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我國中小學班級德育

我國中小學班級德育

發布時間:2020-12-17 04:53:24

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老師可以挖掘利用的資源和載體有哪些

網路德育在近年來的信息化潮流中逐漸成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也是德育現代化與自身突破發展的重要成果。在現代化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提高網路資源在德育教育中的利用效率,是我們當前德育教育開展中的重要課題。小學作為學生成長的基礎階段,更要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的進行,所以,本文將以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網路資源與德育教育的結合問題。
一、網路化和信息化在小學生德育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一)、豐富的網路資源拓展了德育內容
網路資源具有多樣性、多元化、多渠道的特徵,它匯集了不同地區、不同層面、不同形式和不同內容的信息資源,為德育教育的展開提供了豐富的內容,突破了傳統德育教學中在內容上的限制,教師通過對網路資源的整合與分析,選取有效的德育教育內容,從而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夠在多樣的教學內容中領會不同的美感、道德感和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二)、網路技術豐富了德育教育的教學形式
網路技術在德育教育中的滲透,使得德育教學的形式開始不斷豐富,教師可以將文字、聲音、圖像三者進行有效結合,從多種感官刺激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傳統的德育教育形式局限於課堂教育和實踐活動,而網路技術和資源的運用,則突破了時空的局限,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新形式展開德育教育,保證了教學質量。
(三)、網路技術加強了學校與家庭的聯系,促進了德育教育的深入發展
家庭和社會同樣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在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網路的出現,改善了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的交流和結合,特別是對於家庭教育來說,網路深入家庭,使得家長與教師的交流更為便捷,也促進了教學資源的共享,家長能夠更加快速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與教師配合,共同塑造良好的學生德育環境,使學生能夠在家庭、學校、社會中都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如何有效利用網路資源促進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發展
(一)、更新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網路德育觀
隨著網路德育教育的發展,學生對網路的認識也需要不斷深入和全面發展,特別是對網路雙面性的正確認識,這需要教師去積極引導。學生在網路環境下,面臨著多重道德選擇,而選擇的正確與否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所養成的道德習慣。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意識和行為,讓學生去進行自己的道德判斷,而教師需要做的是糾正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不合理行為,從基本道德的教育入手,結合網路環境中的復雜內容和多樣化的道德表現,提高學生的自我判斷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復雜的網路世界中,學會選擇,正確選擇,而這才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二)、利用網路資源,豐富德育內容
隨著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德育教育的內容面臨著新的機遇,我們要抓住網路資源所帶給德育教育的機遇,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豐富性,發揮其在拓寬德育內容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強完善和更新學校德育教育的網路信息庫,增強學校與網路各方面德育教育資源的聯系和整合,適當調整內容以適應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現狀。特別是對於信息庫中的有害信息,要遏制其傳播,加強監控,防止網路資源中的消極內容對學生的道德養成產生不利影響。
(三)、創新網路德育的形式
1、合理利用校園網,發揮其積極作用
校園網作為學校當前最主要的衣蛾交流和資源共享平台,需要我們進一步發掘其價值,從而更加有效的發揮校園網在德育教育中的積極作用。首先,在師生交流方面,校園網為師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學生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可以通過校園網,與老師進行溝通,這有利於教師對學生道德和心理成長情況的了解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其次,學生通過在校園網中的學習、休閑,就大大減少了社會網路中的不良信息對於學生的危害。當然,校園網需要不斷豐富其內容,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創設一系列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和欄目,讓學生在德育教育中發掘樂趣,這也促進了德育教育的順利開展。
2、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
多媒體教學時現代教育技術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教育價值體現在對於教學內容的多方位詮釋,教師要將多媒體充分運用到德育教學中,通過音頻、視頻的雙重利用,讓學生能夠接受更多形象生動的學習內容,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四)、優化網路環境,營造清新的德育氛圍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其兩面性的影響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所以,要發揮網路技術和資源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就要優化網路環境,拒絕不良信息對於學生思想和道德世界的侵蝕。
優化網路環境,一方面需要從客觀上進行努力,對於整個網路環境的優化,這需要相關管理部門加強立法和管理,凈化整個網路環境。而對於學校來說,優化校園網路,為學生創設良好德育氛圍。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學生網路安全和網路道德意識的增強,提高學生的網路辨別能力。對於家長和教師來說,也要不斷更新網路知識,這有利於教師和家長能夠正確合理地引導孩子上網,幫助學生迴避不良信息,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積極內容,並從中獲益。
網路資源的豐富和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大大推動了德育教育的創新發展,網路無論是作為教育文化傳播的新型載體,還是教育重要的信息資源,都發揮強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網路環境是多樣的、復雜的、具有兩面性的,若應用不當,網路也會對學生成長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我們需要正確對待和合理利用網路,發揮其積極作用,避免德育教育的發展因主觀原因而受到網路資源的阻礙作用。

