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師的信息素養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1、信息時代,教師作為一般公民應具備的信息素養。
2、互聯網+背景下,學科教師應具備的信息素養。
3、人工智慧時代,教育專業發展應具備的信息素養
4、人工智慧時代,教育專業發展應具備的信息素養。
5、在信息化社會,信息安全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基本責任,教師更是如此。不輕易泄漏自己的關鍵信息、不點擊來路不明的鏈接、不蹭沒有設置密碼的wifi、不轉發源頭不清的消息、不相信莫名其妙的中獎,在保護好自身的同時營造清明的信息網路環境,是每一個公民信息素養的體現,教師作為一個高知識層次人群,更應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1)西部地區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現狀調查研究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教師每天要面對的三個主要實體物理空間:家庭、辦公室、教室。這三個空間中都有一些信息化設備,家庭電腦、辦公用機、班級終端。作為教師,熟練駕馭操控這些信息化設備就成為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
硬體的正常開啟、網路的上傳下載、軟體的流暢運行、學科工具的匹配、常見小故障的排除等都需要學科教師來做,再不是信息技術人員保障的范圍。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各種收集、分析、診斷教育數據平台或智能工具的出現,利用大數據、智能技術分析評價教與學成效成為了可能。利用數據分析矯正教師自身課堂教學行為,使課堂施策很精準,利用數據分析,發現學生知識結構缺陷或薄弱點,精準反饋與輔導。
2. 西南地區農村小學教師現狀
編者按:本文是2006年5月張詩亞教授、邵燕楠副教授赴英國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時同與會的各國專家學者作的報告。「頂崗實習」是我校張詩亞教授首倡的一條「更新」農村師資的新模式,它對於西部教育的扶助模式和師范類本科生實習體系的改革有著開創性的成果和意義。中央電視台、重慶時報等多家媒體都做過相關報道。《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也刊登了相關文章《西南地區農村師資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四川美姑縣、貴州威寧縣為個案研究》。本期簡報將呈現此文,在編輯中略有刪減。
西部農村教育滯後是中國教育進一步向前發展的瓶頸。提高中國農村基礎教育水平成為中國社會發展之關鍵。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物力改善農村教育的現狀。中國政府承諾,到2007年,西部地區基本上實現「兩基」。為此,中國政府在西部農村啟動並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兩免一補」、「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
教師是西部農村地區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農村地區師資的落後局面,客觀上造成了城鄉教育的不公平。我國西部農村地區的師資隊伍存在著嚴重問題,如何改善、改變西部農村地區師資隊伍的現狀成為西部農村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為了真實、准確地了解西部農村地區師資存在的問題,我們對四川省美姑縣、貴州威寧縣的師資情況作了實地調查。這兩個縣都是民族自治縣,都尚未實現「普九」。貴州省威寧縣是一個以彝族回族苗族聚居的民族自治縣,位於烏蒙山脈高原,處於長江、珠江上流分水嶺和烏江源頭地段。全縣人口共有109萬,全縣貧困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0%左右。四川省美姑縣是一個典型的彝族聚居區,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東北部。全縣人口183000人,截止2004年,仍有62506人沒有越過溫飽線。
一、西部農村師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西部農村的教育處於一種低級循環的狀態,西部農村教育的滯後不僅是教學設備、教學手段等教育物質方面的落後,而且是教育觀念的落後。先進教學設備的運用、教育觀念的傳播都要依靠紮根於廣大西部農村的教師。然而,西部農村的師資現狀卻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教師數量不足
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是西部農村地區師資的瓶頸。許多西部農村地區的教學點、村小、非完小都存在一位教師肩負幾個班的教學工作。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區美姑縣的依果覺鄉爾瑪村小,只有一位教師,由於缺少教師,不能招收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這位教師教授三、四年級所有的課程。由於缺少教師,爾瑪村的一、二年級的學齡兒童輟學。截至2005年,四川美姑縣共有中小學教師1495人(包括代課教師),現有中小學在校生22408人,根據師生比例,尚缺小學教師529人,初中教師尚需36人,仍需9名高中教師。如果按2010年「普九」目標來概算,需小學教師1585名、初中教師662名、高中教師107名,合計共需教師2354名,到2010年中小學教師需凈增1232名。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現有專任教師3196人,根據師生比1:29.8人計算,尚差2288人,現有初中專任教師1457人,按照1:23.9的師生比,仍需1380位專任教師。
