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一個人外在的形象是其內在素質的集中體現,內在的素質是外在形象的根本內容,是外樹形像的必要前提。因此,樹立自己的形象,就必須提高綜合素質。怎樣才能提高綜合素質,達到樹立良好形象和目標,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去做:
一是要加強學習。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有這么一句話:窮人不學,窮無止境,富人不學,富不長久。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就必須加強學習。在學習時間上要善於「鑽空子」,要利用一切時間學習,做到真學、真懂、真信。在此基礎上要拓寬學習的內容,不但要學習法律法規,而且要學習經濟知識、人文歷史知識、科技知識、現代辦公技術等,實現由「單一型」向「復合型」的轉變。
二是要善於思考。「動則三思,慮而後行」。一個人要高效率、高質量地做好各種工作,必須善於思考。一方面要有明確的思路。要吃透有關精神、掌握基本情況、清楚工作目標,形成既切合實際,又能具體操作的思路。另一方面要有科學的方法。從多個角度進行考慮,選出一個最優的工作方法。尤其是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增強創新意識,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傳統觀念中解放出來,敢於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敢闖新路,敢試新法,不斷推動工作向前發展。
三是要學會觀察。「觀察是最好的老師」。從繁忙的事務中擺脫出來,深入實際。要能真正沉下去、蹲得住,盡可能多地了解實際,掌握實情,善於集中群眾的智慧,找出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在調研中,不但要做到「身」入群眾,而且要「心」入群眾,深入到實際工作第一線。通過調查研究,全面系統地掌握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正確地總結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逐步探索解決各種問題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四是要善於比較。「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增強比較意識,做到在比較中識別長短,在比較中鑒別優劣,在比較中開拓創新。一方面要做好「縱比」,也就是要把自己的今天同昨天比,現在同過去比,看自己工作做得怎麼樣,都有哪些變化,有哪些進步,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另一方面,要做好「橫比」,要善於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廣泛的范圍內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習和借鑒別人的經驗,做到「以人為鑒,而知得失」。
五是要常年積累。「日日走能行千里,時時學能破萬卷」。要注意在平時工作中點點滴滴的積累。要像電腦一樣不斷貯藏各類信息,一旦需要的時候,能很快地「調得出」,及時「用得上」,要增加積累,做到厚積薄發,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直接積累,就是通過自己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二是間接積累,就是通過書本、網路、傳媒等多種途徑,廣泛涉獵新知識,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不管是哪一種積累,都要按照「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方法,善於進行提煉,從中找到最優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六是要認真總結。「吃一塹、長一智」。總結既是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推進工作的一種有效途徑,是對工作的綜合、分析、歸納、概括、提煉的過程,也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總結過程中,要反對形式主義,反對虛報浮誇,反對迴避問題。要按照「求真、求實、求新、求是」的要求,把總結作為一種工作方法,納入到具體的日常工作中去,在總結中不斷提高自己。
⑵ 如何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
從教師自身入手,更新教育觀念。
反思我國近三十年的教育歷程,應該達成一個共識:應試教育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這其中教師的思想觀念起了很大的作用。為此,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已迫在眉睫。
那教師觀念的更新從何做起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落腳點:從長遠目標來看,必須轉變教育為升學服務的目標觀,樹立教育是為提高國民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目標觀;從教學的根本目的來看,必須轉變一味地教會學生解答、掌握結論的目的觀,樹立引導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激發沖動,從而主動尋求和發現新問題的目的觀;從教育的空間來看,必須打破囿於學校、囿於教室的教育空間概念,樹立課堂向社會延伸、向影視報刊等傳媒延伸、向電子網路延伸的空間概念:從評價標准來看,必須轉變以考試分數為唯一標准評價學生的質量觀,樹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個性特長充分發展的教育質量觀;從教育對象和手段來看,必須轉變只重視少數尖子生,而輕視大多數學生,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的教學觀,樹立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知識學習與智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認識是行動的前提條件。教師只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這幾點,才能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科學的運用。
二、
從課堂入手,減輕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
在更新教育觀念的同時,教師還必須認識到課堂教學是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交給學生更多更好更精更獲得知識,以此來減輕學生課後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刻苦鑽研教材教法,針對學生實際、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的不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上好課。
曾經有所示範小學提出過「四有」、「五盡量」,我認為對我們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四有」是教師上課前就必須做到的。即:腦中有「綱」,就是既要熟悉所教年級,所教科目的具體要求,又要了解相鄰兩個年級大綱的要求;胸中有「本」就是指對教材要爛熟於心;目中有「人」,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能駕奴課堂,隨機應變;心中有「數」,就是要因課製作設計需要的教學思路。有了這樣充分的准備,課堂上再做到五盡量。即:學生能講的,盡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寫的,盡量讓學生寫;學生能做的,盡量讓學生做;學生能讀的,盡量讓學生讀;學生能想的,盡量讓學生想。這樣的課堂堅決改變了單向灌輸,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從分數的奴隸成為自我發展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三、