❷ 淺談如何開展中小學德育工作

班主任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

一、加強班級管理,注重素質培養。
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是班級,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環節,是培養學生的重要陣地。學生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快慢,所以要把班級管理的重心放在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全員參與班級管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在班級管理中,充分運用校紀班規這一手段,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更有利於良好班風的形成,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做好鋪墊。
二、創造良好環境,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尤其是後進生的心理成長
處在新世紀的當代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樹立競爭意識,學會生存是社會和未來對他們的基本要求。為中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教師的職責。
1、了解學生,關心學生
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情況等,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才能因材施教,做到有教無類。
2、發揚閃光點,及時鼓勵表揚學生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作為科學任課老師,在平時生活中我細心地觀察,捕捉其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地肯定表揚,即使是小小的進步,也要及時鼓勵,以此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3、耐心,檢查反復抓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一步步來,不能操之過急。而且如果對他提出過高的要求,反而會讓他的自尊心再一次受到打擊,到時候老師再想進行幫助就真的是難上加難了。所以作為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根據他自身的特點,在不同的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們「跳一跳,摸得著」,經過努力能逐步達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慢慢恢復他們的自信心。

❸ 如何在小學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該做什麼
當下不少人對心理健康教育有著不少的疑惑和工作開展上的困惑,比如校長想問「該怎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的主任想問「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工作怎樣結合?」心理健康老師想問「心理健康課怎麼上?怎麼設計教案?」而班主任想問「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已經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崗位上工作了相當一段時間也對很多問題有了自己的想法,想針對整個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個分析。
當前中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的問題:1.發展不均衡,地區之間、中小學之間、學校之間、教師之間、家長之間。有的老師一年有三到五次的外出學習機會,而有的老師一年只有一次的學習機會,雖然教育部規定每學期必須有一次外出學習機會,但是很難落實。心理健康老師的相關培訓都是政府部門或者教育部安排的,較多為政策性文件學習以及心理咨詢相關內容的學習。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經驗方面或者技能方面是空白的,所以很多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老師在真正的工作上還是略顯無力的,因為沒有較為深厚的功底,缺少咨詢和實踐的積淀。心理咨詢的原則就是助人助己,先幫助自己成長自己才能幫助別人成長別人,但是現在的很多心理老師是不太能做到這幾點的。
再說到師資建設和「師源性」心理傷害,有的學校有著十到二十人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而有的學校只能將主管德育或者班主任工作的老師調轉心理健康崗位上或者兼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學校有將近400平6個教室用來做心理咨詢和團體輔導以及心育工作,但有的學校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這樣不僅不會推進心理健康建設還會造成很多問題,適得其反。不懂的人做專業的事有兩種結果,事倍功半或者越管越亂,造成很多師源性心理問題,就是很多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問題和心理健康狀況不佳,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極影響。也被稱之為「校園冷暴力」。老師心情不好好幾個班級的學生心情跟著不好,有沒有這種現象?有,而且極其普遍!

該怎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是如此。校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直接影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
在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認識上大多數校長都能夠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但是,部分校長還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有些校長認為小學生能有什麼心理問題?兩個孩子鬧別扭,一會兒就好,用不著進行什麼心理健康教育。還有校長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師的事情,學校建立有心理咨詢室,學生有什麼心理問題到心理咨詢室找心理老師解決。還有的校長認為,學校的教學任務繁重,課時緊張,沒有時間再搞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校長的這些認識誤區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校長應該糾正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錯誤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於學校主要工作的開展。
心理健康教育並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科學的教育理念。有的校長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從學生長遠發展來看,確實非常必要,但是,學校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影響教學怎麼辦?實踐證明,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不會給學校「添麻煩」,而且還有力地助推了學校的主要工作。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這是任何校長都不容迴避的事實。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會沖擊教學工作,這是校長們一塊揮之不去的「心病」。但是,我們不難看到,過重的課業負擔和精神壓力造成不少學生的信心危機和心理障礙。許多學校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從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提高學生記憶力、思維能力、想像力,教給學生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意志、養成學生的學習方法等入手,對於有學習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方法和技術為學生減輕了心理壓力、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范圍很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運用到學校管理上,可以調動學校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凝聚力、有效預防教師的職業倦怠,無疑可以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進,和校長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息息相關。因此,校長應具有更寬廣的心理學視野,更好地審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統籌學校的教育資源,真正建立學校在校長領導下,以班主任和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幹,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讓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學校工作,促進學校和諧的人際關系,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
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工作怎樣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分管在德育工作下面的,主管德育工作的老師因為沒有心理學方面的基礎所以在接手心理健康工作之後很是頭痛,雖然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十分的重要但是無從開展。根據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德育工作的老師應該對心理健康教育有個正確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不等於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以及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聯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來替代,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
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簡單歸結為思想品德問題,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花和學科化的傾向。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不同,心理咨詢注重的是治療,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預防,對心靈素質的培養,對心理潛能的激發。所以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學知識的傳授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
心理健康課怎麼上?怎麼設計教案?
很多奮斗在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線的心理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因為教育部規定除教師輔導參考用書外,不能編印學生教材,更不能要求學生統一購買教材。同時因為國內心理學發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較為落後,相關的心理健康課教案以及課件和資料素材非常缺乏。不單單是教案的缺乏,是與心理健康課相關的所有資料都很缺乏,即便有的老師能夠搜集到要用的資料也會耗費非常多的精力與時間,而且這樣搜集拼湊而成的心理健康課教案有著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成系統、沒有針對性、不符合實際情況、無法評估真正效用。
有心理學背景和基礎的都知道,根據發展心理學原理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不同年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特點,甚至每個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教育側重都是不同的。比如小學低年級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最強,在學校老師就像他們的媽媽一樣,事無巨細,全要找老師來解決,到了中年級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降低,雖然他們跟老師仍舊親密,經常圍在老師身邊,但他們開始有自己的判斷與主張,開始不願意老師過問他們之間的事情。再比如小學5、6年級心理健康重點要讓學生了解青春期身心變化的基本常識,如果都做好這點那「親嘴門」完全不會發生。
所以成系統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老師都是從網上四處尋摸,像是撿破爛的一樣東家找一點西家找一點,有些活動是給大學生上的拿來給初中生,比如青春期這一主題,小學也有青春期異性問題,但小學主要為性別認同和異性抵觸,跟初高中的男女交往青春期完全不同,但一樣拿來用。有些人上心理健康課找一些網上的視頻隨便給學生看以為學生們大哭一場內心羞愧就能懂得感恩了,為什麼不想想會不會給學生留下心理陰影呢?也有很多有專業基礎和深厚心理健康教育功底的老師在准備課程的時候也十分費力,我記得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師為了上好一門公開課把PPT前後改稿十餘次,改到凌晨一點多。但是,一個學校如此多的學生,只靠一兩個心理健康老師自己編寫教案、自己找相關的音頻、視頻素材,自己做PPT課件,究竟能把教案和課件編成什麼樣子?給學生上完之後有沒有效果?怎麼評估?
所以很多人需要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老師的工作,心理健康課並非簡簡單單的德育課和活動課或者學科課程,而是非常重要而且要全面開展的一項教育工程。據我所知市場上已經有單位針對不同的年級和學生心理問題開發編制了系統成階段的心理健康課教案工具箱,其對不同年級的不同主題配置了教案、教具、教學課件、和測評軟體。能系統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不需要進行相關教具的零散采購,也不需要大浪淘沙的尋找資料和拼湊教案,而且可以評估上課之後的效果。但知道重視的人太少,發揮不了它該有的功效。
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想做好和開展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要配合好心理健康老師的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課程確保其固定和充足課時之外,還要開展相關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與宣傳,糾正部分家長的錯誤教育方式,召開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主題的班會活動。
這是對我多年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崗位上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對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亂象的針砭,只是不想再讓很多人耽誤中國的教育和下一代孩子的發展。

