜接,切實打好基礎。
眾所周知的道理:藍圖再好沒有磚瓦不行,文章再妙沒有字詞句不行,因此,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首先應嚴在字詞句上,擴大識字量、掌握漢語拼音是搞好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重要前提。在嚴格訓練、講究效益的基礎上,去開闊學生的閱讀面,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課外閱讀、看報紙、聽廣播等活動,教會學生做讀書筆記;通過「書法課」等語文實踐課以及文學社團活動把學語文與學生學生活、做人緊密地結合起來,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學由被動向主動轉化。學生閱讀的基礎切實打好了,就應在寫作訓練上加大力度,以讀促寫,以寫帶讀,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綜合能力。
(四)加強防差轉差上的銜接,關鍵時刻拉一把。
學生進入初中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成績必然會出現好、中、差。為了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取得好成績,防止學生成績早分化、多分化,語文教師要重視提前做好防差轉差工作。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制定防差轉差措施。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但運用能力差;有的學生閱讀能力強,但寫作能力差,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因人制宜,差什麼就補什麼。在中小學銜接階段,學生思想容易波動,成績也容易滑坡,關鍵時刻拉學生一把,就能不讓他們掉隊,使他們和其他同學共同進步。
五、初步設想
1.認真研讀《語文課程實驗標准》,分析小學和初中語文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和方法上的相同與異同,做對比性進行研究,然後找出銜接點和研究點,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
2.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深入對方課堂進行聽課研究,發現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異同點,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強或者需要關注的問題,從而調整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方法,以利於學生到初中後能順利地適應語文學習,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研究學法,通過課堂學習的調查及課外閱讀的拓展,研究初中和小學學習語文的不同的心理特點,學習方法,在布置語文作業和引領學生學習生活語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學生的畢業跟蹤發展研究,通過單元考試成績和月考試成績的分析,初中老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供小學語文教學思考和實踐。
5.做好每次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收集和整理,特別是數據分析和整理,確保研究的實效。
六、具體策略
(一)小學階段
1.加強百日字功的落實和研究,讓外小出來的學生能說一口漂亮的普通話,能書一手漂亮的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書漂漂亮亮中國字。
2.作文教學:加強語文的生活化研究。我筆寫我心,作文是自由表達思想的教學內容,因此作文教學的提高需要從給學生體驗的舞台,給學生作文的靈感,給學生生活的積淀,給學生思想的放飛,通過課內海量閱讀、推薦閱讀和了解國家大事,看新聞、看高品質的談話節目等,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問題,用自己的思想去表達的習慣。提高作文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讓每個學生自由暢寫,交流分享,感受作文的價值。將作文教學與綜合素質緊密結合,從而提高作文的效益。
3.閱讀教學:一是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喜歡讀,喜歡大聲讀,達到讀的三個層次:讀的正確;讀的流利;讀的有感情;二欣賞讀,結合課文讓學生欣賞部分名家朗誦,提高學生讀的興趣和讀的技巧;三是書香校園打造注重實效,建立讀書平台,落實讀書評價,將讀書納入考試評價,總分的佔20%,甚至可以單獨擬定考試卷。
4.課堂教學研究:
一是老師要逐步放手,讓學生有獨立閱讀,自我感悟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感悟文字的能力;
二是適當地整合教材,有意識地將生活語文滲透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學會有思想地表達;
三是進一步改進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學習方式要落實,建立學科資源庫,通過資源博客引領學生閱讀,引領學生寫作,將有限的校內學習拓展到無限的課外學習空間。諸如語文的研究性學習。
四是加大學法的研究,多研究學情學法,將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嘗試課堂備課的改革。
五是考試評價及命題的研究,通過命題分析及解題,探尋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
(二)初中階段
1.在七年級上半學期這個「過渡期」內應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增強學生自信心。七年級新生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師,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教師應該放慢教學腳步,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信心,從而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例如在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的教學中,不要急於對課文開展較深層次的分析理解,而應側重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了解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以及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學期的每次測驗或考試前,教師可與學生一起回顧、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列出詳細的復習提綱;測驗考試後再共同分析失誤原因,總結教訓;到初一下學期就可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上述工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教學用語,避免使用深奧艱澀的學術語言。對於學生的發言,無論答案正確與否,都應充分肯定其學習積極性。總之,教師要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保護學生要求進步的熱情,在不斷的肯定與鼓勵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能力,從半扶半放教學方式過渡到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
2.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在活學、樂學中提高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師務必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以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以及自學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