教師數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地方的財政困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2004年的財政收入達到2.4億元,但財政支出卻達到4.5億元,處於一種入不敷出的境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到2010年,共需要新增教師10062人,平均每年需新增教師1400人,按新進教師最低工資標准計算(不含教師今後晉職晉級提高工資),每年至少需要新增教師工資2100萬元。但涼山州「普九」欠賬資金已達到19864萬元,成為縣鄉政府和學校的承重的負擔。2004年,美姑縣縣財政全年對教育總投入2434.0728萬元,其中中小學教師的工資2297.6274萬元,業務費34.2萬元,公務費52.2454萬元,村小建設費50萬元,教師的工資佔了美姑縣財政投入的大部分。
對於西部農村學校來說,因縣財政困難而造成教師缺編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二)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青年教師所佔比例少,就美姑縣和威寧縣來說,青年教師普遍不願意去工作,即使依靠行政命令分去的教師,也表示有離開此處去別處工作的願望。 就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說,專任教師中45歲以上佔40.2%,近年來,許多學校基本上停止錄用新教師,教師隊伍的平均年齡越來越大。
2. 教師的職稱結構或編制結構不合理。就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說,在農村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佔22.5%,所佔比例偏少。在中小學教職工隊伍中,職工所佔的比例偏高,專任教師的缺編尤為嚴重。
3. 學科結構不合理。四川省美姑縣、貴州威寧縣的許多學校只開設語文和數學課程,其餘的課程均未開設,最主要的原因上缺少這些學科的教師。在所調查的一些學校中發現,即使開設這些課程,國家給學生發放了免費的圖畫、音樂等教科書,也因為沒有教師而形同虛設。一般來講,語文教師兼任圖畫教師,語文教師的通常做法是:上圖畫課時,讓學生自由選擇所做的事情,教師只是維持一下課堂秩序。就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說,除高中和城區學校外,大部分學校語文、數學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80%以上,初中和小學的英語、計算機、藝術、體育、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嚴重不足。
4.教師地域分布、流動不合理。骨幹教師多分布在城鎮、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方,真正需要的教師的邊遠農村代課教師居多。縣城中小學,尤其是一些條件較好的學校,普遍存在教職工嚴重超編,人浮於事,辦學效益較低。而農村中小學、特別是一些比較邊遠、條件比較艱苦的學校,教師嚴重不足,教師的學科不配套。西部各省每年都會對教師進行考核或者考評,通過考核或者考評的教師就可以掉入中心小學或者縣城裡的中小學,而沒有通過考試的教師,就會被重新分配到離中心小、縣城中小學遠一點的學校。通過這種方式,縣政府試圖鼓勵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但這種做法卻人為地製造了教育的不平等,增加了使原本處於劣勢地位的農村教育的更劣勢的地位。
5. 雙語教師不足。在民族聚居的地方,小學一、二年級實行雙語教學,三年級以上採用漢語授課。這就要求有大量的雙語教師,但在美姑縣和威寧縣的調查中,我們發現,雙語教師嚴重不足,也沒有對已有的雙語教師進行當地語言的培訓。教師與學生處於一種不能交流的狀態,只好採用手勢等方式進行日常的交流和溝通,這無疑影響了教學工作的正常實施。
(三)教師教學能力不高
西部農村地區至今普遍存在著大量的代課教師。截至2005年5月,美姑縣仍有314名代課教師,其中小學畢業的代課教師有205名,初中畢業的代課教師101名,高中和中專畢業的代課教師僅有8名。廣西壯族自治區共有代課教師7.02萬人,其中在小學的代課教師6.08萬人,中學代課教師0.94萬人,佔全國代課教師總數的12.6%,佔全區專任教師總數的20.1%,這些代課教師絕大多數分布在農村小學和初中。代課教師的產生具有特殊的歷史、社會背景。20世紀90年代,為完成「普九」的任務,西部農村聘用了大量的代課教師。實行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後,一些縣級政府為了減輕財政負擔,空著教師編制不用,採取低薪聘請代課教師的方法來維持教學基本運轉。美姑縣代課教師的工資僅為60元/月。
3. 如何培養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初探
信息時代呼喚教師角色的迅速轉換和信息素養的盡快提高,如何進行角色轉換及培養教師信息素養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如何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使其能較好的進行信息時代的角色轉換,成為當前教育界的一大課題。
信息時代教師信息素養的要求
1
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
信息知識成為社會中的基本資源,滲透到社會生活與工作的各個方面,信息素養成為信息社會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與傳統的「讀、寫、算」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一樣重要,是信息社會對新型人材培養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教師的信息素養是指教師在基於信息化的教學實踐基礎上,根據社會信息環境的發展要求,對信息進行檢索、獲取、分析、處理以及利用信息解決教育、教學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現代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當中,主要指學科教師能夠熟練的應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本學科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
教師的信息素養及教師新角色的關系
信息化社會教師的信息素養具體表現為: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知識、信息能力。目前我國教師的信息素養低的主要表現為:
