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科學課程一般做些什麼實驗
小學抄科學課程實驗內容包括:
1.觀察常見的植物
2.認識本地典型的植物並說出它們的特徵3.拓印樹葉或樹皮4.為校園內的植物掛牌
常見的
動物
1.觀察小動物
√
2.給動物分類
√
常見的
其他
生物
1.觀察黴菌
√
√
2.做酸奶或泡菜
√
3.用酵母菌發面
√
生命的共同特徵
生物的
生命周期
1.栽培植物並觀察植物的一生
√
2.飼養小動物
√
生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1.觀察果實
√
2.觀察種子的結構
√
3.觀察並解剖花的結構
√
√
4.觀察根的形態
√
5.觀察莖的形態
√
6.觀察葉的形態
√
7.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
√
√
8.用顯微鏡觀察各種動植物的細胞永久裝片
√
√
生
物
的
基
本
需
求
1.探究根的作用
√
2.探究莖的作用
√
3.探究葉的作用
√
4.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
√
5.認識常見動物的食性
√
6.探究麵包(饅頭)發霉與哪些因素有關
B. 如何上好小學實驗課
一、打好「預防針」。我在給學生上第一節科學課時就強調好,做一個守信用的人。老師承諾:只要有實驗,就帶學生進實驗室上實驗課,但是學生一定要做到守紀律,否則實驗課取消。學生為了能經常去上實驗課,就互相監督,遵守紀律。老師一定要注意,必須遵守承諾,否則學生不信任你了。
二、把上實驗課當做「家常便飯」。學生經常進實驗室,就不再新奇,就象平時上科學課一樣正常上課了。
三、實驗前做好准備。
1、實驗前老師要做好實驗,找到典型的材料,找到最合適的器材。以保證學生實驗順利進行。
2、實驗前把實驗方法、實驗目的、注意事項等交代清楚,可以用記錄表的形式寫出方法及目的,讓學生會做,帶著目的去觀察。
3、實驗前教會學生觀察、做記錄。學生不僅要會做實驗,還要會觀察,會記錄。這樣才能從記錄的數據或現象中歸納推理得出結論。
四、有適當的鼓勵措施。 小學生好動也好勝,所以我在上科學課時,有積分的制度,哪一個小組的積分最高,下次的實驗課我就是哪個小組的成員,聽從組長的分配。有我的參與,不僅會使實驗更順利地進行,更主要的是學生覺得他們這個小組很光榮,有成就感,這樣學生為了下一次能讓我參加到他們小組,就好好表現,得高分。
C. 小學科學的實驗教學的課題有哪些
《科學課程標准》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核心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經」。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小學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而實驗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
D. 小學生科學實驗課程有哪些非常有吸引力的
創設學習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起學習探究的熱情
E. 淺談小學科學實驗課怎麼上
小學科學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創造性和社會性很強的學科。在科學教學中不能單純地採用閱讀、講解來學習科學知識,應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學設備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操作獲得感性的認識,再引導學生對所見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的思維活動,使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概念和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樣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並且能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踐,我認為抓住以下四個環節,是上好小學科學探究課的關鍵。一、精心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而創設實驗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小學科學課的科學性、實驗性和通俗性,為我們進行情境教學提供了極好的條件。我在科學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創設適合於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教學情境,對活躍課堂教學產生了一定的效果。如「探究輪軸省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先讓學生進行實驗競賽,然後我示範試驗。這時進行談話,提出問題「怎樣才能使這輪軸省更大的力呢?」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後通過實驗把把輪換成更大的,則省力更大。通過實驗和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懂得輪軸省力大小與輪的大小有關,完成向學生進行啟發教育的任務。二、合理指導,讓學生自行探索在教學活動中,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是一種獨立的活動,主動的認識過程。而中年級學生能力相對底,知識並不多,根據這些特點,教師更要合理指導,引導學生去自行探索知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可得到培養。例如探究《聲音是怎樣的產生》活動時,可先演示尺子振動實驗,指導學生觀察具體操作方法及尺子振動方式,然後才讓學生動手實驗。此後,逐步做皮筋、鼓、吉它發聲實驗。指導學生邊實驗邊思考:它們發聲時有什麼共同點?聲音的產生與什麼有關?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其分析、推理,歸納總結出聲音產生的原理。當學生明白聲音產生的原理之後,則可通過研究聲音的高低變化,培養學生創造性、發散性思維。如問:「研究聲音的產生有什麼用?利用物體產生高低不同的聲音我們可以做什麼?」