❹ 我國中小學德育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嗎

教育部日抄前發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9月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指南就是明確了中小學德育工作『做什麼』和『怎麼做』,將德育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據介紹,根據中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和教育規律,按照小學低年級、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學段、高中學段四個階段,《指南》提出了分層次的德育目標,明確不同階段具體目標要求,既強調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又突出德育的有機銜接和逐級遞進。

相信《指南》的出台能夠為中小學德育工作指明方向。

❺ 山東省棗庄市第十五中學的全國中小學德育創新論壇

12月1日,「全國中小學德育創新與班主任班級管理藝術」論壇在棗庄市第十五中學西校禮堂舉行。開幕式上,棗庄市教育局副局長韓建超致歡迎辭,棗庄市第十五中學鄧淇校長做了題為《求真務實抓管理 開拓創新促跨越——棗庄市第十五中學優質發展巡禮》的報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學會汪洋老師介紹論壇概況。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一線班主任教育專家、青少年心理輔導專家、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教育心理學研究會理事陳紀英、北京市第十二中學高慧明老師、臨沂光耀實驗學校副校長王立華等幾位專家舉行了精彩的講座。三位教育專家分別以《教師、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學生一個心靈的支點》、《做研究型班主任 演繹中國崗位的美麗》為題,從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教育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工作、做幸福的教師、班主任的角色現狀、角色領悟、角色實踐等方面,基於個體班主任的思考視角談了自己的經驗。市中區文化路小學組織全校班主任與來自「五區一市」其他學校的老師們一起參加了本次專家論壇。全體班主任老師專心聆聽,認真記錄,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管理方法讓所有參訓的老師受益匪淺。本次活動增強了班主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於更新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提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藝術,提高班主任德育創新水平,引領班主任專業成長,培養高素質的德育管理、班級管理隊伍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