從課外活動入手,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減負」之後,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這段時間學生干什麼?學生的自覺性,原則性較差,如果教師不加以正確引導,以為放任自流的話,對學生的健康發展很不利。因此,教師應和學校、家長一道管好學生的課余時間,開展多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所謂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即:教師和家長不得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報名參加自己喜愛的課外活動。如:乒乓球、棋類、寫作、奧數、手工製作、計算機、書法、繪畫、朗誦、演講、故事會等。在課後適當開展這樣的活動,既不影響學生正常休息,也不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又多了一塊自由發展的芳草地,為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四、
從影視教育入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好」「德」為首;有才無德是毒品,有才有德才是正品。可見,良好的思想品德對高素質人才的發展有多重要。因此,作為教師應積極有效的利用每周的「兩課」(即:思想品德課和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當然,如果教師只是空洞的、教條式的要求學生怎樣怎樣,學生勢必產生逆反心理,結果會適得其反。這方面的教育,那所示範小學的方法也值得我們借鑒。每兩周組織學生觀看一部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主題的優秀影片。看完後,採用學唱影片經典歌曲、演講影片故事、評書影片人物、對照影片優秀人物自查、寫影評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以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代替空洞的說教。我們可以將這樣豐富多採的活動充實到我們的「兩課」當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的洗禮。
⑶ 小學生綜合素質如何有效提高
一、樹立「自主」觀念,培養學生重視自我發展的意識
「吃自己飯,流自己汗,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靠牆牆會倒,靠娘娘會老,只有靠自己才會永遠不倒。」「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打鐵全靠本身硬」等都蘊涵著只有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其從中嘗試學習的快樂體驗,引導學生願學會學樂學愛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首先得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要求學生學會確立自我發展的長遠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近期小小目標。同時計劃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然後再培養學生自我監督的習慣,日復一復,月復一復、長期堅持、良性循環,終身受益。教師在教育與管理過程中,能時時想著學生,處處為學生著想,視學生為「學習型的老闆」,為學生創設更多自我鍛煉,自我表現的平台,充分發揮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肯定與激發其潛能,最終正如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倡導的「教最終是為了不教」。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五官」.增強積極動手實踐的能力
課堂四十五分鍾是進行教學的寶貴時間。這短短的有限時間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途徑,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以「情景問題」的方式復習與本節課相關的知識點,然後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學習新知識,同時,提出「達綱目標」,然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想去練去問,必然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最後教師針對大部分學生的疑難知識點進行全面重點講解,這就避免了過去「教師滿堂灌,學生成機器」的弊端,在—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⑷ 如何提高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
一、教師要真心關愛學生,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來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尊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利用一切機會激勵學生,進行賞識教育,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還要讓學生通過自我選擇、自我學習、自我管理達到自我補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必須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了解學科的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只有教師深入的掌握知識才能讓學生從疑惑中淺出。面對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師只有具有了淵博的知識,才能贏得學生,教對教師產生敬慕心理,從而使學生產生交流心理,願與教師溝通,達成共識,產生渴求心理,從而提高教育效果。教師還應隨著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能夠說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具備英語及計算機使用等各種知識及能力。
