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

發布時間:2020-12-24 15:55:16

㈠ 我國傳統課程結構存在哪些問題新課程改革具有哪些特點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具有科學、合理、有效地與學科課程進行整合的能力伴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信息素養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是信息時代每個人的基本生存能力。要想立足於信息社會,每個學生和全體社會公民應重視信息素養的培養的發展,在學校教育以及其他途徑中獲得獨立學習的能力,成為會學習的人。信息技術課程以培養信息素養為目標,既是信息社會的現實要求,也是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必然,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本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因此,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以下幾方面的能力:1.不斷更新信息技術知識技能。能正確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練操作常用信息技術工具;形成信息技術的自學能力和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能力,能持續更新自己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計能力。能根據教學、學習和學生發展的需要,評價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局限,選用合適的信息技術工具,有效地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實施能力。能實施教學設計方案,能運用有關信息技術工具和資源營造有利於學習和學生發展的學習環境;能在不同教學模式和不同教學環節中熟練運用有關的信息技術工具和資源。4.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中的教學評價能力。能在教學設計中、教學前的准備階段、具體教學過程中和教學活動結束後等不同環節,將教學評價與教學過程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發揮評價對教學和學習的促進作用。5.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中辯證的價值觀和良好的信息技術工具使用習慣。能結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辯證地認識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日常生活的影響;能理解並遵守與信息活動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引導學生負責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並能在教學活動中以身示範;能利用技術資源使全體學生都能公平受益。6.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自我職業發展能力。能夠對自己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反思、總結提高;能夠藉助信息技術與同事、學生、家長、專業人員等進行交流、合作;能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自己的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三、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具有反思能力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是時代飛速發展的需要,是教改深入發展的需要,是學校和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需要。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信息技術教師的素質,而信息技術教師素質的提高不僅僅在於理論水平的提高,而且還在於如何將先進的教育理念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去。在將教育理念向教育行為進行轉化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很多困惑,只有解決了這些困惑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反思能力則在幫助信息技術教師解決困惑的過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信息技術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主要有教師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接受狀態存在的差距,具體表現為學生「吃不飽」或「吃不了」。因為在班級教學中,在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上每個學生都各有差異,所以教師的教學總是只能滿足部分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因此教師只能最大限度地去緩解這種「吃不飽」或「吃不了」的現象,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檢查,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審視問題的根源並且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反思過程,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發現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觀察分析,明確問題所在,並結合一定的經驗或理論探求改進的途徑從而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四、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有探究意識與解決問題能力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需要[2],且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感悟、有所啟發、有所體驗,因此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具備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對教學進行反思,進行教學的研究和實驗,以做出更優化、更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安排,以便較好地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落實和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首先,信息技術教師要注重深入思考運用教學媒體和資源的使用策略,在教學設計每一個環節上,通過進行學習者特徵分析教學內容分析,重點思考如何運用媒體和資源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維。在Intel未來教育培訓中,對媒體和資源使用策略提出「基本問題—主要問題」的設計思路,值得廣大教師借鑒。其次,按照建構主義教學

㈡ 在新教改中如何有效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

信息技術課作為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性學科把人類社會帶入一個嶄回新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答益普及,已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及學習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信息技術教師要時刻注重創新教學,以此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營造動手操作、引發思考的氛圍,激發學生自主鑽研,從而獲取知識。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觀察對象法,培養能力對象的方法與理論在計算機科學中有非常大的作用

㈢ 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落實新課程理念

課堂是教育的「終端」,新課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終落實到課堂版教學,體現於課堂教學,那麼權,新課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
從各國課程改革的歷史看,一些重大的課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問題基本上都在此。從理念到實踐之間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如果說專家們提出了新的課程理念是一種創新,那麼千百萬中小學教師把新的理念轉化為日常的教學行為,讓新課程理論走進課堂,走進教育的「終端」,同樣是一種創新,而且更艱巨、更偉大。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要讓教師們做到不但能夠認同和接受新的課程理念,而且要能夠把這種理念變成自己本身的一種教學素質,光有對這種理念的認同和接受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對這種理念進行進一步的實踐和感悟,只有在教學實踐中貫徹這種理念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㈣ 如何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趨勢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於現代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摒棄了傳統教學固定授課模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分析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的實際應用前景,來預測未來是當下的必然趨勢。