(1)信息意識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師的學位和學歷層次普遍偏低,這是因為我國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對信息的敏感和處理能力,甚至有不適應現代化教學的現象發生。
(2)對現代教育技術掌握不夠,因此缺乏信息意識和觀念,許多時候教師不是去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他們更是裹足不前。因此,當前對我國教育界而言,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促成新形勢下的角色轉換,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END
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建議
1
幫助教師實現角色轉換
面對教師角色提出的新挑戰,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採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在此,我們結合他們的做法以及我國的實際情況,從社會的角度來談談我們可以採取的幾點措施:
1.轉變教師的觀念和態度
轉變觀念就是要轉變和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知識觀、人才觀。要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技術意識,使他們對教育技術的發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重大變革有一個明確的理論認識。應讓他們認識到,教師是新的教育技術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現,為教師施展才華提供了契機,如果不把握住這一歷史機遇,就會成為時代的落伍者。
教師對新技術的態度影響到技術的應用以及教師角色的轉換,由於缺乏計算機網路等知識的培訓,不了解它們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師滿足於傳統的「粉筆加黑板,課本加筆記」的教學方式,存在著不良的態度:有的由於有誤解,產生機器會取代人的憂慮,有失落感;有的態度冷漠,甚至拒絕在教學中使用新媒體;有的認為信息技術高不可攀,產生恐技術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擺弄計算機時卡殼,當眾出醜;有的對教育媒體產生恐懼心理,望而卻步,從「不會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對新技術期望值過高,一旦失敗,就認其無效,產生失望心理。凡此種種,都不利於教師角色的轉換。
2.為教師配備多媒體計算機和教學軟體
目前,我國不少學校存在設備不足、陳舊落後的情況,阻礙著新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步伐。由於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可能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學校都增添先進的教學設備,可通過多種渠道籌借經費添置多媒體計算機和教學軟體,為教師實現角色的轉換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
2
對教師進行培訓
網路信息化社會的當前教育應為信息素養的教育,如今的教育要面向網路信息化社會,只有實施課程改革方案,才能適應知識創新型的信息素養的素質教育,因此以培訓教師信息素養為宗旨的教育方式是我國教師教育信息化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首先是提出對在職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全員培訓的實施方案,設立考核制度,通過初級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和中級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和網頁課件製作培訓,教師的信息素養能達到一個最基本的層次水平。教師的信息素養與教師信息化教學整合能力是密切相關的,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最終是體現在他們的教學實踐之中。能夠有效地運用各種數字化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將逐步成為教師職業素養的一項重要內容。
3
開展教研活動,提高運用多媒體課件的水平
輔助教學是一個整體,它的效果受課件製作、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能力、交互響應、軟硬體結合程度等影響,因此,在日常的教研活動中設置有關多媒體課件應用交流活動,讓老師們結合教學實際交流心得體會,探討運用課件輔助教學各方面的問題,對一些共性的難點問題,可以作為教研項目立項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各專業課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納入課程建設項目,由教研室主任組織人員共同協作攻關,發揮集體的智慧與力量,積極為教師和兄弟院校的同行創造交流平台,共同探討課件設計、課件製作、完善、使用的心得體會。只有這樣才能逐步解決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中出現的難點熱點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
學校行政領導的支持和激勵機制的建立
學校行政領導應對新技術採取積極支持的態度,鼓勵教師在課堂中應用技術,參與在職教師培訓方案的實施,為實驗新的教學手段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必要的經費。
學校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
5
抓緊教學軟體的開發與製作