⑸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你好!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讓教育回歸生活,全面實施教育生態化。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人們不僅重視語文、數學、科學等顯形課程,而且更加重視許多其它課程,如交通安全、**常行為、勞動技術和圖書館教育等。新課程改革特別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學校圖書館是師生學習、掌握信息、知識的基地,也是保證學校對學生進行卓有成效教育的重要支柱。因此,圖書館必須適應改革步伐,更新辦館理念,在新課程改革中,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一、相互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圖書館要積極與各學科教師相互合作,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這樣既可以開發學生智慧的潛力,擴大知識面,還可以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創造的意識和才幹,為學生將來踏上社會打下良好基礎。把課外閱讀活動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使教學上的重難點迎刃而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這個過程的創新素質。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查閱資料,解除學習上的迷惑,品嘗到探究的樂趣。例如,教師在教學語文、科學等內容時,可事先向學生推薦圖書館里的相關書籍,學生通過閱讀,自己收集資料,找出最有用的東西,使學生在尋找、閱讀、應用知識的過程中得到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 圍繞專題閱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相當於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開展專題閱讀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道德素質,如:開展「人物傳記」閱讀活動,其中的政治家、科學家、思想家、民族英雄對人生的態度,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他們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高風亮節無時不在激勵著學生,給學生以人生的感悟與啟迪:正視自我,反思自我,樹立遠大理想,加強自身修養。如:開展「史書」閱讀活動,「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史書閱覽帶給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它引發學生思考,啟迪學生認知,規范學生行為,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真正起到了「益智、啟智、增知、陶情」的作用。
三、全面整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校教育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校圖書館是以書育人,是對學生進行多方位教育的重要場所,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芳草地。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和課外閱讀指導等,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開展讀書活動,提高閱讀能力
我們要組織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促進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如每學期組織「朗誦賽」、「故事演講賽」、「讀書心得會」、「讀書筆記展覽」等,這會使學生產生深厚的閱讀興趣,提高分析辨別能力、寫作能力和自學能力。使每位學生在活動的准備過程中、在閱讀中漸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水平。或者開展佩戴「明星卡」活動,根據學生閱讀的數量和質量,老師為學生佩戴閱讀明星、閱讀小博士、智慧星、天天進步星等醒目的證卡。每班明星卡數量一定,佩戴明星卡的人卻在不斷變化,這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
2、傳授有效方法,指導學生學會閱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就必須掌握和運用正確的讀書方法。閱讀課上,我們教師在讀書方法的指導上下功夫,不僅要從理論上進行詳細地講解,而且還要聯系名人名家的讀書特點進行具體的分析,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書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我們教給學生簡單的讀書方法。列出自讀提綱:比如(1)看見了題目你想到些什麼?(2)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3)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心到。讀後要針對上面的問題,及時開展讀書匯報活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讀書質量的提高。
對於中高年級的孩子,我們要重點強化 「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1)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的符號在書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或愛、或憎、或疑、或思。(2)做批註。即在文章旁邊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可以品評遣詞造句的精妙,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可以談一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或由此引發的聯想。(3)寫讀書筆記。可做摘抄、編提綱、寫體會。(4)做卡片。為了便於積累和記憶,鼓勵學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5)進行再創作。包括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形式。改寫又包括改人稱、改寫法、改體裁等。
3、發揮教育功能,為課程改革服務
教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當今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課程,更是學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重任。在當前新課程全面實施和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素質,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任務。我們要充分利用圖書館,全面發揮這一功能,讓圖書館真正成為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場所,使素質教育的天更藍、路更寬。
⑹ 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多閱讀書籍,增加自己的知識面,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活動,使自己的身心得到鍛煉等等。
⑺ 如何提高教師學科素養提升與綜合素質