一、 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進入多媒體教室的時候,他們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興致也很高,這時教師要將這種興趣及時引到教學內容上來,效果就會很明顯。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新的教學情景的設置,新課的巧妙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 再現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猜想結論,發現定理和結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化靜為動,突破重點、難點

數學教學內容有時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計算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進行動態展示,加強學生的直觀印象,這樣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克服的重點、難點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只能在黑板上通過板書、作圖來傳遞知識,而一些動態的數學知識教學,教師不得不藉助口頭語言、身體語言將動態畫面說「動」,而這樣抽象的知識學生仍只能夠「感受」。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又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三角函數的圖象、圓錐曲線、簡單幾何體等等,用多媒體研究問題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發揮其特有的優勢,如函數圖象的平移,可以通過動態演示,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還有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相互運動以及每種位置關系下圓心距d與兩圓半徑R、r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CAI的演示,以及旋轉幾何體的得法等等,都讓學生能更直觀理形象地接受和理解。

四. 創設懸念,引導學生探究問題

傳統的教學一般只有教師的參與,學生很少主動參與,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是不成功的教學。因此,我們要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增設問題,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探究問題,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提供一個便於學生探討的環境,創設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情景,例如在介紹「平行六面體」的概念時可以藉助幾何畫板展開平行四邊行的平移過程,這樣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能夠解決新問題,並能夠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的問題。

五. 互動學習,培養學生合作、自主精神

輔助的反饋系統可以使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及時,有利於學生意志的培養。例如在演算法的教學中,如果沒有計算機的話那麼演算法程序的教學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藉助多媒體進行本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驗證自己的演算法語言寫得正否正確,鼓勵學生自己訂正,反復練習,正確後學生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還可以舉行各種數學知識競賽、興趣小組等,培養學生的自覺性、自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還可以減輕教師重復的教學和輔導,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想,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溝通與交流。

㈤ 怎樣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課堂教學結構性變革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對現代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已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鍵。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教學手段、方法、內容的重大變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進程。

《新發現──當代中國少年兒童報告》披露:我國城鄉少年兒童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其中一項表現為:城市的孩子比農村的孩子擁有更多的學習資源,如城市的孩子擁有電子設備的數量遠遠高於農村孩子,加之農村孩子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很多孩子買不起一些必要的課外書籍,這意味著農村的孩子在選擇學習資料時受到了限制,更需要外界資源的補給,加上農村孩子信息較閉塞,見識不廣,知識面較窄,給包括數學在內的小學課堂教學帶來了困難。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點和難點,事關農村工作的全局。因此,在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與運用,是適應信息化社會教育方式根本轉變的需要,有利於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

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信息技術與課程改革促進了教育信息化,因而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迫切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

那麼,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應用有限的信息技術資源更好地進行課程學習,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筆者在這里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運用信息技術,讓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運用多媒體畫面,一開始就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情緒反應,激發學生在情感上的參與,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給新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分類》時,因農村孩子的居住地一般多為副食店,很少有機會逛超市,我便利用數碼攝像機拍攝了超市中物品整齊擺放的情形,與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副食店形成鮮明對比,學生看後無須多講,很自然就明白分類的作用與好處,從而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結時,我拿出在網上下載的中山公園垃圾箱的圖片,問學生:你知道為什麼這里的垃圾箱分為三個?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分類的應用,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當然這段視頻資料沒有僅用於本節課。在教學《小小商店》時,我把它放了進去,設計了另一個教學情境:小明到超市買了一個汽車模型需要44元,他帶了2張20元、4張10元、8張5元、10張2元、20張1元、8張5角、20張2角、20張1角。誰能幫助小明找出正好付錢的方法,而且要比一比誰的方法最多。通過多媒體聲形並茂的展示,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實踐證明,最好的教學時機,莫過於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之時。只有學生形成最理想的學習狀態,情境中的問題也才容易順利解決,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才能得到培養。

多媒體計算機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形成刺激,吸引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時,本來這節課的內容是相當抽象和枯燥的,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慾望,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魔法師帶領大家參觀生態園,整個生態園的環境是由學生已學過的各種圖形組成的,有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等。然後問大家:「這個生態園漂亮不漂亮,你能發現它們都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了,爭先恐後地搶著回答問題。這樣把抽象的知識和生活中的常見事物有機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和慾望,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