要使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必須有充足的配套軟體。由於人們在開展電化教育活動時,往往注重硬體的投入,忽略軟體的配套問題,導致設備利用率低或閑置而不能發揮作用。而由計算機公司或計算機專業人員開發的教學軟體,由於不符合教學規律,不能與各科教材及教學大綱緊密結合,雖投入很多,卻不能被第一線的教師所接受,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因此,應由軟體專家,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以及教育技術專家組成一支教學軟體的研製開發隊伍,製作出高質、高效、滿足個性化需要的多媒體教學軟體,提供給廣大教師使用。學科教師也可利用操作簡便的軟體開發工具,針對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自行開發短小精悍的CAI軟體。
6
大力提倡教師開展教育科學研究
長期以來,在教師隊伍中,科研風氣不濃,一些教師滿足於靠積累個人經驗采教書。面臨新技術的挑戰,僅憑經驗來進行教學是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了,應向教育科研要質量、要效率,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研宄、探索,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並通過科研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實現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的
END
總結
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教育改革就無從實現,而整個國家的人才戰略也將成為一句空話。教師角色的轉換有助於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在信息化時代,是全民素質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應該充分重視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當然,教師的信息素養是一個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而其內容不斷變化的概念,因此.教師的信息素養的培養也是一個其內容不斷發生變化的工作,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我們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內容和方式方法。
4. 墊江實驗中學的成就英才
2003年學校參加首屆高考便一鳴驚人。141人參考就上線132人,高考上線率達到93.61%,居全縣高完中第二。理科本科上線率、文科本科上線率分別居全縣第二位。
2004年高考再展雄姿。194人參考有190人上線,其中重點本科上線20人,本科上線132人,高考上線率97.90%,居全縣高完中第一位。文、理科本科上線率分別位居全縣高完中第一位和第二位。文科總平分居全縣第一位,文科語文、數學超過全市平均分,文科英語超全市平均分20分,文科綜合超全市平均分25分;理科數學、英語和理科綜合均超過全市平均分。藝體考生上重本線1人(全縣唯一1 人)、本科線10人。張紹剛、余潛江被錄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飛行員。學校榮獲市招辦、空軍招飛局招飛工作先進學校(全市僅五所中學)。
2005年高考再顯威風。應屆366人參考,345人上線,文理科總上線率94.26%,居全縣高完中第一位;其中本科上線214人,上線率58.5%,重點本科、本科上線率均居全縣第二位。文理科各科均超全市平均分,開創墊江恢復高考以來的先河。應屆生劉小亞勇奪全縣應往屆文科狀元。
2006年應屆高考上線率居全縣第一,重本及本科上線率居全縣第二,600分以上人數及比率均居全縣第二,所有學科均超全市平均分,藝體上重本人數及比率均居全縣第一。
2007年高考, 上重本線84人,上本科線457人,高考總上線率和應屆重本升學率均居全縣第一,理科600分以上人數再次居全縣第二,文科總上線率居全縣第一位,文科重本上線率、本科上線率居全縣第二位。藝體重本及本科上線人數連續四年位居全縣第一,理科復習班上線率100%,文科復習班上線率98.8%。
三年來,初中教學質量穩步提高。04年中考上重點中學91人,居全縣高完中首位,05年中考600分以上216人,取得了高初中教學質量雙豐收。近年來,初中教學質量也穩步提高,2004年中考上重點中學線91人,2005年中考上重點中學線216人,2006年中考上重點中學線221人,600分以上81人。2007年中考上重點中學人數位於全縣普通高完中前列。
學校教師在國家級報刊發表論文36篇、在市級報刊發表文章96篇,在縣級刊物發表70篇;並有60篇論文獲國家級獎、152篇論文獲市級獎,129篇獲縣級獎;在教學技能大賽中,獲國家級獎35人次、獲市級獎62人次、獲縣級95人次。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有136人次獲國家等級獎,262人次獲市級等級獎,284人次獲縣級等級獎。現有國家級、市級、縣級實驗課題各一項,其中《西部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現代信息素養培訓模式研究》,已結題,榮獲國家級優秀課題。
5. 如何培養和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初探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是國家社會發展的趨勢,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提高國民的信息素養,培養信息化人才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
職業教育信息化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是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一個全新的教育體系。職業教育信息化並不是簡單地將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化」,而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整合的過程,這種整合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評價、教育環境和教育管理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力量。2002年教育部發布了《關於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指出「堅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注重應用,立足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中小學師資,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可見,為了實現教育信息化,教師如果不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就難以培養信息化的人才。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和提高千百萬勞動大軍的重任,其現代化與否,直接影響著產品的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制約著國家現代化的進程,因此,培養和提高中職教師信息素養已刻不容緩。