作為一名成功的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素養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兩個方面。1.扎實的教師專業知識 . 教師專業知識包括普通文化知識,所教學科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 教師的認知結構應該基本包括:學科專業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普通教育學知識、學科教育知識。學科教育知識,包括教師的實踐知識和教師的專業知識。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提倡科學探究的教學方法,對教師應該具有的實踐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教師教育,不斷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知識的養成。教師應多讀書,廣讀書.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教師讀什麼書,多長時間讀一本書,都應該好好規劃規劃.讀書後應好好記錄感受並試著點評. 教師應將這三種知識相互溝通與融合,形成具有個性特點的專業知識結構。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對象的特徵對學科知識作出符合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原則的整合,以便教學對象能夠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因此,可以說教師的教育學知識對學科知識的傳授起到理論性支撐作用,普通文化知識使教師具有了一定的人文素養. 2.熟練的專業技能. 優秀教師必須具備從事教學工作的嫻熟的專業技巧與較強的專業能力。一般將教學技能分為五個方面:①教學設計技能;②應用教學媒體技能;③課堂教學技能;④組織指導學科課外活動的技能;⑤教學研究技能。但從教師專業發展角度看,通常把專業技能分為:①人際關系與溝通表達能力;②問題解決與個案研究能力;③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④批判性反思與不斷學習的能力。那麼,如何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呢?①提升教師的人際關系與溝通表達的能力.人際關系與溝通表達能力是一個優秀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在現代社會中,教師的工作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廣泛的社會聯系。一個教師經常要與他人建立某種關系,也經常要與他人做各種形式的溝通。人際關系的能力與一個人的溝通表達能力有密切關系,一個教師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耗費在溝通與表達上。因此,人際關系與溝通表達能力有助於教師解決日常許多的教學問題、輔導問題、特殊兒童教育問題,並能協助改善學校里的教學環境。另外,溝通表達能力也影響一個教師的協調合作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就組織領導能力而言,教師基本上必須能領導一個班級的教學活動或各種班級活動。就組織協調能力而言,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承擔者,不僅要在課堂內教好書,而且要有走出課堂和校園的能力,學會主動在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穿針引線,起紐帶和橋梁作用,組織協調各種教育資源為學校教育服務,以形成對學生教育的合力. ②提升教育的問題解決與個案研究能力.問題解決與個案研究能力是一種高層次的心智能力。它涉及了認知領域的所有層次 ( 即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定等)。教師工作屬於一種高度復雜與變化的工作,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一般來說是以多變與多樣為主。一個教師在面臨各種問題時,不能總是依賴他人,而必須知道如何設法解決、如何進行個案研究,必要時知道如何尋找適當的協助與資源來解決問題。因此,問題解決與個案研究能力必須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從職前師資培育階段到在職階段持續不斷地培養,使之達到愈來愈純熟的水準。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意義,乃是幫助教師發展出豐富的理解以及高品質的問題解決策略或行動方案。教師專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促進教師發展出「行中思」的技能。③提升教師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是一種高層次的思考能力。當一個人在面臨新的情況或新的問題時,如果既有的知識無法解決,他必須運用既有的知識,並進行重組和加工,找出可以產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種改變知識的歷程就是一種創造性思考的歷程。人類今日的文明成就,簡單地說,就是創新思維的產物。目前,創新思維能力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經常面臨多變的問題情境,而教育工作本來就具有許多的彈性與創造的空間。教師工作並非是例行的工作,因此,教師必須經常發揮個人的創造力,做到能因時、因地制宜,靈活變通教學方法,創造獨特的解決方案或教學策略。教師在面臨各種頗具挑戰性的問題時,也必須能展現出高度的應變能力、適應能力、變通能力。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觀點來看,我們應積極協助教師不斷提升其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能力。 ④提升教師的批判性反思與不斷學習的能力. 反思或思考行為只有在自我意識的條件下才會產生,它使個體有機體能夠有目的地控制和組織它的行動,即有關其社會環境和物理環境的行動,有關它涉身其內並對之作出反應的各種社會情境和物理情境的行動。對自我的組織其實就是個體有機體對它所能採取的一系列態度的組織。這些態度是它對其所處社會環境的態度,而從那個環境的觀點看也是對它自己的態度,或者說是構成那一環境的社會經驗與行為過程中的一種起作用的因素,從社會行為主義的觀點出發來論述這樣一種反思智能是很必要的。人在不同情況下,必須不斷地對各種教育觀念、言論主張、資料、事物或人進行價值判斷,並進行優劣的抉擇或提出改進的意見,這就是批判性反思。它涉及分析、綜合、評定等高層次的認知活動。優秀教師必須具備高品質的批判反思能力,因為教師經常必須對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動進行批判性思考。如,教師經常要選擇教材、選擇教學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成就、行為表現、言論、作業等。批判性並不是指簡單地「否認」過去,而是科學地、一分為二地批判過去。不斷學習則是批判性反思的直接要求,也是現代社會教師發展的基本理念。教師不斷地學習,有助於對其批判性反思的結果進行處理與解決,也可以增強教師批判反思的能力,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的典範,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實現。批判性反思與不斷學習,是以教師個人為主的,但它並不排除教師間的交流、合作與研討。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教師可以發現自己的批判性反思的真實效果,也可以更明確自己應該不斷學習的方向,有助於教師批判性反思與不斷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對於教師來說,具備一定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人們認為,「反省自己視為當然的前提,愈給反省自己的前提,愈容易有創造性」,也愈有發現自己偏見和自我了解的能力。自我反省是自我改造、自我表現發展變化、自我完善的主要途徑。上述這些能力都是教師在平日工作中必須經常用到的內在思考程序和認知策略。這些能力通常都不是通過短時間的正式課程所能培養出來的,是需要通過非正式課程與活動來培養,以及在實務情境中長時期的磨煉,才能逐漸形成和提升。為此,在今後的教師在職教育中,特別是在新課程師資培訓中應考慮加強這些方面的訓練,以提升我國教師的專業水準。
⑻ 如何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