現在的孩子,個體意識增強,群體意識減弱,有的孩子很不合群,農村孩子相對城市孩子來說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較少,不善言談,不善交往,嚴重影響學其合作學習與相互交流。其實農村的孩子很渴望參與活動,只是在學習中往往缺少合作的機會與方法,缺少有效的資源,農村購買教學掛圖、教具、學具的經費少,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難,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一般能力等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培養,制約著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制約著教師教的方式的改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拉近了孩子間的距離,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

例如,執教數學實踐活動課《參觀果園》時,由於學校所在地的周圍就有草莓的種植基地,甚至有的學生父母就是果農,因此孩子們都十分有興趣。參觀前,先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瀏覽老師下載的有關草莓的網頁,了解各種草莓;參觀後,讓小組列出調查的結果:草莓的營養價值、品種、價格,計算出基地年產量及收入;最後以小組為單位製作出網頁,幫助果農進行產品宣傳。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提供相應資料(下載有關網站),學生利用計算機整理、收集相關有用的信息,甚至有的學生把獲得的種植的知識傳授給父母。此時的學習已不單單是數學知識的學習,更涵蓋了健康、美術、信息技術等各科的整合學習。在整個互動學習中,真正回歸學生作為學習主人的地位,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中,他們有了實踐的機會,體會到了合作的快樂。

還有許多可供實踐的數學活動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合作交流機會,使學生更樂於參與其中。如《節約用水》,學生通過網路或報紙、圖書調查世界各地水資源情況,我國人均占水量,生活中浪費水的情況,計算學校一個水龍頭一天浪費的水,計算所有水龍頭一年浪費的水……課後合作計算村子裡一年共浪費的水,然後,指導學生製作宣傳小報和電子小報,傳送給村長。又如《元、角、分》中,調查錢幣的歷史,如何換算人民幣,設計「今天我當家」的課後實踐活動,由學生自己安排一次家人的早、中、晚餐,計算需花多少錢等,參照食物的營養網頁,設計每一餐吃什麼,再調查每種食物的價格,並列表,最後計算。如教學《測量》時,利用媒體向大家真實呈現一名同學家裡勞作時的情形,幫助這位同學計算自家種地的面積,鼓勵學生回家實地測量,算算自己家裡地的面積,試著計算自家地的糧食產量。

三、運用信息技術,讓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突破難點啟迪學生的智慧

其實,許多數學概念、教學模型之所以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就是因為太抽象、不具體,如果僅憑教師的描述和講解,往往是教師花了很大精力,教學效果卻事倍功半。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數學教學,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授一年級數學《生活中的數》時,站牌上的數表示什麼意思,對於平時很少有機會乘坐公共汽車的農村孩子來說,還不太理解。於是我專門拍攝了市內十字路口的繁忙交通,過往車輛,及進站的車輛,播放給學生觀看,學生很快明白車牌上的數就是表示幾路車。另外我還教給學生一些搭車的知識,學會看站牌,又為後面學習《前後》看站牌,描述「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後面」打基礎。這段錄像還可留給二年級上統計用,再現道路上過往車輛的情境,配以語言描述:「我國建設在迅速發展,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交通越來越方便,你們看道路上有轎車、麵包車、客車、貨車。它們各開過多少輛車呢?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准備用什麼方法來統計這四種車輛開過的數量?」藉助現實情境的虛擬,使學生親身體驗了動態統計的數據收集過程。以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使重難點得以很好的突破。

再如,農村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去游樂場,在上《8、7、6加幾》時,我設計去「游樂場」遊玩,通過「買門票」,「給20元錢」自由選擇游樂項目,列出算式計算,有的孩子根本沒有去過真正的游樂場,更別說玩過,以至於在要求他們寫下感受時,有個孩子說:「為什麼我『玩』了這么多,可一點也不覺得高興呢?」。有了前車之鑒,我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在教學《旋轉和平移》時,旋轉和平移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需要通過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然後抽象出辨別兩種現象的依據。將錄下的春遊時學生在游樂場的遊玩情景,學生在學校日常生活的情景播放,讓學生從其中找出旋轉和平移的現象,如摩天輪、海盜船、旋轉木馬等項目,升旗、擦窗、跑步等活動都含有這兩種現象,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模擬物體運動軌跡。學生非常清楚地看到旋轉和平移這兩種現象的運動規律,使難點輕而易舉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運用信息技術,讓生動有趣的評價方式為學生的成長揚帆

新課程提出,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即關注學生是怎麼學的。而學生間的差異是永遠存在的,有的上課比較好動,有的自卑感強。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具有不同思維特點的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不斷鼓勵他們敢於表現「與眾不同」、有個性、有創新。