一、教師應具備的信息素養
中職教師應具備以下良好的信息素養:
1、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對信息、信息社會、教育信息化、職業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確的理解和認識;關心職業教育信息化進程,積極投入到職業教育信息化工作中。
2、對信息有較強的敏感度,認識到信息資源對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3、能准確、高效地解讀和分析評價信息;
4、能有效地獲取和傳遞信息;
5、能有效地將相關信息和所教學科整合;
6、能利用相關信息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7、能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8、有較強的信息道德意識和信息安全意識;
9、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10、具有終生學習的意識。
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適應教育信
息化和現代化的要求,才不會被時代和社會淘汰。
二、中職教師信息素養的現狀
近幾年來,國家和各級教育部門對中小學和大學的信息化教育和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比較重視,講的多,抓得實,硬體投資多,教師培訓實,信息化已經引領了中小學和大學的教育思想、觀念、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深刻變革。但是中等職業學校,由於前幾年生源匱乏引起的滑坡,將學校的重心放在了招生與就業上,各學校都為招生和就業煞費苦心,絞盡腦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重視程度不夠,教師的信息素養更沒有引起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學校的重視,西北地區尤為突出。從總體上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信息素養普遍比較薄弱,存在著學校的信息基礎建設滯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貧乏、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後、教學內容陳舊、信息資源運用缺乏等現象。
1、信息環境制約著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
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重普通教育和學歷教育,輕職業教育的情
況存在,國家在普通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上的經費投入極不平衡,使得中職學校的經費主要靠收取學雜費來維持運轉,因此,各學校僅有的一點經費主要用於實習教學的建設,而用於現代教育技術方面的硬、軟體投資很少。上千名學生的學校,信息教育還停留在僅擁有幾十台計算機而已,更談不上多媒體、互聯網、教學軟體等信息資源,有部分教師連計算機都不會使用或者沒有機會使用。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客觀上制約著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2、信息意識淡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偏低。
由於中等職業學校生源素質普遍較低,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對中職教師在信息技術方面缺乏相關的政策性要求和培訓,所以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整體的信息意識比較淡薄,即使在一些較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具備的行業職業學校, 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意識和水平還是偏低。有的教師雖具備一些信息技術知識,但也很少能夠用於教育教學,平常的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還是「濤聲依舊」。
2、缺乏教學信息資源的收集開發人才。
在中等職業學校,由於信息基礎設施的缺乏和信息意識的淡薄,
信息技術的專業教師很少或沒有,計算機任課教師大多數也是改行的非專業人員,只要能給學生上一些計算機操作課就行了,更淡不上更高層次的教學信息資源的收集和開發。
三、中職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
培養和提高中職教師的信息素養,是一個綜合工程,需要國家、行業管理部門、學校和教師本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1、創建一個良好的信息基礎環境。