一、全面認識和了解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於教師是矛盾的統一,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出現矛盾的對立。學生絕大多數來自於山區、農村,有的同學見到老師會顯得拘束,貌似接近,實則陌生;個別同學一聽到加強管理,嚴格要求之類的話,心理就緊張,有心裡話說不願也不敢向老師吐露。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師若以「我說了算」,用處分、開除之類的話來整班風,那將事與願違。教師不僅是同學們的師長,而且也是同學們思想上的朋友。碰到類似問題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開展工作。抱著真誠的態度,和同學們交流思想,打開同學們的心扉,消除師生間隔閡,縮小感情距離,建立師生間友好、和諧的關系,有利於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同學們的自覺性,使其能主動地與老師配合,共同搞好班級管理工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創造力。學生是班級的主人,班級建設人人有義務,班級榮譽個個有責任。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只有增強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平時,老師有事要和同學們商量,廣泛聽取大家意見,不要把個人意志強加在他們頭上。
班內的建設目標、工作計劃、班級規章制度、開展每項活動,從開展活動的目的意義到活動的具體實施步驟,都應該由同學們自己充分討論決定。為他們提供鍛煉的機會,老師只在其中起參謀作用,培養同學們參政議政的意識。其次,要改革班幹部選拔方法。班幹部全部採用競選的方法產生,讓每位同學都有當班幹部的權力和機會,只要誰的管理能力強辦法多,能贏得同學們的信任,誰就能當選為班幹部。經同學們報名自薦、班級選舉產生出來的班幹部任期為一學年,對於積極性高、責任心強,班級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的班幹部可以連任,對於表現不好,工作不積極的隨時撤換。通過這種做法,讓同學們懂得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還要學會如何做人,學會如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競爭意識,調動同學們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全班同學共同關心,維護班集體的榮譽,放手讓他們大膽地去工作,通過引導他們以自我管理去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和學風的建立。
二、加強理想前途教育,努力培養「四有」人才在教育工作中,要始終堅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通過開展立志成才、革命傳統教育、開展學雷鋒創先爭優等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培養「四有」新人。為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可在班級里掀起比、學、趕、幫、超的學習熱潮,召開以「社會的發展需要怎樣的人才?」、「山區的孩子怎樣才有出路?」等專題辯論會。會上,讓同學們各抒己見,爭先發言;會後,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使班級學習風氣高漲。這種教育方式,使同學們學有目標,趕有方向,實在,具體,生動,容易被同學們接受。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之中初中生年齡小,思想不很成熟,大多數學生在家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總體素質比以往的學生差,這就給我們的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和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教育形式應多樣化,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一些有益的課余活動,如象棋比賽、聯歡晚會、學習經驗交流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同學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啟迪心靈,陶冶情操,使同學們的思想素質、學習成績、品德修養都能得到較大提高。
四、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一個學校,一個班級,學生總有好的差的。作為一名教師,既要關心德才兼備的學生,又要關心後進生。關心德才兼備的學生往往並不難,許多事情,只要教師指點,德才兼備的學生各方面便立有起色,進步較為顯著;德才兼備的學生各方面都不錯,教師從感情上也容易貼近,自然關心得也較多。但後進生則不然。有些後進生,不僅學習成績差,且生活習慣、個人性格都有與眾不同之處。對某個問題,盡管教師早就指出並反復 強調,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樣的錯誤不斷地犯,老師的話就如同一陣風吹過,一點效果也沒有。這樣的後進生,想讓老師從心底里去喜歡他,確實有一定難度。但這並不是說後進生就沒思想、沒知覺、沒反應,就無可救葯了。後進生的心裡也有成才的慾望,也有進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關鍵還是看老師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認為,作為一個好的教師,更要特別關注後進生的成長,要想成為一個好教師,也要從關注後進生的成長開始著手,並且把最後的基點落在關注後進生的成長上。因此,加強對後進生的教育、管理,促使其進步、轉化,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五、主動與家長聯系,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主動與家長聯系,讓家長與學校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不定期地與家長進行信件交流,把學生在校的主要表現向家長匯報,使家長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通過信件向家長了解學生過去的情況,周末回家後在家的表現情況,以便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和行為表現,使教育更有針對性。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多向富有經驗的班主任、教師學習請教,既要注意表揚德才兼備的學生,使其持之以恆地認真學習,積極協助教師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又要注意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調動其學習工作積極性,逐漸向先進轉變,前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用人才而不懈努力。
⑼ 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德育是教育的靈魂,要培養學生學會做人;把社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合格公民。教育要先是解決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的關鍵問題。
教育工作者必須更新人才培養的觀念,樹立人人成才、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觀念。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引領學生學會學習,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斷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養成健康人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技能和社會實踐能力。