農村的孩子沒有什麼優越感,對自己的表現與城市孩子相比往往顯得不夠自信,甚至自卑,因此他們更需要表揚與鼓勵。如果在學習結束後,能採用多種形式給予激勵,效果將大不一樣。有了信息技術的介入,教師可以根據計算機的反饋系統提供的信息調整教學方案,優化教學程序,學生可以根據反饋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分析自己學習中的成敗得失,改進學習方法,調整學習目標。

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鞏固練習時,讓小動物當裁判,當學生回答准確時,多媒體顯示正確的答案,小動物說句:「你真棒!」或用掌聲鼓勵等,如果回答不正確,就用「別灰心,再試試!」來給學生加油,這樣使學生學習興趣很濃,心情愉快,思維活躍。

又如在教學《認識鍾表》的鞏固部分時,讓學生仔細觀察,小強在不同的時間都在干什麼。先與周圍的同學說說,然後在網路環境下,兩人合作輸入相應的時間並提交給教師,教師迅速得到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進度。在評價時,先欣賞評價別人的作品,再讓學生互評最佳,在網上投票選出本節課的最佳小嘴巴獎、最佳小螞蟻獎、最佳小蜜蜂獎,由學生自評五星,即:傾聽星,合作星,操作星,表達星,智慧星。你能得哪顆星,就在那顆星上塗顏色。讓學生充分地說:為什麼這樣設計?這樣設計的用意?有哪些地方值得別人學習?哪些需要改進?這一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反饋的過程。

總之,在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積極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合理選擇和優化組合,科學而有效地應用它並發揮其優勢,以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㈥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有哪些

新課程下,高中信息技術課旨在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需要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要達到這個要求,作為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師,更應根據當前中學生的基礎與學情設計切合實際的教學模式,積極組織學生交流與合作,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化為新型、適應新課程要求、更適合高中學生要求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當前新課程改革宗旨要求教學必須要真正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教師要徹底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完成課堂教學中自身角色的轉換。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與思考,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教材、不同學生、不同內容設計符合需要的教學模式,才能在原有基礎上最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筆者從事信息技術課教學9年,對如何上好課、讓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結合高中學生的特點做了一些思考。特別是近來,在學習與推進「昌樂教學模式」後,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與做法,具體如下。
1.創設情境——愉快式教學模式
適用范圍:信息技術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如教育科學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一章《信息與信息技術》、第三章《信息的編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
實施理由:基礎知識理論課對每一學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讓學生有興趣聽,又要能掌握知識與技能,這是所有科目當中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信息技術課,許多理論知識與術語,學生平常接觸的多,但是並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這就更有必要改變教學方法,制定出適合我校高中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具體方法:教師利用語言、圖片、實物、音樂以及社會時事和教學環境中的有利因素,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情緒,把學知識接受的過程變成自然而又享受的過程。
實際案例:在預備講授第三章第三節《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課程內容之前,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做了兩件准備工作,一是剪輯電影《我的機器人》等精彩片段,在上課開始時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出人工智慧的概念。
2.設置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
適用范圍: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獲取信息、加工和表達信息的教學。如教育科學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二、四、五章。
實施理由:這三個章節的內容涉及相關軟體的使用與具體的操作較多,而每一個軟體的操作與使用過程都是非常煩瑣的,講解起來有時顯得較為啰嗦:但另一方面,在窗口操作系統中,大部分軟體操作有許多的一致性,學生只要掌握一種軟體的規律,就會有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特點,再結合信息技術課程操作性強的特點,通過若干有目的、分層次的題目的設置,讓學生自己帶著疑問去學習、去摸索,這樣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又能讓學生在探究中完成學習任務,收獲成功的喜悅。
具體方法:以完成某一個具體的主題任務為線索,由教師設置分支任務,把教學內容融入實際主題任務中,讓學生自己發現並提出問題,經過自主探索和教師的點撥,自主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得到了培養。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則是指導學生如何去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去完成任務,並適時向學生介紹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教學案例:設置問題——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
可有四個步驟:根據內容設置主題任務——學生自主或協作完成主題任務——學生成果展示交流——教師合理而又充滿激情地評價。
2.1 整拿社會熱點,設置主題任務
設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學生了解知識主題任務的必要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的愛好,產生完成主題的動機。例如,筆者在講授《信息的獲取》、《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與《多媒體信息加工》這些章節時,以「最美家鄉——武安」為主題,要求每位學生製作一個旨在宣傳武安這座美麗城市的電子文稿(格式不限)。
2.2 完成主題任務
完成任務是「設置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重要過程。該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小步驟:
學生應當先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與手段。當運用以往的方法與技能不能得到所需的信息時,教師應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及時完成教材第二章內容的學習,並適時提供一些課外的操作技巧,讓學生既完成書本內容的學習,又能提高實踐操作能力。
在獲取信息後,要利用或嘗試使用合適的方法對得到的各種信息進行鑒別、評價、分析、保存,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過程。
接著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來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這就要求學生學習與使用恰當的工具軟體,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完成教材第四章與第五章內容的學習,邊學習邊製作,逐步完成書本內容的學習。
2.3 成果交流展示
每一名學生的作品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完成的,特別是高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教師必須要花一定的時間以保證學生對作品的交流與展示,讓學生有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樣才能讓他們保持這份學習熱情,繼續完成後面的教學內容。
2.4 教師鼓勵性評價
教師精心審閱學生的作品並給出合理的評價。學生的作品可能會有較大的差別,但教師需要盡量發現亮點,讓每一名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成就感,還可選出特別優秀的作品推薦給其他班的學。
3.不拘一格——混合教學模式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混合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學習「昌樂教學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學習其精神與宗旨。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合理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課堂效率。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是多姿多彩的,我們學生的學習才會是快樂的。我們的教育才是育才更是育人的。