學生自然會想到利用某些發聲原理而製造的各種樂器,他們也同樣會明白為什麼有的人會把嗓子喊啞,……。課後,不拘泥於教科書介紹的自製樂器的方法,動員學生多找一些材料自製樂器。如:拿同樣大小的玻璃瓶(汽水瓶、啤酒瓶),分別加入高度不同的水即可。三、盡可能多讓學生進行實驗活動在實驗中單靠教師,不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就無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但教師總讓學生跟著自己做,到頭來還是無法真正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只有讓學生根據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獨立研究,自己找路走,經過多次失敗、成功的經驗總結才能形成一種能力。例如:在六年級《電磁鐵》的實驗中學生會發現:同樣的釘子,繞著同樣的線圈,為什麼有的釘子帽是南極,有的釘子帽是北極呢?這種現象不必告訴學生是什麼原因,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樣促使學生去觀察、去實驗。通過觀察、實驗學生會發現電磁鐵的磁極不同是因為線圈兩端連接電池的正負極不同,或線圈的繞向不同。再如指導學生認識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麼有關系也是可以這樣做。分組做實驗,並按教科書後面的記錄形式把實驗活動的結果記錄下來。從而知道電池的節數、線圈的匝數與磁鐵的數量關系,串聯電池越多,線圈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力越大。反之電磁鐵的磁力就越少。又如探究第九冊《讓燈亮起來》活動時,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活動獲得了知識:1.電是可以流動的;2.只有用導線把電池的正極、負極和燈泡連接起來,組成一個閉合電路,電才能從電池中流出來,經過燈泡,使燈泡發出光亮;3.一個簡單的電路,至少要有電源(電池)、導線、用電器(燈泡)幾部分組成。然後要求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自備材料,組裝一個簡單的電路,燈泡發出光亮。學生明白了電流的原理,達到了實驗的目的。這樣會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啟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達到了最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我們在課上都充分放手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驗能力就會一步步發展起來。四、尊重實驗效果,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演示實驗需要教師精心准備,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各種因素的干擾,以保證實驗的最大限度的成功。萬一遇到失敗,這是學生可能比任何時候更感興趣,更專注地看著老師。老師應沉著、冷靜,充分利用機會,向學生示範實驗失敗應當怎麼辦,因為這也是難得的教學契機。切不可礙於面子,草率收場,更不可文過飾非,糊弄學生。老師首先要尊重實驗事實,和學生一起事實求實地分析各種可能的客觀原因,並坦誠造成失誤的主要原因,如:教三年級《氣體的熱脹冷縮》,我在堂上演示一個「噴泉」的實驗,把一個帶有玻璃管的瓶塞塞到裝有少量冷水的燒瓶口上玻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熱水澆燒瓶,燒瓶內的冷水便會立即從玻璃管口噴出來。課前我曾做了一次,噴出的水柱有幾十厘米高,實驗很成功的。可在教學過程中,玻璃管卻噴不出水來
F. 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教學怎樣評價
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嘗試,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互動,鼓勵學生質疑探究,讓學生自覺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體驗獲取科學知識過程的快樂,產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初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第二階段的培訓,我認為上好小學科學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充分利用科學課實驗教學的開放性,激發學生興趣。科學課的實驗教學許多內容涉及探究性活動,而學生探索活動的空間除了教室外,更多的應是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蘊含著無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學課回歸大自然,做到室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課內外結合,要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學。 二、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科學探究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提出問題、提出假設、作出計劃、進行調查、進行研討、進行評價等。通過學生親自參與,親自經歷,親自體驗,才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學的真諦。如《聲音的產生》一文,在教學過程中,當讓學生說出一些能發聲的樂器後,就讓學生討論:「它們是靠什麼發聲的?在發聲時這些物體會產生什麼現象?」於是,學生盡情「玩」手中的樂器,觀察它們的發聲部位、觀察發聲時的變化現象等,互相交流、爭論,最後總結出:聲音是靠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在發聲時都會產生振動現象。