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教育的目的就是為每一個人成才服務,要為每一人提供適合的教育,使其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之才。面向每一個學生,兼顧學生的個性發展,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才的機會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為適應經濟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為社會培養各種人才。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需要拔尖創新人才,也需要各種復合型人才、實用技能型人才和普通勞動者。我們的學校決不能把每個人都培養成為相同的「標准件」,也不能只為培養「拔尖人才」。人才的多樣化發展要建立在每個人的個性發展的基礎之上,尊重個性特點和個性選擇,使其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是我們的最高理想。
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當今社會中的每一個人要學會生存,就離不開終身教育,教育成為了一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要生存必須會學習,這是現代社會給每個人提出的新課題,也是為每個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人才培養的新課題。尊重人才成長發展規律的觀念,關注人才成長這個連續的過程中的能力培養,促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把學校教育與人才培養系統工程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研究如何把學校、家庭、社會密切地配合起來,為人才培養的持續性、多樣性發展做出貢獻。
德育是教育的靈魂,要培養學生學會做人;把社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合格公民。教育要先是解決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的關鍵問題。
教育工作者必須更新人才培養的觀念,樹立人人成才、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觀念。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引領學生學會學習,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斷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養成健康人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技能和社會實踐能力。
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教育的目的就是為每一個人成才服務,要為每一人提供適合的教育,使其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之才。面向每一個學生,兼顧學生的個性發展,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才的機會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為適應經濟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為社會培養各種人才。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需要拔尖創新人才,也需要各種復合型人才、實用技能型人才和普通勞動者。我們的學校決不能把每個人都培養成為相同的「標准件」,也不能只為培養「拔尖人才」。人才的多樣化發展要建立在每個人的個性發展的基礎之上,尊重個性特點和個性選擇,使其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是我們的最高理想。
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當今社會中的每一個人要學會生存,就離不開終身教育,教育成為了一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要生存必須會學習,這是現代社會給每個人提出的新課題,也是為每個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人才培養的新課題。尊重人才成長發展規律的觀念,關注人才成長這個連續的過程中的能力培養,促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把學校教育與人才培養系統工程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研究如何把學校、家庭、社會密切地配合起來,為人才培養的持續性、多樣性發展做出貢獻。
德育是教育的靈魂,要培養學生學會做人;把社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合格公民。教育要先是解決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的關鍵問題。
教育工作者必須更新人才培養的觀念,樹立人人成才、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觀念。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引領學生學會學習,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斷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養成健康人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技能和社會實踐能力。
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教育的目的就是為每一個人成才服務,要為每一人提供適合的教育,使其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之才。面向每一個學生,兼顧學生的個性發展,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才的機會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為適應經濟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為社會培養各種人才。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需要拔尖創新人才,也需要各種復合型人才、實用技能型人才和普通勞動者。我們的學校決不能把每個人都培養成為相同的「標准件」,也不能只為培養「拔尖人才」。人才的多樣化發展要建立在每個人的個性發展的基礎之上,尊重個性特點和個性選擇,使其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是我們的最高理想。
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當今社會中的每一個人要學會生存,就離不開終身教育,教育成為了一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要生存必須會學習,這是現代社會給每個人提出的新課題,也是為每個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人才培養的新課題。尊重人才成長發展規律的觀念,關注人才成長這個連續的過程中的能力培養,促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把學校教育與人才培養系統工程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研究如何把學校、家庭、社會密切地配合起來,為人才培養的持續性、多樣性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