❻ 班主任如何做好中小學德育銜接工作

中小學德育是互相關系的有機整體,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心理素質及品德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是逐步形成的,構成一個整體的、動態的系統。一方面,小學德育為中學德育做好准備,是中學德育的基礎,中學德育又是小學德育的深化和延續。兩者在總體目標上是一致的,具有連續性。同時,中小學德育又存在階段性,每階段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結構和體系。小學德育目標著重於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初中則著重於青春期、法制教育。初中德育目標在層次上也高於小學德育目標。正如兩個坡度之間若無傾斜坡度,就會產生落差而難以逾越一樣,中學段與小學段之間不銜接會形成「陡坎效應」(兩個教育階段的非平衡無過渡連接),使學生品德發展產生一定困難。對於小學六年級到初一年級的學生,正處於被稱為「第二次斷乳期」的由兒童向少年的過渡期,是身心發展重要階段,也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更是品德形成的關鍵期,因此這一時期的班主任工作,尤其要搞好中小學德育銜接,這對學生品德健康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然而,由於學校對這一特殊時期的德育工作不夠重視,使銜接工作存在許多問題,具體體現在:
在時間上,由於小學畢業班面臨升學壓力,而初一學生進入中學後,課程成倍增加,難度加大,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便常把教學和課外活動時間片面集中於智力教育上,利用班會時間補課,德育時間被擠占,德育內容減少甚至取消,許多學校在初一開始就佔用課外時間、甚至國家法定休息時間補課,很少有時間開展德育活動,造成中小學德育工作脫節。
在管理上,小學畢業班,往往配備管理嚴格的老師當班主任,抓得緊,管得嚴,甚至是「抱著走」的保姆式管理。而在中學初一年級的班主任大多較年輕、經驗少,管理水平相對較低。使一部分學生產生「自由了,解放了」的錯誤思想,這樣把本來已在小學外化的一些好品質、行為習慣,不僅沒有內化、強化,卻淡化了。
在德育方法的過渡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在小學,班主任往往採用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召開主題班會,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等,寓教於樂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而進入中學後,許多教師認為學生年齡大了,不必要象小學那樣。班會、團隊會很少開,就是少數幾次往往也是長篇說教,空洞無味,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不但不聽,而且牢騷不少,效果可想而知。
由於以上問題的存在,使德育銜接工作成為中學德育的薄弱環節。中小學班主任應在對學生思想狀態了解的基礎上,以薄弱環節為突破口,掌握好銜接點,搞好中小學德育銜接工作:
一、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加強青春期教育
中小學德育銜接,尤其應該強調的是青春期教育。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的過渡,伴隨著生理上的「突飛猛進」,心理上也發生急躁的變化,品德的發展過程經常也具有突出的、急劇變化的性質:感情日益豐富,但變化性大:有時熱情高漲,有時卻悲觀失望;有一定意志力,但沖動性較大;想獨立完成任務,卻力不能及;有時剛強,有時卻很脆弱;想遵守紀律,卻又愛說愛動……這些矛盾現象的諸多方面在一定條件下會互相轉化,而這一條件也正是教師和家長要掌握的銜接點。如果這時教育不得法,學生就不會接受成人的教育,甚至用固執、粗魯、執拗、孤僻等方式來表示反抗與不滿。而通過青春期教育,可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增強他們自身向上發展的動力及抵禦不良品德出現的能力。沒有青春期教育,德育是不完整的,中小學間德育銜接工作也是不完整的。因此,班主任應學習一些青春期心理學、教育學知識,樹立起科學的教育觀,機智地教育正渡過青春期的學生,恰如其份地評價他們,尊重他們為處理各種事務付出的勞動和努力。不要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要象對朋友那樣,平等地對待他們。同時要有耐心而委婉地要求他們,給他們以必要的批評和監督,以逐步引導孩子的品德發展走向完美。
二、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隨著少年自我意識的發展,學生已有獨立行動和表現的願望,也具有一定的評價自己和評價別人品德的能力,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當然,這種能力還是不高的,在正確的教育影響下,少年能夠真正了解自己,自覺地提高自己的意識行為並努力為集體工作。因此,在銜接階段,珍惜學生「開始的獨立性」,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這樣有助於他們的自我意識向高層次發展。可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為每一位同學安排一個「為集體服務的崗位」,依靠學生自己管理自己,一些工作放手讓學生干,做錯了也不怕,不斷總結,及時指導,並定時評議,從而培養學生對自己、對同學和對班集體的榮譽感、責任感,促使他們在執行任務中培養能力。
三、建立學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與合作,共同搞好進入中學前後的德育工作
中小學德育銜接是一個小范圍內的系統工程,單靠小學或單靠中學都是做不好的,只有雙方共同努力,建立中、小學校之間、學生與教師特別是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多種聯系,才能完成好這項任務。中小學教師之間應通過互相參觀、兼課、互訪、座談、跟蹤、反饋等多種形式開展交流,密切搞好進入中學前後的分工與合作,搞好入中學前後的教育。
第一階段:入中學前的預熱准備。
1、加強管理,分類指導。小學畢業班的班主任,對全體學生的德育要求層次要提高,並嚴格管理,這並不意味著就要用「手把手、抱著走」的過分保護方式,而應著重於培養他們自理自主自立的能力,教師的作用在於採用科學的方法、機制,激勵學生的品德自覺地向高層次發展。此外,由於與學生相處時間相對較長,有一定感情基礎,也比較了解學生的長處和短處,可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出不同層次的德育目標,並分類指導,實施德育的差異教育。
2、開展各項進入中學的准備活動。可請初一年級的學生到學校來,和小學畢業班學生之間開展「手拉手」交流活動,通過表演節目,座談入中學後的感想等,增進了解,激起小學畢業生對中學生活的興趣和嚮往,同時培養他們與他人交往的能力。也可開展「做一名合格畢業生」、「給小弟弟小妹妹做好榜樣」等競賽評比活動,通過活動,使好的行為習慣得到強化,種種不良習慣得到克服。
第二階段:入學後教育。
1、初一年級班主任應在學生入學心理准備、學生行為習慣等方面重點培養。可帶領學生參觀學校各項設施,了解學校狀況,熟悉學校環境。講解中學生行為規范,並適當加以訓練。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應注意方式方法,在保持嚴肅、莊重氛圍的同時,不失親切、和藹,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方法要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具體。此外,還應注意到剛入中學的學生,無論是素質好的學生還是較差的學生,都希望自己在教師和同學尤其是在班主任面前樹立一個良好形象,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作為銜接點,做好入學教育。對後進生要成為重視,通過更多的愛與關心,表揚與鼓勵,他們會很快克服自身發展的障礙,將愛化為自身成長的動力。
2、下功夫搞好第一次集體活動。第一次集體活動對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消除隔膜,加強團結,形成良好班風有重要作用。可通過參加一次升旗儀式,進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凝聚力,也可搞一次「初中生活第一年」,「我是初一新生」、「我是誰」等團隊活動,通過各自介紹增進了解,也可參加一次愛校建校勞動或其它公益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總之,中小學德育的科學銜接,是我國基礎教育整體性完善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小學班主任以科學理論做指導,搞好銜接工作,將對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的品德平穩過渡起到積極的作用。