為了鞏固本節課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科學,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圍的物體發出聲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於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紙片,有的敲擊塑料瓶,有的彈皮筋……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關聲音的知識,同時也訓練了獲取知識能力和方法,得到了獲取知識的成就感。 三、強調教師要大膽放手、只掌控教學的方向。 學生對周圍繽紛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科學教學應該是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師要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比單純講解更有效。我們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學科學的廣闊天地;我們不要把鈴聲當做探究科學的起點和終點,課後也有探索和發現的無限良機和靈感。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節課能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之舉。所以要上好科學課,教師要樹立開放的觀念,盡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靈活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合理利用、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據學生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的進程,掌控好教學的大方向,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當好問題情景的創造者、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學習矛盾的挑起者、課堂方向的調控者。 四、強調學生的質疑探究、培養創新精神 一切創造都來源於實踐,一切真知都來源於疑問。因此,在科學課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用各種器官去感知實驗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而且要鼓勵他們大膽的創設情景、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從設計到解決的過程,就是他們多種思維綜合發展的過程,也是創新精神的萌芽誕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從頭到尾去體驗全過程,他們的創造潛能才得到開發、創造能力才能以培養。 總之,教師要想上好科學課,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真正理解什麼是科學,並且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之,以科學的方法教學之,以科學的精神探索之,這樣,教師才能教得有效,學生才能學得有趣。
G. 小學科學實驗設計課程的基本任務
小學科學抄實驗設計課程的基襲本任務
小學生的科學實驗設計能力不是僅僅指小學生操作實驗的能力,而是一種綜合的實驗能力,是指小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理解實驗目的要求,按照教材提供的實驗方案或者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有步驟地操作實驗、採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數據、歸納總結實驗結論的綜合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實驗能力有利於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活動,提高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效果,增強小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自信心,綜合發展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科學課的教學效率。
H. 小學的科學常識課.能做些什麼簡單有趣的實驗
物理類
光的色散,比如利用彩虹引入知識!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 !
2.凹凸透鏡,利用同學們中有近視的凹透鏡和放大鏡來研究透鏡的知識,但適可而止!
3.關於重力,我們可以用牛頓蘋果的故事,來說明物體受到引力,然後進一步說明這種使物理往下掉的力是重力
4.虹吸管現象,利用魚缸換水的常識,用來說明它!
5.連通器原理,
6.大氣壓強的神奇:用吸管吸水為什麼水會從低處流向嘴巴來拋出問題,進一步說明大氣壓
7.定滑輪:一般小學都有旗桿,旗桿頂部有定滑輪,然後提問定滑輪的作用
8.光沿直線傳播:利用日食和月食來引入問題!
I. 小學科學實驗課有哪些內容
科學課一開設就有來了,學源生的學具里也有實驗用的器材,至於自己要安排實驗課,那得看學校條件,三年級開始就有了,我擔任的是四年級的科學,該年級的科學課相關的 實驗內容可參考下:
四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科學實驗
1、會用1個小燈泡、一個小燈座、2根導線、1個電池盒和1節電池組成電路。
2、會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3、會檢測身邊的物體是否是導體。
4、會用不同的方法連接電路,並比較串聯與並聯電路在連接方法上的本質不同。
5、會畫簡單電路圖,並且會用串聯和並聯兩種不同方法連接電路。
第二單元實驗探究
1、能夠指出油菜花的各部分的名稱。
2、能夠指出花的各部分名稱。
3、能夠指出雄蕊和雌蕊各部分的名稱。
4、能夠指出種子內部結構各部分名稱。
5、能夠指出雞蛋的各部分名稱。
第三單元實驗探究題
1、設計實驗研究:溫度對黴菌的生長速度有什麼影響。
2、設計一份營養晚餐。
第四單元實驗探究
1、能夠將岩石名稱和岩石特徵一一對應起來。
2、能夠將礦物名稱和礦物特徵一一對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