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前提,也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證。一是國家要將第五次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大對職業教育投資」的政策落實到底,加大對職業學校的信息設施建設投入,以信息技術促進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二是各職業教育學校要根據自身的財力、人力資源,最大限度地配置相應的現代化教育設施——建設多媒體教室、校園教育網、電子閱覽室、教師現代化辦公平台、硬、軟體共享的互聯網教育等,供教師有條件和機會學習、提高;三是信息資源開發者應多關注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開發一些適用於職業教育發展的教學軟體資源,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和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環境。
2、營造一個有利於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氛圍。
只有基礎設施是不夠的,還要營造一個有利於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氛圍。一是政府和行業有關管理部門,要把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既要加大投資,還要從政策上做出要求,保證這些資金用於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二是職教主管部門和學校應建立和完善對教師信息素養能力的培訓,使每一位在崗教師都有「充電」的機會。教師的信息素養培訓要從信息意識、信息知識和信息道德等方面加強培訓。信息意識的培訓,也就是讓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使教師認識到現在的教育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和延伸,學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許多教育將融入到社會教育、網路教育中,信息技術進入職業教育領域將對職業教育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這樣,教師才能主動地將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不斷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信息知識的培訓,也就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的培訓。通過培訓,培養教師具備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掌握扎實的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提高和更新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和能力,使教師學會利用教學軟體或網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三是學校領導要進一步轉變管理理念,在信息化教育方面起表率作用,引導全體教職工將信息技術應用於管理和教學中,如學生的檔案管理、成績管理、教研活動、電子備課等;四是制定科學可行的評價標准,將教師的培訓以及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等情況與教師的業務素質考評結合起來,作為評優選模、職稱晉升等的必備條件;五是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多種活動,如教學課件的製作和觀摩、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經驗的交流和研討、網頁製作等信息互動活動,調動教師信息技術運用的積極性和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
3、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理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的基礎,終身學習是教師提高信息素養的前提和保證。
信息時代,作為指導者的教師面對日新月異的知識更新和技術變革,如何永遠走在技術發展的浪尖上,反過來指導學生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強化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活水源」。因此,教師應不懈地努力學習,擴展視野,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一是自覺接受培訓,積極參與社會或上級部門舉辦的一些高層次培訓活動,也可以通過在職或脫產的方式進行系統的本專業深造或取得第二專業學歷的學習,也可藉助互聯網接受遠程教育的培訓等;二是在教學過程中,廣泛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並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地收集、組織、整理和運用,做好與自己學科的最佳整合,實現最優化的教學;三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互動式教學,確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培養學生在實習實驗操作中的協作能力和合作意識;啟發和激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在這種師生相互學習、相互探討、相互激勵、相互啟發的過程中,教師也可獲得信息,得到啟發,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自身信息素養的提高。四是教師應積極參與進行有關教育信息化的科研活動,用信息技術結合自己的學科專業,親自實踐創新,製作和應用教學軟體,建立信息資源庫,利用政府、學校提供的有利環境條件,在教育教學實踐和教育中使自身的信息素養得到提高。
總之,培養和提高中職教師的信息素養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因此,國家、行業管理部門、學校和教師本人都應注重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為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