㈦ 信息技術對教育變革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術對教育變革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技術轉變了教育改革環境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促成了一個網路化、多媒體化和智能化的教育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所有的教育資源得到了溝通,構架了一個全新的、無限開放的平台,實現了真正的資源共享,轉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環境。

2、信息技術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觀

自從信息技術在學校得到廣泛應用後,教師由原來的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即傳統的說教模式,轉變為了多媒體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有力的縮短了教師的備課時間,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改革中去。

3、信息技術轉變了學生的學習觀

信息技術的普及轉變了學生的學習觀。學生由原來的聽即被動地位,轉變成課堂主體地位,課中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知識來源由原來的單一書本,擴展到了網路資源。學生可以自主學習,自行上網查找學習資料,煅煉出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4、信息技術轉變了傳統的人才觀

傳統的觀點把知識擁有量的多少、運用知識能力的強弱作為人才的標志。信息技術的應用,使人才觀由知識型人才觀轉變為素質型人才觀。所謂素質型人才觀,除了應該包含傳統的德智體的內容以外,還要特別突出信息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相關的協作精神、適應能力。信息能力和網路能力體現了信息時代的人才的特點。

(7)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教育目標體系應滿足五個基本要求:

(1)時代性(先進性),要緊扣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脈搏,滿足信息社會對人才信息素質培養的基本需要。

(2)科學性,不同的教育對象、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知識起點、不同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學目標要有針對性,注重因材施教。

(3)具體性,表述中盡量避免含混和不切實際的語詞,應明確、詳細,可以觀察和測量。

(4)遞進性(層次性),如,總目標、課程目標、章節(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知識點目標的關系,是一種學習內容方面的遞進關系。

(5)系統性,應列出全部知識點的教學目標,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教學目標搭配合理,能起到相互促進、總體優化的作用。

參考資料:信息技術教育目標---網路

㈧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與融合有什麼區別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我國的迅速發展,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當代信息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學校教育面臨著深刻的變革,信息技術逐步深入到學校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是把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就是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恰當的融合到教學活動中去——就象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要達到「整合」的目標,教師不僅要熟悉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了解本學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學中的難點所在,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結合技術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

一、「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目標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過程,其結果必然是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即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特徵是什麼?我們可以分別從技術層面和教育層面加以考察。從技術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點是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從教育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徵是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與協作性。我們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個追求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信息化教育具有教材多媒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合作化、管理自動化、環境虛擬化等顯著特點。

信息化教育為我們展示了未來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適應性社會過程,它意味著存在一種與傳統的教育環境發生作用的活躍傾向,它的性質決定它是否能很好地適應環境,及如何適應環境。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會自然而然地創造教育奇跡,它可能促進教育革新,也可能強化傳統教育,因為任何技術的社會作用都取決於它的使用者。有人說得好:「如果說信息技術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麼教師就是操縱這個魔杖的魔術師。」因此,對於我們廣大教師來說,面臨正在到來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認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觀念,並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支持教育改革和促進教育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部《關於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了「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整合」的要求,以此推動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的方式的變革。如何切實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這個話題現在已越來越引起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中小學的普遍關注,已成為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目標。