❼ 中小學德育教導員享受班主任待遇嗎

隨著新的教育理念的出現,幾乎每所學校都把德育工作擺在首要位置。全校、全員抓德育。其中,班主任作為班級德育工作的重要引導者,也承擔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工作繁多,任務艱巨,可謂任重而道遠。德育的關鍵,不僅在於對學生的思想、信念進行宏觀的導向,而且又在微觀上培養學生文明、守紀的行為習慣。所以,如何做好班級德育工作,成為眾多班主任所要研究的主要課題。
一、懂得尊重、欣賞學生
青少年處於青春期,有較強的自尊心,需要老師、家長給予一定的關心和尊重。教師不能把他們當作小孩子看待。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當中,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某個同學成績優異就給予過分的關注和尊重,對於成績較差的同學就特殊對待。而要一視同仁地對待兩者,這樣他們才能感受到被尊重、關心。學生感受你尊重了他們,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聽從於老師的指導,對於班主任順利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進行適度批評教育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班級的管理也是如此。很多時候,學生不遵守班規校規,這就要求班主任對學生進行量化的管理。對於犯錯的學生適度批評。可以對其進行單獨批評、單獨談心,讓學生在和善的言語中認識錯誤,進行反省。同時,避免在全班同學面前對其批評或標簽為反面教材,這樣容易造成學生自卑、自負心理。
三、加強與家長溝通工作
教育是一項系統且長遠的工程,單單依靠老師和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配合。班主任如何處理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一定的影響,將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
班主任在教育目標上與家長的目的也一致的,都是把孩子培養成有知識、有文化的可用之才。而班主任按照職業和道德要求義不容辭地對學生教育負責,從這個概念上講,班主任的心與家長的心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也是實現班主任和學生家長合作的基礎。班主任可以在課外時間對個別學生進行家訪,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給家長,以及班主任可向家長了解學生課余的狀態。這樣,對於了解學生,引導學生有著重要作用。
四、創造相互激勵競爭環境
杜威說過:「學校是一種特別的環境,它用專門的設備來教育孩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教室作為學習和教育的區域,環境的優劣都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班風、學風、班貌,對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群策群力,合力創造一個溫馨的班級環境。然而,班級環境的布置不僅體現了班級的精神面貌,還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因此要利用好每一個空間,精心布置,使其既溫馨舒適,又催人奮進。學生之間形成相互激勵、相互競爭的良好局面,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德育素質也是一大幫助。
五、適當對學生進行激勵
班主任適當地激勵學生。有研究表明,恰當的時機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也要把握激勵的時機,及時地表揚表現出色的學生,使他們能夠親身體驗情感,樹立自信,在愉悅的體驗過程中,親身感受到被贊揚的成功和快樂。此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班主任要幫助孩子及時消除不良的情緒,教導學生以恰當的方式和學習態度對待生活,排除焦慮帶來的痛苦,盡量幫助學生體驗到生活的美好。如,學生在考試當中取得不及格成績,班主任可以在學生沮喪時給予一定的激勵:「今次不及格,下次努力點你一定可以的!要好好加油!」這樣的激勵語,看似一般,但是在學生心情最為低落時,班主任一句鼓勵性語言足以燃起學生低落的鬥志。所以,班主任對學生要進行合適的激勵。
六、強化班主任自身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
班主任與其他學科教師有所不同,除了傳授學生知識以外,還擔任起學生生活、做人的導師。所以,必須強化班主任自身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課余時間要時刻提升自身文化素質,對課堂重點、難點要把握得當,對課外知識更要見識廣泛。時刻要求自己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等方面加強修養,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以自身行動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典範。
綜上所述,德育工作中充滿著機遇和挑戰,對班主任開展班級德育工作是一項艱巨且長遠的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教師在日常的工作當中要多作努力,多思考、多總結。還要有能抓住教育機會的能力,在工作當中能夠學會用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方法藝術性地開展工作。只有這樣,德育工作才能從理論的高度真正落到實處,才能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造出一個教育的春天,進而使他們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❽ 求《江西省中小學教師統一招聘考試大綱(試行)》內容!

教育綜合基礎知識主要涵蓋教育學、教育心理德育和師德教育、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班作常識、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與應用、時事政治等8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 教育學原理
(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歷史發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學校教育的產生。
4.教育發展的歷史形態。
(二)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2.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3.教育學的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
(三)教師與教育學
1.教育學的價值。
2.教師如何學習教育學。
二、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1.教育與社會經濟。
2.教育與政治制度。
3.教育與社會文化。
4.教育與社會人口。
5.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三、教育與個體發展的關系
(一)人的發展概述
(二)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
1.幾種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觀。
2.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
(三)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與教育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內涵和層次結構。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1.不同價值取向的基本觀點。
2.在確立價值取向中應注意的問題。
(三)我國的教育目的
1.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實質。
2.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
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內容。
(四)教育目的與當代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提出的背景與特徵。
:2.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比較。
3.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五、學校教育制度
(一)學校教育制度概述
1。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影響學制的因素及當代學制發展的特徵。
(二)學制的形成與發展
1.歐美現代學制的建立。
2.我國學制的形成與發展。
3.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二—(三,義務教育
(四)終身教育
六、學生與教師
(一)學生
1.學生的本質屬性。
2.學生的地位。
3.當代學生的特點。
(二)教師
l。教師職業的產生與發展。
2.教師角色和教師勞動的特點。
3.教師的職業素養。
4.教師專業發展。
(三)師生關系
1.師生關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2.師生關系的構成。
/3.師生關系的模式。
4.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七、教育途徑與課外教育活動
{一)教育途徑概述
(二)學校課外活動
1.課外活動的概念、特點與意義。
,2.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內容。
3.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
4.學校課外活動的實施要求。
(三)綜合實踐活動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界定。
2.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
4.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其開發。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學
一、教育心理學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1.教育心理學的定義。
2.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3.教育心理學的學科體系。
(二)教師的專業成長

1.從新教師到專家教師:新教師的特點、教師專業發展階段。
2.專家教師的特點:專家教師與新教師的差異、教學專長、心理品質。
3.教師的成長及培養:影響因素、教師發展中的刻意訓練、塑造完整的教學人格。
、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認知發展與教育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基本觀點、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2.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基本觀點、在教育上的意義。
(二)社會化發展與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含義、教育意義。
2.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含義、教育意義。
3.影響個體社會化的因素:父母教養方式、同伴關系。
,三、學生個體差異與教育
—)學生的認知差異
1.認知方式差異。
2.認知能力差異。
3.認知結構差異。
4.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二)學生的性格差異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個別差異。
3.性格差異的鑒定。
.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三)特殊兒童的心理與教育1.特殊兒童的概念。
2.特殊兒童的類型。
3。特殊兒童的教育。
四、學習與學習理論
(一)學習的概述
1.學習的定義。 遺
2.學習的生物與社會意義。
3.學習的分類:我國流行的學習分類、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奧蘇伯爾的有意義言語學習分類、廣義知識觀的分類。
(二)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1.經典條件作用。
2.操作條件作用。
3.社會學習論。
4.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三)認知主義的學習觀
1.早期的認知學習研究:格式塔心理學家的頓悟說、托爾曼認知地圖論。
2.現代認知學習觀: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信息加工理論。
(四)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1.建構主義的不同傾向。 『
2.不同建)f義學習觀的主要分歧。
. 2.不同建構主義學習觀的主要分歧。
3.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共同點。
4.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教學含義。
(五)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
1.人本主義心理學概述。
2.馬斯洛與康布斯的學習理論:馬斯洛的學習理論、康布斯的學習理論。
,.羅傑斯的學習理論: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由為基礎的學習L原則。
4.人本主義思想在教育上的實驗。
五、廣義知識的學習
一)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1.陳述性知識的表徵。
2.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和條件(六步三段兩分支)。
—』3.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
(二)智慧技能的學習
1.知識與技能的關系。
2.程序性知識的表徵。
3.智慧技能的習得過程和條件:智慧技能的層次、辨別技能的形成、概念學習、規則學習。
(三)認知策略的學習
1.認知策略的性質。
2.認知策略的分類。
3.認知策略學習的一般過程和特點。
4.認知饞傘學習的條件。
。六、動作技能的學習
(一)動作技能的性質
1.動作技能的含義。
2.動作技能的分類。
3.熟練操作的特徵。
(二)動作技能的習得與保持
1.動作技能學習的理論。
2.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與習得的指標。豳匡
3.動作技能的保持。
(三)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
1.有效的指導與示範:指導與發現的比較、指導內容的影響、指導方法的影響、示範。
2.練習:練習的分布、練習中的整體與局部;心理練習、練習中的情
婪干擾效應。
3.反饋:反饋的含義與分類、反饋在動作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七、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與改變日醫
(一)態度的形成與改變
1.態度的含義。
2.態度的學習的過程與理論。
3.促使態度改變的方法。
4.鞏固態度的方法。
(二)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1.價值觀概述。
2.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八、問題解決與遷移
(一)問題解