實現教育信息化、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提高教育綜合實力的新的生長點,是推進教學改革的新突破口,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推動力。從一定意義上講,信息技術已成為當代教育通向未來的必由之路,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和國內各地區開展綜合實力競爭中追求教育優勢的必爭之地。正因為這樣,信息技術成為當代教育的制高點,誰搶佔了這個山頭,誰就在新世紀中處於有利位置。

二、「整合」是改革傳統教學方式的一個重要手段

所謂「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與學科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以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意味著將信息技術看作是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但整合不等於混合,它強調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找出哪些教學內容用傳統手段不能達到或不能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
在計算機技術的幫助下,教學材料已不局限於印刷在書本上的文字和圖形,出現了融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影像為一體的電子教科書,多媒體軟體、網上教學節目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材料。隨著信息資源的不斷增長,用於教育和學習的課程資源不再局限於課堂內使用的教科書和教學輔導書,課外課程資源豐富多彩,如書店和圖書館里的各種圖書、博物館和科技館中的展品、科研機構的科研報告、各種媒體的新聞與社會信息等。

從學習方式上看,信息技術打破了班級授課制的組織形式,學生可以通過資料檢索、調查、實驗、討論等多樣化的方式獲得知識。從教學組織上看,信息技術強調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改變單一的班級授課制,輔之以分組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個別輔導、開放式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

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為教師的指導性活動和學生的自主參與性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活動方式可以有以下結構:以教師引導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以學生個別化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以小組協作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中,學生學習的許多目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

傳統的教學活動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三個要素構成,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構成穩定的教學結構形式。它的特點是:通過教師講授和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在這種結構中,信息技術僅僅作為一種承載和傳輸工具而存在,沒有真正成為結構中的一個要素。因此,如果不將信息技術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去,構建新型教學結構,即便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先進,也仍然免不了穿新鞋走老路。

三、「整合」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於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現實意義。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課程整合,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長期以來都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教師通過課堂講授、板書,用「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個教案」,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雖然便於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但它過於注重教師教的一面,忽視了學生學的一面。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其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受到很大的限制,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當然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成為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處理信息,進而構建新知識的學習主體,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關鍵在於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師的角色由傳統教學模式的中心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在現代信息技術中,尤其以信息豐富為特點的網路技術為探究式學習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在這種網上探究式學習中,能培養學生對資源信息的識別、採集、存儲、加工和創新能力,促使學生在觀察中、在整理中、在協作中、在建構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發學生發現新現象,探索新規律的創新精神。信息技術提供了極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時時更新的各類知識,任學生自由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使他們的想像力插上翅膀,有足夠的信息支持他們的探索和設想,學生創新能力在探索的過程中悠然而生。

如何更好地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念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而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作為學校領導,要把信息化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載體,要把信息技術與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深化《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整合》課題的研究,繼續探索網路環境下課堂教學模式,加大軟體投入的力度,豐富教學資源。

2、突出重點,加大整合力度

我們要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工作作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各個學校要在新課程標准改革的基礎上加大整合力度,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優勢。學校領導要對教師提出一個適度的要求,要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作為一個前提因素,要求教師利用網路收集教育教學資源,要鼓勵教師製作個人網頁,開發學科教學網站,選擇較強的學科組首先展開此項工作並及時總結經驗,進行推廣和宣傳。

3、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深入探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方式和方法

課題研究對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各個學校一定要抓好這項工作。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擺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新的而又艱巨的課題。為此,要加大研究力度,要求學校都要進行這方面的專題研究,要著重探討整合的方式、方法。

4、最大限度地挖掘現有設備的作用,保證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

硬體建設是基礎,軟體開發是保障。正如我校只有一個網路教室,學生機60台,不能充分滿足師生的需求。我們本著邊建設、邊應用、邊研究的原則,走出一條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題為龍頭,通過課題研究發展教師,通過發展教師發展學生,通過發展學生來發展學校這樣一條特色之路。