1.問題及問題解決。
2.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
3.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4.問題解決的策略。
5.問題解決與創造。
(二)為遷移而教
1.學習遷移概述。
2.傳統遷移理論。
3.當代的遷移理論及其教學含義。
4.為遷移而教的一般建議。
辦、學習動機
(一)學習動機概述
;1.動機與學習動機。
2.動機與需要、誘因的關系。
3.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
4.學習動機的分類。
(二)學習動機理論
1.強化論。
2.需要層次說。
3.自我效能感理論。
4.成敗歸因理論。
5.成就動機理論。
(三)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
1.內部條件:學生的自身需要與目標結構、成就與年齡特點、學生的性格特徵和個別差異、學生的志向水平和價值觀、學生的焦慮程度。
2.外部條件:家庭環境與社會輿論、教師的榜樣作用。
3.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
十、學習的測評
(一)測評理論概述
1.測評中的基本概念。
2.測量與評價的功能。
3.測量與評價的主要類型。
4.有效測評的必要條件。
(二)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技術
1.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步驟。
2.常見題型的編制技術。
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規
一、教育法基本理論
(一)教育法概述
1.教育法的含義。
2.教育法的特點:教育法作為一般社會規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點、;教育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和法律的特點。』教育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和法律的特點。/.::
3.教育法的功能。 :
(二)教育法律關系
1.教育法律關系概述:概念、特徵、類型。
2.教育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
3.教育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三)教育法的淵源
1.憲法:規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導思想和立法依據、規定了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法律規范。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規。
4.地方性教育法規。
5.自主性教育法規。
6.教育行政規章。
二、教育法的制定、實施與監督
(一)教育法的制定
1.教育法制定的含義。
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教育法律議案的提出、審議、通過、公布。
(二)教育法的實施
1.教育法實施的含義。
2.教育法實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教育法的遵守。
.4.教育法的適用。
5.教育法效力:時間效力、空間效力、對人的效力。
(三)教育法的監督 …
1.教育法監督的含義。
2.教育法監督的類型: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監督、社會的監督。
三、教育法律責任與教育法律救濟
(一)教育法律責任
1.教育法律責任的含義。
2.教育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損害事實的存在、損害行為違反教育法律、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3.教育法律責任的類型: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
(二)教育法律救濟
1.教育法律救濟:教育法律救濟的含義、特徵。 ,:, :
2.教育法律救濟的途徑: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調解渠道。
3.教育申訴制度:教師申訴制度、學生申訴制度。 …,、一
4.教育行政復議:教育行政復議的含義和特徵、受案范圍、程序。
5.教育行政訴訟:概念和特徵、受案范圍、管轄、程序。
四、學校、教師和學生
1.學校:學校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違法行為與預防、學校安全教育。
2.教師:教師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國家教師制度、教師違法與,,預防。
3.學生:學生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預防。
4.學校安全教育。
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論
(一)教育政策概述
1.教育政策的含義: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與相關概念的區別、教育政策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類型和體系結構。
(二)教育政劈的制定、執行、評價與監控
1.教育政策的制定。
2.教育政策的執行。
3.教育政策的評估。
4.教育政策的監控。
附: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5.《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7.《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lO-2020年)》(摘要)
第四部分 德育和師德教育
一、德育范疇、功能、目標與內容
(一)德育范疇
1.小德育與大德育。
2。我國「大德育」形成的歷程。
3.我國大德育出現的原因。
(二)德育功能
1.德育的個體性功能。
2.德育的社會性功能。
三,德育目標
1.德育目標及其分類。
2.新時期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
乙(四)德育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2.集體主義教育。
3.德目教育。
4.民主與法制教育。
5.理想教育。
6.心理品質教育。
二、學生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一)品德要素的發展
1.道德認識的發展。
2.道德情感的發展。
3.道德行為的發展。
(二)品德發展的一般規律
1.個體品德發展是諸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品德發展是個體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實現的。
3.心理內部矛盾是個體品德發展的動力。
4.個體品德的發展與形成具有長期性與反復性。
三、德育的原則與方法
(一)德育原則
1.課堂與生活相結合原則。
2.疏導性原則。
3.長善救失原則。
4.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
5.靈活施教原則。
6.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7.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二)德育方法
1.說服法。
2.陶冶法。
3.榜樣法。
4.鍛煉法。
,5.獎懲法。
四、師德與師德規范
(一)師德概念
.1.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
2.師德與教師道德之間的區別。
(二)師德規范
1.師德規范的基本范疇。
2.師德規范的核心內容及其解析。
3.我國師德規范存在的問題。
『五、師德教育
(一)加強師德教育的必要性
1.教師職業特性的要求。
2.教師勞動特點的要求。
3.當代教育變革的要求。
4.來自師德現狀的要求。
(二)師德教育的方式與途徑
1.職前教育中的師德教育。
2.職後教育中的師德教育。
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頒布)
第五部分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
一、課程理論與實踐
(一)課程概述