5、整合的關鍵在教師。

對教師的培訓應該是全方位的,動態的,開放的,應隨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逐步升級而展開。今後,我們學校對教師的培訓,將重點放在案例培訓上,在培訓中發現問題,在研究中解決問題。另外,進行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學生需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術,我們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校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搞好整合奠定基礎。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要抓早、抓緊、抓好,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為突破口,全面提升我區教育教學質量,切實推動我區教育信息化進程。

㈨ 信息技術對個人生活學習及科學進步,社會發展的應用

這里有一些關於個人教育之類的文章,你也可以到這些網站上去搜索一些論文。有很多免費論文和在線的論文。

信息技術的概念和分類問題研究: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49
摘 要:
本文從信息技術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了廣義信息技術的概念;提出了軟、硬信息技術的分類,列出了具體的軟、硬信息技術組成;分析了信息技術軟、硬分類的必要性。 (共4頁)

如何上好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課——談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1
摘 要:
一、系統化教學設計的能力 首先,從設計的觀念與方向上,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充分運用新的課程理念.重新理解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職能、關系等等問題。如從傳統的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權威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和合作者.學生要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自我控制的管理者。 (共1頁)

「電子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開發: (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5
摘 要:
當前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存在問題比較突出,由於傳統教育工作者在網路技術上的欠缺,使許多學校都只在信息技術設備硬體配置上大量投入,而忽略了在軟體及應用上的投入。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課程整合不到位,信息技術資源無法很好利用,加上學生在該科目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千差萬別,信息技術教學目標也就難於實現,因此,基於「電子學校」的輔助教學能發揮良好的效果,它能使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在教育中展現她無與倫比的優勢,為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提供嶄新的平台。 (共1頁)

信息技術與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整合的實踐和思考: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2
摘 要: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學校教育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將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中等專業學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與信息技術整合也是信息技術和教學發展的必然。 (共2頁)

信息技術課 我們該如何聽: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3

信息技術教學之淺談: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0
摘 要:
加快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效益,對實現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各種信息技術教材編寫時著力貫徹這一教學方法。「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特徵。本人就如何優化信息技術課程淺談以下幾點思考。 (共2頁)

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初探: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4
摘 要:
信息技術課不同於其它學科,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特點的課程。應該清楚,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去單純的傳授知識,因為信息技術知識更新速度之快,還沒等到學生學通就已經過時,所以信息技術課應該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和創新,我們應該把信息技術課建設成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最佳課堂。 (共2頁)

基於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信息技術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過程模型:*(在線閱讀)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6
摘 要:
為揭示信息技術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過程黑箱,基於過程觀、資源觀和互補資源觀提出了信息技術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過程模型.該模型包括信息技術轉換過程、信息系統採納過程、信息系統使用過程和競爭過程等4個階段,其中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它是決定4個過程效率和效能的組織能力.基於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信息技術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過程模型用於解釋信息技術為什麼、在什麼條件下以及如何增強企業競爭力,該模型為進一步實證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共5頁)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7
摘 要:
信息技術課程是中小學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其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共1頁)

案例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研究: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8
摘 要:
2003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標准中提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根本目的。即要求信息技術課程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還要使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交流與合作,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共2頁)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研究與案例:(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59
摘 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順應素質教育要求.掌握、應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科學發展和走向未來信息化時代的需要,成為當今合格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而搞好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目前我們從事農村計算機教學工作者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任務。下面就我的教學實際談幾點看法。 (共1頁)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點滴談: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60
摘 要:
在二十一世紀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特徵的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使我們的接班人適應信息社會,中小學正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礎。但如何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給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考驗,下面筆者就談談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自己的幾點做法。 (共2頁)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61
摘 要: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快速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對我們上好信息技術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擬對教學中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並根據信息技術教學要求和學生心理特點,提出一些解決的策略。 (共1頁)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德育滲透初探: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62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日益普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已經跨進了五彩繽紛的網路時代。如今的中小學也乘著「校校通」工程的東風.建立起自己獨立的機房.使信息技術課得以順利開展。但生性好奇的孩子們更是難以抵擋其誘惑。信息技術中某些不利因素給青少年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作為一名信息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始終奉行「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學理念, (共1頁)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教育能力探析:(在線閱讀)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63
摘 要:
本文從幾個方面,對中小學高素質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進行了探析。 (共2頁)

理性•多樣•創新——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評點:(在線閱讀)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0
摘 要:
關注信息技術教學,首要關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方法的選擇必然帶來課堂管理、教學評價等連鎖反應。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與其他學科有類似的地方,又由於課程的操作性等特點,而產生了多樣、獨特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不僅僅在本學科得到應用,也開始擴展到其他學科中。例如,任務驅動方法,從信息技術教學中得到普遍應用,也逐漸開始影響其他學科的教學。 (共4頁)

以作品為主線貫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1
摘 要: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節課講解下來,大多數學生都能領會並掌握課堂教學內容,但一個章節學完之後,讓他們做點什麼,卻往往不知所措。學生根本不能把零碎的知識點聯系起來。長此以往,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越來越低,上課時對老師的要求也置若同聞,開小差做其他事情的學生越來越多。怎樣才能真正使學生的興趣從網路游戲、QQ聊天轉移到課堂學習中來呢? (共2頁)

淺議小學信息技術課研究性學習:(在線閱讀)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3
摘 要:
一、小學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共2頁)

以學生發展為目標 創新地進行信息技術教學: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4

差異性教學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5
摘 要:
教育的不斷發展創新,必然離不開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信息技術作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載體,其作用日益顯現。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是教學中所面臨的一大現實問題。在現代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就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的存在。而差異性的教學方法正是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實現的授課方式。本文就如何利用差異性教學使每位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得到發展與提高,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體會,做簡要的分析論述。 (共1頁)

實施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之心得: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6
摘 要:
一、新課程改革中的信息技術課程狀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和深入,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充滿著無限的憧憬。但是,據調查發現,信息技術教學與學生的心裡期望值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這些落差也提醒我們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還有不少的困難。筆者認為這主要體現在: (共1頁)

淺談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7
摘 要:
跨入21世紀的今天,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態勢滲透於社會的方方面面,改變著人們原有的社會空間,信息已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而信息素養也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信息素養涉及各方面的知識,它是一種了解、搜集、評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識結構,既需要通過熟練的信息技術,也需要通過完善的調查方法、通過鑒別和推理來完成。信息素養是一種信息能力,信息技術是它的一種工具。為了培養學生積極地參與信息社會的能力,應特別重視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信息感悟、信息實踐能力,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共1頁)

淺析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幾種因素: (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8
摘 要:
在全國普及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呼聲下,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不可否認中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普遍還不容樂觀。由於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地區間差別大、軟硬體發展不平衡、師資配備不到位、教材與信息技術發展不同步等種種因素,從而導致不少的學生仍然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不高。 (共1頁)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 (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61
摘 要: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快速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對我們上好信息技術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擬對教學中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並根據信息技術教學要求和學生心理特點,提出一些解決的策略。 (共1頁)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建議: (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79
摘 要:
計算機作為信息時代的一個標志,21世紀不懂計算機的人將是真正的文盲。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師,就肩負起了一個歷史的重任。那麼,如何讓小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專業技能?這將是一個艱難且具體的問題。我是一名工作了六年的信息技術教師,在這六年多的教學實踐中,我感觸頗多,對於小學生學習計算機,我希望提上幾點建議,和大家相互探討。 (共1頁)

「整合」教學對語文教師的新要求: (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80
摘 要:
2000年10月,時任教育部部長的陳至立同志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提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共1頁)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教育能力探析:(在線閱讀)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63
摘 要:
本文從幾個方面,對中小學高素質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進行了探析。 (共2頁)

信息技術教師「學科回歸」喜憂參半:(免費下載)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81
摘 要:
上世紀90年代中葉開始在我國中小學興起的信息技術教育,使一批數學、物理,甚至化學、生物、語文等學科教師「轉行」成為了信息技術教師。他們邊學習、邊摸索、邊實踐、邊應用,很快成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和教學的骨幹,為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時至今日,筆者發現,早些年的這種特殊「流動」現象目前又有了新的變化,信息技術教師隊伍中的學科教師紛紛重新回到自己的本學科,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令人在喜憂參半之餘不禁有些困惑。 (共1頁)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三個層面: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82
摘 要: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視點,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與實踐,在很多方面需要我們進行總結與進一步認識。筆者結合一年來參與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科)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多元學與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學的研究》研究,在整合的內容層次上略作探討,以拋磚引玉。 (共3頁)

信息技術課中的德育滲透:
http://www.cqvip.com/asp/userlink.asp?re=39383
摘 要:
這個學期市教研活動安排的是現場觀摩優質課的評比,所有選手上同一節課,教材採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第一冊第九課《電子表格的製作》。比賽共七節課,分兩個下午進行,我作為聽課者兼評委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 (共2頁)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