1.課程的概念。

果程類型。.3.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
4.課程理論流派。
(二)課程目標
1.課程目標的內涵。
2.課程目標制定的因素。
3.課程標准和課程內容。
f三,課程資源 ……:上-
1.課程資源的內涵與類型。
2.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四)課程設計
1.課程內容的選擇。
2.課程組織。
3。課程設計模式。
(五)課程實施
1.課程實施的內涵。
2.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
3.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
4.邁向成功的課程實施。
(六)課程評價 !.-
1.課程評價。
2.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
3.課程管理。
二、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
1.新課程改革的背景。
2.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3.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理論與實踐
(一)教學概述
1.教學的概念。
2.教學的基本任務。
3.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二)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的基本概念。
2.教學過程的本質。
3.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四)教學組織形式
1.班級授課制。
2.個別教學。
3.分組教學。
(五)教學模式
1.教學模式的內涵。
2.常見的教學模式。
(六)教學評價
1.教學評價的概念。
2.教學評價的功能與意義。
3.教學評價的類型。
4.教學評價的原則p
四、教學技能與教學智慧
(一)課堂教學基本技能
1.導入技能。 —-一…
2.提問技能。
3.講授技能。
4.板書技能。
5.結課技能。
6.「三筆字」技能。
(二)說課
1.說課的類型。
2.說課的內容。
3.說課的評價。
(三)教學智慧
五、課程與教學研究
(一)教育論文的寫作。
1.教育論文的含義。
2.教育論文的結構要求。
3.撰寫教育論文的一般步驟。
(二)教育敘事的寫作
1.教育敘事的概念。
2.教育敘事的特點。
3。教育敘事的分類。
4.教育敘事的標准。
5.教育敘事的寫作。
(三)教育隨筆的寫作
1.什麼是教育隨筆。
2.教育隨筆的特點。
3.教育隨筆的結構。
4.教育隨筆的寫作。
—(四)教育劉》叫」
(四)教育案例的寫作
1.什麼是教育案例。
2.寫教育案例的作用。
3.教育案例的結構要素。
4.教育案例寫作應注意的事項。
(五)教學反思的寫作
1.什麼是教學反思。
鸞。移什麼。
2.「教學反思」思什麼。
3.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4.教學反思的內容。
5.寫好教學嚴/6l:
5.寫好教學反思的方法。
6.寫教學反思的注意點。
(六)教學工作計劃的寫作
1.教學工作計劃的概念。
2.教學工作計劃的分類。
3.教學工作計劃的特點。
4.教學工作計劃的結構。
(七)教學工作總結的寫作
1.教學工作總結的概念。
2.教學工作總結的結構。
3.教學工作總結的撰寫要點。
第六部分 班主任工作常識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歷史和現狀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與任務
(三)班主任的角色期待與角色沖突
1.班主任是學歲產—.山
1.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守護者。
2.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
3.班主任是學校教育計劃的貫徹者。
4.班主任是各任課教師的協調者。
(四)班主任的素質與要求
(五)班主任的教育幸福
二、班主任主要工作內容
(一)了解學生
(二)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1.班集體的教育價值。
2.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
(三)班級日常管理
1.個別教育。
2.建立學生檔案。
3.操行評定。 +一
4.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四)班級危機管理
三、班主任工作的原則、方法與藝術
(一)班主任工作的原則
1.學生主體原則。
2.因材施教原則。
3.集體教育原則。
4.民主公正原則。
5.嚴慈相濟原則。
6.以身作則的原則。
二,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說理教育法。
2.激勵法。
3.榜樣示範法。
4.角色模擬法。
5.暗示法。
6.契約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藝術
四、班級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一)班級活動內涵
(二)班級活動的類型
1.思想道德引領類班級活動。
2.學習提高類班級活動。
3.個性發展類班級活動。
4.社會適應類班級活動。
(三)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的原則
1.生命化原則。
2.民主化原則。
3.個性化原則。
4.開放化原則-
(四)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的過程
(五)班級活動的評估與拓展
第七部分 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與應用
一、現代教育技術基礎
1.教育技術內涵。
.2.教育技術發展。
3.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
4.教育技術應用。
二、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基礎
—-(一)教學設計
1.需求分析。
2.學習者分析。
3.內容分析。
4.目標分析。
5.教學策略制定。
(二)教育技術基礎理論
1.教育技術基本觀念。
2.教育技術基本要素與過程。『
3.教育技術中的教師。
4。教育技術中的學生。
5.教育技術中的知識與資源。
6.教育技術應用與角色。
(三)教學媒體理論
1.媒體與教學媒體。
2.演示型教學媒體。
3.交互型教學媒體。
4.過程型教學媒體。
5.評價型教學媒體。
6.教學媒體發展。
三、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一)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1.演示型多媒體課件特徵。
2.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
3.Powerpoint多媒體課件開發。
4.演示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4.演示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二)交互型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1.交互型多媒體課件特徵。
2.交互型多媒體課件設計。
3.交互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三)社會性支持軟體教育應用
1.社會性支持軟體類型及教育應用特徵。
2.社會性支持軟體教育應用。
.四、教育技術應用
1.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2.教育技術在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3.教育技術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
4.教育技術在知識管理中的應用。
h改育技術在學習評價中的應用。
第八部分 時事政冶

閱讀全文

與我國中小學班級德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